海权对抗陆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海权对抗陆权”是地缘政治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世界观之一,这种世界观认为:海权和陆权是一对天敌,它们之间的对抗是一种历史地理规律,是贯穿于世界历史的最持久的主题。马汉的“海权论”和麦金德的“陆权论”共同构成了“海权对抗陆权”的理论基础,其他地缘政治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分别论述或丰富了该理论。本文试图用这种世界观来观察和解释几个世纪以来大国在欧亚大陆的争夺和对抗,并以观察到的事实来论证:海权和陆权的对抗不仅发生在过去,现在也还在延续,它们的出现根源于地理因素而非人文因素,因此,任何政治变革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19世纪的国际关系史由英国和俄国的激烈对峙构成,它们的对外行为都受到了地缘因素的影响。英国海权控制着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而占据了心脏地带的俄国则试图在边缘地带上寻求出海口,由此导致两国在黑海海峡、中亚和中国东北的大角逐。20世纪,美国取代了传统的英国海上地位,苏联也因为在二战中的胜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权国家。冷战期间,它们一个从心脏地带向边缘地带扩张,一个从边缘地带向心脏地带进行遏制、包围,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三条战线上展开了近半个世纪的地缘竞赛。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以心脏地带的失败而告终,但历史的地理规律仍在延续。两洋战略代表了美国在冷战后应对新的地缘政治现实,谋求全球霸权的思路。它的核心内容是占据两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控制两洲(欧洲和亚洲),依托两约(北约和美日同盟)、遏制两国(俄罗斯和中国)、摄取两权(海权和陆权),并最终包围心脏地带。
     中国是海陆兼备型的国家,位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域与太平洋地缘战略区域交汇的边缘地带,夹在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势力范围之内。因此,未来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应坚持海陆兼顾的地缘战略原则,积极慎重处理大国关系并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sea power and land power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ld view of geopolitics. It believes that the sea power and land power is a pair of natural enemies. The confrontation is a geopolitical law of history, also is the longest topic that pierces through the world history. It bases on the sea power theory of Mahan and the land power theory of Mackinder. Other geopolitical thinkers also discussed or enriched the school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lain the fight and resist among superpowers in the Eurasia for centuries by this world view, furthermore, to prove that land power-sea power struggles happens not only in the past, but also in present day. It sources in the geography factor rather than the humanities factor, therefore, no political changes can change this fact.In 19 century, in geopolitical term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ay be characterized as a struggle between Britain (control the Eurasian-African Rimlands) and Russia (hold the heartland), they clash on the strait of black sea, central Asia and northeast of china. As in 20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of British sea power, Soviet Union also became the biggest land power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its victory in world war Ⅱ .In the period of Cold War, one of them expanded from the Heartland to the Rimland, the other contained and surrounded the Heartland from the the Rimland, they launched a geopolitical competition on 3 lines of the Rimland.Along with the upheaval of Eastern Europe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Cold War ended with the failure of the Heartland, but the geopolitical law went on. The strategy of two oceans of the United state represented their new way to catch global hegemony, replying to the new geopolitical reality after Cold War. It relies on two treaties(NATO and U.S.-Japan military alliance), aims at occupying two oceans (Atlantic Ocean and Pacific Ocean),controlling two continents(Europe And Asia),holding two powers(sea power and land power) and surrounding the Heartland for the final purpose.China is a land-sea power, it lines in the Rimland between Eurasia and Pacific Ocean, adjoin with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erefore, the geopolitical strategy of China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Strengthen both sea power and land power, deal with multilateral relations among great powers modestly and resolve the problem of Taiwan properly.
引文
1、[英]哈·麦金德著,林尔蔚、陈江译:《历史的地理枢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英]哈·麦金德著,武源译:《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3、[美]马汉著,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
    4、[美]罗伯特·西格著,刘学成等编译:《马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
    5、张炜,郑宏著:《影响历史的海权论——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浅说》,北京:军事出版社,2000年版。
    6、杰弗里·帕克著,李亦鸣等译:《20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
    7、杰弗里·帕克著,刘从德译:《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未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版。
    8、[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邵文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9、刘从德著:《地缘政治学:历史、方法与世界格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叶自成主编:《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1、刘雪莲编注:《地缘政治学》,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肖星编注:《政治地理学概论》,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年版。
    13、《简明大不列颠全书》,第2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4、沈伟烈、陆俊元主编:《中国国家安全地理》,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15、张文木著:《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6、梅孜编译,《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汇编》,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
    17、王正毅著:《现代政治地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8、[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刘晓明、陈京华、赵滨译:《竞赛方案:进行美苏竞赛的地缘政治纲领》,北京:中国对外研究出版公司,1988年版。
    19、[美]汉斯·J·摩根索著,杨岐鸣著《国家间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0、王逸舟著:《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1、[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2、陈力:《战略地理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23、[美]斯皮克曼著,刘俞之译:《和平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24、[德]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5、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下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6、[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7、吴纯光:《太平洋上的较量——当代中国的海洋战略问题》,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28、[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29、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上、下两册),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1、刘从德、吴晓波.《不变的公式?——哈尔福德·麦金德对“心脏地带”理论的三次论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9期。
    2、刘从德:《北约东扩:历史地理规律的延续?》,载《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5期。
    3、刘妙龙、孔爱莉、张伟:《地缘政治历史、现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载《地理研究》,1994年第4期。
    4、甘爱兰、林利民:《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地缘战略环境评析》,载《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3期。
    5、刘从德、孔小惠:《美国遏制战略的地缘政治思维》,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12期。
    6、林利民:《20世纪世界地缘政治斗争史析论》,载《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0年第9期。
    7、郑凯:《北约东扩的前景及其对欧洲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载《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8、于宏源:《美国全球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地缘政治传统》,载世纪中国网站,2003年10月11日
    9、王正毅:《21世纪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载《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
    10、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0期。
    11、刘新华:《试论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载《复旦学报》,2001年第6期。
    12、刘靖华、牛军、姜毅:《论北约东扩——地缘政治与文明特性的双重分析》,载《美国研究》,1997年第3期。
    13、刘中民:《海权争霸与俄苏的兴衰及其历史反思》,载《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6期。
    14、侯远长:《欧洲新地缘政治格局的出现及影响》,载《日本学论坛》,1994年第4期。
    15、叶自成:《北约东扩与美俄中的地缘政治》,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期。
    16、房筱琴编译:《地缘政治和俄国的地位》,载《今日东欧中亚》,1997年第2期。
    17、陆俊元:《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之地缘政治分析》,载《今日东欧洲中亚》,1997年第3期。
    18、葛瑞明:《地缘政治思想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载《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第7期。
    19、曹志平:《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载《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5期。
    20、顾德欣:《从地缘政治看美国对外政策》,载《人民论坛》,1997年第7期。
    21、陆俊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缘政治分析》,载《人文地理》,1999年第3期。
    22、王为民:《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观》,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2期。
    23、李小华:《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新格局与中国的选择》,载《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4期。
    24、冯海沧、刘慧:《论地缘政治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影响及启示》,载《军事历史》,2003年第4期。
    25、王孝才:《地缘政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26、王思涌:《从地缘政治学看大国的兴衰》,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第4期。
    27、杨勇:《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大战略》,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8、刘中民、赵成国:《关于中国海权发展战略问题的若干思考》,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9、刘宏:《台湾问题的地缘政治思考》,载《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2期。
    30、沈伟烈:《中国未来的地缘战略之思考》,载《中国外交》,2001年第12期。
    31、孔小惠:《中国周边环境的核心地缘结构分析》,载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2、刘新华,秦仪:《北约东扩、美日同盟的加强与中国的地缘政治》,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3、刘振霞:《“北约东扩”,欧洲大陆上的又一次较量》,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1期。
    34、邢希娜:《北约东扩对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载《和平与发展》季刊,2002年第4期。
    35、朱听昌、马荣升:《从两洋战略看美国全球战略重点的调整》,载《国际观察》,2003年第2期。
    36、郭关玉:《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北约东扩》,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7、张林宏:《冷战后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主线》,载《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8期。
    38、刘新华:《美日军事同盟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载《当代亚太》,1999年第10期。
    39、吴征宇:《重新认识“心脏地带理论”及其战略意义》,载《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
    40、时殷弘:《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和国际政治的变更》,载《欧洲研究》,2005
    1、Martin weight, "Power Politics",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78.
    2、H. J. Mackinder, "The Round World and The Winning of The Peace", 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1943.
    3、Pascal Venier,"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geopolitical culture",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 170, No. 4 December 2004.
    4、Colins. Gray, "The Geopolitics of the Nuclear Era", Crane, Russak & com-pany, 197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