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及其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出于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需要,世界各地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动高潮,完善相关立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作为历史文化大国,应尤为如此。鉴于国内虽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多有论述,但鲜有从公私法分离的角度详加考察的,因此,本文便着重从公法角度考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及其亟待完善之处,以期更好的发挥行政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势。本文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说明,随后介绍了对其立法保护尤其是行政法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政法保护中亟待完善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务院日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征求意见稿)》的优点与不足,以期能对即将出台的中国第一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到积极的借鉴意义。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ne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it launched a campaign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the word,and protec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rough making laws has become a consensus among all the countries. As a big country with rich history and culture, China is no exception.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scussions about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domestic, few are discussed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at notic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law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public law perspective especially on administrative law to discuss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to make administrative law to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legislation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particular the 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sums up some problems about protec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aw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ct" (draft) published by State Council recently. The author’s intention is to play an active role for the upcoming law----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ct" which is the first special law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引文
①杨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现状及相关问题》,《文物世界》,2003年第2期。
    ②乌丙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②白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
    ③张军:《论无形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有形化利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④吕建昌、廖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兼谈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法律地位》,《中国博物馆》,2006年第1期。
    ⑤同上。
    ⑥张春丽、李星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中华论坛》,2007年第2期。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92页。
    
    ①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版。
    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版。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艰难保留民族记忆》,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news.folkw.com/www/fwzwhyc/091332108.html
    ②《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建设性破环》,城市规划网:http://www.upla.cn/news/_contents/2007/06/52-28666.shtml
    ①郑文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北京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①贾学胜、严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及其完善》,《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第3期。
    ①谢福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0期。
    
    ①陈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中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
    ①《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国人大网: http://www. npc.gov.cn/npc/xinwen/syxw/2008-10/ 29/content_1455985. htm
    ①苑利:《台湾地区文化资产保护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慈利政府网:http://www.zjjcl gov.cn.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47页。
    ②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55-256页。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268页。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63-264页。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14页。
    
    ①刘源、薛金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②刘俊、权:《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几个主要问题》,《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七卷。
    ①李发耀:《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权利保护的内容及其形式——当前立法焦点分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54页。
    ①敖双红:《公益诉讼的反思与重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②高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立法模式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①谢福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0期。
    ①朱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与制度建设》,南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http://www.yn.gov.cn/yunnan,chi2na/ 76280826823835648/20070123/1139305.html.
    ①《羌族文化“5·12”中严重破坏成立生态保护实验区》,人民网: http://www.snweb.com/rm/2008/1115/article_19290.html
    ②《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周和平出席并讲话》,黄山新闻网:http://www.newshs.com/html/200905/21/20090521145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3、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版。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版。
    1、杨怡:《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缘起、现状及相关问题》,《文物世界》,2003年第2期。
    2、乌丙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3期。
    3、白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
    4、张军:《论无形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有形化利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5、吕建昌、廖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兼谈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法律地位》,《中国博物馆》,2006年第1期。
    6、张春丽、李星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研究述论》,《中华论坛》,2007年第2期。
    7、贾学胜、严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及其完善》,《电子知识产权》,2008年第3期。
    8、谢福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0期。
    9、郑文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北京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0、陈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中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1、高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法保护立法模式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2、刘源、薛金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13、敖双红:《公益诉讼的反思与重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版。
    14、刘俊、权:《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几个主要问题》,《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七卷。
    15、李发耀:《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权利保护的内容及其形式——当前立法焦点分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16、谢福岩:《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0期。
    1、《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境堪忧艰难保留民族记忆》,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news.folkw.com/www/fwzwhyc/091332108.html
    2、《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建设性破环》,城市规划网:http://www.upla.cn/news/_contents/2007/06/52-28666.shtml
    3、《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国人大网: http://www.npc.gov.cn/npc/xinwen/syxw/2008-10/ 29/content_1455985.htm
    4、苑利:《台湾地区文化资产保护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慈利政府网:http://www.zjjcl gov.cn
    5、朱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行为与制度建设》,南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 http://www.yn.gov.cn/yunn.chi2na/ 76280826823835648/20070123/1139305.html
    6、《羌族文化“5·12”中严重破坏成立生态保护实验区》,人民网: http://www.snweb.com/rm/2008/1115/article_19290.html
    7、《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周和平出席并讲话》,黄山新闻网:http://www.newshs.com/html/200905/21/20090521145922.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