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和谐社会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望,对于保证党和国家的安定有序,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破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课题离不开全社会各方力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涵义和形态。第二部分重点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三个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全面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第四部分着重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管理体制两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了思考。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realizes democratic legal system, social justice, honesty and love, stability and order, and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e is the important goal of pushing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advance, the common expectation of the Majority of the broad Masses,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guaranteeing party’s and national stability and order, promoting the cause of party and propell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We need mobilize the whole social strength so as to declassify the historical task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is paper, study on how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ltogether: the first expatiates the Meaning and value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The second expatiates the three great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from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third expatiates individual value, political value, economic value, soci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a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fourth emphatically considerate how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erfecting the condi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value real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引文
①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7页.
    ②王建华.《想政治教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页.
    ①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58页.
    ①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8页.
    ②冯达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学术论坛》,2002年第3期,第140~144页.
    ③方光玉.《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诌议》[J],《探索与研究》,2002年,第29页.
    ④于慧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浅析》[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6卷,第3期,第45~46页.
    ⑤董浩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1年第6期,第157~159页.
    ⑥吴绵超.《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6卷,第3期,第68页.
    ⑦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3页.
    ⑧沈小梅.《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回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10页.
    ⑨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46页.
    ①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②吴绵超.《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6卷第3期,第68页.
    ③张永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思考——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第11期,第20~21页.
    ④董浩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1年第6期,第157~159页.
    ⑤李书欣、穆森.《试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J],《郑州牧专学报》,1998年9月第18卷第2~3期,第37~39页.
    ①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3页.
    ①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9页.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1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
    ①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20—341页.
    ①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72页.
    ②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90页.
    [1]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6]王建华.想政治教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7]张蔚萍.思想政治教育学教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8]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0]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2]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4]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5]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文献出版社,2001.
    [17]杜祥培.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8]舒志定.人的存在与教育--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19]郭湛.主体性哲学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贵州:南人民出版社,2002.
    [20]骆郁廷.精神动力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1]刘九洲.和谐社会与媒体责任:和谐社会与媒体责任研讨会(2005)论文集[M].2005.
    [22]上海市政治学会.和谐社会与政治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3]熊月之.和谐社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24]乐后圣.和谐社会构建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
    [25]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
    [26]孙慧玲、张应杭.困惑与思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热点问题探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7]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8]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9]《毛泽东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0]《邓小平文选》(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1]《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3.
    [32]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J].北京,2002.1~2009.11.
    [33]思想·理论·教育[J].上海,2002.1~2009.11.
    [34]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北京,2002.1~2009.11.
    [35]冯达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初探[J].学术论坛,2002,(3).
    [36]方光玉.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诌议[J].探索与研究,2002.
    [37]于慧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浅析[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8]董浩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术论坛,2001,(6).
    [39]郭毅然.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读的新视界[J].理论与改革,2004,(6).
    [40]陈成文、阮剑兰.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进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6,(1).
    [41]昌清、刘社欣.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思考[J].探求,2001,(3).
    [42]吴绵超.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3).
    [43]张永红.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思考一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3,(11).
    [44]涂刚鹏.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8).
    [45]张亚军.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 2006,(2).
    [46]王忠桥、张国启.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6,7-8.
    [47]沈小梅.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回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48]张治库.论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2006,(6).
    [49]夏洪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性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6).
    [50]张衍丽.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1]陈宏昌.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理论观察,2005,(6).
    [52]廖小琴.精神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J].党政干部论坛,2004,(9).
    [53]廖小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生活质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
    [54]张雅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的认知协调[J].求索,2006,(7).
    [55]胡昌恩.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关系[J].探索,2006,(3).
    [56]刘新耕、罗雄、周硕.构建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仁[J].探索与研究,2006,(10).
    [57]刘莺玲.略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福州党校学报,2006,(1).
    [58]潘玉腾、邱海锋.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广西社会科学,2006,(3).
    [59]陈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平台[J].理论月刊,2005,(10).
    [60]王光.构建和谐社会亟待创新思想政治工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2).
    [61]彭薇、黄群.心理学视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62]张海鹰、廉永杰.和谐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浅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63]张捍东.和谐社会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06,(1).
    [64]吴敏英.以人为本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65]萍.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西藏发展论坛,2005,(3).
    [66]周向东、易石宏.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和谐社会新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
    [67]尹长.论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8]张永江.论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69]胡伯项,郑志发.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核心和根本[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卷,(3).
    [70]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
    [71]田海舰、戴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7,(1).
    [72]胡文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J].求实,2003,(7).
    [73]刘化英.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