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共同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当今世界层出不穷的全球性危机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当代中国是一个发展迅速、进步明显、成就巨大、变化剧烈、问题较多的国家。理论的自觉,源自于对人类面临的现实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人的失落、自然的衰败、共同体的式微,都迫切需要理论作出回应。
     马克思花了毕生精力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他在揭露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的虚假性同时,展望人类未来“真正共同体”的美好。他的思想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发展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共同体为切入点,深刻透视人类社会发展实际,系统阐述人与人、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中介方式,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内在发展规律的学说,是把人类社会当作活的有机体来理解和把握的理论。
     本文深度挖掘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思想渊源、思想历程,全面分析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逻辑结构、价值维度和当代启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体系。
     第一,本文探析了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思想渊源。本文从三个方面追溯: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念、费尔巴哈的“类”学说是其哲学渊源;斯密的理想商业社会、李嘉图派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赫斯的货币异化理论是其经济学渊源;莫尔的乌托邦、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里叶的和谐社会、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其社会主义学说渊源。
     第二,本文厘清了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思想历程。首先,基于马克思思想发展史,回顾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演进过程的三个阶段。其次,从制度基础、价值基础、人际基础、现实状况等方面剖析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现实基础。再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明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三,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逻辑结构。如果说“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那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就是其逻辑终点,市民社会是其逻辑中介,而人类解放则是贯通始终的逻辑线索。
     第四,本文阐明了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维度。本文主张,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维度是“自由发展”、“和谐发展”和“整体发展”,即人类社会的发展通过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共生,实现个人自由与人类自由的有机统一、“自然—人—社会”总体和谐、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
     最后,本文解读了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启示。本文认为,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不仅具有理论维度,更具有现实向度。运用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直面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剖析当代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及其历史趋势,回应和破解当代中国发展的难题,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自觉建立和不断完善发展共同体。
     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真实地再现了人存在的方式,即人内在本体的确立与人本质力量的绽放,实现了人的自由本质的复归——实现个体的幸福人生,创造民族的美好未来,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走向个人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生。
Development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human society, and common development isthe highest level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endless global crisis in the world todayposes serious challenges to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human survival. Nowadays, China isa country undergoing a sea change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bvious progress and greatachievements, which also has lots of social problems.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comesfrom a profound reflection of predicaments human facing in the real life. In the modernsociety, the decline in humanity, nature and community urgently requires theory to makea response.
     Marx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he research on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law,especially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to socialism. He not only exposedthe falsity of capitalism community but also looked forward to the wonderfulness of"real community" in human future. Rich ideas about Development Community areincluded in his thoughts. Marx 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with community as apointcut,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is theory, which takes human society as a living organism to understand and grasp,penetrates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profoundly, and elaborates theintermediary patterns of common development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also peopleand society generally, so as to reveal the law of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objectively.
     The dissertation, with a deep exca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origin and ideologicalcourse of Marx 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an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logic structure, value dimension and contemporary revelation of Marx DevelopmentCommunity Thought, illustrat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 DevelopmentCommunity Thought systematically.
     Firstly, this dissertation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origin of Marx DevelopmentCommunity Thought. There are such three origins to retrospect: the philosophicalorigin including Aristotle's Ideal City-State, Hegel's Concept of World History andFeuerbach's Theory of "Class"; the ec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Smith's IdealCommercial Society, Hume's Economic Ethics Thought and Hess' Monetary Theory ofAlienation; the origin of socialist theory including Moore's Utopia, Saint-Simon'sIndustrial System, Fourier's Harmonious Society and Owen's New Harmony Commune.
     Secondly, this dissertation clarifies the ideological course of Marx DevelopmentCommunity Thought. The dissertatio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rxthought, reviews the three phases of Marx 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then,analyzes the realistic basis of Marx 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from suchseveral aspects as institutional basis, value basis, interpersonal basis and realisticcondition. Once more, the dissertation illustrate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Marx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with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inciples.
     Thirdly, this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logic structure of Marx DevelopmentCommunity Thought. If "real man" is the logic starting point of Marx DevelopmentCommunity Thought,"real community" will be the finishing point of human free and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us civil society is the logic intermediary, and humanliberation is the eternal logic clues.
     Fourthly, this dissertation illustrates the value dimension of Marx DevelopmentCommunity Thought. The dissertation holds that the value dimension of Marx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designates "free development","harmoniousdevelopment"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T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through interactive symbiosis of individuality and community, realizes the organic unityof individual and human freedom, overall harmony of nature, human and society, andcoordinated, overal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ety.
     Finally, this dissertation interprets the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of Marx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The dissertation maintains that Marx DevelopmentCommunity Thought is of both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dimensions. Making use of theMarx 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to take th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into consideration,the dissertation dissects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Unreal Community and its historicaltrends, makes a response and solves the tough problem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development, and reviews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man, man and self,China and the world of relationship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consciously establish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developmentcommunity.
     Marx Development Community Thought factually represents the ways of humanexistence,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internal noumenon and the blossom ofhuman essential power. This thought realizes human return of free nature---achievingindividual happy life, creating a promising national future, and promoting the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to help people walk into the harmoniouscoexiste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引文
①李爱:《国际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218页。
    ①[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0页。
    ②熊光楷:《协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学习时报》2005年10月3日。
    ③[德]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5期,第12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③[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①王萍霞:《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苏州大学,2006年3月。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②郑莉:《理解鲍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③[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①[芬]尤卡·格罗瑙:《趣味社会学》,向建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206页。
    ②[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页。
    ①龚群:《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背景与问题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71页。
    ②[美]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0页。
    ①[美]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②参见[英]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褚松燕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①陈华森:《马克思恩格斯“真实共同体”思想的民主价值》,《前沿》,2010年第7期,第16页。
    ②马俊峰:《马克思论市民社会和真实共同体》,《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第28页。
    ①秦龙:《马克思“货币共同体”思想的文本解读》,《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23页。
    ②秦龙:《马克思“资本共同体”思想的文本解读》,《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第41页。
    ③邵发军:《马克思的资本“抽象共同体”思想对现代性的整体性批判》,《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98页。
    ④刘海江:《马克思“虚幻共同体”思想的存在论基础》《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0页。
    ⑤梁惟:《马克思虚幻共同体理论之管窥》,《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9页。
    ①王代月等:《从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马克思国家观嬗变的原因探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68页。
    ②韩立新:《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13页。
    ③赵良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第46页。
    ④聂锦芳:《“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之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个重要问题的阐释与论证》,《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第127页。
    ①李丽丽:《个体与共同体实现和解的两条道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与超越》,《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6期,第69页。
    ②康渝生等:《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实践旨归》,《理论探讨》2012年第5期,第44页。
    ③刘海江:《马克思共同体概念的哲学阐释》,《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第28页。
    ④陈东英:《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发展阶段》,《哲学动态》2010年第5期,第5-13页。
    ①秦龙:《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辽海出版社2007年版。
    ②马俊峰:《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③赵艳琴:《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8月。
    ④边国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7月。
    ①刘森林:《重思发展——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刘新刚:《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维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③赵士发:《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①韩洪涛:《走向实践的社会共同体及其构建路径》,《求索》,2010年第8期,第47-49页。
    ②余娴丽等:《我国社会组织建设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微探——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7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8-9页。
    ①[美]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万俊人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174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0页。
    ②江宜桦:《政治社群与生命共同体》,《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5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10页。
    ⑤[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14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66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序言第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90页。
    ②[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2页。
    ③[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④[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42-43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54页。
    ②[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1页。
    ③[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1页。
    ④[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⑤[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⑥[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87页。
    ①[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②《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48页。
    ③[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页。
    ④[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⑤[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03页。
    ①[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8页。
    ②冒丛虎、张庆容、王勤田:《欧洲哲学通史》下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9页。
    ③《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5页。
    ④[德]马丁·布伯:《我与你》,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页。
    ⑤《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16页。
    ⑥《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5页。
    ①《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28-4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0页。
    ③《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11页。
    ④《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9页。
    ⑤《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55页。
    ⑥《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73页。
    ①《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9-30页。
    ②《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④《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47页。
    ⑤《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4页。
    ⑥《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22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0页。
    ⑧邢贲思:《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3页。
    ①[美]艾伯特·奥·赫希曼:《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李新华、朱进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富论》Ⅰ-Ⅲ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9页。
    ②[美]乔纳森·怀特:《拯救亚当·斯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③[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①[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293页。
    ②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53页。
    ③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81页。
    ④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54页。
    ①[英]坎南:《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军备的演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63页。
    ②[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页。
    ③[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④[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300页。
    ①[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①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②《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1980年)》,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32页。
    ③《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94页。
    ④[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下),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83页。
    ①[英]约翰·格雷:《人类幸福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页。
    ③[英]约翰·格雷:《人类幸福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7页。
    ①[英]托马斯·霍吉斯金:《通俗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8页。
    ②J.E.King:《“Utopian or scientific?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Ricardian Socialists”》, History of PoliticalEconomy.1983年版,第59页。
    ③Holland:《“Ricardian economics” Science and Society》1985(4),第39-4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54页。
    ⑤Holland:《“Ricardian economics” Science and Society》1985(4),第4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4页。
    ①[英]托马斯霍吉斯金:《通俗政治经济学》年版,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8页。
    ②[英]托马斯霍吉斯金:《通俗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15页。
    ③[英]威廉·汤普逊:《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5-16页。
    ④[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刘丕坤等译,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262页。
    ⑤张一兵:《赫斯:一个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思想先行者和同路人》(代译序),《赫斯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页。
    ①Hess:《Schriften》 S.332.
    ②Hess. Schriften. S.331.
    ③[德]莫泽斯·赫斯:《论货币的本质》,《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1页。
    ④[德]莫泽斯·赫斯:《论货币的本质》,《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9页。
    ①[德]莫泽斯·赫斯:《论货币的本质》,《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3页。
    ②[德]莫泽斯·赫斯:《论货币的本质》,《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1页。
    ③[德]莫泽斯·赫斯:《论货币的本质》,《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页。
    ④Hess. Schriften. S.347一348.
    ①[英]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夏威仪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0页。
    ②侯才:《青年马克思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44年版,第178页。
    ①王萍霞:《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赫斯因素”探析》,《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第65页。
    ①[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②[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115页。
    ③[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43-44页。
    ④[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70页。
    ①[苏]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145页。
    ②[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114页。
    ③[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115页。
    ④陆俊:《理想的界限———“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①[苏]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145页。
    ②徐觉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8期,第83页。
    ③[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104页。
    ①[苏]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135-1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4页。
    ③《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5页。
    ④《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3页。
    ⑤《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2-253页。
    ①《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37页。
    ②《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6页。
    ③《圣西门选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01页。
    ④《圣西门选集》下卷,何清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0页。
    ①《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6页。
    ②关勋夏:《欧文空想共产主义述评》,《科学社会主义》1989年第6期,第14-15页。
    ①《圣西门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07页.
    ②《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8-259页。
    ③《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0页。
    ④《圣西门选集》上卷,何清新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3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②《傅立叶选集》第l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2页。
    ⑥《傅立叶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9页。
    ①《傅立叶选集》第l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页。
    ②《傅立叶选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7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6页。
    ④《傅立叶选集》第l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7页。
    ⑤《傅立叶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9页。
    ⑥《傅立叶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9页。
    ⑦[俄]普列汉诺夫等:《论空想社会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95页。
    ⑧[俄]普列汉诺夫等:《论空想社会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96页。
    ⑨《傅立叶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13页。
    ①裘聪根:《和谐社会——一个最幸福的理想社会》,浙江大学2007年5月,第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77页。
    ①《傅立叶选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1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5页。
    ①《欧文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1页。
    ②《欧文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2页。
    ①《欧文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0页。
    ①《欧文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5页。
    ②《欧文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62页。
    ③《马克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④喻本伐等:《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①《欧文选集》,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3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29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中文第1版本,第36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9页
    ③[日]场昭弘:《马克思为何再次受到关注》,《经济学人(周刊)》,2005年4月5日。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929页。
    ③参见梁惟:《马克思虚幻共同体理论之管窥》,《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9页。
    ①参见邵发军:《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阶段性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2期,第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6页。
    ①邵发军:《马克思的资本“抽象共同体”思想对现代性的整体性批判》,《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页。
    ④侯才:《马克思的遗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3—13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12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中文1979年版,第472-4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82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82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8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2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1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0—261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37页。
    ①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70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2页。
    ③《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6页。
    ②[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著:《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荣震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1页。
    ③[德]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罗悌伦译,《舍勒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98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17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8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8页。
    ③曹玉文:《西方人看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页。
    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91页。
    ①参见贾英健:《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2006年。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③高清海:《哲学文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15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①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1页。
    ②黑格尔:《逻辑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5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8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2页。
    ④张燕喜:《怎样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北京日报》,2008—03—03.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581页。
    ③张燕喜:《怎样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北京日报》,2008—03—03。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1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87页。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页。
    ①[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5-126页。
    ②[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5页。
    ③[英]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4-95页。
    ①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83、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8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4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61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8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页。
    ①郁建兴:《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第33页。
    ②陈晏清、王新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第7页。
    ③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第60页。
    ④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第6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0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③[古罗马]西塞罗:《法律篇》,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6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页。
    ②邓晓芒:《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第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4页。
    ⑤[德]诺贝特·埃利亚斯《个体的社会》,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8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4页。
    ③[美]列奥·施特劳斯等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9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③[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②[日]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0-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2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8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页。
    ①郝立新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9—710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②《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6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6页。
    ②张宇:《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1日11版。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5页。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
    ⑤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84页。
    ①《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1-252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2页。
    ④《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5页。
    ⑤房宁:《论当代资本王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1期,第7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页。
    ①格拉德·博克斯贝格等著:《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①参见李淑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期,第66页。
    ②[英]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页。
    ①闫勇编译:《英学者:完善全球治理破解经济危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21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页。
    ①程恩富:《马克思主义与危机反思》,《人民日报》,2013年01月14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3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页。
    ①参见陈学明:《批判与超越———“西马”学者及西方左翼思想家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启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23页。
    ②[美]雅克·布道编著:《建构世界共同体》,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③南振声:《从金融危机应对看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放军报》2009年2月8日第7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页。
    ①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②参见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④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页。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②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②姜建成:《科学发展观:现代性与哲学视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①新华社:《十八大报告解读: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2年12月,21日,http://www.gov.cn/jrzg/2012-12/21/content_2295175.htm。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页。
    ④Aristotle, The Nicomachean Ethics,translated by D. Ros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vised edition1980),book1, section6, p.7.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3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⑤姜建成、王萍霞:《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及当代启示》,《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第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9页、47页。
    ②荆林波:《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新挑战》,《学习时报》,2012年6月4日。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页。
    ②王元龙:《中国经济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金融博览》,2013年2月4日。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9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98页。
    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94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6-47页。
    ②习近平:《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光明日报》,2012年2月17日第2版,参见《北京周报(英语版)》2012年2月。
    ①习近平:《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光明日报》,2012年2月17日第2版,参见《北京周报(英语版)》2012年2月。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8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列宁专题文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4、16、17、21、23、25、26(下)、26(3)、30、31、32、42、45、46(上、下)、47卷,人民出版社。
    4.《列宁全集》第24、35、38卷,人民出版社。
    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1980年)》,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
    7.《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7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0.《圣西门选集》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11.《圣西门选集》第1-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2.《傅立叶选集》第l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3.《傅立叶选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64、1982年版。
    14.[俄]普列汉诺夫等:《论空想社会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5.《欧文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6.《欧文选集》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1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0.《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1.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3.鲍宗豪:《当代社会发展导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曹玉文:《西方人看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25.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陈先达:《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文集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8.陈学明:《走进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29.邓正来、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段忠桥:《重释历史唯物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1.丰子义:《发展的呼唤与回应——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2.高清海:《哲学文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3.郝立新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4.赫敬之:《整体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35.侯才:《马克思的遗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6.侯才:《青年马克思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44年版。
    37.胡连生:《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8.贾健英:《公共性视域——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9.姜建成:《断裂·整合·超越——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0.姜建成:《科学发展观:现代性与哲学视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1.姜建成:《科学发展观与苏南模式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2.靳辉明、李崇富:《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3.靳辉明:《靳辉明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44.李德顺:《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5.林进平:《马克思的“正义”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6.刘森林:《重思发展——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7.刘同舫:《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演进逻辑》,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8.刘新刚:《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维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49.陆俊:《理想的界限———“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乌托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50.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51.吕世荣:《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2.马俊峰:《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3.冒丛虎、张庆容、王勤田:《欧洲哲学通史》下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欧阳康、张明仓:《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5.秦龙:《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辽海出版社2007年版。
    56.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7.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8.孙伯鍨:《卢卡奇和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9.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孙承叔:《打开东方社会秘密的钥匙》,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
    61.孙承叔:《真正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2.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3.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4.王浩斌:《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65.魏小萍:《追寻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6.吴晓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7.邢贲思:《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8.许纪霖:《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69.许纪霖主编:《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0.邢贲思:《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1.杨耕:《为马克思辩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2.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3.俞可平:《社群主义》(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74.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5.喻本伐等:《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6.张汝伦:《思考与批判》,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77.张曙光:《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马克思的思想历程追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8.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9.张一兵:《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80.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81.赵士发:《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2.郑莉:《理解鲍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3.周志山:《整合与构建——马克思“和谐社会”解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4.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5.[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6.[德]格拉德·博克斯贝格等著:《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8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8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89.[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90.[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1.[德]黑格尔:《逻辑学》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92.[德]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三联书店2006年版。
    93.[德]洛尔夫·德鲁贝克、雷纳特·麦科尔:《马克思恩格斯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4.[德]马丁·布伯:《我与你》,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
    95.[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96.[德]莫泽斯·赫斯:《赫斯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7.[德]诺贝特·埃利亚斯《个体的社会》,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98.[德]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罗悌伦译,《舍勒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988页。
    99.[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张宁、丰子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00.[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一、二、三卷,三联书店1963、1965、1980年版。
    101.[法]汤姆·洛克曼:《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102.[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3.[芬]尤卡·格罗瑙:《趣味社会学》向建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4.[古罗马]西塞罗:《法律篇》,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0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06.[美]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7.[美]艾伯特·奥·赫希曼:《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李新华、朱进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108.[美]古尔德:《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和共同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9.[美]列奥·施特劳斯等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0.[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11.[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2.[美]迈克尔·J·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113.[美]迈克尔·J·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114.[美]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万俊人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115.[美]乔恩·埃尔斯特的《理解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6.[美]乔纳森·怀特:《拯救亚当·斯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17.[美]特雷尔·卡弗:《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8.[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119.[美]雅克·布道编著:《建构世界共同体》,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0.[美]雅克·布道编著:《建构世界共同体》,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21.[日]柄古行人:《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田友美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122.[日]柄谷行人:《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123.[日]大塚久雄《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岩波书店1955年版。
    124.[日]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5.[日]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6.[瑞典]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127.[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28.[匈]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导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30.[印度]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132.[英]伯尔基的《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3.[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4.[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5.[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36.[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7.[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38.[英]坎南:《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军备的演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39.[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40.[英]迈克尔·沃尔泽:《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褚松燕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141.[英]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夏威仪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42.[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3.[英]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144.[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45.[英]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
    146.[英]托马斯·霍吉斯金:《通俗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47.[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
    148.[英]威廉·汤普逊:《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49.[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150.[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15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等译,商务印书馆1974、2004年版。
    152.[英]约翰·格雷:《人类幸福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54.《黑格尔法哲学》第4卷,伊尔亭格,1973年德文版。
    155.《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56.《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德]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5期。
    2.C.C.古尔德、王虎学:《《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马克思社会实在理论中的个性和共同体·导言》》,《世界哲学》2007年第2期。
    3.J.K.吉布森·格雷汉姆、王建富、张莉:《共同体经济》,《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第7期。
    4.白琳:《黑格尔与马克思的社会和谐观比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5.边国锋:《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7月。
    6.卞绍斌:《公共生活的批判与重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6期。
    7.卞绍斌:《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当代阐释》,《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6期。
    8.柄谷行人:《走向世界共和国(上)》,《读书》2008年第2期。
    9.曹健华、金晓燕:《《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放理论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0.陈静:《中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哲学依据》,安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12月。
    11.陈东英:《关于赫斯在马克思思想史中的地位研究述评》,《理论探讨》2010年第6期。
    12.陈海平、张庆侠:《从“公民权”与“市民权”的分裂看人的异化——卢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契合点》,《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3.陈浩:《《克罗茨纳赫笔记》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4.陈学明:《批判与超越———“西马”学者及西方左翼思想家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启示》,《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5.陈晏清、王新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16.陈永正:《公有制本义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7.程金生:《“个体”的自由与“共同体”的自由——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本质差异》,《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2期。
    18.池忠军:《社会生活共同体建构的德性之维》,《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6期。
    19.戴安良、傅红冬《“自由个性”视野下的个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兼论自由个性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统一》,《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6期。
    20.邓晓芒:《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
    21.丁任重:《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可以相溶》,《学术月刊》1991年第8期。
    22.董田春:《分工协作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求是学刊》1982年第5期。
    23.方世南:《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看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
    24.方世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认识论意蕴》,《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
    25.方世南:《生态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
    26.方世南:《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学习论坛》2006年第2期。
    27.房宁:《论当代资本王义世界体系的结构与矛盾》,《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1期。
    28.甘永宗、袁宏刚:《马克思共同体理论三维视界》,《兰州学刊》2010年第11期。
    29.龚群:《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背景与问题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30.贡太雷:《政治哲学中的“自由”观论》,《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31.顾燕:《马克思论东西方法律文明的关系》,《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32.关勋夏:《欧文空想共产主义述评》,《科学社会主义》1989年第6期。
    33.郭彩琴:《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与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
    34.韩立新:《日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兼论《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意义》,《日本学刊》2011年第5期。
    35.韩立新:《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6.韩立新:《中国的“日耳曼”式发展道路(上)》,《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
    37.洪波《个人主体·集体主体·类主体·社会主体——解读马克思的主体概念》,《探索》2008年第4期。
    38.侯才:《马克思的自由观:自主活动—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8期。
    39.胡春阳:《历史与现实:亚细亚的所有制与中国改革─—读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40.黄睿:《试论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岭南学刊》2011年第1期。
    41.姬金铎:《个人所有制:未来社会的一种理想的公有制——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思考》,《理论参考》2004年第2期。
    42.姜建成、王萍霞:《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及当代启示》,《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
    43.姜建成、朱炳元:《论社会主义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
    44.姜建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依归》,《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
    45.姜建成:《科学发展观:当代性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学习论坛》2006年第1期。
    46.姜建成:《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性标志》,《学习论坛》2007年第5期。
    47.姜建成:《社会冲突的发生机理、深层原因及治理对策》,《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期。
    48.姜建成:《试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取向》,《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9期。
    49.姜建成:《整合与超越: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0期。
    50.靳辉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51.康渝生等:《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实践旨归》,《理论探讨》2012年第5期。
    52.肯尼斯·梅吉尔、马俊峰、王志:《马克思哲学中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期。
    53.李丽丽:《个体与共同体实现和解的两条道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与超越》,《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6期。
    54.李强:《马克思的财产起源理论及其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55.李晓元:《“共同体人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新视域》,《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4期。
    56.李晓元:《“共同体人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新视域》,《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4期。
    57.梁丽:《马克思“和谐共同体”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58.刘广明:《人的历史和历史的人——马克思哲学人类学的历史分期理论的历史考察》,《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1年第4期。
    59.刘海江:《马克思共同体概念的哲学阐释》,《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60.刘海江:《马克思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4期。
    61.刘海江:《生产辩证法与共同体的衰落》,《北方论丛》2010年第3期。
    62.刘红英:《共同体内部的权力分配与社会分层——基于韦伯阶级理论的视角》,《理论界》2010年第4期。
    63.刘建涛、李向晖:《马克思个体自由思想的三重维度》,《人民论坛》2011年第24期。
    64.刘梅:《舍勒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价值伦理维度》,《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65.刘永佶:《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误读——兼论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规定》,《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9期。
    66.刘志明:《金融危机后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吸引力剧增》,《红旗文稿》2012年6期。
    67.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河北学刊》1994年第4期。
    68.柳珍:《论人的历史主体意识——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界》2010年第4期。
    69.陆树程、崔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7期。
    70.陆树程、刘萍:《关于公平、公正、正义三个概念的哲学反思》,《浙江学刊》2010年第2期。
    71.陆树程:《市民社会与当代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哲学研究》2003年第4期。
    72.马俊峰、李育红:《论马克思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共同体》,《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73.马俊峰、杨晓东:《马克思与公社共同体》,《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74.马俊峰、杨晓东《政治哲学视域中共同体概念的嬗变》,《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75.马俊峰:《“共同体”的功能和价值取向研究》,《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76.马俊峰:《共同体哲学意蕴刍议》,《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77.马俊峰:《马克思对国家共同体的批判反思》,《唯实》2012年第7期。
    78.马俊峰:《马克思共同体视阈中的人类解放》,《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79.马俊峰:《马克思论市民社会和真实共同体》,《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1期。
    80.马俊峰:《政治哲学视阈中的共同体》,《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81.马俊峰:《中国公民社会建构及其当代意义》,《唯实》2011年第11期。
    82.苗贵山:《黑格尔和谐之道的伦理意蕴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前沿》2009年第8期。
    83.闵春发、汪业周:《物联网的意涵、特质与社会价值探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84.闵春发、汪业周:《走向理性政治: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诉求》,《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
    85.闵春发、许和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命运与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0期。
    86.闵春发:《物联网的基本维度与研究原则:基于哲学社会科学视域》,《江海学刊》2011年第6期。
    87.闵春发:《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群众》2012年第2期。
    88.闵春发:《在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构建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12期。
    89.牟宗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政治哲学思想述要》,《理论学刊》2004年第9期。
    90.欧阳康、王晓磊:《在个性自由与集体合作之间保持张力——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维度及其启示》,《求索》2008年第5期。
    91.潘丽萍:《论人的二重性——对个体与共同体和谐发展的思考》,《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92.彭延光:《对劳动力“所有权”的探讨》,《江淮论坛》1981年第2期。
    93.启良:《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考察》,《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3期。
    94.秦龙:《马克思从“共同体”视角看东方社会停滞性的思想探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0期。
    95.秦龙:《马克思从“共同体”视角看人的发展思想探析》,《求实》2007年第9期。
    96.秦龙:《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
    97.秦龙:《马克思对“共同体”的探索历程及其内在旨趣》,《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98.秦美珠:《论人的自由个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读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99.任志安、林国荣:《大共同体?小共同体?——评秦晖的“从大共同体本位走向市民社会”》,《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2期。
    100.邵发军:《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阶段性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2期。
    101.邵发军:《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发展观之反思》,《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102.盛卫国:《异化缘起的实践总体性解》,《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第5期。
    103.史玉霞:《社会中的人和人的社会性》,《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04.孙厚生:《原始公社所有制及其各种形式——学习马克思《前资本主义生产各形式》的启示》,《东疆学刊》1993年第4期。
    105.孙余余:《论和谐社会构建中人的“自由个性”的生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06.童世骏:《从搬运夫到哲学家——在首届“《哲学分析》论坛”上的开幕词》,《哲学分析》2011年第4期。
    107.王代月:《黑格尔与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解决路径比较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08.王国庆、杜爱英:《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述的演变》,《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109.王国庆:《“亚细亚生产方式”演变初探》,《社会科学》1990年第12期。
    110.王虎学、万资姿:《“共同体”、“资产阶级社会”、“自由人联合体”——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嬗变看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111.王虎学:《马克思“社会”概念研究回溯》,《唯实》2009年第5期。
    112.王虎学:《马克思“社会”概念研究述评》,《高校社科动态》2009年第2期。
    113.王萍霞:《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的“赫斯因素”探析》,《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
    114.王萍霞:《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德育》,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3月。
    115.王松岭:《生产关系与政治结构的内在关系研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解读》,《学术交流》2009年第11期。
    116.王小章:《自由·共同体·正当性——经典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的三个核心问题》,《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
    117.王岩、郑易平:《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变迁与新型集体主义建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
    118.王岩:《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探析——兼论“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
    119.王岩:《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原则》,《道德与文明》2010年5期。
    120.王永贵、黄婷:《论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21.王永贵:《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的当代阐释》,《江汉论坛》2010年第3期。
    122.王有伟、韩沛伦:《马克思与现象学“共同体人论”之比较》,《求索》2006年第10期。
    123.吴惠红:《马克思恩格斯合理发展思想探析——基于共同体理论视域》,《理论月刊》2011年第9期。
    124.吴楠:《马克思哲学革命视域下的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25.谢忠文、李倩:《从结构性社会主义到功能性社会主义——一种解释框架的变革》,《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
    126.许恒兵:《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的自我实现》,《齐鲁学刊》2011年第5期。
    127.薛广洲、晓寒:《马克思晚年思想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河北学刊》1993年第6期。
    128.薛俊强:《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理想的阐释》,《岭南学刊》2011年第2期。
    129.杨慧宇:《人的自由与现代性》,《天府新论》2006年第6期。
    130.杨建祥:《走向文明的深处——对德性的生存论期望》,《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31.杨晓东、马俊峰:《共同体演进的逻辑与自由人联合体的产生》,《理论界》2012年第6期。
    132.余娴丽、蔡晓良:《我国社会组织建设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微探——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133.余娴丽等:《我国社会组织建设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微探——基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134.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135.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136.俞可平:《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3期。
    137.郁建兴:《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1期。
    138.臧峰宇:《共产主义理论的人学定位及其发展》,《天府新论》2007年第3期。
    139.张春贵、李兴伟:《以“自由人的联合体”看改革开放》,《兰州学刊》2009年第6期。
    140.张春贵、李兴伟:《以自由看待马克思》,《唯实》,2009年第4期。
    141.张维香:《从市民社会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42.赵良玉:《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143.赵艳琴:《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8月。
    144.郑元叶:《财产权、个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内在张力——马克思所有制思想与西方近代财产权理论的比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期。
    145.郑元叶:《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和劳动过程的民主化及其困难》,《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146.郑元叶:《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政治哲学含义:形成自由人联合体》,《兰州学刊》2009年第11期。
    147.周世兴:《论马克思的“有个性的个人”》,《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2期。
    148.周志山、冯波:《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公共性意蕴》,《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4期。
    150.周志山:《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和谐社会意蕴》,《理论探讨》2007年第5期。
    151.朱炳元、赖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和举措》,《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7期。
    152.朱炳元、史春燕:《中国道路的理论价值、基本内涵和实践特色》,《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6期。
    153.朱炳元:《恩格斯与虚拟资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
    154.朱炳元:《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55.朱炳元:《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国际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156.朱炳元:《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157.朱炳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加速金融化和虚拟化》,《唯实》2012年第7期。
    158.朱虹、吴楠:《《费尔巴哈》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59.祝利民:《私有财产与市民社会》,《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
    160.邹佰峰、王克宁:《社会主义价值观视野下的“个体本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61.邹佰峰:《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自由思想探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2期。
    1.《2012年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篇):龙跃在渊革故鼎新》,《新华网》,2012年2月2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2/02/c_111480134_3.htm。
    2.《2012年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法制网》,2012年12月27日,http://www.legaldaily.com.cn/The_analysis_of_public_opinion/content/2012-12/27/content_4092138.htm。
    3.《民政部国家减灾办发布2012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3年1月6日,http://www.gov.cn/gzdt/2013-01/06/content_2305958.htm。
    4.程恩富:《马克思主义与危机反思》,《人民日报》,2013年01月14日。
    5.胡鞍钢:《中国梦——共同富裕与大同世界》,《求是论坛网》,2011年11月11日,http://bbs.qstheory.cn/bbs/thread-61537-1-1.html。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7.姜义华:《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重构——〈德意志意识形态〉学习札记》,《复旦新闻文化网》,2002年06月06日。
    8.荆林波:《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新挑战》,《学习时报》,2012年6月4日。
    9.李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三大历史性突破》,《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0年3月2日,http://cpc.people.com.cn/GB/68742/127229/127251/11057442.html
    10.李长安:《债务危机为何紧紧缠上发达国家》,《新华网》2011年8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8/15/c_121858102.htm。
    11.南振声:《从金融危机应对看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解放军报》2009年2月8日第7版。
    12.邱少明:《马克思社会正义的三个向度》,《人民网》,2009年04月30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9225153.html。
    13.吴建民:《中国梦与和谐世界的关系》,《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4月9日,http://opinion.people.com.cn/GB/5581786.html。
    14.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新华网》,2013年1月29日http://news.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3-01/29/c_114538253.htm。
    15.习近平:《共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明天——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光明日报》,2012年2月17日第2版。
    16.新华社:《十八大报告解读: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2年12月21日http://www.gov.cn/jrzg/2012-12/21/content_2295175.htm。
    17.熊光楷:《协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学习时报》2005年10月3日。
    18.徐禾:《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有关理论(6)》,《人民网》,2010年8月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2372308.html。
    19.徐坚:《求发展,谋和平: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徐坚大使在波兰国防大学的演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共和国大使馆网》,2013年2月21日, http://www.chinaembassy.org.pl/chn/sghd/t1015499.htm。
    20.闫勇编译:《英学者:完善全球治理破解经济危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21日。
    21.姚立:《世界的调整与中国的影响力》,《光明日报》,《求是理论网》2010年1月9日,http://www.qstheory.cn/gj/zgwj/201001/t20100109_18651.htm。
    22.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网站》,2011年08月22日,http://review.youngchina.org/archives/2168#more-2168。
    2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塔尖的1%控制了40%的财富》,《人民网》[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136457/16155288.html2011-11-07/2012-04-23。
    24.张燕喜:《怎样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北京日报》,2008年3月3日。
    25.张宇:《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1日11版。
    1.J.E.King:“Utopian or scientific?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Ricardian Socialists”,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5).
    2.Holland:“Ricardian economics” Science and Society.1985(4).
    3.Aristotle:The Nicomachean Ethics,translated by D. Ross,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 revised edition1980), book1, section6, p.7.
    4.Bhikhu Parekh: Marx’s Theory of Ideology,Croom Helm London,1982.
    5.Bhargava: History, Nation and Community, Economic and PoliticalWeekly.2000.
    6.Carol C. Gould: Marx’s Social Ontology,The MIT Press,1980.
    7.Allen Wood: Karl Marx,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1.
    8.Gavin Kitching: Karl Marx and the Philosophy of Praxis,Routledge,1988.
    9.Eorge G. Brenkert:Marx’s Ethic of Freedom,Roudedge&Kegan Paul,1983.
    10.Martin Jay: Marxism and Totali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11.Mills: Cooperation and Community in the Thought of J·S. Woodsworth,Labour Le Travail,1984.
    12.David MacGregor:The Communist ideal in Hegel and Marx,George Allen&Unwin,198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