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训诫”到“交谈”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童话文本分析,揭示中国新时期童话创作思维的新突破以及童话观念的承接与走向,进而探寻童话的意义与价值。全文共分三章。
     导论部分简述新时期童话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创作格局,提出只有通过理清童话创作的发展流程与走向,才能贴近“童话”的真实性相。
     第一章探讨儒家文化底板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对中国现代童话创作产生的深入影响。中国童话中教育性因素的渗透与定型同儒家文化思想的浸润有着不容忽略的联系,积淀深厚的教化情结导致现当代童话的“训诫”模式。
     第二章阐释“儿童本位”观在新时期童话中的复苏与呈现。教育型、热闹型、抒情型等童话文本中部体现出对“儿童本位”观的回归,既充分展现其“发现儿童”的合理性,也暴露出其“子孙崇拜”的非合理性。提出“儿童本位”论势必作为历史性的话语框架被创作实践所溢出、撑破。
     第三章从人际以及天人之际两个方面分析新时期萌生的侧重沟通融合的“童心交谈”型创作思维。“交谈”型童话摒弃了源于成人心性的“主—客”分离对立的跷跷板式的相关模式,描摹出以儿童主客合一、亲善开放的本真之心与他者、自我及世界相依相融的温馨图景。
     结语通过上文对新时期童话创作发展流程及走向的梳理,对“童话”概念进行释义,并进而探讨童话的终极价值。
This thesis, through a text analysis, reveals a breakthrough in conception about new period Chinese tale writing and its trend.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The introductory part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forms and styles in new period tale creation and comes up with the idea that only after we have combed out th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le creation, can we get closer to the truth of" Tale".
    The first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strong impact on modern Chinese tale creat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background and ethnic cultural psychology. The penetration of educational factor in Chinese tales has much to do with the nurture of Confucian thoughts. It is this " Education Complex" that results in " Moral Education" Pattern in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tales.
    The second chapter elaborates the presence of" Children - basis" in new period tales. The return to " Children - basis" concern in such tales as educational, bustle and emotional ones manifests the reasonableness of " Children Discovering" as well as the unreasonableness of " Offspring Worshipping". The coming up with the " Children - basis" argument, as a historic Word Paradigm, will inevitably break the practices of tale creation.
    The third chapter, from two aspect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alyzes the new period " Children Communication" tales that lay a great emphasis on Communication. These "Communication" tales break with the " Seesaw" Pattern resulted from the separate "subject - object" views held by adults, and vividly depict a warm picture which displays the unity of" subject - object" matter in children, their good - willed, open heart true to itself an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children themselves, others and the world.
    The conclusion part, based on the previous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eriod tale creation, tries to define the word " Tale", and further explores its ultimate value.
引文
1.《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包括理论、童话等多卷),蒋风主编,希望出版社1988年版。
    2.《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论选》,接力出版社1996年版。
    3.《中国儿童文学论文选(1949-1989)》,浙江少儿出版社1991年版。
    4.《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孙建江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1995年版。
    5.《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朱自强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6.《儿童文学的本质》,朱自强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7.《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方卫平著,江苏少年儿童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8.《世界著名童话鉴赏辞典》,蒋风主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9.《儿童文学简论》,陈伯吹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10.《中国童话史》,金燕玉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
    11.《外国童话史》,韦苇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12.《童话艺术空间论》,孙建江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3.《比较儿童文学初探》,汤锐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4.《儿童文学接受之维》,方卫平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5.《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班马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6.《儿童文学的审美指令》,王泉根著,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
    17.《前艺术思想》,班马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18.《现代童话美学》,周晓波著,未来出版社2001年版。
    19.《我和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版。
    20.《中国儿童文学五人谈》,新蕾出版社2001年版。
    21.《试论我国近代童话观念的演变》,林文宝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版。
    22.《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Perry Nodelman著,刘凤芯译,天街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版。
    23.《幼儿文学概论》,张美妮、巢扬著,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24.《童话学通论》,马力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童话的诗学》,吴其南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26.《世界儿童文学概论》,日本儿童文学学会编,郎樱、方克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
    27.《法国儿童文学导论》,方卫平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28.《英国儿童文学概略》,张美妮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29.《北欧儿童文学述略》,汤锐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30.《意大利儿童文学概述》,孙建江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31.《美国儿童文学初探》,金燕玉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32.《德国儿童文学纵横》,吴其南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33.《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研究》,王泉根著,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34.《丹麦安徒生研究论文选》,小啦、约翰·迪米留斯主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35.《儿童精神哲学》,刘晓东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6.《儿童教育新论》,刘晓东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7.《外国教育史》(三卷),戴本博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9.《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0.《破晓年代——后现代中国哲学的重构》,梁燕城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41.《拯救与逍遥》(修订本),刘小枫著,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42.《交往实践与主体际》,任平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3.《中国思想史编》(三卷),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4.《诸子与理学》,蒋伯潜、蒋祖怡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45.《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曹聚仁著,三联书店1986年版。
    46.《老子·庄子》,刘庆华、陈方译注,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
    47.《荀子》,潘嘉卓等译注,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
    48.《中国蒙学精粹》,朱雪梅、陶金华译注,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
    49.《论语》,刘琦译评,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50.《孟子》,梁海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1.《大学·中庸》,梁海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2.《偶在论》,张志扬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53.《时间的观念》,吴国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4.《宇宙的观念》,肖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55.《何为科学真理》,罗杰·G·牛顿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6.《时间简史》(10年增订版),[英]史蒂芬·霍金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57.《时间之箭》,[英]彼得·柯文尼、罗杰·海菲尔德著,江涛、向守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58.《诗化哲学》,刘小枫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59.《在约伯的天平上》,[俄国]列夫·舍斯托夫著,三联书店1992年版。
    60.《存在主义》,[美]W·考夫曼编著,陈鼓应、孟祥森、刘崎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61.《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62.《诗·语言·思》,[德]海德格尔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63.《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伽达默尔哲学述评》,严平著,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64.《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65.《旷野呼告》,[俄国]列夫·1999年版。
    66.《西方的智慧》,[英]伯特兰·罗素著,马家驹、贺霖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67.《荣格文集》,[瑞士]荣格著,冯川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68.《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姚大志著,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69.《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两卷),胡经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0.《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三卷),伍蠡甫、胡经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1. Dialogue and Deconstruction: the Gadamer—Derrida Encounter, New York, 1989.
    72. Jurgen Habermas,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 MIT Press, 1990.
    73.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74. Martin Heidegger: Basic Writings. ed. by David Farrall Krell,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1977.
    75.《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两卷),黄曼君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76.《神话——原型批评》,叶舒宪选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