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开展,关税这一传统贸易政策的作用开始削弱,在很多行业其影响越来越小。而非关税贸易政策由于其自身的灵活性、隐蔽性和针对性逐渐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和贸易保护观念的抬头,使得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贸易与环境的矛盾下,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非关税壁垒中的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在国际贸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限制越来越大。
     目前国内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其成因、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对中国外贸总体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性研究,关于西部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还很少。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之一的西部地区必定要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受到重大影响。因此,系统地研究绿色贸易壁垒,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来探析西部地区如何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出发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对外贸易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介绍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与特征,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提出了辩证地看待绿色贸易壁垒。着重从内外部环境角度分析中国西部地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提出了西部地区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With the increasing effect of the WTO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role of the tariff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trade policies began to weaken or even be canceled. And then non-tariff trade policy gradually became the main tool for the trade because of its flexibility, concealment, pertinence. Especially from the 1980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so that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the trade protection have risen. All of those m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Under the confliction between the trade and environment expansion,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naturally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tool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t present in China, the researches about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focus on the causes, characteristics, forms and the overall impact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however the academia lack of research about how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breaks through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as one of the three economic regions will be materially affected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hile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influence China's export trade. Therefore, it is theoretically and realistically significant to make a systemat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how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breaks through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from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nd analyses the content, features, background and reasons of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then gives a
    dialectical view. With the poi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western reg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引文
① 关税是指对某种进口商品所征收的税款。从量关税指的是对每单位进口商品征收固定的税款,从甲关税则指按进口商品的价值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款.
    ② 孙秀梅、高寺东、孙宝莲:《绿色壁垒对我困外贸的影响》,经济论坛,2002年,第5期,第17页.
    ③ 陈娜:《绿色壁垒对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启示》,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15页.
    ④ 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中国西部地区贸易增长实证分析》,2005年11月3日.
    ① 曹晓华:《论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① 姜红:《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② 王粹文:《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① 龚清华:《21世纪初期我国出口产品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策》,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7页.
    ① 叶文娱:《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3页.
    ① 王玉芳:《WTO协议绿色条款和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与对策》,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第31页.
    ① 杨小丽:《绿色贸易垒及我国的对策》,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6页.
    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9页.
    ① 赵海鸥:《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与绿色贸易壁垒》,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硕士论文,2001年,第35页.
    ① 曲蕾:《绿色壁垒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浙江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第13页.
    ① 刘纯:《绿色壁垒的影响及我困的对策》,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21页.
    ① 刘李峰、张晴、武拉平:《论中国绿色食品扩大出口的驱动与约束因素》,《市场动态》,2006年第9期.
    ① 夏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页.
    ① 龚清华:《21世纪初期我国出口产品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策》,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17页.
    ① 冯静:《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发展新趋势剖析》,《科技和产业》,20C15年第3期.
    ① 中国投资咨询网 hppt://www.machineinfo.com,《2007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② 国际机械信息网 hppt://www.dragonraja.com,2006年11月27日.
    ③ http://gzwbq.bokee.com,经济与发展:中国的水能资源开发》,200年12月22日._
    ④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2006年11月29日.
    ① 王婉飞:《中困旅游业发展以创新研究—以分时度假为突破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4页.
    ① 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将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类、水体景观类、生物类、遗址和遗物类、建筑设施类、辅助类.
    ② 张孝德:《抓住机遇打造西部旅游带》,西部时报,2006年6月6日.
    ③ 夏晶:《打造中国西部绿色旅游供应链》,《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第22期,第6页.
    ① 中国经济信息网 hppt://www.cei.gov.cn,2007年2月6日.
    [1] 方时姣:《中国绿色外贸战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2] 古祖莎:《绿色屏障——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与中国的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3] 沈晓悦:《环境措施与市场准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4] 夏光、冯东方、吴玉萍:《加入WTO与国内环境政策调整》,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5] 俞海:《TRIPs协议和环境为题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6] 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
    [7] 冯德连:《贸易保护经济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
    [8] 宋全成:《迈向贸易强国》,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
    [9] 倪国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0] 王忠辉:《跨越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1] 董潘:《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 王文长、李曦辉、李俊峰:《西部特色经济开发》,民族出版社,2001年.
    [13] 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课题组:《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
    [14] 刘焰:《中国西部生态旅游产品绿色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15] 胥留德:《特色经济与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2004年.
    [16] 杨继瑞:《中国西部大开发与南亚:现状与前景》,四川出版集团,2004年.
    [17] 刘秀玲:《边境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展论》,民族出版社,2006年.
    [18] 王夏南、夏友富、罗宏等:《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19] 王婉飞:《中国旅游业发展以创新研究—以分时度假为突破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0] 赵曦:《中国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21] 杨聪、林克:《区域优势整合——轮西部经济的统筹发展》,民族出版社,2004年.
    [22] 董藩:《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未来50年中国空间经济战略调整的科学取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23] 王静:《绿色壁垒与发展中国家对策》,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4] 刘冰:《国际绿色壁垒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5] 张海生:《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6] 张涛:《绿色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和生产的影响—以中日蔬菜贸易和贸易摩擦为例》,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27] 姜红;《绿色贸易壁垒经济效应分析》,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8] 曲蕾:《绿色壁垒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浙江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29] 郭何根:《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武器—绿色壁垒》,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30] 刘瑞华:《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1] 朱永安:环境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对绿色壁垒的一项系统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32] 陈娜:《“绿色壁垒”对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启示》,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3] 冷柏军、刘冰:《国际绿色壁垒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87期.
    [34] 郝园园:《绿色壁垒的滥用与缺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2期.
    [35] 郭利川、张晋娟:《绿色壁垒对我国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西部大开发》,2005年第1期.
    [36] 陈冬冬:《绿色壁垒条件下中国农产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战略策略选择》,《经济师》,2005年第1期.
    [37] 麦迪娜·依布拉音:《绿色贸易壁垒对新疆出口贸易的影响》,《新疆财经》,2006年第6期.
    [38] 雍歌、王春胜:《绿色贸易壁垒:机遇与挑战》,《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0期
    [39] 金祥荣、沈光明:《绿色贸易措施的政治博弈》,《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3期.
    [40] 梁辉煌:《绿色贸易壁垒之成因分析》,《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第 12期.
    [41] 白玉、徐海清:《环保时代我国外贸的新对策》,《理论研究》,2002年第1期.
    [42] 夏英祝,祖书君:《绿色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效应》,《农业经济问题》,2004第1期.
    [43] 赵苏:《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分析及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3期.
    [44] 杜强:《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第7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