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性金融工具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却成为其生存发展的障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目的就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金融工具是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根本纽带,利用金融工具可直接实现资金配置,故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创新的金融工具可缓解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概况和金融环境分析基础上,从金融工具创新角度开创性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并论述评析了国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作用和融资现状,并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分类,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第三部分详细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为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创新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介绍了美国、日本和台湾的典型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并分析了其在我国的适应性。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融资性工具开发的环境和发展趋势,探索出我国金融工具创新的约束条件,为中小企业融资工具创新指明方向。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该部分在分析、总结已有金融工具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特征,探索出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工具创新的一般规律,为深入研究金融工具创新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进而运用基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工具创新原理,结合我国融资性金融工具开发的现实环境,综合运用金融工程的剥离技术和嫁接技术,设计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融资性金融工具。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difficulty becomes obstacle when it concern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is urgent for our country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a basic tie between investor and factor. Financial instruments can dispose fund directly. Financial instrument innovated directly serving for SMEs financing can alleviate or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SMEs financing. This paper, to the overview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al analysis foundation,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rom the innovative angle initiativ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mainly. The first part puts forward the question and describes the current foreign research situation. 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and their current financing situation. It classifi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so get ready to study further. 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it’s so difficult in financing as it concern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in detail. Als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that helps to innovate SMEs financing instruments. 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the typical SMEs financing instruments of U.S.A., Japan and Taiwan, and analyses their adaptability in our country. The fifth part studies our country financing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at financing instruments develop. This part explores our country restraint terms that financial instrument innovate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that SMEs financing instruments innovate.
    The sixth part is focal point of this tex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existed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summarizing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SMEs financing,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universal law that financial instrument innovate. And put up a new platform in order to further investigat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n use the innovative principle of financial instrument based on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paper design a series of financing financial instruments using stripping technology and grafting technology of financial project synthetically according our country financing realistic environment that financial instrument develop.
引文
[01]中国统计年鉴——1999,(13-6,1998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中国统计出版社
    [02]中国统计年鉴——2000,(13-6,1999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中国统计出版社
    [03]中国统计年鉴——2001,(13-1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中国统计出版社
    [04]中国统计年鉴——2002,(13-1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中国统计出版社
    [05]中国统计年鉴——2003,(13-1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中国统计出版社
    [06]张熙,再就业需解“千千解”——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信息,中国改革,2003年第1期
    [07] 张熙,再就业需解“千千解”——一份沉重的调查报告,中国改革,2003年第1期
    [0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09]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1997年2月2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通过,自1997年8月1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正
    [12]龚明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设计:一个分析框架,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
    [13]江其务,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回顾与创新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1期
    [14]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著,王晋斌,丁新娅等译,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蒋冠、张露,比较金融制度分析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思想战线,2003年第3期
    
    [16]朱淑珍著,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发展中的两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17] 默顿·米勒,金融创新的原动力,经济导刊,2003年第4期
    [18] 约翰.马歇尔、维普尔.班赛尔著,宋逢明、朱宝宪、张陶伟译,金融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6次印刷
    [19]洛伦兹.格利茨著,唐旭等译,金融工程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三次印刷
    [20]赵昌文主编,金融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6月第一版
    [21]陈晓红等编著,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22]郑娅,融资租赁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福音,江苏商论,2002年5月
    [23] 陈晓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总第64期         
    [24]万瑞佳华经济研究中心,中小企业投融资策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25] 林汉川,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探析,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论坛暨管理科学论坛——优秀研究成果报告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2002年11月
    [26]李杨,杨思群著,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7]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8]王竞天,李正友,冯雪飞,韩俊编著,中小企业创新与融资,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9]毛晋生,长周期下的融资供求矛盾: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问题研究, 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
    [30]董辅礽, 从方式与渠道特点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湖南财政与会计,2000年1月
    [31]俞建国,吴晓华,从宏观资金运动现状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5月
    [32]林汉川,田东山,WTO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财贸经济,2001年第9期                                     [33]张现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经济,2001年10月
    [34]陈洪隽,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与社区发展情况的考察,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第21期,
    [35]王黎明,美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融资政策,中国中小企业,2000年第10期
    [36]宋海燕、张朝中,从日本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看我国非国有经济投融资政策选择,环渤海经济瞭望,1999年第6期
    [37]宋建军,日中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比较,当代亚太经济,2001年第8期
    [38]张旭,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结构、运作、变革及其启示,甘肃金融,2000年第6期 
    [39]田野、吴宗鑫、孙永广,日本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
    
    
    第12期
    [40]曲艳玲、伍海华,论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运作及对我国的启示,山东经济,2000年第6期
    [41]陈蓓、许燕,从日本的资金开发战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财金研究,2000年第3期
    [42]张文棋, 台湾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剖析与借鉴,农业经济问题 1999年第1期
    [43]杨健,台湾中小企业融资辅导制度及其借鉴,亚太经济·台港澳经济,1999年第1期 
    [44]黄德根,台湾中小企业融资体制研究及其借鉴,福建金融,2002年第3期
    [45]马连杰,德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导刊,1999年第3期
    [46](德)克拉夫特、夏汛鸽,德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与担保,德国研究,2000年第3期
    [47]李政、钟永红,从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看信用体系的重要性,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月
    [48]黄文娣,论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信贷的错位问题,软科学,2001年第15卷第1期
    [49]魏开文,关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模式的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5月
    [50]李富有、陈稳进,中小企业融资安排新进展与商业银行功能转变,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11月
    [51]潘有典、田昆、王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1月
    [52]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1年3月26日财金[2001]77号通知印发
    [53]李庚寅、李菁,财经理论与实践,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2001年9月
    [5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55]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理论与实证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7月
    [56]闫新华,建立第二板市场开创中小企业新融资渠道□, 投资研究,1999年第3期
    [57]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二板市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      
    [58]傅晋豫,关于中小企业融资与二板市场的探讨,财会研究,2001年第7期
    [59]王鹏涛,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4月
    [60]刘兴国、俞安平、韩玉启, 小型企业规模的有效性分析,运筹与管理,2003年2月
    [61]叶晓凌,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谈融资租赁及其创新,金融探索,2001年3月
    [62]赵昌文、王晓东,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创新和选择,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63]陈志、陈柳,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改革与金融创新,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64]向春江,论开拓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农村金融研究》1999.7
    [65]孙小琰、刘玫,入世与金融创新,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2年5月
    [66]王长寿,金融创新——中国金融业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经济学研究,2003年第2期
    [67]盛明泉,面对全球化的金融工具创新,财贸经济,2003年第2期
    [68]王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实基础与战略选择,经济问题,2002年第11期
    [69]郝建辉、李凡,入世后我国金融创新发展思路探讨,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9
    
    
    月
    [70]孔钺,试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10月
    [71]秦凤鸣,金融创新及其发展思路,中国货币市场,2002年9月
    [72]周建松,金融工具创新:中国的实践和探索,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73]王玥,陈金贤,我国金融工具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年第3期
    [74]陈洁,对我国金融工具创新的思考,现代管理科学,2001年第1期
    [75]梁惠康,西方国家金融工具创新的效应分析及我国的发展思路,西安金融,2002年第4期
    [76]李岩、刘培勇,论金融工具及其列表,辽宁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77]新行,信贷衍生产品简介新型金融工具追踪,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3期
    [78]倪云虎、丘在洙,金融创新与金融职能的变化,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1月 
    [79]薛邦城、万红波,金融工具的选择对交易双方理财的影响,财会研究,2001年第3期
    [80]王华,推动我国金融创新的若干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11月
    [81]肖春来、宋然,VaR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年3月
    [82]马超群、李红权,VaR方法及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系统工程,2000年3月
    [83]彭坤、王飚,基于VaR(风险价值)的金融投资的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12月
    [84]秦凤鸣,金融创新及发展思路,中国货币市场,2002年9月
    [85]王仁祥、喻平,我国与西方金融创新动因之比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6月
    [86]向维稻,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财经研究,1996年第10期
    [87]杜婕,试论国际金融创新的动因及其影响,吉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88]刘昱晟,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特征、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5期
    [90]王海燕、赵培标,金融工程内蕴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2期
    [89]王晋中、张静琦,面向未来的选择: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财经科学,2002年增刊
    [91]吴可、孟新平,论金融工程中的复制与创新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92] Electronic Commerce, Banking, and Payment, Remarks by Vice Chairman Roger W.Fergusom,Jr. May4,2000
    
    [93] Carey,M.S.Prowe,J.Rea, and G.Udell. The economics of Private Placements: A New Look,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instruments,1993
    [94]Kevin Dow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Judy/August 1999,65-71
    [95] David F.Babble, Default Risk and the Effective Duration of Bonds, the World Bank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Department,September,1995
    [96]北京阳光宪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http://www.oci.org.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