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电视看我国儿童使用媒介权利的实现与满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存在价值”的观点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有关儿童问题的研究在各大高校和专业机构中开展,各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儿童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遗憾的是,人类社会有关儿童的观念刚确立不久,就遇到了挑战——许多专家认为“童年”正因电子媒介的使用而消逝。电子媒介对儿童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童年是否就此消逝?应该如何捍卫童年?这些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讨论。
     本文从“童年”的概念说起,结合我国儿童的生存现状,阐明了重视儿童媒介权利的必要性。一方面,我国儿童的地位还不是很高,需要国家通过各种方式保证儿童的主体地位受到尊重;另一方面,鉴于电子媒体对儿童的影响力,要确保儿童和电子媒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基于以上论述,本文考察了我国儿童使用媒介的情况,目的在于为儿童建设一个健康良好的媒体环境。
     文章梳理了我国电视工作者自建国以来在儿童电视方面做出的努力,从媒体接近权、知情权和表达权三个方面,对工作成绩做出客观评价,得出我国儿童使用媒介的权利已初步实现的结论。但是深究儿童使用媒介权利的实现程度,我国儿童电视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发展儿童电视,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办好少儿频道,让少儿频道走向市场。此外,政府还必须完善和儿童电视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加强对儿童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样,儿童使用媒介的权利才能真正得到满足。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idea that children hav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values are accepted by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 Research on children problems are organized by Universities and specialized organizations, many countries carried out policy and laws to protect children. However, the idea of children hasn't been accept for a long time, another challenge come across, that is childhood is extinguishing because of the utilization of electronic media. What result would electronic media bring to children's life? Could childhood extinguish? How to protect childhood? These ques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world scope.
     This essay starts from the conception of childhood. Then it states the necessity of protecting children's media rights 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Chinese children. In China, children's social states is still ranking in a low level so that protecting children's right is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for the country. Then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nic media, 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efforts to protect the children. To build a healthy media environment for the children, this essay research on the condition how media is used.
     This essay summarize the efforts that TV workers made the children's TV since 1949.Then it objectively evaluates the achievements from three different aspects that is the rights to access the media, the rights to know and the rights the express. In conclusion, the essay states that rights of using media for the children has been realize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children's TV, if the children's TV should be developed, the vital point is to develop the children's channel. In addition, government must bring out policy and laws and carry on media education. By doing that rights of using media for the children can be satisfied.
引文
① 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P.1
    ② 卢梭:《爱弥尔——论教育》,商务印书馆,1996年,P.74
    ① 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版,P103
    ② 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P2
    ① 《关于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思考与对策》,崔建国,2007年4月10日,http://www.eduhot.com/paper/wenkelunwen/zonghetei/20060418/3200/
    ① 李树忠:《儿童参与、享受媒介权与法律保护》,《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P.24
    ① 全国城市儿童抽样调查于1996年9—11月在12个城市进行。被调查儿童年龄为10—15岁。共发放3349份问卷,获得有效问卷3284份,回收率为98%。
    ② 王春燕、张晋平:《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P58
    ① 帕金翰:《童年之死》,华夏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P75
    ① 卜卫:《儿童电视:谁是主体?》,《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2期,P.15
    ② 卜卫:《儿童电视:谁是主体?》,《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2期,P.15
    ① 参考《现代教育报》一篇文章的报道,题目是《五大媒介对青少年影响“排行榜”》。本次调查共涉及中小学生400人,分别在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五小学和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三所学校进行。调查的结果是:电视的媒介影响力最大,达56.4%,以下分别是,网络33.7%报刊7.75%手机3.18%广播1.82%,http://top.ce.cn/pwph/kjjy/200611/27/t20061127_9597791.shtml
    ② 姚汝勇:《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10月19日提交
    ① 罗闪、刘怡:《儿童电视节目的人文内涵和对象意识》,《电视研究》,1998年第8期,P31
    ② 卜卫:《儿童电视:谁是主体?》,《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2期,P15
    ① 沃建中:《电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电视研究》,P17
    ① 著名传播学者卡尔·霍夫兰通过试验证明:假如传播对象喜欢传播者,就可能被说服。如果接受者认为信息来源是来自一个与他自己相似的人——即具有“同一性”,传播效果会更好。最大限度地寻求各方面存在的“同一性”,是传播者和传播对蒙实现顺利交流与沟通的关键。
    ① Edited by Grace me Storer Illustrations by Chanin Balasis: "Promoting the Rights of Child-A training package on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for ISCA member and partners", International Save the Children Alliance(Asia), 1994
    ① 宋慧芳:《我国儿童媒介发展现状及其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年第3期,P10
    ① 王春燕 张晋萍:《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P58
    ① 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版,P43
    ② 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版,P39
    ① 左顺荣:《以社会责任为本 走持续发展之路》,《视听届》,2006年第5期,P17
    ② 张群力:《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运营现状》,《视听届》,2006年第5期,P16
    ① 《六问少儿频道:圈地跑马还是有心栽花?》,《媒介》,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40724/40726/3027974.html, 2007年3月21日
    ① 《六问少儿频道:圈地跑马还是有心栽花?》,《媒介》,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40724/40726/3027974.html, 2007年3月21日
    ① 电视暴力指数计算如下:当VI=暴力指数,%P=暴力节目百分比,R/P=每个节目中暴力事件的平均数,R/H=每小时播出暴力时间的平均数,%V=暴力节目中暴力实施者角色所占的百分比,%K=暴力节目中暴力受害人角色所占的百分比,则:VI=(%P)+2(R/P)+2(R/H)+(%V)+(%K)。
    ① 《2000年上海青年发展报告——传媒力量与当代青年》,http://www.why.com.cn/zuzhizhuanqu/yanjiu/5.htm,2007年3月27日
    1.陈舒平著,《儿童电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5月版
    2.卜卫著,《媒介与儿童教育》,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3.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美)尼尔·波兹曼著,《童年的消逝》,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5.(英)大卫·帕金翰著,《童年之死》,华夏出版社,2005年2月版
    6.(法)卢梭著,《爱弥尔——论教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7.(美)玛格丽特·米德著,《文化与承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8.(法)内罗杜,《古罗马的儿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余培侠:《世界儿童电视的新走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第5期
    2.衣新发:《世界儿童电视的新发展与走向》,《中国电视》,2005年第8期
    3.王怡红:《澳大利亚传媒管理考察》,《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3期
    4.季为民:《未成年人保护:节目标准的基本准则和依据》,《电视研究》,2005年第1期
    5.卜卫:《媒介传播与儿童权利保护》,《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3期
    6.陈磊:《儿童与电视的互动关系》,《当代传播》,2003年第1期
    7.罗闪、刘怡:《少儿节目:电视化与儿童化》,《现代传播》,1998年第3期
    8.卜卫:《儿童电视:谁是主体?》,《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2期
    9.韩巍、罗娟:《省级少儿频道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出路》,《声屏世界》,2006年第7期
    10.范顺事:《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办好少儿频道》,《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5期
    11.程前:《办好少儿频道需要强化“三个意识”》,《电视研究》,2004年第4期
    12.张群力:《我国少儿电视频道运营现状》,《视听界》,2006年第5期
    13.左顺荣:《以社会责任为本走持续发展之路——江苏少儿频道运营思路探析》,《视听界》,2006年第5期
    14.王文轩:《少儿频道的媒介定位策略思考》,《声屏世界》,2006年第2期
    15.郝莎莎、袁媛:《从央视少儿频道说开去》,《视听天地》,2004年第6期
    16.孙云晓、康丽颖:《儿童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17.沃建中:《电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电视研究》,2004年第1期
    18.王春燕、张晋平:《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19.曹刚:《电视娱乐不应误导儿童》,《新闻界》,2005年第5期
    20.宋蕙芳:《我国儿童媒介发展现状及其分析》,《青年研究》,1997年第10期
    21.马冠生等:《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看电视时间的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第7期
    22.陈昌凤:《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电视研究》
    23.李树忠:《儿童参与、享受媒介权与法律保护》,《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
    24.张毅、张志安:《加拿大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初探》,《新闻记者》,2005年第3期
    姚汝勇:《以“儿童本位”理念构建群体守望的精神家园》,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10月19日提交
    1.《省级儿童频道如何发展》,《传媒透视》,http://202.102.170.235/tv/media/word/689.doc,2007年3月28日
    2.《我国台湾地区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及其对大陆的启示》,刘畅,http://mymml.yculblog.com/post.2423613.html,2007年3月28日
    3.《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和简评》,张志安 沈国麟,http://www.mediaundo.com,2007年3月28日
    4.《六问少儿频道: 圈地跑马还是有心栽花》,《媒介》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40724/40726/3027974.html, 2007年3月21日
    5.《关于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思考与对策》,崔建国,2007年4月10日,http://www.eduhot.com/paper/wenkelunwen/zonghelei/20060418/3200/
    6.中央电视台CCTV网站,http://www.cctv.com/2006tv/CCTV_14/index.shtml
    7.台湾公共电视台网站,http://www.pts.org.tw/~web02/look/frame.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