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箱梁桥的加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混凝土箱梁及薄壁箱梁结构在桥梁建设中不断推广应用,该桥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病害,但对该病害产生原因以及加固措施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进行阶段。本文首先分析导致该类型桥梁出现病害的一般原因,结合南宁邕江大桥试验检测数据,具体分析该桥病害原因并指出加固方向。对比分析了英国、德国和我国相应规范中关于箱梁翼缘有效分布宽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以及研究邕江大桥实际裂缝分布,提出规范计算中有活载横向分布系数考虑不足的缺陷,该缺陷是导致结构前期翼腹连接处出现过早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论文深入研究了对薄壁箱梁加固较为适用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重点分析体外预应力加固的预应力损失、极限状态下应力增量、分批张拉以及加固计算、体系防腐和减震等方面。经过对邕江大桥加固方案的设计与对比表明,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能够较好的满足该类型桥梁的加固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法对部分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表明加固效果较好,同时提出优化预应力束纵向布筋方式,提高了加固效果。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box girder and thin-walled boxgirder of concrete in bridge building,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diseases in thistype of bridge during building and using. But the study of the causation of thediseases and strengthening methods is still on the march. Firstly this dissertationanalyzes the common causations of this type of bridge and the special causationof YongJiang Bridge in NanNing City based on the test data, and indicates thepoints of strengthening. The approach to the effective width of flange of boxgirder in English, Germany and China is analyzed contrastively, and thelimitation is put forward through building 3-D FEM model and studying thecrack distribution of YongJiang bridge, which is the primary reason to theappearing of cracks in the joints of flanges and webs. This paper research themethod of external pre-stressing particularly,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reinforcing the bridge with thin-walled box girder, including pre-stressing lose,stress increment in ultimate state, batched tension, calculation, anticorrosion andvibration damper and so on. The designing and comparing of reinforcing plansindicate that the external pre-stressing method can fit in with the need of thistype of bridge more better. On the base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result of reinforcing effect with the method of finite element, and theanalysis data shows that the effect is well. Meanwhil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of lengthways external tendon is put forward, which improves the reinforcingeffect.
引文
[1] 王定文.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的研究及加固方案有限元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9.
    [2] 刘思孟.钢筋砼套箍封闭主拱圈加固拱桥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学院,2004.
    [3] 姜宁.桥梁结构碳纤维加固技术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3.
    [4] 刘来君等.桥梁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 蒙云、卢波.桥梁加固与改造[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6] 刘真岩、周建斌.旧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与实例[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7] 卜良桃、王济川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8] 李有丰、林安彦.桥梁检测评估与补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 王有志等.桥梁的可靠性评估与加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10] 吴鹏来等.桥梁加固的几种措施[J].交通标准化,2003年总113期:32~34.
    [11] 阁太生.论桥梁的加固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第13卷第7期:288~289.
    [12] 郭金琼.箱形梁设计理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3] 贺栓海.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14] 项海帆.高等桥梁结构理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5] B. O. Kuzmanovic & J. Graham. Shear Lag in Box Girders.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Proceedings of ASCE, Vol. 107, Sept, 1981
    [16] 杜国华等.桥梁结构分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7] 周锐,周志祥等.预应力砼薄壁箱梁破坏形态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第24卷第5期:1~4.
    [18] 彭卫,邢鸿燕等.PC连续箱梁桥裂缝控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31卷第1期:22~27.
    [19] 刘山洪,钱永久.大跨PC箱梁桥腹板裂缝的控制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第24卷第4期:19~22.
    [20] 罗旗帜,俞建立.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翼板横向裂缝问题[J].桥梁建设,1997年第1期:41~45.
    [21] K. R. Moffatt, P. J. Dowling, British Shear Lag Rulers for Composite Girders, ASCE, Journal of the Structual Division, Vol. 104, NO. si7, July, 1978.
    [22] 李海军,李军.连续梁桥预应力箱梁腹板裂缝成因浅析[J].华东公路,2000年第3期:26~29.
    [23] 王华.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箱梁桥空间分析及开裂成因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5] 詹建辉,陈卉.特大跨度连续刚构主梁下挠及箱梁裂缝成因分析[J].中外公路.2005年第25卷第1期:56~58.
    [26]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南宁市邕江大桥承载力检测及安全评估报告[M].2005.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试行)[S].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28] 程翔云.桥梁理论与计算[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29] 宗雪梅等.既有桥梁技术状况评价及检算系数Z1的确定[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6卷第4期:63~67.
    [30] 顾懋清,陈跃.桥梁承载力检算系数的综合评定法[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第14卷第4期:28~35.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98)[S],1998.
    [32] 房贞政.无粘结与部分预应力结构[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3] 张树仁、郑绍硅、黄侨、鲍卫刚.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设计原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4] 李国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5] 黄乔.公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6.
    [36] 熊学玉.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7] 刘瑞勋.体外预应力技术在连续刚构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S],2002.
    [39] 丁南宏等.分批张拉预应力损失的空间简化计算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第23卷第6期:66~68.
    [40] 熊学玉等.体外预应力法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J].工业建筑,2004年第34卷第7期:16~19.
    [41] 熊学玉等.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04年第34卷第7期:1~6.
    [42] 牛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状态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第33卷第3期:7~15.
    [43] 张仲先等.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体外筋应力增量的试验与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3年第4期:75~80.
    [44] Wu Xiaohan, Lu Xilin. Tendon Model for Nonlinear Analysis o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J]. Journal of Structure Engineering, ASCE, 2003, 129(1): 96~104
    [45] Tan Kiang-hwee, Ng Chee-Khoon. Effects of Deviators and Tednon Configuration on Behavior of Externally Prestressed Beams[J]. ACI Structural Journal, 1997, 94(1): 13~22.
    [46] 黄民元.体外预应力法桥梁中转向块对预应力筋的影响[J].陕西建筑,2004年第30卷第23期:193~195.
    [47] 陈开利编译.桥梁中后张体外力筋的转向块的试验研究与设计建议[J].国外桥梁,1994年第1期:44~51.
    [48] 郑毅敏等.体外预应力法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0年第30卷第5期:24~35.
    [49] 熊学玉,吴学淑.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耐久性问题探讨[J].工业建筑,2004年第34卷第7期:20~24,
    [50] 孙宝俊等.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计应用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31卷第1期:109~113.
    [51] 蔡跃等.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和对策[J].建筑技术,2003年第34卷第5期:353~354.
    [52] 袁承斌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2年第22卷第1期:59~61.
    [53] 徐栋等.预制节段体外预应力桥梁的耐久性评述[J].同济大学学报,2003年第31卷第11期:1261~1265.
    [54] 熊学玉等.体外预应力梁振动特性的分析与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第25卷第2期:55~61.
    [55] 刘磊等.铁路桥梁体外预应力索的横向振动控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第6卷第12期:1652~1654.
    [56] 郑玉庆等.体外预应力梁的振动问题的研究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2002年第28卷第3期:75~78.
    [57] 高荣堂.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梁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01.
    [58] 袁建江.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加固承载力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9卷第1期:89~92.
    [59] 杜方磊.旧桥加固中的梁截面应力分析[J].陕西建筑,2005年第31卷第18期:8~9.
    [60] 刘中伏等.浅析混凝土增大截面加固法[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6年第4期:68~70.
    [61] 洪刚.增大截面法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第25卷第6期:73~74.
    [62] 王荣霞.混凝土加大桥梁截面法和碳纤维加固桥梁的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3卷第3期:59~63.
    [63] 蒋烈.碳纤维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4年第3期:44~45.
    [64] 李慧峰.碳纤维加固桥梁应用研究[J].公路,2003年第2期:103~107.
    [65] 王菊生等.芜湖市中江桥体外预应力加固[J].中国市政工程,2000年第4期:45~49.
    [66] 王晓东等.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正截面强度的计算[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第23卷第3期:98~101.
    [67] Pisani. Strengthening by means of external prestressing[J]. J. Bridge Engineering, 1999, 4(2): 131-135.
    [68] 赵强.体外预应力法在梁式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69] 朱锋.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
    [70] 艾军等,公路梁桥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32卷第5期:771~774.
    [71] 申国顺等.ANSYS软件在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中的应用[J].建筑设计,2006年第35卷第2期:144~145.
    [72] 张立明.Algor、Ansys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方法与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3] 祝文光等.单箱梁悬臂施工的剪力滞效应有限元分析[J].中外公路,2006年第26卷第4期:119~121.
    [74] 谢旭等.曲线箱梁桥结构分析的一种有限元计算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第38卷第2期:75~80.
    [75] K. J. Bathe.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in Engineering Analysis[M]. Prentice-Hall, Inc., 198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