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州农田水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代贵州水利研究不但有助于认识清代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可洞察清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贵州统治的努力,是贵州地方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清代贵州水利的研究,还有助于改变我国学术界水利研究在空间重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及沿海、内地研究,轻边疆和欠发达地区研究的缺陷;在中央和地方重视贵州水利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清代贵州水利的研究也将为贵州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水利史和贵州地方史虽然都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也形成了丰厚的成果,但迄今为止这两个研究领域均尚乏清代贵州水利研究的成果。本论文在搜集和吸收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代贵州水利的资料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搜集利用,对清代贵州水利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在以下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第一、从自然和社会历史背景两个方面分析了清代贵州水利发展的条件;
     第二、分别从清前期、中期、后期进行阶段性的探讨,相对完整地阐述了清代贵州水利发展的历史;
     第三、从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等方面深入分析和归纳了清代贵州水利建设的运作模式和特点,也指出和分析了清代贵州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
     第四、探讨了贵州农田水利的建设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推动贵州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清政府对贵州的政治改革、强化对贵州统治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In Qing dynasty Guizhou water research not only helps awareness in Qing dynasty Guizhou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status, also can insight Qing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strengthening Guizhou ruled of efforts, is Guizhou local history research of important content; on in Qing dynasty Guizhou water of research, also helps change in China academia water research in space heavy Yellow River, and huaihe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coastal, and mainland research, light frontier and owes developed area research of defects; in Central and local attention Guizhou water construction of times background Xia, Study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Gu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also brings toda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ater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Guizhou province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lso formed a huge achievement, but so far the two areas of study are spent research result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Gu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thesis in gathering and absorbing the academics on the basis of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has tried its best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Gu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to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blem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Guizhou province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undertaken a number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following areas:
     First, background, from the na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two analyzed the cond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Gu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Second, respectively, from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medium-term, late-stage discussion, fully explained the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in Gu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Third, from the Organization, funding, and other in-depth analysis and inductive mode of ope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also noted and analysed the problems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in Guizhou in the Qing dynasty;
     Fourth,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in Guizhou to promote interlinkages among various peopl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Guizhou province, Guizhou in Qing Government to achieve political reform, strengthened to the rule in Guizhou,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ole of.
引文
①(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中华书局,1997年,第197页。
    ①出处参见文末之参考文献。
    ①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页。
    ②(光绪)胡长松:《铜仁府志》卷二,铜仁文献委员会铅印本,1946年。
    ①[清]《文献通考》卷九六,《郊社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②(嘉庆)傅玉书:《桑梓述闻》,《气候》,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①(民国)张肖梅:《贵州经济》,傳记文学出版社,民国二十八年。
    ②资料来源:贵州省图书馆编:《贵州历代自然灾害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③资料来源:贵州省图书馆编:《贵州历代自然灾害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
    ①《清高宗实录》卷一六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9页。
    ②温克刚、罗宁:《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贵州卷》,气象出版社,2006年,第27-28页。
    ①《东华录》转引自《贵州通志·前事志》卷十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贵州通史》编辑部:《贵州通史简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第129页。
    ③《东华录》转引自《贵州通志·前事志》卷十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①资料来源:(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民国二十三年。
    ②《贵州通史》编辑部:《贵州通史简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第130页。
    ①《清圣祖实录》卷一四,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2页。
    ②《清圣祖实录》卷一四,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2页。
    ③《清圣祖实录》卷二一,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6页。
    ④《东华录》转引自《贵州通志·前事志》卷十七,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①[清]鄂尔泰:《改土归流疏》。
    ②《清世宗实录》卷五四,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0-21页。
    ③《清世宗实录》卷七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7-8页。
    ④《清世宗实录》卷八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1页。
    ⑤《清仁宗实录》卷二0二,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4页。
    ⑥《清仁宗实录》卷二0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3-14页。
    ⑦《清仁宗实录》卷二一一,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9页。
    ⑧《清仁宗实录》卷二一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34页。
    ⑨《清宣宗实录》卷一四,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7页。
    ⑩《清宣宗实录》卷六一,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6页。
    11清宣宗实录》卷六八,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页。
    12清宣宗实录》卷三四一,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4页。
    ①[清]方显:《平苗纪略》,清刻本,早稻田大学藏本。
    ②[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八八,光绪六年刻本。
    ③(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卷十九,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①(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卷十八,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乾隆)冯光宿:《黔西州志》卷四,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6年。
    ③资料来源:杨斌:清代前期贵州人口的分布变迁,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29页。
    ②《殊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五。
    ③《清圣祖实录》卷一,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2-23页。
    ①《清圣祖实录》卷十五,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4-5页。
    ②《清圣祖实录》卷十六,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页。
    ③[清]官修:《世宗宪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
    ④《硃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五年八月初十。
    ⑤《清世宗实录》卷四七,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9页。
    ⑥《清世宗实录》卷四八,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4页。
    ⑦《清高宗实录》卷七八,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5页。
    ⑧《清高宗实录》卷二五0,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8页。
    ⑨《清仁宗实录》卷一七一,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8页。
    ⑩(道光)陈熙晋:《仁怀直隶厅志》卷四,1841年刻本。
    11清德宗实录》卷四0一,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5-6页。
    12料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华书局,2008年。
    13殊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七年四月十五。
    14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卷二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①[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三0,《遵义府》,道光二十七年重刻本。
    ②(道光)周作楫:《贵阳府志》卷四七,《食货略》,1840年刻本。
    ③(光绪)欧阳曙:《湄潭县志》卷四,《食货》,1899年刻本。
    ④(道光)何廷熙:《思南府续志》卷二,《地理门》,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⑤(光绪)苏忠廷:《荔波县志》卷四,《食货》,1975年抄本。
    ⑥[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二七,《兴义县》,道光二十七年重刻本。
    ⑦(乾隆)刘岱:《开泰县志》卷三一,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⑧(乾隆)王粤麟:《普安直隶厅志》卷二四,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①(光绪)陆渐鸿:《古州厅志》卷四,1888年刻本。
    ②(光绪)陆渐鸿:《古州厅志》卷四,1888年刻本。
    ③[清]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卷四,《仁怀县》,文海出版社影印。
    ④(道光)肖琯:《松桃厅志》卷一,1836年刻本。
    ⑤(光绪)苏忠廷:《荔波县志》卷四,《食货》,1975年抄本。
    ⑥(光绪)覃梦榕:《普安直隶厅志》卷一,《天文·气候》,1889年刻本。
    ⑦[清]郑珍:《巢经巢诗集》卷七,香山黄氏古愚室影印本,民国十四年。
    ⑧《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三六,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
    ⑨(光绪)陈瑜:《黎平府志》卷三下,《食货》,1892年刻本。
    ⑩(道光)何廷熙:《思南府续志》卷三,《食货门》,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11道光)郑珍:《遵义府志》卷一七,《物产》,1841年刻本。
    12道光)林佩纶:《天柱县志》卷三,《食货》,1903年活字本。
    ①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②《清高宗实录》卷一五0,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4页。
    ④《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5-20页。
    ①(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卷二十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二十九,道光二十七年重刻本。
    ③[清]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卷六,文海出版社影印。
    ①《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5-20页。
    ②《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40页。
    ③《清高宗实录》卷二四七,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3-24页。
    ①《清圣祖圣训》卷三五,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
    ②《清世宗实录》卷五二,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
    ③《清圣祖实录》卷一五四,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
    ①资料来源:(康熙)曹申吉修:《贵州通志》三十三卷,1673年刻本;薛载德:《贵州通志》三十七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6年;蒋琛:《思州府志》八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王复宗:《天柱县志》二卷,1683年刻本;张其文:《龙泉县志草》今凤岗,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蒋琛:《余庆县志》八卷,1718年刻本;杨玉桂:《湄潭县志》三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郑逢元:《平溪卫志书》不分卷:今玉屏,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佚名:《清浪卫志略》不分卷:今镇远,1684年抄本;夏文炳:《定番州志》,1718年修。。
    ①(康熙)王复宗:《天柱县志》,《地理志·山川》,1683年刻本。
    ②(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镇远府·形势》,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民国二十三年。
    ③(道光)但明伦:《广顺州志》卷三,《营建志》,1846年刻本。
    ④[清]《清史稿》卷一二九,《河渠志》四,中华书局,1977年。
    ⑤开阳县水利电力局编印:《开阳县水利电力志》,1995年。
    ⑥(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⑦(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①注:此处“堰三十二处”具体工程不知道名称,所以只能以此来代替。
    ①注:笔者认为,每个时期的结束并不是水利工程的结束,而是应该继续得以延用的,所以上面提及的农田水利应还存在。作者力求简洁,根据每一时期史料的记载,仅仅只对每个时期的农田水利进行罗列,请给予指正。
    ②(嘉庆)吴寅邦:《安顺府志》卷二,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③(乾隆)刘岱:《开泰县志》,《地理》,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①《清高宗实录》卷二四七,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3-24页。
    ①《清仁宗实录》卷八五,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5-8页。
    ②《清仁宗实录》卷二五四,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2-23页。
    ③《清仁宗实录》卷三三,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9页。
    ①《清仁宗实录》卷四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40-41页。
    ②《清仁宗实录》卷二六,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页。
    ③《清宣宗实录》卷五,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3页。
    ①(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都匀府·地理·堤堰》,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民国二十三年。
    ②(嘉庆)李台:《黄平州志》,《地理·山川》,1801年刻本。
    ③(嘉庆)李台:《黄平州志》,《地理·山川》,1801年刻本。
    ④(嘉庆)傅玉书:《桑梓述闻》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①注:此处“堰二十七处”具体工程不知道名称,所以只能以此来代替。
    ①(道光)何思贵:《安平县志》卷二,《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①(道光)何廷熙:《思南府续志》卷二,《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②(道光)肖琯:《松桃厅志》卷四,《山川》,1836年刻本。
    ③(道光)邹汉勋:《大定府志》卷十六,《山水副记第五·疆土志六》,1849年刻本。
    ④(道光)黄培杰:《永宁州志》,《地理·山川》,1894年刻本。
    ⑤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水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
    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辑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利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⑦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水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
    ⑧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水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
    ⑨安顺地区水利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安顺地区水利大事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
    ⑩(道光)何思贵:《安平县志》卷二,《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11道光)何廷熙:《思南府续志》卷二,《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12道光)肖琯:《松桃厅志》卷之四,《山川》,1836年刻本。
    ①《清德宗实录》卷一六二,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0页。
    ②资料来源:咸丰)白常恩:《安顺府志》,1891年补刻本;邹汉勋:《兴义府志》七十四卷首一卷,1909年铅印本;朱百谷:《正安新志》八卷,1858年刻本;修武漠:《永宁州志补遗》五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郑珍:《荔波县志稿》,1855年抄本。
    ①(咸丰)邹汉勋:《兴义府志》,《地理》,1909年铅印本。
    ②开阳县水利电力局:《开阳县水利电力志》,开阳县水利电力局编印,1995年。
    ③安顺县水电站编写组:《安顺县水利志》,1988年。
    ④(咸丰)白常恩:《安顺府志》卷十,1891年补刻本。
    ⑤《清穆宗实录》卷六七,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58-60页。
    ⑥《清穆宗实录》卷一六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9-20页。
    ⑦资料来源:(同治)杨大镛:《石阡府志》八卷,1876年刻本;周范:《毕节县志稿》二十卷首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①(同治)周范:《毕节县志稿》卷三,《疆域下·水利》,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②(同治)杨大镛:《石阡府志》卷二,《地理志》,1876年刻本。
    ①(光绪)杨树琪:《续修天柱县志》卷二,《地理志》,1903年活字本。
    ②(光绪)申云根:《平远州续志》卷二,《地理》,1890年刻本。
    ③(光绪)欧阳曙:《湄潭县志》,《地理·山川》,1899年刻本。
    ④(光绪)李昶元:《镇宁州志》卷二,《河井》,民国抄本。
    ⑤(光绪)陈瑜:《黎平府志》卷二,《山水》,1892年刻本。
    ①(光绪)杨域林:《永宁州志》,《地理·山川》,1894年刻本。
    ①[清](光绪)《晋政辑要》卷三九,《工制·水利工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①《清宣宗实录》卷二六三,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1-22页。
    ①《清高宗实录》卷二三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1-12页。
    ②(光绪)陆渐鸿:《古州厅志》卷二,《堤防》,1888年刻本。
    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利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①(道光)但明伦:《广顺州志》卷三,《营建志》,1846年刻本。
    ②(咸丰)邹汉勋:《兴义府志》卷十二,《地理·诸泉》,1909年铅印本。
    ③《清高宗实录》卷六五三,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0-12页。
    ④《清高宗实录》卷六五六,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2页。
    ①(光绪)杨域林:《永宁州志》,《地理·山川》,1894年刻本。
    ①(乾隆)罗文思:《石阡府志》第二卷,《地舆志·山川》,1765年刻本。
    ②(乾隆)罗文思:《石阡府志》第二卷,《地舆志·山川》,1765年刻本。
    ③ (康熙)薛载德:《贵州通志》卷一七,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6年。
    ①(道光)周作楫:《贵阳府志》,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②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遵义府志点校·上》,遵义市人民印刷厂,1986年3月。
    ③(康熙)王复宗:《天柱县志》,《地理·山川》,1683年刻本。
    ④(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⑤安顺地区水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省安顺地区水利大事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
    ⑥(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⑦(乾隆)刘岱:《开泰县志》,《地理》,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⑧(光绪)陈瑜:《黎平府志》卷二,《山水》,1892年刻本。
    ⑨(光绪)贺绪藩:《平越直隶州志》卷三,《地理·山川》,1902年刻本。
    ⑩(道光)佚名:《印江县志》,《地理·山川》,1935年石印本。
    11(乾隆)罗文思:《石阡府志》第二卷,《地舆志·山川》,1765年刻本。
    12(光绪)申云根:《平远州续志》卷二,《地理·水利》,1890年刻本。
    13(乾隆)罗文思:《石阡府志》第二卷,《地舆志·山川》,1765年刻本。
    ①(乾隆)罗文思:《石阡府志》第二卷,《地舆志·山川》,1765年刻本。
    ②(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③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遵义府志点校·上》,遵义市人民印刷厂,1986年3月。
    ④(乾隆)龚付伸:《镇远府志》卷五,《山川志》,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⑤(道光)陶廷淑:《黄平州志》,《津梁》,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⑥(咸丰)白常恩:《安顺府志》卷之十,《水》,1891年补刻本。
    ⑦(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⑧(光绪)欧阳曙:《湄潭县志》卷二,《山川》,1899年刻本。
    ⑨(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⑩(乾隆)罗文思:《石阡府志》第二卷,《地舆志·山川》,1765年刻本。
    11(同治)周范:《毕节县志稿》卷之三,《疆域下·水利》,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①《清高宗实录》卷二四七,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3-24页。
    ②《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40页。
    ③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遵义府志点校·上》,遵义市人民印刷厂,1986年3月。
    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利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⑤安顺地区水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省安顺地区水利大事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
    ⑥贵州省地方志编委会:《贵州省志·水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
    ⑦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利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⑧(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⑨(同治)周范:《毕节县志稿》卷之三,《疆域下·水利》,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⑩ (咸丰)邹汉勋:《兴义府志》卷十二,《地理·诸泉》,1909年铅印本。
    11(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①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遵义府志点校·上》,遵义市人民印刷厂,1986年3月。
    ②(咸丰)白常恩:《安顺府志》卷之十,《水》,1891年补刻本。
    ③(光绪)陈瑜:《黎平府志》卷二,《山水》,1892年刻本。
    ④(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⑤(道光)周溶修:《平远州志》卷之四,《地理志·山川》,1890年刻本。
    ⑥(道光)邹汉勋:《大定府志》卷十六,《山水副记第五·疆土志六》,1849年刻本。
    ⑦(乾隆)李其昌:《南笼府志》,《地理·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⑧(道光)陈熙晋:《仁怀直隶厅志》,《疆域·山川》,1841年刻本。
    ⑨(嘉庆)《大清一统志》,《贵州》,商务印书馆影印本,民国二十三年。
    ⑩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遵义府志点校·上》,遵义市人民印刷厂,1986年3月。
    11(道光)黄培杰:《永宁州志》,《地理·山川》,1894年刻本。
    ①(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②(光绪)李昶元:《镇宁州志》卷二,《河井》,民国抄本。
    ③(咸丰)白常恩:《安顺府志》,《地理·山川》,1891年补刻本。
    ④(乾隆)胡章:《清江志》,《地理志·山川》,1790年抄本。
    ⑤(康熙)王复宗:《天柱县志》,《地理志·山川》,1683年刻本。
    ⑥(光绪)陈瑜:《黎平府志》卷二,《山水》,1892年刻本。
    ⑦(道光)何廷熙:《思南府续志》卷二,《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⑧(康熙)张其文:《龙泉县志草》,《地理·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⑨(康熙)蒋琛:《思州府志》八卷卷一,《区域·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⑩(道光)邹汉勋:《大定府志》卷十六,《山水副记第五·疆土志六》,1849年刻本。
    11(光绪)陈昌言:《水城厅探访册》,《地理·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12(乾隆)鄂尔泰:《贵州通志》卷五,《地理·山川》,1741年刻本。
    13(咸丰)邹汉勋:《兴义府志》,《地理》,1909年铅印本。
    14(光绪)欧阳曙:《湄潭县志》卷二,《山川》,1899年刻本。
    15(道光)肖琯:《松桃厅志》卷之四,《山川》,1836年刻本。
    16(道光)陈熙晋:《仁怀直隶厅志》,《疆域·山川》,1841年刻本。
    ①(光绪)王培森:《增修仁怀厅志》,《地理·山川》,1902年刻本。
    ②(乾隆)王粤麟:《普安直隶厅志》卷之三,《地理·山川》,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③(道光)周溶修:《平远州志》卷之四,《水利》,1890年刻本。
    ①何平:《清代赋税制度研究:1644-184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18页。
    ②《清穆宗实录》卷一六九,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9-20页。
    ③《清德宗实录》卷一一二,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7-18页。
    ④[清]陈宏谋:《通饬及时修理堤垸檄》,见《培远堂偶存稿》卷二五。
    ①《清世宗实录》卷五二,雍正五年正月己卯,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
    ②贵州省地方志编委会:《贵州省志·水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
    ③安顺地区水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省安顺地区水利大事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④安顺地区水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省安顺地区水利大事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①(光绪)杨域林:《永宁州志》,《地理·山川》,1894年刻本。
    ②曾秦:《贵阳先民的水利才智》,贵阳文史杂志,2010年,第91-92页。
    ①杨斌:《清代前期贵州人口的分布变迁》,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
    ②资料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华书局,2008年,第400页。
    ③罗尔纲:《太平天国革命前的人口压迫问题》,中国近代史论丛,1958年,第41-46页。
    ④(光绪)杨德明:《续修正安州志》卷五,1877年刻本。
    ⑤(道光)何廷熙:《思南府续志》卷十,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⑥(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卷二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⑦(光绪)陆渐鸿:《古州厅志》卷一,《场集》,1888年刻本。
    ①(宣统)张鍈:《兴义府志》卷十一,《名山》,宣统元年抄本。
    ②(乾隆)田榕:《玉屏县志》卷一,《祥异》,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③(光绪)杨德明:《续修正安州志》卷一,《祥异》,1877年刻本。
    ④(民国)陈楷:《平坝县志》第六册,《事变志·灾异》,成文出版社铅印本,民国二十一年。
    ①贵州省地方志编委会:《贵州省志·水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
    ②《殊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七年四月十五。
    ③《硃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五年八月初十。
    ①《殊批谕旨·鄂尔泰奏折》雍正五年十一月十七。
    ②(乾隆)刘再向:《平远州志》卷四,《沟洫》,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③《清高宗实录》卷四六六,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11页。
    ④[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二,《修文县》,道光二十七年重刻本。
    ⑤(乾隆)艾茂:《独山州志》卷三,《地理志》,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①《清高宗实录》卷一0五,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22页。
    ②《清高宗实录》卷三一一,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第46-49页。
    ③[清]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卷一,文海出版社影印。
    1、明(弘治)沈庠:《贵州图经新志》十七卷,古籍影印-中华再造善本,2009年。
    2、明(嘉靖)谢东山:《贵州通志》十二卷,上海古籍书店,1990年。
    3、明郭子章:《黔记》,万历刻本。
    4、清·《清实录》,伪满影印本,日本大藏出版社,1936年。
    5、清·《清朝文献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6、清 嵇璜等撰:《清朝通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7、清 嵇璜、刘墉:《清朝通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8、清·《会典》,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9、赵尔巽等编纂:《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
    10、清刘锦藻:(乾隆)《清朝续文献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11、清蒋良骐:《东华录》,中华书局,1980年。
    12、清穆彰阿,潘锡恩等纂修:(康熙)《大清一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3、清(嘉庆):《嘉庆重修一统志》,中华书局,1986年。
    14、清曹申吉修:(康熙)《贵州通志》三十三卷,1673年刻本。
    15、清薛载德:(康熙)《贵州通志》三十七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6年。
    16、清蒋琛:(康熙)《思州府志》八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17、清王复宗:(康熙)《天柱县志》二卷,1683年刻本。
    18、清张其文:(康熙)《龙泉县志草》今凤岗,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19、清蒋琛:(康熙)《余庆县志》八卷,1718年刻本。
    20、清杨玉桂:(康熙)《湄潭县志》三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21、清郑逢元:(康熙)《平溪卫志书》不分卷:今玉屏,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22、清佚名:(康熙)《清浪卫志略》不分卷:今镇远,1684年抄本。
    23、清夏文炳:(康熙)《定番州志》二十一卷,1718年修。
    24、清郭士信:(雍正)《安南县志》四卷,今晴隆县: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6年。
    25、清鄂尔泰:(乾隆)《贵州通志》四十六卷首一卷,1741年刻本。
    26、清 谢圣伦:(乾隆)《贵州志略》十四卷,1761年修,1966年油印本。
    27、清 刘再向:(乾隆)《平远州志》十六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28、清 艾茂:(乾隆)《独山州志》十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29、清 王粤麟:(乾隆)《普安直隶厅志》二十六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30、清 刘岱:(乾隆)《开泰县志》四卷今锦屏县,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31、清 冯光宿:(乾隆)《黔西州志》八卷首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6年。
    32、清 罗文思:(乾隆)《石阡府志》八卷,1765年刻本。
    33、清 龚付伸:(乾隆)《镇远府志》二十八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34、清 傅维澍(乾隆):《绥阳县志》八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35、清 田榕:(乾隆)《玉屏县志》十卷首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36、清 李其昌:(乾隆)《南笼府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37、清 路元升:(乾隆)《毕节县志》八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38、清 杨炎:(乾隆)《开州志》四卷,1780年刻本。
    39、清 胡章:(乾隆)《清江志》八卷,1790年抄本。
    40、清 陈天佑:(乾隆)《台拱厅志略》三卷,1792年抄本。
    41、清 傅玉书:(嘉庆)《桑梓述闻》十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42、清 李台:(嘉庆)《黄平州志》十二卷首一卷,1801年刻本。
    43、清 徐文璧:(嘉庆)《黔西州志》八卷首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6年。
    44、清 赵宜霦:(嘉庆)《正安州志》四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45、清 吴寅邦:(嘉庆)《安顺府志》五十四卷首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46、清 周作楫:(道光)《贵阳府志》八十八卷,1840年刻本。
    47、清 郑珍:(道光)《遵义府志》四十八卷,1841年刻本。
    48、清 何思贵:(道光)《安平县志》十卷首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49、清 陈熙晋:(道光)《仁怀直隶厅志》八卷,1841年刻本。
    50、清 肖琯:(道光)《松桃厅志》三十二卷,1836年刻本。
    51、清 鲁寿崧:(道光)《黔西州志》八卷,1835年刻本。
    52、清 徐如树:(道光)《铜仁府志》十一卷补遗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53、清 何廷熙:(道光)《思南府续志》十二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54、清 佚名:(道光)《印江县志》二卷,1935年石印本。
    55、清 邹汉勋:(道光)《大定府志》六十卷,1849年刻本。
    56、清 周溶修:(道光)《平远州志》二十卷,1890年刻本。
    57、清 黄培杰:(道光)《永宁州志》十二卷首一卷,1894年刻本。
    58、清 孙茂福:(道光)《清平县志》六卷,1880增刻本。
    59、清 唐本洪:(道光)《黎平府志》四十一卷,1845年刻本。
    60、清 陶廷淑:(道光)《黄平州志》十二卷首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61、清 但明伦:(道光)《广顺州志》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1846年刻本。
    62、清 白常恩:(咸丰)《安顺府志》,1891年补刻本。
    63、清 邹汉勋:(咸丰)《兴义府志》七十四卷首一卷,1909年铅印本。
    64、清 朱百谷:(咸丰)《正安新志》八卷,1858年刻本。
    65、清 修武漠:(咸丰)《永宁州志补遗》五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4年。
    66、清 郑珍:(咸丰)《荔波县志稿》,1855年抄本。
    67、清 杨大铺:(同治)《石阡府志》八卷,1876年刻本。
    68、清 周范:(同治)《毕节县志稿》二十卷首一卷,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69、清 陈瑜:(光绪)《黎平府志》,1892年刻本。
    70、清 欧阳曙:(光绪)《湄潭县志》,1899年刻本。
    71、清 覃梦榕:(光绪)《普安直隶厅志》,1889年刻本。
    72、清 苏忠廷:(光绪)《荔波县志》十一卷,1975年抄本。
    73、清 胡长松:(光绪)《铜仁府志》二十卷,铜仁文献委员会铅印本,1946年。
    74、清 杨德明:(光绪)《续修正安州志》十卷,1877年刻本。
    75、清 陆渐鸿:(光绪)《古州厅志》十卷今榕江县,1888年刻本。
    76、清 汤鉴盤:(光绪)《余庆县志》不分卷,光绪时期抄本。
    77、清 佚名:(光绪)《婺川县备志》不分卷,光绪时期抄本。
    78、清 王培森:(光绪)《增修仁怀厅志》卷首一卷,1902年刻本。
    79、清 佘厚墉:(光绪)《兴义府志续编》二卷,1909年铅印本。
    80、清 徐廷燮:(光绪)《毕节县志》十卷首一卷,1879年刻本。
    81、清 谌焕模:(光绪)《黔西州续志》六卷,1884年重印本。
    82、清 申云根:(光绪)《平远州续志》八卷首一卷,1890年刻本。
    83、清 李昶元:(光绪)《镇宁州志》八卷,民国抄本。
    84、清杨域林:(光绪)《永宁州志》十二卷,1894年刻本。
    85、清杨树琪:(光绪)《天柱县志》八卷首一卷,1903年活字本。
    86、清贺绪藩:(光绪)《平越直隶州志》四十卷今福泉县,1902年刻本。
    87、清苗勃然:(宣统)《威宁县志》,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1965年。
    88、清易辅上:(宣统)《安南乡土志》三编,1909年抄本。
    89、清张瑛:(宣统)《兴义府志》,清宣统元年抄本。
    90、清爱必达:《黔南识略》三十二卷,道光二十七年重刊本。
    91、清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九卷,文海出版社影印。
    92、清田雯:《黔书》,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93、清张榭:《续黔书》,1911年刻本。
    94、清黄元治:《黔中杂记》,1803年刻本。
    92、清同锷:《古州杂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
    93、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鼎文书局,1977年。
    94、清吴振械:《黔语》,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
    95、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五卷,中华书局,1997年
    96、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一百二十卷,光绪六年刻本。
    97、清郑珍:《巢经巢诗集》,香山黄氏古愚室影印本,民国十四年。
    98、清方显:《平苗纪略》,清刻本,早稻田大学藏本。
    99、(民国)杨恩元:《贵州通志》一七二卷,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铅印。
    100、(民国)张肖梅:《贵州经济》第三卷,傳记文学出版社,民国二十八年。
    101、(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102、贵州水利志编辑室:《贵州水利史料辑录》,1986年。
    103、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清实录·贵州资料辑要》,贵州人民出版社,1964。
    104、彭雨新:《清代土地开垦史料汇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05、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遵义府志》点校,遵义市人民印刷厂,1986年3月。
    106、,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定府志》点校,中华书局,2000年。
    107、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贵阳府志》点校,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8、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二十四史贵州史料辑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3月。
    1、马汝珩、马大正:《清代边疆开发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2、《贵州通史》编辑部:《贵州通史简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
    3、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4、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沈阳出版社,2002年。
    5、刘子扬:《清代地方管制考》,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6、黄涤明:《黔贵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7、史继忠:《贵州民族地区开发史专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8、刘学洙:《贵州开发史话》,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9、成崇德:《清代西部开发》,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
    10、陈怀:《清史要略》,北京大学出版部,1910年。
    11、华鹏飞:《清史》,中华书局,1912年。
    12、吴曾棋等:《清史纲要》,商务印书馆,1913年。
    13、汪荣宝等:《清史讲义》,商务印书馆,1913年
    14、王毓铨、刘重日、郭松义等:《中国屯垦史》,文津出版社,1997年。
    15、喻松青、张小林:《清代全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
    16、萧一山:《清代通史》,华师大出版社,1924年。
    17、秦佩珩:《明清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18、何仁仲:《贵州通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
    19、合著者:黄万机:《黔南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
    20、郑肇经:《中国水利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21、中国水利史研究会:《中国近代水利史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年。
    22、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年。
    23、(日)森明田:《清代水利与地域社会》,中国书店,2002年。
    24、温克刚、罗宁:《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贵州卷》,气象出版社,2006年。
    25、贵州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贵州省志·水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
    26、开阳县水利电力局:《开阳县水利电力志》,开阳县水利电力局编印,1995年。
    27、安顺地区水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省安顺地区水利电力工程志》,安顺地区印刷厂,2011。
    28、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编辑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利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29、毕节地区水利志编辑委员会:《毕节地区水利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30、黔东南州水利志编辑委员会:《黔东南州志水利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31、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水利电力局:《道真县水利志》,四川省南川县印刷,1989年12月。
    32、修文县水利电力志编纂领导小组:《修文县水利电力志》,修文县水利电力局,1987年11月。
    33、都匀市水利电力局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组:《都匀市水利志》,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34、绥阳县水利志编写组:《绥阳县水利志》,1990年12月内部出版。
    35、贵州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毕节地区大事记》,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36、贵州省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遵义地区志概况大事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37、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六盘水市志大事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38、安顺地区水利志编委会:《贵州省安顺地区水利大事记》,安顺地区统计局,1992年8月。
    39、陈履安:《水与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40、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华书局,2008年。
    41、《贵州建省六百年研究丛书》编委会:《贵州建省六百年研究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
    42、范同寿:《贵州历史笔记》,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43、李家平:《贵州治水经验》,贵州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44、贵州省图书馆:《贵州历代自然灾害年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
    1、赵葆惠:清代前期对贵州的治理与开发,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韩昭庆:雍正王朝在贵州的开发对贵州石漠化的影响,复旦学报,2006年02期。
    3、潘晓:清代贵州山区开垦与生态变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4、胥思省:清代贵州开发及其影响初探,西南大学,2010年7月。
    5、杨斌:清代前期贵州各府人口资料辨析,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6、陈国生:清代贵州农业区域特征初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1期。
    7、陈国生、董力三:清代贵州的流民与山区开发,贵师大学报,1994年03期。
    8、陈国生:清代贵州农作物的地域分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1期。
    9、陈国生、向旭:历史上贵州地区县的设置与农业开发,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10、李世宇:康雍乾时期民族政策与西南民族地区的开发,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11、杨胜勇:清朝经营贵州苗疆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7月。
    12、曹正文、章育良:胡林翼与贵州治理,文史博览,2006年18期。
    13、张友谊:清代贵州石漠化分布状况及其人为成因的初步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
    14、王缨:试述鄂尔泰对西南的社会改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年02期。
    15、李衍垣:贵州农业考古概述,农业考古,1984年01期。
    16、刘本军:鄂尔泰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水利建设,思想战线,1998年10期。
    17、张明富:鄂尔泰与云贵边省经济开发,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5期。
    18、杨伟兵:清代前中期云贵地区政治地理与社会环境,复旦学报,2008年04期。
    19、潘文生:清代甘肃的水利开发与建设,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0、饶明奇:清代水利法制史研究评析,兰台世界,2009年16期。
    21、饶明奇:论清代水利立法思想,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2、李三谋:清代山西主要农田水利活动,古今农业,2005年02期。
    23、佳宏伟:清代水利灌溉亩数的失实问题—兼评地方志所载数字的真伪,中国地方志,2005年02期。
    24、晏雪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水利史研究综述,农业考古,2009年01期。
    25、刘文远:清代北方农田水利史研究综述,清史研究,2009年02期。
    26、廖艳彬:20年来国内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回顾,华北水利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7、魏静:浅析清代甘肃水利建设的若干特点,开发研究,1999年04期。
    28、郭涛:研究水利史的新视角—从《清代水利社会史的研究》(日)谈起,中国水利,1993年06期。
    29、谭徐明:从历史、当代、未来中追寻水利的真谛—水利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年03期。
    30、宁史:清代广西水利事业,学术论坛,1984年03期。
    31、李辅斌:清代山西水利事业述论,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32、杜怀亮:贵州历史发展述略,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3、王培华: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和分水制度,光明日报,2004年8月。
    34、杨伟兵: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经济开发及其生态—生产结构分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35、谢贵安: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
    36、蒋德学:清初贵州人口考,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4月。
    37、江太新:清初垦荒政策及地权分配情况的考察,历史研究,1982年5月。
    38、王若昭:清代的水车灌溉,农业考古,1983年01期。
    39、佚名:康熙皇帝的治水实践,中国水利,1985年06期。
    40、范同寿:西南各族土司制度的瓦解与清代前期的改土归流,贵州社会科学,83.2。
    41、薛瑞录: 一九八二年清史研究概况,中国史研究动态,83.12。
    42、严奇岩:明清贵州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区域特征,中国农史,2009年04期。
    43、余宏模:清代雍正时期对贵州苗疆的开辟,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3期。
    44、张芳: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中国农史,1997年03期。
    45、张建民:明清农业垦殖论略,中国农史,1990年04期。
    46、耿占军:清代陕西农田水利的发展,唐都学刊,1992年底4期。
    47、耿占军、王世伟:试论清代陕北水利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唐都学刊,2010年第5期。
    48、赵崔莉:清代皖江圩区水利纠纷及权力运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49、曾秦:贵阳先民的水利才智,贵阳文史杂志,2010年1期。
    50、张建民:清代两湖堤垸水利经营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4期。
    51、倪玉平:水旱灾害与清代政府行为,历史学研究,2002年第6期。
    52、林建曾:清代前期治黔政策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
    53、郑起东:晚晴政府劝农桑、兴水利的重农政策,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