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湋及其诗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耿湋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歌流派“大历十才子”的成员之一。虽然耿湋诗歌成就不高,但他却以质朴的语言和饱含的真情参与到时代变革的大合唱中,上承盛唐遗响,下启中唐新韵,体现了大历诗歌的典型特征,展现了独特的个性价值,对于研究唐诗的演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耿湋生平事迹史料记述甚少,本人结合傅璇琮先生的考证和有关史料、诗歌对耿湋的籍贯、仕宦、交游以及行踪加以一一考述,力求还原耿湋生平的大致轮廓,特别是对耿漳曾为大理司直一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部分以诗史结合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耿湋的政治思想和佛教思想。三四五部分以文本分析为主,结合身世遭遇、时代风貌和文学风尚对耿湋诗歌的题材特征和艺术特色加以研究。耿湋诗歌的题材范围不出大历时代的感时伤乱、酬唱赠别一类,可贵之处在于十才子中他送别诗相对较少,并多饱含深情。耿漳诗歌意境清迥萧瑟。他选取灰暗清冷的夕阳、秋风和细小琐屑的秋虫、疏泉等自然意象加以巧妙的组合拼接。这些内心外化的自然意象和具有人生历程缩影特征的人文意象,构成耿诗意境的重要因素。真挚深情的抒情风格和疏淡晓畅的语言风格既是学习杜甫等前辈诗人的结果,也受到同时期的台阁诗风和江南诗风的影响。这种艺术风格既和崔峒、司空曙等大历诗人有所区别,又对中唐、晚唐甚至是宋代诗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Geng Wei is one of the well-known poetry school of middle Tang which is called the "Ten gifted youth of Dali period". Although the achievements of poetry of Geng Wei is not high, as the transition of the poetic rhyme of grand Tang and middle Tang, his poems reflected of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li poetry, and showed a unique individual value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poetry of Tang and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Historical records of Geng Wei's life are rare. Combining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Fu XuanCong and relevant historical records, I research the origin, poems, traveling and whereabouts, and strive to restore the rough outline Geng Wei's life, especially put forward my own views about Geng Wei's being the official of the Dali Sizhi.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analyzing his political thought and buddhist thought based on studying of Poetry and history. The third, forth and fifth parts study Geng's poetry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features mainly based on text analysis,combined with his family background, fate, time change and literature of modern features. The subjects in his poem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ther Poets in Dali period, such as a sense of injury at the world and sorrow of parting. Preciousness lies in his send-off poems are less oppositely, and with deep feelings. He selected the sunset, gloomy autumn wind and tiny and trivial autumn worm, steam trap springs and other natural images and combined them together ably. These internal externalization of natural imagery and ha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fe course miniature poetry image, constitute humanities artistic conception of important factor of his poetry. Sincere lyric style and straightaway language style not only is the result of learning du fu, but also influenced by palace poetic style and Jiangnan style of the same period. This style is different from Cui Tong, Si Kongshu and other poets in Dali period and influenced poetic style in Tang and Song to a certain extent.
引文
1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1版,第58页
    2 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三·徐献忠诗话·唐诗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3 郭绍虞选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载酒园诗话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339页
    4 《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9月,第21卷第3期,38-42页
    5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3卷第2期,25-27页
    6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4月,第27卷第2期,70-73页
    《山西通志》卷六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岑仲勉《唐人行第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4月第95页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一版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页
    [元]杨士弘《唐音》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清】徐松撰《登科记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8月第1版第350页
    2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5月第1版第31页
    3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第856页
    4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页
    5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页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月第495页
    2 [后晋]刘昫等注《旧唐书》卷九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788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1 【后晋】刘昫等注《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03页
    2 【元】辛文房著,《唐才子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53页
    3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第434页
    4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八○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页
    5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七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07页
    6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一九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469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四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23页
    2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唐诗编上》,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293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八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33页
    4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5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页
    1【清】董诰《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3年11月,第5265页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月第1版,第1423页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1版,第60页
    4 《通志》卷七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南宋】杨冠卿《客亭类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一版,第58页
    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月第一版,第1317-1318页
    1【唐】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6月第一版,第1231页
    2【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6月第一版,第1224-1225页
    1 傅璇琮《唐代诗人从考》中华书局,1980年1月第1版第246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54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4 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1月第1版第246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一五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56页
    1 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七·胡震亨诗话·唐音癸笺》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6877页
    1 【东汉】班固《汉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第846页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2月第一版,第152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2页
    1 [后晋]刘昫等注《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031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1 平津,用典,指丞相等高级官员。见《史部》卷一百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今臣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为丞相封平津侯。”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2 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339页
    丁福保编《全汉晋南北朝诗·全齐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5月,第815页
    4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29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4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4 [东汉]班固著《汉书》卷三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第612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页
    2 引自袁行霈《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上》,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12月,第567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1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020页
    2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022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2页
    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七·胡震亨诗话·唐音癸笺》江苏古籍出版社,第6877页
    1 [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98页
    1 【宋】朱熹集注金良年导读,胡真集评,《论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第173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3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80页
    4 【唐】李肇 赵璘《唐国史补·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月,21—22页
    5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1 这三首诗为《送畅当还旧山》常逢明月马尘间,是夜照君归处山。山中松桂花尽发,头白属君如等闲。《送畅当赴山南幕》含情脱佩刀,持以佐贤豪。是月霜霰下,伊人行役劳。事将名共易,文与行空高。去矣奉戎律,悲君为我曹。《送畅当》四望无极路,千里流大河。秋风满离袂,唯老事唯多。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4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3 【清】乔亿选编雷恩海笺注《大历诗略笺释辑评》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355页
    4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1 六首诗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670、668、670、668、671页
    2 这六首同题诗分别见于《全唐诗》卷二一○、卷二五O、卷二六九、卷二八三、卷二八六和卷二九五。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二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26页
    2 【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页
    3 【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4页
    4 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1月, 第57页
    郭绍虞选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载酒园诗话又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339页
    2 程千帆著张伯伟编,《程千帆诗论选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59页
    3 二诗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66、668页
    1 二诗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667页
    2 程俊英撰《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104页
    3 【战国】屈原著,郭沫若译,《离骚九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第4页
    4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一、二、三、四》.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11月,第643页
    5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一六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83页
    6 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12月,第140页
    三首诗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2、667、668页
    转引自孟二冬《中唐诗歌开拓与新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6页
    3 羊夫秋,何严编.《历代治学论文书信选》长沙:岳麓书社,1980,第164页
    丁福保著《历代诗话续编》北京市:中华书局,1983,第1417页
    1 俞陛云.《诗境浅说》.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136页
    【清】徐增著,樊维纲校著.《说唐诗》.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12页
    3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新1版,第102-103页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上、中、下)》1999年12月第一版,第252页
    5 以上二首诗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670页
    1 以上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667、669、667页
    2 郭绍虞选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载酒园诗话又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339页
    3 以上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667、668页
    以上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671、667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2 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667页
    3 [东汉]班固撰《汉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第868页
    以上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669页
    2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013页
    3 【宋】朱熹集注金良年导读《论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第86页
    4 曹旭撰《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32页
    1 以上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668页
    [宋]朱熹集注《论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9月,第182页
    3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第194页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笺》摘录自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6834页
    2 转引自袁行霈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47页
    3 转引自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374页
    4 郭绍虞等主编《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191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张学松,赵贺《大历十才子诗歌艺术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五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67页
    张学松,赵贺《大历十才才子诗歌艺术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5 三诗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39、668、730页
    刘国瑛《大历十才子的审美心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蒋寅《大历诗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第156页
    翁玉玲《略论唐诗宋词中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电影评介》2007年第17期
    金炳华等编《哲学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973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八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10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三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919页
    1《送魏二》原诗: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明]陆时雍《古诗境》摘录自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0730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4 《月夜》原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2页
    1 刘若愚《中国诗学》赵帆声等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页
    3 《游钟山紫芝观》:系舟仙宅下,清磬落春风。雨数芝田长,云开石路重。古房清磴接,深殿紫烟浓。鹤驾何时去,游人自不逢。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页
    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428页
    1 [唐]高仲武《唐人选唐诗·中兴间气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11月第版,第290页
    1 [南朝·宋]刘义庆著《诸子集成·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2页
    2 [南朝·梁]刘勰著 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们忍心出版社,1962年
    3 严迪昌《文学风格漫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1页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笺》摘录自吴文治《明诗话全编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6900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一六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93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3 [晋]郭象注《庄子》.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9页
    1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中华书局,1965年,第601页
    2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3月,第2476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4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五六七,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3年11月,第5738页
    5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四二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049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2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1 【东汉】班固《汉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第44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1 二诗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668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1页
    3 《周易经传集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以上四诗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72、672、672、668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7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4 转引自富康生富光《百家唐宋诗新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第185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2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三三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39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4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3月,第2045页
    5 《陕西通志》卷九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晋]葛洪撰《神仙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第30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0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72页
    1 分别见于[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668、668、670、670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一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22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一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15页
    3 威廉姆·奥唐纳著,吴德安译:《希尼诗文集·序》,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一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22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七一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801页
    1 [五代]刘昫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547页
    1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5页
    《毛诗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谈彦廷《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10页
    2 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8月版,第170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6页
    1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九》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9303页
    2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卷九,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九诰堂刻本,摘录于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从书》集部第39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7月,第657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8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1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李嘉祐考》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月第232页
    2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58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七八八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937页
    2 转引自傅璇琮著.《唐代诗人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月,.第232页
    1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第194—195页
    2 傅璇琮《唐代诗人从考》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月第493页
    1 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七·胡震亨诗话·唐音癸笺》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6877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六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69页
    3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九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35页
    4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九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41页
    1 [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42页
    2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五,摘录自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第九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 廖可斌《古典审美理想的解体与中唐文学发展的动向》《浙江大学学报》1990年12月第4卷第2期第141页
    2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三四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47页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三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42页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第446页
    3【宋]欧阳修著.郑文校点《六一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8页
    4【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月,第48页
    1 【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六九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758页
    2 【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7页
    3 【宋】苏轼原著徐续选注《苏轼诗选》台北:仁爱书局民国77年翻印本,第164页
    4 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一○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第6741页
    5 刘国瑛.《论大历十才子诗的影响》《求索》1988年第6期第92页
    6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摘录自《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215页
    7 【清】牟愿相《小澥堂杂论诗》,摘录自郭绍虞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919页
    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三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975页:
    2【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五二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20页
    3【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五三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46页
    1.孙昌武,《禅思与诗情》,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2.谢思炜,《禅宗与中国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3.张雪松,《沉凉哀惋的时代悲歌——大历十才子诗歌思想内容论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四期
    4.许总,《从文人心态看大历诗风的基本内涵》,《晋阳学刊》1995年第一期
    5.周流溪,《“大历十才子”小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六期
    6.刘燕燕,《“大历十才子”研究》,内蒙古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导师高建新
    7.温成荣,《大历、贞元诗的地位》,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吴新生
    8.邓健,《大历才子耿湋诗歌的情感世界》,《中国韵文学刊》2007第三期
    9.蒋寅,《大历诗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0.郜林涛,《大历诗歌意象的禅意特征》,晋阳学刊2002年第六期
    11.雷恩海笺注[清]乔亿选编,《大历诗略笺释辑评》,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12.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3.刘燕燕,《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创作》,《前沿》2008年第七期
    14.刘国瑛,《大历十才子的心态与诗歌创作》,《求索》1990年第五期
    15.张学松等注,《大历十才子诗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赵贺、刘久伟,《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的个体特征》,《天中学刊》1999年第一期
    17.彭洁莹,张学松,《大历十才子诗歌意象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六期
    18.焦文彬等编,《大历十才子诗选》,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9.[清]徐松,《登科记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8月第1版
    20.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1.[明]顾祖禹,《读史方舆记》,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22.[宋]祝穆撰祝洙增订,《方舆胜览》,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23.邓健,《耿湋诗歌创作艺术撷要》,《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二期
    24.郑家治,《古代诗歌史论》,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
    25.周生亚,《古代诗歌修辞》,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年
    26.宗瑞冰,《韩偓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导师潘百齐
    27.[唐]姚合,《极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8.[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29.[宋]陆游撰,《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30.程冰,《李端及其诗歌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导师王军
    31.[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汉魏六朝》,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32.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33.蒋寅,《论大历山水诗的美学趣味》,《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第一期
    34.池万兴,《论大历十才子的心态特征与诗歌表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四期
    35.陈睿,《论大历十才子的形成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前沿》2005年第六期
    36.刘国瑛,《论大历十才子诗歌的忧患意识》,《中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二期
    37.邓健张学松,《论大历十才子与宋诗》,《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
    38.邓健,《论耿湋诗歌在唐诗演进中的角色和响》,《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二期
    39.李娜,《钱起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导师潘百齐
    40.张慧中,《浅析何逊与大历十才子别诗创作之异》,《语文学刊》2009年第二期
    41.[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2.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43.吴汝煜、胡可先,《全唐诗人名考》,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44.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45.董诰、阮元、徐松,《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46.王长俊,《诗歌释义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4年
    47.盛子潮、朱水涌,《诗歌形态美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
    48.古远清、孙光萱,《诗歌修辞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49.陈植锷,《诗歌意象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0年
    50.尹在勤,《诗人心理构架》,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
    51.[明]胡应麟,《诗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52.徐有福,《诗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53.[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54.陈顺智,《试论大历诗歌的社会心理特征——兼论盛中之变》,《中州学刊》1987年第四期
    55.[清]纪昀等,《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56.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57.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58.周祖譔,《隋唐五代文学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58年
    59.罗宗强、郝世峰,《隋唐五代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60.[清]袁枚,《随园诗话》,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
    61.[宋]乐史等,《太平寰宇记》,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62.[元]辛文房撰、傅璇琮校笺,《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63.[元]辛文房撰、孙映逵校注,《唐才子传校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64.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1月第1版
    65.傅璇琮主编,《唐代文学编年史》,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
    66.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67.[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68.[清]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69.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70.[唐]元结等选,《唐人选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71.[清]沈德潜选编,《唐诗别裁集》,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
    72.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73.余恕诚,《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74.徐青,《唐诗格律通论》,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
    75.[清]钱牧斋何义门评注,《唐诗鼓吹评注》,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
    76.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77.[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8.[明]唐汝询,《唐诗解》,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79.[明]张之象,《唐诗类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80.傅璇琮,《唐诗论学丛稿》,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年
    81.[明]高棅,《唐诗品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82.[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83.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84.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续编》,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
    85.[清]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86.何方形,《唐诗审美艺术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87.许总,《唐诗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88.潘百齐,《唐诗抒情艺术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9.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90.莫砺锋,《唐宋诗歌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
    91.[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92.[元]杨士弘编选,《唐音评注》,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
    93.[明]胡震亨,《唐音统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94.[明]赵宦光黄习远,《万首唐人绝句》,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
    9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96.[元]方回,《瀛奎律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97.[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98.查屏球,《元、王集团与大历京城诗风》,《文学遗产》1998年第三期
    99.[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00.[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01.[唐]林宝,《元和姓纂》,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02.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103.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
    104.王英志,《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新探》,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105.沈玉成、印继梁,《中国历代诗僧全集·晋、唐、五代卷》,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
    106.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07.刘白刚,《中国诗歌流变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
    108.肖弛等著,《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109.覃召文,《中国诗歌美学概论》,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年
    110.张松如,《中国诗歌美学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
    111.龚鹏程,《中国诗歌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2.王红、谢谦编,《中国诗歌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1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4.莫林虎,《中国诗歌源流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115.卞孝萱主编,《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116.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7.[清]杜诏杜庭珠编,《中晚唐诗扣弹集》,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
    118.常振国点校[宋]何汶撰,《竹庄诗话·杂编五》,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119.[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120.刘若愚《中国诗学》赵帆声等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