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撰金石书画交游及书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系个案研究,研究对象是王弘撰及其书学。王弘撰(公元1622—1702),字文修,一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学者、诗人、古文家、金石书法家、金石书画收藏家。作为明末清初关中士大夫“声气领袖”的王弘撰,其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理学、史学、易学研究和诗古文词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得到了顾炎武、傅山等友人的高度赞许。同时,王弘撰一生酷嗜金石、书法和绘画,勤于书法创作,与傅山、郑簋、孙承泽、周亮工、戴本孝、宋荦、戴廷栻、郭宗昌、“金陵八家”、吴门画派后裔等一流书画家、收藏家来往密切,切磋艺术,在明末清初的金石书画圈中的影响很大。王弘撰还著有金石书画专著《砥斋题跋》,其所著《待庵日札》、《北行日札》、《西归日札》等著述,也保存了不少金石书画的研究成果和艺术史料。
     由于多种原因,对王弘撰有关艺术的个案研究在当代未得到有效的展开。本文依据搜集到的他的十几种著述和三十余件书法作品,立足明末清初大的政治历史和学术文化背景,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对他的家世生平、金石书画交游等相关问题进行考证、论述,并以此为起点和平台,采用史论结合、图象分析加思辩论述的方法,对他的理学书学思想、审美追求、书法创作和书法艺术风格等与艺术有关的问题进行的解析、研究,藉此考察理学家王弘撰书学体系形成的内在理路和外在因素,以期对明末清初学术文化、政治历史与金石书画发展的关系有所鉴察,对今天的书法研究和创作有所裨益。
The very paper is a case research, the research is about Wang Hongzhuan and his Calligraphy study. Wang Hongzhuan (1622—1702A.D.), One given name is Wen-xiu, the other given name is Wu-yi. He was born in Hua-yin Shannxi provice. He was the famous Neo-Confucianism scholar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y. He was also a poet, a expert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ink-writing expert on Epigraphy study, keeper of Chinese ink-painting on Epigraphy study. As a bachelor in Guanzhong district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y, Wang Hongzhuan had gain more on Neo-Confucianism , historical study, Zhou-yi study and Creation of classical poem. He was praised by Gu Yanwu and Fu shan, meanwhile. Wang Hongzhuan devoted himself to Chinese art of Epigraphy study, Chinese ink-writing and Chinese ink-painting. He was busy creating, he made friends with Fu shan, Zheng fu, Sun Chengze , Zhou Lianggong, Dai Benxiao, Song Luo, Dai Tingshi, Guo Zongchang, "Eight Artists in Jinling district", and the descendants of Wumen etc. They got on well with each other, exchanged ideas with each other, they had made a great effort in art area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y. Wang Hongzhuan's inscription on study stone and painting is《Leading words of Di Zhai》,among his works, such as《Diary of return from the west》,we can see many research works and art truth on the area of stone-carvings and paintings.
     For many reasons, there were no effective case study one the art of Wang Hongzhuan. This paper based on ten more research books and thirty works of Chinese ink-writings, take look at the background of study and historical politics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y, using combin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critics on the areas of his family, his art on the stones and Chinese ink-writings, by all means to reach the elaboration. what is more,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beginning, took may in the method of unions of history and elaboration, analyses of images and critics, to reach the result of his ideas on Neo-Confucianism, feelings of beauty, creations of Chinese ink-paintings, styles of Chinese ink-paintings and some related areas with art ,by this way, we can know the inner route and outer factors of systems of Wang Hongzhuan's Chinese ink-writings, so we can have some good insight of studies, politics and stone carving with Chinese ink-paintings ,which would do good to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ink-paintings nowadays.
引文
1 刘梦溪的原文、观点见《〈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丛书。
    2 陈伯海的原文、观点见《中国文学史之宏观》,第10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该文最早发表于1947年2月12日天津《大公报》胡适主编的《文史周刊》上。
    7 该文收入赵俪生的《寄陇居论文集》,1981年齐鲁书社出版。
    8 如《顾炎武在关中》,发表于《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页73~79:还有《顾亭林旅卒曲沃小考》,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见中国知网CNKI数字期刊库。
    9 该文发表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2期。
    10 该书由张岂之、史念海、郭琦等主编,1997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1 “关学”有广、狭义之分,广义讲是关中学术的总称,狭义是指张载创立的关中儒学,即不同于“濂、洛、闽”的理学。本文后面所提到的“关学”均就后者言之。
    12 该书系方光华等合著,2003年西安出版社出版。
    13 该书有关王山史的部分由武占江博士执笔。
    14 关于“关中三李四贤”所指何人,有几种不同说法,原彦平该文中有较详确的讨论,原彦平文中取“李颙、李柏、李因笃、王弘撰”四人之说为“关中三李四贤”,展开讨论。
    15 康乃心《王山史先生年谱》,光绪廿二年(公元1896年)华阴 王敬义堂刻本。
    16 发表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7 发表于《求索》2003年第2期。
    18 文物出版社1997年1月版。
    19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0 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
    21 该文见《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作者薛龙春。
    22 见吕晓,《周亮工“金陵八家“说考辨》,《美术研究》2004年,第3期,页64~69。
    1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清道光丁亥关中书院刊本,卷四。
    2 王弘撰,《待庵日札》,页四《明经五章王君墓志铭》。
    3 该书刻于乾隆五十九年,记事止乾隆五十九年,李天秀(1695~1765年)纂,现藏陕西省图书馆。
    4 《华阴县志》卷十,孝义。
    5 《华阴县志》卷二十一,爵秩、纪事。
    6 永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新华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
    7 《华阴县志》卷二十,墓表:《王弘睿墓志铭》。
    8 《华阴县志》卷十,隐逸。
    9 《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凌义渠《王之良列传》。
    10 学术界对“关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北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以张载为核心的关学学派:一是指北宋以降至清代的关中理学。前者为狭义关学,后者为广义关学。一般多使用广义关学概念,下限至晚清刘古愚时代。见赵吉惠《关中三李与关学精神》。本文讨论涉及关学概念均指广义而言。
    11 《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凌义渠《王之良列传》。
    12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庭训”条。
    13 《明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三,有凌义渠传。
    14 《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凌义渠《王之良列传》。
    15 《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凌义渠《王之良列传》。
    16 《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凌义渠《王之良列传》。
    17 见《四库全书·白谷集》之《题覆华阴议修砖城疏》及《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凌义渠《王之良列传》。
    18 汉时,华阴属弘农郡。弘农是华夏杨氏的郡望,华阴杨氏枝繁叶茂,代出闻人,
    19 王弘撰:《山志》二集六“杨光禄”条,“余舅杨光禄公自四川归,于檀谷筑一园名翠微庄,眺咏自娱”,而且据《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杨呈秀”列传,可知杨光禄就是杨呈秀,且杨呈秀是汉代太尉杨震之裔孙,于此可证王弘撰父辈与自古就是华阴望族的弘农杨氏联姻。另,《华阴县志》卷十,孝义,“杨中清”:“杨中清,字睿修…徵士王宏撰为之表略曰。‘睿修,余妻之从兄也…’”可知,王弘撰之妻也出于华阴杨氏。
    20 《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王宏撰。
    21 明亡时王弘撰已23岁,六弟弘辉亦当成年,因为南廷铉的《砥斋集·序》记:“余闻当闯逆之乱,王氏以司马裔索饷不赀。时山史兄弟凡六人,且析箸久,皆欲偕行。”从此处可以知道弘撰兄弟在明亡时都已成年,独立成家。
    22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庭训”。
    23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清道光丁亥关中书院刊本,卷四《王公云隐先生墓表》。
    24 指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大军攻陷长安。
    25 《关学编》(附续编)冯从吾、李桐阁等编,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
    26 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
    27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清道光丁亥关中书院刊本,卷四《王公云隐先生墓表》。
    28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清道光丁亥关中书院刊本,卷四《王公云隐先生墓表》。
    29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清道光丁亥关中书院刊本,卷四《王公云隐先生墓表》。
    30 事见《砥斋集》卷十一,《祭三兄云隐先生文》。
    31 王弘撰,《砥斋集》卷十一,《祭三兄云隐先生文》。
    32 《华阴县志》卷八,贡生。
    33 屈大均,《翁山文外》。屈大均康熙五年(1666年)来华阴,曾主于弘撰家,与弘嘉兄弟子侄多有往还,事见《屈 大均年谱》,邬庆时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版,页101—112。
    34 该书由康乃心述,王宜斐等辑,光绪廿二年丙申(1896年)华阴王敬义堂刊藏
    35 徵华先生的生平,由于资料的阙如,无法征考。
    36 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
    37 《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王宏撰。
    38 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
    39 王弘撰,《砥斋集》卷十一,《祭三兄云隐先生文》。
    40 朱廷璟。字山辉,富平人,明兵部侍郎国栋子。顺治乙丑成进士,改庶吉士,累迁登莱州副使。也是山史的终身好友。《陕西通志》卷五十七下,有其传。
    41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卷四,《朱大参山辉先生墓志铭》称朱廷璟“与宝鸡党太保子恂如、华阴王司马子弘撰有‘关中三童子称’”。
    42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第四编,理学,王宏撰。(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6月第1版。
    43 此事见《砥斋集》卷一上,《左传钞序》。
    44 从此小册页的装裱及裁剪痕迹来看,应当是重新裁剪拼接成册的,改变了原先的书写格式。
    45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题王太常烟客画卷》。
    46 王弘撰,《待庵日札》,《复湄园记》。
    47 王铎,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谥文安。
    48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书王文安题画石册后》。
    49 见《砥斋集》卷八,《复临川周业师书》。
    50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卷二,《王徵君山史六秩序》。
    51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法戒录序》。
    52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贺田雪崖进士序》。
    53 王弘撰,《金石史序》。
    54 王弘撰,《砥斋集》卷八下,《复临川周业师》。
    55 《续陕西通志稿》之《王宏撰传略》。
    56 事见《汉西岳华山庙碑》第68页,王焯的题跋,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57 王弘撰,《砥斋集》卷十《祭三兄云隐先生文》。
    58 王弘撰,《砥斋集》卷十《祭三兄云隐先生文》。
    59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明善”。
    60 王弘撰,《砥斋集》卷十《祭三兄云隐先生文》。
    61 该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另有华阴敬义堂光绪刊本。
    62 如作《游金华山洞即事四百字册页》等。
    63 关于王弘撰在被征博学鸿词特科考试期间的详细情况,可参看他的《北行日札》、今人赵俪生《王山史年谱》、白谦慎的《傅山的世界》和本文的附录一《王弘撰年表》。
    64 见《王山史年谱》,《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第447页,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5 见《顾亭林诗文集》第81页,中华书局1959年版。
    66 关于顾炎武此年的行踪,参见周可真《顾炎武年谱》,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7 见《王山史年谱》,《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第463页.
    68 以上参见本文后附录四《王弘撰家族姻亲科举仕宦表》。
    1 王弘撰,《山志》初级卷三,“顾亭林”条。
    2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王弘撰传。
    3 李因笃,《受祺堂文集》卷二,《王徵君山史六秩序》。
    4 关于王弘撰对佛、道的态度,可参看《砥斋集》中“礼佛老”、“学佛”、“朱子读二氏书”、“佛经”等条。
    5 如王弘撰曾北游延安,著有实学著作《延安屯田议》和《延安纺织议》。李因笃一生的实学实践可参看《受祺堂文集》(包括续刻)、赵吉惠《关中三李与关学精神》等论文。
    6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页242。
    7 李颙,《二曲集》卷十六,《答顾宁人先生第三》。
    8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页26,“朱子读二氏书”。
    9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五,页127,“净明全书”。
    10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五,页117,“王文成”。
    11 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
    12 王弘撰,《西归日札》中,李夔龙所作《序》。
    13 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中,后附的赵善昌等门人对山史的“谥议”。
    14 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光绪廿二年丙申(1896年)华阴王敬义堂刊藏本。
    15 《华阴县志》卷十四,列传,王宏撰传。
    16 顾炎武《广师》,见《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版)第六卷第133页。
    17 张芸叟即张舜民,芸叟是其字,北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累迁吏部郎中。《宋史》本传称其“慷慨喜论事,善为文”。与苏轼来往密切,品节高旷,擅书画,长于鉴,题评精确,其诗画作品辑为《画墁录》和《画墁集》。
    18 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三,书画类下。
    19 《西归日札·李夔龙序》,清光绪庚子华阴敬义堂刊本。
    20 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光绪廿二年丙申(1896年)华阴王敬义堂刊藏本。
    21 顾炎武,《送韵谱帖子》,《顾炎武文选》,页294,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又见《顾亭林诗文集》,《亭林佚文辑补》页244,中华书局1983年5月第二版。
    22 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光绪廿二年丙申(1896年)华阴王敬义堂刊藏本。
    23 王弘撰,《西归日札·李夔龙序》,清光绪庚子华阴敬义堂刊本。
    24 如十几岁随父居京时,父亲与王时敏交好,见《砥斋集》卷二,《题王太常烟客画卷》。
    25 “江南”在当时是省名,辖区相当于今上海市、江苏、安徽两省及江西婺源,治所设在江宁,即今江苏南京市。本文为叙述方便,下文将王弘撰当年到过的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统统归入“江南”范围讨论,将福建、广东单独讨论。
    26 “关中”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所指范围古今不一,清初人一般也将“关中”代指今陕西,为了在叙述上与清初人所指一致,本文行文中“关中”一词仍指今陕西。
    27 关于明末清初这种风气的盛行及相关情况,参见薛龙春《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第1期,页32~39。
    28 阎若璩,《移寓杂兴赠陈子寿先生五十首》,《潜丘札记》卷六,页15b。
    29 关于郭宗昌、趙崡等人访碑搜拓的情况,参见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第三章,“清初的访碑活动”,负215—227。
    30 (清)陆维垣 修,李天秀 纂,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刻本,现藏陕西省图书馆古籍部。
    31 (清)闵鑑 修,吴泰来 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刻本(22册),现藏陕西省图书馆古籍部。
    32 文源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
    33 有的史料记载作“允伯”,系避清世宗“胤祯”之讳而改“胤”为“允”。讳例见陈垣《史讳举例》,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陈垣卷》,第311页。
    34 此碑拓及其题跋原物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王铎该题跋见《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第62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35 见郭宗昌所著《金石史》,收入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民国十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据鲍氏刻本影印,该书现藏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36 明代属西安府,领华阴、蒲城二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直隶陕西布政使司,十三年(1735年)改属同州府。民国二年改为华县,即今名,在西安市东100公里。据《明清西安词典》,张永禄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37 文源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
    38 王余佑,《五公山人集》,《题鸿水亭印薮》,齐鲁书社1997年7月版。
    39 刘泽溥,《金石史序》,《知不足斋丛书》民国十年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鲍氏刊本.
    40 此碑于明万历初于陕西郃阳(今合阳)莘里村出土,曾存郃阳孔庙,明末断裂。王山史所藏该拓本系明代出土初拓未断本,黑墨精拓,明时装裱成册。每页纵23.5cm,横10.8cm。钤“王弘撰印”、“王山史啸月楼秘玩”等印7方,封面为郭宗昌题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41 见《知不足斋丛书》,民国十年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鲍氏刊本。
    42 见《同州府志》卷二十七,人物。
    43 事见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卷一。
    44 趟崡,《石墨镌华》卷一、卷四等。
    45 见《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第41~42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46 张学曾,字尔唯,与董其昌、程嘉燧、李流芳、杨文、卞文瑜、邵弥、王时敏、王鉴,在画史合称明末、清初“画中九友”。 周亮工《读画录》卷三,有张学曾传,并对其画多有赞誉。
    47 事见《山志》初集卷三,见中华书局1999年9月版,第81页。
    48 关于“青门七子”,参见王山史《山志》二集卷三,“青门七子”条。
    49 关于南居益、南居仁见《渭南县志》第九卷,“人物志”,(清)岳冠华 修,雍正十一年(1733年)刻本;又见《明史》。《忠节传》、《名臣传》。
    50 白谦慎,《傅山的友人韩霖事迹补遗》,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页38。
    51 见《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第51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52 白谦慎,《傅山的友人韩霖事迹补遗》,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页40。
    53 见《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第62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54 王弘撰,《砥斋题跋·郭徵君藏欧阳率更醴泉铭跋》,涉闻梓旧本;又见王弘撰《砥斋集》卷二,光绪甲午华阴敬义堂刊本。
    55 传记见孙静庵:《明遗民录》,页187,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56 郭宗昌与韩霖、王铎的交往,均见《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后的题跋,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版。
    57 周亮工,《读画录》卷三,有张学曾传,并对其画多有赞誉。
    58 王弘撰,《山志》二集卷六,“沈绎堂华岳碑跋”。
    59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六,见中华书局1999年9月版,第148页。
    60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三,见中华书局1999年9月版,第81页。
    61 又称《松谈阁印史》,前有万历四十六年(1617年)河东王朝麟(彦徵)序和《郭胤伯印制考》一文。
    62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郭徵君藏欧阳率更醴泉铭跋》,光绪甲午华阴敬义堂刊本(现藏陕西声图书馆古籍部)。
    63 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三,谈艺三,“郭胤伯”条;又见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的该书第279页。
    64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光绪甲午华阴敬义堂刊本(现藏陕西声图书馆古籍部)。
    65 华阴市西岳庙内现存有郭氏两件隶书碑刻作品:一是《寇平祭告碑》。分书,立碑时间为崇祯六年(1632年)正月十九日;另一件《太华山记石幢》,隶书,李攀龙撰文,该石为八面石幢,郭书作六面。两作乾隆《华阴县志》均载,惜笔者未及取得拓片图像。王冬龄在《清代隶书要论》中说:“其(郭宗昌)隶书不多见,风格与傅山相似,属奇诡怪异一路。”不知以何为据,见该书第6页,上海书画出版2003年12月版。
    66 此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67 白谦慎在《傅山的世界》一书“1660---1670年代山西的学术圈”中,把当时活跃于山西的学者顾炎武、李因笃等和山西当地的傅山、在晋任官的曹溶和陈上年等,所组成的学术圈称为山西学术圈,加以讨论,实际上山、陕学术圈不应当分开讨论,因地缘一体,往来频繁,且顾炎武、李因笃、傅山等学术中坚也是经常来往于山、陕两地的,所以当归作“山、陕学术圈”来加以讨论较宜。
    68 关于陈上年赞助当时山、陕遗民学者的情况,参见《傅山的世界》第193页。
    69 关于山、陕学者交游的详细情况,可参见赵俪生《清初山陕学者交游事迹考》,《大公报·文史周刊》,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二十六日。
    70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71 李因笃,《续刻受祺堂文集》卷四,页五二。
    72 李因笃,《续刻受祺堂文集》卷四,页五二。
    73 李因笃,《续刻受祺堂文集》卷四,页五二。
    74 《傅山全书》,第1册,页384。
    75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书宋元人画册后”。
    76 赵俪生,《王山史年谱》,见《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页417.
    77 见《砥斋集》初集卷一,“陆包山”。
    78 王弘撰在京详情见本文后附录一《王弘撰年表》。
    79 见储方庆《太原傅先生病卧燕京,其友戴君不远千里来视之。余高戴君之义,亦知先生能择友也,赋诗纪其事》,载《傅山全书》第七册,页5008。
    80 载《关中丛书》第三集《康莘野遗书》中。
    81 见周可真《顾炎武年谱》页463,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82 见王弘撰《北行日札》,《答总宪环溪魏公》、《答阮亭太史》。
    83 关于傅山、王弘撰为冯溥作书画、寿文之事及冯溥大寿的情节,可参见赵俪生《王山史年表》和白谦慎《傅山的世界》页261~270的相关讨论。
    84 此诗见王士祯《渔洋精华录》卷八。
    85 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三,谈艺三,“记观王氏书画”。
    86 见《上海旧政权建置志》,第六章人物,第二节,人物表(明代)。
    87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仇紫巘”。
    88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仇紫巘”。
    89 关于董其昌在仇时古所藏书画上留有题跋墨迹之事,见《山志》初集卷一,“仇紫”。
    90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仇紫巘”。
    91 华亭书派又称云间书派或松江书派,云间,古代又称松江,华亭。今属于上海。华亭书派以董其昌、陈继儒、莫如忠、莫云卿父子等为代表。
    92 便面,扇子的一种。
    93 金阊,苏州的别称。因城西阊门内旧有金阊亭得名。
    94 宋荦,《西陂类稿》卷二十九,尺牍,“答王山史”。
    95 见《山志》二集卷五,“外大吏”。
    96 王弘撰,《山志》二集卷五,“兰亭”
    97 谢正光:《清初的遗民和贰臣—顾炎武、孙承泽、朱彝尊交游考论》,《清初诗文与七人交游考》,页336,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98 同上。
    99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大观帖跋”。
    101 王弘撰,《砥斋集》卷八下,《寄郑谷口》页19a—b。
    102 对郑簠隶书在清初被众多知名文士推崇评价的讨论,见薛龙春《激赏与嘲弄;清初书家郑簋的遭遇》,该文系中国书协第七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论文。
    103 这一点参见薛龙春《激赏与嘲弄:清初书家郑簠的遭遇》。
    104 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辛酉,王弘撰时年60岁。
    105 见叶奕苞《金石录补》卷五,《汉残碑十三字》。
    106 王弘撰,《砥斋集》卷四,《竺邬草庐记》。
    107 王弘撰,《砥斋集》卷四,《文衡山残画记》。
    108 王弘撰,《砥斋集》卷四,《竺邬草庐记》。
    109 其生平事迹、交游及书画艺术,参见《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许宏泉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10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下《守砚庵文稿序》。
    111 《穰梨馆过眼续录》中有戴本孝的所画麦积山并题曰:“…余尝入关,三登太华,…”。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足第一次游华山,二登是其由京去兰州途中,三登是自天水麦积山入关中时。参见《中国名画家全集·戴奉孝》。
    112 如在他与大戏剧家孔尚任的交往中就充分反映出来,参见《孔尚仁的南京情缘》,周蓉,《艺术晨家》2004年第1期,总第75期。还有他与顾友星等文人的交谊,见《砥斋集》卷四《种纸庵雅集记》。
    113 王弘撰,《西归日札》“随园诗序”。
    114 见汪世清《石涛年谱》。
    115 关于戴本孝与石涛的交往见薛永年论文《石涛与戴本孝》。
    116 童昌龄在博学鸿词间的活动参见西泠印社所藏《史印》,相关情况参见白谦慎《傅山的世界》,页256。
    117 王弘撰,《北行日札》,《史印跋》。
    118 贾铉,字玉万,号可斋,别号百石老人。山西临汾人,约1639至1641生,约1719至1721年间卒。康熙中以三晋名儒出守黄州,累官至道员。雅好书画,藏金石书画及印玺甚富,与王弘撰交善,其书画多请王题跋。
    119 庄冏生(1627—1679)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字玉骢、玉聪,号淡庵。工诗、古文辞,善书、画,山水小景,荒率有笔趣。墨兰亦秀致。好藏古印。有《漆园印型》十六册,许珊林、张叔未为之序。
    120 参见《山志》卷二《淳化阁帖》、《泉州府志》、《泉南杂志》和论文《泉州本<淳化阁帖>秘闻》余光仁,杨行山,泉州网2003年11月15。
    121 张兵,《清初关中遗民诗群的构成与王弘撰、李柏的诗歌创作》,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
    122 高馨:《王弘撰思想初探》,中国知网“CNKI”电子资料库,硕士学位论文。
    2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观堂集林》卷二十三。
    3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4 关于陈澧关于“士大夫之学”与“博士之学”的讨论,参见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十三章。
    5 梁启超语,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五、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
    6 杨向奎,《清儒学案新编》页81。
    7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二,“冯恭定”。
    8 《顾亭林诗文集》,第205页,《答人书》,中华书局1983年版。
    9 有关朱、张、程等以性理之学来论书的具体内容,见《历代书法论文选》页231,《性理会通》。
    10 朱熹,《朱子语类》,《朱子全书》卷一三九,第4314页。
    11 关于朱熹的道艺观的讨论,见丘若《朱熹理学思想对书法理论的影响》,《艺术百家》2006年,第四期,总第90期,页145。
    12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明善”。
    13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二:“人心道心”。
    14 见《砥斋集》卷一下:《关中书院制义序》。
    15 《宋代文艺理论集成》,蒋述卓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82~883页。
    16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六,“怪诞”。
    17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三,“卧冰割股”。
    18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题王太常烟客画卷》。
    19 王弘撰,《待庵日札》页二十五,“题宋人画册”。
    20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书宋元人画册后”。
    21 王弘撰,《北行日札》“自书朱子诗跋”。
    22 王弘撰.《待庵日札》“题宋人画渔乐图”条:
    23 此事见《砥斋集》卷一上,《左传钞序》。
    24 关于孟子的美学观,见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页“孟子论人格美和共同美感”。
    25 《宋代文艺理论集成》,第870~878页。
    26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颜鲁公奉使题字跋”。
    27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书临〈玄秘塔〉帖后》。
    28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赵文敏书画”条。
    29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王宗伯书”条。
    30 关于王弘撰的诗论及诗歌创作,参见张兵《清初关中遗民诗群的构成与王弘撰、李柏的诗歌创作》、蒋寅《清初关中理学家诗学略论》和高馨《王弘撰思想初探》等文章有关部分。
    31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下,《秦汉文钞序》。
    32 王弘撰,《砥斋集》初集,卷三“写字”。
    33 王弘撰,《北行日札》,《题汪舟次匡庐集字》。
    34 傅山,《霜红龛杂记》,刘如溪点校,青岛出版社2005年版, 第1O页。
    35 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在此书中作者从文以理论的角度,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系统,依次是:喻物派、纯造型派、缘情派、伦理派、天然派、禅意派。
    36 王弘撰,《砥斋集》卷八上:《答康孟谋》。
    37 王弘撰,《山志》二集卷四,“理气合一”。
    38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书乡饮酒碑后“。
    39 王弘撰.《北行日札》,《复施愚山少参》。
    1 见赵俪生《王山史年谱》,第411~413。
    2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下,《秦汉文钞序》。
    3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上,《制义又序》。
    4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一,“诗文”。
    5 王弘撰,《北行日札》。“复施愚山少参”。
    6 王弘撰,《砥斋集》卷二,“米元章方圆庵记题跋”。
    7 王弘撰,《山志》初集卷二,“羽翼圣经”。
    8 关于遗民变异书风的讨论见张函《明遗民变异书风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中国知网“CNKI”电了文献库。
    9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上,《制义序》。
    10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下,《文稿自序》。
    11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下,《文稿自序》。
    12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下,《关中书院制义序》。
    13 宁拙毋巧”早在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中就被作为诗论观点被运用。
    14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论用笔”。
    15 与《山志》初集卷一,“善画人”收录文字稍有出入。
    16 王弘撰《砥斋集》卷一下,《文稿自序》。
    17 读sai。意为不诚恳。《史记·高祖本纪》:“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
    18 见王弘撰书法作品《“文,明以礼“行草七开册页》,现藏西安文物考古保护所。
    19 张贞《杞田集》,卷首王弘撰《或语序》。
    21 如西安市文物考古保护所就有《王弘撰篆书中堂》(纸本)的著录,原作未见。
    22 王弘撰,《北行日札》,《自书邵子诗跋》。
    23 见康乃心,《王贞文先生遗事》。
    24 康乃心,《王山史先生年谱》。
    25 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三,谈艺三,“记观王氏书画”。
    26 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文渊阁《四库全书》。
    30 见赵俪生,《王山史年谱》,第453页。
    《砥斋集》 王弘撰著 清光绪甲午华阴敬义堂刊本
    《西归日札》 王弘撰著 清光绪庚子华阴敬义堂刊本
    《北行日札》 王弘撰著 清康熙刻本
    《待庵日札》 王弘撰 著 清光绪庚子华阴敬义堂刊本
    《檀儿丛书·十七帖述》王晫辑 霞举堂木刻本
    《受祺堂文集》 李因笃著 清道光丁亥关中书院刊本
    《续刻受祺堂文集》 李因笃 著 清道光庚寅关中书院刊本
    《金石史》 郭宗昌 著 知不足斋丛书
    《金石学录》 李遇孙著 蛟川化雨楼张氏校正重刻本
    《二南遗音》 刘绍攽 辑 清传经堂刻本
    《溉堂集》 孙枝蔚 著 清康熙刻本
    《王贞文先生遗事》 康乃心 述 王宜斐 等辑 光绪廿二二年丙申(1896年)华阴王敬义 堂刊藏
    《华阴县志》 (清)陆维垣 修 李天秀 纂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刻本
    《同州府志》 (清)吴泰来撰 康熙四十六年(1781年)刻本
    《渭南县志》 (清)岳冠华 纂修 雍正十一年(1733年)刻本
    《华阴县志》 华阴市地方志编委会 作家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华县志》 华县地方志编委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三原县志》 三原县地方志编委会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陕西省志·人物志》 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 三秦出版社1998年3月版
    《陕西省志·著述志》 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 三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永泰县志》 永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新华出版社1992年4月版。
    《游城南》(明)赵蛹 陕西省地方志资料丛书 西安地图出版社1989年7月版
    《山志》 王弘撰著 中华书局1999年9月版
    《砥斋集》 王弘撰著 《续修四库全书》据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十四年
    刻本影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版
    《顾亭林诗文集》 顾炎武 著 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
    《渔洋精华录集释》 王士祯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1月版
    《古夫于亭杂录》 王士祯 著 中华书局1988年10月版
    《分甘余话》 王士祯著 中华书局1989年2月版
    《池北偶谈》 王士祯著 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
    《二曲集》 王颙著 中华书局1996年3月版
    《霜红龛集》 傅山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霜红龛杂记》 傅山著 青岛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吴梅村全集》 吴伟业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归庄集》 归庄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6月版
    《孔尚任诗文集》 孔尚任 著 中华书局1962年版,汪蔚林 点校
    《顾炎武文选》 张兵 选注评点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朱铸禹 汇校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板桥杂记》 余怀著 青岛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东林本末》 吴应萁、吴伟业 等著 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版
    《阎若璩年谱》 (清)张穆著 中华书局1994年6月版
    《顾炎武年谱》 周可真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屈大均年谱》 邬庆时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
    《王渔洋事迹征略》 蒋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顾亭林与王山史》 赵俪生 著 齐鲁书社1986年12月版
    《关中三李年谱》 (清)吴怀清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版
    《吴梅村年谱》 马导源编 民国丛书 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魏叔子年谱》 民国丛书 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王铎年谱》 张 升 编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清代人物传稿》 中华书局1996年4月版
    《明遗民录》 孙静庵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版
    《皇宋遗民传》 (佚名朝鲜人著) 民国廿五年国立北京大学影印如皋魏氏藏抄本
    《皇清书史》 (民国)李放撰 (见(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
    齐鲁书社2000年6月版
    《国朝先正事略》 [清)李元度 辑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同治八年循陔草堂
    刻本影印本
    《傅山传》 侯文正著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清代七百名人传》 蔡可园 著 上海世界书局1937年
    《中国书法史·清代卷》 刘恒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白谦慎 著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 白谦慎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
    《明遗民画家研究》 付阳华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汉华山碑题跋年表》 施安昌 著 文物出版社1997年1月版
    《海外书籍研究》 [美]傅申著 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熊秉明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版
    《丹崖书论》 林鹏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中国名画家全集·戴本孝》 许宏泉 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 赵俪生 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清代隶书要论》 王冬龄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
    《古都西安·关学及其著述》 方光华 等著 西安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潘承玉 著 中华书局2004年7月
    《明末清初的学风》 谢国桢 著 上海书书店出版社2004年1月版
    《清代科举考试述录》 商衍鎏 著 三联书店1958年5月版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 崔尔平 编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版
    《明清书法论文选》 崔尔平 编选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4月版
    《历代笔记书论汇编》 华人德 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傅山论书画》 侯文正 辑注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
    《清诗纪事诗初编》 邓之诚 撰 中华书局1965年11月版
    《海外珍藏王铎墨迹鉴赏》 王宁宇 编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赵园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陕西通史·思想卷》 张岂之 等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4月版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 著 中华书局1886年5月版
    《中国近代学术经典·陈垣卷》刘梦溪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
    《清代书画家字号引得》 (民国]蔡金重 撰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5月版
    《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清代禁书总述》 王彬 主编 中国书店1999年1月版
    《中国理学大词典》 董玉整 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明清西安词典》 张永禄 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中国美术词典》 沈柔坚 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1983年
    《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3年5月
    《四库存目丛书》 齐鲁书社1997年
    《清史稿》 中华书局1977年
    原彦平,《清初关中儒学群体与南北学术交流》,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5月。
    高馨,《王弘撰思想初探》,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马明达,《读(王山史年谱)札记》,《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2 期,页92~96。
    赵俪生,《清初山陕学者交游事迹考》,《大公报·文史周刊》,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 二十六日。
    赵俪生,《清初明遗民奔走活动事迹考》收录于《寄陇居论文集》,1981年齐鲁书社出版。
    赵俪生,《顾炎武在关中》,《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页73~79。
    赵俪生,《顾亭林旅卒曲沃小考》,中国知网(CNKI)数字期刊库。
    蒋文光,《顾炎武〈书西岳华山庙碑后〉墨迹》,《中国历史文物》,1989年,页104~111。
    白谦慎。《傅山的友人韩霖事迹补遗》,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页38~ 43。
    郭名询,《清代金石学发展概况与特点》,《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页150~154。
    薛龙春,《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 第1期,页32~39。
    丘若,《朱熹理学思想对书法理论的影响》,《艺术百家》,2006年,第4期总第90期,页143~ 146。
    庄桂森,《清初帖学派书法略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6月,第2期第27 卷,页84~86。
    张兵,《清初关中遗民诗群的构成与王弘撰、立柏的诗歌创作》,《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0年,第3期,135~140。
    张兵,《清初遗民诗创作的社会文化环境与遗民诗群的地域分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 科版),1999年,第4期第36卷,页1~7。
    蒋寅,《清初关中理学家诗学略论》,《求索》,2003年,第2期,
    武占江、孟昭信,《关学、实学与心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4 期,页21~26。
    雷声普,《〈广师〉篇广义》,《昆明师专学报》(哲社版),1990年9月,第3期第12卷,页96~ 103。
    周 蓉,《孔尚任的南京情缘》,《艺术晨家》,2004年,第1期,页55~57。
    葛荣晋,《清代实学思潮的历史演变》,《文史哲》,1988年,第5期,页36~43。
    陈宝良,《论晚明的士大夫》,《齐鲁学刊》,1991年,第2期,页58~62。
    王思治、刘凤云,《论清初“遗民”反清态度的转变》。《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1期,128~ 137。
    陈祖武,《论清初学术的历史地位》,《清史研究》,1991年,第1期,18~23。
    秦晖,《甲申前后北方平民地主阶层的政治动向》,《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86年第3 期,页106~115。
    张宪文,《清博学鸿词科述论》,《浙江学刊》,1985年,第4期,页111~116。
    孔定芳,《论康熙“博学鸿儒科”之旨在笼络明遗民》,《唐都学刊》,2006年,第22卷第3期, 页94~98。
    孔定芳,《明遗民与“博学鸿儒科”》,中国知网(CNKI)数字期刊库。
    孔定芳,《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中国知网(CNKI)数字期刊库。
    孔定芳,《“博学鸿儒科”与晚年顾炎武》,中国知网(CNKI)数字期刊库。
    尚鸿逵,《康熙平定三藩中的西北三汉将》,《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1期页55~ 62。
    赵轶峰,《山人与晚明社会》,《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页8~12。
    陈铿,《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清之际的地方士绅》,《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 第4期,页91~99。
    石干,《突兀奇山伟岸人—施闰章(华山歌送山史先生)赏析》,《渭南师专学报》(社科版), 1983年,第1期,页95~100。
    赵吉惠,《关中三李与关学精神》,中国知网(CNKI)数字期刊库。
    西安市文物考古保护所
    华阴市西岳庙文物管理所
    《中国书画图目》 文物出版社
    《华阴碑石》 张江涛 编著 三秦出版社
    《汉西岳华山庙碑 〈华阴本〉》 文物出版社
    《中国书法墨迹鉴定图典》 文物出版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