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建筑室内地面装饰艺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课题简要介绍了建筑室内地面装饰的渊源,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通过把地面装饰置于室内环境设计的整体中,分析了建筑室内(尤其是墓室、窟室)地面装饰的观念,特别是“象天法地”的宇宙观。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的论述了建筑室内地面装饰的各种形态。借助于相关考古文献和实地调查获得的实物资料,运用考古学的方法,重点对汉代和唐代主要宫殿等建筑遗址的模印铺地花纹方砖进行了分区、分类、分型、分式的科学整理和研究。基于汉代和唐代铺地花砖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条砖是另外一种类型的铺地砖,通过对条砖规格进行的统计分析可知,条砖的长宽厚均按一定比例烧造,这为其排列组合装饰地面创造了前提。基于此,课题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条砖的组合方式和艺术特色进行了概括、总结。软质材料,如锦褥、席毯等也是室内地面装饰的重要形态,它是随着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而得到广泛使用的。课题通过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对南北朝时期的铺地织物、唐代的地毯等的设计艺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特别是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地毯图案进行了复原研究。同时,也分别对窟室、墓室中模仿地毯的地面雕刻、绘画等进行了研究。
The issu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Building indoor ground decoration andanalysis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indoor ground decoration(especially the vault andGrotto room) by putting the indoor ground decoration into the whole indoorenvironment design. Based on this, the issue talks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patterns ofthe building indoor ground decoration, especially the cosmic vision of “ModelingHeaven and Earth”. With the help of archaeology references and the data from fieldinvestigation, the issue classifies the paving brick in the sites of main palaces of HanDynasty and Tang Dynasty in archaeological ways. Tiling on the floor in Han Dynastyand Tang Dynasty are typical, so the issue compares they two. Narrow brick is anotherkind of floor ti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standard, we can know that narrow birck’slength,width and thickness all have their constant proportion,and that is the premise ofmodular decoration of the floor. The issue drew a conclusion of the art feature of narrowbricks in jin and southern-northern dynasties. Soft materials like cotton quilt and seatsblanket are the another main form of indoor ground decoration, they were widely usedby people with the nomadic people’s migration from prairie to mainland. Consulting toreferences and graphic documents, the issue analysed the design art of the floorcloth insouthern-northern dynasties and Tang dynasty and conclud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made researches on carpets in the wall painting of Mo Kao Grotto at Dunhuang, thesculptures and paintings which imitate the carpets included.
引文
①梁诗经等.福建三明万寿岩船帆洞砾石层成因[J].福建地质,2001,20(1):1-5.
    ①史仲文主编.中国艺术史建筑雕塑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19.
    ②甘肃永靖马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J].考古,1975年第2期.
    ③史仲文主编.中国艺术史·建筑雕塑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33.
    ①张朋川.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绘画--大地湾原始社会晚期居址地画[J].美术,1986年第11期.
    ②陕西吴堡后寨子峁新石器时代遗址[A].见:200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M].文物出版社,2005:24.
    ③史仲文主编.中国艺术史·建筑雕塑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39.
    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科学出版社,1985:180.
    ①[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M].中华书局,1962:1027.
    ②[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第二[M].中华书局,1962:1057.
    ①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第一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437.
    ②[清]王聘珍撰,王文锦点校.大戴礼记解诂[M].中华书局,1983:61-62.
    ①赵超.式、穹窿顶墓室与覆斗型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J].文物,1999年第5期,第
    80页.
    ②赵超.式、穹窿顶墓室与覆斗型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J].文物,1999年第5期,第
    75页.
    ③[汉]赵晔撰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卷第四·阖闾内传[M].岳麓书社,2006:96.
    ④[汉]赵晔撰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卷第八·勾践归国外传[M].岳麓书社,2006:311.
    ⑤[西汉]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311.
    ⑥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咸阳故城[M].中华书局,2005.
    ⑦张鸿杰.秦都咸阳的规划与建设[A].见:周秦文化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591-598.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348.
    ②韩国河.汉长安城规划思想辨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③金身佳.中国古代建筑的象天法地意象[J].船山学刊,2007年第2期.
    ④[清]阮元.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礼记[M].中华书局,1980:1292.
    ①黄晓芬.汉墓的考古学研究[M].岳麓书社,2003:130.
    ②黄晓芬.汉墓的考古学研究[M].岳麓书社,2003:156.
    ③[美]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49.
    ①洛阳新莽时期的壁画墓[J].文物参考资料,1985年第9期,第163-173页.
    ②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J].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4期,第57-63页.
    ③黄晓芬.汉墓的考古学研究[M].岳麓书社,2003:166.
    ④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3.
    ①饶宗颐.论龟为水母及有关问题[J].文物,1999年第10期,第35-37页.
    ①吴礽骧.酒泉丁家闸五号墓壁画内容考释[J].敦煌学辑刊,1983年第1期,第107页.
    ②赵超.式、穹窿顶墓室与覆斗型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J].文物,1999年第5期,第74页.
    ③[美]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35.
    ④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4年第4期.
    ①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酒泉下河清第1号墓和第18号墓发掘简报[J].文物,1959年第10期.
    ①甘肃省文物队,甘肃省博物馆,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编.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1985:47.
    ①张朋川.宇宙图式中天穹之花——柿蒂纹辨[J].装饰,2002年12月,总第116期,第5页.
    ②[日]林巳奈夫著,蔡凤书译.中国古代莲花的象征(一)[J].文物季刊,1999年第3期.
    ③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40.
    ④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02.
    ①陈久金.华夏族群的图腾崇拜与四象概念的形成[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年第11期.
    ②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310.
    ①徐唯.汉画像中龙璧所象征的精神世界[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①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57.
    ②李立.汉墓神画龙璧画像神话艺术辨析[J].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2期,第121-126页.此文已收录入李立.汉墓神画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③张道一.画像石鉴赏[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318.
    ④李立.汉墓神画龙璧画像神话艺术辨析[J].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2期,第125页.此文已收录入李立.汉墓神画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⑤朱存明.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60.
    ①张晓霞.论中国本土莲纹[J].装饰,2006年7月,总第159期,第29页.
    ②[日]林巳奈夫著,蔡凤书译.中国古代莲花的象征(一)[J].文物季刊,1999年第3期,第94页.
    ③张朋川.宇宙图式中天穹之花——柿蒂纹辨[J].装饰,2002年12月,总第116期,第5页.
    ①张法.空间形式与象征意义—佛教石窟从印度到汉地的演变[J].浙江学刊,1999年第1期.
    ①根据殷光明.敦煌模印花砖艺术初探[J].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1、2期,第128页制作.
    ①吉村怜著,卞立强、赵琼译.天人诞生图研究:东亚佛教美术史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3.
    ①巫鸿著.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352.
    ①巫鸿著.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384.
    ①巫鸿著.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361.
    ①巫鸿著.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384.
    ②“天”的图像与解释[A].见: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敦煌心史散论[M].1996:55—69.
    ③赵超.式、穹窿顶墓室与覆斗型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J].文物,1999年第5期,第77页.
    ①[宋]李诫.营造法式·卷十五·砖作制度[M].中国书店,1989:316-317.
    ①殷光明.敦煌模制花砖艺术初探[J].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1、2期,第124页.
    ②[德]雷德侯著,张总等译.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55.
    ①郭晓涛.汉魏洛阳城南郊礼制性建筑遗址出土砖的年代学研究[A].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汉长安城与汉文化—纪念汉长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①胡建.南越国宫署遗址陶质建筑材料的地域特色分析[A].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汉长安城与汉文化—纪念汉长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①马德志.唐长安城发掘新收获[J].考古,1987年第4期.
    ②唐华清宫考古队.唐华清宫汤池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J].文物,1990年第5期.
    ③唐国史补.卷下[M]:“御史故事,大朝会则检察押班,常参则殿中知班,……殿中得立五花砖”。西京杂记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41—442页.
    ④杭州市文物考古所.杭州南宋临安府衙署遗址[J].文物,2002年第10期.
    ①甘肃省博物馆.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砖墓[J].文物,2002年第1期,第42-65页.
    ①甘肃省博物馆.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砖墓[J].文物,2002年第1期,第56页.
    ②夏鼐.敦煌考古漫记(二)[J].考古,1955年第2、3期.
    ③根据殷光明.敦煌模印花砖艺术初探[J].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1、2期,第128页制作.
    ①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1月第1版.
    ②龚国强.随唐长安城佛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2.
    ③根据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中华书局,1982:53制作.
    ①殷光明.敦煌模印花砖艺术初探[J].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1、2期,第125页.
    ②殷光明.敦煌模印花砖艺术初探[J].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1、2期,第125页.
    ③贺志军.龙门石窟地坪雕刻图案的初步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6期.
    ①郭廉夫,丁涛,诸葛铠主编.中国纹样词典[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252.
    ①许大海.汉代建筑用砖的规格化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第5期,第48页.
    ②常德市文物处.湖南常德市城区发现汉代砖窑[J].江汉考古,1998年第2期.
    ①孙机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3.
    ②孙机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7.
    ①尚刚编著.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6.
    ①南京将军山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8年第3期.
    ②南京仙鹤山孙吴、西晋墓[J].文物,2007年第1期.
    ③浙江省嵊县六朝墓[J].文物,1988年第9期.
    ④南京江宁谷里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8年第3期.
    ⑤赵琳.魏晋南北朝室内环境艺术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6.
    ①河北邢台西晋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年第1期.
    ②山东邹城西晋刘宝墓[J].文物,2005年第1期.
    ③山西大同下深井北魏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4年第6期.
    ④河南巩义站街晋墓[J].文物,2004年第11期.
    ⑤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4年第4期.
    ①朱岩石著.图说北齐高洋墓[M].重庆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②内蒙古白灵淖城圐圙北魏古城遗址调查与试掘[J].考古,1984年第2期,第151页.
    ①[南朝·宋]刘义庆著,李伟阳璐译.世说新语[M].重庆出版集团,2007:9.
    ②[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七十九上·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上[M].中华书局,2005:1722.
    ①[清]顾炎武著.历代宅京记卷之十二·邺下·右宫内[M].中华书局,1984:186.
    ②[汉]司马迁著.史记·匈奴列传[M].中华书局,1959:2879.
    ①[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器物部上·灯第十三[M].中华书局,1962年1月第1版.
    ②[唐]白居易,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第一册)[M].中华书局,1979:78.
    ①[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十四·鬼十九·郑德懋[M].中华书局,1961年版.
    ②[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七·奢侈二·李璋[M].中华书局,1961年版.
    ③[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宝五·万佛山[M].中华书局,1961年版.
    ①[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34.
    ②秦光言,秦沿.东方手织地毯[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科学出版社,1985:44.
    ②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M].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2004年第1期.
    ①[汉]班固撰.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下·赵飞燕传[M].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1版.
    ②汉长安城宫殿附属地下建筑研究[A].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编.汉长安城遗址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6:641.
    ③《两京赋》:“(汉长安未央前殿)青琐丹墀”文选[M].中华书局·上册,第39页;《两都赋》:“(未央后宫昭阳舍)玄墀扣砌,玉阶彤庭”同上,第26页;另见汉书·卷97[M]《外戚传下》,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989页.
    ④王银田,曹臣明,韩生存.山西大同市北魏平城明堂遗址1995年的发掘[J].考古,2001年第3期.
    ⑤[魏]杨衒之撰,周祖谟校释.洛阳珈蓝记·卷一[M].中华书局,2010年9月版.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魏洛阳永宁寺:1979-1994年考古发掘报告[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9.
    ⑦赵琳.魏晋南北朝室内环境艺术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7.
    ⑧[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四·居处部·殿第四[M].中华书局,1962年1月第1版.
    ⑨《含元殿赋》中记前殿为“彤墀夜明”,后宫深闺秘殿则“玄墀砥平。”据唐文粹·卷一[M].四部丛刊本.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未央宫四号建筑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1993年第
    11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桂宫四号建筑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2002年第1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发掘出土大型宫殿建筑遗址[N].中国文物报,2004,4(9).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2004年第
    1期.
    ⑤[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译注,王东补注.水经注·卷十三·灅水[M].中华书局,2009:90--91.
    ⑥[唐]房玄龄:《晋书·卷一百六·载记第六·石季龙上[M].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版.
    ①[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译注,王东补注:水经注·卷十四·鲍丘水[M].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第1版.
    ②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大明宫[M].科学出版社,1959:34.
    ③[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一六·哀伤·长门赋[M].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二册),1986:715.
    ①[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M].中华书局,2009:3014.
    ②[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M].中华书局,2009:3059.
    ③[唐]李延寿.南史·卷五·齐本纪下第五·废帝东昏侯[M].中华书局,1975年6月第1版.
    ④[五代]王仁裕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卷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85.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汉长安城与汉文化--纪念汉长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编.汉长安城遗址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区改造保护领导小组编.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4、张朋川著.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5、郭廉夫,丁涛,诸葛铠主编.中国纹样词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6、孙机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7、[美]巫鸿著,施杰译.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11月第1版.
    8、[美]巫鸿著.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7月第1版.
    9、[德]雷德侯著,张总等译.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2月第1版.
    10、黄佩贤著.汉代墓室壁画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
    11、孙毅华著.创造敦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2、张乃翥编著.龙门佛教造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1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
    14、刘敦祯著.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15、甘肃省文物队,甘肃省博物馆,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编.嘉峪关壁画墓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
    16、赵琳著.魏晋南北朝室内环境艺术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17、殷光明著.敦煌画像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
    18、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1月第1版.
    19、樊锦诗主编.敦煌与隋唐城市文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20、孟彤著.中国传统建筑的时间观念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21、史仲文主编.中国艺术史·建筑雕塑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22、黄晓芬著.汉墓的考古学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7月第1版.
    23、王世昌编著.陕西古代砖瓦图典[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4、敦煌文物研究所编著.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版.
    25、龙门石窟研究所编著.中国石窟—龙门石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1版.
    26、汉阳陵考古陈列馆编.汉阳陵考古陈列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27、云里凤城宫阙飞—大明宫遗址博物馆文物精品[M](注:本书系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内部交流材料)
    28、丝绸之路文明展[M](注:“丝绸之路文明展”由奈良国立博物馆于1988年4月24-9月4日主办,本书系此次展览的内部交流材料)
    29、刘叙杰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卷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12月第二版.
    30、傅熹年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12月第二版.
    31、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省博物馆合编.山东文物选集(普查部分)[M].文物出版社出版,1959年9月第一版.
    32、[日]吉村怜著,卞立强译.天人诞生图研究—东亚佛教美术史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33、朱存明著.汉画像的象征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
    35、文物出版社:《文物》杂志.
    1、[日]林巳奈夫著,蔡凤书译.中国古代莲花的象征(一)[J].文物季刊,1999年第3期.
    2、殷光明.敦煌模印花砖艺术初探[J].敦煌学辑刊,1988年第1、2期.
    3、赵超.式、穹窿顶墓室与覆斗型墓志—兼谈古代墓葬中“象天地”的思想[J].文物,1999年第5期.
    4、贺志军.龙门石窟地坪雕刻图案的初步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月第6期.
    5、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酒泉下河清第1号墓和第18号墓发掘简报[J].文物,1959年第10期.
    6、李立.汉墓神画龙璧画像神话艺术辨析[J].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2期.(此文已收录入李立.汉墓神画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7、钟晓青.魏晋南北朝建筑装饰研究[J].文物,1999年第12期.
    8、甘肃省博物馆.敦煌佛爷庙湾唐代模印砖墓[J].文物,2002年第1期.
    9、许大海.汉代建筑用砖的规格化设计—兼论汉代器物设计中的标准化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第5期.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长乐宫二号建筑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2004年第1期.
    11、吴礽骧.酒泉丁家闸五号墓壁画内容考释[J].敦煌学辑刊,1983年第1期.12、魏丽.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地毯图案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3、徐唯.汉画像中龙璧所象征的精神世界[D].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