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近代航运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居长江中游,是典型的内陆省份。境内以洞庭湖为中心的湘、资、沅、澧四水及其支流,向东南西三面呈辐射状分布联通省内腹地,北与长江相接,形成一个外联长江内通74个市镇的水运网络,水上交通堪称便利。至近代,湖南航运业的发展兴衰引起了沿岸城乡及辐射区域的经济变迁。作为居于内陆的中部省份,这种变迁更能发映出中国整体经济近代化发展的趋势和程度。本课题主要着眼于湖南近代航运业兴衰变迁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关注湖南近代航运业的发展历程,也关注这种变化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并进而探讨内河航运在立体运输网络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得天独厚的水运网络为近代湖南航运业兴起提供了航道优势,近代社会各种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迁则为之提供了深层的经济动力。近代航运业作为新生产力和新生产关系的代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然近代中国国情的特殊决定了湖南近代航运业的发展是不寻常的。从最初的受制于外国航运势力,到后来国民政府时期的发展高潮,从抗战期间急遽衰落,到内战时期的短暂复兴,湖南近代航运业的发展过程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尽管各个阶段都因历史环境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差异,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然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除了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之外,湖南航运管理机构、民间行业组织从制度层面对湖南近代航运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政府与民间航运组织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分歧,并通过二者之间从未间断协调与沟通、冲突与矛盾的互动关系反映出来。政府管理机构和民间航运组织之间的对话与权衡,既是时代造成的,同时又对历史发展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湖南近代航运业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结果,并深受经济变迁的影响;同时其发展兴衰的过程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反作用。运输能力的提高在扩大市场前提的基础之上,推动了区域产业的进步、贸易的繁荣,改变了人们经济生活的习惯;与此同时航运业的发展亦对城市的兴衰产生重要影响。
     而与鄂省近代航运业发展对比我们发现,湖南近代航运业的发展深受区域经济特点的影响,又对区域经济的性质起到一定的巩固和促进作用,湘鄂两省的近代航运业因此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省的经济也在近代航运的推动之下,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航运承担了内陆省份重要的运输职能,亦是生产重要的环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航运的发展既得益于区域经济的进步,深受区域经济性质的影响;反过来航运的进步也是对区域经济特点的一种承继和巩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可相互取代。从运输经济特点看,航运业在运输成本、运输能力、运输能耗和固定资产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将之纳入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立体运输网络中,让航运业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对其他运输方式进行有效的补充,不仅能提高整个运输体系的效率,也将为促进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提供便利。
Located at the central part of China,Hunan is a typical inland province at the middle bran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As most of the mountains within this province stretch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the four major rivers—Xiang,Zi,Yuan and Li—crisscross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region with their branches and meet with Yangtze River in the north.In this way,the water transport network in Hunan,with Dongtinghu Lake as its hub,is linked externally to the Yangtze River and internally to 74 cities and towns.Such a facilitating water transport has long won the province the reputation as "a land of water".Up to the modern times,the ups and dow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 in Hunan have brought about many economic changes to the waterside cities and their surrounding areas. Such changes in an inland central province also mirror the trend and degre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whole in the modern times.This thesis looks 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under the changes in its shipping industry and disus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We intend to explore the due role of inland navigation in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network.
     The favorable water transport network provided advantageous waterways for the rise of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 in Hunan,while variou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s in the modern society offered a strong economic driving force.Therefore,modern shipping industry emerg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w productivity and new production relations.However,the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 in modern times have determin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 in Hunan is destined to be an unusual process.It was constrained by foreign shipping forces at the very beginning,then boomed during the period of National Government,declined sharply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Aggression War,and finally witnessed a temporary recovery during the Civil War period.Although the shipping industry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i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due to changes in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there is still a sense of continuity.For instance,apart from the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the official shipping industry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other non-government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also have exerted great institutional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 in Hunan.As representatives of different interest groups,it is inevitable for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shipp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to have disputes over interests.Such disputes can be reflected by their interaction of continues negotiation and confrontation.Dialogue and tradeoff between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and non-governmental shipping industry organizations are products of the times,but they in turn impos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ver the trend of the history.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 in Hunan is the result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economic changes.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has also imposed grea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The enhanced transport capability has not only expanded the market,but also promoted the industrial and trading growth in the region and transformed people's ways of living and doing business.Moreover,the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osperity of a city.
     We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at in Hunan.The outcome was that the latter has not only been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but also helped consolidate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regional economy.The two provinces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in terms of their modern shipping industry.Driven by different forms of shipping industry,the economies of the two provinces are also on different tracks of development.
     Shipping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port of inland provinces;it is also a vital part of production.So,shipping industry is very crucial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Regional economic progress benefits and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shipping industry,which,in turn,helps to consolidate and advanc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In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network,all forms of transport play their due and irreplaceable roles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hipping industry stands many distinc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cost,capacity,energy efficiency and fixed-assets efficiency.Therefore,it is conducive to include the shipping industry into the efficient,convenient and economical stereo transport network,and fully leverage its advantages to supplement other forms of transport.This will help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otal transport system,and also facilitate the progress of social production.
引文
[1][英]肯尼斯·巴顿著:《运输经济学》,冯宗宪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38页。
    [1]中国史学会编《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朱诗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1][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全俄经济区划委员会编《苏联经济区划问题》,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82页。
    [3]叶显恩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
    [4]戴一峰:《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以近代福建地区为中心》,岳麓书社,2004年;苑书义等编《河北经济史》,人民出版社,2003年;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
    [5]王先明:《区域化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
    [1]张利民:《区域史研究中的空间范围界定》,《学术学刊》2006年第3期。
    [2]段本洛、单强:《近代江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龙登高:《江南市场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
    [4]龙运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年;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编《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探索》,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6年。
    [5]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人民出版社,2006年。
    [6][美]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
    [1][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美]罗兹·墨菲:《上海——近代中国的钥匙》,章光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4]罗威廉:《汉口: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5]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6]黄滨:《近代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经济发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7]张利民:《华北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8]张忠民编《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9]张仲礼等编《长江沿岸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0]周军、赵德馨:《长江流域的商业与金融》,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26页。
    [1]黄美真主编《日伪对华中沦陷区经济的掠夺与统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王垂芳:《上海洋商史1843-1956》,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1]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1年。
    [2]万振凡、林颂华:《江西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3]梁淼泰:《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4]李玉:《长沙近代化的启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6]田炳权:《清末民国时期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
    [7]徐旭阳:《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陈曦:《论甲午战后湖南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2]徐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中地区农村金融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
    [3]陈曦:《米谷贸易、水稻生产与清代湖南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2期。
    [4]王洸:《中国航业论》,交通杂志社,民国23年。
    [5]王洸:《航业与航权》,上海学术研究会,民国19年。
    [6]王洸:《现代航政问题》,中正书局,民国26年。
    [7]王洸:《中国航业》,商务印书馆,民国22年。
    [8]张心徵:《帝国主义在华航业发展史》,日光舆地学社,民国19年。
    [9]郭寿生:《各国航业政策与收回航权问题》,华通书局,民国19年。
    [10]朱建邦:《扬子江航业》,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
    11 《招商局轮船公司》,行政院新闻局,民国37年。
    12 交通部编《四年来之航政》,交通部,民国20年。
    13 陈嘉庚:《我国‘行'的问题》,(香港)嘉庚风出版社,民国35年。
    [1]蒋祖缘主编《广东航运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束方昆主编《江苏航运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2]江天凤主编《长江航运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
    [3]寿杨宾编著《青岛海港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李华彬主编《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
    [4]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
    [5]凌耀伦主编《民生公司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6]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2007年再版)。
    [7]周石山:《岳阳长沙自主开埠与湖南近代经济》,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8]李宝民:《近代民族航运企业与外国在华航运企业的关系》,《学海》1996年第6期;朱国强:《西方航运资本的入侵与上海的近代海运业》,《中国航海》1995年第1期。
    [1]董贵成:《略论清政府经营轮船招商局的成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侯峻、曲晓璠:《近代辽河航运与沿岸城镇的兴起》,《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
    [3]谢海泉:《湖南之航业》,《交通杂志》民国25年,第3卷第10期、12期。
    [4]《招商局经营湖南内河航运始末》,《湖南地方志通讯》1982年第4期。
    [5]胡德初:《经营航运六十年》,《湖南文史资料》(第29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6]彭六安:《湖南民营航业五十年》,《湖南文史资料》(第4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7]彭国兴:《清末日本对湖南的经济侵略》,《湖南文史资料》(第29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8]余建明:“湖南近代交通发展和社会变迁”,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李坚、张海山:《清末日本对湖南内河航运的侵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李华:《清代湖南的外籍商人——清代地方商人研究之六》,《清史研究》1991年第1期。
    [2]梁海琼:《湘军兴起与湖南近代经济之蜕变》,《求索》1989年第4期。
    [1]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1]参见拙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长江中游区域经济研究综述》,《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
    [2]隗瀛涛主编《四川近代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1]金元欢、王建宇:《区域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
    [1]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
    [1]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中国实业志·湖南省》,实业部国际贸易局,民国24年。
    [2]明崇祯十二年(1689年)《长沙府志》,清光绪三年(1877)《善化县志·湘水释义》。转引自: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4页。
    [3]傅角今:《湖南地理志》,亚新地学社,民国22年,第45-52页。
    [1]高冠英、窦秀英主编《湖南自然地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4页。
    [1]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纂《民国二十五年湖南年鉴》,湖南省政府秘书处,1936年,第320页。
    [2]《湖南官报》,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1905.11.17。
    [3]容闳:《西学东渐记》,岳麓书社,1981年,第46页。
    [4]罗林望主编《湖南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88年,第3页。
    [1]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编纂《民国二十五年湖南年鉴》,湖南省政府秘书处,民国25年,第320页。
    [2]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8册第420折,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1]王业键:《清代经济史论文集(一)》,(台北)稻乡出版社,2003年,第147页。
    [2]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岳麓书社,2001年,第28页。
    [3]钟永宁:《试论十八世纪湘米输出可能性的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第69页。
    [4]邓亦兵:《清代前期内陆粮食运输量及其变化趋势——关于清代粮食运输之二》,《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
    [5]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59页。
    [6]邓永飞:《清代湖南米谷外运量考察》,《古今农史》2006年第2期。
    [7]田兴奎修,吴恭亨纂:《慈利县志》卷3,《地理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第91页。
    [1]张人价:《湖南之矿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1页。
    [2]张人价:《湖南之矿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1页。
    [1]张人价:《湖南之矿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3年,第2-3页。
    [2]《湖北商务报》第39期,第12页,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一日,1900.6.7 c252。
    [3]周宏凯主编《湖南公路运输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第2页。
    [1]江天凤主编《长江航运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第16页。
    [1]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74-175页。
    [2]傅角今:《湖南地理志》,亚新地学社,民国32年,第155页。
    [1]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5页。
    [2]《湖南绅志请办内河小火轮禀》,《湘学新报》1897年6月10日。
    [3]《中国官办矿业史略》,转见于《湖南历史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期。
    [4]张人价:《湖南之矿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3年,第31页。
    [5]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25页。
    [1]《湖南绅士请办内河小火轮禀》,《湘学新报》1897年6月10日。
    [2]转引自《戊戌变法与湖南内河轮船业的诞生》,《湖南地方志通讯》,1982年第4期,第11页。
    [3]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公牍33卷118,中国书店,1990年,第2-4页。
    [1]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27页。
    [2]席龙飞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交通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38页。
    [1][清]徐珂:《清稗类钞》(第5册),商务出版社,1917年,第2360页。
    [2]《中外日报》,光绪丁未年十一月初七日,1907.12.11。转引自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387-1388页。
    [3]《香港华字日报》,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1907.2.1。
    [4]交通部编《四年来之航政》,交通部,民国20年,第1页。
    [1]Decennial Report,1892-1901,Vol.1,p.298.转引自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993页。
    [2]周秋光编《熊希龄集》(上册),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1]张心徵:《中国现代交通史》,上海书店,民国20年,第297页。
    [2]日本东亚同文会社编《支那省别各志》(第10卷),东亚同文会印行,1918年,第355页。
    [3]日本东亚同文会社编《支那省别各志》(第10卷),东亚同文会印行,1918年,第137页。
    [4]蒋德钧:《求实斋类稿》。转引自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93页。
    [1]日本东亚同文会编《支那省别全志》(第10卷),东亚同文会印行,1918年,第281-282页。
    [1]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84-585页。
    [2]长岳海关《十年(1911-1921)航务贸易报告》江汉关档。转引自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16页。
    [3]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1]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6页。
    [2]麦克莱伦:《上海史话》,1889年版,第50-51页。
    [3]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92页。
    [4]谭嗣同:《上欧阳瓣葁师书》,《谭嗣同全集》(上),中华书局,1998年,第13页。
    [5]谭嗣同:《谭嗣同全集》(上),中华书局,1998年,第285-300页。
    [6]刘泱泱主编《湖南通史·近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第384页。
    [1]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岳麓书社,1985年,第1页。
    [2]蔡咏春等译:《中华归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3]《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初八日,1901.5.25.转引自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858页。
    [4]《湖北商务报》,第12期,第10页,光绪二十五年七月一日,1899.8.16。
    [1]郭嵩焘:《致李傅相》,《洋务运动(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316-317页。
    [2]光绪十四年腊月初三日郭嵩焘致马建忠,《招商局档案》复印件。转引自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6页。
    [3]光绪十五年招商局致郭嵩焘,《招商局档案》复印件。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聂宝璋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315页。
    [4]《大阪商船株式会社五十年史》,第31页。转引自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58页。
    [5]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3卷,中译本,第167页。转引自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6页。
    [1]《美国驻长沙领事尼尔生·迪·詹森报告书》(1910),中译稿。转引自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33页。
    [2]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2001年,第815页。
    [3]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2001年,第815页。
    [1]彭六安:《湖南民营航业五十年》,《湖南文史资料》(第4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1]刘世超编述《湖南之海关贸易》,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3年,第46页。
    [2]谢海泉:《湖南省航业之现状及其改进意见》,《交通杂志》民国25年,第4卷第5期。
    [3]范德发:《帝国主义在湖南内河的罪行一斑》,《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15页。
    [1]诺拉斯:《英国产业革命史论》,张伟格译,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版,第351页。
    [2][日]东亚同文会编《对华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50年,第430页。
    [3]彭六安:《湖南民营航业五十年》,《湖南文史资料》(第4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6页。
    [4]范德发:《帝国主义在湖南内河的罪行一斑》,《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13-414页。
    [1]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454-466页。
    [1]刘泱泱主编《湖南通史·近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第727页。
    [2]民国十三年(1924)1月7曰湖南《大公报》。转引自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14页。
    [3]民国十八年长沙商轮公会呈中央交通部文。转引自转引自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85页。
    [1]《湖南航道史志稿》(上册),湖南省航务管理局办公室印,1986年10月,第6页。
    [1]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193-197页
    [2]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11-212页
    [3]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88页。
    [4]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00页。
    [5]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4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197页。
    [6]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4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198页。
    [7]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4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127-134页。
    [8]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308页。
    [9]蔡鸿源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312页。
    [10]“本省军公用征雇船只六项原则”,民国25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6-1-4。
    [1]苏琢如:《建国前湖南人民的抵制外货与查禁敌货运动》,《长沙文史资料》(第10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1页。
    [2]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85页。
    [3]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22页。
    [1]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73-74页。
    [2]“湖南省建设厅1939年10月编驯建设统计”,民国28年,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馆藏,六/272。
    [3]民国三十七年10月12日民权商轮局呈长沙航政办事处《请求贷款捞修战时沉毁轮舶文》。转引自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65页。
    [4]李秉新等主编《侵华日军暴行总录》,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97-998页。
    [1]彭六安:《惨淡经营航运业的历程》,《湖南文史资料》(第34辑),湖南文史杂志社,1989年,第64页。
    [1]萧栋梁、余应彬:《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71-372页。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主编田伏隆《湖南近150年史事日志(1840-1990)》,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198页。
    [1]民国三十六年5月湖南轮船业同业公会(代电)。转见湖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41页。
    [2]《谈谈湖南内河航运》,《湖南公路周刊》1949年3月。
    [3]“为规范湘区内河轮船运价目五月一日起改以银元计算并核定客货运基数标准合理电鉴核由”,民国38年5月28日,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3。
    [1]《江汉关税务司马士条陈同上事宜呈》,《湖南历史资料》,(1979年第1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73页。
    [2]湖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15-816页。
    [1]长岳海关《十年(1911-1921)航务贸易报告》江汉关档。转引自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16页。
    [2]湖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17页。
    [1]参见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17-819页。
    [2]“湖南省水警与航政划分权责办法”,民国33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6-1-4。
    [1]参见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19-820页。
    [2]“湖南省水警与航政划分权责办法”,民国33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6-1-4。
    [1]《小轮往来内港搭载各货章程》,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第3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民国20年,第998页。
    [2]《长沙关理船厅章程》,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第2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民国20年,第816页。
    [3]《小轮往来内港搭载各货章程》,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第3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民国20年,第1000页。
    [4]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29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143页。
    [1]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16页。
    [2]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3页。
    [3]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224页。
    [4]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90页。
    [5]“轮船业监督章程”,民国25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1。
    [1]“抗战时湖南水路交通之管理”,民国33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1-80。
    [1]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20页。
    [2]“本省军公用征雇船只六项原则”,民国25年,湖南档案馆藏,86-1-4。
    [3]“绥靖期间军事运输保密办法”,民国36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1-19-。
    [4]“防止军人无票乘船办法”,民国37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1-19。
    [1]“战时航道疏散办法”,民国32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15。
    [2]“船舶伪装实施要领”,民国32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1。
    [3]“沦陷区物资内运奖励办法”,民国34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2。
    [1]“湖南区轮船客货运价表”,民国38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1-116。
    [2]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00-203页。
    [1]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10-211页。
    [2]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15页。
    [3]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57-260页。
    [1]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69页。
    [2]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65页。
    [3]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72页。
    [4]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305页。
    [1]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306页。
    [2]《全国航业公会一览表》,《航业月刊》第1卷第6期,民国20年,第13-15页。
    [3]《全国航业公会一览表》,《航业月刊》第3卷第12期,民国24年。
    [4]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第五科《民国二十二年湖南年鉴》,湖南省政府秘书处,民国23年,第618页。
    [5]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308页。
    [1]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309页。
    [2]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90页。
    [3]“限制行轮乘客办法”,民国32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1。
    [1]“限制长短航轮船载客逾额暂行办法”,民国33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2。
    [2]“轮船载货注意事项”,民国33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2。
    [3]“战时轮船载客逾额处罚办法”,民国34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2。
    [4]“核示维护航行安全办法令仰遵办具报函”,民国29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56。
    [5]“交通部航政局训令”,民国29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56。
    [1]“航行安全週视察人员应注意事项”,民国29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56。
    [2]“湖南人民对日经济绝交公约”,民国20年,湖北省档案馆藏,25-1-1172。
    [1]“外国人所有小轮船行驶内河规则”,民国34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1-80。
    [2]“外国轮船行驶内河规则”,民国35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1-80。
    [3]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册),黄山书社,1999年,第-265页。
    [1]“沦陷区物资内运奖励办法”,民国34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32。
    [1]“准投保兵险条款”,民国29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15。
    [2]“准投保兵险条款”,民国29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2-15。
    [1]“船舶因公被毁救济标准等”,民国33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4-1-30。
    [2]“电请协助保护并严禁未取得本处绞捞证明文件不得擅自绞捞船舶以重产权祈祷鉴核指遵由”,民国34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7-1-24。
    [1]“打捞沉船办法”,民国36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7-1-24。
    [1]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42页。
    [1]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43-544页,在原文上加注标点。
    [2]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45-546页,在原文上加注标点。
    [1]1912年3月湖南交通司《整理航务意见书》。转引自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46页。
    [1]参见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46-548页。
    [2]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48页。
    [3]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48页。
    [4]湖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交通志·水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50页。
    [1]谢海泉:《湖南之航业》,《交通杂志》1935年,第3卷第10期。
    [1]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第1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篡委员会,民国20年,第103-104页。
    [2]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第1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篡委员会,民国20年,第104页。
    [3]由于史料的缺乏,湖南商船公会的具体状况难以考究。
    [1]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第1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篡委员会,民国20年,第115页。
    [2]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编》(第1册),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篡委员会,民国20年,第116页。
    [1]就目前搜集到的史料来看,有关各类纠纷和海事处理的资料多集中在1945年以后,20、30年代航业繁盛时期则不多见,仍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2]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76-77页。
    [3]“长沙市轮船商业同业公会通知”,民国36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8-1-45。
    [1]“长沙市轮船商业同业公会设计委员会组织规则”,民国36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8-1-52。
    [2]“呈湘贞轮与怡和裕之谷船在白马寺下大湾处相撞情形由”,民国19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25-2-2165。
    [3]“呈湘贞轮撞损怡和裕谷船请求赔偿损失由”,民国19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25-2-2165。
    [4]“呈请令饬湘贞轮赔偿许云生船户损失案”,民国19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25-2-2165。
    [1]“长沙市轮船商业同业公会通知”,民国36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8-1-54。
    [2]“呈为源丰汽船假冒华轮立案侵累内港航权请调销所领船牌由”,民国19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25-2-2155。
    [3]“函查复日轮丰源汽船假冒华商名义朦请船牌执照案”,民国20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25-2-2155。
    [4]“训全为源通公司是否日商名义抑系同行诬陷仰澈底查明具复由”,民国20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25-2-2155。
    [1]“长沙绥靖公署代电”,民国37年,湖南档案馆藏,88-2-3。
    [2]“防止军人无票乘船办法”,民国37年,湖南档案馆藏,84-1-19。
    [1]参见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74-175页。
    [1]孟学思:《湖南之棉花及棉纱》,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17页。
    [1]李石锋:《湖南之桐油与桐油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1页。
    [2]李石锋:《湖南之桐油与桐油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1页。
    [3]李石锋:《湖南之桐油与桐油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59页。
    [4]湖南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湖南省志·农林水利志·林业》,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46页。
    [1]李石锋:《湖南之桐油与桐油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7页。
    [2]刘世超编述《湖南之海关贸易》,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四章第23页。
    [1]张人价:《湖南之鞭炮》,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第29页
    [2]王煦生:《浏阳鞭炮、烟花的生产与销售》,《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70页。
    [3]王煦生:《浏阳鞭炮、烟花的生产与销售》,《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70页。
    [4]王煦生:《浏阳鞭炮、烟花的生产与销售》,《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71页。
    [1]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沙市志·第六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年,第573-575页。
    [2]王孝通:《中国商业史》,团结出版社,民国25年,第238页。
    [1]《申报》,同治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
    [2]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中华书局,1962年,第347-349页。
    [3]梦学思.《湖南之棉花及棉纱》,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下编第一章第1-2页。
    [1]孟学思:《湖南之棉花及棉纱》,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下编第三章,第27页。
    [2]《时报》,宣统三年正月二十九日,1911.2.27。
    [1]《美驻长沙领事詹森1919年报告书》,转见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00-201页。
    [2]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第五科编《民国二十二年湖南年鉴》,湖南省政府秘书处,民国23年,第766-769页。
    [3][英]巴顿:《运输经济学》,冯宗宪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34页。
    [4]《添设华洋诉讼处》,《大公报》1916年4月10日。
    [1]王国栋:《请濬长沙北门旧河疏》,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117卷《史料丛刊》正编731号,第4145页。
    [2]乾隆《长沙府志》卷14,《风俗》。
    [3]王国栋:《请濬长沙北门旧河疏》,贺长龄编《皇朝经世文编》117卷《史料丛刊》正编731号,第4145页。
    [4]李元度:《开濬长沙城北碧浪湖议》,葛士濬编《皇朝经世文续编》卷93页,《史料丛刊》正编741号,总第2408页。
    [1]《政治官报》,宣统元年七月十一日,1909.8.26。
    [2]《本省纪闻》,《长沙日报》,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九日,1908.10.12。
    [1]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沙市志·第十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9年,第2-6页。
    [2]《湘潭县志》卷11,《货值》,光绪十五年刊。
    [1]容闳:《西学东渐记》,岳麓书社,1981年,第46页。
    [2]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湖南省》,湖南省国际贸易局,1935年,第三编第119页。
    [3]《湘潭县志》(嘉庆二十三年刊本),卷29,第4-5页。
    [4]《湘潭县志》(光绪十五年刊本),卷11,第4-6页。
    [5]《湘潭县志》(嘉庆二十三年刊本),卷39,第4-5页。
    [6]《光绪二十七年岳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见《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转引自刘泱泱:《湖南近代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5-186页。
    [1]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湖南省》,湖南省国际贸易局,民国24年,第117-122页。
    [1]《论维持国货》,《大公报》1912年6月1日。
    [2]邓子琴:《中国风俗史》,巴蜀书社,1988年,第232页。
    [1]本志编篡委员会编《益阳市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515页。
    [1]“湖南省地方湖南省建设厅轮航管理处岁入岁出经常门营业概算书”,湖南档案馆藏,86-1-11。
    [1]湖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交通邮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14页。
    [2]湖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交通邮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30页。
    [3]湖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交通邮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4-80页。
    [1]湖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交通邮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1-94页。
    [1]湖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编《湖北省志·交通邮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97页。
    [2]“湖北省航业局长江航政局关于开辟汉沙航线及调整航班会议记录和轮船监督的办法”,民国36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39-4-1021。
    [3]“湖北省建设厅航政处关于航线水道、客货轮安全管理的通知”,民国24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39-4-547。
    [4]“湖北省航业局、中华海员特别党部长江航政局等取缔垄断船票和疏散人口车船票价应保持平时状态的函令”,民国26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39-3-1204。
    [5]“湖北省航务处、长江航政局、长江防空指挥所关于空袭情况严禁超载乘客令抄救济粮荒战时医药生育补助标准办法”,民国33-34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39-3-911。
    [6]“湖北省建设厅航政处关于处理船工各种纠纷的训令”,民国24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39-5-576。
    [7]“湖北省建设厅航政处有关制发轮渡免费证及借款整顿航道和经费支出预算书等的令、代电、函”,民国23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 39-3-636。
    [8]“湖北省航业局、湖北省建设厅长江航政局调整内河长江航线轮船客货里程运价表的指令”,民国37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39-3-1229。
    [9]“湖北省中国海员工会汉口分会、湖北省政府关于航政处收回商轮请救济失业海员问题的报告、函与批复”,民国23年,湖北省档案馆藏,LS 1-5-5215。
    [1]湖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湖北省志·工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页。
    [1]刘世超编述《湖南之海关贸易》,湖南经济调查所丛刊,民国23年,第92页。
    [2]“年度营业概算书”,民国28年,湖南省档案馆藏,86-1-11。
    《申报》 《大公报》 《东方杂志》 《中央日报》
    《交通杂志》 《实业杂志》 《航业月刊》 《中国航业》
    《新湖南》 《湖南实业杂志》 《湖南省公报》 《湖南经济》
    《湖南建设》 《中山周报》 《长沙日报》 《民国日报》
    《湖南国民日报》 《湖南官报》 《湖南商业杂志》 《湖南建设季刊》
    《湖南省政府公报》 《通俗日报》 《湘学新报》 《香港华字日报》《湖北商务报》
    湖南省档案馆:全总号84、86、87、88、22、51
    湖北省档案馆:全总号LS1、LS6、LS25、LS31、LS37、LS39
    [清]卞宝第、李瀚章等修,曾国荃、郭嵩焘等纂:光绪《湖南通志》280卷,首8卷,末19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刻本。
    [清]巴哈布、翁元圻等修,王煦、黄本骥纂:嘉庆《湖南通志》290卷,首3卷,末6卷,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
    [清]陈嘉榆等修、王闿运等纂:光绪《湘潭县志》卷11,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清]张云璈等修、周系英纂:嘉庆《湘潭县志》40卷,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刻本。
    [清]曾国荃:《湖南通志》(第1-12册),台北:京华书局,1967年。
    [清]徐珂:《清稗类钞》(第5册),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3辑),北京:三联书店,1961年。
    长沙市交通志编撰办公室:《长沙市交通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年。
    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沙市志·第六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年。
    长沙市志编纂委员会编:《长沙市志·第十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9年。
    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下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年。
    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61、62、6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
    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民国二十一年湖南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
    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民国二十二年湖南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民国二十四年湖南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民国二十五年湖南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胡适、刘世超编:《湖南对外贸易概观》,湖南经济调查所,1933年。
    湖南省公署教育科编:《岳州进出口洋货出口土货数及价值》,民国铅印本。
    湖南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湖南历史资料》,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
    湖南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湖南历史资料》,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湖南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湖南历史资料》,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湖南省航务管理局:《湖南航道史志稿》,湖南省航务管理局办公室印,1986年。
    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卷·水运》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湖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十三卷·贸易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湖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湖南省志·农林水利志·林业》,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
    湖南省志编撰委员会编:《湖南通志·地理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年。
    湖南省志编撰委员会编:《湖南省志·贸易志·商业》,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
    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湖南省志》第一卷《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第2次修订本),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湖南省志·交通志·公路》编写组编写:《湖南省志·交通·公路》,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
    《湖南航道史志稿》(上册),湖南省航务管理局办公室印,1986年。
    湖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交通邮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湖北省地方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地理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黄美真主编:《日伪对华中沦陷区经济的掠夺与统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交通铁道部交通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航政编》(第1-6册),上海: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篡委员会,1931年。
    交通部总务司统计科:《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交通部统计年报》,南京1935年。
    蒋祖缘:《广东航运史(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上、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湖南省》,湖南省国际贸易局,1935年。
    上海市轮船同业公会编:《中华民国二十四年航业年鉴》,1936年。
    寿杨宾编著:《青岛海港史(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
    束方昆主编:《江苏航运史(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李华彬主编:《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
    涂文学编:《武汉通史(中华民国卷)》(下),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年。
    田伏隆主编:《湖南近150年史事日志(1840-1990)》,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
    许道夫编:《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湘潭市交通局编:《湘潭市交通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
    湘潭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湘潭市志·第五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
    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
    杨端六等:《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1928年。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岳阳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岳阳市志·第八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岳阳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岳阳市志·第九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岳阳市交通委员会编:《岳阳市交通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
    曾继梧编:《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五类,民国20年铅印本。
    曾兆祥主编:《湖北近代经济贸易史料选辑(1840-1949)》,第1、3、5辑,武汉:湖北省志贸易志编辑室1984、1985、1987年。
    政协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65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编:《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南京扶轮日报社,民国26年。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鲍明鈐:《外人在华沿岸及内河航行权问题》,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民国21年。
    陈嘉庚:《我国‘行'的问题》,嘉庚风出版社,[出版时间不详]。
    傅角今:《湖南地理志》,武昌亚新地学社,民国22年。
    郭寿生:《各国航业政策与收回航权问题》,上海:华通书局,民国19年。
    辜天佑编:《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
    辜天佑编:《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清宣统二年(1910)群益书社石印本。
    《航运》,行政院新闻局,民国36年。
    交通部编:《四年来之航政》,交通部,民国20年。
    刘世超编述:《湖南之海关贸易》,湖南湘益印刷公司,民国23年。
    李石锋:《湖南之桐油与桐油业》,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
    梦学思:《湖南之棉花及棉纱》,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
    王洸:《中国航业》,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2年。
    王洸:《中国航业论》,北京:交通杂志社,民国23年。
    王洸:《航业与航权》上海:上海学术研究会,[出版时间不详]。
    王洸:《现代航政问题》,中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
    王建平:《中国航权问题》,上海:大东书局,民国20年。
    张心徵:《帝国主义在华航业发展史》,上海:日新舆地学社,民国19年。
    张心徵:《中国现代交通史》,上海,民国20年。
    张人伦:《湖南经济概况》,湖南学生集训总队,民国24年。
    张人价编:《湖南之矿产》,长沙湘鄂印刷公司,民国23年。
    张人价:《湖南之鞭炮》,湖南经济调查所,民国24年。
    朱建邦:《扬子江航业》,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不详]。
    《招商局轮船公司》,行政院新闻局,民国37年。
    章勃:《日本对华之交通侵略》,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0年。
    中国商船驾驶员总会编纂:《战后中国航业建设问题》,中国商船驾驶员总会,[出版时间不详]。
    陈锋编:《中国经济通史(八)清》,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陈福义、范保宁编著:《湖南商业地理》,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
    陈学文:《中国封建晚期的商品经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陈先初、黄启昌:《长沙经贸史记》,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陈桦:《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蔡咏春等译:《中华归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段本洛、单强:《近代江南农村》,扬州: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
    邓子琴:《中国风俗史》,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
    戴一峰:《区域性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以近代福建地区为中心》,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兴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范金民:《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费孝通:《江村经济》,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胡照量等著:《经济地理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洪焕椿、罗仑主编:《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黄纲正等编:《湘城沧桑之变》,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
    黄滨:《近代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经济发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黄志繁:《清代赣南商品经济研究——山区经济典型个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
    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朱诗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江天凤:《长江航运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年。
    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时岳:《辛亥革命时期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李秉新等编:《侵华日军暴行总录》,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李玉:《长沙的近代化启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伯重:《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李孝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吕实强:《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1962年。
    罗望林主编:《湖南省经济地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
    凌耀伦主编:《民生公司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林增平:《湖南近现代史》,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罗澍伟主编:《近代天津城市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罗庆庚:《湖南现代化的进程研究(1949-1995)》,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罗威廉:《汉口:中国城市的商业与社会(1796-188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黎仲旎主编:《关贸总协议与湖南政策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龙登高:《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龙登高:《江南市场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龙运书:《中国西部民族经济》,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0年。
    林刚:《长江三角洲近代大工业与小农经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鲁西奇:《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茅家琦等著:《横看成岭侧成峰——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三卷),张汇文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梅莉、张国雄、晏昌贵著:《两湖平原开发探源》,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粟甚戈时等:《湖南反正追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 湖北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1年。
    沈兴敬主编:《江西内河航运史(古、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年。
    沈瑞庭主编:《当代湖南简史》,长沙: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
    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王方中编:《中国经济通史(九)民国》,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王业键:《清代经济史论文集》(一),台北:稻乡出版社,2003年。
    王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王垂芳:《上海洋商史1843-1956》,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
    万绳楠、庄华峰、陈梁舟著:《中国长江流域开发史》,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
    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上、中、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武靖干:《中国国际贸易史》,商务印书馆,民国17年。
    伍新福等编:《湖南通史·近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
    伍新福等编:《湖南通史·现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
    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魏嵩山、肖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欧阳志高:《湖南财政史》,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
    彭雨新、张建民著:《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
    乔志强编:《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全俄经济区划委员会编:《苏联经济区划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任兴源编:《国际航运经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近代江南丝织工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谢诺:《辛亥两湖史事新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徐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中地区农村金融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
    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许涤新、吴承明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1卷),《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行龙、杨念群主编:《区域社会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尹保云:《什么是近代化——概念与范式的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杨世骥:《辛亥革命前后湖南史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
    严昌洪:《在商业革命的大潮中——中国近代商事习惯的变迁》,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上海:中华书局,2002年。
    叶显恩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苑书义等编:《河北经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张伟然:《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张海鹏、张海瀛编:《中国十大商帮》,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
    张海英:《明清江南商品流通与市场体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张利民:《华北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祝寿慈:《中国工业劳动史》,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张仲礼、熊月之、沈祖炜编:《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经济》,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张之编著:《运输布局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
    张后铨主编:《招商局史(近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
    张忠民编:《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年。
    张伟然:《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邹逸麟编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邹逸麟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章有义:《近代徽州租佃关系案例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周秋光:《熊希龄传》,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周石山:《岳州长沙自主开埠与湖南近代经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周军、赵德馨:《长江流域的商业与金融》,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朱英:《辛亥革命时期新式商人社团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中国史学会编:《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编:《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探索》,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86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美]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杨慎之译,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美]费维凯:《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年)和官督商办企业》,虞和平译,吴乾兑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94年。
    [美]罗兹·墨菲:《上海——近代中国的钥匙》,章光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美]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史建云、徐秀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民发展(1890-1949)》,史建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1999年。
    [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英]肯尼斯·巴顿:《运输经济学》,冯宗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英]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顾良、张惠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
    [苏]Ⅲ.Ⅱ.布兰克A.A.米塔依斯维里B.A.列果斯塔耶夫:《内河运输经济学》,柏桢、刑国江、王立德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
    [日]西(山烏)定生:《中国经济史研究》,冯佐哲、邱茂、黎潮合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年。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台北:华世出版社,1981年。
    [日]东亚同文会编:《对华回忆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0年。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台北:华世出版社,1981年。
    Angus.W.Mc Donald,Jr,Mao Tse Tung and The Hunan Self-government Movement,1920:An Introduction and Five Translation,The China Quarterly.No.68,Dec.1976.
    Boris.P.Torgasheff China As a Tea Product.The Commercial Press,Limited Shanghai,China 1926.
    Linda Cooke Johnson,Shanghai:From Market Town to Treaty Port,1074-1858,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Stanford,California 1995.
    The Bedikton Company,Commercial & Industrial Hong Kong,A Record of 94 years Progress of the Colony in Commerce,Trade,Industry & Shipping(1841-1935),Hong Kong 1935.
    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郭嵩焘:《郭嵩焘日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蒋德钧:《求实斋类稿》(卷5),民国刻本。
    容闳:《西学东渐记》长沙:岳麓书社,1981年。
    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
    陈国生:《明代长江中上游地区农业地理研究——刍论历史农业地理若干理论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
    陈曦:《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刘淮:《二十世纪初叶湖南现代化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刘兴豪:《1912-1937湖南经济现代化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李菁:《近代湖南桐油贸易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彭辉:《近代湖南人口及其变迁》,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王安中:《抗战时期湖南工矿业述评》,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余建明:《湖南近代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张海山:《列强在华内河航运特权与清末湖南近代航运业》,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陈曦:《论清代前中期外省商人对湖南经济的影响》,《船山学刊》2002年第1期。
    陈曦:《试论近代前期的湖南商业》,《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陈曦:《再论湖南资本主义兴起的时间》,《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陈曦:《米谷贸易、水稻生产与清代湖南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2期。
    陈曦:《论甲午战后湖南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邓亦兵:《清代前期内陆粮食运输量及其变化趋势——关于清代粮食运输之二》,《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
    董贵成:《略论清政府经营轮船招商局的成败》,《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范植清:《明清时期武汉港的商业和水上运输》,《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郭钦:《民国前期长沙市政现代化初步发展述论》,《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湖南省交通志编写组:《招商局经营湖南内河航运始末》,《湖南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5期。
    侯峻、曲晓璠:《近代辽河航运与沿岸城镇的兴起》,《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6期。
    李坚、张海山:《清末日本对湖南内河航运的侵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罗玉明:《长沙开埠与湖南绅民阻止纳贝赐入城》,《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罗玉明:《王先谦与湖南近代工业的兴起》,《船山学刊》2002年第4期。
    洪认清:《陈宝箴与湖南经济近代化的启动》,《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5期。
    刘甲柱:《编写湖南内河航运史志的粗浅体会》,《湖南地方志通讯》1982年第7期。
    李华:《清代湖南的外籍商人——清代地方商人研究之六》,《清史研究》1991年第1期。
    李坚、张海山:《清末日本对湖南内河航运的侵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李宝民:《近代民族航运企业与外国在华航运企业的关系》,《学海》1996年第6期。
    梁海琼:《湘军兴起与湖南近代经济之蜕变》,《求索》1989年第4期。
    雷国珍:《试论抗战初期湖南的经济抗战》,《湖湘论坛》1995年第3期。
    王娟、侯起中:《民国时期长沙城市的兴衰》,《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第3期。
    苏全有:《近十来我国近代航运史研究综述》,《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田炳权:《清末民国时期湖广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
    田炯权:《清末至民国时期湖南汝城县的商品流通和物价变动》,《清史研究》2004年第1期。
    田炯权:《清末民国时期湖南的米谷市场和商品流》,《清史研究》2006年第1期。
    童远忠:《清末常德自开商埠述论》,《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王先明:《区域化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
    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
    徐旭阳:《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后方国统区农业开发建设述论》,《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杨乔:《王东原与抗战后湖南的区域经济建设》,《文史博览》2005年Z2期。
    张利民:《区域史研究中的空间范围界定》,《学术学刊》2006年第3期。
    朱国强:《西方航运资本的入侵与上海的近代海运业》,《中国航海》1995年第1期。
    钟永宁:《试论十八世纪湘米输出可能性的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3期。
    曾桂林:《长沙开埠与城市空间的演变(1904-1927)》,《湖湘论坛》2007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