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海河河道治理与天津港口空间转移的过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海河的淤塞和旱涝灾害是影响天津城市规划建设、国内外贸易、内河航运和海运最重要的自然环境因素,尤其是泥沙淤积对天津港口由内河向河口空间转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金元建都北京直到明清时期,南、北运河成为都城的生命线,朝廷治河方针为“保漕济运”,对运道的治理主要是开源节流,培修运河堤坝,置浅铺挖淤,开挖减河宣泄洪水等等措施。在这个历史阶段因北运河日益淤浅,天津港口呈现自河西务渐渐向三岔河口转移的趋势。元代河西务为主港区,大直沽为海运码头;明代河西务为港口的管理中心,三岔河口为码头、仓储中心;清代河西务的管理职能也移至天津城,形成了单中心港口,另外随着漕粮海运和奉天海运,核心码头区由天津城北门外转移至东门外。
     1860年天津开埠通商,先后建立了九国租界,各租界纷纷沿河建造码头,形成紫竹林港区,民国时期,天津成为北方经济中心,是华北、西北等广大经济腹地的贸易港口,进出口贸易额巨增。这个时期,永定河对海河的影响最为严重,原永定河下游三角淀淤高已不能起到“散水匀沙”的作用,汛期大量泥沙注入海河,使海河含沙量骤增,造成海河航道的淤塞。与此同时,天津港口吞吐量大增,轮船吨位也迅速变大,吃水深度增加,较大船只不能上溯至租界码头,经常在塘沽转卸,塘沽渐成为天津外港。而且海河每年有3个月的冬季封港期,海河已无法满足航运的要求,所以近代时期中外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理活动。
     海河工程局成立,主要对海河干流进行治理,首先在减河口建水闸,枯水期可以减少海河流量的损失;建迎水坝和护岸,保持航道的稳定;1901年至1923年先后主持了五次裁弯取直工程,海河河道大大缩短;1902年购置了挖泥船,开始对海河河道和大沽沙坝航道进行挖淤疏浚工作;冬季撞凌工作,延长了天津港的开港时间,基本上保持全年通航。顺直水利委员会成立后,先后主持了防汛和治理海河航道工程,主要有三岔口裁弯取直工程、北运河挽归故道工程。其他还有新开河建闸疏浚工程、马厂减河水闸和新河工程、青龙湾河整理工程、河道堤坝工程,以及编制了海河水系上游各河流的治理规划。1932年之后,由整理海河委员会、整理海河善后工程处和华北水利委员会先后办理的海河放淤工程大大减少了海河的含沙量,海河淤塞问题得到缓解,维持了近代天津港口的繁荣。
     虽然各机构的治理工程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海河的自然条件仍不能胜任港口的长远发展要求,天津市内港区渐渐衰落,河口的塘沽新港兴起。
The silting and floods of Haihe River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Tianj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rade, and Marine, especially the silting played a great role,on space shifting of Tianjin Port.
     In Jin,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times, Beijing was the capital. The Canal was the lifeline of the capital, controlling principle was“protecting the water transport”. In this time Tianjin Port tended to transfer from Hexiwu to Sanchakou, as result of the silting of the north canal.
     In 1860 Tianjin opened, Tianjin became the north economic center, was large economic trading port,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huge increased. In the period, the Haihe River silt increased. Meanwhile, Tianjin Port throughput soared, ship tonnage was growing fast, draft depth increased, larger ships could not dock, Tanggu gradually became Tianjin unloading WaiGang. The Haihe River is iced 3 months of winter every year, it already cannot satisfy the shipping demand, so Chinese and foreign conducted a series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modern times.
     The main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such as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Commiss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iver System of Chili, and North China River Commission, who conducted kinds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lthough management engineering had certain effect, but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Haihe River still insufficient long-term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ports, downtown Tianjin Port declined, estuary Tanggu Newport gradually rised.
引文
1 Basmussen. O. D, The growth of Tientsin, Tientsin: Tientsin press, Ltd, 1924;Tientsin: an illustrated outline history ,Tientsin: Tientsin press, Ltd, 1924.中译本将二者合并:许逸凡,赵地译,刘海岩校订《天津租界史(插图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
    2 Rhoads Murphey, The treaty ports and China’smodernization, in Mark Elvin and G. William Skinner, The Chinese city between two world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 17-71.
    3 Arthur Rosenbaum, Railway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he imperial railways of north China, 1900-1911, Modern China, 1976,2: 227-272.
    4 Man Bun Kwan, The merchant world of Tianjin: society and economy of a Chinese ci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中译本:张荣明译《文明初曙:近代天津盐商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
    1关文斌著,刘海岩译《描绘腹地:近代中国通商口岸和区域分析》,《城市史研究》,第辑,天津古籍出版社,第1-22页。
    2万新平,渡边悙主编《城市史研究》,第21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3日本中国驻屯兵司令部编,侯振彤译《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天津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1986年。
    4小林阳之介著《北支那经济事情》,天津日本商工会议所,昭和14年(1939年)。
    5《北支天津市情》,天津出版社编印,1938年。
    6南满铁道株事会社编《北支那经济综观》,东京日本评论社,1940年。
    7满铁调查部《天津港(含塘沽)经营现状の概要》,1941年。
    8田北隆美撰写《支那港湾统制と开发问题》,东京二黑木书店,1944年。
    9本间部队本部编写的《天津水灾志》,北京新民报社,昭和15年(1940年)。
    10太田公秀《天津水灾志》,1939年。
    11李华彬主编《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
    12罗澍伟编《近代天津城市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13姚洪卓编《近代天津对外贸易(1861-1948)》,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
    1张利民,周俊旗,许檀,汪寿松著《近代环渤海经济与社会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2郭锦超《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互动的系统研究1880年代-1930年代》,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3樊如森《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1860-1937)》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4佳宏伟《大灾荒与贸易(1867-1931年)——以天津口岸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58-73页。
    5刘海岩《生态环境与天津城市的历史变迁》,《城市》,2002年第4期,第61-63页。
    6李百浩,吕婧《天津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5期,第75-82页。
    7宋美云《论城市公共环境整治与非政府组织参与——以近代天津商会为例》,《中国社会史研究》,2006年第4期,第131-134页。
    8黄国俊编《直隶五河图说》,1915年铅印本。
    9李书田等撰,国松文雄编译《支那の水利问题》,大阪市兴中公司,1928年。
    10吴蔼宸著《天津海河工程局问题》,出版不详,1929年。
    11杨豹灵著《海河问题之研究》铅印本。
    12乔虹《明清以来天津水患的发生及其原因》,《北国春秋》,1960年第3期,第86-95页。
    13天津市文物管理处编《海河水系的形成和影响》,1979年。
    14海河史简编编写组《海河史简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77年。
    15冯国良,郭廷鑫《解放前海河干流治理概述》,《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1982年,第25-38页。
    16杨世斗《海河干流的形成与变化》,天津水利局,1992年。
    17王伟凯《海河干流史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1许景新《海河口治理》,黄胜主编《中国河口治理》,海洋出版社,1992年,第127-138页。
    2蒋超《水运在天津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室编《历史的探索与研究——水利史研究文集》,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第85-94页。
    3蒋超《水利事业与古代天津城市的发展》,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部分内容为《古代天津的城市防洪与供排水》,《海河志通讯》,第16-23页。
    4翟乾祥《清代海河下游区湿地概述》,《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年第3期,第229-232页。
    5海河志编纂委员会编《海河志》(第1卷),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第395-405页。
    6谢金荣《海河流域历次重要规划》,《海河志通讯》,第33-36页。
    7詹国器《“顺直”治河简述》,《海河志通讯》,第35-40页;《海河今昔治理述要》,《海河志通讯》,第17-21页。
    8张相峰《对新开河金钟河历史的初步分析》,《海河志通讯》,第27-32页。
    9天津航道局编《天津航道局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10俞大昌,龚成文《永定河泛区今昔》,《海河志通讯》,第10-15页;龚成文,俞大昌《话说永定河》,《海河志通讯》,第54-60页;杨世斗《永定河历史变迁与水灾治理》,《海河志通讯》,第32-35页。
    11于希贤《森林破坏与永定河的变迁》,《光明日报》,1982年4月2日。
    12贾振文,姚汉源《清代前期永定河的治理方略》,《水利史研究室五十周年学术论文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年,第169-180页。
    13尹钧科,吴文涛《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
    14吴文涛《历史上永定河筑堤的环境效应初探》,《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4辑,第13-20页;《清代永定河筑堤对北京水环境的影响》,《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58-63页。
    15朱吉杰《清末直隶水利、水政述论》,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6中央气象局研究所,华北东北十省市气象局,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东北华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1975年。
    17水利水电科学院编《清代海河滦河流域洪涝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1年。
    18河北省旱涝预报课题组编《海河流域历代自然灾害史料》,气象出版社,1985年。
    19汤仲鑫,赖叔彦等《海河流域旱涝冷暖史料分析》,气象出版社,1990年。
    20张治怡《海河流域近五百年来的洪涝》,《海河志通讯》,第47-53页;《海河流域洪水》,《海河志通讯》,第17-23页。
    21郭宗华《民国时期海河流域两次大旱初考》,《海河志通讯》,第31-34页。
    1《隋书》卷3《炀帝纪上》,中华书局,1973年,第70页。
    2永济渠“北通涿郡”的具体路线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其自独流口折向西北,循永定河故道一派,经信安、永清、安次抵达涿郡。
    3学术界常谓漂榆邑为海河河口最早聚落,但常征考证漂榆邑实为河北省黄骅县乾符村,今从之。见常征《漂榆并非天津古邑落》,《天津史研究论文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438-440页。
    1《旧唐书》卷38《地理志一》,中华书局,1975年,第1387页。
    2《旧唐书》卷37《五行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358页。
    3《新唐书》卷66《方镇表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836页。
    4《旧唐书》卷49《食货志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2113页。
    5《新唐书》卷100《姜师度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946页。
    6《宋史》卷95《河渠志五》,中华书局,1977年,第2359页。
    7《宋史》卷95《河渠志五》,中华书局,1977年,第2365页。
    1《太平寰宇记》卷68《河北道·乾宁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金史》卷118《移剌众家奴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576页。
    3尹钧科《北京古代交通》,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89页。
    4《太平寰宇记》卷68《河北道·破虏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金史》卷27《河渠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684页。
    1《金史》卷27《河渠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682页。
    2《金史》卷25《地理志中》,中华书局,1975年,第601页。
    3《金史》卷103《完颜佐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273页。
    4《元史》卷5《世祖纪二》,中华书局,1976年,第99页。
    5 (元)孛兰肹等撰,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卷1《大都路》,中华书局,1966年,第2页。
    6韩光辉《北京历史人口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83-84页。
    7《元史》卷93《食货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2364页。
    8《元史》卷13《世祖纪十》,中华书局,1976年,第273页。
    1《元史》卷64《河渠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1597页。
    2《元史》卷64《河渠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1597页。
    3《元史》卷64《河渠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1598页。
    4《元史》卷64《河渠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1599页。
    1《元史》卷64《河渠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1599页。
    2《元史》卷64《河渠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1598页。
    1两书记载有出入,大都城仓中《大元仓库记》未记惟亿仓、积贮仓、相因仓、顺济仓;河西务仓中,《元史》记为丰储仓,《大元仓库记》记为丰备仓;通州仓中,《元史》记为广丰仓、有年仓、及衍仓、富储仓,《大元仓库记》记为庆丰仓、南狄仓、徳仁府仓、林舍仓。
    2《元史》卷40《顺帝纪三》,中华书局,1976年,第861页。
    1 (元)赵世延撰《大元海运记》卷上,民国刻雪堂丛刻本。
    2 (元)傅若金撰《傅舆砺诗集》卷4《河西务》,民国嘉业堂丛书本。
    1 (元)赵世延撰《大元海运记》卷上,民国刻雪堂丛刻本。
    2 (清)薛柱斗、高必大修《天津卫志》卷4《艺文志下·求志旧书》,康熙十七年补刻本。
    1高凌雯纂《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民国二十年(1931年)天津金钺(浚宣)刻本。
    2关于直沽、小直沽、大直沽的考证,参见侯仁之《天津聚落之起源》,《我从燕京大学来》,三联书店,2009年,第73-101页。
    3《天津县新志》卷25《旧迹》,民国二十年(1931年)天津金钺(浚宣)刻本。
    4《元史》卷85《百官志一》,中华书局,1976年,第2133页。
    5 (清)薛柱斗、高必大修《天津卫志》卷4《艺文志中·河东大直沽天妃宫旧碑》,康熙十七年补刻本。
    6 (元)赵世延撰《大元海运记》卷下《记标指浅》,民国刻雪堂丛刻本。
    7 (元)赵世延撰《大元海运记》卷上,民国刻雪堂丛刻本。
    1 (清)吴廷华修《天津县志》卷22《艺文志·代祀天妃庙次直沽作》,乾隆四年序后刻本。
    1《明成祖实录》卷36,永乐二年十一月己未、辛酉。
    2《明史》卷86《河渠四·海运》,中华书局,1974年,第2114页。
    3 (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13《静海县·尹儿湾》,中华书局,2005年,第566页。
    1《明英宗实录》卷298,天顺二年十二月己巳。
    2李华彬主编《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第41页。
    3《明宪宗实录》卷287,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庚辰。
    4《明世宗实录》卷479,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乙丑。
    5《明世宗实录》卷560,嘉靖四十五年七月庚戌。
    6《明史》卷86《河渠四·海运》,中华书局,1974年,第2115页。
    7《明穆宗实录》卷16,隆庆二年正月壬戌。
    1 (清)薛柱斗纂修《天津卫志》卷1《古迹》,康熙十七年补刻本。
    2 (清)吴廷华修《天津县志》卷7《城池公署志》,乾隆四年序后刻本。
    3《明熹宗实录》卷57,天启五年三月庚戌。
    4《明神宗实录》卷119,万历九年十二月乙巳。
    5 (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11《武清县·河西务》,中华书局,2005年,第460-461页。
    1《大明会典》卷35《课程四·钞关》。
    2《明英宗实录》卷103,正统八年四月丙午。
    3《明英宗实录》卷79,正统六年五月乙丑。
    4李俊丽《天津漕运研究(1368-1840)》,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63页。
    5《明史》卷86《河渠四·运河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2109页。
    6《明宣宗实录》卷88,宣德七年三月癸亥。
    1 (清)王履泰撰《畿辅安澜志·白河》卷4《修治》,清光绪年间刻本。
    2《明史》卷86《河渠四·运河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2110页。
    3 (明)申时行重修《大明会典》卷196《河渠一·白河》,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
    4蔡泰彬《明代漕河之整治与管理》,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84-385页。
    5 (明)王在晋撰《通漕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5册,齐鲁书社,1996年,第367页。
    6《大明会典》卷198《河渠三·夫役》。
    7《明宪宗实录》卷46,成化三年九月癸酉。
    8《明史》卷87《河渠五·卫河》,中华书局,1974年,第2128页。
    1《大明会典》卷196《河渠一·卫河》。
    2 (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卷13《天津卫》,中华书局,2005年,第568页。
    3 (明)沈应文撰《顺天府志》卷2《营建志·公署》,万历年间刻本。
    4 (清)穆彰阿撰《大清一统志》卷9《顺天府四·关隘》,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
    5 (明)蒋一葵撰《长安客话》卷6《畿辅杂记·河西务》,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34页。
    1 (清)沈家本等修《重修天津府志》,卷29《经政三·漕运》,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2《清高宗实录》卷584,乾隆二十四年四月辛酉。
    3 (清)福祉撰《户部漕运全书》卷69《截拨事例》,清光绪年间刻本。
    1 (清)杨锡绂撰《漕运则例纂》卷18《截留恩旨》、《截留事例》,清乾隆三十五年杨氏刻本。
    2 (清)吴廷华修《天津县志》卷7《城池公署志》,乾隆四年刻本。
    3《清高宗实录》卷215,乾隆九年四月乙亥。
    4郭蕴静主编《天津古代城市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0页。
    5 (清)吴廷华修《天津县志》卷7《城池公署志》,乾隆四年刻本。
    6 (清)沈家本等修《重修天津府志》,卷30《经政四·海运》,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7《清圣祖实录》卷162,康熙三十三年三月丙午。
    1《清圣祖实录》卷167,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庚午。
    2《清世宗实录》卷34,雍正三年七月癸亥。
    3《清高宗实录》卷102,乾隆四年十月戊子。
    4 (清)沈家本等修《重修天津府志》,卷30《经政四·海运》,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5《清圣祖实录》卷167,康熙三十四年五月戊寅。
    6《清圣祖实录》卷188,康熙三十七年五月戊寅。
    7《朱批奏折》,乾隆五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长芦盐政徴瑞为英咭唎国贡船仍来天津外洋现已办妥停泊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第343-344页。
    1 (清)董恂撰《江北运程》卷3《国朝方观承覆奏查明海口情形及南北运减河疏》,清同治年间刻本。
    2 (清)福祉撰《户部漕运全书》卷14《漕运河道·挑浚事例》,清光绪年间刻本。
    3 (清)杨锡绂撰《漕运则例纂》卷12《漕运河道·北河挑濬》,清乾隆三十五年杨氏刻本。
    4《清朝通典》卷11《食货十一·漕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085页。
    5 (清)福祉撰《户部漕运全书》卷14《漕运河道·挑浚事例》,清光绪年间刻本。
    1 (清)允祥《敬陈水利疏》,吴邦庆撰《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清道光四年益津吴氏刻本。
    1 (清)王履泰撰《畿辅安澜志·白河》卷4《修治》,清光绪年间刻本。
    2 (清)董恂撰《江北运程》卷3《顺天东路厅武清县至直隶天津府天津县境》,清同治年间刻本。
    3《直隶河渠书·卫河》,(清)吴邦庆辑《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清道光四年益津吴氏刻本。
    1 (清)李梅宾、程凤文修,吴廷华、汪沆纂《天津府志》卷35《艺文志·海门盐坨平浪元侯庙碑记》,乾隆四年序后刻本。
    2 (清)穆彰阿撰《大清一统志》卷9《顺天府四·关隘》,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
    1《海防档》,购买船炮三,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年,第816页。
    2 (清)吴惠元总修《续天津县志》卷6《海道》,同治九年刻本。
    1《朱批奏折》,咸丰四年十月十六日,顺天府尹谭廷襄为末二起漕米截卸北仓完竣事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朝海运漕粮史料(上)》,《历史档案》,1998年第2期,第55-56页。
    2《朱批奏折》,道光六年正月初八日,直隶总督那彦成为遵旨分饬司道等办理入津漕粮事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史料选辑(上)》,《历史档案》,1995年第2期,第38页。
    3《朱批奏折》,道光六年五月十五日,直隶总督那彦成为报近日办理海运事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史料选辑(上)》,《历史档案》,1995年第2期,第46页。
    4《朱批奏折》,道光六年三月十七日,直隶总督那彦成为报抵津进口沙船及兑剥抵通漕粮数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史料选辑(上)》,《历史档案》,1995年第2期,第42页。
    5《朱批奏折》,道光六年三月二十日,钦差大臣穆彰阿等为办理转剥验收海运沙船米石事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史料选辑(上)》,《历史档案》,1995年第2期,第45页。
    6《朱批奏折》,光绪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浙江巡抚杨昌浚奏浙江漕白粮米海运完竣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元年的海运漕粮》,《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第26页。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二日,署理两江总督、山东巡抚周馥等奏折。
    2倪玉平《漕粮海运与清代运输业的变迁》,《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第128页。
    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第145、148页。
    1《支那省别全志》卷18《直隶省》,转引自《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第60页。
    2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通志·港口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87-188页。
    3宋蕴璞辑《天津志略》第11编《交通》,北平蕴兴商行铅印本,1930年。
    1燕归来簃主人编《天津游览志》,中华印书局,1936年,第5-8页。
    1薛不器著《天津货栈业》,新联合出版社,1941年初版,第7-8页。
    2李洛之,聂汤谷编著《天津的经济地位》,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页。
    1李洛之,聂汤谷编著《天津的经济地位》,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7页。
    2姚洪卓编《近代天津对外贸易(1861-1948)》,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66页。
    1许逸凡,赵地译,刘海岩校订《天津租界史(插图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9页。
    2吴弘明编译《津海关贸易年报(1865-1946)》,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8页。
    3许逸凡,赵地译,刘海岩校订《天津租界史(插图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6页。
    4天津海关译编委员会编译《津海关史要览》,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第43-44页。
    5 (清)李鸿章等修,黄彭年纂《畿辅通志》卷77《河渠略·水道三》,光绪十年刻本。
    1许逸凡,赵地译,刘海岩校订《天津租界史(插图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8页。
    2 (英)布莱恩·鲍尔著,刘国强译《租界生活(1918-1936):一个英国人在天津的童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0-121页。
    3天津海关译编委员会编译《津海关史要览》,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第157-158页。
    4天津海关译编委员会编译《津海关史要览》,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第153页。
    1李华彬主编《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第65页。
    1张相峰,戴峙东《对海河水系泥沙排放利用的认识》,《海河水利》,1996年第6期,第38页。
    1《海河志》编纂委员会编《海河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年,第89-90页。
    1 (清)李逢亨纂《永定河志》卷6《工程·南北两岸工程》,清光绪八年宝山朱其诒刻本。
    1 (清)李鸿章等修,黄彭年纂《畿辅通志》卷82《治永定河说》,光绪十年刻本。
    2尹钧科,吴文涛《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282页。
    3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永定河治本计划》第1卷, 1933年版,第50页。
    1徐世大《永定河之泥沙》,《水利月刊》,1931年第1卷2期,第92页。同载《永定河治本计划》,第1卷,第141页。
    2徐正编著《海河今昔纪要》,河北省水利志编辑办公室编辑发行,1985年,第56、110页。
    3海河工程局《海河工程局1928年报告书》,1929年,卷宗号:w3-1-609,天津档案馆藏。记录为水面、水中和水底含沙量,此数据为平均数。
    4海河工程局《海河工程局1929年报告书》,1930年,卷宗号:w3-1-613,天津档案馆藏。
    5《大公报》,河北省政府立刻该办两件事,1928年7月5日第1版。
    6海河工程局《海河工程局1928年报告书》,1929年,卷宗号:w3-1-609,天津档案馆藏。
    7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永定河治本计划》第1卷,1933年版,第54-55页。
    1 (日)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编,侯振彤译《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出版,1986年,第73页。
    1 (日)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编,侯振彤译《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出版,1986年,第73页。
    2吴弘明编译《津海关贸易年报(1865-1946)》,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53页。
    3海河工程局编《海河工程局民国24年报告》,1936年,第5-7页,卷宗号w1-1-1413天津市档案馆藏。
    1《大公报》,海河被封航运全停,1936年2月6日第4版。
    2《大公报》,大沽口再度结冰,1936年2月19日第4版。
    3《大公报》,大沽口冰冻,1936年2月21日第4版。
    4《大公报》,大沽海面冻成冰岛,1936年2月23日第4版。
    5《大公报》,津塘交通昨日恢复,1936年3月4日第4版。
    6《大公报》,大沽解冻后海口一切设施昨日全复旧观,1936年3月23日第4版。
    7海河工程局编《海河工程局民国24年报告》,1936年,卷宗号w1-1-1413,天津市档案馆藏。
    1吴弘明编译《津海关贸易年报(1865-1946)》,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42页。
    1吴蔼宸著《天津海河工程局问题》,出版不详,第1-2页。天津航道局编《天津航道局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第5-6页。
    2冯国良、郭廷鑫《解放前海河干流治理概述》,《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页。
    3 (清)吴惠元总修《续天津县志》卷7《河渠》,同治九年刻本;(清)道光丙午年新镌《津门保甲图说》,《引河图说》,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1 Hai-Ho Conservancy Board《Hai-Ho Conservancy Board 1898-1919》,The Tientsin Press,1919:16.
    2 Hai-Ho Conservancy Board《Hai-Ho Conservancy Board 1898-1919》,The Tientsin Press,1919:29-30.
    3王华棠《海河纪游》,《水利月刊》,1934年,第7卷第1期,第56页。
    4海河工程局编《海河工程局1934年报告书》,1935年4月1日,第32页,卷宗号w1-1-1417,天津档案馆藏。
    5海河工程局编《海河工程局1930年报告书》,1931年1月1日,第13页,卷宗号w3-1-610,天津档案馆藏;海河工程局《海河工程局1932年报告书》,1933年4月1日,第37页,卷宗号w1-1-1421,天津档案馆藏。
    1 Hai-Ho Conservancy Board《Hai-Ho Conservancy Board 1898-1919》,The Tientsin Press,1919:17-18.
    2冯国良,郭廷鑫《解放前海河干流治理概述》,《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第29页。数据将1918年顺直水利委员会主持的三岔口裁弯工程统计在内。
    1 Hai-Ho Conservancy Board《Hai-Ho Conservancy Board 1898-1919》,Tientsin: Tientsin Press,1919:21-40; M.Louis Perrier《Report on the HaiHo and Taku Bar》,Tientsin: Tientsin Press,1923:80.
    1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Report on the Future of the River HaiHo and its Approaches》,Tientsin: Tientsin Press,1922:10-11.
    2天津航道局编《天津航道局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第57-58页。
    1 A.de Linde《Report of the HaiHo River Improvement and the Rivers of Chihli》,Tientsin: The Tientsin Press, 1900: 13.
    1许逸凡,赵地译,刘海岩校订《天津租界史(插图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4页。
    1 Hai-Ho Conservancy Board《Hai-Ho Conservancy Board 1898-1919》,Tientsin: Tientsin Press,1919:52.
    2 1902年,英军“兰渤勒”号炮船测量海河,确定高程网大沽基准点,标石设于海河口北炮台。1956年,确立全国统一性高程网基点黄海零点,大沽零点停止使用,二者理论差值为1.514米。本文所录海拔高程皆以大沽零点为基准点。
    1薛观瀛《海河口大沽沙疏浚概况》,《水利月刊》,1947年,第15卷1期,第116-117页;李华彬主编《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第181-183页。
    1海河工程局编《海河工程局1930年报告书》,1931年1月1日,第2-10页,卷宗号w3-1-610,天津档案馆藏
    2许景新《海河口治理》,黄胜主编《中国河口治理》,海洋出版社,1992年,第133页。
    1熊希龄编《京畿河工善后纪实》卷1《通告各机关本处开办日期文》,出版者不详,1929年,第1页。
    2熊希龄编《京畿河工善后纪实》卷2《呈大总统河道应归国有请交国务会议文》,出版者不详,1929年第7页。
    3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1-2页。
    1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5-7页。
    2熊希龄编《京畿河工善后纪实》卷2《函平爵内关于三岔河口裁直理由请说明见复文》,出版者不详,1929年第47-48页。
    1熊希龄编《京畿河工善后纪实》卷2《平爵内呈覆京畿河道研究会怀疑各节文》,出版者不详,1929年第48-53页。
    2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33-34页。
    3海河工程局《海河工程局1928年报告书》,1929年1月1日,第28页,卷宗号:w3-1-609,天津档案馆藏。
    1熊希龄著《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北京慈祥印刷工厂,1928年版,第3-4页。
    1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36页。
    1罗斯《北运河挽归故道说贴》,出版者不详,第5-6页。
    2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36-40页。
    3熊希龄著《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北京慈祥印刷工厂,1928年版,第4-5页。
    2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41-42页。
    3熊希龄著《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北京慈祥印刷工厂,1928年版,第5页。
    4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33页。
    1熊希龄著《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北京慈祥印刷工厂,1928年版,第6页。
    1顺直水利委员会编《督办永定河决口堵筑工程事宜处报告》,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1页。
    2《冯军修护永定河纪实》,昭明印刷局出版,1924年,第24页。
    3熊希龄著《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北京慈祥印刷工厂,1928年版,第10页。
    1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13页。
    1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20-22页。
    2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14页。
    3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24-27页。
    1罗斯《北运河挽归故道说贴》,第3页。另外,1923年3月,永定河河防联合会成立,探讨治理永定河办法,张恩祐、刘锡廉著《永定河疏治研究》,志成印书馆印刷,1924年版,第89-93页。也提出了治标治本办法,其治本办法,与永定河与北运河交汇处,北辛庄地方向东开辟河道,经塌河淀,入金钟河由北塘入海,此线与顺直水利委员会所提出北线出海计划相似。其治标办法有裁弯取直、疏浚下游河道、使用挖泥船等等。
    2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71-82页。
    1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第82-84页;熊希龄著《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北京慈祥印刷工厂,1928年版,第20-21页。
    2《大公报》,白河与天津,1927年9月5日第1版。
    1《顺天时报》,泥沙封锁津港航行已无可能塘沽将代津为华北第一要埠,1927年9月2日。
    2《交通部委任令》,1927年10月8日,宋建勋、颜勒《天津海河调查报告书》,出版者不详,1927年12月。
    3哈德尔(1878-1934),法国人,1929年来津,先后任海河工程局总工程师、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整理海河善后工程处顾问,致力于华北水利,受到各水利专家赞佩,1934年10月6日于津特一区寓所病逝。
    4《益世报》,整理海河工程委员会成立,1929年8月3日。郭凤岐,陆行素主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第二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366页。
    5整理海河委员会编《整理海河治标工程进行报告书》,出版者不详,1933年,第1-6页。
    1《大公报》,如何整理海河整理委员会,1930年10月19日第2版。
    2《益世报》,茅以升昨就任海河工程处长,1934年2月6日。郭凤岐,陆行素主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第二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424页。
    3宋建勋、颜勒《天津海河调查报告书》,出版者不详,1927年,第20-23页。
    1宋建勋、颜勒《天津海河调查报告书》,出版者不详,1927年,第27-28页。
    2孙庆泽编《永定河治理工程计划书》,永定河河务局印行,1931年,第48页。所拟放淤4区域:第一区,永定河北岸第二段后辛庄与赵村之间,面积约61平方公里,共需306196元;第二区,永定河南岸第二段杨庄与公义庄之间,小清河迤东,南北长约10公里,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共需120130元;第三区,永定河南岸第三段韩营至西阳村,长约11公里宽约8公里,面积约98平方公里,共需410410元;第四区,永定河北岸眼照屯东至安次县城东,长约20公里宽约8公里,面积约163平方公里,共需673750元。
    3熊希龄《永定河治理工程计划书序》,孙庆泽编《永定河治理工程计划书》,永定河河务局印行,1931年,第1页。
    1高度均以大沽零点为基准。
    2整理海河委员会编印《整理海河治标工程进行报告书》,1933年1月,第29-39页。
    1《大公报》,海河整委会春汛放淤淹没农田,农民要求赔偿,1933年3月24日第9版。
    2《大公报》,新引河亟待挖濬,1933年4月17日第9版。
    3《大公报》,永定河泥沙注入海河淤塞状态益甚,1933年6月16日第9版。
    4《大公报》,伏汛放淤经过情形,1933年7月26日第9版。
    1《大公报》,海河淤塞前途可虑,1933年8月4日第9版。
    2《大公报》,关系华北繁荣之海河问题,1933年8月20日第9版。
    3《大公报》,大沽口拦江沙积高8尺,1933年10月14日第10版。
    1整理海河委员会编印《整理海河第二期治标工程计划书》,1933年5月,第2页。
    1《大公报》,淀北农民昨又请愿,1934年4月5日第10版。
    2《大公报》,淀北农民昨仍集县府,1934年4月8日第10版。
    3《大公报》,淀北农民昨具呈中央请饬海河委员赔偿损失否则行使主权收回淤地,1934年4月14日第10版。
    4《大公报》,春汛放淤已毕淀北纠纷不了自了,1934年4月29日第10版。
    5《大公报》,淀北放淤纠纷,1934年5月13日第10版。
    6《大公报》,淀北放淤纠纷解决,1934年6月15日第10版。
    7《大公报》,放淤纠纷尾声,1934年6月26日第10版。
    1《申报》,顺直水利委员会接收经过,1928年8月24日第10版。
    2接管时与河北省政府和北平政治分会产生分歧,见《申报》,顺直水利会之隶属问题,1928年9月7日第11版;《申报》,河北省仍请接管顺直水利会,1928年10月6日第9版。
    3《益世报》,华北水利委员会未来施政纲要,1934年12月11-12日。郭凤岐,陆行素主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第二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430页。
    4李仪祉《顺直水利委员会改组华北水利委员会之旨趣》,《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第1-3页。同见《李仪祉水利论著选集》,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年,第591-593页。
    5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华北水利建设概况》,1934年8月版,第1页。
    1华北水利委员会《十年来之华北水利建设》,《水利月刊》,1936年第9卷9-10期合刊,第99页。
    2华北水利委员会《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第5页。
    3《海河志》编纂委员会编《海河志(大事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年,第71页。
    1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华北水利建设概况》,1934年8月,第2-8页。
    2华北水利委员会《十年来之华北水利建设》,《水利月刊》,1936年第9卷9-10期合刊,第105页。
    1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海河治本治标计划大纲》,1931年8月,第7-15页。
    1华北水利委员会《独流入海工程计划书》,《华北水利月刊》,1930年第3卷2期,第11-26页。
    2《华北水利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会议纪要》,《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第2页。
    3李仪祉《永定河改道之商榷》,《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第3-10页。
    4朱延平《华北水利初步设施蠡测谈论》,《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第10-19页。
    5朱延平《对于永定河改道之我见》,《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2期,第10-18页。
    6张爽轩《疏浚海河意见书》,《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2期,第18-22页。
    7须恺《调查永定河上游规范之大纲》,《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第14-17页。
    8华北水利委员会技术处《永定河上游调查报告》,《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3期,第138-152页。
    9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永定河治本计划》,1933年版,第10页。
    1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永定河治本计划》,1933年版,第298-304页。
    2徐世大《整理箭杆河蓟运河计划书(续)》,《华北水利月刊》,1932年第5卷11、12合期,第47-52页。
    3徐世大《整理箭杆河蓟运河计划书(续)》,《华北水利月刊》,1933年第6卷5、6合期,第41-49页。
    1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子牙河泄洪水道工程计划书》,《华北水利月刊》,1930年第3卷9期,第89-96页。
    2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华北水利委员会抗战期间工作报告》,1941年版。
    1华北水利委员会《接收海河治标工程报告》,《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3、4期合刊,第131页。
    1徐世大《海河放淤之根本问题》,《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3、4期合刊,第3页。
    2华北水利委员会《接收海河治标工程报告》,《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3、4期合刊,第135页。
    3华北水利委员会《24年伏汛海河放淤工程计划书说明》,《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5、6期合刊,第29-32页。
    4华北水利委员会《24年伏汛海河放淤工程施工报告》,《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9、10期合刊,第84页。
    1张相峰、戴峙东《对海河水系泥沙排放利用的认识》,《海河水利》,1996年第6期,第40页。
    1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36年报告书》,1937年,天津市图书馆藏。
    2据海河工程局1928年至1936年报告书所记录的海河含沙量数据整理。
    3李赋都《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一年来之工作实施与最近将来之工作计划》,《华北水利月刊》,1937年第10卷1、2期合刊,第131-141页。
    4华北水利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之过去现在与将来》,《华北水利月刊》,1936年第9卷3、4期合刊,第62-65页。
    5《大公报》,察境官厅水库定二三月开工约需二年左右告竣,1937年1月3日第4版。
    1海河志编纂委员会编《海河志》(第1卷),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年,第411页。
    2冯焱主编《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海河卷》,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年,第210页。
    1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39》, 1940年,第26页,卷综号:w1-1-117,天津市档案馆藏。
    1尹钧科、吴文涛《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第348页。
    2刘玉梅《民国十七永定河的泛滥与治理》,《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7卷第4期,第10页。
    1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永定河治本计划》第1卷,1933年版,第139-140页。
    2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39》, 1940,第41页,卷综号:w1-1-117,天津市档案馆藏。
    1天津航道局编《天津航道局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第54页。
    1薛观瀛《海河口大沽沙疏浚概况》,《水利月刊》,1947年,第15卷1期,第114-115页。
    1 Hai-Ho Conservancy Board《Hai-Ho Conservancy Board 1898-1919》,The Tientsin Press,1919:117-118.
    2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永定河治本计划》,1933年版,第143页。
    1《大公报》,整理海河委员会存废问题,1933年10月4日第9版。
    2孙庆泽《另辟新海河意见书》,《华北水利月刊》,1932年第5卷5、6期合刊,第31-32页。
    1张利民《华北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49页。
    2黄景海主编《秦皇岛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第198页。
    3 (日)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庶务部调查课《秦皇岛の港湾と诸关系》,《满铁调查报告》第3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3-45页。
    1孔廷璋编译《中华地理全志》,上海中华书局,1914年,第7-8页。
    2《秦皇岛势力半属外人》,《国闻周报》,1931年第8卷23期,第2页。
    3《大公报》,恢复秦皇岛办事处,1933年9月13日第9版。
    4吴弘明编译《津海关贸易年报(1865-1946)》,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241-257页;姚洪卓主编《近代天津对外贸易(1861-1948)》,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256页。
    1 (日)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编,侯振彤译《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出版,1986年,第297页。
    2林荣《河北省地方水利建设》,《河北月刊》,1936年第4卷12期,第7-8页。
    3《申报》,天津港将永不冰冻,1924年2月24日第13版。
    4孙中山著《建国方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第10页。
    1李书田《北方大港之现状》,《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9期,第19页。
    2张人杰《北方大港序词》,《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9期,第1页。
    3李书田《北方大港之现状》,《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9期,第25-27页。
    1李书田《北方大港之初步计划》,《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9期,第123-126页。
    1 (民国)宋蕴璞编纂《天津志略》,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969年。
    2朱延平《华北水利初步设施蠡测谈》,《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21-22页。
    3 (日)中道峰夫、比田正、濑尾五一《塘沽新港》,《港口工程》,1990年第5期,第38-39页。
    4佚名《塘沽新港》,行政院新闻局印行,1947年,第3-4页。
    5李华彬主编《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第225页。
    1李书田《天津通海河港与大沽新港》,《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1946年第3卷1期,第26-27页。
    2 (日)中道峰夫、比田正、濑尾五一《塘沽新港》,《港口工程》,1990年第5期,第40页。
    3 (日)中道峰夫、比田正、濑尾五一《塘沽新港》,《港口工程》,1990年第5期,第41-44页。
    1邢契莘《塘沽新港工程之过去与现在》,交通部塘沽新港工程局印行,1947年,第13页。
    2邢契莘《塘沽新港工程之过去与现在》,交通部塘沽新港工程局印行,1947年,第24页。
    3佚名《塘沽新港》,行政院新闻局印行,1947年,第14-20页。
    1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通志·港口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82页。
    2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通志·港口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376页。
    3蒋雎耀等《天津港回淤现状与回淤规律研究》,《水道港口》,2000年第1期,第1页。
    1董琳《海河河口泥沙淤积成因及治理措施》,《海河水利》,2007年第1期,第36页。
    2孙连成《天津港水文泥沙问题研究综述》,《海洋工程》,2003年第21卷第1期,第86页。
    1《中国水运报》,国务院明确唐山曹妃甸港和天津港港口功能划分,2008年5月12日,第1版。
    [1]《朱批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朝海运漕粮史料(上)》,《历史档案》,1998年第2期;《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史料选辑(上)》,《历史档案》,1995年第2期;《道光年间海运漕粮史料选辑(上)》,《历史档案》,1995年第2期;《光绪元年的海运漕粮》,《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2]《军机处录副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海防档》,台湾艺文印书馆,1957年。
    [4]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28年报告书》,1929年1月1日,卷宗号:w3-1-609,天津档案馆藏。
    [5]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29年报告书》,1930年,天津市图书馆藏。
    [6]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30年报告书》,1931年1月1日,卷宗号:w3-1-610,天津市档案馆藏。
    [7]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31年报告书》,1932年4月1日,卷宗号:w1-1-1423,天津市档案馆藏。
    [8]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32年报告书》,1933年4月1日,卷宗号:w1-1-1421,天津市档案馆藏。
    [9]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33年报告书》,1934年,天津市图书馆藏。
    [10]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34年报告书》,1935年4月1日,卷宗号w1-1-1417,天津市档案馆藏。
    [11]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35报告》,1936年,卷宗号w1-1-1413,天津市档案馆藏。
    [12]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36年报告书》,1937年,天津市图书馆藏。
    [13]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37》,1938,卷综号:w1-1-113,天津市档案馆藏。
    [14]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38》,1939,卷综号:w1-1-115,天津市档案馆藏。
    [15]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39》,1940,卷综号:w1-1-117,天津市档案馆藏。
    [16]海河工程局编印《海河工程局1940年报告书》,1941年1月1日,卷宗号w1-1-119,天津市档案馆藏。
    [17]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41》,1942,卷综号:w1-1-120,天津市档案馆藏。
    [18]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42》,1943,卷综号:w1-1-121,天津市档案馆藏。
    [19]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 report for 1943》,1944,卷综号:w1-1-1443,天津市档案馆藏。
    [20]《明成祖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21]《明宣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22]《明英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23]《明宪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24]《明世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25]《明穆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26]《明神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27]《明熹宗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28]《清圣祖实录》,中华书局影印,1985年。
    [29]《清世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1985年。
    [30]《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1985年。
    [31]《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
    [32]《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3]《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34]《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35]《金史》,中华书局,1977年。
    [36]《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
    [37]《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38](元)赵世延撰《大元海运记》,民国刻雪堂丛刻本。
    [39](元)佚名撰《大元仓库记》,民国刻雪堂丛刻本。
    [40](元)傅若金撰《傅舆砺诗集》,民国嘉业堂丛书本。
    [41](明)申时行重修《大明会典》,台北文海出版社,1988年。
    [42](明)王在晋撰《通漕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75册,齐鲁书社,1996年。
    [43](明)蒋一葵撰《长安客话》,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44]《清朝通典》,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45](清)杨锡绂撰《漕运则例纂》,乾隆三十五年杨氏刻本。
    [46](清)吴邦庆撰《畿辅河道水利丛书》,道光四年益津吴氏刻本。
    [47](清)董恂撰《江北运程》,同治年间刻本。
    [48](清)福祉撰《户部漕运全书》,光绪年间刻本。
    [49](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0](元)孛兰肹等撰,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66年。
    [51](明)沈应文撰《顺天府志》,万历年间刻本。
    [52](清)顾祖禹撰《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
    [53](清)薛柱斗、高必大修《天津卫志》,康熙十七年补刻本。
    [54](清)李梅宾、程凤文修,吴廷华、汪沆纂《天津府志》,乾隆四年序后刻本。
    [55](清)吴廷华修《天津县志》,乾隆四年序后刻本。
    [56](清)穆彰阿撰《大清一统志》,四部丛刊续编景旧钞本。
    [57](清)道光丙午年新镌《津门保甲图说》,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58](清)吴惠元总修《续天津县志》,同治九年刻本。
    [59](清)李逢亨纂《永定河志》,光绪八年宝山朱其诒刻本。
    [60](清)李鸿章等修,黄彭年纂《畿辅通志》,光绪十年刻本。
    [61](清)沈家本等修《重修天津府志》,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62](清)王履泰撰《畿辅安澜志》,光绪年间刻本。
    [63](民国)孔廷璋编译《中华地理全志》,上海中华书局,1914年。
    [64](民国)宋蕴璞辑《天津志略》,北平蕴兴商行铅印本,1930年。
    [65](民国)高凌雯纂《天津县新志》,民国二十年天津金钺(浚宣)刻本。
    [66](民国)燕归来簃主人编《天津游览志》,中华印书局,1936年。
    [67]《海河志》编纂委员会编《海河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年。
    [68]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通志·港口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69]《大公报》。
    [70]《申报》。
    [71]《顺天时报》。
    [72]《国闻周报》。
    [73]《益世报》,郭凤岐,陆行素主编《益世报天津资料点校汇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74]《中国经济时报》。
    [75]《中国水运报》。
    [76]刘锡廉著《永定河疏治研究》,志成印书馆印刷,1924年版
    [77]《冯军修护永定河纪实》,昭明印刷局出版,1924年。
    [78]顺直水利委员会编《顺直河道治本计划书》,出版者不详,1925年。
    [79]宋建勋、颜勒《天津海河调查报告书》,出版者不详,1927年。
    [80]熊希龄著《顺直河道改善建议案》,北京慈祥印刷工厂,1928年版。
    [81]熊希龄编《京畿河工善后纪实》,出版者不详,1929年。
    [82]孙中山著《建国方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83]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海河治本治标计划大纲》,1931年。
    [84]孙庆泽编《永定河治理工程计划书》,永定河河务局印行,1931年。
    [85]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永定河治本计划》,1933年。
    [86]整理海河委员会编印《整理海河治标工程进行报告书》,1933年。
    [87]整理海河委员会编印《整理海河第二期治标工程计划书》,1933年。
    [88]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华北水利建设概况》,1934年。
    [89]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海河放淤工程总报告》,1937年。
    [90]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印《华北水利委员会抗战期间工作报告》,1941年。
    [91]薛不器著《天津货栈业》,新联合出版社,1941年。
    [92]佚名《塘沽新港》,行政院新闻局印行,1947年。
    [93]邢契莘《塘沽新港工程之过去与现在》,交通部塘沽新港工程局印行,1947年。
    [94]罗斯《北运河挽归故道说贴》,出版者不详。
    [95]吴蔼宸著《天津海河工程局问题》,出版者不详。
    [96]李洛之,聂汤谷编著《天津的经济地位》,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97]李仪祉《顺直水利委员会改组华北水利委员会之旨趣》,《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
    [98]华北水利委员会《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
    [99]朱延平《华北水利初步设施蠡测谈》,《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
    [100]须恺《调查永定河上游规范之大纲》,《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
    [101]李仪祉《永定河改道之商榷》,《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
    [102]华北水利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会议纪要》,《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1期。
    [103]朱延平《对于永定河改道之我见》,《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2期。
    [104]张爽轩《疏浚海河意见书》,《华北水利月刊》,1928年第1卷2期。
    [105]华北水利委员会技术处《永定河上游调查报告》,《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3期。
    [106]李书田《北方大港之现状》,《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9期。
    [107]张人杰《北方大港序词》,《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9期。
    [108]李书田《北方大港之初步计划》,《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9期。
    [109]华北水利委员会《海河工程局略说》,《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10期。
    [110]朱延平《整理海河应注意之要点》,《华北水利月刊》,1929年第2卷10期。
    [111]华北水利委员会《独流入海工程计划书》,《华北水利月刊》,1930年第3卷2期。
    [112]华北水利委员会编《子牙河泄洪水道工程计划书》,《华北水利月刊》,1930年第3卷9期。
    [113]徐世大《永定河之泥沙》,《水利月刊》,1931年第1卷2期。
    [114]孙庆泽《另辟新海河意见书》,《华北水利月刊》,1932年第5卷5、6期合刊。
    [115]徐世大《整理箭杆河蓟运河计划书(续)》,《华北水利月刊》,1932年第5卷11、12合期。
    [116]徐世大《整理箭杆河蓟运河计划书(续)》,《华北水利月刊》,1933年第6卷5、6合期。
    [117]华北水利委员会《接收海河治标工程报告》,《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3、4期合刊。
    [118]徐世大《海河放淤之根本问题》,《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3、4期合刊。
    [119]华北水利委员会《24年伏汛海河放淤工程计划书说明》,《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5、6期合刊。
    [120]华北水利委员会《24年伏汛海河放淤工程施工报告》,《华北水利月刊》,1935年第8卷9、10期合刊。
    [121]华北水利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之过去现在与将来》,《华北水利月刊》,1936年第9卷3、4期合刊。
    [122]高镜莹《二十五年海河放淤成效》,《华北水利月刊》,1936年第9卷11、12期合刊。
    [123]李赋都《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一年来之工作实施与最近将来之工作计划》,《华北水利月刊》,1937年第10卷1、2期合刊。
    [124]王华棠《海河纪游》,《水利月刊》,1934年,第7卷第1期。
    [125]华北水利委员会《十年来之华北水利建设》,《水利月刊》,1936年第9卷9-10期合刊。
    [126]薛观瀛《海河口大沽沙疏浚概况》,《水利月刊》,1947年,第15卷1期。
    [127]林荣《河北省地方水利建设》,《河北月刊》,1936年第4卷12期。
    [128]李书田《天津通海河港与大沽新港》,《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1946年第3卷1期。
    [129]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57年。
    [130]徐正编著《海河今昔纪要》,河北省水利志编辑办公室编辑发行,1985年。
    [131]黄景海主编《秦皇岛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132]李华彬主编《天津港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
    [133]杨吾扬等《交通运输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
    [134]郭蕴静主编《天津古代城市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
    [135]蔡泰彬《明代漕河之整治与管理》,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
    [136]黄胜主编《中国河口治理》,海洋出版社,1992年。
    [137]姚洪卓主编《近代天津对外贸易(1861-1948)》,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
    [138]冯焱主编《中国江河防洪丛书海河卷》,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年。
    [139]韩光辉《北京历史人口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0]张树明主编《天津土地开发历史图说》,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1]尹钧科《北京古代交通》,北京出版社,2000年。
    [142]天津航道局编《天津航道局史》,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143]王志民《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144]《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研究》(初步报告),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02年2月。
    [145]张利民《华北城市经济近代化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146]尹钧科、吴文涛《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
    [147]侯仁之《我从燕京大学来》,三联书店,2009年。
    [148]冯国良、郭廷鑫《解放前海河干流治理概述》,《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149]张相峰,戴峙东《对海河水系泥沙排放利用的认识》,《海河水利》,1996年第6期。
    [150]蒋雎耀等《天津港回淤现状与回淤规律研究》,《水道港口》,2000年第1期。
    [151]孙建澎、钱平生《天津港由严重回淤港变成轻淤港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港工技术》(增刊),2001年第12期。
    [152]倪玉平《漕粮海运与清代运输业的变迁》,《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153]孙连成《天津港水文泥沙问题研究综述》,《海洋工程》,2003年第21卷第1期。
    [154]董琳《海河河口泥沙淤积成因及治理措施》,《海河水利》,2007年第1期。
    [155]常征《漂榆并非天津古邑落》,《天津史研究论文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156]李俊丽《天津漕运研究(1368-1840)》,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157]刘玉梅《民国十七永定河的泛滥与治理》,《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7卷第4期。
    [158] A.de Linde《Report of the HaiHo River Improvement and the Rivers of Chihli》,Tientsin: The Tientsin Press, 1900.
    [159] Hai-Ho Conservancy Board《Hai-Ho Conservancy Board 1898-1919》,The Tientsin Press,1919.
    [160] Hai-Ho Conservancy Commission《Report on the Future of the River HaiHo and its Approaches》,Tientsin: Tientsin Press,1922.
    [161] M.Louis Perrier《Report on the HaiHo and Taku Bar》,Tientsin: Tientsin Press,1923.
    [162] Basmussen. O. D, The growth of Tientsin, Tientsin: Tientsin press, Ltd, 1924;Tientsin: an illustrated outline history ,Tientsin: Tientsin press, Ltd, 1924.中译本将二者合并:许逸凡,赵地译,刘海岩校订《天津租界史(插图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
    [163](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天津事务所编《北支那港湾事情》,南满洲铁道天津事务所发行1936年。
    [164](日)中国驻屯军司令部编,侯振彤译《二十世纪初的天津概况》,天津市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出版,1986年。
    [165]天津海关译编委员会编译《津海关史要览》,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
    [166]吴弘明编译《津海关贸易年报(1865-1946)》,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167](英)布莱恩·鲍尔著,刘国强译《租界生活(1918-1936):一个英国人在天津的童年》,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168](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庶务部调查课《秦皇岛の港湾と诸关系》,《满铁调查报告》第3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69](日)中道峰夫、比田正、濑尾五一《塘沽新港》,《港口工程》,1990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