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化与唐代诗人心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唐代都市的繁荣发达有诸多佐证史料,唐代诗人跟都市存有多层次联系。本文试图整合唐代诗歌与都市文化相关资源,借助具体诗歌文本来剖析唐代诗人于都市情境下心态的基本特点,同时对中国古代都市文化作某种形而上的思考。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绪论部分概述了古代诗歌与都市文化的密切关系,分析了都市角度诗歌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困难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从都市文化心态角度进行诗歌研究的设想及其依据。同时,从都市研究和心态研究两方面介绍了与本选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在考察中国古代都市的政治性本质的基础上,从京城诗的政治性夸饰与讽谏、恋都心态、个人化情感的疏离与集体性情感的缅怀等三个表现最突出的方面,论述了政治都市本质对于诗人心态的影响。同时,结合古代都市文化特点,剖析诗人上述心态的形成原因。
     第二章以商人、妓女这两类都市商业文化的体现者为主要参照,论述商业文化对于诗人心态的影响。与行迹上的重合相反,士人在心态上对于商人多持疏离心态,“心迹离合”可大致概括有唐一代士人与商人的关系,其中折射出士人对于都市商业化的人际关系的明显不适应感及重义轻利倾向。士人与妓女之间在现实层次上表现为商业关系,而在心灵层次上却多表现为“合”的关系。文人在这两组文化参照中审视自身于都市的生存方式与人生追求,对士人的特定身份作自我体认。
     第三章重点考察唐代节庆诗歌中所描绘的都市风情,试图探究唐代都市风情多经由节庆诗歌予以表现的文化动因,并分析了其中蕴涵的特定文化心理。笔者认为,由于古代都市的政治性本质,唐代诗人在平日与市井文化形成对视,在诗歌中谨慎保持与世俗趣味的距离。而节庆由于符合儒家张弛有度的政治伦理,并暗合了春天祈求丰年的农业经济背景下的都市心态,从而成为都市风情表现的重要载体。
     第四章在分析都市环境与乡村环境的主要区别的基础上,从都市安身焦虑、都市人际焦虑、都市前景焦虑三个层面探讨了体现于诸多诗歌文本的带有普遍性的都市生存焦虑问题。
     第五章探讨农业经济背景对于诗人都市焦虑纾解的影响。都市植根于农耕经济文化,而诗人的出身也与农业背景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大部分诗人都市焦虑的纾解总体上指向山水田园。唐代诗人基于山水田园因素的焦虑纾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具有山水田园诗形貌特征的诗歌其实有着潜在的都市背景,反映出士人阶层纾解都市焦虑的努力;二是都市园林别业诗由于融合了山水田园因素于都市情境中,因此也成为了士人都市焦虑纾解的重要手段。
     第六章就唐代宗教与都市文化的密切关系设论,分析了佛教与道教对于诗人都市焦虑纾解的影响。唐代士人往往“出入三教”,从自己的精神需要出发,以实用的态度观照佛、道二教,把宗教当成一种纾解焦虑的重要手段。士大夫借助佛教、道教所进行的纾解都市焦虑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借助佛寺、道观的幽美环境纾解焦虑,其二是借助宗教精神的内核,即宗教的教理和思想来纾解内心焦虑。
The prosperity of the city in the Tang Dynasty has many support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 this has determined that the poets in the Tang Dynasty have multi-level contacts with the c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oet mentality in Urban background by integrate the Tang Dynasty poetry and urban culture-related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inquiry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hinese cities.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elements:
     The introduction overview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of the ancient poetry and urban culture,and then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Poetry Research by city culture.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ideas to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mentality. At the same time,introduc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urban Studies and mentality Studies.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poet mentalit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the political boast and the political advice in the capital poetry,the Miss of capital, and the personal feelings of alienation and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emotional. At the same time,on the basis of exploration to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cities, analyze the the causes that format the poet's above mentality.
     Chapter II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urban commercial culture to the poet mentality as two references of poets in urban instituite. In contrast of the path of the coincidence the poets are more alienated to the busiessmen on the mentality. This summed 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ets and the busiessmen.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mentality of poets obviously are not suited to the performance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in the urba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titutes and poets in reality level are Commercially,but in spirit level are Coincidencely. Through the both relationship,the poets thought of their own destiny in urban instituite.
     Chapter III focused on urban festival style that depicted in many poetrys, and trying to explore of cultural reasons that lead to these description. I believe that the poets format an opposite attitude to pop Culture in normal days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ancient city. Festival description meet the political ethics of Confucianism that claimed the reasonable rhythm between relaxation and tension. The other reason of the festival description is that it meets the wishes that prays for good harvest in Spring.
     Chapter IV discusses on the issue of anxiety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anxiety for survival, the anxiety for the interpersonal and the anxiety for the future on the basis of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rural Pasto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
     Chapter V discusses on the issue of relieve the anxiety in urban. The city rooted in the farming economy and culture, many poets who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background, which determines the majority of the poet to relieve the anxiety of the city at the landscape and pastoral on the whole. The poets alleviate their anxieties mainly in two aspects: first, part of an idyllic landscape morphology of the poetry in fact has a potential urban background, reflecting the attempt of poets to relieve the anxiety of the city's ,the other is Urban gardens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relieve the anxiety because of the convergence of poetry's Pastoral factors in the situation in the city.
     Chapter VI discusses o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igion and Urban Culture in Tang Dynasty. For their spiritual needs, many poets treat Buddhism and Taoism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nxiety relieving. Many poets relieve their anxieties in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first, with temples ,the concept of beautiful environment, to relieve the anxiety, and the second i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religious core, namely, the religious justification and ideas to alleviate the inner anxiety.
引文
①庄林德、张京祥:《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页。
    ②吕振羽:《殷周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第59页。
    ③司马迁:《史记》卷3,中华书局,1982年,第106页。
    
    ①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9页。
    ②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28页。
    ③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第65页。
    ④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第47页。
    ①孙逊:《“都市文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光明日报》,2005年12月6日。
    
    ①陈晓明:《中国城市小说精选·序》,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页。
    ②葛晓音:《秦汉魏晋游仙诗史研究的新创获》,《北京大学学报》,2002第5期,第23页。
    ③孙逊:《“都市文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光明日报》,2005年12月6日。
    
    ①[丹麦]勃兰克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分册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2页。
    ②宁宗一:《心态史研究与文学史建构——一个层面的考察》,《东方丛刊》,2006年第2期,第29页。
    ③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78页。
    ①[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07页。
    
    ①池万兴、刘怀荣:《梦逝难寻——唐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页。
    ②左东岭:《多维视野与心态研究》,《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第10页。
    ③池万兴、刘怀荣:《梦逝难寻——唐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④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49页。
    
    ①贺仲明:《中国心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2页。
    ②左东岭:《多维视野与心态研究》,《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第11页。
    ③许建平:《建立心态文学史学刍议》,《江海学刊》,1998年第03期,第138页。
    ①[唐]张说:《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全唐诗》卷87,中华书局,1999年,第940页。
    ①毛曦:《试论城市的起源和形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39页。
    ①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序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①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6页。
    ②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2-13页。
    ③[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中文版序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①[美]宇文所安:《盛唐诗·导言》,贾晋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4页。
    ②[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全唐诗》卷41,中华书局,1999年,第522页。
    
    ①[唐]王勃:《临高台》,《全唐诗》卷55,中华书局,1999年,第674页。
    ②[唐]骆宾王:《帝京篇》,《全唐诗》卷77,中华书局,1999年,第833-834页。
    
    ①[美]宇文所安:《脱离宫廷诗:七世纪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初唐诗》第二部分,贾晋华译,三联书店,2004年。
    ②鲁迅:《<十二个>后记》,《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99页。
    ①[清]毛先舒:《诗辩坻》卷四,《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87页。
    ①[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第1-2页。
    ②[宋]程大昌撰:《雍录》,黄永年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第54页。
    ③黄新亚:《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55页。
    ④黄新亚:《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54页。
    ⑤黄新亚:《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54页。
    ⑥[唐]骆宾王:《帝京篇》,《全唐诗》卷77,第833-834页,中华书局,1999年。
    ⑦杨义:《杜甫的“诗史”思维》(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第37页。
    
    ①[南朝宋]刘义庆撰、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修订本,第589页。
    ②[唐]戎昱:《秋日感怀》,《全唐诗》卷270,中华书局,1999年,第3006页。
    ③[唐]杜甫:《建都十二韵》,《全唐诗》卷226,中华书局,1999年,第2438页。
    ④[唐]张说:《幽州新岁作》,《全唐诗》卷87,中华书局,1999年,第956页。
    
    ①[唐]白居易:《题岳阳楼》,《全唐诗》卷440,中华书局,1999年,第4931页。
    ②[唐]岑参:《失题》,《全唐诗》卷201,中华书局,1999年,第2105页。
    ③[唐]王建:《寄广文张博士》,《全唐诗》卷301,中华书局,1999年,第3433页。
    ④[唐]王幹:《长安春日》,《全唐诗逸》卷中,中华书局,1999年,第10268页。
    ⑤[唐]韦元旦:《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全唐诗》卷69,中华书局,1999年,第771页。
    ⑥[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全唐诗》卷57,中华书局,1999年,第688页。
    ⑦[唐]杜审言:《泛舟送郑卿入京》,《全唐诗》卷62,中华书局,1999年,第735页。
    ⑧[唐]岑参:《过燕支寄杜位》,《全唐诗》卷201,中华书局,1999年,第2106页。
    ⑨[唐]白居易:《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全唐诗》卷430,中华书局,1999年,第4757页。
    ⑩[唐]元稹:《江陵三梦》,《全唐诗》卷404,中华书局,1999年,第4522页。
    11 [唐]张南史:《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全唐诗》卷296,中华书局,1999年,第3352页。
    12 [唐]骆宾王:《晚泊江镇》,《全唐诗》卷79,中华书局,1999年,第855页。
    13 [唐]韦庄:《江行西望》,《全唐诗》卷698,中华书局,1999年,第8105页。
    14 [唐]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之二,《全唐诗》卷355,中华书局,1999年,第3595页,。
    15 [唐]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全唐诗》卷56,中华书局,1999年,第677页。
    16 [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全唐诗》卷201,中华书局,1999年,第2103页。
    17 [唐]孟郊:《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全唐诗》卷374,中华书局,1999年,第4217页。
    18 [唐]辛常伯:《军中行路难》,《全唐诗》卷63,中华书局,1999年,第744页。
    
    ①[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释名疏证》,中华书局,1990年,第48页。
    ②[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唐诗》卷216,中华书局,1999年,第2266页。
    ③[唐]张九龄:《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全唐诗》卷47,中华书局,1999年,第580页。
    ④[唐]岑参:《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全唐诗》卷198,中华书局,1999年,第2029页。
    ⑤[唐]孟郊:《寄张籍》,《全唐诗》卷378,中华书局,1999年,第4252页。
    ⑥[唐]张说:《赠赵公》,《全唐诗》卷86,中华书局,1999年,第924页。
    ⑦[唐]沈佺期:《岭表逢寒食》,《全唐诗》卷96,中华书局,1999年,第1033页。
    ⑧[唐]杜甫:《散愁二首》之二,《全唐诗》卷226,中华书局,1999年,第2440页。
    ⑨[唐]杜甫:《悲秋》,《全唐诗》卷227,中华书局,1999年,第2465页。
    ⑩[唐]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全唐诗》卷230,中华书局,1999年,第2529页。
    11 [唐]张署:《赠韩退之》,《全唐诗》卷314,中华书局,1999年,第3537页。
    12 [唐]令狐楚:《坐中闻思帝乡有感》,《全唐诗》卷334,中华书局,1999年,第3756页。
    
    ①[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全唐诗》卷365,中华书局,1999年,第4134页。
    ②[唐]刘长卿:《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全唐诗》卷149,中华书局,1999年,第1532页。
    ③[唐]刘长卿:《时平后送范伦归安州》,《全唐诗》卷151,中华书局,1999年,第1577页。
    ④[唐]郑愔:《贬降至汝州广城驿》,《全唐诗》卷106,中华书局,1999年,第1107页。
    ⑤[唐]高骈:《入蜀》,《全唐诗》卷598,中华书局,1999年,第6976页。
    ⑥[唐]高适:《别孙欣》,《全唐诗》卷214,中华书局,1999年,第2228页。
    ⑦[唐]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全唐诗》卷344,中华书局,1999年,第3871页。
    ⑧[唐]白居易:《江州雪》,《全唐诗》卷429,中华书局,1999年,第4749页。
    ⑨[唐]白居易:《东城春意》,《全唐诗》卷441,中华书局,1999年,第4935页。
    ①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3页,第101-102页。
    ②[唐]刘禹锡:《曹刚》,《全唐诗》卷365,中华书局,1999年,第4140页。
    ③[唐]崔颢:《维扬送友还苏州》,《全唐诗》卷130,中华书局,1999年,第1330页。
    ④[唐]戴叔伦:《送独孤忄曳还京》,《全唐诗》卷274,中华书局,1999年,第3100页。
    ⑤[唐]戴叔伦:《湘南即事》,《全唐诗》卷274,中华书局,1999年,第3105页。
    ⑥[唐]独孤及:《将赴京答李纾赠别》,《全唐诗》卷247,中华书局,1999年,第2765页。
    ⑦[唐]张祜:《杭州开元寺牡丹》,《全唐诗》卷511,中华书局,1999年,第5878页。
    ⑧[唐]白居易:《留北客》,《全唐诗》卷441,中华书局,1999年,第4937-4938页。
    ①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②[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卷21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943页。
    ③[唐]王建:《归昭应留别城中》,《全唐诗》卷299,中华书局,1999年,第3386页。
    ④[唐]卿云:《长安言怀寄沈彬侍郎》,《全唐诗》卷825,中华书局,1999年,第9397页。
    ⑤《国语》卷一《周语》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⑥《尚书》,四部要籍注疏丛刊本,中华书局,1998年,第25页。
    ⑦[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全唐诗》卷365,中华书局,1999年,第4134页。
    ⑧[唐]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全唐诗》卷51,中华书局,1999年,第633页。
    ⑨[唐]李涉:《再至长安》,《全唐诗》卷477,中华书局,1999年,第5461页。
    ⑩[唐]白居易:《赠友五首》之四,《全唐诗》卷425,中华书局,1999年,第4689页。
    
    ①[宋]欧阳修:《新唐书》卷139,中华书局,1980年,第1788页。
    ②[美]宇文所安:《盛唐诗·导言》,贾晋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③[唐]徐夤:《偶书》,《全唐诗》卷708,中华书局,1999年,第8223页。
    ④[唐]孟郊:《蓝溪元居士草堂》,《全唐诗》卷376,中华书局,1999年,第4234页。
    ⑤[唐]孟郊:《隐士》,《全唐诗》卷373,中华书局,1999年,第4205页。
    ⑥[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唐诗》卷216,中华书局,1999年,第2252页。
    ⑦[唐]郑世翼:《过严君平古井》,《全唐诗》卷38,中华书局,1999年,第491页。
    
    ①[唐]沈彬:《结客少年场行》,《全唐诗》卷743,中华书局,1999年,第8544页。
    ②[唐]冯著:《行路难》,《全唐诗》卷215,中华书局,1999年,第2248页。
    ③[唐]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阳》,《全唐诗》卷435,中华书局,1999年,第4831页。
    ④[唐]李白:《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全唐诗》卷174,中华书局,1999年,第1787页。
    ⑤[唐]贾岛:《玩月》,《全唐诗》卷571,中华书局,1999年,第6676页。
    ⑥[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全唐诗》卷25,中华书局,1999年,第343-344页。
    ⑦[唐]戴叔伦:《行路难》,《全唐诗》卷273,中华书局,1999年,第3066页。
    ⑧[唐]崔峒:《赠元秘书》,《全唐诗》卷294,中华书局,1999年,第3341页。
    ⑨[唐]韩偓:《江岸闲步》,《全唐诗》卷681,中华书局,1999年,第7872页。
    ⑩[唐]王维:《早入荥阳界》韩偓《江岸闲步》,《全唐诗》卷125,中华书局,1999年,第1251页。
    11 [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全唐诗》卷184,中华书局,1999年,第1880页。
    12 [唐]杜甫:《溪涨》,《全唐诗》卷219,中华书局,1999年,第2313页。
    13 [唐]孟浩然:《涧南即事贻皎上人》,《全唐诗》卷160,中华书局,1999年,第1641页。
    
    ①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②[唐]杜甫:《征夫》,《全唐诗》卷277,中华书局,1999年,第2466页。
    ③[唐]杜甫:《悲陈陶》,《全唐诗》卷216,中华书局,1999年,第2269页。
    ④[唐]杜甫:《晚行口号》,《全唐诗》卷225,中华书局,1999年,第2411页。
    ⑤[唐]崔颢:《江畔老人愁》,《全唐诗》卷130,中华书局,1999年,第1325页。
    ⑥[唐]韩偓:《乱后春日途经野塘》,《全唐诗》卷681,中华书局,1999年,第7880页。
    
    ①[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全唐诗》卷171,中华书局,1999年,第1768页。
    ②[唐]韦庄:《辛丑年》,《全唐诗》卷696,中华书局,1999年,第8078页。
    ③[唐]韦庄:《北原闲眺》,《全唐诗》卷696,中华书局,1999年,第8082页。
    ④[唐]韦庄:《长安旧里》,《全唐诗》卷699,中华书局,1999年,第8117页。
    
    ①[唐]韦庄:《秦妇吟》,《补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第10322-10324页。
    ②[唐]子兰:《悲长安》,《全唐诗》卷824,中华书局,1999年,第9374页。
    ③[唐]林宽:《长安即事》,《全唐诗》卷606,中华书局,1999年,第7060页。
    
    ①[唐]韦应物:《登高望洛城作》,《全唐诗》卷192,中华书局,1999年,第1975页。
    ②[唐]沈青箱:《过台城感旧》,《全唐诗》卷865,中华书局,1999年,第9848页。
    ③[唐]李山甫:《乱后途中》,《全唐诗》卷643,中华书局,1999年,第7424页。
    ④[唐]韦庄:《杂感》,《全唐诗》卷697,中华书局,1999年,第8096页。
    ⑤[唐]李峤:《汾阴行》,《全唐诗》卷57,中华书局,1999年,第690页。
    ⑥[唐]韦庄:《金陵图》,《全唐诗》卷697,中华书局,1999年,第8089页。
    ⑦[唐]许浑:《咸阳城东楼》,《全唐诗》卷533,中华书局,1999年,第6130页。
    ⑧[美]宇文所安:《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郑学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76页。
    ⑨[美]宇文所安:《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郑学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83页。
    
    ①[唐]高适:《古大梁行》,《全唐诗》卷213,中华书局,1999年,第2217页。
    ②[唐]刘长卿:《登吴古城歌》,《全唐诗》卷151,中华书局,1999年,第1578页。
    ③[唐]刘禹锡:《荆门道怀古》,《全唐诗》卷359,中华书局,1999年,第4056页。
    ④[唐]韦庄:《杂感》,《全唐诗》卷697,中华书局,1999年,第8096页。
    ①《诗集传》,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42页。
    ②关于《黍离》的主题有多种读解,其中古文《毛诗序》的说法最为通行:“《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黍离。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尽管众说纷纭,但认同《毛诗序》东周大夫悲愤宗周覆亡之说的人占多数。
    ③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234页。
    ④[瑞士]荣格:《荣格文集》第15卷,冯川编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第81页。
    ⑤[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三联书店,1984年,第204页。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
    ②[唐]刘长卿:《登吴古城歌》,《全唐诗》卷151,中华书局,1999年,第1578页。
    ③[唐]刘禹锡:《三阁辞四首》其三,《全唐诗》卷364,中华书局,1999年,第4112页。
    ④[唐]许浑:《广陵道中》,《全唐诗》卷528,中华书局,1999年,第6088页。
    ⑤[唐]韦庄:《齐安郡》,《全唐诗》卷698,中华书局,1999年,第8112页。
    ⑥[美]宇文所安:《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郑学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84页。
    ①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58-59页。
    
    ①[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顾承甫、何泉达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72页。
    ②[宋]宋敏求:《长安志》卷8,《宋元方志丛刊》影印经训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第108页。
    ③[宋]宋敏求:《长安志》卷8,《宋元方志丛刊》影印经训堂丛书本,中华书局,1990年影印,第97页。
    ④[唐]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首》之十五,《全唐诗》卷428,中华书局,1999年,第4623页。
    ⑤[唐]元稹:《估客乐》,《全唐诗》卷418,中华书局,1999年,第4735页。
    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卷193,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762页。
    ⑦[唐]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之二,《全唐诗》卷24,中华书局,1999年,第321页。
    ⑧[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全唐诗》卷176,中华书局,1999年,第1802页。
    ⑨[唐]岑参《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寓居因呈太原郝主簿》,《全唐诗》卷199,中华书局,1999年,第2067页。
    ⑩[唐]岑参:《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全唐诗》卷199,中华书局,1999年,第2058页。
    11 [唐]贺朝:《赠酒店胡姬》,《全唐诗》卷117,中华书局,1999年,第1182页。
    12 [唐]张祜:《横吹曲辞·白鼻騧》,《全唐诗》卷18,中华书局,1999年,第199页。
    13 [唐]杨巨源:《胡姬词》,《全唐诗》卷333,中华书局,1999年,第3721页。
    ①[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卷259,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424页。
    ②[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290,中华书局,1982年,第2304页。
    ③[唐]杜荀鹤:《送蜀客游维扬》,《全唐诗》卷692,中华书局,1999年,第8040页。
    ④[唐]李绅:《入扬州郭》,《全唐诗》卷482,中华书局,1999年,第5524页。
    ⑤[唐]徐凝:《忆扬州》,《全唐诗》卷474,中华书局,1999年,第5410页。
    ⑥[唐]张祜:《纵游淮南》,《全唐诗》卷511,中华书局,1999年,第5887页。
    ⑦[唐]白居易:《齐云楼晚望偶题十韵兼呈冯侍御周殷二协律》,《全唐诗》卷447,中华书局,1999年,第5506页。
    ⑧[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全唐诗》卷300,中华书局,1999年,第3398页。
    ⑨[唐]王建:《汴路即事》,《全唐诗》卷299,中华书局,1999年,第3385页。
    ⑩[唐]韩偓:《过汉口》,《全唐诗》卷682,中华书局,1999年,第7885页。
    11 [唐]张九龄:《登郡城南楼》,《全唐诗》卷47,中华书局,1999年,第571页。
    12 [唐]闾丘晓:《夜渡江》,《全唐诗》卷158,中华书局,1999年,第1617页。卢华语从诗中“水穷沧海畔”判断,诗中描写的应该是淮阳市(今江苏淮安市,唐属楚州),《全唐诗》卷348有陈羽《宿淮阳作》有“秋灯点点淮阳市,楚客连樯宿淮水”的诗句,二诗可相互印证。见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出版集团,2006年,第277-278页
    13卢华语:《唐诗中的唐代诗人与商品经济》,见《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出版集团,2006年,第277-278页。
    
    ①[唐]李白:《南都行》,《全唐诗》卷166,中华书局,1999年,第1717-1718页。
    ②[唐]方干:《怀桐江旧居》,《全唐诗续补遗》卷9,中华书局,1999年,第10698页。
    ①[汉]郑康成注:《周礼注疏》,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第37页。
    ②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109-110页。
    ①[唐]戴叔伦:《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全唐诗》卷274,中华书局,1999年,第3109页。
    ②[唐]卢纶:《晚次鄂州》,《全唐诗》卷279,中华书局,1999年,第3173页。
    ③[唐]周贺:《湘汉旅怀翁杰》,《全唐诗》卷503,中华书局,1999年,第5770页。
    ④[唐]杜荀鹤:《舟行即事》,《全唐诗》卷692,中华书局,1999年,第8021页。
    ⑤[唐]戴叔伦:《南宾送蔡侍御游蜀》,《全唐诗》卷273,中华书局,1999年,第3083页。
    ⑥[唐]孙郃:《句》,《全唐诗》卷694,中华书局,1999年,第8061页。
    ⑦[唐]姚合:《送张宗原》,《全唐诗》卷496,中华书局,1999年,第5674页。
    ⑧[唐]王观:《早行》,《全唐诗》卷311,中华书局,1999年,第3513页。
    
    ①卢华语:《唐诗中的唐代商人与商品经济》,见《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出版集团,2006年,第162页。
    ②《墨子校注》卷12,吴毓江校注,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93年,第668页。
    ③[唐]吴融:《商人》,《全唐诗》卷684,中华书局,1999年,第7921页。
    ④[唐]杜甫:《滟滪》,《全唐诗》卷229,中华书局,1999年,第2504页。
    ⑤[唐]黄滔:《贾客》,《全唐诗》卷704,中华书局,1999年,第8171页。
    
    ①[唐]刘驾:《贾客词》,《全唐诗》卷585,中华书局,1999年,第6841页。
    ②[唐]刘驾:《反贾客乐》,《全唐诗》卷585,中华书局,1999年,第6831页。
    ③[唐]杜荀鹤:《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之二,《全唐诗》卷693,中华书局,1999年,第8054页。
    ④[唐]王烈:《行路难》,《全唐诗》卷295,中华书局,1999年,第3345页。
    ⑤[唐]皎然:《送常清上人还舒州》,《全唐诗》卷819,中华书局,1999年,第9312页。
    ⑥[唐]李端:《送雍郢州》,《全唐诗》卷285,中华书局,1999年,第3258页。
    
    ①[唐]孟郊:《病客吟》,《全唐诗》卷374,中华书局,1999年,第4212页。
    ②[唐]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其三,《全唐诗》卷633,中华书局,1999年,第7308页。
    ③[唐]杜甫:《缚鸡行》,《全唐诗》卷221,中华书局,1999年,第2339页。
    ④[唐]杜甫:《佳人》,卷218,《全唐诗》卷218,中华书局,1999年,第2290页。
    ⑤[唐]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全唐诗》卷613,中华书局,1999年,第7115页。
    ⑥[唐]白居易:《放鱼》,《全唐诗》卷424,中华书局,1999年,第4682页。
    ⑦[唐]卢仝:《寄赠含曦上人》),《全唐诗》卷389,中华书局,1999年,第4401页。
    ⑧[唐]元稹:《生春二十首》之六,《全唐诗》卷410,中华书局,1999年,第4564页。
    ⑨[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二,《全唐诗》卷26,中华书局,1999年,第358页。
    ⑩[唐]白居易:《琵琶行》,《全唐诗》卷435,中华书局,1999年,第4832页。
    11 [唐]王建:《杂曲歌辞·江南三台四首》之一,《全唐诗》卷26,中华书局,1999年,第363页。
    12 [唐]王建:《杂曲歌辞·宫中调笑》,《全唐诗》卷28,中华书局,1999年,第409页。
    
    ①[唐]李白:《江夏行》,《全唐诗》卷167,中华书局,1999年,第1729页。
    ②[唐]刘得仁:《贾妇怨》,《全唐诗》卷545,中华书局,1999年,第6356页。
    ③[唐]戎昱:《苦辛行》,《全唐诗》卷270,中华书局,1999年,第2999页。
    ④[唐]权德舆:《醉后戏赠苏九翛》,《全唐诗》卷322,中华书局,1999年,第3632页。
    ⑤[唐]赵嘏:《西峰即事献沈大夫》,《全唐诗》卷549,中华书局,1999年,第6413页。
    ⑥[唐]元稹:《相和歌辞·估客乐》,《全唐诗》卷418,中华书局,1999年,第4623页。
    
    ①《管子》卷17,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页。
    ②[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全唐诗》卷83,中华书局,1999年,第888页。
    ③[唐]杜甫:《述古三首》其二,《全唐诗》卷219,中华书局,1999年,第2316页。
    ④[唐]白居易:《读史五首》之五,《全唐诗》卷425,中华书局,1999年,第4691页。
    ⑤[唐]阎防:《夕次鹿门山作》,《全唐诗》卷253,中华书局,1999年,第2843页。
    ⑥[唐]王建:《夜看扬州市》,《全唐诗》卷301,中华书局,1999年,第3425页。
    ⑦[唐]施肩吾;《大堤新咏》,《全唐诗》卷494,中华书局,1999年,第5656页。
    ⑧[唐]李商隐:《泊秦淮》,《全唐诗》卷523,中华书局,1999年,第6026页。
    ①[唐]白居易:《盐商妇》,《全唐诗》卷427,中华书局,1999年,第4718页。
    ②[唐]吴筠:《高士咏·郑商人弦高》,《全唐诗》卷853,中华书局,1999年,第9717页。
    ③[唐]李白:《南都行》,《全唐诗》卷166,中华书局,1999年,第1717页。
    ④[唐]吴筠:《韩康》,《全唐诗》卷853,中华书局,1999年,第9721页。
    ⑤[唐]皇甫冉:《卖药人处得南阳朱山人书》,《全唐诗》卷250,中华书局,1999年,第2818页。
    ⑥[唐]王季友:《酬李十六岐》,《全唐诗》卷259,中华书局,1999年,第2882页。
    ⑦[唐]李端:《赠道士》,《全唐诗》卷286,中华书局,1999年,第3264页。
    
    ①[唐]杜甫:《述古三首》其二,《全唐诗》卷269,中华书局,1999年,第2316页。
    ②[唐]姚合:《庄居野行》,《全唐诗》卷498,中华书局,1999年,第5706页。
    ③[唐]张籍:《贾客乐》,《全唐诗》卷382,中华书局,1999年,第4299页。
    
    ①[唐]张籍:《野老歌》,《全唐诗》卷382,中华书局,1999年,第4292页。
    ②[唐]刘禹锡:《贾客词并引》,《全唐诗》卷21,中华书局,1999年,第272页。
    ③卢华语:《唐诗中的唐代商人与商品经济》,《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出版集团,2006年,第291页。
    ①[北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五百四《邦计部·关市门》,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第6047-6048页。
    ②[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77,中华书局,1975年,第4607页。
    ③[宋]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新版,第668页。
    ④[清]董诰等:《全唐文》卷448,中华书局,1982年,第4580-4581页。
    ⑤刘玉峰:《唐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管理控制》,见《唐代工商业心态论稿》,齐鲁书社,2002年,第85页。
    
    ①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52-53页。
    ②[唐]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清]董诰《全唐文》卷348,中华书局,1982年,第3535页。
    ③[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唐诗》卷216,中华书局,1999年,第2252页。
    ④[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五,《全唐诗》卷83,中华书局,1999年,第888页。
    ⑤[唐]张彪:《杂诗》,《全唐诗》卷259,中华书局,1999年,第2884页。
    ⑥[唐]白居易:《赠吴丹》,《全唐诗》卷428,中华书局,1999年,第4728页。
    ⑦[唐]刘禹锡:《观市》,[清]董诰:《全唐文》卷608,中华书局,1982年,第6143页。
    ①[汉]司马迁:《史记》卷129,中华书局,1959年,第3274页。
    ②《韩非子新校注》,陈奇猷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122页。
    ③[汉]晁错:《论贵粟疏》,《晁错集注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37页。
    ④[汉]贾谊:《论积贮疏》,《贾谊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01页。
    ⑤[唐]杜佑:《通典》卷12,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1页。
    ⑥[唐]白居易《策林》,[清]董诰《全唐文》卷670,中华书局,1982年,第6825-6826页。
    ⑦周晓琳《重本抑末与批判商贾——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一》,《四川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第16页。
    
    ①[唐]张九龄《候使登石头驿作》,《全唐诗》卷49,中华书局,1999年,第606页。
    ②[唐]司马扎《卖花者》,《全唐诗》卷596,中华书局,1999年,第6955页。
    ③[唐]白居易:《赠友五首》其二,《全唐诗》卷425,中华书局,1999年,第4689页。
    ④黄新亚:《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12页。
    ⑤姜革文:《商人·商业·唐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2页。
    
    ①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序》,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②《全唐诗·薛涛小传》,卷803,中华书局,1999年,第9131页。
    ①[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全唐诗》卷41,中华书局,1999年,第522页。
    ②《全唐诗》卷802,中华书局,1999年,第9127页。
    ③[唐]张潮:《襄阳行》,《全唐诗》卷114,中华书局,1999年,第1161页。
    
    ①[唐]施肩吾:《襄阳曲》,《全唐诗》卷21,中华书局,1999年,第272页。
    ②[唐]崔涯:《嘲妓》,《全唐诗》卷870,中华书局,1999年,第9924页。
    ③[唐]杜牧:《嘲妓》,《全唐诗》卷870,中华书局,1999年,第9924页。
    ④[唐]吕岩:《题广陵妓屏二首》,《全唐诗》卷858,中华书局,1999年,第9765页。
    
    ①[唐]孙棨:《北里志》,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②林语堂:《妓女与姬妾》,《吾国与吾民》,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页。
    ③[唐]范摅:《云溪友议》卷5,中华书局,1985年,第27页。
    ④[唐]范摅:《云溪友议》卷5,中华书局,1985年,第27页。
    ⑤[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全唐文》卷675,中华书局,1982年,第6890页。
    
    ①[唐]薛用弱:《集异记》,中华书局,1980年,第12-13页。
    ②陶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2006年,第11页。
    ①[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274,中华书局,1982年,第2161页。
    
    ①[唐]薛涛:《酬人雨后玩竹》,《全唐诗》卷803,中华书局,1999年,第9131页。
    ②[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全唐诗》卷301,中华书局,1999年,第3430页。
    ③[唐]李白:《白纻辞三首》之二,《全唐诗》卷22,中华书局,1999年,第287页。
    ④[唐]储光羲:《长安道》,《全唐诗》卷139,中华书局,1999年,第1417页。
    ⑤[清]褚人获:《坚瓠辛集》卷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5页。
    
    ①[唐]白居易:《琵琶引》,《全唐诗》卷435,中华书局,1999年,第4831-4832页。
    ②[宋]洪迈:《容斋五笔》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887-888页。
    ③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第1481页。
    
    ①余秋雨:《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第131页。
    ②[南朝宋]刘义庆撰、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修订本,第403页。
    ③[唐]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全唐诗》卷169,中华书局,1999年,第1744页。
    ④[唐]李白:《示金陵子》,《全唐诗》卷184,中华书局,1999年,第1891页。
    ⑤[唐]李白:《忆东山二首》之二,《全唐诗》卷182,中华书局,1999年,第1865页。
    ⑥[唐]李白:《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全唐诗》卷176,中华书局,1999年,第1802页。
    ⑦[唐]白居易:《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全唐诗》卷455,中华书局,1999年,第5179页。
    ⑧[唐]白居易:《题谢公东山障子》,《全唐诗》卷457,中华书局,1999年,第5216页。
    ⑨[唐]李商隐:《赠赵协律皙》,《全唐诗》卷541,中华书局,1999年,第6275页。
    
    ①[唐]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一,《全唐诗》卷184,中华书局,1999年,第1892页。
    ②[唐]白居易:《候仙亭同诸客醉作》,《全唐诗》卷443,中华书局,1999年,第4977页。
    ③《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6页。
    ④[唐]李白:《妾薄命》,《全唐诗》卷163,中华书局,1999年,第1699页。
    ⑤《白虎通疏证》,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94年,第376页。
    
    ①[汉]班固:《两都赋》,《历代赋汇》第三册,清·陈元龙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316页。
    ②[汉]张衡:《西京赋》,《历代赋汇》第三册,清·陈元龙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341-344页。
    ①[唐]骆宾王:《畴昔篇》,《全唐诗》卷77,中华书局,1999年,第835-837页。
    ②[唐]王缙:《九日作》,《全唐诗》卷129,中华书局,1999年,第1311页。
    ③[唐]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全唐诗》卷541,中华书局,1999年,第6275页。
    ④[唐]顾况:《上元夜忆长安》,《全唐诗》卷266,中华书局,1999年,第2946页。
    ①[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七,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37页。
    ②[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八,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中华书局,1983年,第787页。
    ③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06年,第39页。
    ④[南朝]萧纲:《灯赋》,《历代赋汇》第六册,清·陈元龙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808页。
    ⑤宋朝人蒲积中《岁时杂咏》一书将这两首诗归入上元诗,见《岁时杂咏》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0页。
    
    ①[唐]魏征等:《隋书》卷62,《柳彧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1483-1484页。
    ②[唐]刘肃:《大唐新语》卷8,中华书局,1984年,第91页。
    
    ①[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第37页。
    ②[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卷26,“犯夜”条,中华书局,1986年,第613页。
    ③[唐]沈佺期:《夜游》,《全唐诗》卷97,中华书局,1999年,第1043页。
    ④[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全唐诗》卷65,中华书局,1999年,第750页。
    ⑤[唐]韩偓:《元夜即席》,《全唐诗》卷682,中华书局,1999年,第10780页。
    ⑥[唐]无名氏:《上元词》,《全唐诗续补遗》卷16,中华书局,1999年,第10789页。
    ⑦[唐]王諲:《十五夜观灯》,《全唐诗》卷145,中华书局,1999年,第1474页。
    ①[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丁如明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2页。
    ②[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丁如明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2页。
    ③[唐]郑处诲:《明皇杂录》,丁如明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0页。
    ④[唐]郭利贞:《上元》,《全唐诗》卷101,中华书局,1999年,第1076页。
    ⑤[唐]张萧远:《观灯》,《全唐诗》卷491,中华书局,1999年,第5595页。
    ⑥[唐]韩翊:《赠李翼》,《全唐诗》卷245,中华书局,1999年,第2750页。
    ⑦[唐]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全唐诗》卷89,中华书局,1999年,第977页。
    ⑧[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全唐诗》卷42,中华书局,1999年,第526页。
    ⑨[唐]崔液:《上元夜六首(一作夜游诗)》之二,《全唐诗》卷54,中华书局,1999年,第669页。
    ⑩[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全唐诗》卷65,中华书局,1999年,第750页。
    11 [唐]高瑾:《上元夜效小庾体》,《全唐诗》卷72,中华书局,1999年,第788页。
    12 [唐]长孙正隐:《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全唐诗》卷72,中华书局,1999年,第790页。
    13 [唐]韩偓:《元夜即席》,《全唐诗》卷682,中华书局,1999年,第7890页。
    14 [唐]崔液:《上元夜六首(一作夜游诗)》,《全唐诗》卷54,中华书局,1999年,第669页。
    15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全唐诗》卷65,中华书局,1999年,第750页。
    16 [唐]崔知贤:《上元夜效小庾体》,《全唐诗》卷72,中华书局,1999年,第785页。
    
    ①[唐]韩仲宣:《上元夜效小庾体》,《全唐诗》卷72,中华书局,1999年,第786页。
    ②[唐]袁不约:《长安夜游》,《全唐诗》卷508,中华书局,1999年,第5814页。
    ③[唐]牛僧孺:《玄怪录》卷三,中华书局,1982年,第57-58页。
    ④[唐]沈佺期:《夜游》,《全唐诗》卷97,中华书局,1999年,第1043页。
    ⑤[唐]王諲:《十五夜观灯》,《全唐诗》卷145,中华书局,1999年,第1474页。
    
    ①[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全唐诗》卷127,中华书局,1999年,第1285页。
    ②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复旦大学2002届博士论文,第31页。
    ③《艺文类聚》卷4《岁时》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2页。
    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24页。
    ⑤[唐]房玄龄等:《晋书·载记第五》,中华书局,1974年,第2748-2749页。
    
    ①[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二,中华书局,1986年,第35页。
    ②[唐]杜佑:《通典》卷121,中华书局,1984年,第634页。
    ③[清]董诰等:《全唐文》卷30,中华书局,1982年,第341页。
    ④[宋]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新版,第512页。
    
    ①[唐]张籍:《寒食内宴二首》,《全唐诗》卷385,中华书局,1999年,第4348页。
    ②[唐]李中:《广陵寒食夜》,《全唐诗》卷749,中华书局,1999年,第8619页。
    ③[唐]邵谒:《长安寒食》,《全唐诗》卷605,中华书局,1999年,第7048页。
    ④[唐]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全唐诗》卷613,中华书局,1999年,第7118页。
    
    ①[唐]谢观:《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历代赋汇》第二册,清·陈元龙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68页。
    ②[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全唐诗》卷131,中华书局,1999年,第1336页。
    ③[唐]王濯:《清明日赐百僚新火》,《全唐诗》卷281,中华书局,1999年,第3190页。
    ④[唐]韩愈:《寒食直归遇雨》,《全唐诗》卷343,中华书局,1999年,第3854页。
    ⑤[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全唐诗》卷233,中华书局,1999年,第2575页。
    ⑥[唐]杜甫:《清明》,《全唐诗》卷223,中华书局,1999年,第2384页。
    ⑦[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2,《德宗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第348页。
    ⑧[唐]仲无颇:《气毬赋》,《历代赋汇》第七册,清·陈元龙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783页。
    ⑨[唐]王维:《寒食城东即事》,《全唐诗》卷125,中华书局,1999年,第1259页。
    ⑩[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第1762页。
    
    ①[唐]归氏子:《答日休皮字诗》,《全唐诗》卷871,中华书局,1999年,第9943页。
    ②[唐]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全唐诗》卷88,中华书局,1999年,第957页。
    ③[唐]韦承庆:《寒食应制》,《全唐诗》卷46,中华书局,1999年,第560页。
    ④[唐]元稹《寒食夜》,《全唐诗》卷423,中华书局,1999年,第4661页。
    ⑤[唐]杜甫《斗鸡》,《全唐诗》卷230,中华书局,1999年,第2521页。
    ⑥[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485,中华书局,1982年,第3992页。
    ⑦[唐]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六,《全唐诗》卷449,中华书局,1999年,第5088页。
    ⑧[唐]韦庄《长安清明》,《全唐诗》卷700,中华书局,1999年,第8126页。
    ⑨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复旦大学2002届博士论文,第27页。
    ⑩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0页。
    
    ①[宋]陈元靓编:《岁时广记》卷十七,,中华书局,第183页。
    ②[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6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979页。
    ③[唐]李山甫:《寒食二首》,《全唐诗》卷643,中华书局,1999年,第7416页。
    ④[唐]胡曾:《寒食都门作》,《全唐诗》卷641,中华书局,1999年,第7409页。
    ⑤[唐]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全唐诗》卷539,中华书局,1999年,第5881页。
    
    ①[唐]孟浩然:《清明即事》,《全唐诗》卷159,中华书局,1999年,第1635页。
    ②[唐]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全唐诗》卷281,中华书局,1999年,第3194页。
    ③[唐]戴叔伦《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全唐诗》卷273,中华书局,1999年,第3082页。
    ④[唐]唐彦谦《上巳》,《全唐诗》卷672,中华书局,1999年,第7754页。
    ⑤[唐]独孤良弼《上巳接清明游宴》,《全唐诗》卷466,中华书局,1999年,第5333页。
    ⑥《诗集传》,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55页。
    
    ①《诗集传》,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56页。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49,中华书局,1959年,第1978页。
    ③[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第3110页。
    ④《艺文类聚》卷4,《岁时》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3-64页。
    
    ①[唐]刘驾:《上巳日》,《全唐诗》卷585,中华书局,1999年,第6831页。
    ②[唐]康骈:《剧谈录》卷下,中华书局,1991年,第135页。
    ③[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27,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237页。
    ④[唐]陈子昂:《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全唐诗》卷84,中华书局,1999年,第913页。
    ⑤[唐]殷尧藩:《上巳日赠都上人》,《全唐诗》卷492,中华书局,1999年,第5606页。
    ⑥[唐]杨凝:《上巳》,《全唐诗》卷290,中华书局,1999年,第3296页。
    ⑦[唐]崔颢:《上巳》,《全唐诗》卷130,中华书局,1999年,第1327页。
    ①[唐]李适:《三日书怀因示百僚》,《全唐诗》卷313,中华书局,1999年,第3521页。
    ②[美]刘易斯·芒德福:《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第106页。
    ③[美]刘易斯·芒德福:《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第104页。
    
    ①[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第35页。
    ②[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全唐诗》卷174,中华书局,1999年,第1789页。
    ③[唐]李峤:《市》,《全唐诗》卷59,中华书局,1999年,第704页。
    ④[唐]段穀:《市中狂吟》,《全唐诗》卷861,中华书局,1999年,第9799页。
    ①[明]高棅:《唐诗品汇·五言古诗叙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3页。
    ②[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170页。
    ③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中华书局,2005年,第252页。
    ①《礼记》卷四十二,《礼记集解》,[清]孙希旦撰,中华书局,1989年,第1115页。
    ②葛兆光:《严昏晓之节──古代中国关于白天与夜晚观念的思想史分析》《台大历史学报第32期》,2003年12月,第41页。
    ③[唐]张说:《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之一,《全唐诗》卷89,中华书局,1999年,第977页。
    ④[唐]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全唐诗》卷118,中华书局,1999年,第1189页。
    ⑤[唐]王维:《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全唐诗》卷127,中华书局,1999年,第1285页。
    ⑥[唐]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全唐诗》卷541,中华书局,1999年,第6275页。
    ⑦[唐]白居易:《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全唐诗》卷437,中华书局,1999年,第4860页。
    ①[宋]田况:《成都邀游诗二十一首序》,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五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3444页。
    ②[唐]李山甫:《上元怀古二首》,《全唐诗》卷643,中华书局,1999年,第7414页。
    
    ①陶思炎:《中国都市民俗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0页。
    ②[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释名疏证》,中华书局,1990年,第6页。
    ③[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释名疏证》,中华书局,1990年,第5页。
    ④[唐]李隆基:《观拔河俗戏》,《全唐诗》卷643,中华书局,1999年,第7414页。
    ⑤[唐]张说:《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全唐诗》卷643,中华书局,1999年,第7414页。
    ①[美]刘易斯·芒德福:《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第107页。
    ②《周礼注疏》,[汉]郑康成注,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第269-270页。
    ③以上两段参考了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79-80页。
    
    ①杨平、肖进、陈宝珍:《医学人文科学词汇精解》,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4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康乐、简惠美译,2005年,第50页。
    ①[唐]姚合:《得舍弟书》,《全唐诗》卷502,中华书局,1999年,第5754页。
    ②[唐]周贺:《暮冬长安旅舍》,《全唐诗》卷502,中华书局,1999年,第5754页。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18页。
    ②[汉]刘向:《战国策》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15页。
    ③《周礼·地官·司市》云:“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见《周礼注疏》(汉·郑康成注),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第273页。
    ④[唐]白居易:《宿简寂观》,《全唐诗》卷430,中华书局,1999年,第4752页。
    ⑤[唐]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全唐诗》卷452,中华书局,1999年,第5140页。
    ⑥[唐]张氲:《醉吟三首》之三,《全唐诗》卷852,中华书局,1999年,第9700页。
    ⑦[唐]雍裕之:《不了语》,《全唐诗》卷471,中华书局,1999年,第5283页。
    ⑧[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全唐诗》卷428,中华书局,1999年,第4725页。
    ⑨[唐]聂夷中:《长安道》,《全唐诗》卷636,中华书局,1999年,第7352页。
    ⑩[唐]麹信陵:《长安道》,《全唐诗》卷319,中华书局,1999年,第3596页。
    
    
    ①[唐]薛能:《长安道》,《全唐诗》卷560,中华书局,1999年,第6561页。
    ②[唐]于武陵:《东门路》,《全唐诗》卷595,中华书局,1999年,第6946页。
    ③[唐]高骈:《遣兴》,《全唐诗》卷598,中华书局,1999年,第6973页。
    ④蒋述卓、王斌:《城市与文学关系初探》,《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01期,第146页。
    
    ①《老子道德经》:四部要籍注疏丛刊,中华书局,1998年,第7页。
    ②《庄子集解》(清·王先谦注),中华书局,1954年,第41页。
    ③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遗书》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1页。
    ④[唐]李商隐:《樊南甲集序》,《全唐文》卷779,中华书局,1982年,第8136页。
    ⑤[清]赵翼:《廿二史答刂记》卷二十,中华书局影印本,第402页。
    
    ①[唐]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阳》,《全唐诗》卷435,中华书局,1999年,第4822页。
    ②[唐]杜荀鹤:《长安春感》,《全唐诗》卷692,中华书局,1999年,第8033页。
    ③[唐]林宽:《献同年孔郎中》,《全唐诗》卷606,中华书局,1999年,第7059页。
    ④[唐]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全唐诗》卷219,中华书局,1999年,第2309页。
    ⑤[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全唐诗》卷216,中华书局,1999年,第2252页。
    ⑥[唐]杜甫:《示从孙济》,《全唐诗》卷216,中华书局,1999年,第2259页。
    ⑦[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全唐诗》卷217,中华书局,1999年,第2282页。
    ⑧[唐]卢仝:《苦雪寄退之》,《全唐诗》卷389,中华书局,1999年,第4401页。
    ①[唐]卢仝:《夏夜闻蚯蚓》,《全唐诗》卷388,中华书局,1999年,第4394页。
    ②[唐]卢仝:《冬行三首》其二,《全唐诗》卷388,中华书局,1999年,第4392页。
    ③[唐]韩愈:《答孟郊》,《全唐诗》卷340,中华书局,1999年,第3826页。
    ④唐]姚合:《新昌里》,《全唐诗》卷502,中华书局,1999年,第5755页。
    ⑤[唐]贾岛:《朝饥》,《全唐诗》卷571,中华书局,1999年,第6675页。
    ⑥[唐]杜甫:《醉时歌》,《全唐诗》卷216,中华书局,1999年,第2257页。
    ⑦[元]辛元房撰、傅璇琮等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第二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74页。
    
    ①[唐]李端:《长安感事呈卢纶》,《全唐诗》卷286,中华书局,1999年,第3276页。
    ②[唐]白居易:《卜居》,《全唐诗》卷388,中华书局,1999年,第4394页。
    ③[唐]姚合:《题李频新居》,《全唐诗》卷499,中华书局,1999年,第5721页。
    ④[唐]姚合:《亲仁里居》,《全唐诗》卷498,中华书局,1999年,第5706页。
    ①其中有“贤哉韩员外,劝我莫强取”之句,据洪兴祖《韩子年谱》,韩昌黎于元和四年六月改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 元和五年即授河南令。以是系冬行诗并考定以上事于元和四年。见傅璇琮等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第二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268页。
    ②[唐]卢仝:《冬行三首》其二,《全唐诗》卷388,中华书局,1999年,第4392页。
    
    ①[唐]韩愈:《寄卢仝》,《全唐诗》卷340,中华书局,1999年,第3814页。
    ②[唐]韩愈:《示儿》,《全唐诗》卷342,中华书局,1999年,第3842页。
    
    ①[法]伊夫·格拉夫梅耶尔:《城市社会学》,徐伟民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页。
    ②《诗集传》,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103页。
    ③《孟子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3年,第259页。
    ④[唐]杜甫:《梦李白》,《全唐诗》卷218,中华书局,1999年,第2292页。
    ⑤[唐]韩愈:《答孟郊》,《全唐诗》卷340,中华书局,1999年,第3826页。
    ⑥[清]马位:《秋窗随笔》,《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813页。
    ⑦[元]辛元房撰、傅璇琮等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34页。
    ①[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注:《白居易集笺校》第六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721页。
    ②[唐]白居易:《登乐游园望》,《全唐诗》卷424,中华书局,1999年,第4673页。
    ③[唐]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全唐诗》卷432,中华书局,1999年,第4780页。
    ④[唐]白居易:《晚春寄微之并崔湖州》,《全唐诗》卷446,中华书局,1999年,第5038页。
    ⑤[唐]白居易:《感旧》,《全唐诗》卷459,中华书局,1999年,第5251页。
    ⑥[唐]孟郊:《伤时》,《全唐诗》卷373,中华书局,1999年,第4206页。
    ⑦[唐]元稹:《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全唐诗》卷400,中华书局,1999年,第4495页。
    
    ①[唐]元稹:《靖安穷居》,《全唐诗》卷412,中华书局,1999年,第4576页。
    ②[唐]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全唐诗》卷168,中华书局,1999年,第1741页。
    ③[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伤友》,《全唐诗》卷425,中华书局,1999年,第4687页。
    ④[唐]窦牟:《早入朝书事》,《全唐诗》卷271,中华书局,1999年,第3029页。
    ⑤[唐]高适:《邯郸少年行》,《全唐诗》卷213,中华书局,1999年,第2217页。
    ⑥[唐]张谓:《题长安壁主人》,《全唐诗》卷197,中华书局,1999年,第2027页。
    
    ①[唐]高適:《行路难二首》其一,《全唐诗》卷213,中华书局,1999年,第2217页。
    ②[唐]徐夤:《咏钱》,《全唐诗》卷710,中华书局,1999年,第8256页。
    ③[唐]罗隐:《钱》,《全唐诗》卷659,中华书局,1999年,第7626页。
    ④[唐]齐己:《扑满子》,《全唐诗》卷843,中华书局,1999年,第9586页。
    ⑤[唐]李益:《游子吟》,《全唐诗》卷282,中华书局,1999年,第3205页。
    
    ①[英]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陈广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20页。
    ②[唐]杜甫:《久客》,《全唐诗》卷228,中华书局,1999年,第2475页。
    ③[唐]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全唐诗》卷843,中华书局,1999年,第9586页。
    ④[唐]杜甫:《醉歌行》,《全唐诗》卷217,中华书局,1999年,第2273页。
    ⑤[唐]李栖筠:《投宋大夫》,《全唐诗》卷215,中华书局,1999年,第2245页。
    ⑥[汉]无名氏:《古诗》,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第330页。
    ⑦[唐]杜甫:《贫交行》,《全唐诗》卷216,中华书局,1999年,第2254页。
    
    ①[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33页。
    ②[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第233页。
    ③[唐]孟郊:《审交》,《全唐诗》卷373,中华书局,1999年,第4203页。
    ④[唐]孟郊:《劝友》,《全唐诗》卷373,中华书局,1999年,第4209页。
    ⑤[唐]孟郊:《求友》,《全唐诗》卷374,中华书局,1999年,第4211页。
    ⑥[唐]孟郊:《结交》,《全唐诗》卷374,中华书局,1999年,第4213页。
    
    ①[唐]孟郊:《择友》,《全唐诗》卷374,中华书局,1999年,第4213页。
    ②[唐]李咸用:《古意论交》,《全唐诗》卷644,中华书局,1999年,第7440页。
    ③[唐]王建:《求友》,《全唐诗》卷297,中华书局,1999年,第3361页。
    ④[唐]戴叔伦:《感怀二首》其一,《全唐诗》卷273,中华书局,1999年,第3062页。
    ⑤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第25页。
    
    ①[唐]陈羽:《将归旧山留别》,《全唐诗》卷348,中华书局,1999年,第3905页。
    ②[唐]孟郊:《夷门雪赠主人》,《全唐诗》卷373,中华书局,1999年,第4209页。
    ③[唐]李华:《奉寄彭城公》,《全唐诗》卷153,中华书局,1999年,第1593页。
    ①[唐]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全唐诗》卷170,中华书局,1999年,第1756页。
    ②[唐]鲍防:《送薛补阙入朝》(一作鲍溶诗),《全唐诗》卷487,中华书局,1999年,第5578页。
    ③[唐]卢仝:《走笔追王内丘》,《全唐诗》卷389,中华书局,1999年,第4400页。
    ④[唐]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全唐诗》卷40,中华书局,1999年,第512页。
    ⑤[唐]李德裕:《长安秋夜》,《全唐诗》卷475,中华书局,1999年,第5497页。
    
    ①[唐]李绅;《忆夜直金銮殿承旨》,《全唐诗》卷480,中华书局,1999年,第5497页。
    ②[唐]白居易:《咏意》,《全唐诗》卷430,中华书局,1999年,第4755页。
    ③[宋]普济:《五灯会元》卷2,中华书局,1984年,第71页。
    ④[唐]白居易:《马上作》,《全唐诗》卷431,中华书局,1999年,第4766页。
    ⑤[唐]白居易:《杂感》,《全唐诗》卷425,中华书局,1999年,第4699页。
    ①[唐]韩偓:《翠碧鸟》,《全唐诗》卷680,中华书局,1999年,第7859页。
    ②[唐]刘禹锡:《谒柱山会禅师》,《全唐诗》卷355,中华书局,1999年,第3988页。
    ③[唐]王建:《初授太府丞言怀》,《全唐诗》卷300,中华书局,1999年,第3405页。
    ④[唐]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全唐诗》卷130,中华书局,1999年,第1323页。
    ⑤[唐]白居易:《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因招梦得宾客兼呈思黯奇章公》,《全唐诗》卷457,中华书局,1999年,第5201页。
    ⑥[唐]张籍:《伤歌行》,《全唐诗》卷24,中华书局,1999年,第312页。
    
    ①[宋]王溥:《唐会要》卷4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新版,第859页。
    ②[宋]王溥:《唐会要》卷4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新版,第859-860页。
    ③[宋]王溥:《唐会要》卷4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新版,第860页。
    ④[唐]武元衡:《行路难》,《全唐诗》卷316,中华书局,1999年,第3546页。
    
    ①[唐]白居易:《凶宅》,《全唐诗》卷424,中华书局,1999年,第4667页。
    ②[唐]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伤宅》,《全唐诗》卷425,中华书局,1999年,第4686页。
    ③[清]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66页。
    ①[唐]张籍:《南归》,《全唐诗》卷383。
    ②[唐]王建:《送薛蔓应举》,《全唐诗》卷297。
    ③[唐]李频:《长安感怀》,《全唐诗》卷589。
    ④[唐]姚合:《送喻凫校书归毗陵》,《全唐诗》卷496。
    ⑤[唐]丘为:《答韩丈》,《补全唐诗》,第10314页。
    ⑥[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九,中华书局,1985年,第81页。
    ⑦[唐]司空图:《省试》,《全唐诗》卷633。
    
    ①[唐]曹邺:《杏园即席上同年》,《全唐诗》卷92。
    ②[唐]曹邺:《成名后献恩门》,《全唐诗》卷592。
    ③[元]辛元房撰、傅璇琮等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357-358页。
    ④[唐]孟郊:《登科后》,《全唐诗》卷374。
    ⑤[元]辛元房撰、傅璇琮等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第二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514页。
    
    ①[元]辛元房撰、傅璇琮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134页。
    ②[唐]李绅:《答章孝标》,《全唐诗》卷483。
    ③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5页。
    ④[唐]林宽:《献同年孔郎中》,《全唐诗》卷606。
    ⑤[唐]杜荀鹤:《长安春感》,《全唐诗》卷692。
    ⑥[唐]邵谒:《下第有感》,《全唐诗》卷605。
    
    ①[唐]曹邺:《下第寄知己》,《全唐诗》卷592。
    ②[唐]孟郊:《落第》,《全唐诗》卷374。
    ③[唐]刘驾:《秋夕》,《全唐诗》卷585。
    ④[唐]施肩吾:《下第春游》,《全唐诗》卷494。
    ⑤[唐]贾岛:《下第》,《全唐诗》卷572。
    ⑥[唐]李山甫:《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全唐诗》卷643。
    
    ①[唐]赵嘏:《下第后上李中丞》,《全唐诗》卷549。
    ②[唐]刘驾:《下第后屏居长安书怀寄太原从事》,《全唐诗》卷585。
    ③[唐]钱起:《下第题长安客舍》,《全唐诗》卷237。
    ④[唐]卢纶:《落第后归终南别业》,《全唐诗》卷280。
    ⑤[唐]李廓:《落第》,《全唐诗》卷479。
    ⑥[唐]殷尧藩:《下第东归作》,《全唐诗》卷492。
    ⑦[唐]孟郊:《下第东南行》,《全唐诗》卷374。
    
    ①[唐]邵谒:《秋夕》,《全唐诗》卷605。
    ②[唐]姚合:《寄杨茂卿校书》,《全唐诗》卷497。
    ③[唐]罗邺:《出都门》,《全唐诗》卷654。
    ④[唐]孟郊:《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全唐诗》卷374。
    ⑤[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全唐文》卷553,中华书局,1982年,第5599页。
    ⑥[唐]韩愈:《上宰相书》,《全唐文》卷551,中华书局,1982年,第5582-5583页。
    ⑦[唐]皮日休:《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全唐诗》卷613。
    ⑧[唐]高蟾:《下第出春明门》,《全唐诗》卷668。
    ①[晋]左思:《咏史八首》其二,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第773页。
    ②[唐]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全唐诗》卷427。
    ③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33-234页)中对此诗有过辨正:左思《咏史》诗之第二首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白氏此题不独采用太冲此诗之首句以名篇,且亦袭取其全部之旨意。初视之,颇似为充数之作,但细思之,则知其实是有为而作,不同于通常拟古之诗篇也。拙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篇论牛李党之分野,以为李党乃出自魏晋北朝以来之山东旧门,而牛当则多为高宗、武后以来,用进士词科致身通显之新兴寒族。乐天即为以文学进用之寒族也。……乐天作此诗时,李吉甫虽已出镇淮南,犹邀恩宠。牛僧儒则仍被斥关外,未蒙擢用。故此篇必于“金张世禄”之吉甫,“牛衣寒贱”之僧儒,有所愤慨感惜。非徒泛泛为“念寒俊”而作也。
    ④[唐]白居易:《代梦得吟》,《全唐诗》卷448。
    ⑤[唐]白居易:《谪居》,《全唐诗》卷439。
    
    ①[唐]白居易:《续古诗十首》其四,《全唐诗》卷425。
    ②[唐]白居易:《赠能七伦》,《全唐诗》卷428。
    ③[唐]白居易:《悲哉行》,《全唐诗》424卷。
    ④[唐]于武陵:《赠卖松人》,《全唐诗》595卷。
    
    ①引自陈伯海:《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672页。
    ②[唐]许棠:《和薛侍御题兴善寺松》,《全唐诗》604卷。
    ③[唐]崔涂:《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期不至》,《全唐诗》679卷。
    ④[唐]朱庆馀:《题胡氏溪亭》,《全唐诗》514卷。
    ⑤[唐]张乔:《游南岳》,《全唐诗》639卷。
    ⑥[唐]方干:《贻亮上人》,《全唐诗》653卷。
    ⑦[唐]韩偓:《宫柳》,《全唐诗》680卷。
    ①[唐]徐夤:《菊花》,《全唐诗》卷708。
    ②[唐]陈陶:《寄兵部任畹郎中》,《全唐诗》卷746。
    ③[唐]黄崇嘏:《下狱贡诗》,《全唐诗》卷799。
    ④[唐]王季友:《还山留别长安知己》,《全唐诗》卷259。
    ⑤[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全唐诗》卷37。
    ⑥[唐]刘希夷:《孤松篇》,《全唐诗》卷82。
    ⑦[唐]卢照邻:《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全唐诗》卷41。
    ⑧[唐]权德舆:《寄侍御从舅》,《全唐诗》卷322。
    ⑨[唐]李白:《送杨少府赴选》,《全唐诗》卷175。
    ⑩[唐]白居易:《续古诗十首》,《全唐诗》卷425。
    11 [唐]白居易:《杂曲歌辞·悲哉行》,《全唐诗》卷424。
    
    ①[唐]白行简:《贡院楼北新栽小松》,《全唐诗》卷466。
    ②[唐]刘禹锡:《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全唐诗》卷354。
    ③[唐]员南溟:《禁中春松》,《全唐诗》卷782。
    ④[唐]李白:《送杨少府赴选》,《全唐诗》卷175。
    ⑤[唐]郑孺华:《赋得生刍一束》,《全唐诗》卷272。
    
    ①[唐]秦韬玉:《贫女》,《全唐诗》卷670。
    ②[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16,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538页。
    ③引自陈伯海:《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826页。
    ④引自陈伯海:《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826页。
    ⑤[唐]薛逢:《贫女吟》,《全唐诗》卷548。
    ⑥引自陈伯海:《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515页。
    
    ①[唐]邵谒:《寒女行》,《全唐诗》卷605。
    ②[唐]于濆:《里中女》,《全唐诗》卷599。
    ③[唐]高适:《行路难二首》,《全唐诗》卷213。
    
    ①[唐]秦韬玉:《贵公子行》,《全唐诗》卷670。
    ②[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全唐诗》卷25。
    ③[唐]孟郊:《长安旅情》,《全唐诗》卷374。
    ④[唐]孟郊:《长安道》,《全唐诗》卷372。
    ⑤[唐]韩愈:《出门》,《全唐诗》卷337。
    ⑥[唐]邵谒:《自叹》,《全唐诗》卷605。
    
    
    ①[唐]邵谒:《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全唐诗》卷605。
    ②[唐]白居易:《登灵应台北望》,《全唐诗》卷448。
    ③[唐]李端:《瘦马行》,《全唐诗》卷284。
    ④[唐]白居易:《枯桑》,《全唐诗》卷431。
    ①[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82-83页。
    ②《管子》卷7,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4页。
    ③杨锡璋:《殷墟——商代后期的都城》,《中国古都研究》五、六合辑,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50页。
    ④[唐]章孝标:《长安秋夜》,《全唐诗》卷506。
    
    ①[唐]许棠:《题开明里友人居》,《全唐诗》卷603。
    ②[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2,中华书局,1985年,第37页。
    ③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修订版,第161页。
    ①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修订版,第181-182页。
    
    ①[唐]白居易:《赠昙禅师》,《全唐诗》卷440。
    ②[法]伊夫·格拉夫梅耶尔:《城市社会学》,徐伟民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4页。
    ①《诗集传》,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30页。
    ②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3页。
    ③俞伟超:《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载《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40页,原载《文物》1985年第2期。
    ①余开亮:《论六朝时期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形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4期,第66-71页。
    ②[晋]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六,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第497页。
    ③[晋]左思:《招隐诗二首》其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第734页。
    ④[晋]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严可均编《全晋文》卷61,中华书局1958年,第1808页。
    
    ①[宋]蔡正孙:《诗林广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2页。
    ②[金]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其四,《元遗山诗集笺注》,施国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57页。
    ③[南朝]沈约:《宋书》卷67,《谢灵运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754页。
    ④[金]白居易:《读谢灵运诗》,《全唐诗》卷430。
    ⑤孙明君:《谢灵运的庄园山水诗》,《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4期,第69页。
    ①《庄子集解》(清·王先谦注),中华书局,1954年,第32-33页。
    ②[南朝]刘勰撰、杨明照等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第572页。
    ③[南朝]刘勰撰、杨明照等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第416页。
    ④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山水诗史》,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15页。
    ⑤[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全唐诗》卷159。
    
    ①[唐]王维:《辋川集·漆园》,《全唐诗》卷128。
    ②傅璇琮、许逸民、王学泰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第1164页。
    ③朱德发:《新界与探说:中国山水诗》,《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④傅璇琮、许逸民、王学泰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164页。
    ⑤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修订版,第181-182页。
    
    ①[唐]刘禹锡:《秋江早发》,《全唐诗》卷355。
    ②[唐]刘禹锡撰、陶敏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岳麓书社,2003年,第398页。
    ③[唐]元稹:《酬乐天登乐游园见忆》,《全唐诗》卷355。
    ④卞孝萱:《元稹年谱》,齐鲁书社,1980年,第177页。
    
    ①[唐]杜牧:《题润州金山寺》,《全唐诗》卷510。
    ②[唐]牟融:《写意二首》,《全唐诗》卷467。
    ③[唐]林宽:《朱坡》,《全唐诗》卷606。
    ①[唐]白居易:《永崇里观居》,《全唐诗》卷428。
    ②[唐]姚合:《闲居遣怀十首》,《全唐诗》卷498。
    ③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中唐卷》,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841页。
    
    ①[唐]李德裕:《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全唐诗》卷475。
    ②[唐]护国:《归山作》,《全唐诗》卷811。
    ③[唐]白居易:《城东闲游》,《全唐诗》卷436。
    ④[唐]于鹄:《题邻居》,《全唐诗》卷310。
    ⑤[唐]王维:《渡河到清河作》,《全唐诗》卷125。
    ⑥[唐]祖咏:《题韩少府水亭》,《全唐诗》卷131。
    ⑦[唐]姚合:《送别友人》,《全唐诗》卷496。
    
    ①[唐]杜甫:《溪涨》,《全唐诗》卷219。
    ②[唐]白居易:《重题》,《全唐诗》卷439。
    
    ①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5页。
    ②[唐]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全唐诗》卷46。
    
    ①[唐]宋之问:《春游宴兵部韦员外韦曲庄序》,《全唐文》卷241,中华书局,1982年,第2437页。
    ②[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18,中华书局,1975年,第3411页。
    ③[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七,中华书局,1987年,第616页。
    ④[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27,上海书店,1990年,第1页。
    ①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再版,第131页。
    ②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修订版,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页。
    ③[日]妹尾达彦:《唐代长安近郊の官人别庄》,唐代史研究会编《中国都市の历史的性格》(唐代史研究会报告第Ⅵ集),1988年,第135页。
    ④王静:《终南山与唐代长安社会》,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9页。
    ①王静:《终南山与唐代长安社会》,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9页。
    ②[唐]王维:《韦侍郎山居》,《全唐诗》卷125。
    ③[唐]钱起:《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全唐诗》卷236。
    ④[唐]刘禹锡:《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全唐诗》卷362。
    ⑤[唐]徐晶:《同蔡孚五亭咏》,《全唐诗》卷75。
    ⑥[唐]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全唐诗》卷198。
    ⑦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再版,第130页。
    ⑧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再版,第131页。
    ①《论语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3年,第106页。
    ②《论语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3年,第95页。
    ③《论语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3年,第173页。
    ④《论语集注》,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3年,第77页。
    ⑤[晋]王康琚:《反招隐》,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第953页。
    ⑥[晋]嵇喜:《答嵇康诗四首》其三,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第550页。
    
    ①[唐]房玄龄等:《晋书》卷82,中华书局,1974年,第2151页。
    ②[唐]王勃:《秋日宴季处士宅序》,《全唐文》卷181,中华书局,1982年,第1843页。
    ③陶文鹏、韦凤娟:《灵境诗心——中国山水诗史》,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160页。
    ④[唐]白居易:《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因严亭》,《全唐诗》卷443。
    ⑤[唐]白居易:《玩新庭树因咏所怀》,《全唐诗》卷431。
    
    ①[唐]韦应物:《送褚校书归旧山歌》,《全唐诗》卷195。
    ②[唐]刘禹锡:《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全唐诗》卷357。
    ③[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国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全唐诗》卷355。
    ④[唐]白居易:《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全唐诗》卷437。
    ⑤[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全唐诗》卷131。
    ⑥[唐]祖咏:《苏氏别业》,《全唐诗》卷131。
    ⑦[唐]储光羲:《同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全唐诗》卷139。
    
    ①[唐]钱起:《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全唐诗》卷238。
    ②[唐]钱起:《裴仆射东亭》,《全唐诗》卷238。
    ③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修订版,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2页。
    ④[唐]白居易:《闲卧》,《全唐诗》卷455。
    ⑤[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国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全唐诗》卷355。
    ⑥[唐]白居易:《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全唐诗》卷437。
    ①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修订版,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2页。
    ②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修订版,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64页。
    ③[唐]元稹:《幽栖》,《全唐诗》卷411。
    ④[唐]李绅:《新楼诗二十首·寒林寺》,《全唐诗》卷481。
    
    ①[唐]白居易:《酬吴七见寄》,《全唐诗》卷429。
    ②[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12,中华书局,1982年,第80页。此事又见于《后汉书》卷82下《费长房传》。
    ③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修订版,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63页。
    ④[唐]权德舆:《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全唐诗》卷327。
    
    ①[唐]刘得仁:《宿宣义池亭》,《全唐诗》卷544。
    ②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4页。
    ③[唐]李颀:《题少府监李丞山池》,《全唐诗》卷134。
    ④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83-84页。
    ⑤[唐]白居易:《题岐王旧山池石壁》,《全唐诗》卷451。
    ⑥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页。
    
    ①[唐]张说:《晦日诏宴永穆公主亭子赋得流字》,《全唐诗》卷87。
    ②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页。
    ③[唐]权德舆:《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全唐诗》卷327。
    ④[唐]姚合:《题郑驸马林亭》,《全唐诗》卷499。
    ⑤谢荣福认为作“郑”误,当作“崔”,亦指崔杞。见《姚合诗人名考》,《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
    ①[唐]刘得仁:《游崔监丞城南别业》,《全唐诗》卷544。
    ②[唐]李频:《苑中题友人林亭》,《全唐诗》卷589。
    ③[唐]李商隐:《复至裴明府所居》,《全唐诗》卷540。
    ④[唐]贾岛:《延寿里精舍寓居》,《全唐诗》卷571。
    ⑤[唐]曹邺:《城南野居寄知己》,《全唐诗》卷593。
    
    
    ①[唐]李颀:《裴尹东溪别业》,《全唐诗》卷132。
    ②[唐]王维:《韦给事山居》,《全唐诗》卷126。
    ③[唐]王昌龄:《宿裴氏山庄》,《全唐诗》卷140。
    ④[唐]钱起:《太子李舍人城东别业》,《全唐诗》卷236。
    ⑤[唐]刘禹锡:《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全唐诗》卷362。
    ⑥[唐]徐晶:《同蔡孚五亭咏》,《全唐诗》卷75。
    ⑦[唐]韦应物:《忆沣上幽居》,《全唐诗》卷191。
    ⑧[唐]李峤:《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全唐诗》卷61。
    ⑨[唐]权德舆:《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全唐诗》卷327。
    ①[美]刘易斯·芒德福:《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第53页。
    ②[美]刘易斯·芒德福:《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中文版译者序言。
    ①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2-513页。
    
    ①[唐]韩愈:《华山女》,《全唐诗》卷341。
    ②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10页。
    ③鲁迅:《准风月谈·吃教》,《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310页。
    ①[宋]钱易:《南部新书》乙部,中华书局,2002年,第16页。
    ②赖永海:《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蓝吉富主编《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台湾三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15页。
    ③赖永海:《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蓝吉富主编《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台湾三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18页。
    ①赖永海:《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蓝吉富主编《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台湾三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122页。
    ②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增订本,第276页。
    ①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30页。
    ②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31页。
    ③[唐]白居易:《枯桑》,《全唐诗》卷431。
    ④[唐]白居易:《赠杓直》,《全唐诗》卷429。
    ⑤[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全唐诗》卷438。
    
    ①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21页。
    ②[唐]刘得仁:《赠敬晊助教二首》,《全唐诗》卷545。
    
    ①李映辉:《唐代佛教地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章《唐代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
    ②[宋]宋敏求:《长安志》卷10,中华书局,1985年,第128页。
    ③本段参考了周云庵《陕西园林史》,三秦出版社,1997年,第168页。
    ④[宋]赞宁:《宋高僧传·神秀传》卷8,范祥雍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第177页。
    
    ①[唐]白居易:《喜照密闲实四上人见过》,《全唐诗》卷454。
    ②[唐]柳宗元:《送僧浩初序》,《全唐文》卷597,中华书局,1982年,第5852页。
    ③[唐]郑谷:《寄献狄右丞》,《全唐诗》卷676。
    ④[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0,中华书局,2000年,第205页。
    ⑤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第308-309页。
    ⑥[唐]韩愈:《送灵师》,《全唐诗》卷377。
    ⑦[唐]韩愈:《送僧澄观》,《全唐诗》卷342。
    ⑧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509页。
    ⑨郭绍林:《唐代士大夫与佛教》,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31页。
    
    ①[唐]白居易:《赠昙禅师》,《全唐诗》卷440。
    ②[唐]张彙:《游栖霞寺》,《全唐诗》卷368。
    ③[唐]刘沧:《夏日登慈恩寺》,《全唐诗》卷586。
    ④[唐]郑谷:《闷题》,《全唐诗》卷675。
    ⑤[唐]白居易:《自觉二首》之二,《全唐诗》卷433。
    ⑥[唐]王维:《叹白发》,《全唐诗》卷128。
    
    ①郭绍林:《唐代士大夫与佛教》,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51页。
    ②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09页。
    ③[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3,中华书局,1985年,第64页。
    ④[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7,中华书局,1987年,第628页。
    
    ①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09页。
    ②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16页。
    ③[唐]裴迪:《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全唐诗》卷129。
    ④[唐]朱庆馀:《题青龙寺》,《全唐诗》卷514。
    ⑤[宋]宋敏求:《长安志》卷九,中华书局,19年,第118页。
    ⑥[唐]刘长卿:《清明日青龙寺上方得多字》,《全唐诗》卷882。
    
    ①[唐]王维:《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全唐诗》卷127。
    ②[唐]白居易:《青龙寺早夏》,《全唐诗》卷432。
    ③[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全唐诗》卷544。
    ④[唐]顾况:《独游青龙寺》,《全唐诗》卷264。
    
    ①[唐]张祜:《纵游淮南》,《全唐诗》卷511。
    ②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76页。
    
    ①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0页。
    ②[唐]白居易:《读禅经》,《全唐诗》卷455。
    ③[唐]白居易:《僧院花》,《全唐诗》卷449。
    ④[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全唐诗》卷351。
    ⑤[唐]皎然:《酬崔侍御见赠》,《全唐诗》卷815。
    
    ①[唐]元稹:《寄昙嵩寂三上人》,《全唐诗》卷414。
    ②[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全唐诗》卷437。
    ③[唐]白居易:《遣怀》,《全唐诗》卷434。
    ④[唐]元稹:《大云寺二十韵》,《全唐诗》卷408。
    ⑤[唐]解彦融:《雁塔》,《全唐诗》卷769。
    
    ①[唐]白居易:《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全唐诗》卷439。
    ②[唐]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之四,《全唐诗》卷416。
    ③[唐]李远:《赠潼关不下山僧》,《全唐诗》卷519。
    ④[唐]卢纶:《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全唐诗》卷279。
    ⑤唐]白居易:《自悲》,《全唐诗》卷440。
    ⑥[唐]李绅:《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全唐诗》卷481。
    ⑦圣辉:《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解脱”》,《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年,第353页。
    ⑧[唐]杨炯:《和旻上人伤果禅师》,《全唐诗》卷50。
    ⑨[唐]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全唐诗》卷160。
    ⑩[唐]元稹:《酬知退》,《全唐诗》卷415。
    
    ①[唐]刘得仁:《题景玄禅师院》,《全唐诗》卷544。
    ②[唐]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全唐诗》,卷134。
    ③[唐]韩翃:《题僧房》,《全唐诗》卷244。
    ④[唐]卢纶:《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全唐诗》卷276。
    ⑤[唐]于鹄:《题树下禅师》,《全唐诗》卷310。
    ⑥[唐]郑常:《送头陀上人赴庐山寺》,《全唐诗》卷311。
    ⑦[唐]许浑:《赠僧》,《全唐诗》卷529。
    ⑧[唐]张说:《杂诗四首》之四,《全唐诗》卷86。
    ⑨唐]李洞《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全唐诗》卷723。
    ⑩[清]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8年,第709页。
    ①[唐]李山甫:《题慈云寺僧院》,《全唐诗》卷643。
    ②[唐]罗隐:《灵山寺》,《全唐诗》卷661。
    ③[唐]罗邺:《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全唐诗》卷654。
    ④[唐]韦庄:《不出院楚公》,《全唐诗》卷698。
    ⑤[唐]包佶:《近获风痹之疾题寄所怀》,《全唐诗》卷205。
    ⑥[唐]许浑:《题杜居士》,《全唐诗》卷528。
    
    ①[唐]张瀛:《赠琴棋僧歌》,《全唐诗》,卷469。
    ②[唐]李咸用:《赠山僧》,《全唐诗》,卷645。
    ③[唐]曹松:《题昭州山寺常寂上人水阁》,《全唐诗》,卷717。
    ④[唐]杜荀鹤:《题著禅师》,《全唐诗》,卷691。
    ⑤[唐]张祜:《题惠山寺》,《全唐诗》,卷510。
    ①[唐]严维;《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花严寺》,《全唐诗》卷263。
    ②[唐]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全唐诗》卷380。
    ③[唐]许浑:《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全唐诗》卷535。
    ④[唐]司空曙:《闲园即事寄暕公》,《全唐诗》卷292。
    ⑤[唐]罗隐:《赠无相禅师》,《全唐诗》卷661。
    ⑥张泽洪:《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以唐代长安道教为例》,《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第46页。
    ①[宋]王溥:《唐会要》卷5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新版。
    ②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424页。
    ③张泽洪:《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以唐代长安道教为例》,《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第46页。
    ④[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4,中华书局,1985年,第99页。
    
    ①[唐]王勃:《仲氏宅宴序》,《全唐文》卷181,中华书局,1982年,第1842页。
    ②[唐]王勃:《忽梦游仙》,《全唐诗》卷55。
    ③[唐]李白:《相和歌辞·长歌行》,《全唐诗》卷165。
    ④[唐]白居易:《归田三首》之一,《全唐诗》卷429。
    ⑤[唐]吴筠:《题华山人所居》,《全唐诗》卷853。
    ⑥[唐]崔颢:《行经华阴》,《全唐诗》卷130。
    ⑦[唐]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全唐诗》卷159。
    ⑧[唐]孟郊:《求仙曲》,《全唐诗》卷372。
    
    ①[唐]张令问:《与杜光庭》,《全唐诗》卷760。
    ②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页。
    ③潘人和:《儒释道诗会赏·道诗卷引言》,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4页。
    ④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9页。
    ①[唐]张籍:《九华观看花》,《全唐诗》卷386。
    ②[唐]武元衡:《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同里杨华州中丞》,《全唐诗》卷317。
    ③[唐]韦应物:《雨夜宿清都观》,《全唐诗》卷192。
    
    ①[唐]韩翃:《同题仙游观》,《全唐诗》卷245。
    ②[唐]赵嘏:《早出洞仙观》,《全唐诗》卷549。
    ③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16页。
    ④[唐]骆宾王:《游灵公观》,《全唐诗》卷78。
    
    ①[唐]姚合:《游昊天玄都观》,《全唐诗》卷500。
    ②[唐]白居易:《永崇里观居》,《全唐诗》卷428。
    ③[唐]白居易:《策林》,《全唐文》卷670,中华书局,1982年,第6811页。
    ④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16页。
    ①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550页。
    ②[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释名疏证》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第84页。
    ③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增订本,第509-510页。
    ④[日]窪德忠:《道教史》,萧坤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52页。
    ⑤[唐]李白:《怀仙歌》,《全唐诗》卷167。
    ①[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全唐诗》卷172。
    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唐诗》卷174。
    ③[唐]张籍:《罗道士》,《全唐诗》卷385。
    ④[唐]李颀:《谒张果先生》,《全唐诗》卷132。
    ⑤[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卷21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975页。
    ⑥[唐]刘肃:《大唐新语》卷10,中华书局,1984年,第1975页。
    ⑦[唐]许浑:《赠王山人》,《全唐诗》卷535。
    ①[唐]吕岩:《长短句》,《全唐诗》卷859。
    ②[唐]吴筠:《高士咏·庞德公》,《全唐诗》卷853。
    ③[唐]吴筠:《高士咏·董威辇》,《全唐诗》卷853。
    ④[唐]吕岩:《崔中举进士游岳阳遇真人录沁园春词诘其姓名荐之李守排户而入惟见留诗于壁》,《全唐诗》卷858。
    ⑤[唐]张籍:《隐者》,《全唐诗》卷384。
    ⑥[唐]于鹄:《寄续尊师》,《全唐诗》卷310。
    ⑦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增订本,第463页。
    ①[唐]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全唐诗》卷169。
    ②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增订本,第474-475页。
    ③[唐]韩愈:《谁氏子》,《全唐诗》卷340。
    ④[唐]白居易:《思旧》,《全唐诗》卷452。
    ①[唐]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全唐诗》卷184。
    ②[唐]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全唐诗》卷174。
    ③[唐]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全唐诗》卷168。
    ④[唐]孟浩然:《山中逢道士云公》,《全唐诗》卷159。
    ⑤[唐]李端:《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全唐诗》卷286。
    ⑥[唐]张乔:《题终南山白鹤观》,《全唐诗》卷638。
    ⑦[唐]牟融:《寄羽士》,《全唐诗》卷467。
    ①[唐]张籍:《学仙》,《全唐诗》卷383。
    
    ①[唐]元稹:《幽栖》,《全唐诗》卷411。
    ②[唐]元稹:《韦居守晚岁常言退休之志因署其居曰大隐洞命予赋诗因赠绝句》,《全唐诗》卷412。
    ③[唐]张祜;《题润州鹤林寺》,《全唐诗》卷511。
    ④[晋]陶潜:《搜神后记》卷1,中华书局,1985年,第13页。
    ⑤[南朝宋]刘义庆、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93年修订本,第897页。
    
    ①[唐]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全唐诗》卷456。
    ②[唐]于武陵:《赠王道士》,《全唐诗》卷595。
    ③[唐]白居易:《郊陶潜体诗十六首》之一,《全唐诗》卷428。
    ④[唐]王建:《北邙行》,《全唐诗》卷298。
    ①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修订版,第181页。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撰,中华书局,1983年。
    《史记》,司马迁撰,中华书局,1959年。
    《汉书》,班固撰,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
    《后汉书》,范晔撰、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
    《三国志》,陈寿撰、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82年。
    《晋书》,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
    《宋书》,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
    《齐书》,萧子显撰,中华书局,1974年。
    《梁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73年。
    《陈书》,姚思廉撰,中华书局,1987年。
    《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
    《魏书》,魏收撰,中华书局,1974年。
    《北齐书》,李百药撰,中华书局,1972年。
    《周书》,令狐德棻等撰,中华书局,1971年。
    《北史》,李延寿撰,中华书局,1974年。
    《隋书》,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
    《旧唐书》,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
    《新唐书》,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
    《旧五代史》,薛居正撰,中华书局,1976年。
    《新五代史》,欧阳修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
    《资治通鉴》,司马光等撰,中华书局,1956年。
    《唐会要》,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
    《五代会要》,王溥撰,中华书局,1998年。
    《通典》,杜佑撰,中华书局,1984年。
    《唐六典》,李林甫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
    《通志二十略》,郑樵撰、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
    《唐律疏议》,长孙无忌等撰、刘俊文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
    《唐大诏令集》,宋敏求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
    《史通通释》,刘知几撰、浦起龙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大唐创业起居注》,温大雅撰,李季平、李锡厚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贞观政要》,吴兢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大唐新语》,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
    《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丁如明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酉阳杂俎》,段成式撰,中华书局,1981年。
    《朝野签载》,张鷟撰、赵守俨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
    《隋唐嘉话》,刘餗撰、程毅中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
    《唐国史补》,李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
    《唐摭言》,王定保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唐语林校证》,王谠撰、周勋初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
    《封氏闻见记校注》,封演撰、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
    《容斋随笔》,洪迈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1978年。
    《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
    《三辅黄图校证》,陈直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雍录》,程大昌撰、黄永年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
    《长安志》,宋敏求撰,中华书局,1985年
    《类编长安志》,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
    《河南志》,徐松辑、高敏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
    《唐两京城坊考》,徐松撰,中华书局,1985年。
    《两京新记》,韦述撰、陈尚君辑校(《中华野史》第二册),泰山出版社,2000年。
    《游城南记》,张礼撰,《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
    《长安志图》,李好文撰,《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
    《关中胜迹图志》,毕沅编,《四库全书》本。
    《历代宅京记》,顾炎武撰、于杰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
    《日知录集释》,顾炎武撰、黄汝成集释,岳麓书社,1994年。
    《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影印本,1990年。
    《大唐西域记》,玄奘撰、章巽校点,上海人民版社,1977年。
    《廿二史札记校证》,赵翼著、王树民校证,中华书局,1984年。
    《读通鉴论》,王夫之撰,中华书局,1976年。
    《登科记考》,徐松撰、赵守俨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校点本。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影印本,1958年。
    《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撰、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
    《风俗通义校注》,应劭撰、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
    《吴郡志》,范成大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荆楚岁时记》,姜彦稚辑校,岳麓书社,1986年。
    《北梦琐言》,孙光宪,三秦出版社,2003年。
    《北里志》,孙棨,中华书局,1985年。
    《武林旧事》,周密,学苑出版社,2001年。
    《梦粱录》,吴自牧,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
    《都城纪胜》,耐得翁,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
    《西湖老人繁胜录》,西湖老人,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
    《汴京遗迹志》,李濂,中华书局,1999年。
    《万历野获编》,沈德符,中华书局,2004年。
    《五杂俎》,谢肇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帝京景物略》,刘侗、于奕正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扬州画舫录》,李斗,中华书局,1960年。
    《梦溪笔谈》,沈括撰、金良年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历代诗话》,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2年。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
    《唐诗纪事》,计有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诗薮》,胡应麟,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
    《唐音癸签》,胡震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1987年。
    《唐才子传校笺补正》,陈尚君陶敏校笺补正,中华书局,1995年。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刘勰撰、杨明照等校注拾遗,中华书局,2000年。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85年。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2年。
    《文选》,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全唐诗》,彭定球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
    《全唐文》,董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全唐文补编》,陈尚君辑校,中华书局,1992年。
    《乐府诗集》,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年。
    《敦煌歌词总编》,任半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文苑英华》,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6年。
    《艺文类聚》,欧阳询撰,汪绍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太平广记》,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55年。
    《太平御览》,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
    《册府元龟》,王钦若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
    《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王子安集注》,蒋清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杨炯集》,徐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
    《卢照邻集笺注》,祝尚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骆临海集笺注》,陈熙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王右丞集笺注》,赵殿成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校注,1980年。
    《杜诗详注》,仇兆鏊注,中华书局,1979年。
    《杜诗镜铨》,杨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
    《韦应物集校注》,陶敏、王友胜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刘禹锡集》,卞孝萱校订,中华书局,1990年。
    《元稹集》,冀勤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
    《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柳宗元诗笺释》,王国安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韩昌黎诗集系年集释》,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樊川文集》,陈允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樊川诗集注》,冯集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玉溪生诗笺注》,冯浩笺注、蒋凡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温飞卿集笺注》,曾益等笺注、王国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韦庄集笺注》,聂安福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成都竹枝词》,杨燮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华竹枝词》,雷梦水等,北京出版社,1997年。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赵敏俐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学批评史》,罗根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灵境诗心——中国山水诗史》,陶文鹏、韦凤娟,凤凰出版社,2004年。
    
    《被开拓的诗世界》,程千帆、张宏生、莫砺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汉唐文学的嬗变》,葛晓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
    《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杜晓勤,东方出版社,1997年。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唐代文学丛考》,陈尚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唐集叙录》,万曼,中华书局,1980年。
    《唐诗比较论》(增订本),房日晰,三秦出版社,1997年。
    《唐代诗人丛考》,傅璇琮,中华书局,1980年。
    《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唐诗论学丛稿》,傅璇琮,京华出版社,1999年。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傅璇琮主编,辽海出版社,1998年。
    《盛唐文化与诗国高潮》,葛晓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唐代幕府与文学》,戴伟华,现代出版社,1992年。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程千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唐代铨选与文学》,王勋成,中华书局,2001年。
    《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董乃斌、程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霍松林、傅绍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贾晋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李浩,(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李浩,中华书局,2002年。
    《唐代文学论集》,罗联添,(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
    《走向盛唐》,尚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唐学与唐诗》,查屏球,商务印书馆,2000年。
    《唐代文苑风尚》,李志慧,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唐传奇笺证》,周绍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唐诗杂论》,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唐诗风貌》,余恕诚,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
    《唐人轶事汇编》,周勋初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唐诗史》,许总,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大历诗人研究》,蒋寅,中华书局,1995年。
    《唐宋文学论札》,罗时进,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刘跃进,三联书店,1996年。
    《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葛永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许结,中华书局,2005年。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三联书店,1997年。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6年。
    《国史旧闻》,陈登原,中华书局,2000年。
    《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中国文化史》,柳诒徵,东方出版社,1988年。
    《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库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马正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毛汉光,上海书店,2002年。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毛汉光,上海书店,2002年。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撰,人民出版社,1985年。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殷周时期的中国社会》,吕振羽,三联书店,1962年。
    《东周与秦代文明》,李学勤,文物出版社,1991年。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孙作云,中华书局,1966年。
    《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秦汉社会文明》,林剑鸣,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
    《隋唐史》,岑仲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隋唐考古》,秦浩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李彬,新华出版社,1999年。
    《唐五代社会生活史》,李斌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唐代文化》,李斌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唐代文化史研究》,罗香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唐人行第录》,岑仲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唐代扬州史考》,李廷先,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唐代工商业心态论稿》,刘玉峰,齐鲁书社,2002年。
    《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卢华语,重庆出版集团,2006年。
    《唐宋变革期的政经与社会》,邱添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唐代墓志汇编》,周绍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绍良、赵超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胡阿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唐代园林别业考录》,李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唐代园林别业考论》,李浩,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中国娼妓史》,王书奴,团结出版社,2005年。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陶慕宁,东方出版社,2006年。
    《中国妓女文化史》,武舟,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中国游侠史》,汪涌豪,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风俗史》(影印本),张亮采,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常建华,中华书局,2006年。
    《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郭泮溪,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文化社会学》,司马云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西域文化》,尚衍,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曹洪涛,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
    《中国古都与文化》,史念海,中华书局,1998年。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中国七大古都》,陈桥驿,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赵冈,新星出版社,2006年。
    《中国都市民俗学》,陶思炎,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城市发展与建设史》,庄林德、张京祥,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西汉长安》,刘运勇,中华书局,1982年。
    《汉代长安词典》,张永禄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汉代城市社会》,张继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汉代城市研究》,周长山,人民出版社,2001年。
    《六朝城市与社会》,刘淑芬,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
    《六朝都城》,卢海鸣,南京出版社,2002年。
    《唐代城市研究初篇》,程存洁,中华书局,2002年。
    《隋唐两京丛考》,辛德勇,三秦出版社,1991年。
    《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唐都长安》,张永禄,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
    《唐代长安词典》,张永禄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黄新亚,湖南出版社,1996年。
    《坊墙倒塌以后——宋代城市生活长卷》,李春棠,湖南出版社,1993年。
    
    《都市中的游牧民——元代城市生活长卷》,史卫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陈宝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腐朽与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长卷》,赵世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西安历史述略》,武伯纶,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
    《古都西安——长安与商业》,薛平拴,西安出版社,2005年。
    《古都西安——唐诗与长安》,阎琦,西安出版社,2003年。
    《古都西安——长安道教与道观》,樊光春,西安出版社,2002年。
    《古都西安——汉赋与长安》,李志慧,西安出版社,2003年。
    《宋诗与宋代商业》,张金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杨万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宋代城市风情图记》,伊永文,中华书局,2005年。
    《成都城坊考》,王文才,巴蜀书社,1986年。
    《商人·商业·唐诗》,姜革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赵伯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宋代东京研究》,周宝珠,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方志远,中华书局,2004年。
    《秦汉士史》,于迎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顾劼刚,上?偶霭嫔纾?998年。
    《士与中国文化》(增订本),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杜甫叙论》,朱东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杜甫传》,冯至,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杜甫论集》,傅庚生、傅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元稹年谱》,卞孝萱,齐鲁书社,1980年。
    《杜甫评传》,陈贻焮,上海古籍出版社,上卷,1982年,中卷、下卷,1988年。
    《白居易年谱》,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天柱断裂之后——战国文人心态史》,陈桐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期待与坠落——秦汉文人心态史》,方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高韬人间——六朝文人心态史》,孙若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梦逝难寻——唐代文人心态史》,池万兴、刘怀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困境与超越——宋代文人心态史》,马茂军、张海沙,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挑战与抉择——元代文人心态史》,徐子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复古与新变——明代文人心态史》,史小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带血的挽歌——清代文人心态史》,陈维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宗教学通论新编》,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道教史》,任继愈等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增订本。
    《道教与唐代文学》,孙昌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唐代文学与佛教》,孙昌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道教与中国文化》,葛兆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唐音佛教辨思录》,陈允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唐代士大夫与佛教》,郭绍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
    《唐五代佛寺辑考》,李芳民,商务印书馆,2006年。
    《唐代佛教地理研究》,李映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管锥编》,钱钟书,中华书局,1979年。
    《谈艺录》,钱钟书,中华书局,1984年。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王水照自选集》,王水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陈尚君自选集》,陈尚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唐研究论文选集》,(日)池田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日)谷川道雄著,马彪译,中华书局,2002年。
    《中国诗史》,(日)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唐代的长安与洛阳·索引篇》,(日)平冈武夫、今井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唐代的长安与洛阳·资料篇》,(日)平冈武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唐代的长安与洛阳·地图篇》,(日)平冈武夫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唐代的行政地理》,(日)平冈武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日)斯波义信著,方健、何忠礼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白的客寓意识及其诗思——李白评传》,(日)松浦友久著,刘维治、尚永亮、刘崇德译,中华书局,2001年。
    《长安史迹考》,(日)足六喜三著,杨炼译,商务印书馆,1935年。
    《长安之春》(增订本),(日)石田幹之助,日本平凡社,1967。
    《全球城市史》,(美)乔尔·科特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美)刘易斯·芒福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美)施坚雅著,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
    
    《初唐诗》,(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盛唐诗》(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追忆》,(美)宇文所安著,郑学勤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唐代的外来文明》,(美)谢弗著,吴玉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城市社会学》,(法)伊夫·格拉夫梅耶尔著,徐伟民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论集体记忆》,(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年。
    《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儒教与道教》,(德)马克斯·韦伯著,王容芬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中世纪的城市》,(比利时)亨利·皮雷纳著,商务印书馆,2006年。
    《剑桥中国隋唐史》,(英)崔瑞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江户时代的町人于明情之比较--兼论中日都市文化的差异》,刘凤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建立心态文学史学刍议》,许建平,《江海学刊》,1998年第03期。
    《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系》(上、下),李浩,《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第2期。
    《都市文学的困境与出路》,王斌,《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城市与文学关系初探》,蒋述卓、王斌,《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长安文化与王维诗》,邓乔彬,《文学评论》,2001年04期。
    《柳永的恋都情结及其文化心态》,曹志平,《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
    《论都市意识在中国水墨绘画中的表述》,顾丞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隋唐长安城若干布局特点与初盛唐诗歌美学特征》,康震,《人文杂志》,2002年第1期。
    《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朱红,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孤寂与熙悦——唐代寒食题材诗歌二重意趣阐释》,罗时进,《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
    《原生态意识与时代性心理的交汇:宋代元宵词文化生成机制探讨》,罗时进,《江海学刊》,1990年第4期。
    《唐代长安与文学》,魏景波,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多维视野与心态研究》,左东岭,《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
    《中国古都与中华文化关系研究》,朱士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 1期。
    《论唐代园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李红霞,《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
    《唐代士人的社会心态与隐逸的嬗变》,李红霞,《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康震,《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
    《“都市文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孙逊,《光明日报》,2005年12月6日。
    《明代文人园林画与明代市隐心态》,张淑娴,《中原文物》,2006年第1期。
    《山林道教向都市道教的转型:以唐代长安道教为例》,张泽洪,《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心态史研究与文学史建构——一个层面的考察》,宁宗一,《东方丛刊》,2006年第2期。
    《“金陵”意象与古代作家的怀古心态》,周晓琳,《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