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许久以来,蒙古民族与女真(满洲)民族是在中国乃至东亚、内亚历史舞台上产生最重要作用的诸民族中的两大民族。在明清之际,这两大民族又历史性地相遇,并经过持续、反复的斗争与联合,最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域广大的清朝。详细考察本阶段女真(满洲)、蒙古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关系,对于理解清朝国家的性质与中国国家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必要性。鉴于清初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能在一篇学位论文中完成的实际,本文则只探讨清太祖当政的这一阶段。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介绍选题意义及研究概况、主要依据的史料、研究方法和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首先论述元亡之后明朝、北元的对立状态及它们对女真地区的控制,认为明廷、北元、朝鲜均想政治上控制女真地区,但三方始终没有成功。其次研究女真地区受蒙古文化影响的过程,认为女真人受蒙古文化影响比汉文化、朝鲜文化更为深刻,其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的借鉴和应用上。接着研究明中后期达延汗左右两翼的扩张、蒙古封建割据的形成及女真各部的崛起,认为达延汗及其继承者们的扩张活动,最终确立了达延汗子孙对东蒙古的完全统治;但蒙古贵族传统的分封制,导致了蒙古地区封建割据的形成和泛滥;与此相反,同一时期女真各部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最后分析认为明代满蒙两族,具有经济市场需求的相同性、文化习俗的相近性。第二章先介绍金国政权的建立过程及其受蒙古文化的影响:认为金廷的汗号、台吉及文武官员的巴克什、巴图鲁、扎尔固齐等名称都是深受蒙古文化影响的结果。其次研究内喀尔喀五部的形成及其封建贵族的驻牧地;认为内喀尔喀五部的地域一直在漠南,有其发展壮大的过程。兀良哈三卫的许多部民是组成内喀尔喀五部属民的主体。最后考察努尔哈赤时期的满蒙立誓联盟、联姻关系,认为满蒙贵族刑白马、乌牛祭天地的习俗是北方各民族共有的古老习俗,他们盟誓的主要目的是联合对付明朝和察哈尔部林丹汗政权。努尔哈赤时期满蒙联姻的特点是:前期以科尔沁、扎鲁特嫁女为主;后期以满族贵族嫁女为主,但所嫁的均是已归顺的蒙古贵族。第三章先考察努尔哈赤时期满蒙经济关系即满蒙贵族之间的“献礼”与“回赏”;认为金廷已取代明朝在辽东地区唱市赏主角,辽东边外的科尔沁、内喀尔喀五部等蒙古开
Mongolian and Manchu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ner Asian history. It is important to systematically st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golian and Manchu during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in social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etc..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firstly, after the fall of Yuan dynasty, Ming court, the North Yuan state, Korea wanted to rule the Jurcin area respectively, but could not accomplished. Mongolian culture's influencing Jurcin area was deeper than Chinese culture and Korean culture, it manifested in language and writting scrip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with the expansion of Dayan Khan's east and west wing, his successor's expansive activity result in Dayan khan and his descendants ruling of the full eastern Mongol area. The tribute system of Mongolian aristocracy formed and increasing feudal separated jurisdiction in Mongol area. One the contrary, Jurcin tribes developed increasingly. The two nations have similarities in economic demand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Secondly, In the process of founding Jin state, Jurcin's traditional culture influenced by Mongolian culture, for example, Jin court's khan title, Taiji, bakhshi, batulu, jarguci etc. officials title. The author talks about the formation of the five tribes of Inner Khalkha, and feudal aristocratic jurisdiction area.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the two nations alliance, form a alliance by marriage. The two nations alliance each other was to cope with Ming dynasty and Lindan Khan of Chahar tribe. Thirstly, talks about the economic relation between Monglian and Manchu, the system of tribute and grace, Khorcin and Inner Khalkha
    five tribes depend on Jin court's market. Nurhaci violated to Mongol area have two aims: plundering live stocks, to supplement war horse and plough cattle; Delerring Mongolian aristocracy to found military alliance. He also occupied Liaodong area, Manchu state's policy concerning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and religion.
引文
1、《旧满洲档》(满文),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本,1969年8月。
    2、《满文老档》(日译)(太祖),东洋文库丛刊第十二。东洋文库昭和三十一年。
    3、《满文老档》(汉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中华书局,1990年3月。
    4、《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汉译),广禄、李学智译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五十八)册一(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年3月);册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1年9月)。
    5、《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汉译)上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10月。
    6、《写于17世纪初叶的43份蒙文书信》(蒙文),李保文、南快校注,《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6年第一期。
    7、《清太祖实录》(蒙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影印,1988年7月。
    8、《元朝秘史》,四部丛刊三编史部,上海涵芬楼影印影元钞本。
    9、《元朝秘史》(畏吾体蒙古文),亦邻真复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
    10、《蒙古秘史》,额尔登台、乌云达赉校勘,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年,呼和浩特。
    11、《诸汗源流黄金史纲》(蒙文),宝力高校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
    12、《金轮千辐》(蒙文),答里麻著,乔吉校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
    13、《大黄册》(蒙文),乌力吉图校勘、注释,民族出版社,1983年10月。
    14、《阿萨拉克齐史》(蒙文),巴·巴根校注,民族出版社 1984年3月。
    15、《黄金史》(蒙文),乔吉校注,内蒙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二版。
    16、贾敬颜、朱风:《汉译蒙古黄金史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
    17、杨绍猷:《俺答汗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3月。
    18、珠荣嘎校注:《阿勒坦汗传》(蒙文),民族出版社,1984年8月。
    19、萨囊彻辰:《蒙古源流》(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
    20、《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东京大学文学部,昭和二十九年(1954)三月。
    21、[明]李东阳撰、申时行重修:《大明会典》(万历刊本),文海出版社印行(《元明史料丛编》第二辑) 中华民国七十七年(1988)六月。
    22、《嘉庆重修一统志》,四部丛刊续编,史部,上海涵芬楼影印,清史馆藏进呈写本。
    23、陈循:《寰宇通志》,《玄览堂丛书》 影印明万历刻本。
    24、郑晓:《皇明北虏考》。郑端简公《吾学编》,明刻本。
    25、熊廷弼:《务求战守长策疏》,《筹辽硕画》卷一,据明万历刻本影印,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
    26、董其昌:《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兵部类》,燕京大学图书馆铅印本,1937年。
    27、杨道宾:《海建二酋逾期违贡疏》,《明经世文编》卷四五三,[明]陈子龙等撰辑,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6月。
    28、冯瑗:《开原图说》,《玄览堂丛书》 影印明万历刻本。
    29、杨州鹤:《大发帑金佐军兴疏》,《筹辽硕画》,据明万历刻本影印,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
    30、亓诗教:《逆酋僭号敢犯天威疏》,《筹辽硕画》,据明万历刻本影印,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
    31、赵庆男:《乱中杂记》,《大东野乘》,朝鲜古书刊行会,明治四十二年五月廿二日。
    32、顾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2月。
    33、郭造卿:《卢龙塞略》,明万历刻本。
    34、米万春:《蓟门考》,影印明万历刻本。
    35、戚继光:《蓟镇边防》,影印明万历刻本。
    36、王鸣鹤:《登坛必究》,清刻本,《东胡夷酋号名哈儿宗派》。
    37、俺答:《北狄顺义王俺答谢表》,《玄览堂丛书》,影印明万历刻本本。
    38、叶向高:《四夷考》,《宝颜堂秘籍续集》 影印明万历刻本。
    39、《钦定盛京通志》,疆域,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中华民国五十四年(1965)十二月。
    40、《辽东志》,地理志。《辽海丛书》,辽海书社印行辽沈书社,1985年3月。
    41、张鼐:《辽夷略》,《玄览堂丛书》 影印明万历刻本。。
    42、瞿九思:《万历武功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62年版。
    43、《三朝辽事实录》,南京:江苏国学图书馆影印本。又见,名誉主编季羡林、主编徐麗华《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汉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影印,2002年11月。
    44、《明太祖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45、李光涛、李学智编:《明清档案存真选辑二集》,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三十八,1973年。
    46、薄音湖、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二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
    47、《大清一统志》,卷四百八之三,光绪丁酉夏,杭州,简膂石印。
    48、《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奇实录》(卷一),北平:北平故宫博物院排印本,1932年。
    49、《清史录》第一册(《太祖高皇帝实录》(全),《满洲实录》(全)),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11月。
    50、《清史录》第二册(《太宗文皇帝实录》(全)),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6月。
    51、包文汉、奇·朝克图整理:《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第一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52、齐木德道尔吉、巴根那编:《清朝太祖、太宗、世祖朝朝实录蒙古史史料抄》,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
    53、衮布扎布:《恒河之流》(蒙文),乔吉校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
    54、《清太宗实录》(蒙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影印,1988年6月。
    55、《钦定满洲祭天典礼》,《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5年3月。
    56、[清]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百三十卷本),辽海出版社,1997年8月。
    57、[日]内藤虎次郎辑:《满蒙丛书》第一卷,《口北三厅志》,满蒙丛书刊行会,大正八年(1919)三月,东京。
    58、《钦定大清会典》,嘉庆重修清刻本。
    59、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北京。
    60、[汉]司马迁撰:《史记》,《匈奴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9月。
    61、[宋]范晔撰:《后汉书》,《匈奴传》 北京:中华书局,
    62、[元]脱脱等撰:《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0月。
    63、[元]脱脱等撰:《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7月。
    64、[明]宋濂撰:北京:《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4月。
    6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4年4月。
    66、[明]王圻辑:《续文献通考》·兀良哈等》,名誉主编季羡林、主编徐麗华《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汉文版),四川民族出版社影印,2002年11月。
    67、《明经世文编》卷四五三,[明]陈子龙等撰辑,中华书局影印,1962年6月。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9月。
    2、[苏]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蒙文),伍月、包力道译,民族出版社,1981年5月。
    3、[日]和田清:《东亚史研究·蒙古篇》,东洋文库,昭和三十四年(1959)三月。
    4、和田清:《东亚史研究·满洲篇》,东洋文库,昭和三十年(1955)十二月。
    5、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潘世宪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上册124页
    6、和田清:《明初对满洲的经略》,《满鲜地理历史研究报告》,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昭和九年(1934)6月。
    7、[日]萩原淳平:《明代蒙古史研究》,同朋舍出版,昭和五十五年(1980)二月。
    8、[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施康强、顾良译,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2年5月。
    9、亦邻真:《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10、珠荣嘎译注:《阿勒坦汗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11、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12、乌兰:《<蒙古源流>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年1月。
    13、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12月。
    14、赵令志:《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4月。
    15、刘小萌:《满族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
    16、奥登:《蒙古史文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
    17、阎崇年:《努尔哈赤传》,北京出版社,1983年6月。
    18、色音:《东北亚的萨满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19、[蒙古]Я·Cebel(策布勒)编:《简明蒙古语词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20、[日]田山茂著,潘世宪译:《清代蒙古社会制度》,商务印书馆,1987年。
    21、包力高:《蒙古文字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22、[日]鸳渊一:《满洲碑记》,东京:目黑书店刊,昭和十八年(1943)一月五日。
    23、赛熙亚乐:《成吉思汗史记》(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24、阎崇年:《满学论集》,民族出版社,1999年7月。
    25、达力扎布:《明清蒙古史论稿》,民族出版社,2003年6月。
    26、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上下册,中华书局,1959年11月。
    27、萧一山:《清代通史》(上中下),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九月。
    28、孟森编著:《清代史》,正中书局印行,中华民国四十九年(1960)十一月。
    29、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11月。
    30、周伯棣编译:《中国货币史纲》,中华书局印行,民国二十三年(1934)九月。
    31、《阜新蒙古史研究》 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年8月。
    32、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
    31、李燕光、关捷主编:《满族通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1月。
    33、蒋秀松、孙进己、干志耿、张璇如、庄严著:《女真史》(东北史丛书),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7年7月。
    34、《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6月,北京、上海。
    35、胡日查、长命:《科尔沁蒙古史略》(蒙古文),民族出版社,2001年4月。
    36、《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12月。
    37、[日]三田村泰助《清朝前史研究》(日文),京都:东洋史研究会,昭和40年(1965)10月。
    38、余梓东:《清代民族政治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
    39、札奇斯钦:《蒙古学论丛》,台北:学海出版社,中华民国六十九(1980)年九月。
    40、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50、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代卷,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
    51、孙文良:《满族崛起与明清兴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
    52、佟宝山、李品清主编:《阜新蒙古史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年8月。
    1、亦邻真:《成吉思汗与蒙古族共同体的形成》,《内蒙古大学学报》1962年第1期。又载《元史论集》,人民出版社 1984年。
    2、齐木德道尔吉:《四子部落迁徙考》,中国蒙古史学会编《蒙古史研究》(第七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3、白翠琴:《明代前期蒙古与女真关系述略》,《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年。
    4、蒋秀松:《毛怜卫的变迁》,《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一期。
    5、薛虹:《明代前期建州女真的社会组织》,《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上册,中华书局,1988年5月。
    6、张永江、叶雪冬:《试论叶赫部的族属与历史分期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2期。
    7、朱荣嘎:《“野乜克力”释——兼与和田清博士的mekrin说商榷》,《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
    8、曹彦生:《林丹汗联明抗金的经济原因》,《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9、杨绍猷:《试论俺答汗》,《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
    10、荣丽贞:《略述阿勒坦汗》,《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年。
    11、薄音湖:《关于永谢部》,《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宝音德力根:《兀良哈牧地考》,《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期。
    13、薄音湖:《俺答汗征兀良哈史实》,《蒙古论文选集》(第二辑),呼和浩特市蒙古语文历史学会编印,1983年。
    14、乌云毕力格:《喀尔喀蒙古右翼额尔克卫征诺颜的奏折及相关事宜》,《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3年第1期。
    15、[比利时]田清波:《鄂尔多斯蒙古姓氏》,官其格编《蒙古族姓氏》(蒙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3年。
    16、珠荣嘎:《达延汗西征命令新释—兼索altal humurge一词的本义》,《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年)。
    17、宝音德力根:《关于15—16世纪阿儿秃斯万户历史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1998年1期。
    18、杨建新:《明中期“西海”蒙古述略》,《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
    19、曹永年:《嘉靖初蒙古察哈尔部的牧地问题》,中国蒙古史学会编《蒙古史研究》(第六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20、宝音德力根:《好陈察罕儿·察罕儿五大营·八鄂托克察罕儿》,《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蒙古文,1998年第3期。
    21、高·喇克瓦:《博迪阿拉克汗陵在何处》,《内蒙古社会科学》 蒙古文版 1992年第6期。
    22、布和哈达:《关于巴图猛哥达延汗出生地》,《乌云图力呼尔》 1985年4期。
    23、高·阿日华:《对满都里可汗陵墓的探究》,《内蒙古社会科学》 蒙古文版 1995年2期。
    24、刘迎胜:《开展内陆欧亚学的研究》,《欧亚学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99年。
    25、谢肇华、何薄滢:《从民族历史中吸取精神文明营养》,《民族史研究》 第三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
    26、苍铭:《试论西南边疆民族依存关系的形成》,《民族史研究》第三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
    27、达力扎布:《清初对蒙古右翼三万户的政策及其背景》,载达力扎布《明清蒙古史论稿》,民族出版社,2003年6月。
    28、白初一:《古代游牧文明中的尚武精神初探》,《游牧文明与生态文明》,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
    29、奇文瑛:《满蒙文化渊源关系浅析》,《清史研究》1992年第4期。
    30、呼和温都尔:《解释汉音译“瓯脱”一词的含意》,《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版 1995年第1期。
    31、杨学琛:《略论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王钟翰主编《满族史研究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11月。
    32、董永义:《蒙古族语言文学的发展与中华各族的联系》,载《北方民族文学与中华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1989年1月。
    33、蔡美彪:《大清国建号前的国号、族号与纪年》,《历史研究》 1987年第3期。
    34、李勤璞:《辽阳<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文研究》,《满语研究》 1995年第2期。
    35、李勤璞:《斡禄打儿罕囊素:清朝藏传佛教开山考》,《蒙古学信息》 2003年第2期。
    36、[日]田中克己:《喀尔喀五部的的成立》,《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 新编第三十六辑,1984年。
    37、奥登:《喀尔喀五部考述》,载《蒙古史研究》第二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6年12月。
    38、宝音德力根:《从阿巴岱与俺答汗的关系看早期喀尔喀历史的几个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 1999年第1期。
    39、佟永功、关嘉禄:《简论清代东北边疆民族政策——从贡貂赏乌林制度说起》,《民族史研究》第三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3月。
    40、胡日查:《关于塔布囊的若干历史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1999-4。
    41、胡日查:《有关朵颜卫者勒蔑家族事实》,《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1。
    42、乌云毕力格:《关于朵颜卫兀良哈人的若干问题》,《蒙古史研究》第七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3、特木勒:《“庚戌之变”与朵颜卫的变迁》,《蒙古史研究》第七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44、孟慧英:《萨满教的天神与天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第一期。
    45、富育光:《清宫堂子祭祀辩考》,《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4期。
    46、刘小萌:《满族肇兴时期所受蒙古文化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 1994年6期。
    47、齐木德道尔吉:《林丹汗去世之后的外喀尔喀玛哈撒麻谛车臣汗》(蒙古文),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二期。
    48、定义庄:《清朝皇室与蒙古贵族的政治联姻》,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一辑,中 华书局 1999年。
    49、徐凯、常越男:《蒙古氏族与八旗满洲旗分左领》,《满学研究》第七辑,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
    50、金元山、戴鸿义:《试论努尔哈赤、皇太极与科尔沁部的联姻关系》,《沈阳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
    51、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中的世婚习俗与近亲结婚分析》,《明清档案与蒙古史研究》2,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
    52、杜家骥:《清朝<玉牒>中的蒙古史史料及其价值》,《明清档案与蒙古史研究》2,内蒙人民出版社,2002年。
    53、白初一:《蒙古文献中“sidu”一词的词义分析》,《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2002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