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刑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钦定大清刑律》是晚清法制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对此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其价值与意义在于:其一,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性的刑法典如何从诸法合体的传统法系中分离出来。其二,《钦定大清刑律》在中西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时,如何对传统刑法与西方刑法文化进行取舍。其三,晚清法制变革的时代背景及法制演进的历史进程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制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四,《钦定大清刑律》的制定及运作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历史的启示。
    本文借鉴并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第一章“《钦定大清刑律》的制定”,偏重使用社会学的方法考察社会变迁对立法的影响。第二章“《钦定大清刑律》的内容”及第三章“《钦定大清刑律》的学术支撑”主要采用中外比较和古今比较的方法,论述了西方刑法文化对《钦定大清刑律》内容的影响及律学与法学的联系与区别。第四章“《钦定大清刑律》的施行”以大理院解释例为依据,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透视法律的实际运作情况。第五章“《中国刑法的近代化》”采用了综合归纳的方法论述了《钦定大清刑律》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法与时转。晚清国家与社会的变化及其互动催生了《钦定大清刑律》。经济结构的转型,动摇了传统法律的经济基础。近代商人群体的崛起冲击了传统法的等级观。政体改革呼唤法制创新。西方法治学说的输入和国家观的兴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落后与野蛮的传统法制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钦定大清刑律》的诞生,时也,势也。
    晚清统治者面对中西法文化的冲突,左右为难。既要参考列邦之制度,又要体察中国之国情,务必使所修之律中外通行。传统法文化的精髓与西方近代的民主法治精神难以协调,《钦定大清刑律》的立法指导思想陷入矛盾之中。但修律者酌法准情,折衷至当的基本态度,既摒弃了食古不化的顽固保守思维,也排斥了全盘西化的过激主张,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取向。
    《钦定大清刑律》的良好立法意图及颇具新意的法律内容,未能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充分贯彻。较多体现西方工业社会精神的《钦定大清刑律》与清末民初依然是小农经济成分占主导的社会环境相脱离。作为国家制度一部分的传统法律制度随清朝灭亡而终结了,但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传统法律意识却依然根深蒂固地残存在人们的脑海里。《钦定大清刑律》制定过程中的礼法之争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等立法与司法两分离的现象依然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法制近代化进展迟缓,主要表现为司法的滞后性上,同时也说明,立法的近代化较易实现,而司法的近代化要困难得多。
    法制状况与学术水准有内在的无形的联系。中华法系的学术支撑是传统律学,《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律学的巨大成就。《钦定大清刑律》的学术支持是近代法学,近代法制的发展离不开近代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的繁荣。《钦
    
    定大清刑律》的制定者们敏锐地注视着当时西方新旧两派刑法理论的发展态势,比较优劣,合理取舍。《钦定大清刑律》虽然存在某些立法缺憾,但立法者会通中西、兼容并包的做法,不失为睿智之举。
    《钦定大清刑律》制定之时,任廷芳、沈家本等人就大声疾呼培养近代法学新人。以政治性、实用性、盲目性、多样性为特点的清末法学教育兴起。近代法学教育已逾百年,成功的经验和挫折的教训都值得我们吸取。在探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法学教育改革之路的今天,法学教育的通识性、开放性、理论性应予重视。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Approved by Emperor" (hereinafter referred as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is a symbolic fruit of the legal reform in late Qing Dynasty. The significances of studying it lay in the many aspects. First, it shows us how the first specific code separ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code in which all laws are put in a same code. Second, it tells us how the legislators conciliat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criminal law and western criminal laws in legislating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Third, what affect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legislation evolution have made on the legislation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Fourth, what inspirations the legislation and carrying out of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could give us.
    This dissertation uses many researching methods. Chapter one, which studies the legislation of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mainly makes use of the sociological method in reviewing the influences of social changes on legislation. Chapter two and chapter three, which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on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and academic support to it, adopt a comparative method in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s of western criminal laws on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law studies and contemporary legal science. Chapter four, which studies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adopts a case study method, basing the stud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s explained by the Supreme Court, and trying to reveal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after the law was put into force. Chapter five, which studies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criminal law, adopts a synthesis study method, and discuses the lessons and experiences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left us.
    Law changes with time. The changes of nation and society and their interactions made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come into birth. The transferring in economic situation shook the economic base of the traditional law. The emergence of new generation of merchants g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leveling conception of the society.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s called for a change in law. The import of western political theory and the new national conception emergency broadened the view of the people. The late-developed and cruel traditional legal system cannot fulfill the needs of the new changes. The birth of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is the result of time and situation.
    The ruler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facing the conflic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was in a quandary, they needed to take the regulations of the foreign counties in account and to consider the national situation, and had to make the criminal law accepted by both the
    
    people and foreign strong countries. But it was very hard to reconcile the sou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o the guideline of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was often in a contradiction. But the legislators' basic attitude of considering law and human feeling denied both the conservatives and jacobinical propositions and took a midway stand. It is a right and reasonable choice under that situation.
    The good legislation intention and new contents was not fully carried out in legal practice.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which mainly represented the spirit of western industrial culture backgrounds, was separated with the domain social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When the law, as part of national systems, went to the end with the Qing Dynasty, the traditional conception as part of social life was still left in the brain of the people. The arguments concerning the enactment of "Criminal Law of Qing Dynasty" have already passed and became history, but the phenomena that law is not carried out or not carried out well and the legislation was separated enactment does still exist today. To some extent,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progresses slowly, which was mainly embodied in that law application draggling behind legislation. It also shows the modernization of legislation is
引文
1. 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多卷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2. 李贵连:《沈家本与清末立法》,载北京大学《法学论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
    3. 李贵连:《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4. 朱勇:《中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5. 《学习时报》编辑部:《落日的辉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6. 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7. 《皇朝通典》卷一,《食货一》
    8. 蒋建平编著:《中国商业经济思想史》,财经出版社1990年7月版。
    9. 《清高宗实录》,卷六九
    10. 《粤海关志》卷二三。
    11. 杨杭军:《走向近代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12. 《清宣宗实录》(七)卷四百零四。
    13.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
    14. 邓观应:《盛世危言》卷7。
    15. 《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李肃毅伯奏议》第4卷。
    16.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17. 《茶厘酌减税捐片》,《曾忠襄公奏议》第29卷。
    18.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中华书局,2002年7月第1版,和28页。
    19. 《盛世危言·商务二》,载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0. 周平高编:《上海县续志·序》,上海书店1991年版。
    21.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编:《江南造船厂厂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2. 陈真、姚洛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3. 密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三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
    24. 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远业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5. 《中国近代史》编辑主编:《中国近代邮电史》,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
    26. 《光绪朝东华录》(五)总第5392页。
    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
    2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29. 李贵连:《沈家本传》,法律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30. 蔡枢衡:《中国法理自觉的发展》。
    31. 沈家本:《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进呈刑律草案折》载《大清法规大会》卷十二,法典草案二
    
    
    32. 《晋书·傅玄传》
    33. 《史记·平准书》
    34. 《史记·平准书》
    35. 孔庆明等编著:《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36.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11月第1版。
    37. 《史记·货殖列传》
    38. 《史记·秦始皇本纪》
    39. 郑观应:《盛世危言·正续编》卷二。
    40.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41. 丛刊本《洋务运动》一。
    42. 陈炽:《续富国策》,卷45。
    43. 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
    44. 《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
    45. 方鸿铠:《川沙县志》卷首导言
    46. 孙宝暄:《忘山坊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7. 彭泽益:《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48. 《奉天通志》卷115,实业3,商业。
    49. 《兴商为富强之本论》,光诸三十一年《商务报》第8期。
    50.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51.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五)。
    52. 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53. 《广书籍以惠士林论》,1882年11月2日《申报》
    54. 《唐律疏议》“官户部曲”条疏议。
    55. 嘉庆二十三年刊敕撰《大清会典》卷十一,户部。
    56. 《中外新闻·录华友来稿》,1869年11月18日《上海新报》。
    57. 辰桥:《申江百咏》1887年本卷下,见顾炳权编:《上海洋场竹枝词》。
    58.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四,中华书局1985年12月第1版。
    59. 高翔:《从全盛到衰微——18世纪清帝国的盛衰之变》,载《光明日报》2000年6月30日。
    60.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1册第4810页。
    61. 《乾隆起居注》,乾隆六十年八月。
    62. 《清世宗实录》,卷三十九
    63. 胡世显:《为敬陈管见以杜邪慝而端风教事折》,《国朝名臣奏议》(三)。
    64. 夏燮:《中西纪事》卷九,光绪十三年铅印本。
    65. 《光绪政要》。
    66. 《光绪朝东华录》(五),总4927页。
    67. 吴春梅:《一次失控的近代化改革》,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
    
    
    68.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9. 《东方杂志》。
    70. 《张季直传记资料》(四)。
    71. 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72.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转引自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第18页。
    73. 《京话实报》,1906年第53号。
    74. 《啬翁自订年谱》,卷下,20页。
    75. 丁文江等主编:《梁启超年谱长编》,365页。
    76. 《舆论一斑》,《东方杂志》临时增刊。
    77. 《宣统政记》。
    78. 骆惠敏编:《清末代初政情内幕》,上册,649页。
    79. 《论政府无立宪之能力》,1909年12月13日《大公报》
    80. 《张季直传记资料》(四)。
    81. 何启、胡礼垣:《<劝学篇>书后》,《新政真诠》五编。
    82. 《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文集》。
    83. 《光绪政要》。
    84. 《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95
    85. 《袁世凯奏议》卷14,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版。
    86.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卷首。
    87. 沈家本:《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奏进呈刑律草案折》,《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9册。
    88. 沈家本:《奏拟修订法律大概办法析》,《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三十三年十月。
    89. 《大清法规大会·法律部》卷首。
    90. 《钦定大清刑律》卷首上谕 宣统三年六月刊印。
    91.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法典草案三
    92. 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119页。
    93. 强世功:《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国家转型中的法律(1840-1980年)》,载苏力、贺卫方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94. 范忠信选编《梁启超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95.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卷三《变通旧律例二》,总第1741页。
    96.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卷11,法典草案一,总第1936页。
    97. 《清史稿》卷144。转引自张德美博士论文:《晚清法律移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8. 《大清法规大全·宪政部》卷三,《地方自治》,总第141页。
    
    
    99. 《大清法规大全·民政部》卷二,《国籍》,总第995页。
    100. 《大清法规大全·宪政部》卷二,《咨议局》,总第130页。
    101. 《大清法规大全·实业部》卷七《商会》,总第2991页。
    102. 《大清法规大全·交通部》卷二《轮船》,总第3195页。
    103. 《大清法规大全·财政部》卷九《银行银钱号》,总第2677页。
    104. 《大清法规大全·实业部》卷十四《矿务》,总第3072页。
    105. 《大清法规大全·实业部》卷九《商律·矿产律》,总第3021页。
    106. 《大清法规大全·外交部》卷九《租界租建》,总第2472页。
    107. 《大清法规大全·财务部》卷八《钱币》,总第2664页。
    108. 张德美博士论文:《晚清法律移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9. 《清朝经世文统编》卷五十四,《外交部》九《教案》。
    110. 《清朝经世文统编》《教案》,《禀覆教尼案件》。
    111. 王铁崖:《中外旧约章》
    112. 《筹办洋务始末(咸丰朝)》
    113. 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二版。
    114. 《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98页。
    115. 李贵连:《清季法律改革与领事裁判权》,载《中外法学》,1990年第4期。
    116. 《东方杂志》第一卷第六号
    117. 沈家本、伍廷芳:《核议御史刘彭年恢复刑讯折》
    118. 《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1994年10月版。
    119.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法典草案二,总第1992页。
    120. 刑法学全书编委会:《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4月版。
    121. 陈忠林:《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前言》
    122. 路德维格·冯·巴尔:《大陆刑法史》(《大陆法制史丛书》第6卷),英文版。
    123. 牧野英一:《法兰西刑法之发达》,张蔚然译《法律评论》第9卷第49、50期。
    124. 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5. 张筱薇著:《比较外国犯罪学》,百家出版社1996年版。
    126. 由嵘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7. 何勤华主编:《法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28. 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129. 何勤华主编:《日本法律发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30. (日)野村稔:《刑法总论》,金理其、何力译,邓又天审校,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31. 中山研一;《刑法总论》,成文堂1982年版第38页。
    132. (日)大塚仁:《刑法中的新旧两派的理论》,转引自《外国刑法研资料》第一辑,北京政法学院刑法研究室编。1982年6月。
    
    
    133. 李海东主编:《日本刑事法学者》(上)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5年联合出版。
    134. 日本力行会编纂《现今日本名家列传》,1903年版。
    135. 中山敬一“胜本勘三郎”,《法学教室》1993年第6期153号第88页。
    136. 何勤华主编:《二十世纪百位法律家》,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37. (日)冈田朝太郎:《论改正刑律草案》,留庵译自日本《法学协会杂志》第29卷第3号。译文载《法政杂志》。
    138. (日)冈田朝太郎:“论《大清新刑律》重视礼教”。载《法学会杂志》第1卷第1期、第3期。
    139. 汪庚年编:《京师法律学堂讲义》,1911年5月京师法学汇编社发行。
    140. (日)赤板昭二:《罪刑法定主义》。原载《法学基本原理》成文堂1978年。转引自《法学译丛》1981年第1期。
    141.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4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43. 郭成伟:《中华法系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4. 《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10月第一版。
    145. 李靓博士论文《近代三大基本刑法原则对大清新刑律的影响》,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46. 《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10月第一版。
    147. 宣统三年六月刊印,《钦定大清刑律》,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藏。
    148. 冈田朝太郎:《日本冈田博士论改正刑律草案》,留庵译自日本《法学协会杂志》二十九卷第3号。引自《法政杂志》。
    149. 《左传·昭公六年》
    150. 《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151. 《宋史》卷二OO《刑法二》
    152.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
    153. 《商君书·赏刑》
    154. 《商君书·定分》
    155. 《史记·秦始皇本纪》
    156. 《史记·张释之列传》
    157. 《晋书·刑法志》
    158. 《隋书·刑法志》
    159. 《唐律·断狱律》
    160.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六
    161. 《大清律例·断罪引律令》
    162. 鲁兰:《牧野英一刑律法思想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63.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百四十四,刑考三。
    164. 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165. 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166.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版社1`988年版。
    167.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68. [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69.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70.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71. [美]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滨泽,三联书店1987年版。
    172. 刘麟生:《朗伯罗梭犯罪学》,商务印出馆1938年版。
    173. [意]菲利:《实证派犯罪学》,郭建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74. 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2版。
    175. [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176. 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77. 霍布斯著,黎思复、黎廷弼译:《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78. 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179.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80. (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出版,1993年版。
    181. 《修订法律大臣奏请变通现行律例内重法数端折》,《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卷3。
    182. (日)西原春夫:《刑法总论》(下卷),成文堂1993年改订准备版。早稻田司法考试研究室:《刑法总论》,早稻田经营出版,1990年版。
    183. (梁)肖子显编:《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184. 《白居易集》(第四册),顾学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版。
    185. 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一卷),2000年10月第1版。
    186. 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三联书店,1983年版。
    187. 陈顾远:《中国法制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188. 怀效锋主篇:《中国律学丛刊》总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189. 曾庆敏主编:《法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
    190. 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
    191. 《法学词典》,增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12月第2版。
    192. 高鸿钧:《伊斯兰法学及主要流派》,载《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1期,吴云贵著:《伊斯兰教法概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93. 《商君书·开塞》
    194. 《韩非子·五蠹》
    195. 《礼记·礼运》
    196. 《商君书·修权》
    197. 《韩非子·难三》
    198. 《韩非子·心度》
    
    
    199. 《管子·任法·区言一》
    200. 《管子·禁藏·杂篇四》
    201. 《管子·明法解·管子解五》
    202. 《墨子·经上》
    203. 《荀子·君道》
    204. 《韩非子·有度》
    205.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206. 《左传·昭公五年》
    207. 《墨子·尚贤中》
    208. 《商君书·定分》
    209. 《商君书·去强》
    210. 《国语·周语下·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
    211. 《韩非子·有度》
    212. 《荀子·正论》
    213. 《商君书·画策》
    214. 《荀子·富国》
    215. 《管子·任法》
    216. 《管子·七法》
    217. 《韩非子·显学》
    218. 《商君书·更法》
    219. 《商君书·壹言》
    220. 《荀子·非相》
    221. 《道德经第四十章》
    222. 张晋藩:《清代律学及其转型》,《求索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23.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24.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8-346页。
    225. 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6. 张晋藩主编,林中、朱勇副主编:《中国法律史》,法律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227. 程树德:《九朝律考》
    228. 《通典》六十九:东晋成帝咸和五年散骑侍郎乔贺妻于氏上表引。
    229. 《白贴》二十六引。
    230. 《御览》六百四十引。
    231. 《汉书·公孙弘传》
    232. 《汉书·儿宽传》
    233. 《史记·儒林列传》
    234. 华友根:《西汉<春秋>决狱及其历史地位》,《政治与法律》,1994年第5期。
    235. 《汉书·宣帝纪》
    
    
    236. 于逸生:《<春秋决狱>》简析,《求是学刊》,1989年版。
    237. 《后汉书·霍諝传》
    238. 《论衡·答佞》
    239. 《汉书·薛宣传》师古注
    240. 《汉书·刑法志》
    241. 高恒:《秦汉法制论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42. 曹漫之:《唐律疏议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43. 陈戌国:《‘唐律疏议’看唐礼及相关问题》湖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44. 钱大群:“《唐律疏议》结构及书名辨析”。《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45. 《晋书·刑法志》
    246. 何勤华:《唐代律学的创新及其文化价值》.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3期。
    247. 《册府元龟》
    248. 张伯元:《问答式律注考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5期。
    249. 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
    250. 冈田朝太郎:《法学通论》,汪庚年编:京师法律学堂讲义《法学汇编》第一册,1911年北京顺天时报馆排印。
    251.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一,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版。
    252. 李贵连:《中国近现代法学的百年历程(1840-1949)》。载苏力、贺卫方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253. 云岭:《清末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及影响》,载《法律史论丛》,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254. 梁启超:《变法通议书》
    255. 梁启超:《论译书》
    256. 汤能松等编:《探索的轨迹——中国法学教育发展史略》。
    257. [美]任达著,李仲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中国,1898-1912》,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258. 《大清法规大令·法律部》,卷首。
    259. 蔡枢衡:《中国刑法史》
    260. 《大清光绪新法令》第20册第7页。
    261.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法典草案二,总第1987页。
    262. 《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总第475页。
    263. 公丕祥:《法律文化冲突与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
    264. 张之洞:《劝学篇序》
    265. 张之洞:《遵旨复议新编刑事民事诉讼法折》,《全集》卷69。
    266. 李光灿:《评<寄簃文存>》,群众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
    267.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268. 学部:“咨各省督抚为外人设学毋庸立案文”,《学务杂志》。
    
    
    269. 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9月第1版。
    270.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洋务运动》第1册。
    271. 《同治二年二月初十日江苏巡抚李鸿章奏》,《洋务运动》第2册。
    272. 朱有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第5390-5392页。
    273. 《皇朝经世文新编》第19卷。
    274. 李贵连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275. 《学部奏筹办京师分科大学并现办大概情形折》,见《大清教育新法令》第6编。
    276. 《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9册。
    277. 《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47。
    278. 《奏请专设法律学堂折》载丁贤俊,喻作风编:《伍廷芳集》上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71-272页。
    279. 《法学会杂志》1913年第一卷第一号。
    280. 王健:《20世纪中国法律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载张晋藩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法治回眸》,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81. 《学部通行各省御史乔树木丹 奏请各省添设法政学堂文》,引自朱有王献 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82.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学务纲要》,载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2版。
    283. 丁韪良:《花甲忆记》,转引自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84. 《同文馆题名录》光绪五年(1879)刊,光绪十三年(1887)刊。转引自王健博士论文:《中国近代的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
    285. 《皇朝经济文新编》,《西律》,卷二,光绪二十七年(1901)。
    286. 《张文襄公全集》卷203。
    287. 杨兆龙著:《中国法学教育之弱点及其补救之方略》,载郝铁川、陆锦碧编:《杨兆龙法学文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88. 《蔡孑民先生演说辞》,《法政学报》,1919年第11期。
    289. 《法政学报》,1924年9月出版。
    290. 朱家骅:《法律教育》,教育部教育通讯社编,1948年。
    291. 竞明:《法政学校今昔观》,《教育周报》,1914年第51期。
    292. 《东方杂志》,1913年。
    293. 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2版。
    294. (美)毕乃德:《洋务学堂》曾钜生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95. 《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
    296. 《孙中山全集》第2卷。
    297. 《辛亥革命资料》第352-353页。
    谢振民编著,张知本校订:《中华民国立法史》(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298. 年1月第1版。
    299. 《暂行新刑律》1912年4月刊印。
    300. 曾代伟:“《暂行新刑律》辨正”,载《法学研究》,1987年第6期。
    301. 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下,上海书店,1990年10月第1版。
    302. 郭卫编:《大理院解释例全文》,会文堂1931年版。
    303. 江庸:《五十年来中国之法制》,载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商务印书馆,1923年。
    304.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编:《中国近代法制史资料选编》第二分册,1979年。
    305.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06. 黄源盛:《大清新刑律礼法争议的历史及时代意义》,载《中国法制现代化之回顾与前瞻》。台湾大学法学院出版。
    307.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明律目筏三》
    308. 沈家本:《奏刑律分则草案告成由》
    309. 沈家本:《删除律例内重法折》
    310. 沈家本:《政法类典序》
    311. 林端:《儒家伦理法律文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312. 阿兰·沃森:《法律移植论》,《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1辑。
    313. 张文显:《继承、移植、改革:法律发展的必由之路》,载《社会科学战线(长春)》1995年第2期。
    314. 公丕祥:《国际化与本土化:法律现代化的时代挑战》,《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315. 1994年1月15日《人民日报》
    316. R·H路威:《初民社会》,(纽约,1920)。
    317. 阿兰·沃森:《法律移植论》,《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1辑。
    318. 江平:《制订民法典的几点宏观思考》,《政法论坛》1997年第3期。
    319. 袁世凯:“整饬伦常令”,载《民国经世文编·道德》
    320. 《清朝续文献通考·刑政六》
    321. 张晋藩:《中国法制走向现状代的思考》,载张生编:《中国法律近代化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322. 张文儒、郭建宁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323. 陈序经:《对于一般西化论者的一个浅说》,《独立评论》第79号。
    324. 陈序经:《关于全盘西化答吴景超先生》,《独立评论》第142号。
    325. 《胡适论学近著》第1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326. 胡适:《编辑日记》,《独立评论》第142号。
    327.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328.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
    329. 张岱年:《文化与哲学》,教育学出版社,1988年版。
    
    
    330. 《中国本位文化讨论集》,转引目前揭张文儒、郭建宇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331. 田宏杰:《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332. 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
    333. 潘汉典先生在“比较法学与法制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3期。
    334. 陈序经:《全盘西化的辨护》,《独立评论》第160号。
    335. 张熙若:《全盘西化与中国文化》,《国闻周报》第12卷。
    336. 曾令良:《统一司法考试与我国法学教育发展的定位》,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1期。
    337. 朱家骅:《法律教育》,教育部教育通讯社1948年版。
    338. 吴志攀:《努力提高我国法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载《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7期。
    339. 杨鸿烈著:《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340. 张桂红:《WTO对中国法律的影响》,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341. 赵相林:《对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7期。
    342. 何敏:《从清代私家注律看传统注释律学的实用价值》,载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343. 张伟仁:《清代的法学教育》,载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344. 杨兆龙:《中国法学教育之弱点及其补救方略》,载郝铁川、陆锦碧编:《杨兆龙法学文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45. 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346. 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1世纪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讨论稿)》
    347. 蔡枢衡:《中国法理自觉的发展》,著者自刊,1947年。
    348. 苏力:《法学本科教育的研究和思考》,载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349. 沈宗灵:《有关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的两个问题》,载《中外法学》1995年第4期。
    350. 《新唐书·选举志》
    351. 徐道隣:《宋朝的法律考试》,载《中国法制史论集》,志文出版社(台湾),1975年8月。
    352. 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载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353. 大内兵卫、我妻荣:《日本的裁判制度》,岩波新书,1965年。
    
    
    354. 丁相顺:《日本司法考试制度的基本理念与主要特点》,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5期。
    355. Chloros: Common law, Civil law and socialist law:
    Three Leading Systems of the World, Three Kind of Legal Thought, Comparative legal Cultures, ed. by Csaba Varga,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Aldershot, 1
    356. Hong Kong Government: Chinese law And Custom in Hong Kong, Hong Kong, the Government Printer, 194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