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农村人地之间的矛盾一直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是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因素。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新型农村土地制度,给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农业生产力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日渐显露,原因主要是:土地产权界定不清、土地分配方式不合理、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农民退出机制不健全、农村组织化程度低等。而要建立科学合理、稳定长久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土地市场,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必须进行新的土地制度变革。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指出了农村土地制度在不断变革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其次,在认真学习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实施现状,对农村土地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然后进入了本文最重要的章节,介绍并评价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的模式选择,研究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举措,其中的重点是要规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民的退出机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以集体所有为前提的股份合作制等。通过种种方式和途径,以期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core of agricultural problems is l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asants and lands has being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side economy and society. Our land system in countryside is the key of affecting efficiency, income, and stability in countryside. During the twenty years of reform, our new land system based on the Family Joint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it enhance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lthough the Family Joint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s vit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abuses of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The causes include such aspects, The land property right hasn't been clearly distinguished, The assignment ways of land is not reasonable, The mobile mechanism of land is not perfect, The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peasants is not sound and so on. However
    , if we want to build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table and permanent land system of countryside, to set up a real land market of countryside and to mobilize production positive factor in peasants, we will have to carry out new transform of our land system in countryside.
    At first, the thesis looks back the transform course of our land system in countryside since reform and open. It giv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land system has. Secondly,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executiv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land system in countryside. After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s and sections are coming. It introduces and evaluates the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last transform. It studies the principles that our land system transform should adhere to and researches a series of measures that is suitable to our land system in countryside. Among it, people should standardize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build perfect land mobile mechanism, standardize the withdrawal mechanism of peasants, found and amplify share joint system based on collective owning system by leading to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Through such ways, I hope that the thesis can do some good to the land system transform in countryside.
引文
(1)李同文:《中国民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现状与未来》,金城出版社,1998年,第5—15页。
    (2)廖洪乐等:《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4页,第52—69页。
    (3)陆学艺:《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4)宋洪远:《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的演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6页。
    (5)贺雪峰:《农民收入:结构问题还是政策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4月27日。
    (6)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第69-83页。
    (7)迟福林:《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8)王瑞璞:《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
    (9)丁少群:《城市化冲击农村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制度》,《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5月。
    (10)高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讨》,《经济学家》2004年1月。
    (11)陈晨等:《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对被征地农民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与就业情况的考察》,《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1月。
    (12)张寿正:《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失地问题的思考》,《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2月。
    (13)邓大才:《农地征用制度:多方利益的博弈与抉择》,《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3月。
    (14)党国英:《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国土资源》2003年6月。
    (15)靳相木等:《21世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的目标与方针》,《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8月。
    (16)韩长赋:《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11月。
    (17)赵红菊等:《农地股份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经济体制改革》2003
    
    年5月。
    (18)张达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月。
    (19)蒋永穆等:《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经济学家》2003年3月。
    (20)卿厚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时解决农村土地制度出现的新问题》,《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4月。
    (21)许树辉:《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2月。
    (22)陈文兴:《如何深化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3月。
    (23)吴建:《小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变革思路》,《北方经贸》2003年5月。
    (24)张德元:《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再思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1月。
    (25)胡尹燕:《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回顾与创新思考》,《理论探讨》2003年7月。
    (26)黄荣华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模式述略》,《兰州学刊》2003年3月。
    (27)侯满平等:《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模式探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9月。
    (28)李学军等:《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效率增进的思考》,《理论学刊》2003年11月。
    (29)张英辉:《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技术经济》2003年1月。
    (30)韩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轨迹与改革思路》,《农村展望》2002年6月。
    (31)唐建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第三次创新》,《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4月。
    (32)杨新荣:《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理论探讨》2002年2月。
    (33)蔡海生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发展与创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3月。
    (34)赵继新:《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安排》,《河北学刊》2002年7月。
    
    
    (35)陈书荣:《浅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理论探讨》2002年11月。
    (36)杨雪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研究状况的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5月。
    (37)辛维举:《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8月。
    (38)李仁方:《浅谈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2002年1月。
    (39)黄勤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重要选择》,《农村经济》2002年6月。
    (40)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9月。
    (41)高友清等:《乡村又见大片荒田》,《农民日报》2000年10月25日。
    (42)蒋励:《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改革与启迪》,源自www.cnki.net。
    (43)张光宏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源自www.cnki.net。
    (44)施文正等:《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回顾与瞻望》,源自www.cnki.net。
    (45)李小云:《农村土地制度运行中的性别问题》,源自www.cnki.net。
    (46)黄菡:《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几点思考》,源自www.cnki.net。
    (47)金丽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与现状、问题与出路》,源自www.cnki.net。
    (48)关嵩山等:《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源自www.cnki.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