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关系整个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社会养老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基本经济和社会问题,其发展水平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发展历程进行历史回顾,研究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规律,构建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公平、普惠、共享目标的客观要求,保障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本文紧紧把握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规律的特点,综合历史和文化因素对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进行研究,总结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的特征与历史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论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提出问题和分析框架;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主要回顾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变革历程,评述了变革特点,研究了建国以来内蒙古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特点以及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变迁;第三部分(第五章、第六章)论证了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启示,提出了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本文综合运用了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整个国家的养老保障事业产生、发展、变革、再发展的历史视角下,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对全社会养老保障影响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养老保障变革规律及其对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着重对建国以来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革进行研究,勾勒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图景,探索区域发展水平与养老保障变革的相关性,从而找出内蒙古经济、社会、民族、传统等因素对养老制度的多重影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
     内蒙古传统养老保障观念深厚,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养老保障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发展不足是其主要矛盾,现行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偏低,难以发挥养老作用,对农村牧区养老体系建设支撑能力不足。同时,内蒙古地域辽阔,农村牧区居住分散,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成本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应在落实中央政策的基础上,从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突破二元结构制约,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障体系,以保持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和进步。多元化的农村牧区养老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多元化的保障主体、多元化的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和多元化的保障制度。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since the1990s. The support for the age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related with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old aged is basic for improv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lso it is the prim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blems which must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ts level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the all-round well-off society and the strong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to buil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trospect the history of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o study the evolution and the developing law of rural old-age security. And then we construct and improve the feasibl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and policy system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fairness, generalized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nd sharing of the social security and thus to ensure that the rural elderly can be looked after properly.
     The change of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involv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s studied referr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change i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of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reform in rural Inner Mongolia are summarized. And then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Inner Mongolia are put forward. There are three parts in the paper. First the question and analysis framework are proposed. Second, the change of China's rural old-age security is 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are analy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reform and the change of the old-age security level in Inner Mongolia since1949are explored. Third the main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enlightenment of old-age security system change in rural Inner Mongolia are demonstrated.
     The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history, economics etc. are adopted in the paper. The law of the old-age security reform and its function on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civilization are summarized on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change and redevelopment of the old-age security of China since its founding and on the ba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old-age security. The emphasis is put on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reform in rural Inner Mongolia.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rural old-age security in ethnic autonomous region is outl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old-age security reform is inspected. And then the multi effects of the economic, social, ethnic and traditional factors on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are found in Inner Mongolia. An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The traditional idea of old-age security in Inner Mongolia is deep which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old-age security is restricted by natur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ficiency in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contradiction. The level of security of the current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is so low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work well for the elderly and hard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nsion system in rural and pastoral area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st of the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is high as Inner Mongolia has a vast territory and the rural and pastoral residents live scattered.
     Since16th national party congress,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rural old-age security. A series of polices are issu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rural work.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the domin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The restriction of the dual structure should be broken. And a pluralistic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as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rural society. The pluralistic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cludes pluralistic agents of security, pluralistic financing channels and pluralistic security institutions.
引文
①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经济研究,1992(5),P.69-70
    ① 科林·吉列恩:《全球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P.541
    ② W.F.Ogbum.1932.Social Change.New York:Viking Press
    ③ Aller Walker.2000. Sharing Hong-term Care Between the Family Perspective, Who Should Care for the Elderly?
    ① Barr Nicholas.2000.ReformingPensions:Myths,truths,and policy choices.IMFWorking Paper:1-57
    ② World Bank.1994.Adverting the old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7-18
    ③ 约翰逊著,徐莉译:《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中国人口科学,1999(5),P.1-10
    ④ Shih-Jiunn Shi.2006.Left to market and family-again? 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ension policy in China.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40 (7):791-806
    ⑤ 费尔德斯坦,利伯曼:《实现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潜力》,中国发展观察,2006(4),P.31-33
    ⑥ 鲁思来,贡森,亚瑟·候赛因:《中国农村老年保障:从土改中的土地到全球化的养老基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4),P.28-40
    ① 聂华林,杨建国:《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P.238-245
    ②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P.30-33
    ③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P.88-89
    ④ 金海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基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思考》,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P.337-338
    ⑤ 哈斯其其格:《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P.112-116
    ⑥ 宋士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域变迁(1949-200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P.250-254
    ①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P.240-243
    ② 董克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社会保障卷》,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P.150-153
    ③ 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体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P.106-110
    ④ 何平,王泽英:《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P.75-85
    ⑤ 杨青贵:《论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中农村集体组织角色及其法律实现》,现代经济探讨,2012(7),P.70-74
    ⑥ 吴永求,冉光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及公平性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P.53-57
    ⑦ 桂世勋:《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P.7-156
    ① 黄维民,冯振东:《文化视角下中国西部农村少数民族社会保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P.375-382
    ② 唐新民:《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P.229-232
    ③ 安华:《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P.43-48
    ④ 黄瑞芹,谢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户的调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P.132-136
    ⑤ 林义:《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P.12-22
    ① 张敬一,赵新亚:《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P.57-78
    ② 于红梅:《内蒙古通辽市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③ 韩鹏:《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瓶颈胪叙及成因探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④ 焦克源,孔倩文:《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问题与出路—基于内蒙古卓资县的调查》,广东农业科学,2011(15)
    ⑤ 于红梅:《内蒙古耕地流转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以通辽市为视角》,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⑥ 李守军,宋庆明,安俊美,邱成岭:《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子女代缴行为:内蒙古个案》,重庆社会科学,2010(4)
    ⑦ 杨彩娟,王芳:《新农保体制下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4)
    ① 安华:《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4)
    ② 内蒙古民政厅农村养老问题课题组:《贫困地区的农村养老途径探析—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为例》,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8)
    ③ 乌云高娃,巴图:《建构与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与农牧民脱贫》,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④ 李香媛,张晓峰:《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北方经济,2006(11)
    ⑤ 韩鹏:《构建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思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⑥ 赵立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以内蒙古为例》,经济论坛,2011(4)
    ⑦ 安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保障水平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27)
    ① 王晓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路径研究—以内蒙古为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
    ② 孟亮:《蒙、汉家庭结构及养老方式的比较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③ 安华,李香媛,张恒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内蒙古四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的调查》,保险研究,2012(8)
    ④ 刘小燕:《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口布局调整对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及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0(1)
    ① 白音查干主编:《内蒙古民俗概要》,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P.277
    ② 闫天灵:《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P.38
    ③ 白音查干主编:《内蒙古民俗概要》,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P.279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辉煌的内蒙古》(1947-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P.234、257
    ① 乌云娜:《内蒙古牧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1
    ① 孟亮:《蒙、汉家庭结构及养老方式的比较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P.70-71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P.104
    ② 同上
    ③ 苏雪:《民俗与养老—借鉴回族养老习俗解决同心县养老问题的思考》,《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P.119
    ④ 马注:《清真指南》·卷之五·忠孝,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P.217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P.104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辉煌的内蒙古》(1947-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P.39
    ② 刘景平、郑广智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P.55
    ③ 林蔚然、郑广智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史》(1947-1988),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P.35
    ④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91
    ①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97
    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辉煌的内蒙古》(1947-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P.325
    ③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37-38
    ①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37-38
    ② 在牧业区,王公、贵族、牧主和少数宗教上层及寺庙,通过放“苏鲁克”(即畜群)来雇工剥削牧民。所谓放“苏鲁克”,就是畜主将其大量的牲畜分群给牧民放养,年产仔畜和皮毛全归畜主。牧民接放一头乳牛,一年还要向畜主交3斤黄油、3块奶豆腐,牧民只得少量剩余奶食;接放羊群,每年所产仔畜和皮毛全归畜主,有的地方牧民与牧主对羊皮三七分成,牛羊为年产双胎或一胎双仔,牧民可得其一;牲畜如因灾害损失,牧民需向牧主如数交回皮张;牲畜如被狼吃或丢失,牧民要全部赔偿。
    ①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145-146
    ② 达林太、郑易生:《牧区与市场—牧民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P.48
    ③ 刘景平、郑广智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P.287
    ④ 耿宝云:《“人畜两旺”是怎样实现的——新中国前期内蒙古牧区和谐发展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P.35
    ⑤ 王树盛主编:《乌兰夫文选》(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P.198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15417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41
    ②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42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P.216
    ②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编:《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九四七—一九五七年),1980,P.118
    ③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118
    ④ 同上
    ⑤ 刘景平、郑广智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P.173
    ⑥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119
    ① 乌兰夫:《在过渡时期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的照耀下,为进一步发展牧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而努力》—-1953年12月28日在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王树盛主编《乌兰夫文选》(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P.229-242
    ②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122
    ③ 同上
    ④ 同上
    ⑤ 林蔚然、郑广智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史》(1947-1988),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i990,P.51
    ⑥ 林蔚然、郑广智主编:《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史》(1947-1988),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P.52
    ①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1982,P.335
    ② 法律出版社编:《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P.28-29
    ③ 法律出版社编:《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P.24-25
    ④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58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59
    ② 张宇、钱占元等编:《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12
    ③ 钱占元:《从人民公社的贫穷到“大包干”的温饱》,http://www.nmqq.gov.cn/fagu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253
    ① 张宇、钱占元等编:《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12
    ② “一平二调”,是指在新中国盛行一时的农村基层组织“人民公社”内部所实行的平均主义的供给制、食堂制(一平),对生产队的劳力、财物无偿调拨(二调)
    ③ 张宇、钱占元等编:《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13
    ④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184
    ⑤ 《来一个“卫星”满天飞》:《内蒙古日报》,1958年10月9日
    ⑥ 张宇、钱占元等编:《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12
    ⑦ 同上
    ⑧ 张宇、钱占元等编:《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13
    ① 张宇、钱占元等编:《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18-19
    ② 钱占元:《从人民公社的贫穷到“大包干”的温饱》,http://www.nmqq.gov.cn/fagu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253
    ③ 塔拉:《我在“大跃进”和公社化年代》,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P.468-469
    ④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317
    ⑤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325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粮食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P.46
    ② 戴维民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P.122
    ③ 《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编委会:《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P.128
    ④ 钱占元:《从人民公社的贫穷到“大包干”的温饱》,http://www.nmqq.gov.cn/fagui/ShowArticle.asp?ArticleID=6253
    ⑤ 《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编委会:《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P.567
    ⑥ 张宇、钱占元等编:《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20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61
    ② 同上
    ① 同上
    ②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编:《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1,P.9-11
    ③ 尚长风:《三年困难时期中国政府的救灾工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11
    ④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19
    ⑤ 同上
    ⑥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11
    ⑦ 于永、张亚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蒙古灾情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4),P.93
    ⑧ 阿巴嘎旗志编委会:《阿巴嘎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P.122
    ⑨ 赤峰市志编委会:《赤峰市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P.500
    ⑩ 敖汉旗志编委会:《敖汉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P.98
    ① 乌拉特前旗志编委会:《乌拉特前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P.145
    ② 察右中旗志编委会:《察右中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P.162
    ③ 呼伦贝尔盟志编委会:《呼伦贝尔盟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P.138
    ④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11
    ⑤ 于永、张亚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蒙古灾情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4),P.94
    ⑥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322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324
    ②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325
    ③ 张宇、钱占元等编:《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9
    ④ 王淑芬:《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和废止》,http://www.tlkfq.com.cn/tlgushi/keqfy/200806/588.html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粮食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P.5
    ② 塔拉:《我在“大跃进”和公社化年代》,转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P.468-469
    ③ 姚玉光:《我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转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P.483-484
    ④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 内蒙古自治区志·粮食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P.11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43
    ②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编:《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P.443
    ③ 同上
    ④ 同上
    ① 宋士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1949-200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P.251
    ① 《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lss.gov.cn/gb/zwxx/2005-12/14/content_99527.htm
    ① 吴邦国:《2012年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6亿人》,http://v.ifeng.com/news/mainland
    ② 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③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98、226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89、226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99
    ② 参见相关年份的《内蒙古统计年鉴》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58
    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64
    ① 李香媛、张晓峰:《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北方经济,2006(11),P.20
    ① 李香媛、张晓峰:《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北方经济,2006(11),P.20
    ② 苗海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留守老人养老保障困境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0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97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58、64
    ② 林义:《到2008年底全国25省市464市县开展新农保试点》http://business.sohu.com/20090911/n266663062.shtml
    ① 李云平:《内蒙古13个旗县开展新农保试点参保人数达百万》,http://www.nmg.xinhuanet.com
    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480
    ① 杨利伟:《全区提前两年半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内蒙古日报》,2014年2月20日
    ② 《内蒙古企业离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月人均增177元》,http://www.gov.cn/gzdt/2013-08/15/content_2467314.htm
    ① 凡易:《内蒙古9005万元五保供养资金保障8.98万五保户》,http://szb.northnews.cn
    ①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五保供养事业发展报告(2006-2010)》,http://mzzt.mca.gov.cn
    ② 同上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P.24
    ①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内蒙古年鉴(2011)》,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2,P.417
    ② 王苏布道: 《全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上的报告》,http://www.docin.com/p-330938598.html
    ③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内蒙古年鉴(2011)》,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2,P.417
    ①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内蒙古年鉴(2011)》,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2,P.59
    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20
    ③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P.23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98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64
    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58-59
    ① 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36
    ① 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10(5)
    ① 胡晓义:《安国之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P.86
    ②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P.255
    ③ 内蒙古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抓住机遇加快内蒙古小康进程》,北方经济,1999(12)
    ① 安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保障水平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27)
    ① (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gov.cn/gzdt/2012-06/05/content_2153635.htm
    ② 徐博:《全国共计3.58亿人参加新农保》,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6/27/c_112304100.htm
    ③ 国家统计局数据查询,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fsnd
    ④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20
    ① 国家统计局数据查询,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74
    ③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20306/043411520869.shtml
    ④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59
    ⑤ 《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hrss.gov.cn
    ⑥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P.480
    ⑦ 杨利伟:《全区提前两年半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内蒙古日报》2014年2月20日
    ① 安华:《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化制度设计—基于现实需求与制度文化差异的视角》,现代经济探讨,2013(3)
    ① 黄晓:《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福建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① 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① 符太增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区情手册》(2013年),P.3
    ② 《内蒙古人口史》,http://blog.sina.com.cn/s/blog 638a3a0e01017mqk.html
    ③ 《内蒙古: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构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国社会报》,2013年6月25日
    ① 李利:《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1
    ② 《内蒙古GDP增速8年全国第一难掩富省穷民尴尬》,2010年5月19日《中国经济时报》
    ③ 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编:《内蒙古经济社会调查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44
    ④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226-227
    ① 符太增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区情手册》(2013年),P.2
    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news.hexun.com
    ③ 《内蒙古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7.7%》,http://www.nmg.gov.cn/main/nmg
    ④ 自治区党委农牧办:《自治区党委农牧办重要文稿汇编》(2011—2012),P.163
    ⑤ 《额济纳综述》,http://www.ejnq.gov.cn/Category_22/Index.aspx
    ⑥ 内蒙古农村牧区财政研究所等:《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调查研究之—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财政对策建议》,转引《前沿》,2008(2),P.146
    ① 《新农保,如何让农民感受更多温暖》:《人民日报》,2010年1月17日
    ② 《内蒙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100%》,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9/23/c 113176618.htm
    ③ 《内蒙古再次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http://www.cfen.com.cn/web/cjb/2012-06/05/content_872740.htm
    ①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480
    ②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P.98
    ③ 《内蒙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发放率达100%》,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09/23/c_113176618.htm
    ①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P.25-26
    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http://news.xinhuanet.com
    ③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P.9
    ④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gov.cn
    ⑤ 《今年将在10%县市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共产党员,2009(7),P.24
    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gov.cn/20111h/content_1825838.htm
    ⑦ 乌兰主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P.19-20
    ⑧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的报告》,http://www.wenming.cn/djw/syjj/gcsy/201211/t20121119_940174.shtml
    ⑨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http://www.gkstk.com/article/60790629.html
    ⑩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办法》,http://wenku.baidu.com
    ①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bynr.gov.cn
    ② 《内蒙古实现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北方新报》,2012年7月8日
    ③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test/2013-02/19/content 2335181.htm
    ④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五保供养事业发展报告(2006-2010)》,http://mzzt.mca.gov.cn
    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2(18),P.5
    ⑥ 《内蒙古多数盟市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http://rsj.nc.gov.cn/1230rcjlfwzxrsyw/18879.jsp
    ①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逐步实现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化》,http://neimenggu.mca.gov.cn
    ① 张春燕:《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1
    ②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P.28-29
    ① 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① 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编:《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294-295
    ②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P.177178
    ① 张艳:《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变迁研究》,西北农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110
    ①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的意见》:http://www.nmg.gov.cn
    ② 《内蒙古将全面实施“907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http://www.nmg.xinhuanet.com
    ① 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P.184
    ② 北京万国学校组编:《国家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P.53-58
    ③ 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P.185
    ① 符太增主编:《内蒙古自治区区情手册》(2013年),P.12
    ② 自治区党委农牧办:《自治区党委农牧办重要文稿汇编》(2011--2012),P.91
    ①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起步》,http://www.kfw001.com/news/html/diaocha/2014/0210/124426.html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民政,2013(2)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民政,2013(2)
    ① 李香媛、张晓峰:《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北方经济,2006(11),P.22
    [1]Aller Walker. Sharing Hong-term Care Between the Family Perspective, Who Should Care for the Elderly? Singapore and theState-A EuropeanUniversity Press,2000
    [2]Barr Nicholas.2000.ReformingPensions:Myths,truths,and policy choices.IMFWorking Paper:1-57
    [3]BellettiniGiokgio and Carlotta Berti Ceron. Is social security realy bad for growth? 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1999,2(4):796-819
    [4]CaseAandDeatonA. Large cashtransferstotheelderlyinSouthAfrica.The Economic Journal, 1998,108(2):1330-1361.217
    [5]Danial K Andrews. Old age security for the American farm populationJournal of farmeconomicx. 2010,(27):634-648
    [6]Diamond P A.National Debt in a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5, 55 (5):1126-1150
    [7]Feldstein Martin. The optimal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5,100(2):303-319 [8] Kotlikoff L J. Privatizing social security:How it works and why it matters.Tax Policy and theEconomy,1996,10:1-32
    [9]Rhonda J. V. Montgomeiy, Edgar F. Borgatta, Marie L. Borgatta. Societal and Family Change in the Burden of Care, Who ShouldCare for the Elderly? SingaporeUniversity Press,2000
    [10]Shih-Jiunn Shi. Left to market and family-again?Id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ensionpolicy in China. Soci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2006,40 (7):791-806
    [11]Stiglitz J E and Orszag P R. 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ten myths about social securitysystems. World Bankconference on New Ideas aboutOld Age Security,1999,9:14-15
    [12]W.F.Ogbum. Social Change. NewYork:Viking Press,1932
    [13]World Bank. Adverting the old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7-18
    [14]WengFengLu.Farmer's Pension Program in Canada.度国柱,C·F·弗瑞明翰.农业保险:《理论、经验与问题》,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P220-231
    [15]阿巴嘎旗志编委会.阿巴嘎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122
    [16]安华.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4)
    [17]安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待遇保障水平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11(27)
    [18]安华,李香媛,张恒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内蒙古四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的调查.保险研究,2012(8)
    [19]安华.民族地区社会风险、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43-48
    [20]安华.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化制度设计—基于现实需求与制度文化差异的视角.现代经济 探讨,2013(3)
    [21]敖汉旗志编委会.敖汉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98
    [22]白音查干.内蒙古民俗概要.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277-279
    [23]北京万国学校组编.国家司法考试必读法律法规汇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P.53-58
    [24]察右中旗志编委会.察右中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162
    [25]赤峰市志编委会.赤峰市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500
    [26]达林太、郑易生.牧区与市场—牧民经济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8
    [27]戴维民.内蒙古自治区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37-184
    [28]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体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6-110
    [29]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经济管理,2010(5)
    [30]董克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社会保障卷.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50-153
    [31]法律出版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24-29
    [32]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兼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98-120
    [33]符太增.内蒙古自治区区情手册.2013,2-12
    [34][美]盖尔·约翰逊著,徐莉译.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中国人口科学,1999(5):1-10
    [35]耿宝云.人畜两旺是怎样实现的—新中国前期内蒙古牧区和谐发展的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35
    [36]桂世勋.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156
    [37]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内蒙古经济社会调查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44
    [38]哈斯其其格.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12-116
    [39]韩鹏.构建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思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40]韩鹏.内蒙古农村牧区基本养老保险瓶颈胪叙及成因探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41]何平,王泽英.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75-85
    [4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9
    [43]呼伦贝尔盟志编委会.呼伦贝尔盟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138
    [44]胡晓义.安国之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86
    [45]黄瑞芹,谢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户的调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32-136
    [46]黄维民,冯振东.文化视角下中国西部农村少数民族社会保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375-382
    [47]黄晓.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林业大学,2008
    [4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8-29
    [49]焦克源,孔倩文.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问题与出路—基于内蒙古卓资县的调查.广东农业科学,2011(15)
    [50]金海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基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思考.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337-338
    [51][美]科林·吉列恩,杨燕绥等译.全球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541
    [52]李利.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
    [53]李守军,宋庆明等.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子女代缴行为:内蒙古个案.重庆社会科学,2010(4)
    [54]李香媛,张晓峰.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北方经济,2006(11)
    [55]刘景平,郑广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概论.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55-287
    [56]刘小燕.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口布局调整对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及政策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0(1)
    [57]林蔚然,郑广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史(1947-1988).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35-52
    [58]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P.177-178
    [59]林义.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12-22
    [60][德]鲁思来,贡森,亚瑟·候赛因.中国农村老年保障:从土改中的土地到全球化的养老基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4):2840
    [61][美]马丁·费尔德斯坦,杰弗里·利伯曼.实现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潜力.中国发展观察,2006(4):31-33
    [62]孟亮.蒙、汉家庭结构及养老方式的比较研究.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70-71
    [63]苗海斌.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留守老人养老保障困境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
    [64]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农牧办.自治区党委农牧办重要文稿汇编(2011-2012),91-163
    [65]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内蒙古年鉴(2011).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2,59-417
    [66]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财政研究所.内蒙古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调查研究之一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财政对策建议.《前沿》,2008(2),146
    [67]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志·粮食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46
    [68]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志·民政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322-461
    [69]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农村养老问题课题组.贫困地区的农村养老途径探析—以内蒙古乌兰察 布市化德县为例.社会福利(理论版),2012(8)
    [7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2(18),5
    [71]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抓住机遇加快内蒙古小康进程.北方经济,1999(12)
    [72]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辉煌的内蒙古(1947-199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39-325
    [73]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201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0-480
    [74]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编委会.内蒙古自治区志·农业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128-567
    [75]聂华林,杨建国.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8-245
    [76]尚长风.三年困难时期中国政府的救灾工作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
    [77]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26
    [78]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4-295
    [79]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84-185
    [80]宋士云.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域变迁(1949-2002).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50-254
    [81]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6
    [82]塔拉.我在“大跃进”和公社化年代.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468-469
    [83]唐新民.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29-232
    [84]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经济研究,1992(5),P.69-70
    [85]王树盛.乌兰夫文选(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98
    [86]王晓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路径研究——以内蒙古为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
    [87]乌拉特前旗志编委会.乌拉特前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145
    [88]乌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读本.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9-20
    [89]乌兰夫.在过波时期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的照耀下,为进一步发展牧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而努
    力—1953年12月28日在牧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王树盛,乌兰夫文选(上册).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012,229-242
    [90]乌云高娃,巴图.建构与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制度与农牧民脱贫.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91]乌云娜.内蒙古牧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1
    [92]吴永求,冉光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及公平性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53-57
    [93]闫天灵.汉族移民与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38
    [94]杨彩娟,王芳.新农保体制下内蒙古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4)
    [95]杨青贵.论社会养老保险供给中农村集体组织角色及其法律实现.现代经济探讨,2012(7),70-74
    [96]姚玉光.我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483-484
    [97]于红梅.内蒙古耕地流转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以通辽市为视角.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98]于红梅.内蒙古通辽市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99]于永,张亚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蒙古灾情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4),93-94
    [100]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博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1
    [101]张宇,·钱占元等.内蒙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见: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9-20
    [102]赵立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以内蒙古为例.经济论坛,2011(4)
    [103]张春燕.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
    [104]张敬一,赵新亚.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7-78
    [105]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0-33
    [106]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40-255
    [107]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8-89
    [108]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九四七—九五七年).1980,118
    [109]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资料室.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1982,335
    [110]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1,5-11
    [1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16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民政,2013(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