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霸权背景下的对冲基金投机冲击行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震惊全球的四大金融危机(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经济货币危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2002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是什么?内因论、游资外因论和两者综合论都不能给予令人信服的回答。金融危机的两个核心问题——掌控美国对冲基金的金融资本家为什么能够在全球金融市场大行其道?对冲基金凭借投机冲击行为引爆金融危机并获得巨额赢利的运作机制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到目前为止,纯粹的政治研究学者与经济金融研究学者都没有给我们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本文作者尝试着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对一个国际金融领域中的重要现象——“金融霸权背景下的对冲基金投机冲击行为”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认为“金融霸权背景下的对冲基金投机冲击行为”是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震惊全球的四大金融危机发生的真正根源。笔者认为是一个组合“金融霸权+投机冲击”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任何忽略“霸权”因素的金融危机根源论都是片面的,对其进行的研究都是不完整的。笔者首先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概念、影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梳理出美国金融霸权形成的历史背景,指出金融霸权是掌控对冲基金的美国金融资本家策动金融危机的“本钱”,正是因为美国金融霸权的非凡实力,美国金融资本家才能够在全球金融市场大行其道,从而回答了第一个核心问题;接着笔者对“金融霸权背景下的对冲基金投机冲击行为”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产生发展的原因进行理论阐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理论、国际关系新现实主义理论的经济利益学说以及英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大师苏珊·斯特兰奇的金融权力理论;进而诠释对冲基金投机冲击行为的各个步骤及其逻辑关联,通过对四大历史案例(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经济货币危机、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2002阿根廷金融危机)全景的剖析,厘清了投机冲击行为的整个运作机制,从而回答了第二个核心问题。最后,作者在中国即将进行大规模金融改革,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之际,提出从全球、区域、国家三个层面阻击美国对冲基金投机冲击行为、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与建议,争取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There are three classic explanation on the root of four financial crises(1992~2002).They are the internal cause,the external cause by hot money and the comprehensive cause combined by above-mentioned two opinions.These classic explanation can not tell us the truth.Why American financial capitalists in hedge funds field,Gorge Soros as the representative,can play their tricks in the world freely? What i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used by American financial capitalists in financial crises? Up to now,pure political researchers and pure financial researchers can not give us a satisfied answer.From the point of view in IPE,the author made a systematic deep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intenational financial field,which is the speculation lash by hedge funds under financial hedgemony.The author recognized the speculation lash by hedge funds under financial hedgemony as the root of four financial crises,which is the answer to the first question.Firstly,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ncept,influence,and performance way of American financial hegemony,which is the "Base " for American financial capitalists to stir up the financial crises.Then,the author made a perspective on the speculation lash by hedge funds under financial hedgemony.The author studie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used by American financial capitalists in financial crises and historical cases of such activities,which is the answer to the second question.For a better situation of Chinese financial security,the author disclosed the greedy essence of American financial capitalists and suggested three-dimensional ways to avoid financial crises at the time when China involved into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引文
[1]杨国庆,《从亚洲金融危机看美国金融霸权》,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论文2007年度。
    [2]陈观烈,警惕金融霸权,货币·金融·世界经济,陈观烈选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374-393。
    [3]陶大墉,论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真理的追求》,2000年第1期。
    [4]李永胜,论金融霸权及其防范-陈观烈教授呼吁警惕世界金融霸权的启示,世界经济文汇,1999年第2期;
    李永胜,防范金融霸权,《现代国《关系》1999年第5期;
    李永胜,秦汝刚,美国金融霸权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开放导报》,1999年第5期。
    [5]江涌,论美国的新金融霸权与经济繁荣,《经济评论》,2002年第3期;
    陈高翔,论当代金融霸权表现形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
    陈高翔,论美国控制下的IMF与金融霸权,《南方金融》,2003年第9期;
    邹三明,货币金融权力与美国的“软霸权”,《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6]柳永明,论金融霸权,《经济学家》,1999年第5期;
    邹三明,货币金融权力与美国的“软霸权”,《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周力,从国际金融危机看美国的金融霸权,《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张长全,金融霸权的挑战与防范研究,《财贸研究》,2003年第2期;
    周捷和吴云松,金融霸权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抵抗,《新金融》,2002年第7期;
    张一超,开放形势下警惕金融霸权的负面影响,《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郭四军,开放经济下的金融霸权及其防范,《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胡松明,金融资本全球化与新金融霸权主义,《世界经济》,2001年第7期。
    颜剑英,美国金融霸权与中国金融安全,《理论导刊》,2004年第5期;
    陈湛匀,新金融霸权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上海金融》,2003年第10期。
    [7]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北京时事出版社,1994。
    [8]谭雅玲,王中海,国际金融与国家利益,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
    [9]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七章:全球化与国际金融体制。
    [10]陆钢,倪稼民等,金融外交:当代国际金融体系的政治分析,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许少强,货币一体化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1933-1945),北京,人民出内版社,2006年。
    [13]鲁世巍,美元霸权与国际货币格局,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14]景学成,《亚洲金融危机风云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15]张学斌,《经济外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王德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臧景范,《金融安全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
    [18]吴光伟,《金融分析师必读》,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
    [19]Balance-of-Payments Crises and Devaluation,Maurice Obstfeld,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16,No.2(May,1984 ),pp.208-217,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此处及下文中的金融危机三代模型内容均参考了《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王春峰,《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亦参考了王德祥,《经 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20]Giancarlo Corsetti,Paolo Pesenti,and Nouriel Roubini;What caused the Asian currency and financial crisis? 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Volume 11,Issue 3,October 1999,Pages 305-373。
    [21]Douglas W.Diamondand,Philip H.Dybvig,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vol.91,no.3.
    [22]Roberto Chang,Andres Velasco,Liquidity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Theory and Policy,NBER Working Paper No.W7272。
    [23]Maurice Obstfeld,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Benefactor or Menac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Fall 1998o
    [24]李永胜,论金融霸权及其防范-陈观烈教授呼吁警惕世界金融霸权的启示,世界经济文汇,1999年第2期。
    [25]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344页。
    [26]李永胜,秦汝刚,美国金融霸权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开放导报》1999年第5期。
    [27]柳永明,论金融霸权,《经济学家》1999年第5期。
    [28]杨国庆,《危机与霸权:亚洲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29]参见《霸权稳定论的理论与政策》,樊勇明,《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第9期。
    [30]转引自宋芳秀,李庆云,《美元国际铸币税为美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分析》,《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4期。
    [31]铸币税(seignorage)原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国家对送交铸币厂用以铸造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所征的税:后来指政府发行货币取得的收益(等于铸币面值与铸币金属币价的差额)。在当今纸币盛行的时代铸币成本已变得十分低廉,而且许多资金往来通过银行转账而不用现钞。国际货币的发行过程就是铸币税创造的过程。因为国际货币发行通过向外支付其本国货币,就可以享受超过本国商品劳务的生产额的消费,而其代价是几乎没有成本的本国货币的支付,两者之间的差额即为“铸币税”。)美国每年获得的铸币税大约为150亿美元(牛鸿,2004),一说120亿美元(何帆.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学习时报》2004.11.30)。
    [32]冯武勇,美联储万亿美元“输血”经济,新华网,2009年03月20日。
    [33]资料来源:同上。
    [34]参见乔新生,《IMF沦为美国御用工具才是问题本质》,环球网,2009年4月9日。
    [35]柳永明,论金融霸权,《经济学家》1999年第5期。
    [36]资料来源:同上。
    [37]资料来源:同上。
    [38]程超泽,《亚洲怎么了-亚洲金融风暴全景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39]Jane Elizabeth Hughes,Scott B.MacDonald,Carnival on Wall Street: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in the 1990s,New York,Wiley,2004。
    [40]亨利·C·K·刘,美元霸权能否挑战,李单译,《中国税务》,2003年4月。
    [41][英]卡拉姆·亨德森,亚洲在衰落?朱宝宪等译,宋逢明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
    [42]程超泽,《亚洲怎么了一亚洲金融风暴全景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43]Asness,R Krail,J Liew,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2001
    [44]资料来源:转引自常雪,《对冲基金探析:理论、运作、监管》,原文出自程翼,《对冲基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4月。以下部分资料图表均引自常雪《对冲基金探析:理论、运作、监管》,2007年6月版。
    [45]原文为Jones Nobody Keeps Up With.
    [46]只建立多头头寸却无反向头寸进行保障的投资策略称为“裸泳”。
    [47]胡惠民,‘建立国际政治重大事件科学预测机制的设想》,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8期。
    [48]方金英,《拉丹恐怖资金网内幕和世界金融反恐情况》,《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2期。
    [49]杨帆,《美国衰退,殃及全球》,http://www.wyzxsx.com/xuezhe/yangfan,2001年10月8日。
    [50]These Stocks Crashed With a Huge Bang;Was It Dynamite?--'Los Yuppies,' of Venezuela,A11egedly Set Off Bombs To Cash In on Market Drop.By YattMoffett.Wall Street Journal.(Eastern edition).New York,N.Y.:Dec 2,1993.pg.PAGEA.1
    [51]资料来源:转引自靳辉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1期。
    [52]资料来源:同上。
    [53]见《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1日文‘警惕资本主义重新野蛮化趋势》,文中提到法国《世界报》外交专刊发表的,其署名为阿兰格雷斯的文章提出的一个观点--从科索沃战争可以看到资本主义重新野蛮化的趋势。
    [54]谢百三,为美元而战--空袭南联盟背后的经济动因,《北京晨报》1999年5月13日。
    [55]转引自陆忠伟:世纪之交的国际经济形势与经济安全,载《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6期。
    [5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74年1月版。
    [57]胡惠民,《当代金融恐怖主义透视》,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7期。
    [58]冯武勇,放任金融衍生工具埋祸根格林斯潘“传奇”遭质疑,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13日。
    [59]夏凯旋,从美国金融危机看我国推动科学发展,经济参考报,2008年10月17日。
    [60]资料来源:转引自《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第十三章: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李罗力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61]资料来源:转引自《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第十三章: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李罗力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62]英国《每日邮报》,www.dailymail.co.uk,1992年10月24日。
    [63]资料来源:转引自(美)戴维·德罗萨,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1),《金融危机真相》,中信出版社,2008年。
    [64]资料来源:转引自江时学,《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世界历史》,2002年6期。
    [65]资料来源:墨西哥金融危机概述,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85526.htm。
    [66]资料来源同上。
    [67]资料来源: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26520.htm。
    [68]资料来源同上。
    [69]韩文高,《世纪末金融风暴》第73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70]林方时,《全球化背后--浅析美英战略陷阱》,http//:hoohoo.myrice.com。
    [71]资料来源:江晓美,《货币长城》49页,第三章第4节,墨西哥金融战役的秘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4月。
    [72]柴青山,亚洲金融危机以前的泰国,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6月3日。
    [73]柴青山,亚洲金融危机以前的泰国,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6月3日。
    [74]详细过程见泰国银行调查报告书--《委员会报告书》的总结。[日]琳直道,《危机与萧条的经济理论:对日、美及东亚经济衰退的剖析》,江瑞平等译,朱绍文校,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75]Lukauskas,Arvid John and Francisco k.Riveral-Batiz(2001):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East Asian Crisis and its Aftermath:Tigers in Distress,Edward Elgar Pub,2001.
    [76]资料来源:转引自《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第一章:东南亚金融危机实录,李罗力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77]资料来源同上。
    [78]余昺鹃,李萍,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反危机政策和体制改革,东北亚论坛,2000年4月。
    [79]资料来源:李翀,《国家金融风险论》78~85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
    [80]纽约美联社:亚洲57富豪资产缩水近千亿,1998年3月24日。
    [81]资料来源同上。
    [82]常留贤,透过现象看本质--揪出亚洲金融危机的“真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S1期。
    [83]《美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参考消息》,1998年8月4日。
    [84]资料来源:何新,‘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第三部分,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华龄出版社,2008年。
    [85]资料来源:王雅杰编,国际金融(理论·实务·案例)第六章:阿根廷金融危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6]资料来源同上。
    [87]资料来源同上。
    [88]丛亚平,《近观国外金融保护:美国严防外资涉足金融业》,《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6月18日。
    [89]资料来源同上。
    [90]资料来源:阿根廷金融危机对美元汇率形成压力,北京青年报,2001年7月16日。
    [91]注:阿根廷政府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2001年度的财政赤字不得超过65亿美元,而实际的财政赤字额却超出承诺额13亿美元。
    [92]杨斌,阿根廷的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12期。
    [93]资料来源同上。
    [94]资料来源:王雅杰编,国际金融(理论·实务·案例)第六章:阿根廷金融危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版。
    [95]江晓美,《货币长城》47页,第三章第三小节:阿根廷的债务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4月。
    [96]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新华网,2009年3月24日。
    [97]尚军,方长平,中日韩与东盟将筹资800亿美元外汇抵御金融风险,新华网,2008年5月5日。
    [98]于晶波,央行签6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共6500亿人民币,中国新闻网,2009年3月31日。
    [99]上海和广东4市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新华网,2009年4月8日。
    [100]荣智健黯然告别中信泰富-金融衍生品的牺牲品,新华网,2009年4月11日。
    [101]中国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美元危机?徐洪才,人民网,2008年7月1日。
    1.Both Ken and Steve Smith(eds.),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Cambridge state Press,1995.
    2.Brown,Seyom,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a Changing.Global System:Toward a Theory of World Politics,Westview press,2nded.,1992?
    3.Bull Hedley,The Anarchical Society: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MacMillan,1995.
    4.Campbell,J.,Lo,A.,and MacKinlay,A.“The Econometrics of Financial Market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5.Cochrane,John,“Asset Pricing”.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1.
    6.Dougherty,James and Robert Pfaltzgraff,Jr,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 Comprehensive Survey,Longman,Fourthed.1997.
    7.Elton,E.,and Gruber,M.“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5th Edition.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95.
    8.Fama,Eugene,and Miller,Merton,“The Theory of Finance”.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72.
    9.Fama,Eugene,“Foundations of Finance”.New York:Basic Books,1976.
    10.Friedman,Thomas,The Lexus and Oliver Tree: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Farrar Straus Giroux,1999.
    11.Frederic S.Pearson and Simon Payaslian,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in the Global Syste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1999.
    12.Gilpin,Robert;Wa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13.Halliday,Fred,Rethink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ac Millan,1994.
    14.Holt Thomas D.Lairson and David Skidmore,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Wealth,1997.
    15.Huntinton,Samuel,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World Order,Simon and Schuster,1997.
    16.Jeffry A.Freden & David A.Lake,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Perspectives on Global Powers and Wealth(Fourth Edi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国际政治经济学:审视全球权力与财富》2003年5月影印版)。17.Joan Edelman Spero & Jeffrey A.Hart,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Fifth Edition).
    18.Joan Jeffrey.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
    19.Kaplan,Morton,System and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John Wiley and Sons,Inc,1957.
    20.Keohane,Robert and Joseph 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Little,Brown,1987,1997(2nd) and 2000(3rd).
    21.MacClelland,Charles,Theo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Mac Millan,1996.
    22.Mittlman,James(ed.),Globalization:Critical Reflections,Lynne*Rienner Publishers,1996.
    23.Neumann,Iver and Waever(eds.),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asters in The Making,Routledge,1997.
    24.Olson,William(e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rentice Hall,inc,1987 and 1997.
    25.R.Haugen.“Modern Investment Theory”.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Hall,Inc.2001.
    26.Smith,C.“The Modern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2~(nd),edition. McGraw-Hill,1990.
    27.Spero,Joan and Jeffrey Hart,The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St.Martin's Press,1997.
    28.The Theoretical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9.Thomas D.Holt,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Rinehart and Winston,In,1993.
    1.(奥)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2.安德森·史莱佛,《并非有效的市场一行为金融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联书店2002年版。
    5.布鲁诺·S·弗雷(瑞士),《国际政治经济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6.陈宝森,《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楚树龙,《跨世纪的美国》,时事出版社1997年版。
    8.(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9.(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10.方立,《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文化扩张与渗透》,《前线》1999年第6期。
    11.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2001年版。
    12.洪兵,《剖析“美国利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13.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14.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韩文高,《世纪末金融风暴》,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6.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姜波克,杨长江,《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8.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纠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9.罗伯特·J·希勒,《非理性繁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罗伯特·J·希勒,《金融市场新秩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版。
    21.李怀义,《冷战后国际系统结构的判定》,《国际论坛》2001年第5期。
    22.刘红忠,《投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3.李剑鸣、章彤,《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4.李羽中,《国家金融风险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5.刘靖华,《霸权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6.李津逵、刘占军,《新经济给我们的10大激励》,海天出版社2000年版。
    27.(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28.(美)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9.(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30.迈克尔·梅尔文,范立夫,《国际货币与金融》(第6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2.(美)罗伯特·A·帕斯特,《世界之旅--世界七大国百年外交风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3.(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4.(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6.(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7.(美)曼库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38.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 年版。
    40.(美)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41.穆阳,《鲍威尔与美国外交》,《北京学习时报》,2001年5月14日。
    42.(美)伊恩·莱塞,《反恐怖主义》,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3.(美)约翰·F·沃克、哈罗德·G·瓦特,《美国大政府的兴起》,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44.(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45.邱丹阳,《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发展趋势》,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6.乔梁、王湘穗,《超限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47.钱荣堃编,《国际金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8.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1945-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9.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0.苏姗·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51.谈世中,王耀媛,江时学,《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2.吴必康,《权力与知识--英美科技政策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3.王德祥,《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金融危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4.吴光伟,《金融分析师必读》,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5.王家福,《世界六强国盛衰战略观》,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6.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57.王跃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制度经济学漫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58.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9.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0.王正毅,《边缘地带发展论--世界体系与东南亚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7年版。
    61.王正毅、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62.夏德仁,《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版社,2005年5月第2版。
    63.(新加坡)许通美,《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64.(英)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65.(英)彼德·R·奥德尔,《石油与世界霸权--石油危机的背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
    66.(英)巴里·布赞、埃里克·海凌,《世界政治中的军备动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7.郁方,《金融癌症--全球金融风险与秩序重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68.易纲、张磊,《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9.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二、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70.阎学通,《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1.臧景范,《金融安全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72.朱文莉,《国际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3.郑伟民,《衰落还是复兴--经济全球化中的美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74.赵文明,《索罗斯空袭香港》,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
    75.周运清,《国际关系理论基础》,厦门沿海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版。
    76.资中筠,《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