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资本的共谋及其对现代性的建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我们为现代社会寻找最具有本质性和普遍性的表述时,作者愿意把它称之为“技术和资本的共谋”。在作者看来,这种共谋正是现代性的现实基础,进而是现代社会的总结构和总核心,这种“总”体现在现代社会的各种具有根本性影响的问题和特征多来源于此共谋关系。这种共谋的强大和坚硬之处在韦伯那里被称作“铁笼”,在海德格尔那里被表述为“座架”。马克思从社会运行的基本关系出发,按照社会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本身,展开对于现代性之根本逻辑的批判性阐述。他试图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发现突破此共谋机制的可能性。
     依据以上基本的理论认识,作者展开此课题的研究。文章是从技术与资本共谋的视角研究现代性问题,也是从现代性的问题域研究技术与资本的共谋。文章认为技术和资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和根本逻辑,各种现代性思潮关于技术批判和资本批判的热闹程度便是社会意识上的明证。文章认为单独的技术批判和资本批判都不足以解释完整的现代性,必须把这两种批判结合起来,从技术与资本共谋的立场出发才能通达现代性的整体机制。同时,也只有兼顾资本才能真正地理解技术,统筹技术才能全面地认识资本。
     文章基于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实,通过对马克思、韦伯和海德格尔等人相关文本的互证解读,从逻辑原则、实体和过程、逻辑的扩展等三个层面阐述了技术和资本的系统结构,进而分别从这三个层面探讨了技术与资本的共谋机制。文章认为技术和资本并不单纯是外在的互助关系,也是内在的相互拱卫和相互塑造。现代技术和现代资本的产生与演化是同一个过程的两面。技术和资本的共谋体现在逻辑原则层面的深度契合、实体和过程层面的多维互动。技术与资本共谋的扩展过程就是对于现代性的建构过程。文章认为技术和资本的共谋是现代形而上学的现实基础,现代形而上学、技术和资本三者的相互支撑与内在互动构成了现代性的基本框架。技术与资本的共谋塑造了现代世界体系,导致了全球风险社会,现代性的种种特征也都可以在这种共谋中找到根源。技术与资本的共谋具有内在边界和限度,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的危机。这种共谋机制还具有脱域性,此共谋机制的展开可以形成一元多模式的现代性格局。技术与资本的共谋产生于现代社会缘起的欧洲,展开于世界体系的形成,深化于全球化的今天。从二十一世纪人类面对困境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来看,现在是这种共谋关系继续深化的时期。由此,文章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现代性继续深化的世纪。
When people look for the most essential and universal provision of modern society,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call it The Conspiracy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In the author's opinion, this kind of conspiracy is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modernity, and it's also the General structure and core of modern society. General here incarnates that all kinds of issues and characteristics having fundamental impact on modern society are from the complicity. Weber called the powerful and hard feature of conspiracy Iron Cage,and Heidegger described it as Ge-Stell.Marx described the basic logic of modernity in criticism based on basic relationship of society mo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 and realistic of society itself. He tried to look for the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the conspiracy mechanism from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productive force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he author starts to investigate this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fundamental theory mentioned above.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modernity from the conspiracy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also investigate the conspiracy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form modernistic problem domai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echnology and capital have become basic mechanism and logic of modern society moving and we can see that from liveliness degree of technical criticism and capital criticism coming from all kinds of modernity thought.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nether only technical criticism or only capital criticism is enough to describe integrated modernity, so we must combine these two criticisms. We can understand the overall mechanism of modernity from the view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conspiracy.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only really understand technology by taking into account of capital, and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capital by coordinating technology.
     This thesis expatiate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from three levels:logical principles, entities and processes, and logical extension based on historic real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author's apperception on articles of Marx, Weber and Heidegger, and then discuss the conspiracy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from the three levels.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is not only externally helping each other, but also mutual guard and shaping each other..The form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and modern capital is both sides of a same process. The technology and capital conspiracy embodies that they highly agree with each other in logic level and they interact multi-dimensionally in entity and process level.The expanding process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conspiracy is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ty.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echnology and capital conspiracy is the realistic basis of the modern metaphysics; technology, capital along with modern constructs basic structure of modernity by mutual supporting and internally interacting. Conspiracy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formed the modern world system, and resulted in global risk society. Roots of varied modernity features can be found from this conspiracy. Conspiracy of technology and capital has its internal boarder and limit. It brings civilized risk along with substance fortune.This conspiracy is a mechanism with disembeding, expanding it could form unitary muti-mode modernity structure. The technology and capital conspiracy comes from Europe, which is the origin of modern society, expand in the formation of world system, and deepen in today. From the proposed solution when human being facing problem in 21 century, this is the period for conspiracy relationship continuing to deepen. Thu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21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modernity continuing to deepen.
引文
1参见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吴国盛.哲学中的“技术转向”[J].哲学研究,2001(1):26.
    3安德鲁·芬伯格.现代性理论与技术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69.
    4陈学明.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序言[M].罗骞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
    5参见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
    6王伯鲁.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99.
    7牟焕森: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9):32-36.
    8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380.
    9殷登祥.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的社会形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10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19.
    11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46.
    1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227.
    1辞海(缩印本)[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669.
    3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93.
    4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92.
    5《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转引自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26.
    6于光远.自然辨证法百科全书[S].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214.
    7辞海(缩印本)[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669.
    8现代汉语词典[S].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98.
    9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4.
    10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1.
    11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7.
    12敖德嘉·加赛特.关于技术的思考[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66.
    13敖德嘉·加赛特.关于技术的思考[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66.
    14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4.
    15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72.
    16 Stephen J.Kline.What is Technology.Philosophy of Technology: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an anthology,Edited by Robert C.Scharff and Val Dusek,First published 2003 by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10-212
    17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8.
    1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5.
    1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9.
    2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2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0.
    2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2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2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2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9.
    26转引自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9.
    2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58.
    2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0.
    2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0.
    3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年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64
    3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7
    3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3
    3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0
    34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M].2004:429
    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76
    36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8-429.
    37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8.
    38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9.
    3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1.
    40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30-431.
    4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32.
    4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0.
    43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1-2
    44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8.
    45远德玉.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2003(6):392.
    46参见卡尔·米切姆,通过技术思考——工程与哲学之间的道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8:213.
    47埃吕尔.技术的社会(J).科学与哲学,1983(1):46.
    48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人的本性[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496.-
    49敖德嘉·加赛特.关于技术的思考[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87.
    50F·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8.
    51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8-9.
    52汉斯·约纳斯.走向技术哲学[M].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25.
    53卡尔·米切姆——本书译为卡尔米奇安:技术的类型[A].见邹珊刚编.技术与技术哲学[C].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287.
    54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356.
    55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315-325.
    56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3.
    57见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8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33.
    59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0.
    60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2.
    61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5.
    62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5.
    6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货币论(第一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6-87.
    64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32.
    65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233.
    6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0.
    6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6.
    6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6.
    6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89.
    7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7.
    7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8.
    7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1.
    7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7.
    7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4.
    7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1.
    7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7.
    7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0.
    7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7-178.
    7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8-489.
    8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80.
    8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0.
    8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8.
    8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1.
    8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8.
    8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9.
    8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4.
    8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2004年1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80-181.
    8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2004年1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80.
    8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4
    9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75.
    9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82.
    9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5.
    9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9-90.
    9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41.
    9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43.
    9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
    9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65.
    9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7.
    9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5-66.
    10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6.
    10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3.
    10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2.
    10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501.
    10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501.
    105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106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S].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30.
    107E·卡西勒.启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3-4.
    108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5.
    10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
    110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0.
    11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
    112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8.
    113查尔斯·泰勒.黑格尔[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4.
    114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8.
    115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4.
    116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0.
    117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1.
    118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
    119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
    120陈学明,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序言[M].罗骞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
    121参见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
    12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0.
    123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13.
    124艾森斯特塔.反思现代性·导言[J].国外理论动态,2006(4):54-59.
    125方朝晖.多元现代性研究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5):124.
    12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4.
    127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46.
    128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46.
    12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
    13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
    13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1.
    13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
    13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6.
    13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0.
    1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6.
    13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10.
    137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9.
    138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5.
    139吴国盛.时间的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4.
    140恩斯特·卡普.蒸汽机与铁路[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
    通大学出版社,2008:451.
    141卡尔·米切姆,通过技术思考——工程与哲学之间的道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74.
    142卡尔·米切姆,通过技术思考——工程与哲学之间的道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74-75.
    143雅克·埃吕尔.技术秩序[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20.
    144雅克·埃吕尔.技术秩序[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20-121.
    145雅克·埃吕尔.技术秩序[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20.
    146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7.
    14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
    14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
    14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4.
    15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0.
    15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2.
    15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5.
    15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5.
    15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7.
    155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89.
    156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8-9.
    157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33.
    158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85-186.
    159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93.
    160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93-194.
    1本文不想在此具体对于“理性”这个范畴的含义进行清理,一方面这是一个庞大工程,另一方面对于本文的论述必要性不大。笔者更愿意在具体的行文中来表达对于这个范畴的认识。这对于读者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无大的影响。
    2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815.
    3罗伯特·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5: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3-534.
    5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1-27.
    6敖德嘉·加赛特.关于技术的思考[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89
    7内森·罗森伯格.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7-48.
    8亚历山大·柯瓦雷.伽利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9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875.
    10埃德蒙德·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14.
    11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286.
    12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7.
    13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7.
    1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42.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5.
    16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41
    17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44.
    18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73.
    19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74.
    20当然这种自由主要是针对非资本因素的控制和干扰而言的。
    21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74.
    22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74.
    23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73.
    24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09.
    25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47.
    26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23.
    27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47.
    28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206
    29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380.
    30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212
    3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导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
    3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7:13-14.
    33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74.
    3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7.
    35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5.
    36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7.
    37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8.
    38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91.
    39于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学林出版社,1999:38-39.
    4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5.
    41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5-176.
    42米歇尔·艾尔德雷德.资本与技术:马克思与海德格尔[A].见孙周兴主编,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三卷)[C].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38-39
    43特征一词用来表述海德格尔的思想有简单化之嫌,不过本文无意去探讨形而上学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海氏思想的借用。
    44支架与座架只是不同的翻译方式,同义。
    45 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7
    46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43
    47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4
    4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8.
    49 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8
    50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3.
    51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3.
    52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3.
    53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4.
    54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6.
    5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6-77.
    5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7.
    5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7.
    58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7.
    59F·费迪耶. 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7.
    6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8.
    61舍勒.科学、技术与经现象学[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55
    6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8.
    6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十六卷上册)[M].1979:397.
    64米歇尔·博德.1500—1980资本主义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145.
    6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501.
    6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78.
    67汉斯·约纳斯.走向技术哲学[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24-325.
    68汉斯·约纳斯.走向技术哲学[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28.
    69汉斯·约纳斯.走向技术哲学[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28.
    70汉斯·约纳斯.走向技术哲学[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29.
    71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5
    72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5
    73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8
    74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2.
    75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38.
    76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7.
    77转引自冈特.绍伊博尔德宋祖良译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2.
    78转引自冈特.绍伊博尔德宋祖良译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8.
    79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社,1996:141
    8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393.
    81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10.
    82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45
    83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44
    84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42-743
    8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625.
    8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三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92.
    87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941
    88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4
    89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4
    90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53
    91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43
    92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43
    93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209
    94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47
    95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20
    96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54
    97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3.
    98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8
    99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57-58
    100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38.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42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3-27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209.
    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6.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7.
    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7.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21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564.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M].632.
    13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
    14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7.
    15转引自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Ⅴ卷)[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555.
    16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97-198.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14.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49.
    19雅克·埃吕尔,技术秩序,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25.
    20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7-18.
    2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87.
    2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84.
    2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86.
    2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88.
    2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87.
    26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南京:江苏出版集团,2004:2.
    27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人的本性,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05.
    28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73
    29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9.
    30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6.
    3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66.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78
    3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4.
    34彼得·L·伯杰.资本主义革命[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20.
    35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机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88.
    36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77.
    37敖德嘉·加塞特,关于技术的思考,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64-267.
    38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8-12.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6.
    4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14.
    4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61-62.
    4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43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7.
    44内森·罗森伯格: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2-23.
    45吕炜.资本的生产力效率假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11.
    46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36-140.
    47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129.
    48E·赫尔普曼.经济增长的秘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4.
    49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6.
    50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7.
    5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6.
    5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0.
    5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1.
    5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5.
    55于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53.
    56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0.
    57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0.
    58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6.
    59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9.
    60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9.
    61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7.
    62内森·罗森伯格.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2-23.
    63贝尔纳嘶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6-47.
    64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3.
    65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机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86.
    66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机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87.
    6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9.
    6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9.
    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9-400.
    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7.
    7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0.
    7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8.
    73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43.
    74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46.
    7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1.
    7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1.
    7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72-373.
    78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94.
    79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7.
    80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103.
    81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106.
    82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1.
    83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1-452.
    84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2-453.
    85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5.
    86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42.
    87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6.
    88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矛盾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4.
    89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人的本性,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04.
    90敖德嘉·加赛特,关于技术的思考,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84.
    91敖德嘉·加赛特,关于技术的思考,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86
    92敖德嘉·加赛特,关于技术的思考,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86
    93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人的本性,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05
    94威廉·格雷德,全球资本主义的疯狂逻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J].2001,1:50
    9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3
    9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1
    9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3
    98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
    9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11
    100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3
    101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6
    102F·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6
    103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
    104雅克·埃吕尔,技术秩序,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25
    105刘易斯·芒福德,技术与人的本性,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吴国盛编,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05
    106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
    107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3
    108巴里·康芒纳,与地球和平共处[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72
    109巴里·康芒纳,与地球和平共处[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91
    110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7
    1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02
    112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65
    113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42
    114梅其君:技术自主论研究纲领解析,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29
    1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9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
    3鲁品越,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60.
    4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0.
    5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0.
    6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2.
    7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71
    8布鲁诺·雅科米.技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4.
    9布鲁诺·雅科米.技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5.
    10布鲁诺·雅科米.技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5.
    11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208.
    12唐·伊德.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6.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4.
    1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4.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
    1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4-205
    17于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54.
    18于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55.
    伸于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56.
    20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37
    21黄力之.现代性的资本逻辑:一元模式与多样模式的重合[J].上海大学学报,2008(3):33
    2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49.
    23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40
    24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4
    25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0
    26F·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8.
    27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
    28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7.
    29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2.
    30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8.
    3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3.
    3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7.
    3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68.
    3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5.
    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8.
    3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04.
    3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57-258.
    3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8.
    3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6.
    40 D·史密斯.技术与现代世界体系[J].国外社会科学,1993(11):61-64.
    41“经济世界”是布罗代尔根据德语的"Weltwirtschaft"造出来的词,它表示的经济只占世界的一个局部,但又单独构成一个整体,这个独立的整体是个自给自足的自在的世界。他认为在形成世界历史之前,在中世纪乃至古代,世界各地都曾形成过区域性的、有结构、有中心的经济世界。比如18世纪末之前的中国、土耳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等。
    42“世界经济”是指整个世界的经济,布罗代尔认为也可以用西斯蒙第的说法,“全世界的市场”。也即世界历史形成之后的世界化的经济世界,这是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43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101-102.
    44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103.
    45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100.
    46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107.
    47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104.
    48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
    49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4.
    50转引自: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1.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60。
    5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60.
    5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61.
    53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67.
    5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275
    53约翰·邓宁.全球化经济若干反论之调和[J].国际贸易问题,1996(3):17。
    56鲁品越.资本逻辑与当代现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7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35.
    58D·史密斯.技术与现代世界体系[J].国外社会科学,1993(11):64.
    59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63.
    60敖德嘉·加塞特.关于技术的思考[A].见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70
    61吴国盛.生活方式、发展模式与科技风险[J].绿叶,2009(8):70.
    62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6:939
    63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265.
    6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839.
    65张祖斌编.汽车趣味小百科[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289
    6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904.
    67格林斯潘:风险数据不足导致金融危机(图)[EB/OL].:http://news.sohu.com/20081027/n260254608.shtml,2008-10-27.
    6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7.
    69王蒲生.车祸泛滥的哲学反思[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5):1-8
    70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5
    71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编,陈清侨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52
    72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235.
    73迈克尔·金斯利.创造性资本主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10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第二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6]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9]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0]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1]马克斯·韦伯.经济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22]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3]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6
    [24]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5]马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6]马丁·海德格尔.路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7]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下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8]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S].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9]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S].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0]米歇尔·艾尔德雷德.资本与技术:马克思与海德格尔[A].见孙周兴主编,德意志思想评论(第三卷)[C].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1]胡守钧.走向共生[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32]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3]内森·罗森伯格.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4]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5]于光远主编.自然辨证法百科全书[S].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36]邹珊刚主编.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37]远德玉,陈昌曙.论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8]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9]姜振寰.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0]张华夏,张志林.技术解释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1]乔瑞金,牟焕森,管晓刚.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2]殷登祥等主编.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前沿——技术的社会形成[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3]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4]吴国盛.时间的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5]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社,1996
    [46]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7]F·拉普.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8]让·伊夫·戈菲.技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9]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50]卡尔·米切姆,通过技术思考——工程与哲学之间的道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51]卡尔·米切姆,技术哲学概论[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2]唐·伊德.让事物“说话”——后现象学与技术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3]约瑟夫·C·皮特.技术思考——技术哲学的基础[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54]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5]麦克卢汉.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6]阿诺德·盖伦.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8
    [57]于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学林出版社,1999
    [58]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59]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0]亚历山大·柯瓦雷.伽利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1]乔治·巴萨拉.技术发展简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2]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第V卷)[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63]布鲁诺·雅科米.技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4]沈铭贤.科学哲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65]陈其荣.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6]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67]王伯鲁.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8]乔瑞金.马克思技术哲学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9]戴维·F·诺布尔.生产力:工业自动化的社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0]仓桥重史.技术社会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71]夏保华.技术创新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2]梅其君.技术自主论研究纲领解析[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73]陈凡,朱春艳.全球化时代的技术哲学[C].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74]邢怀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观[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75]李侠.断裂与整合——有关科学主义的多维度考察与研究[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6]张祖斌编.汽车趣味小百科[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77]W·桑巴特.现代资本主义(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78]西美尔.货币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79]鲁品越.资本逻辑与当代现实[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0]安东尼·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著作的分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81]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82]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83]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8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85]米歇尔·博德.1500-1980资本主义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
    [86]R·H·托尼.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87]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8]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M].北京:三联书店,1997
    [89]内森·罗森堡,L·E·小伯泽尔.西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90]安德烈·冈德·弗兰克.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91]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92]菲利普·阿吉翁,彼得·霍依特.内生增长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3]E·赫尔普曼.经济增长的秘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4]吕炜.资本的生产力效率假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5]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96]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97]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98]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99]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00]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01]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0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1-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03]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货币论(第一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4]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105]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机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06]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07]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三联书店,1997
    [108]迈克尔·金斯利.创造性资本主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109]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大自然的权利[[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110]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11]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11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113]查尔斯·泰勒.黑格尔[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114]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15]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16]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117]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8]E·卡西勒.启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119]罗伯特·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5
    [120]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
    [121]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122]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23]汪民安.现代性基本读本(上、下卷)[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124]《世界通史》选编·英法德俄历史/1830-1917(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125]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26]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27]乌尔里希·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28]薛晓源、周战超.全球化与风险社会[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29]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30]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3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2]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33]笛卡尔.笛卡尔思辨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34]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35]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38]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39]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40]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4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4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43]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144]埃德蒙德·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45]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46]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47]马克斯·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148]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50]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51]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0
    [152]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53]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北京:三联书店,2007.
    [154]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55]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香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156]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57]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58]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59]佩鲁.新发展观[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60]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161]保罗·费耶阿本德.告别理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62]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63]大卫·库尔伯.纯粹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64]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
    [165]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66]邹诗鹏.生存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7]谢富胜.分工、技术与生产组织变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68]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6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170]F·费迪耶.海德格尔晚期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3)
    [171]约翰·邓宁.全球化经济若干反论之调和[J].国际贸易问题,1996(3)
    [172]鲁品越,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
    [173]赵玉林,张学勇.技术资本化的意义和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9)
    [174]黄丽华,米加宁.跨国公司与技术的资本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175]安德鲁·芬伯格.现代性理论与技术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176]艾森斯特塔.反思现代性·导言[J].国外理论动态,2006(4)
    [176]D·史密斯.技术与现代世界体系[J].国外社会科学,1993(11)
    [177]方朝晖.多元现代性研究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5)
    [178]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6(2)
    [179]黄力之.现代性的资本逻辑:一元模式与多样模式的重合[J].上海大学学报,2008(3)
    [180]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4).
    [181]埃吕尔.技术的社会[J].科学与哲学,1983(1)
    [182]远德玉.技术过程论的再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2003(6)
    [183]吴国盛.哲学中的“技术转向”[J].哲学研究,2001(1)
    [184]吴国盛.生活方式、发展模式与科技风险[J].绿叶,2009(8)
    [185]牟焕森.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9)
    [186]王蒲生.车祸泛滥的哲学反思[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5)
    [187]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J].学术月刊,2006(10)
    [1]Robert C·Scharff and Val Dusek.Philosophy of Technology: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an anthology[M].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
    [2]Carl·Mitcham.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The Path between Engingeering and Philospoh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erss,1994.
    [3]D·Ihd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M].New York:Paragon House Publishers,1993.
    [4]Jacques-Ellul.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M].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64.
    [5]Langdon-winner. Autonomous Technology:Technics-out-of-control as a Theme in Political Thought[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77
    [6]Lewis.Munford.Technics and the Nature of Man [J],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C].ed. By C.Mithcha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3
    [7]Hans Jonas. 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In Search of an Ethics for the Technological Ag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4
    [8]Paul T.Durbin. Technology and contemporary life[C].Dordrecht: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8.
    [9]Paul T.Durbin. Pilosophy and technology[C].Dordrecht: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83.
    [10]Edmund F.Byrne,Joseph C.Pitt.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C].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9.
    [11]Ross Abbinnett. Marxism After Modernity[M].Chippenham and Eastbourne: Antony Rowe Ltd,2007.
    [12]James k.Feibleman. Technology and Reality[M].Hague: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82
    [13]Michael Eldred.Capital and Technology:Marx and Heidegger [EB/OL].http://192.220.96.165/capiteen.html,2009-2-2.
    [14]Thomas J.Misa, Philip Brey, Andrew Feenberg.Modernity and Technology[C]. London:The MIT Press,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