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现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联系的不断加强,期货市场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近些年来,以期货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越来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金融服务领域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期货市场健康快速地发展,提升其服务本国经济的市场功能,是经济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将其与国际期货市场的历史发展相比较,发掘出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可供吸取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以及未来中国期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促进意义。
     中国期货市场萌芽并初创于晚清时期,先后经历了民国时期的艰难发展、共和国成立后的长期断层、改革开放后的重建以及在当代的再发展等若干历史阶段。百余年来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制度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是制度变迁的缩影,是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不断冲撞与融合的反映。因此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研究,本文首先立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并由此展开。将中国期货市场纳入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以制度变迁的视角对其发展历程展开了研究,分析了中国期货市场历史发展的制度原因,总结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并为今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其次,在充分挖掘史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三个历史时期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纵向研究和梳理,揭示了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动因、发展变化情况、影响和意义,并对其发展规律、特征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使得晚清、民国和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期货市场成为了有机联系的整体。尤其是对共和国成立后期货市场的断层和重建时期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揭示了当代中国期货市场重建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再次,本文在对近代以来期货市场发展历程进行纵向梳理的同时,还借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市场监管、市场的特点与不足等方面展开了横向地分析和研究。不仅研究了近代以来华商与洋商两个期货市场、物品期货与证券期货两类交易品种、期货与现货两种交易方式,还对不同制度条件下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包括市场组织结构、制度规则、交易和行市)、市场监管(包括国家立法、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中外期货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比较了中外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研究了国际期货市场的现实运行,总结了期货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期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人现代化努力的重要成果,而且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发展的高层次体现。然而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服务现货市场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体现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性和艰巨性;其次,制度的变迁对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期货市场的断续兴衰与国家经济制度变迁休戚与共。良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市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更好地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造成期货市场发展的迟滞乃至断层;再次,期货市场的创新和监管也非常重要。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和配置资源的功能,是服务现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尽早建立起包括金融期货和期权期货在内的完整的期货品种结构。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市场监管的制度建设,控制市场风险,防范期货市场的价格操纵和过度投机导致的功能失效和对经济的破坏。制度创新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Sinc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 with the ever-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untries' economy and the constant strengthening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ink, futures market has shap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art in promoting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Particularly in recent years virtual economy, represented by futures market as main body, has been increasingly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conomy and it relates much to a country's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afety. Nowadays China's economy grows very fast, industrial structure enhances continuously, financial service field becomes more and more open.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it is of highly importance and urgency to promote a healthy and quick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utures market to improve its market function of serving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if the modern Chinese futures market is studied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and i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utures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futures market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o dig out the historical rules and lessens to be learned in such a market, undoubtedly significant historical mirroring value and realistic promoting meaning can be achieve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long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utures market ever since.
     The germination of Chinese futures market starts at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experiences the hardship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long-time breaking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building since reform and open-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re-development at contemporary era.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hina's system changes. In effect, it is the epitome of these changes and reflects the constant collision and merging of system demand and system supply.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of the dissertation lies first and foremost in the system changes and develops thereafter. Chinese futures market is put in a category of systematic economics and its development is studied within such an angle. It analyzes the system foundation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utures market, concludes its historical rules and lessons and provides valuable reference to its development. Secondly, based on adequate delv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former research an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it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futures market in thre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reveals its birth reason, developmental changes,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By summarizing and commenting its developmental rul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ficiencies, it makes the futures market in the Late Qing, Republic of China and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come an organically related whole. Systematic and profound research has been made about the period in which the futures market was broken and rebuilt, thus revealing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rebuilding and develop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futures market. Thirdly, the dissertation not only vertical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futures market, but also horizontally studies its functioning mechanism, marketing supervision,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deficienci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Not only modern Chinese merchants' futures market and foreign merchants' futures market, goods futures and stock futures, futures and spot cargo are studied,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processing mechanism (including marke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ystem regulations, trading and marketing) and market supervision (including state legislation,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trade self-regulation) of futures market in different systems are also included. In addi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mad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utures market and foreign futures market. It analyzes thei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real run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futures market and concludes the essential factor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Research conclusions are:first,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s marke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resul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effor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sign of modernization, it represents a higher level of modernization. But as an important financial market, the function of futures market serving the spot cargo market fails to be effective suggests the winding and arduous path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Second, the system change has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utures market. Its rise and fall connect closely with the economic system changes. Good system is able to create higher market efficiency,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io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s market. On the contrary, bad system is a hindrance, causing lagging-behind or even breaking of the futures market. Third, innovation and supervision on the futures market are very important. As a part of financial market, futures market has its functions of price discovering, risk evading, and resource allocating. It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erving the spot cargo and even the entir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ought to quicken the step of system innovation and build the entire futures products including financial futures and option futures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t the same time, historical lessons should be drawn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marketing supervision so that risks can be controlled to avoid price manipulation and excessive speculation which lead to functional failure and damage to economy. Only through system innovation can Chinese futures market move on the road of success.
引文
1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2杨荫溥编:《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之交易所》,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Y10-1-14。
    3刘仲廉:《上海之交易所》,见汤心仪等编:《战时上海经济》(第一辑),上海经济研究所1945年版。
    4[日]田峰太郎:《支那的交易所》,上海中华经济社1922年版。
    5陈善政: 《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
    6冯子明:《民元来上海之交易所》,见朱斯煌主编: 《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
    7梁启超:《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国风报》第27期(1910年11月2日)。
    8马寅初:《中国的交易所》,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9魏友棐:《上海交易所风潮所见的经济病态》,《东方杂志》第34卷15号(1937年8月1日)。
    10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
    11[日]及川朝雄:《上海外商株式市场论》,上海三通书局1941年版。
    12千家驹:《中国的内债》,北平社会调查所1933年版。
    13朱彤芳:《近代中国交易所介绍》,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
    14洪葭管、张继风: 《近代上海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5朱镇华:《中国金融旧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16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姚会元: 《江浙金融财团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
    18熊月之主编,潘君祥、王仰清:《上海通史》第8卷(民国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郑振龙等编:《中国证券发展简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吴景平等:《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张忠民:《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刘志英:《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4陈正书:《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创立和影响》,见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二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5张寿彭:《近代中国交易所探源》,《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6龚彦孙:《民国初年上海的证券交易》,《民国春秋》1992年第6期。
    7匡家在:《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
    8田永秀:《1862-1883年中国的股票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9朱荫贵:《近代上海证券市场上股票买卖的三次高潮》,《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0宋士云:《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股票市场》,《齐鲁学刊》1998年第5期。
    11彭厚文:《19世纪80年代上海股票交易的兴衰》,《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战后上海证券交易所述论》,《近代史研究》2002年策3期。
    12张晓阳:《抗战时期的上海股市研究》,《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1期。
    13白丽健:《1937-1949年上海证券市场的历史考察》,《南开学报》2000年4期。
    14张忠民:《近代上海产业证券的演进》,《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5杜恂诚:《上海成为近代金融中心的启示》,《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5期。
    16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
    17李先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花纱布的管制述论》,《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8虞建新:《日商取引所及其与华商证券交易所之关系》,[日]野泽丰主编《近邻》第25号(1994年5月)。
    19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上海众业公所》,《民国档案》2004年第l期。
    20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21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2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中国的股份制(1868年-1949年)》,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
    23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4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3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
    4田源主编:《期货市场》,改革出版社1989年版。
    5司徒怀:《期货交易概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版。
    6常清,[美]威廉.格罗斯曼:《期货市场的理论政策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靖明玉等编:《期货批发市场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郭晓利:《转轨时期的中国期货市场——郭晓利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9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叶万春编:《中国期货市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4年版。
    2张延衡主编:《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转换·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3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沈开艳:《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5常清:《期货市场:理论和现实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改革与发展》1989年第l期。
    6陶琲:《期货市场有利于经济的宏观调控》,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
    7秦毅:《中国期货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
    8胡俞越:《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9李义福:《我国期货市场理论和实践述评》,《中国物资》1994年第4期。
    10田源:《从国家战略利益的角度认识期货市场》,《经济月刊》2002年第3期。
    11常远:《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背景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
    12营廷求:《中国期货市场——十年回顾与发展展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赵晓雷:《中国现代经济理论:1949-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3苏星:《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4孙尚清主编:《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5林毅夫、蔡防、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6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当代中国的农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7陈吉元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8杜润生:《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厉以宁:《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版。
    10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12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
    1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段文斌、王化栋主编:《现代期货市场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2参见吴硕:《期货市场对政府和企业应起的作用》,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107页。
    1[美]D.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25-226页。
    2[美]D.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27页。
    3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见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77页。
    4[美]D.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25页。
    5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见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84页。
    6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见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384页。
    7[美]D.C.诺斯、R.P.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1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3页。
    1参见[美]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区宗华译)第3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
    2叶世昌:《上海股市的第一次高潮和危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第50-51页。
    3《上海西商证券交易所之略史》之作者更生认为,“以吾人闻见之所及,则J.P.Bisset&Co.(华名长利公司)其本埠股票商之權兴乎,长利营业,远在1869年,是时股份公司,尚未发达,海底电线,亦未安设…以故此项交易,在当时颇属细微,不甚得利,亦意中事也。后柯希奈司密斯(Cushny&Smith)苏利文勃资(Sullivan&Bates)及格来亨安得生(Graham Anderson&Co.)诸家相继开幕,店多成市,该业始稍发皇。”《上海西商证券交易所之略史》,《银行周报》第3卷第34号(总第116号)(1919年9月16日),第38页。
    4《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叙及章程》(1882年9月27-28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3页。
    1《上海平准股票公司叙及章程》(1882年9月27-28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4-265页。
    2朱荫贵:《近代上海证券市场上股票买卖的三次高潮》,《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3期,第62页。
    3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7页。
    4洪葭管、张继凤:《近代上海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147页。
    5奇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6梁启超:《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国风报》第27期(1910年11月2日),第11页。
    1《上海交易所之发端与现状》(1935年),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39页。
    2《上海西商证券交易所之略史》,《银行周报》第3卷第34号(总第116号)(1919年9月16日),第38-39页。
    3“光绪三十一年,遵照香港政府股份有限公司条例正式开办,定名为上海众业公所”。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37页。
    41909年迁至上海外滩,1921年又迁至爱多亚路7号,1925年迁入麦边洋行。参见《百年风云——申城证交所》,《国际金融报》(2001年1月1日),第7版。
    5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页。
    6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上海众业公所》,《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第86页。
    7冯子明:《民元来上海之交易所》,见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第153页。
    1“通例每日上午,上茶会以通消息;所有买卖,亦辄于品茗时,口头成交;下午则各走银行帮,及客帮,如京津帮:山西帮;广帮等,以兜揽生意;而同时亦间有顾客揣带证券,来茶会求售者。”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1930年10月25日),第11页。
    2奇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3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于1914年,会址设在上海九江路渭水坊。该公会采用会员制,当时有会员12家(其后增至15家)每家认捐银十二两,经常费每家每月银二两。关于各种股票交易,已有特别议定的规约:聚会时间为每日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交易对象为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外国货币等;买卖手续,彼此对做,一经讲定,报市场管理人记录;行情逐日向同业公布,印送行市单:股票佣金按实价在五折以上者收百分之一,在五折以下者收百分之五;股票交易均为现货,另有约定者从其约定。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5-396页。当时交易的股票主要有招商局、中华书局、大生一厂、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20多种。1913年起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开始上市,公会即开始经营民国元年、民国三年、四年、五年期金融公债。随着股票与债券流通的增加,交易对象的扩大,证券市场逐渐兴旺起来,股票公司数目也日渐增多。奇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283页。
    1上海金业公所交易时间分上下午两市,上午九时开盘,十二时收市;下午二时开盘,四时收市。金业交易所的营业细则即由金业公所的交易规则演变而来。《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之交易所》,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Y10-1-14-308。
    2上海的金货市价均由公所议订,每日公决的黄金市价都送《申报》刊登。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253页。
    3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6页。
    4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近代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选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5《张謇全集》第3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761页。
    6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7北京政府农商部颁《证券交易所法》(1914年12月29日),《东方杂志》第12卷第2号(1915年2月1日)。
    1北京农商部颁《物品交易所条例》(1921年3月5日),《东方杂志》第18卷第6号(1915年3月25日),第129-133。
    2为获得筹建资金,孙中山决定与日本神户航运巨头三上丰夷合作,由后者提供资本总额的一半,即上海通用银元250万元作为无息贷款,并享受红利八成的分成。交易所还将聘请由日方推荐的专业人员担任顾问。杨天石:《蒋介石密档与蒋介石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报社2002年版,第58-59页;《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认股书正本》,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3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页。
    4农商部批复:“查所拟营业目的,除物品交易一项,应咨请江苏省长查复到部,再行核办。其证券一项,系为流通证券起见,应准先行备案。惟呈请手续核与《证券交易所法实行细则》第二条规定未符,应即遵照办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经过与主管官署往来的重要文牍抄本》,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444-1-1。
    5《上海交易所批准立案》,《银行周报》第2卷第16号(总第47号)(1918年4月30日)。
    6《上海交易所濡滞之原因》,《银行周报》第2卷第49号(总第80号)(1918年12月17日),第22页。
    不久,金业和股票业又极力主张物品与股票分开经营,并各自呈书申请举办交易所。但其他各业则坚持认为,分设交易所,“则开支既大,且个不相顾,终归失败,合并办理,虽有一业折损,仍可酌盈济虚,共同维持。”《各业董赞成交易所合办》,《银行周报》第3卷第2号(总第84号)(1919年1月14日)。 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167页。
    1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127页。
    2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页。
    3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1930年10月25日),第13页。
    4奇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概况》,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285-286页
    1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2《哈尔滨史志》,第一辑,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编《远东报摘编》,转引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271页。
    3该草案并未标明年代,而是根据内容考证而得。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页。
    4《物品交易所条例》,《东方杂志》第18卷第6号(1921年3月25日),第129-133页。
    5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241页。
    6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253页。
    1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126页。
    2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页。
    3项仲川:《旧上海的交易所》,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5-347页: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页。
    1《上海面粉交易所十年纪念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Y9-l-156。
    2朱彤芳编:《近代中国交易所介绍》,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126页。
    3项仲川:《旧上海的交易所》,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4-345页。
    4朱彤芳编:《近代中国交易所介绍》,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127页。
    5取引所系日文名称,中文即为交易所。虞建新:《日商取引所及其与华商证券交易所之关系》,[日]野泽丰主编《近邻》第25号(1994年5月)。
    6《论上海取引所》,《银行周报》第2卷第46号(总第77号)(1918年11月26日)。
    1《论上海取引所》,《银行周报》第2卷第46号(总第77号)(1918年11月26日)。
    2虞建新:《日商取引所及其与华商证券交易所之关系》,[日]野泽丰主编《近邻》第25号(1994年5月)。
    3刘逖:《百年风云——申城证交所》,《国际金融报》,2001年01月01日第七版。
    4《上海之最:交易所》,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官方网站(网址:www.shtong.gov.cn)(2008年09月1日)。
    5因该所经营有价证券、砂糖、面粉、棉丝布、麻袋这五种,俗称“五品交易所”。
    6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275-276页。
    1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
    2《上海交易所之发端与现状》(1935年),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40页。
    3[日]滨田峰太郎:《支那的交易所》,上海中华经济社1922年版,第85、86、88页。
    4[日]滨田峰太郎:《支那的交易所》,上海中华经济社1922年版,第99页。
    5冯子明:《民元来上海之交易所》,见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第148页。
    6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18页。
    1朱羲农:《交易所之分析》,《银行周报》第5卷第44号(1921年11月15日),第6版。
    2[日]滨田峰太郎: 《支那的交易所》,上海中华经济社1922年版,第193、194页。
    3裕孙:《信交狂潮之反动》,《银行周报》第5卷第50号(1921年12月27日)。
    4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第123页。
    5洪葭管主编:《中国金融史》,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
    6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18页。
    1《法租界取缔交易所规则》,《银行周报》第6卷第5号(1922年2月14日)。
    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3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713页。
    3《上海交易所调查录》,《银行周报》第6卷第11号(1922年3月28日)。
    4朱斯煌主编: 《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第151-153页。
    5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87-88页。
    6冯子明: 《民元来上海之交易所》,见朱斯煌主编: 《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 版,第148-149页。
    1《交易所法》;《交易所法实行细则》,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4-306页。
    1刘仲廉:《上海之交易所》,见汤心仪等编:《战时上海经济》(第一辑),上海经济研究所1945年,第103页。
    2《上海交易所监理员工作情形及各交易所营业状况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227。
    3《上海交易所监理员工作情形及各交易所营业状况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227。
    4洪葭管:《在金融史园地里漫步》,中国金融出版社1990年版,第356页。
    5《上海交易所监理员工作情形及各交易所营业状况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227。
    6《华商与物品两交易所定期合并》,《中央银行月报》第2卷第6、7号(1933年7月)。
    7刘志英:《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8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1《华商证券交易所去年营业情形》,《钱业月报》第7卷第1号(1927年2月)。
    2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67-68页。
    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452页。
    4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113页。
    5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4页。
    1朱彤芳编:《近代中国交易所简介》,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
    2民族交易所被关闭后,交易活动停止了,但善后事宜还在继续。如上海杂粮油饼交易所到1947年9月19日还发生一起被沈镇奎起诉要求给付退职金案。交通银行也因押款事宜与金业交易所在1937至1940年间保持文书往来。分别见《上海地方法院关于沈镇奎诉上海杂粮油饼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给付退职金案》、《交通银行承放庆丰纺织漂染整理公司等的质押借款的来往文书》,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185-3-12502;Q55-2-1370。
    3交易所停业后一般都需要处理善后事宜,如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于1937年10月份中止了与英国路透社公司远东总部(上海)公司有关棉花服务的合同。《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有关西文来信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224-1-47。
    4荣孟源主编: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548页。
    1李先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花纱布的管制述论》,《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第108-109页;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第176页。
    2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第183页。
    3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上海众业公所》,《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第90页。
    4冯子明:《民元来上海之交易所》,见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第153页。
    5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上海众业公所》,《民国档案》2004年第l期,第87-89页。
    11937年11月,国民党军队撤出上海后,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等地仍由“工部局”管理。直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向英美等国开战,占领了租界。自国民党军队撤出至日军侵占的近4年里,租界被称为上海的“孤岛”。
    2刘志英: 《关于抗战时期建立后方证券市场之论争》, 《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第165页。
    3俞增康: 《上海债券交易所复业问题》, 《银行通讯》新4期(总29期)(1946年3月)。
    41942年8月26日,日伪政府出台了《取缔上海股票业商买卖华商股票暂行规则》。随后伪社会局又制定了《实施细则》。经过整顿,1943年5月底共有35家股票公司取得执照,其余有232家虽经申请但未获得执照。 《取缔上海股票业买卖华商公司股票暂行规则及其修正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12-2167。
    5《交易所监理官暂行规程暨监理委员会组织规则》,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R1-14-448。
    6《情报(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91。
    1洪葭管、张继凤:《近代上海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页。
    2相对于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股票反而具有保值作用。如启新洋灰公司股票1936年每股10元价格为6.75元,1941年上涨到17元,涨幅为250%,同期物价指数上涨了4.5倍。此外,伪联银券的贬值也促进了股票投机。1942年日军为了搜刮军用钢铁竟然将各纱布厂的机器拆除。纱厂停工,纱厂及纱布商的资金转移到黄金及证券。当时天津的证券多达40多家,1945年多达98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68-69页。
    3聚兴诚商业银行上海分行曾于1945年1月拟就发总务处函稿,要求其北平办事处投资华北证券交易所。可见该所的筹办受到广泛关注。《聚兴诚商业银行上海分行为转报北平办事处投资华北证券交易所致总处函稿》,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286-1-35-64。
    4交易所资本为2000万元,由北京、天津、青岛、济南等四城市分担,天津则由银行公会、钱业公会、市商会联合出资1000万元。金城银行经理王毅灵任理事长,经纪人约60多名。交易佣金按金额的千分之五计收,经纪人得千分之三,交易所得千分之二。股市先是暴跌,然后逐步上涨,交易非常活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69、460页。
    1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257页。
    2《日伪上海特别市社会局关于发起组织中国金业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登记与实业部、工商部、市府及对外货币交易市场的来往文书》,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R14-1-421。
    3《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规则汇编》,包括所员任免及练习生录用规则、所员薪给规则、服务规则、保证规则、奖惩规则、请假规则、恤养规则,甚至包括宿舍管理规则等内容。《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规则汇编》,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Y9-1-162。
    1杜镛:《上海证券市场筹备经过及前瞻》,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21-222页。
    2《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1946年9月3日);《本所发起人会议记录、章程及暂行组大纲》,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1。
    3《有关洋股申请上市问题的来往函件》,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299。
    4《上海证券交易所致各报馆和通讯社每日交易概述》,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23。
    5杨荫溥:《健全证券市场之建立》,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24页。
    6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8页。
    1掉期交易是指定期交易到期时,在了结到期交易的同时又进行下月期的买卖。
    2竹云龙:《上海证券市场》,《经济评论》第1卷第8期(1947年5月24日)。
    3《一月金融动态·证券》,《钱业月报》第19卷第2号(1948年2月)。
    4财政部、经济部上海交易所监理员办公处于1948年4月3日在给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函件中要求停办其延交割业务。函件指出,“证券交易所递延交割业务属期货交易,买进卖出常同为一人,殊背提倡校资(?)助生产之本旨。值兹动员戡乱期间此项投机性质之交易对于国家经济政策及社会金融尤多妨害,自应予取缔。(1)自(37)四月五日起停做;(2)以后证券交易以现货为主;(3)场外交易应严格禁者。”《财政部、经济部上海交易所监理员办公处关于停办递延交割交易办法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往来函》,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16-46。
    5《停止证券递延交割业务,沪证券市场起变化》,《中央日报》(1948年4月6日)。
    6《金融及商品市况(八月份)·华股》,《商业月报》第24卷第7、8、9号合刊(1948年9月)。
    7《国民政府行政院为抄发上海证券交易所复业办法致上海市政府训令》,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0页。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1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2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上海众业公所》,《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第90页。
    3《论上海取引所》,《银行周报》第2卷第46号(总第77号)(1918年11月26日)。
    4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編《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5页。
    1《上海股票市场史话》,《股票新闻》第一卷第一期(1949年2月21日)。
    2《修正交易所法》(1935年4月27日公布),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31页。
    3《交易所法(草案)》随附“总说明”,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4《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87。
    1《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之交易所》,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Y10-1-14-308。
    2如未特别注明,本段有关材料均来自《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345页。
    3《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聘请常年会计顾问合同书》,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62页。
    1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9-40页。
    2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近代中国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71页。
    3《行政院关于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登记规则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03-3715。
    4《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87。
    1杨德勇主编:《中国期货交易业务实用手册》,海洋出版社1994年版,第532-533页。
    2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见《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1930年20月25日),第18页。
    1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18-320页。
    1项仲川:《旧上海的交易所》,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4页。
    2《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营业细则》(1933年7月2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中国的股份制(1868年-1949年)》,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第423页。
    3《华商证券交易所公告开拍统一公债》,《金融周报》第l卷第10期(1936年3月4日)。
    4上市华股交易单位为10股、100股、500股三种。涨跌幅度规定为:1000元以上,在10元以内;1000元以下500元以上,在5元以内:500元以下200元以上,在2.5元以内;200元以下100元以上,在1元以内;100元以下50元以上,在0.5元以内;50元以下,在0.25元以内;10元以下,在0.10元以内。刘仲廉:《上海之交易所》,见汤心仪等编:《战时上海经济》第一辑,上海经济研究所1945年,第105页。
    5洪葭管、张继凤:《近代上海金融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页。
    6刘仲廉:《上海之交易所》,见汤心仪等编:《战时上海经济》第一辑,上海经济研究所1945年,第105页。
    7《上海交易所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88。
    8《有关黄金短期公债奉令上市的各项文件(附经纪人身份保证会限期缴纳案)》,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81。
    1《有关卅六年美金公债奉令上市的各项文件》,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82。
    2《有关卅六年美金公债奉令上市的各项文件》,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82。
    3《上海证券交易所复业前后(附图表)》,《财政评论》第15卷第4期(1946年10月)。
    4《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份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细则》,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7页。
    5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颁《修正交易所法》(1935年4月27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335页。
    6《华商证券交易所公告开拍统一公债》,《金融周报》第l卷第10期(1936年3月4日)。
    7“凡同种类之买卖其相抵部分免收本证据金”;“递延交割交易其本证据金之现金部分及追加证据金之现金部分须于该交易计算区域之翌日上午十一时三刻前以行庄本票送本所财务处。”《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规定递交本证据金及追加证据金缴纳办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362。
    1《本所大事记》,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
    2《本所大事记》,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
    3《有关卅六年美金公债奉令上市的各项文件》,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82。
    4《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份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细则》,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46页。
    5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颁《修正交易所法》(1935年4月27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335页。
    6《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份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细则》,见金融史编委会编:《近代中国交易所金融股票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361页。
    1《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份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细则》,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444-1-11。
    2《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细则、棉花交割检查规则及取缔棉花掺水、掺杂暂行条例施行细则》,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444——1-20-5。
    3《华商证券交易所公告开拍统一公债》,《金融周报》第1卷第10期(1936年3月4日)。
    4刘仲廉:《上海之交易所》,见汤心仪等编:《战时上海经济》第一辑,上海经济研究所1945年,第105页。
    5《上海交易所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88。
    1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第470页。
    2《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营业细则及其修改条文》,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444-1-11。
    3《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营业细则》(1933年7月2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中国的股份制(1868年-1949年)》,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第423页。
    4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1930年10月25日),第13页。
    5王雄华:《经济资料:上海华股市场的过去及将来》,《中央银行月报》(复刊)新一卷一期(1946年1月)。
    6刘志英:《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68-269页。
    1《本所关于开办与停办递延交割交易事与财政部、经济部等来往文书》,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l-16。
    2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1930年10月25日),第21-22页。
    3交易地位:双方均为套利交易时在制定交易柜前集中交易(如对方伟普通交易时仍在各交易柜前以原有买卖方式进行交易);成交单位:暂定为五万股;叫价单位:暂定一角;叫价方法:只以现货价格与递交价格相比之差额;买卖手势:以递交之进出为率。《本所举办证券套利交易办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15。
    1 《本所1946年工作概况》,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12。
    1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22-223页。
    2《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863页。
    3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59-260页。
    1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25-126页。
    2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颁《交易所法》,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5页。
    3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4页。
    4魏友棐:《上海交易所风潮所见的经济病态》,《东方杂志》第34卷15号(1937年8月1日),第22页。
    1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49-253页。
    2项仲川:《旧上海的交易所》,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4页。
    3《观察》,《银行周报》总第473号(1926年10月22日)。
    4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259页。
    5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8-259页。
    1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5-260页。
    2项仲川:《旧上海的交易所》,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6页。
    3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70-271页。
    1朱彤芳编:《近代中国交易所介绍》,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124页。
    2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283页。
    3朱彤芳编:《近代中国交易所介绍》,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126页。
    4朱彤芳编:《近代中国交易所介绍》,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129页;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95-296页。
    1项仲川:《旧上海的交易所》,见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49-350页。
    2项仲川:《旧上海的交易所》,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50-351页。
    3魏友棐:《上海交易所风潮所见的经济病态》,《东方杂志》第34卷15号(1937年8月1日),第23-24页。
    1魏友棐:《上海交易所风潮所见的经济病态》,《东方杂志》第34卷15号(1937年8月1日),第22页。
    1千家驹:《中国的内债》,北平社会调查所1933年版,第61、62页。
    2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63页。
    3《北平证券交易所业务股则》,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80页。
    4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页。
    5《吾国内债亟应注意之几点》,《中外经济周刊》第161号(1926年5月8日)。
    6《华商证券交易所去年营业情形》,《钱业月报》第7卷第1号(1927年2月)。
    7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8李紫翔:《中国银行之特质》,《东方杂志》第30卷第21号(1933年11月1日),第36页。
    9关国华等:《公债与股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387页。
    1《上海之交易所之发端与现状》,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43页。
    2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3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26-127页。
    4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页。
    5《证交开拍续发二五券交易》,《钱业月报》第8卷第5号(1928年7月)。
    6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页。
    7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1930年10月25日),第16页。
    1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8页。
    2《华商证券交易所公告开拍统一公债》,《金融周报》第1卷第10期(1936年3月4日)。
    3《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87。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796页。
    5穆家骥:《半年来华股市场之回顾》,《中央银行月报》新3卷第7期(1948年7月)。
    6《本所大事记》,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
    1《本所大事记》,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
    2《有关卅六年美金公债奉令上市的各项文件》,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82。
    1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1930年10月25日),第29页。
    2《二次整理公债付息之请求》,《钱业月报》第6卷第10期(1926年10月)。
    3《整理公债基金之危机》,《银行周报》第6卷第15号(1922年4月25日)。
    4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9页。
    5《民国十七年上海公债市场之经过(附表)》,《商业杂志》第4卷第3号(1929年3月)。
    6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1930年10月25日)。
    1《北平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80页。
    1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7页。
    2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发行《经济统计月志》第6卷第11期(1939年11月),第370页。
    3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发行《经济统计月志》第7卷第2期(1940年2月),第30页。
    4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发行《经济统计月志》第7卷第3期(1940年3月),第54页。
    1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上海众业公所》, 《民国档案》2004年第l期,第90页。
    2根据金城银行总经理处调查科对上海众业公所股票统计的资料显示:1939年10月份上市的股票行业涉及七大门类,金融业包括中和地产、中国证券、汇丰银行、汇众银公司、国际信托、上海银公司等8家;保险业包括美亚、友邦、保太、四海、耶松、会得丰等9家,地产类包括英法地产、华懋地产、中国营业、中国建筑等8家;公用事业包括公共汽车、上海电话、自来火、自来水等6家;纱厂业包括怡和纱厂、上海纱厂、制喊纱厂、沙利文、正广和、开平煤矿等8家,其他为13家,还有数量众多的橡胶股。《金城银行关于上海众业公所股票市况》,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264-1-1200。
    3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94页。
    4[日]及川朝雄: 《上海外商株式市场论》,上海三通书局1941年版,第32-33页。
    5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3-1266:又见刘志英:《近代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刘志英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
    6王雄华:《经济资料:上海华股市场的过去及将来》,《中央银行月报》(复刊)新-卷一期(1946年1月)。
    1《本所关丁开办与停办递延交割交易事与财政部、经济部等来往文书》,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16。
    2《财政部、经济部上海交易所监理员办公处关于停办递延交割交易办法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往来函》,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16-46。
    3《战争与证券》,《银行周报》第22卷第3号(总第1034号)(1938年1月25日)。
    4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00页。
    5子枫:《三个月来的证券市场》,《中国建设》第3卷第5期(1947年2月1日)。
    1《资金逃避与侨汇走漏》,《证券市场》第1卷第5、6期(1947年1月31日)。
    2《股票市场重心由沪移港》,《经济通讯》第45期(1947年1月31日);子枫:《三个月来的证券市场》,《中国建设》第3卷第5期(1947年2月1日)。
    3杨德惠:《现阶段上海证券市场(附表)》,《商业月报》第22卷第7期(1946年11月)。
    41908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开设橡皮股票公司,宣称在澳大利亚种有大量橡胶树,一些外商银行也与之勾结,开办以该股票作抵押的放款业务,引起许多人争相购买橡皮股票。一些中国钱庄认为有利可图,也参与了收购橡皮股票哄抬股价的活动。1910年因受橡皮股票风潮所累,破产者甚众。1910年橡皮公司的外国人售出全部股票后携款外逃,外国银行宣布停止收购橡皮股票,并索要以前的抵押款。这时股东才知上当,相续倒闭的中国银庄有几十家,给当时的金融界和股市造成了重大损失。上海市通志馆编:《上海市通志馆期刊》,第一年(下),第808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94页。
    5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00页。
    1《日本取引所调查录》(一),《银行周报》第2卷第39号(总第70号)(1918年10月8日)。
    2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74-281页。
    1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74-281页。
    2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股份制(1866-1949年)》,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154页。
    3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326页。
    1《公司法、交易所法、交易所交易税条例》,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444-1-19-1。
    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711-712页。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37年)》,第712-715页。
    2《金融界参与讨论交易所法感言》, 《钱业月报》第9卷第9号(1929年9月)。
    3《上海银钱两公会对于立法院商法起草委员会讨论交易所法案之意见书》, 《钱业月报》第9卷第9号(1929年9月)。
    1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颁《交易所法》,见上海市档案馆编: 《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4-300页。
    2《调查沪交易业报告》,《交易所周刊》第1卷第15期(1935年4月15日)。
    3《五交易所经纪人会电请立法院慎重审议交易所法》, 《交易所周刊》第1卷第14期(1935年4月8日)
    4《立法院修正交易所法条文》, 《交易所周刊》第1卷第15期(1935年4月15日)。
    5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38页。
    1《财政部体念商艰不开征交易税》,《中央月刊》第12卷第1、2期(1936年1、2月份)。
    2《证券交易税条例》,《证券市场》第1卷第1期(1946年11月15日)。
    3《证券交易税条例及一般性业务条例》,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291。
    4如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警务处存有上海市米粮掮客联谊会及上海杂粮油饼交易所同仁会理监事名单。可见,租界当局在一定程度上对交易所还是行使着管理权。《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警务处关于上海市米粮掮客联谊会及上海杂粮油饼交易所同仁会理监事名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U38-2-625。
    1《银行钱业两会呈请限制各交易所之电文》,《银行周报》第5卷第18号(1921年5月17日)。
    2《取缔交易所轨外营业之请议》,《申报》(1921年6月13日)。
    3《农部取缔不合法之交易所》,《申报》(1921年7月19日)。
    4《部令查办不合法之信交商业》,《申报》(1921年7月21日)。
    1《部令取缔未呈部之交易所》,《申报》(1921年7月24日)。
    2朱羲龙:《交易所之暗礁》,《银行周报》第5卷第40号(1921年10月18日)。
    3朱羲龙:《交易所之分析》,《银行周报》第5卷第44号(1921年11月15日)。
    4《苏督省长电请院部取缔交易所》,《申报》(1921年8月8日)。
    5《查禁华洋合办名义之交易所》,《申报》(1921年8月10日)。
    6《农部咨外部请禁交易所文》,《申报》(1921年8月10日)。
    7《法租界取缔交易所之先声》,《申报》(1921年9月22日)。
    8主要内容包括:1、在法租界开设交易所需经法公堂注册批准;2、发起人认缴则本须在1/4以上;3、股票采取
    记名方式,营业后三个月内不得过户买卖,发起人股票一年内不得转让,违者应受刑罚;4、不得买卖本所股票。《法总领事将取缔交易所》,《申报》(1921年10月12日);《法总领事将取缔交易所续闻》,《申报》(1921年10月13日)。
    9《法租界取缔交易所规则》,《银行周报》第6卷第5号(1922年2月14日)。
    1《交易所监理官条例》,《银行周报》第10卷36号(总第467号)(1926年9月21日)。监理官的主要职责有:关于稽核交易所买卖账目事项;关于征收交易所税收事项;关于交易所其他事项。监理官可以在所辖区内的交易所委派驻所委员1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169-170页。
    2《交易所监理官正式就职》,《银行周报》第10卷37号(总第468号)(1926年10月5日)。
    3《金融监理局改为钱币司之函知》,《钱业月报》,第8卷第8号(1928年9月)。
    4《上海交易所监理员办公处人员任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1)-2150。
    5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27)》,第719-720页。
    1《五交易所经纪人会电请立法院慎重审议交易所法》, 《交易所周刊》第1卷第14期(1935年4月8日)
    2《财政部有关维持公债价格问题与蒋介石等来往电报(抄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253。
    3《关于维持各省市地方债信和取缔证券交易所投机交易暂行办法及填送各省市地方公债调查表等有关问题与钱币司、上海、重庆等交易所、国库司等来往文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4653。
    1《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致上海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函及呈财政部文》,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173-l-321。
    2《交易所非经呈准不许复业》,《银行周报》第23卷第33期(1939年8月22日)。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113页。
    4《取缔上海股票业买卖华商公司股票暂行规则及其修正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12-2167。
    5杨德惠:《上海的华股市场(下)》,《商业月报》第22卷第2号(1946年6月出版)。
    6主要包括:未经社会局核准注册之股票业商不得经营华商股票业务;股票业商除商立银行、银号、信托公司等兼营者外,均须按规定交纳保证金。1943年4月后,管理权由伪社会局移交伪经济局。《取缔上海股票业买卖华商公司股票暂行规则及其修正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12-2167。
    7《取缔股票业商买卖股票规则及其善后处理事宜》,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12-2165。
    8《取缔股票业商买卖股票规则及其善后处理事宜》,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12-2165。
    9《取缔上海股票业买卖华商公司股票暂行规则及其修正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12-2167。
    1《财政、工商两部会呈修正交易所监理原暂行规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03-3688。
    2《交易所监理官暂行规程暨监理委员会组织规则》,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R1-14-448。
    3《经济部关于收复区公司企业处理办法的通告及茹庆麟关于增加生产的建议》,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201-2-15。
    4《沪市证券交易所之复业问题》,《金融周报》第14卷第18期(1946年5月1日)。
    5《沪市证券交易所之复业问题》,《金融周报》第14卷第18期(1946年5月1日)。
    6《证券交易所》,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1-9-156。
    1 《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87。
    2《本所大事记》,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
    3《本所为取缔黑市交易拆除私装电话等事项致市警察局等的函件》,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267(1)。
    4《上海交易所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88。
    5《证券交易所》,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1-9-156。
    6《证券交易所》,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1-9-156。
    7《本所为取缔黑市交易拆除私装电话等事项致市警察局等的函件》,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267(1)。
    8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6-2-824。
    1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0页。
    2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71页。
    3《行政院关于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登记规则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2003-3715。
    1《上海市证券交易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三(2)-3187。
    2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47页。
    3《上海杂粮油饼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细则》:《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54、473页。
    4《宁波棉业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细则》,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505页。
    5《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经纪人不得受公务人员委托为买空卖空之交易的通知、公告》,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65。
    1在修订稿中改为“经纪人公会所定之规约,须经本所呈农商部核准始生效力,有变更时亦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细则》,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444-1-11。
    2《华商股票业同业公会暨证券业同业公会卷》,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R1-14-415。
    3《华商股票业同业公会暨证券业同业公会卷》,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R1-14-15。
    4《上海证券交易所复业前后(附图表)》,《财政评论》第15卷第4期(1946年10月)。
    5《上海证券交易所经纪人公会的成立、公会章程和理监事名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43。
    1《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公会受托契约规则》,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7-110页。
    2《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公会关于该所股票买卖违法问题的会议记录及通告》,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11-117页。
    3《债券变动剧烈及财政部取缔投机之经过》,《金融周报》第1卷第6期(1936年2月5日)。
    4《证交经纪人公会正式成立》,《证券市场》第1卷第1期(1946年11月15日)。
    5杨德惠:《现阶段上海证券市场(附表)》,《商业月报》第22卷第7号(1946年11月)。
    1刘志英:《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1“光绪三十一年,遵照香港政府股份有限公司条例正式开办,定名为上海众业公所”。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37页。
    2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页。
    3朱荫贵: 《孤岛时期的上海众业公所》, 《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第86页。
    4冯子明:《民元来上海之交易所》,见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第153页。
    5《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关于法国国家法律丛书交易所法令规定》,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444-1-32;《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关于法国有价证券市场论(一)-(二)》,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S444-1-33。上海市档案馆在登记该两件档案题名时有错误,其中“法国”实际上应该是“德国”。
    6在1947年10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给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信中要求对方提供有关传送股市行情的建议和帮助。"suggestions and assistance "in"improving its floor procedure, esp. in the transmitting of market quotations for stocks in trading".《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传送股票行情方法征询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来往文书》,上海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327-1-544。
    7《证券交易所法》(1914年12月29日),《东方杂志》第12卷第2号(1915年2月1日)。
    1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页。
    2北京农商部颁《物品交易所条例》(1921年3月5日),《东方杂志》第18卷第6号(1915年3月25日),第129-133。
    3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5页。
    4国民政府颁《交易所法》(1929年10月3日),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页。
    5《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1946年9月3日),见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页。
    1薛永理:《上海金业交易所》,见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254页。
    2英国路透社公司远东总部(上海)于1937年3月在给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的信函中表示,要将对方情况包括在自己的出版物中。《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有关西文来信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224-1-47。
    3朱彤芳编:《近代中国交易所介绍》,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页。
    1魏友棐:《上海交易所风潮所见的经济病态》,《东方杂志》第34卷15号(1937年8月1日),第28页。
    1张一凡:《一年来之中西股票》,美商环球信托公司经济研究部主编《日用经济月刊》第二卷第一期(1940年),第354页。
    2王海波: 《中国股票概述》,美商环球信托公司经济研究部主编《日用经济月刊》第二卷第十期(1940年)第683页。
    3[日]及川朝雄: 《上海外商株式市场论》,上海三通书局1941年版,第33-34页。
    4中国经济统计研究所发行《经济统计月志》第7卷第5期(1940年5月),第99页。
    5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众业公所》,《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第94页。
    1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见金融史编委会编:《旧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页。
    2陈善政:《我国证券市场之发展史》,见陈善政主编:《证券内容专刊》(1946年9月16日),转引自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98页。
    3《金城银行上海分行关于物品交易所不能自由交割影响上海金融形势事致总经理处函》,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档号Q264-1-31443。
    4《军政部京沪区特派员办公处提货通知单》(1934年11月17日),上海档案馆馆藏资料:档号Q224-1-52。
    1马寅初:《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开拍产业证券行市之可能乎》,《东方杂志》第33卷1号(1936年1月1日),第40-41页。
    2梁启超:《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国风报》第27期(1910年11月2日),第1-18页。
    1中央财经委1949年11月12日在《关于当前物价问题的指示》中说明道:“自10月15日以来,津沪先导,华中、西北跟进,全国币价大跌,物价猛涨,到今为止,以7月底为基期,物价平均指数,京津已涨达1.8倍,上海涨达1.5倍,华中、西北亦与此相近。此次币跌物涨之原因,上海方面虽有花贵、纱销快,华北则灾区、花区粮贵等等现象,但根本原因,则在纸币发行的大量增加。自7月底之2800亿,至9月底止为8100亿,10月底为11000亿,到今天止为16000亿,发行共增5倍,这是币跌物涨之主因。”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商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543页。
    21949年5月与1937年6月相比,物价指数上涨了36807亿倍。据中国革命博物馆馆藏资料显示:以法币100元购买力为计,1937年可买两头牛,1945年可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买1/6块肥皂,1947年可买1/3盒火柴,1948年可买1/500两大米,1949年可买1/50亿两大米。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83页。
    36月初上海公营企业发出每人预借工资3000元后,银元随即由6月3日的720元上涨到6月4日的1100元,而以银元、黄金计价的物价却出现微跌。赵士刚主编:《回顾与思考: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第65-68页。
    4中共上海市委致中央电(1949年6月5日)。
    5中共华东财委致中央电(1949年6月4日);中共上海市委致中央电(1949年6月5日)。
    6孙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
    7包括:“(甲)明令铁路交通事业和市政公用事业一律收人民币。(乙)税收一律征收人民币,另外请考虑是否可预征若干种税款。(丙)以地方为单位,首先是上海,酌发实物公债:但应避免向工厂、商店普遍摊派公债。(丁)像平津一样,通令各私人银行检验资金。(戊)开放各解放区之间的汇兑,其目的是以捞取比较坚强之货币阵地来支持南方新区货币阵地。”《陈云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79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7-93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金融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192页。
    3章乃器、千家驹、沈志远曾在解放前夕向陈云建议,上海解放后要禁持外币。见陈云写给周恩来的信件(1949年5月21日)。
    4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华东区先解放城市反银元斗争纪要(节录)》(1949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金融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194页。
    5在黄金、物价上涨的带动下,股票行情也直线飚升。启新洋灰公司的股票每单位(10万股)的价格由2000元陡窜至12600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82页。
    1张延衡:《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转换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
    2《证券市场的管理》,《天津金融年刊》1949年C卷,第11页。
    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84、85页。
    4《证券市场的管理》,《天津金融年刊》1949年C卷,第9页。
    5天津市证券交易所1949年6-8月工作总结,转引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83页。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170-171页。
    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173页。
    3刘利:《新中国证券业大事记(1949-2001年)》,《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1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8-61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2页。
    4《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页。
    5参见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人民出版社1960年中文版。转引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1毛泽东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对新民主主义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作了完整的概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页。
    2毛泽东:《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1页。
    3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4中共中央宣传部195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发表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教育课程的阅读文件汇编》(第一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41-374页。
    5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50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大事辑要》(1949-1985),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162页。
    3赵晓雷:《中国现代经济理论:1949-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3-487页。
    1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2当时资本稀缺,由市场决定的利率必然会很高。外汇短缺,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必然很高。这些都不利于发展重工业所需设备的进口。
    3胡书东:《林毅夫评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1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11973年12月,陈云在听取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汇报时, 要求“外贸部门除保持和扩大港澳、日本、新加坡等市场外,要千方百计地打开西欧、北美、大洋洲的市场。”《工艺品出口问题》,《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2《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当代中国对外贸易》(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附录三,第370页。
    1熊亮华:《红色掌柜陈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3-271页。
    1《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7-218页。
    2《要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
    3这十个问题包括:一、美、日、英、西德、法各国从1969年至1973年的货币发行量是多少?外汇储备是多少,其中黄金储备是多少?二、现在世界黄金年产量是多少,其中主要产金国的年产量是多少?三、八百亿欧洲美元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作为经济繁荣、衰退、危机的标志,工业除了钢铁以外,还有哪些行业?从一九六九到一九七三年美、日、英、西德、法各国的钢铁、机械或其他基本建设投资是多少?五、美、日、英、西德、法各国度过危机的办法是什么?每次危机间隔时间是多少?六、美国同英、日、西德、法各国的矛盾,除了政治上的以外,经济上的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矛盾是什么?七、美国和日、英、法、西德各国在贸易和货币方面存在的问题,估计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德国财长德斯坦是主张把货币和黄金联系起来的。世界上货币总流通量和世界上黄金总持有量,是否可以算出一个大致的比例来?八、美国一九七三年对外赤字是多少?包括转移、驻军、投资、旅游、贸易等方面。九、对世界经济和货币、金融情况的近期和远期的估计。十、对外国银行给我们的透支便利的利害估计。《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6-217页。
    4《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页。
    1陈东林:《陈云与70年代对外经济工作的新开拓》,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陈云纪念馆(网址:www.people.com.cn)。
    2《进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的问题》,《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1-222页。
    3《进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的问题》,《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2页。
    4熊亮华:《红色掌柜陈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3-271页。
    5参见陈东林:《七十年代前期的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2期,第77-82页。
    1朱家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特点》,《浙江经济》1998年第12期,第12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23页。
    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68-569页。
    2吴敬琏、胡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8-30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27页。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375页。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1参见张卓元:《十年价格改革的回顾与前瞻》,见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年》,经济管理出版社、改革出版社1988年版,第424-426页。
    1苏星:《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589页。
    2对于工资改革总的要求是:在价格改革过程中,通过提高和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保证大多数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有所改善,同时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解决工资分配中一些突出不合理的问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件》,中共党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251-252页。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记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第289-291页。
    4邓小平于1988年5月19日在同外宾谈话时如是说。《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页。
    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10-619页。
    2成本推动型即指由于改革或垄断的原因,导致了生产要素价格的提升,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当产品需求旺盛时,成本就通过销售转移给消费者,当产品需求不足时,将由企业自行承担。
    3即指由于货币的增发和信贷扩张导致总需求的扩大,超过了正常的流通需要,从而导致物价的上升。
    1《薛謩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04页。
    2杨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比较》,《河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3苏星:《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594页。
    4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78年到1990年,建立了包括央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在内的金融体系,但还没有能够建立起金融市场。二是1990年到2002年。90年代以后银行系统出现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主体,非银行金融中介得到空前发展。同时,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期货(金融衍生品)市场等市场的建立,金融体系改变了有机构无市场的局面。三是2003年以后,金融体制改革进入市场化取向的企业化改造。参见曹远征:《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开放导报》2008年第2期,第11页。
    1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酝酿,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就农业生产责任制作了安排:“可以按定额记工分,可以按时记工分加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992页。
    2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会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纪要中提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政策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31980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有54183个,公社干部约200万人,生产大队有709820个,大队干部约300万人,生产队有566.2万个,生产队干部约为2000万人,公社三级干部约为250万人,这些非生产人员每年耗费近60亿元,人均每年负担7、8元,相当于1980年农业税的1.5倍,约等于集体经济提留的公积金和公益金总数的80%。陈吉元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515页。
    1允许雇工的论据,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假定数字演示如何计算“剥削率”的一个算例,以此证明雇工在8人以下属于个体劳动者而不算剥削。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1年版,第76页。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政策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42-53页。
    3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1年版,122-123页。
    4罗青平:《农村改革30年回顾和当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农村经营管理》2008年第6期,第4-7页。
    1科斯(R.H.Coase)于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书里就企业的本质问题作了深刻的阐释。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企业主必须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并有权支配企业的利润。“租地小农户充斥的中国历来缺乏所谓‘法人文化’,不善于运用有严密规章制度的科层组织去组织大生产。”参见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页。
    2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5页。
    3薛暮桥:《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7页。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24页。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4页。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政策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2周太和主编:《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3-274页。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28页。
    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43页。
    2《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83-984页。
    3《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页。
    4《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5《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6页。
    1张延衡:《中国期货市场——起步、转换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
    2江佐中、李海甫:《是“零和游戏”,还是“经济稳压器”?》,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97-99页。
    3常清:《期货市场前沿理论探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1郭安:《中外反对期货交易的观点介绍》,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
    2郭恒军、于宇玲:《也探农产品期货交易——兼与袁佐才同志商榷》,《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第7期,第58页。
    3《孙尚清同志在第二次期货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务院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编《期货市场研究简报》第9期。
    4田源主编:《期货市场》,改革出版社1989年版,第201-202页。
    1郭安:《中外反对期货交易的观点介绍》,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页。
    2郭安:《中外反对期货交易的观点介绍》,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页。
    3江佐中、李海甫:《条件很不具备,还是基本具备?》,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
    4李义福:《我国期货市场理论和实践述评》,《中国物资》1994年第4期,第45页。
    1田源同志在期货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发言,见国务院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编:《期货市场研究简报》。
    2常清,[美]威廉·格罗斯曼:《期货市场的理论政策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5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7-168页。
    4郭恒军等:《也探农产品期货交易——兼与袁佐才同志商榷》,《农业经济问题》1986年第7期,第58页。
    5常清认为,在我国当时非法投机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类型:(1)计划内倒计划外,体制性投资;(2)黑经济的残余,即通过欺行霸市、对一商业欺诈性的谈判牟取暴利,不是公平竞争、遵纪守法;(3)在正常的交易合同背后有暗的交易,凭借有利条件中饱私囊;(4)凭借权势,利用非正常竞争手段,获取非正常利润。同时,他还将短期投资活动大体上有如下几类:(1)金融市场上的假需求,如一个人并不想当股东,他只想短期投资获利,于是便去购买证券。没有这种假需求,证券市场就难以正常运营。(2)期货市场上的买空卖空正因为如此它才有事先调节的功能。(3)在现货市场上依据市场预测而进行的获取机会利润的商业活动。其中,期货市场的投机是比较典型的。常清:《期货市场:理论和现实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改革与发展》1989年第1期,第228-229页。
    1司徒怀:《期货交易概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版。
    2田源主编:《期货市场》,改革出版社1989年版。
    3常清,[美]威廉.格罗斯曼:《期货市场的理论政策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靖明玉等编:《期货批发市场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常清:《期货市场:理论和现实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改革与发展》1989年第1期。
    6李义福:《我国期货市场理论和实践述评》,《中国物资》1994年第4期,第42-45页。
    7胡俞越:《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第19-23页。
    8该书系由田源担纲主编,常清、杜岩和张其泮担任副主编,是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内最早研究期货市场的理论著作。田源主编:《期货市场》,改革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2田源:《中国期货市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1吴念鲁:《令人瞩目的西方金融改革浪潮》,《人民日报》(1987年3月27日)。
    2刘迪:《日本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开市》,《人民日报》(1988年9月8日)。
    1席林生、张亮:《“风城”之行》,《人民日报》(1985年7月29日)。
    2该文同时表示,我国直接利用期货交易这一形式,现在看来条件还不成熟。世界贸易市场的信息传递异常迅速,几大交易所之间的价格情况几秒钟内就能交换,而我国现在的通讯设备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秦晓风:《商品交易所与期货交易》,《人民日报》(1986年6月18日)。
    3人民日报讯:《我国与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签署信息交流合作协议备忘录》,《人民日报》(1990年2月7日)。
    1外贸部:《进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的问题》,《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2页。
    2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3威廉.D.格罗斯曼:《发展中的中国期货业》(节选自作者在香港的演讲稿),见杨平编:《期货沙龙》,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72页。
    4沈开艳:《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页。
    5田源因在筹建我国期货市场中所做出的贡献被业内人士称为“国内期货教父”,他还担任2000年中国期货业协会的首任会长。
    6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7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1马源平:《期货市场成长论——中国现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思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页。
    2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3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8页。
    4靖明玉等编:《期货批发市场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5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页。
    1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2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4页。
    3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4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2《期货市场研究资料(一):关于期货制度研究的报告》,见田源主编:《期货市场》,改革出版社1989年版,第286-289页。
    3田源:《中国期货市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4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1-222页。
    1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0-121页。
    2田源主编:《期货市场》,改革出版社1989年版,第289-294页。
    3在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1988年9月召开了一次座谈会,物资部等单位派人参加了会议,意见是“生产资料的流通关系到国计民生,一搞交易所,可能会冲击计划,使国民经济紊乱,应加强分配的科学性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见国务院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编《期货市场简报》第11期,转引自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7页。
    4田源:《中国期货市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5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6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4页。
    1章星、朱立南主编:《中国期货——理论、政策、制度》,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4年版,第57页。
    2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
    3马源平:《期货市场成长论——中国现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思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
    4人民日报讯:《国家决定开设第一批期货市场》,《人民日报》(1989年2月15日)。
    5参见熊文钊主编:《商品期货交易原理与实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406-407页。
    1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
    1沈开艳:《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页。
    2熊文钊主编:《商品期货交易原理与实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407页。
    3乔刚、陈共炎、张建同:《交易所、经纪公司与期货市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3页。
    4宋华:《现代期货制度及其效率》,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页。
    5马源平:《期货市场成长论——中国现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思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2页。
    6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5页。
    7《深圳有色金属期货联合交易所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 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34页。
    1《苏州商品交易所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21页。
    1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监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1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9日)。
    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1《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世界期货交易所全书》,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年版,第8页。
    2如北京面粉厂为防止小麦价格上涨,从1993年10月开始用传真或电话委托郑州交易所一会员单位对小麦进行套期保值。他们根据小麦价格行情的变化,从北京发出买入指令,分别买进1994年3月份小麦期货合约250张(价格834-840元/吨),买进5月份小麦期货合约250张(价格为846-856元/吨)。根据当时的行情,最后共成交461张。后来小麦期货价格大幅上涨,该面粉厂对持仓合约全部平仓,在期货市场盈利约60万元。期货的盈利弥补到现货采购上,实现了保值的目标。《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228页。
    3《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24-225、227页。
    4这十一个品种是:红小豆、大豆、玉米、白小麦、红小麦、粳米、籼米、绿豆、大豆油、菜籽油、白砂糖等。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203页。
    5国家计委[1993]1613号文件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大连建立国家级粮食期货市场。加上此前成立的郑州国家粮食期货市场,国家级粮食期货市场达到了3家。《大连商品交易所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6《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世界期货交易所全书》,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年版,第5-14页。
    1新华社电:《上海试办外汇期货交易首日成交620万美元》,《人民日报》1992年6月3日。
    2宋华:《现代期货制度及其效率》,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3《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格控制开办金融期货业务的紧急通知》(银发[1993]321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一),第38-39页。
    4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8-229页;袁东:《国债期货——中国金融期货的先驱》,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208页。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18页。
    1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9页。
    2北京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167页。
    3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4威廉.D.格罗斯曼:《发展中的中国期货业》(节选自作者在香港的演讲稿),见杨平编:《期货沙龙》,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73页。
    51992-1993年接连成立了大量经营工业品期货的商品交易所,主要包括:上海农业生产资料交易所、上海化工商品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重庆商品交易所、成都金属交易所、苏州商品交易所、沈阳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和华南商品期货交易所等。上述交易所上市的期货品种主要有:铜、铝、铅、铅、锌、镍、线材、螺纹钢、生铁、重油、柴油、柴机油、液化气、聚氯乙烯、纯碱、沥青、农膜、化肥、玻璃、胶合板、塑料、水泥以 及棉纱等几十个。在这些上市品种中,有些是一些小品种,有些品种后来被国家暂停交易。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199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2孙尚清主编:《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第54-78页。
    3中国证监会期货部:《199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1《199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2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3《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国发[1993]77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签》(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4《199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
    1《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1995年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国发[1995]22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2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3《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国办发[1994]69号文件),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4《关于批准起点期货交易所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50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一),第101-102页。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对长春联合交易所管理混乱,造成恶劣影响进行处理的通报》(证监发字[1995]165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第51-52页。
    6《关于长春联合商品交易所并入北京商品交易所请示的批复》(证监期审字[1996]21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停止钢材、食糖、煤炭期货交易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4]52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一),第4-6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4]69号文),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3《国务院批转了证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工作的请示的通知》,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第8-10页。
    1《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国发[1998]27号文件),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
    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8-39页。
    3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4参见表4-1。
    1《中国期货业协会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4 “扶大限小”政策虽然没有正式的文件予以说明,但期货市场实践中采取的大品种交纳较低保证金和小品种交纳较高保证金的做法体现了这一精神。这一提法也频频见诸于2000-2001年间的《期货日报》、《证券时报》等专业报刊中。常远:《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背景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163页。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1在上市品种的选择上,一要符合现货市场的需求,选择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且波动剧烈,企业回避风险要求迫切的商品品种,二要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1995-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2《2005年中国期货市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3《2005年中国期货市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4尚福林:《稳步发展金融期货市场,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在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上的致词》,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8页。
    1《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页。
    2《1995-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94页。
    1《1995-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期货市场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重要标志和成果之一》,《金融时报》(2008年9月18日)第2版。
    3数据来源于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网址:www.cfachina.org)。
    4《1995-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5范福春:《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开拓进取,开创中国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在2005年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发表讲话》,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9-30页。
    1《郑州商品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80-381页。
    2《大连商品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88-389页。
    3《上海期货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67-368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1996年全国证券期货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37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五),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第47-57页。
    3《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页。
    1在80年代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改革以后,股票就开始出现。此后在股份制试点中,公开或半公开的股票发行越来越多,股票一级市场开始形成。同时债券也开始出现,1981年7月国家重新开始发行国债。股票和债券的大量发行最终催生了证券流通市场的诞生。1988年4月,国家首先批准7个城市开展个人持有国债的买卖业务,6月又将批准城市扩大为54个,至1988年底,国债转让在全国范围实现。在资本市场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允许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证券交易所。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开始营业。1991年底上交所共有8只股票上市,包括信托投资公司或其证券业务部及证券公司在内的会员25家。深交所共有6只股票上市,15家会员。1991年4月4日深交所以前一天为基期100点,开始发布深圳综合指数,1991年7月15日上交所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100点,也开始发布指数。在证券一、二级市场初步形成后,具有证券经营雏形的机构开始出现,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代理发行飞乐和延中两只股票。1987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成立。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在各省组建了33家证券公司以利国债的转让。财政系统也成立了一批证券公司,主要从事国债业务。1991年8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成为证券业自律组织,这是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1992年12月,上交所首先向证券公司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由于交易清淡,1992年10月国债期货又进一步向社会公众开放,从而导致国债期货在1994到1995年初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开展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2家增加到14家。1995年“327国债期货风波”(327国债是指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1995年6月到期兑付。)发生后,开市仅两年半的国债期货交易试点被宣布暂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4-7、18页。
    2上海交易所设有办公室、新闻联络部、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部、市场部、交易部、交割部、结算部、信息部、监察部、技术部、法律事务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行政部、驻北京联络处等16个职能部门。现有会员200多家。《上海期货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67页。
    3郑商所内设综合部、交易部、结算部、计算工程部、交割部、市场一部、市场二部、市场三部、期权部、财务部、稽查部、研发部等12个部门。《郑州商品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 (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80-381页。
    1交易所设有办公室、交易部、交割部、结算部、技术部、信息部、规划研究部、市场发展部、法律事务部、监察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审计室、行政部等14个职能部门。并设有3个派出机构和2个直属单位。《大连商品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88页。
    2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01页。
    3邱志钢等著:《中国期货交易实务》,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4《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 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1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l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2乔刚、陈共炎、张建同:《交易所、经纪公司与期货市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8页。
    3马源平:《期货市场成长论——中国现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思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4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5《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工商行政总局[1993]第11号令),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一),第21页。
    6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1其股东单位包括:国内贸易部、中国粮食贸易公司、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中银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宝原工贸公司、中国植物油公司、中国抽纱海南进出口公司、珠海宏达贸易有限公司、江苏太仓电解铜厂、广中工贸总公司、北京北美物产公司、中国农业机械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辽宁粮油食品边贸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2见《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3《金鹏期货经纪公司》,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60页。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93页。
    2《关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的规定》(证监发字[1994]179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3《我国期货业发展迎来新纪元》,上海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7年第3期(总第35期)第30-33页。
    4期货合约及合约单位:期货合约以张为单位,每张代表固定数量期货,例如可规定小麦的期货合约为每张50
    1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67、381、389页。
    3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6页。
    1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01页。
    2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个拟上市的合约标的为沪深300指数合约乘数每点300元,报价单位为指数点。最小变动价位0.2点。合约月份为当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月。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上一个交易结算价的上下10%。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10%,采用现金交割方式,交割日期为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遇法定假日顺延)。《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介》,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99-400页。
    1万宝瑞:《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识》,《人民日报》(2008年4月18日)。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4-14页。
    1 Sempra金属有限公司经济学家John Kemp在第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金属与能源市场)上的讲话:《铜牛市还能走多远?》,见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6年第6期(总第30期),第72页。
    2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高级总监张光平:《铜期货期权对铜风险管理的作用》,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5年第1期(总第19期),第4页。
    3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在第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金属与能源市场)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机遇》,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6年第6期(总第30期),第26页。
    1参见《海外归来话期市——访<期货市场法>起草小组成员文海兴博士》,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162-163页。
    2《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文公报)(网址:www.gov.cn)。
    1《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证监发[2001]81号),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rc.gov.cn);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03页。
    2《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法[1995]140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第16-24页。
    3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1《我国期货业发展迎来新纪元》,上海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7年第3期(总第35期),第30页。
    1《我国期货业发展迎来新纪元》,上海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7年第3期(总第35期),第32页。
    2《我国期货业发展迎来新纪元》,上海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7年第3期(总第35期),第32页。
    3《我国期货业发展迎来新纪元》,上海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7年第3期(总第35期),第33页。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2《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国发[1993]77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1页。
    2《关于同意成立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批复》(证监发字[1994]157号)中指出:“中国期货业协会的发起单位由我国部分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会员单位、咨询公司和部分专家组成,符合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特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目前已具备成立期货业协会的条件。为保证我国期货市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期货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期货行业的自律管理,同意申报成立中国期货业协会。请按有关规定向民政部申请办理登记注册事宜。为有效进行自律管理,各地不再设立地方性期货业协会。”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一),第103页。
    3据当时担任国务院期货研究小组秘书长的常清后来在著述中解释,因接到行政领导的指示,而“因故暂停”。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183页。
    4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199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请示的通知》[1994]69号文件,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3这7条标准是:(1)标准化期货合约交易额占该交易所总交易额90%以上;(2)标准化期货合约的实物交割率月平均5%以下;(3)今年1-4月份期货合约日平均交易额1亿元以上;(4)至少具有50个会员;(5)各项规章制度健全,通讯设施完善,标准化期货合约符合国际惯例,上市品种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形成的商品价格对国内已产生较大影响;(6)地处交通、通讯方便和金融业发达的中心城市;(7)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至少有10名从事期货交易1年以上的管理人员。《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4-35页。
    4主要措施包括:一是为了减少客户损失,这些交易所正在进行交易的期货合约,可在交割日前平仓或在交割日进行实物交割,一律不得推出新的期货合约;二是未被列入试点的交易所原则上要改为批发市场,由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进行管理;三是有少数未被列入试点的交易所,要求并入试点期货交易所,鉴于组建期货交易所的投资较大,为了减少浪费和损失,原则上应允许它们在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我会审批后并入同一城市的试点期货交易所。”《关于批准试点期货交易所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50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2要求交易所章程必须载明:名称、住所、设立的目的与方式;业务范围;会员的资格、权利和义务;会员大会(股东大会)的权力、职责;费用的收取、管理和使用;机构的设置、职权和议事规定;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的规定;营业期限;章程、规则的修订;风险基金的管理规定等13项重要事项。在交易规则中明确规定:实行套期保值头寸与投机头寸分开;对投机头寸实行绝对量限仓;建立大户业务报告制度;对交割月及交割月前一个月的持仓进行限制:保证金的规定:交易手续费提取的规定;统一结算价的确定方式;建立订单报价价幅限制制度;防止泄密或内幕交易的规定等10项规定。《关于进一步完善试点期货交易所章程和交易规则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81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88-91页。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4《关于印发<关于期货交易所进行会员制改造的意见>的通知》 (“证监发字[1995]146号)文,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5《关于期货交易所进行会员制改造的意见》(“证监发字[1995]146号)文,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1《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3]第11号令),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一),第21-25页。
    2《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国发[1993]77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4]69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4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1《国务院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监管工作请示的通知》(国发[1996]10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1994年的中国期货市场》,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请示的通知》,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4《关于期货经纪公司注销境外期货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25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69页。
    1《关于审核期货经纪公司设立期货营业部的通知》“证监发字[1995]167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页。
    2《关于审核非期货经纪公司会员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通知》(证监发字[1995]168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1页。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券委<关于停止钢材、食糖、煤炭期货交易的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4]52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4]92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2《关于暂停干茧、生丝期货交易和批准新上市期货交易品种的通知》(证监字[1994]189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3《关于暂停原油、成品油期货交易的通知》(证监发字[1995]7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页。
    4《关于暂停大豆油期货交易和禁止借开展食糖中远期合同交易之名进行期货交易的通知》(证监发字f1995]8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页。
    5《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暂停红小麦期货交易的通知》(证监发字[1995]27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二),第31页。
    6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7《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国发[1993]77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8《关于对海南证券交易中心违反国务院有关规定开展指数期货交易进行批评的通报》(证监发字[1994]38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49页。
    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券委<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4]69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券委<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的通知》(国办发[1994]69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5页。
    2“327”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由于对当时通货膨胀率及国债保值补贴率的不同预期,造成多空双方分歧较大。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国债利率的传言得到证实,合约价格大涨,做空主力万国证券按其仓位和价位,一旦到期,其亏损将高达60多亿元。为维护自身利益,万国证券公司总裁管金生铤而走险,于交易结束前8分钟大量透支交易,以700多万手、价值1400亿元的巨量空单,将合约价格从151.30打压至147.50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当夜,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当日最后8分钟“327”合约的交易存在严重违规,宣布无效。鉴于该事件的恶劣影响,1995年5月,开市仅半年的国债期货试点被宣布暂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3常远:《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背景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163页。
    4这六条措施主要包括:(1)把国债期货交易保证金比率逐步提高到10%;(2)降低国债期货涨跌停板幅度:(3)减少国该期货最大持仓限额;(4)密切注视持仓大户的交易情况;(5)严格执行每日结算制度、强制平仓制度:(6)严惩违规操纵市场价格者。各国债期货交易场所要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风险,防患于未然,坚决防止恶性事态的发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证监会汇报。《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的紧急通知》(证监发字[1995]23号文)。
    5《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证监发字[1995]62号)文件,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二),第88页。
    1《关于重申有关外汇期货交易经营问题及下发(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1993汇业函字第122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9页。
    2《关于严格控制开办金融期货业务的紧急通知》(银发[1993]321号)。
    3《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65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4会议纪要的主要精神是:第一,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有很强的投机性、风险性,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不进行这方面的试点;第二,自1980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从来没有批准任何一个单位代客进行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所有开展这类业务的机构部属违法经营;第三,我国国内客户参与境外期货尤其是参与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损失惨重,90%以上的客户亏损;第四,所有参加境外外汇期货交易和外汇按金交易都是违法和高风险的。《关于贯彻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的会议纪要》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96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93页。
    1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2《通知》要求,“各类金融机构一律不得从事商品期货的自营和代理业务。凡从事商品期货自营业务的金融机构,从1996年3月4日起40个交易日内,要将已持有头寸全部平仓;凡从事商品期货代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从1996年3月4日起,不得接受新客户,并在40个交易日内通过平仓或者将客户头寸转移到其他期货经纪机构的方式了结所有代理业务。各期货交易所对已成为会员的金融机构,要监督其在规定的时间内了结所有期货自营和代理业务,并在清理债权债务后,取消其会员资格。期货经纪机构对于已成为客户的金融机构,要监督其在规定时间内平仓,并在清理债权债务后取消其客户账号。任何金融机构不得出具期货交易资金保函。严禁用银行贷款或拆入资金进行期货交易。各级金融机构要加强监管,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期货市场。”《国务院批转证券委、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监管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国发[1996]10号),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31994年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和国内贸易部联合发出《关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的规定》(证监发字[1994]179号),指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要经主管部门或公司董事会批准;以套期保值为主,经营亏损的单位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业务,不能进行投机交易;有专门的机构、健全的管理规章和完善的帐目管理制度;持仓额超过其营运资金五倍时,必须得到主管部门或公司董事会的批准。”《关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的规定》(证监发字[1994]179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4《关于落实<关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的规定)的通知》(证监发字[1994]190号),参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5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监管工作的请示》(国发[1996]10号文件),对期货交易行为进
    1《关于建立全国期货市场系统的通知》(证监发字[1995]10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2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3《关于成立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通知》(证监发[2006]18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 《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184页。
    4尚福林:《加强投资者教育,树立正确投资理念》,《中国证券报》2006年10月24日。
    5《关于开展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证监办发[2006]120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 《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84页。
    1《中国期货业协会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
    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1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期货与金融衍生品》,2008年第9期,第46页。
    1常清等人编:《中国价格改革研究》,电子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页。
    2卢建:《中国期货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3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课题组:《中国期货市场回顾》,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页。
    1在“试办期货市场”思想的指导下,各地开展了热烈讨论,并为试办做准备。如成都、重庆等地也进行了试办期货市场的探讨。《关于在成、渝两市试办期货市场的初步探讨》,《经济体制改革》1988年第5期。
    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72页。
    3《曹国宝:16年期货老兵的追求》,《华夏时报》(2008年7月12日),第B10版。
    1《北京商品交易所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167页。
    2乔刚、陈共炎、张建同:《交易所、经纪公司与期货市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5页;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5页。
    3威廉.D.格罗斯曼:《发展中的中国期货业》(节选自作者在香港的演讲稿),见杨平编:《期货沙龙》,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72页。
    1沈开艳:《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页。
    2《姜洋:中国农产品期货占全球一半份额》,《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9月18口),第13版。
    3《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期货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重要标志和成果之一》,《金融时报》(2008年9月18日),第02版。
    1《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1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2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9页。
    1刘兴强.杨友明.王伟军:《期货如何发现价格》,《学习时报》2008年7月21日,第11版;利奥·梅拉梅德在大阪证券交易所关于日经225股票指数研讨会上的演讲(1988年9月2日),见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2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官方网站(网址:www.cbot.com)。
    3郭晓利:《加强和改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见朱玉辰主编:《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报告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4韩继志:《期货法规的三个发展阶段》,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页。
    1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2《中国期货》杂志社:《世界期货交易所全书》,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
    1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2褚块海、鲍建平:《开展利率期货交易的条件日趋成熟》,《中国货币市场》2003年第6期。
    3该年12月13日CBOT理事会决定于12月23日上午停止交易。而美国财政部也准备在12月23日推出新的20年国债。当知悉CBOT停市半天后,美国财政部决定该变推出日的公告,提前一日推出。褚块海、鲍建平:《开展利率期货交易的条件日趋成熟》,《中国货币市场》2003年第6期。
    1杨建明:《全球化渐成趋势利率期货市场走向国际化》,《金融时报》(2005年1月27日)。
    2褚块海、鲍建平:《开展利率期货交易的条件日趋成熟》,《中国货币市场》2003年第6期。
    3艾洪德、李黎、张羽:《股指期货和期权市场:回顾与展望》,《财贸经济》2007年第9期,第43页。
    4李鹏、郭伟:《美国股指期货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瞭望新闻周刊》2001年第7期,第39页。
    1李鹏、郭伟:《美国股指期货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瞭望新闻周刊》2001年第7期,第40页。
    21981年《夏德-约翰逊协议》曾做出了禁止单一股票及窄基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决定。之后20年美国无个股期货交易。
    3期权实质上是期货交易的一种选择权。
    4鲍建平:《国际期权市场发展特征与交易制度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0期,第45、46页。
    1郭晓利、朱丽红:《期权:期货交易者的避险法宝》,《期货日报》(2001年12月26日)。
    1刘志超:《境外期货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49页。
    2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签署的证券监管合作备忘录(1993)、与美国证券与交易管理委员会签署的证券合作监管谅解备忘录(1994)、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1995)、与英国签署的四项会议纪要(1995)和关于证券期货管理合作备忘录(1996)、与东京股票交易所签署的股票上市谅解备忘录(1997)等等。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206页。
    3上海期货交易所编:《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245-251页。
    1这些合作内容很多:包括1994年十大工业国央行总裁就金融衍生工具达成协议,1995年全球十七大期货及期权的监管机构发表的“温莎宣言”,1995年巴塞尔委员会和证监会国际合作组织技术委员会联合发表的报告,1977年全球商品衍生品市场监管机构东京会议通过的、并为IOSCO所采用的指导性文件等。参见刘志超:《境外期货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251页。
    2对国外期货监管模式的研究,国内学者常清做得比较透彻。参加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181页。
    3 See Hill v.Wallace,259U.S.44,71(1922).
    4 See Grain Futures Act,ch.369,para5-7,42 Stat.998,1000(1922).
    5该委员会成立后不久,即按照新法规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对Cargill(嘉吉)公司操纵玉米企图逼仓的行为进行了控告。结果Cargill公司虽仍被允许从事期货交易,但被取消了在各个谷物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并被暂停了交易权,直到1942年才被恢复。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6页。
    6 "See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Act of 1974,Pub.L.No.93-463,88 Stat.1389.
    71981年9月NFA向CFTC登记,1982年10月开始运作。其总部设在芝加哥,在纽约建立了分支机构。截止至1994年,该协会有工作人员300多人,每年经费预算2800万美元,共有5000多个个人会员,4000多个公司会员。孙志新:《美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其管理经验》,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270页。
    1[美]威廉·格罗斯曼、常清:《期货市场的理论政策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93页。
    2孙志新:《美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及其管理经验》,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第270页。
    3陈欣:《衍生金融交易国际监管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
    4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176页。
    1王玉飞:《日本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证券时报》(2002年8月15日)。
    2 See Financial Service and Markets Act 2000,http://www.hmso.gov.uk/acts 2000/20000008.htm.
    1禹刚:《英国期货与期权协会主席:金融监管应减少强制行为》,《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12月2日),B02版。
    2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8页。
    3如蓝箭权利事件、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的破产案件、巴林银行倒闭案件等。
    1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2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3页。
    3《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国发[1993]77号),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李剑阁主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4《中国期货业协会概况》,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
    1《关于印发<关于期货交易所进行会员制改造的意见>的通知》 (“证监发字[1995]146号)文,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2《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金融时报》(2007年3月20日),第06版。
    3功能监管(functional regulation)这一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默顿最先提出的,它是指依据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而设计的监管,在功能监管方式下,金融监管从传统的针对金融机构转变为针对特定类型金融业务分别加以监管,而对“边界性”金融业务亦明确监管主体,同时加强不同监管主体间合作的监管法律体系。功能监管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依据金融产品的基本功能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第二,强调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依照功能性监管思路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有连续性与一致性,能有效地解决混合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的出现,也有利于防范整体金融风险。刘志超:《境外期货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页。
    1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页。
    2该法最后被最高法院以滥用征税权为由认定为违宪。See Hill v.Wallace,259U.S.44,71(1922).
    3 See 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 of 2000,Pub.L.No.106-554,114 Stat.2763.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1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H·萨默斯:《期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重大》,2000年3月17日劳伦斯·H·萨默斯在期货业年会上的书面演讲。
    2上海期货交易所编:《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2贾明涛:《美国交易所成交飙升宝刀不老再放异彩——2005年全球衍生品市场交易报告》,《期货日报》(2006年3月30日)。
    1 Megan DeGrandis, Trading Volume Significant Gains in the First Six Months,见网站:www.futuresindustry.org;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1陈冬华、赵英英:《境外中国股指期货概述》,《期货日报》(2006年8月7日)。
    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3参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上海期货交易所编:《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142页。
    4利奥·梅拉梅德在伦敦世界金融期货会议上的演讲(1982年9月15日),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5页。
    2利奥·梅拉梅德在香港国际货币会议上的演讲(1985年6月2日),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3范福春:《序言》,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主持,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财经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l页。
    1王镇江:《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期货市场怎样给三农做好“天气预报”》,《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3月12日)第13版。
    1张东刚:《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南开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第75页。
    1《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金融时报》(2007年3月20日),第06版。
    2《期货法》的立法工作在2006年启动,2007年初全国人大期货法立法小组已经初步起草修改了《期货法》的草案,随后立法小组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会,对草案进行了论证和修改。刘文元:《期货市场法制环境经极大改善》,《上海证券报》(2008年7月31日),第03版。
    1《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金融时报》(2007年3月20日),第06版。
    2罗文辉:《期货管理条例配套法规亮相》,《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4月2日),B02版。 易,更不允许进行恶性炒作。”
    1许嘉辉:《创新是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生命力——美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启示》,《中国金融》2007年第8期,第18页。
    2《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深入学习<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不断完善期货保证金存管法律法规体系》,《上海证券报》(2008年4月16日),第12版。
    3为防止大户操纵的发生,,证监会下令从1996年3月4日起停止期货经纪公司自营业务。美国期货交易所会员既可从事代理业务,也可从事自营业务。
    1罗文辉:《期货管理条例配套法规亮相》,《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4月2日),第B02版。
    1利奥·梅拉梅德在大阪证券交易所关于日经225股票指数研讨会上的演讲(1988年9月2日),见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2利奥·梅拉梅德在伊利诺伊州23届秋季管理年会上的演讲(1973年11月7日),见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54页。
    3利奥·梅拉梅德在加拿大在美国法律协会年度会议上的讲话(1975年8月13日),见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页。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92页。
    1.北京民国政府时期财政部档案(1912-1928),全宗号1027、1050
    2.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3.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债司驻沪办事处档案,全宗号Q435-1
    4.国民政府上海市政府档案全宗号Q1(1927年7月-1937年8月;1945年8月-1949年5月)
    5.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1927-1949),全宗号三
    6.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18941949年)》,中华书局1984年版。
    7.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档案,全宗号Q244
    8.上海金融组织概要,档号Y-1-14
    9.上海面粉交易所档案,档号Y9-1-156
    10.上海市档案馆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1-2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1.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2.上海市档案馆编:《旧中国的股份制(1868年-1949年)》,中国档案馆出版社1996年版。
    13.上海市档案馆编:《一九二七年的上海商业联合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4.上海市钱商业同业公会档案(1904-1950年),全宗号S174
    15.上海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档案(1917-1952年),全宗号S173
    16.上海市证券物品交易所档案(1919-1939年),全宗号S444
    17.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5)经济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8.上海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6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 988年版。
    19.上海证券交易所编:《上海证券交易所概述》,1946年。
    20.上海证券交易所编:《上海证券交易所年报》(第一年报告)(1947年)。
    21.上海证券交易所档案(1946-1949年),全宗号Q327
    22.上海中国金业交易所档案,档号Y14-1-421
    23.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档案(1937-1945),全宗号R1
    24.日伪上海特别市经济警察第一大队档案,全宗号R27
    25.汪伪国民政府财政部档案(1940-1945),全宗号2063
    26.汪伪国民政府实业部档案(1941-1945),全宗号2012
    27.汪伪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1940-1945),全宗号2003
    28.吴汉民主编:《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4.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资料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政策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
    3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财政经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3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财政经济),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省金融志编委会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档案资料选编》(上、下),档案出版社1990年版。
    38.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司编:《国家债券制度汇编(1949-198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39.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司编:《国家债券制度汇编(1949-198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40.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4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1983年版。
    4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金融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
    44.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商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
    45.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综合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0年版。
    46.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47.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48.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1995年),改革出版社1995年版。
    49.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年鉴》(2005-2006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50.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51.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一、二、三)。
    52.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四),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
    53.中国证监会期货部编:《中国期货市场文件汇编》(五),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
    54.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2)》
    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56.中央银行档案(1923-1 949),全宗号396
    57.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辑:《金融法规大全》,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常清:《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常清、靖明玉等编:《期货批发市场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陈吉元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5.陈欣:《衍生金融交易国际监管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陈云:《陈云文选:1949-1956》,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迟爱萍:《新中国第一年的中财委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当代中国的农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11.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杜润生:《中国农村制度变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杜恂诚:《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创新》,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版。
    14.段文斌、王化栋主编:《现代期货市场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5.顾准:《顾准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郭晓利:《转轨时期的中国期货市场——郭晓利期货文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17.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8.胡书东:《林毅夫评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黄美真编:《伪廷幽影录——对汪伪政权的回忆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20.李辉主编:《期货市场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22.厉以宁:《中国经济改革的思路》,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
    23.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的发展》,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25.刘志超主编:《境外期货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6.刘志英:《近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8.[美]D.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29.[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30.[美]利奥·梅拉梅德:《论市场》(王学勤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1.[美]钱德勒、艾尔弗雷德·D:《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孟昕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2.[美]威廉·格罗斯曼、常清:《期货市场的理论政策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3.[美]熊彼特、朱泱:《经济分析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34.马寅初:《马寅初全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5.马源平:《期货市场成长论——中国现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思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6.聂宝章编:《中国近代航运史料》第一辑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7.乔刚、陈共炎、张建同:《交易所、经纪公司与期货市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8.邱志钢等:《中国期货交易实务》,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年版。
    39.曲立峰:《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日]及川朝雄:《上海外商株式市场论》,上海三通书局1941年版。
    41.上海期货交易所编:《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
    42.沈开艳:《中国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43.寿充一、寿乐英编:《中央银行史话》,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44.寿充一主编:《孔祥熙其人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45.司徒怀:《期货交易概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版。
    46.宋华:《现代期货制度及其效率》,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版。
    47.苏星:《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48.孙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到9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9.孙尚清主编:《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50.孙冶方:《孙冶方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1.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2.汤心仪等编:《战时上海经济》(第一辑),上海经济研究所1945年。
    53.王恩良等编:《交易所大全》,交易所所员暑期养成所1921年。
    54.王洪模等:《改革开放的历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5.王瑞璞等主编:《共和国经济大决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56.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58.吴敬琏:《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59.吴敬琏、胡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0.吴敬琏、刘吉瑞:《论竞争性市场体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61.吴景平等:《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2.吴景平主编:《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37)》,上海财经大学2002年版。
    63.吴毅堂等编:《中国股票年鉴》,上海中国股票年鉴社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版。
    64.熊亮华:《红色掌柜陈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5.熊文钊主编:《商品期货交易原理与实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
    66.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7.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8.许念晖:《上海证券交易所概况》,见《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
    69.薛暮桥:《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0.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1.杨德勇主编:《中国期货交易业务实用手册》,海洋出版社1994年版。
    72.杨平编:《期货沙龙》,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73.杨荫溥:《中国交易所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74.叶全良:《期货论——中美期货市场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年版。
    76.章星、朱立南主编:《中国期货——理论、政策、制度》,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4年版。
    77.赵士刚主编:《回顾与思考: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78.赵晓雷:《中国现代经济理论:1949-200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9.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80.中国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编:《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8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82.《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
    83.《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世界期货交易所全书》,中国税务出版社1997年版。
    84.中国期货业协会编:《期货市场教程》(第五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85.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6.朱国华:《商品期货交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87.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上海银行学会银行周报社1848年版。
    88.朱玉辰主编:《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报告集》(200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1.艾洪德、李黎、张羽:《股指期货和期权市场:回顾与展望》,《财贸经济》2007年第9期。
    2.白丽健:《1937-1949年上海证券市场的历史考察》,《南开学报》2000年4期。
    3.鲍建平:国际期权市场发展特征与交易制度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0期。
    4.常清:《期货市场:理论和现实中的几个问题》,《中国:改革与发展》1989年第1期。
    5.常远:《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背景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
    6.曹远征:《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开放导报》2008年第2期。
    7.曹廷求:《中国期货市场——十年回顾与发展展望》,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8.陈东林:《七十年代前期的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2期。
    9.陈雷、戴建兵:《统制经济与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
    10.陈正书:《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的创立和影响》,见唐振常、沈恒春主编:《上海史研究》二编,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11.代阳琼:《我国期货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商业时代》2005年第3期。
    12.杜恂诚:《上海成为近代金融中心的启示》,《档案与史学》2002年第5期。
    13.郭恒军、于宇玲:《也谈农产品期货贸易》,《农业经济问题》1980年第7期。
    14.胡俞越:《我国期货市场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15.龚彦孙:《民国初年上海的证券交易》,《民国春秋》1992年第6期。
    16.《价格理论与实践》编辑部:《价格改革十年》,《价格改革与实践》1988年第12期。
    17.剑荣:《虞洽卿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档案与史学》1996年第3期。
    18.匡家在:《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
    19.梁启超:《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国风报》第27期(1910年11月2日)。
    20.李先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花纱布的管制述论》,《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21.李义福:《我国期货市场理论和实践述评》,《中国物资》1994年第4期。
    22.刘铁民:《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体制研究》,《管理世界》1994年第5期。
    23.罗青平:《农村改革30年回顾和当前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农村经营管理》2008年第6期。
    24.马寅初:《中国的交易所》,金融史编委会编:《近代中国交易所股票金融市场资料汇编》(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5.秦毅:《中国期货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见《中国期货概览》,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
    26.宋士云:《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股票市场》,《齐鲁学刊》1998年第5期。
    27.田永秀:《1862-1883年中国的股票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28.田源:《从国家战略利益的角度认识期货市场》,《经济月刊》2002年第3期。
    29.彭厚文:《19世纪80年代上海股票交易的兴衰》,《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1期;《战后上海证券交易所述论》,《近代史研究》2002年策3期。
    30.陶琲:《期货市场有利于经济的宏观调控》,见《中国期货》杂志社编:《中国期货概览1994》,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
    31.王晶:《1932年的公债风潮:国民政府与上海金融界关系述评》,《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3期。
    32.魏友裴:《上海交易所风潮所见的经济病态》,《东方杂志》第34卷15号(1937年8月1日)。
    33.裕孙:《信交狂潮之反动》,《银行周报》第5卷第50号(1921年12月27日)。
    34.易宪容:《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6期。
    35.杨雪、乔娟:《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农业展望》2008年第3期。
    36.薛暮桥、吴凯泰:《新中国成立前后稳定物价的斗争》,《经济研究》1985年第2期。
    37.杨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历史比较》,《河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38.虞建新:《日商取引所及其与华商证券交易所之关系》,见[日]野泽丰主编《近邻》第25号,1994年5月。
    39.周育民:《一·二八事变与上海金融市场》,《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1期。
    40.张寿彭:《近代中国交易所探源》,《兰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41.朱羲农:《交易所之分析》,《银行周报》第5卷44号(1921年11月15日)
    42.朱荫贵:《近代上海证券市场上股票买卖的三次高潮》,《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3期。
    43.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众业公所》,《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
    44.朱家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特点》,《浙江经济》1998年第12期。
    45.褚块海、鲍建平:《开展利率期货交易的条件日趋成熟》,《中国货币市场》2003年第6期。
    46.张春廷:《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改革开放前)》,《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第6期。
    47.张忠民:《近代上海产业证券的演进》,《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48.张晓阳:《抗战时期的上海股市研究》,《档案与史学》1999年第1期。
    49.钟文倩:《常清口述历史:中国期货业20年沉浮录》,《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2月27日。
    1. Chuang, Stenven,1983. "The Contractural Nature of the Firm",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1):1-21。
    2. Coase,Ronald,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 Coase,1988, The Firm,,the Market, and the Law,33-35。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 Act of 1974,Pub.L.No.93-463,88 Stat.1389.
    4. 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 of 2000,Pub.L.No.106-554,114 Stat.2763.
    5. Financial Service and Markets Act 2000,http://www.hmso.gov.uk/acts 2000/20000008.htm.
    6. First Stock and Produce Exchange, The Far Eastern Review, August,1920.
    7. Robert M. Solow. Econimic History and Economics, Economic History, Vol.75, NO.2, May 1985.
    8. Grain Futures Act,ch.369,para5-7,42 Stat.998,1000(1922).
    9. Gregory, Paul R. and Robert C. Stuart (1995):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5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
    10. Hill v.Wallace,259U.S.44,71(1922).
    11. Jerry W.Markham,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solidated and Functional Regulation:Super Regulator: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curities and Derivatives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States,the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Brooklyn J.Int'lL.2003,28,pp.383-386.
    11. Jerry W.Markham,Manipulation of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The Unprosecutable Crime,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1991,8,p.313.
    13. Marc Levy,Japanese and U.S.Financial Derivation Markets;Recommendations for Loosening Japan's Tightly Regulated Market,Fordham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1995,5,pp.2016-2018.
    14. Robert M. Solow. Econimic History and Economics, Economic History, Vol.75, NO.2, May 1985.
    1.1949年以前《财政评论》《金融周报》《经济评论》《经济周报》《经济通讯》《交易所周刊》《钱业月报》《商业月报》《申报》《商业杂志》《银行周报》《证券市场》《资本市场》《中央日报》《中外经济周刊》
    2.1949年以后《经济日报》《金融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期货日报》《期货导报》《期货与金融衍生品》(上海期货交易所内部刊物)《人民日报》《新华月报》《证券报》《中国货币市场》《瞭望新闻周刊》《华夏时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www.csrc.gov.cn)中国期货业协会(www.cfachina.org)
    上海期货交易所(www.shfe.com.cn)
    大连商品交易所(www.dce.com.cn/)
    郑州商品交易所(www.czce.com.cn)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www.cffex.com.cn)
    新浪网(www.sina.com.cn)
    新华网(www.xinhuanet.com)
    美国商品与期货交易委员会(www.cftc.gov)
    美国期货业协会(www.cftc.gov)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www.cbot.com)等
    表1-1:旧中国交易概览
    表1-2:民国十三年八月一日至二十日平沪两市各公债最高最低行市表
    表1-3:上海各交易所的成交额(1934年到1936年)
    表1-4:国民政府发行之公债及偿还情况表(1929年12月)
    表1-5:1936年统一公债及发行前夕的市价
    表1-6:战后公债期货的名称及期限
    表1-7:1920年12月份至1921年5月份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票成效情况
    表1-8: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内上市的部分股票
    表1-9:伪上海华商股票交易所允许参与便期交易的股票
    表1-10:参与递延交割的股票及递延交割交易行市波动幅度表(1947年11月14日至12月28日)
    表1-11:1936年4月份18家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情况
    表4-1:15家试点交易所35个交易品种一览表
    表4-2:2008年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上市品种一览
    表4-3:全国期货市场历年交易情况统计(1993年--2008年)
    表4-4:中国期货市场商品期货交易金额分布情况
    表4-5:中国期货市场商品期货分品种交易
    表4-6:国家统制价格比重变化表(1978年与1988年)
    表4-7:近年参与境外期货交易的巨亏事件统计表(不完全统计)
    图4-1:全国期货市场历年交易情况统计(1993年--2008年)
    图4-2:中国期货市场总体规模和农产品交易额的对比图
    图4-3:中国期货市场商品期货分品种(铜)交易统计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