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类型选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紧紧围绕农业成长融资需求对农村金融类型的选择这一主题,运用相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证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框架,从农村金融需求入手,对影响农户融资品需求的因素进行剖析,由土地制度状况揭示出农户有无融资需求,由预算约束状况揭示出农户有对正规融资品和非正规融资品多样性选择的需求,由农业生产力状况揭示出怎样的农村金融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提供的融资品能够满足农户需求等。从而为研究农村金融供给,即农村金融类型选择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其次,运用实证方法,从狭义农村金融入手,对农村信用社发展沿革和现状进行分析,特别是结合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和“花钱买机制"等核心问题,对改革政策设计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评价。
     关于产权制度问题,通过股份合作制的内容、特征以及资产专用性分析,对农村信用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股份合作制改造提出了质疑。认为在原有农村信用社基础上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不可行。因为它在建立之初和以后的发展中,从来都没有实现过劳动者和出资者的统一,反而表现为两者的分离,加之这种分离并不是自然的形成过程,而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使之超越了与其对应的农业成长形态,一方面,信用社职工可能是出资者,但绝不是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信用社可能支持出资者,但绝不是主要支持出资者。因此,不可能真正发挥股份合作制的应有作用。现在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合作制是有其形而无其神。从对股份合作制信用社绩效分析中不难看出,新一轮农村信用社的这种产权制度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关于管理体制问题,重点分析了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指出,政府职能定位不合理不仅对农村信用社过去和现在的管理体制造成了重大影响,还会影响其未来。认为如果政府职能不转换,即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和服务政府,这是导致我国农村信用社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影响农村信用社合作制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如果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无论对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在形式上作任何调整,或者这些管理体制形式在理论上是多么的科学,甚至在其他国家也被证明是成功的,但是,在我国也将无济于事。如果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的状况一直延续下去并保持不变,我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不仅不会成功,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外部条件也难以得到改善,换句话说,在我国也就真正失去了建立合作金融的土壤和条件。
     关于“花钱买机制”问题,由于在“花钱”方式上存在的诸多不足,造成信息无法对称而让农村信用社可以延续作假的事实,给正向激励可能出现“弄假成真”的奇妙政策设想带来了困难。对于中央银行的资金激励,农村信用社缺乏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的内在动力。在运用最低效率规模理论(MES)的分析中,揭示出了我国信用社在农村市场的垄断地位是由政府的制度性安排所导致的。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农村信用社为了维护自己的固有利益,不会因为在他们看来并不解渴的资金激励而轻易放弃自己目前非常便宜的内部人控制的经营方式。同时文章还阐明了我国农村金融更适宜在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因制度性原因导致农村信用社垄断格局的情况下,要实现“花钱买机制"的目标不容乐观。
     再次,从广义农村金融入手,结合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对我国农村金融类型选择及政策取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一些因素已被考虑并得到满足时,效率与公平并不矛盾,它们能彼此融合、相互促进,当彼此达到均衡时,则会实现效率下的最大公平,或在公平下的最大效率,提出实现“三农"效率与公平的均衡正是我们选择农村金融类型的基点。本文针对“三农”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效率和公平的期望,从农村金融如何发挥资金配置效率和农村金融实施政府扶农助农政策等公平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商业性农村金融可以极大地促进“三农”效率的提高,政策性农村金融又能够很好地顾及“三农"公平的诉求。将实现“三农"效率与公平的均衡作为我们选择农村金融类型的基础和出发点,即让政策性农村金融与商业性农村金融在发挥各自功能作用的互动与合作中,不断提高公平与效率在均衡基础上的期望程度,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点,任何农村金融类型选择都是不符合实际的,也很难获得成功。
     根据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提出必须对其进行新的改造,把改造农村信用社作为目前建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深入分析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考虑到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根据本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存在的弊端,认为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产权结构和农村信用社称谓,会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信用社自身的发展,因此,提出必须对其进行新的改造。并针对不同农业发展形态提出了改造农村信用社的基本设想。通过有效组织实施,使农村信用社改造后所形成的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正好可以与进一步构建农村金融体系需要考虑的基本要素一一对应,从而得出应该把改造农村信用社作为目前建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要基础的结论。
     通过对我国正规农村金融和非正规农村金融的论述,提出了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和状况,把搞好正规农村金融和非正规农村金融力量对比的协调,作为建立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性安排。本文根据我国正规农村金融的供给现状,从产权制度、组织形式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适应性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产生、发展和作用的发挥等提出了质疑。运用经济学原理论述了非正规农村金融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它在我国农村异军突起,成为正规农村金融重要补充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在制度安排上,需要继续放宽对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加大增加正规农村金融数量和品种的力度,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基本符合制度规范的、以民间借贷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非正规农村金融试点。在顺应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大背景下,搞好各个时期正规农村金融与非正规农村金融力量强弱的搭配,做到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以促进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农村金融体系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外部环境的分析,认为对税收、利率等外部环境的完善与配套是实现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是由多种因素影响所致,其中外部环境不理想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税收、利率、法制、社会保障、监管、保险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完善与配套,对于实现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显得愈加重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外部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尽管一些农村金融组织在设立时的初衷是好的,却因环境条件的限制,也不得不对其一再作出大的调整而一次次地延误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最佳时机。甚至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让农村金融因承载了过多的责任、负担和风险而变得生存艰难,在摇摆不定中使机构功能严重错位,让“农字号”金融机构距离“三农”越来越远。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不恰当地充当着“救世主"的角色,扭曲了与“三农”共生共存的基本定位,导致了农村金融类型不能得到正确的选择。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还必须把良好外部环境作为重要保障。
By using correlative theory and demonstration method, we did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agriculture's growing financing requirement, which decides the choice of rural finance system.
     Firstly, based on academic analysis frame, started with rural financing requirement,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effect farmers' financing requirement, uncovered whether there is farmer's financing requirement by analyzing land system, uncovered the farmers have various requirement of both formal finance and informal finance by analyzing income restricting status, uncovered which kind of rural financi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form can meet the farmer's financing requirement by analyz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status. Thus we did perfect academic groundwork for analyzing rural financial support, namely the choice of rural finance system.
     Secondly, from rural finance in narrow sense, analyzed the history and status in quo by using demonstration method, especially appraised the objection of the ongoing innovation policy design, such as property rights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pay for the mechanism", and so on. About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s of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 system, then oppugned the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 reformation that based on the former founda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nd advised some new idea about rebuilding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 system and cooperative credit organization. About management system, especially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tual management mode, and then analyzed the reasons. Pointed out that irrationality orientation of government's function will bring great negative effect to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management system, not only in the past time, but also in the future. So, if there's nothing change in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 there will be no suitable condition for the subsistence and developing of cooperative finance. With regard to "pay for the mechanism", there's lot of objection, especially in the way of financing support, such as information dissymmetry and durative skullduggery, and such objection will greatly weaken the positive prompting efficiency. By using MES theory, uncovered it is the government's institutional plan that makes the monopolization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rural financial market. And because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stitutional monopolization, it's more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final goal of the ongoing innovation, which is "pay for the mechanism".
     Thirdly, from rural finance in broad sense, with a view to the actuality of our rural economy and finance, we researched deeply into choosing rural finance genre. The conclusion is that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re not conflict in our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Furthermore, they'll get improvement by amalgamation. When they get equilibrium,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will both get the crest, and such equilibrium should be the base point of choosing the rural finance genre.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ongoing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reform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do some new reconstruction, and such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 should be the important base of founding our rural finance system. Through discussing the formal rural finance and informal rural finance of our country, pointed out that harmon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formal rural finance and informal rural finance should be arranged in the found of our rural finance syst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terior circumstance that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rural finance, pointed out that perfecting exterior circumstance, such as revenue and rate policy will be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both realizing effective rural finance supply and perfecting rural finance system.
引文
[1]Benoit Tremblay, Daniel.Cote:合作制还是商业化:信用合作资本结构创新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04)。
    [2]白钦先、徐爱田、王小兴:各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曹力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冈,2000。
    [4]陈建新:农村金融研究的最新进展,[N]金融时报,2003.9.1。
    [5]陈剑波:当前农信社改革的几个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3.7.3。
    [6]陈剑波:市场经济演进中乡镇企业的技术获得与技术选择,[J]经济研究,1999(04)。
    [7]陈敏昭:人性与激励,价值中国网,2008。
    [8]陈锡文:资源配置与中国农村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4(01)。
    [9]程漱兰:农村金融体系设计别忘了农民才是主角,经济学消息报[N],1997.2.7。
    [10]杜朝运、许文彬:制度变迁背景下非正规金融成因及出路初探,[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9(03)。
    [11]杜朝运:制度变迁背景下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1(03)。
    [12]范从来、路遥、陶欣等: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与股权结构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1(01)。
    [13]房德东、王坚等:试论我国农村领域的金融抑制问题,[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08)。
    [14]冯曲:从资金筹集机制看乡镇企业改制:制度变迁动力学的一个案例,[J]改革,2000(05)。
    [15]高帆: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J]中国农村经济,2002(12)。
    [16]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J]中国农村观察,2004(02)。
    [17]国家体改委: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http://www.law-lib.com,1997。
    [18]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9]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供求特征及均衡供求的路径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1(10)。
    [20]何广文等:不同地区农户借贷行为及资金来源结构[R],1999。
    [21]何田:地下经济与管制效率:民间信用合法性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2(11)。
    [22]姜长云:农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03)。
    [23]姜长云: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的思考,[J]经济研究,2000(02)。
    [24]姜旭朝:合作金融的制度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2004(01)。
    [25]蒋定之: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和效率问题,[J]中国金融,2007(23)。
    [26]金宏、陈耀芳、金炜东:股份合作制模式下农村信用社股权稳定性研究,[J]金融研究,2007(10)。
    [27]卡伦·麦卡锡:金融监管:神话与现实,[J]中国金融,2008(18)。
    [28]李宏伟、李永禄:政府职能定位: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决定因素,[N]金融时报,2008.7.28。
    [29]李莹星、汪三贵:农村信用社缘何热衷‘转贷’,[J]调研世界,2005(01)。
    [30]林毅夫等:中国的农业信贷与农场绩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1]刘仁武: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问[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3]陆磊:谁有权选择农信社改革模式?,[J]财经,2004(01)。
    [34]陆磊:以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重塑三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金融研究,2003(06)。
    [35]罗杰A·麦凯恩: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M],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6]马克思:资本论,中译本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版。
    [37]马晓河、蓝海涛: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思路,[J]中国金融,2003(11)。
    [38]苗俊杰、章太懿:政策频出助力中小企业,[J]瞭望,2008(34)。
    [39]穆争社: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设计理念[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0]宁国芳、朱冬梅、刘德仲:当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及相应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9)。
    [41]庞浩、李南成:计量经济学(第二版)[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2]钱凯: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4(15)。
    [43]乔海曙: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J]农业经济问题,2001(03)。
    [44]秦晖:十字路口看乡企—清华大学乡镇企业转制问题调查研究报告(上、下),[J]改革,1997(06),1998(01)。
    [45]秦炜:秦池江建议给农村金融服务减免税收,[N]证券日报,2007.3.7。
    [46]沈明高:省级信用联社的垄断是在酝酿道德风险,中国金融网,2004.10.14。
    [47]石恂如、龙劲柏:苏南乡村企业负债经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9(01)。
    [48]史清华、陈凯:欠发达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J],2002(10)。
    [49]谭秋成:乡镇集体企业中经营者持大股:特征及解释,[J]经济研究,1999(04)。
    [50]王忠坦、秦培忠: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与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4(03)。
    [51]温铁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如何破题,中国金融网,2004。
    [52]文贯中:农村金融改革能走多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8.29。
    [53]吴国宝:扶贫贴息贷款政策讨论,[J]中国农村观察,1997(04)。
    [54]谢平、徐忠、程恩江等:建立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框架—中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研究[R],亚洲开发银行,2005。
    [55]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01)。
    [56]徐志明、张建良:乡镇企业资金的高速增长及效益下滑-江苏省苏州市乡镇企业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7(03)。
    [57]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现象剖析与走向探索[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8]叶敬忠等:社会学视角的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2004(08)。
    [59]易宪容:农信社改革:花钱能否买到机制?,中国经济网,2005。
    [60]张建国:专用性资产的价值评估,http://www.faba.cn,2006.
    [61]张建军等: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金融:产业组织与交易规则,[J]金融研究,2002(10)。
    [62]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金融研究,2004(02)。
    [63]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秩序,[J]经济研究,2000(Q8)。
    [64]张军、冯曲: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改制的一个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0(08)。
    [65]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P]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
    [66]张军:中央计划经济下的制度变迁理论,[J]经济研究,1993(08)。
    [67]张利原: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金融,2007(16)。
    [68]章奇:中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政策分析[C],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3。
    [69]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主要工作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8。
    [70]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农村信用社财务信息对其内在价值反映程度 的调查[R],2007。
    [7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第三季度)[R],2007。
    [7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操作指引[P],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73]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论信用合作的混合治理结构,[J]金融研究,2002(02)。
    [74]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N]金融时报,2008.9.25。
    [75]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农村金融课题组:农民金融需求及其金融服务,[J]中国农村经济,2000(07)。
    [76]中国网:2004至2005年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5。
    [77]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4(08)。
    [78]朱守银等: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与需求,[J]管理世界,2003(03)。
    [79]朱泽:我国地下金融发展状况和治理对策,[N]牛若峰工作室通讯,2003.8.1。
    [80]邹建平: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调查,[J]中国金融,2008(09)。
    [81]Hehui Jin and Yingyi Qian:Public Versus Private Ownership of Firms: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 August.
    [82]Stiglitz, Joseph,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Competi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3).
    [83]Tsai, Kelly:Financing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A Political Economic View from Below, [C] presented at the 1999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nnual meeting,1999, Boston.
    [84]Villas-Boas J, and U Schmidt-Mohr:Oligopoly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Differentiation in Credit Markets, [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30(3),1999
    [85]Watson, Andrew:Conflicts of Interest:Reform of th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China, MOCT-MOST, [J] Economic Policy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8(3):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