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合约信用风险之法律防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面对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关注国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过程、作用及其风险,尤其是在经历安然崩盘、巴林银行倒塌、中航油(新加坡)“陈久霖”事件后,借鉴其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现状,尽快建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管理及法律防范机制,已成为涉及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对金融衍生合约信用风险防范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从三个层次展开:第一,以法律的视角对金融衍生交易实务进行解读与重述,即把对金融衍生交易的描述话语从金融、实务角度进行描述,并提取、归纳出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建立起一个研究框架作为基础;第二,从法理以及各国国内法的角度对所设法律问题点进行研究判断,权衡其在各国国内法上的法律效力;第三,金融衍生交易实践给各国国内法建设与法学理论完善方面提出新的课题与挑战,法学理论与国内法面对衍生交易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将如何应对这种影响。
     金融衍生交易法制是一个大题目,涵盖的法律问题众多,本文以特定的金融衍生交易案例为线索,深入到具体交易中去,探寻交易案例背后所反映出的信用风险法律问题,希望对完善我国金融衍生交易秩序起到推动作用。
With th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liber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it is urgent to concer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in other countries. In knowing about their function and risks, especially after the events of bankruptcy of Enron Corp., Barings Bank and China Aviation Oil (Singapore) Corp., it is possible to set up the mechanism of preventing the risks in financial derivatives based on status quo in this area in China so as to develop the marke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In this paper, the credit risk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contracts carries out its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from the three levels: Firstly, it is based on a legal perspective on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with repeat code for interpretation, that is the description of its words 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is in the eyes of finance and practice, sums up the legal issues, and establishes a research framework as a basis. Secondly, it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legal issues from the theory of law as well as the various countries' domestic laws and measures it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domestic laws on legal effect. Thirdly,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 proposes the new task and the challenge: the legal theory and the domestic law is how to deal with the influence which the credit risk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produces.
     The legal system is a big topic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covering many legal issues. The paper takes the typical cases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as a clue, penetrates into the concrete transactions, and explores legal problems about the credit risk behind it. The writer hopes that the paper can play a promoting role in improving our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引文
1 龙浩:《WTO 与金融衍生市场》,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 第 22 卷增刊。
    2 参见张亦春,王先庆:《国际投机资本与金融动荡》,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20-232 页。
    3 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73 页。
    4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47 页。
    5 徐冬根:《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87 页。
    6 See P. R. Wood, Title Finance, Derivatives, Securitisations, Set-off and Netting,Sweet & Maxwell, 1995 P.207-215.
    7 陈雨明,刘素瑛:《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与风险控制》,载《武汉金融》,2006 年第 5 期。
    8 参见汤树梅主编:《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71 页。
    9 徐冬根主编:《国际经济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9-20 页。
    10 王利明主编:《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4 页。
    11 [德]罗伯特.霍恩等:《德国民商法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24 页。
    12 转引自:《牛津法律大辞典》,第 846 页。
    13 Black’s Law Dictionary, P.1024.
    14 梁慧星:《关于实际履行原则的研究》,载《法学研究》1987 年第 2 期。
    15 陈立虎,刘春宝:《论合同法上的实际履行制度》,载《国际商法论文集(2003-2005)》,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6 参见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2-53 页。
    17 徐冬根:《从多元价值观谈金融法的细分》,载《政治与法律》2004 年第 4 期。
    
    18 莫凡,孙琳:《金融衍生物:洪水猛兽还是保护伞?》,载《国际金融报》2003 年第 4 期。
    19 范敏娟:《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控制与交易机制创新》,载《现代财经》2006 年第 7 期。
    20 莫凡,孙琳:《金融衍生物:洪水猛兽还是保护伞?》,载《国际金融报》2003 年第 4 期。
    21 参见杨瑞:《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安然事件和安达信案例引发的思考》,载《发展》2004 年第 6 期。
    22 参见《安然事件及其启示》,http://www.cicpa.org.cn/news/newsaffix/2234_200313_13.htm,最后登陆时间 2006-09-28。
    23 参见汤树梅主编:《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70 页。
    24 参见杨晓光等:《从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看国有海外企业的风险管理》,载《管理评论》2005 年第 3 期。
    25 周健:《“安然事件”产生的制度因素的博弈分析》,载《兰州学刊》2006 年第 2 期。
    26 《安然倒闭引发对市场规则和管制的反思》,http://www.hca.hunan.gov.cn/zxkw/zxkw16aa.htm,最后登陆时间 2006-10-25。
    27 周健:《“安然事件”产生的制度因素的博弈分析》,载《兰州学刊》2006 年第 2 期。
    28 谷晓莉:《安然公司破产的反思》,载《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 3 期。
    29 吴秋南:《透视安然的崩塌》,载《国际石油经济》2002 年第 2 期。
    30 参见《美国安然事件》,http://gb2.chinabroadcast.cn/1908/2003-9-11/115@306475.htm,最后登陆时间 2006-10-25。
    31 谷晓莉:《安然公司破产的反思》,载《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 年第 3 期。
    32 李瑞霖:《安然公司的衍生金融工具问题》,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 年第 9 期。
    33 《安然倒闭引发对市场规则和管制的反思》,http://www.hca.hunan.gov.cn/zxkw/zxkw16aa.htm,最后登陆时间 2006-10-25。
    34 谢志强:《从衍生交易风险案例中探索风险管理措施》,西南财经大学,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06-09-06。
    35 李明辉:《从巴林银行案和中航油事件看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载《当代经济管理》,2006 年第 4 期。
    36 汤树梅:《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70 页。
    37 蔡弈:《巴林银行 10 年祭》,载《深交所》2005 年第 9 期。
    
    38 参见李明辉:《从巴林银行案和中航油事件看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载《当代经济管理》2006 第 4 期。
    39 赵新杰:《透析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载《焦点观察》2005 年第 2 期。
    40 杨晓光等:《从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看国有海外企业的风险管理》,载《管理评论》2005 年第 3 期。
    41 李明辉:《从巴林银行案和中航油事件看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载《当代经济管理》2006 年第 4 期。
    42 赵新杰:《透析中航油期权投机事件》,载《焦点观察》2005 年第 2 期。
    43 纪佚鸣:《中航油涅磐悬疑》,载《中国对外经贸》2005 年第 2 期。
    44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65 页。
    45 林清泉,王振:《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载《中国国际商业信用网》,发表时间:2003-9-19 15:48:46。
    46 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3 页。
    47 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62 页。
    48 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7 页。
    49 罗结珍译:《法国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82 页,第 452 页。
    50 黄风:《射幸契约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载《第二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第 295 页。
    51 [美]A.L.科宾著,王卫国等译:《科宾论合同》一卷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1 页。
    
    52 江合宁,宋志杰:《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若干法律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 年第 5 期。
    53 参见我国《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54 参见我国《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
    55 参见我国《金融机构衍生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56 张光杰:《我国引入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理论分析》,载《世界经济情况》2006 年第 8 期。
    57 邓学佳,窦锦秀:《对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及应用的思考》,载《特区经济》2004 年第 4 期。
    58 刘元庆,郑志国:《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信用风险缓释技术》,载《金融论坛》2006 年第 1 期。
    
    59 刘元庆,郑志国:《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信用风险缓释技术》,载《金融论坛》2006 年第 1 期。
    60 参见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巴塞尔协议》,2004 年。
     61 参见宋锡祥:《台湾“期货交易法”评析》,载《政治与法律》1999 年第 1 期。
    62 参见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2005 年。
     63 李德:《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分析和对策》,载《广西金融研究》2006 年第 9 期。
     64 徐冬根:《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建设》,载《金融论坛》2005 年第 7 期。
    [1] 徐冬根主编,国际经济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光中总主编,万国华,隋伟主编,国际金融法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3] 李仁真,国际金融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仁真,国际金融法(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 徐冬根,国际金融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刘丰名,国际金融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 刘颖,吕国民,国际经济法资料选编(下册)(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Materials II)[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8] 缪剑文,罗培新,WTO 与国际金融法律实务[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9] 胡继之,金融衍生产品及其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10] 陈文飞,期货犯罪透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11] 顾肖荣,证券欺诈与证券犯罪的特征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
    [12] 赵锡军,论证券监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3] [美]A.L.科宾著,王卫国等译,科宾论合同[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14] 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15]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6] 哈威尔.E.杰克逊,小爱德华.L.西蒙斯编著,吴志攀等译,金融监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7]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8] 杨迈军,汤进喜,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19] 徐冬根,国际金融法律与实务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0] 张华,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1] 路透,金融衍生工具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2] 姚兴涛,金融衍生品市场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3] 陈小平.国际金融衍生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24]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25] 约翰.B.考埃特,爱德华.I.爱特曼,保罗.纳拉亚南,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金融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6] [美]默顿.米勒著,刘勇,刘菲译,论金融衍生工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7] 杨迈军,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8] 田文,张邦辉,汤进喜,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防范与化解[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9] 中国金融大百科全书(下编、卷八):衍生品交易[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30] 张亦春,王先庆,国际投机资本与金融动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1] 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 莫凡,孙琳,金融衍生物:洪水猛兽还是保护伞?[J],国际金融报,2003(04)
    [2] 王利平,金融衍生品:微观中折射出的宏观风险[J],中国外汇管理,2005(03)
    [3] 徐冬根,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法律关系解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4] 曹敏,金融衍生产品及风险分析[J],上海金融,2004(06)
    [5] 张琦,金融衍生产品与风险管理[J],青海师专学报,2005(04)
    [6] 刘兰计,加强商业银行金融新产品风险管理之浅见[J],河北金融,2005(09)
    [7] 范敏娟,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控制与交易机制创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6(07)
    [8] 张玉红,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分析[J],上海金融,2006(08)
    [9] 章安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监管建议[J],特区经济,2005(05)
    [10] 陈雨明,金融衍生产品创新与风险控制[J],武汉金融,2006(05)
    [11] 李瑞霖,安然公司的衍生金融工具问题[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09)
    [12] 谷晓莉,安然公司破产的反思[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03)
    [13] 吴秋南,透视安然的崩塌[J],国际石油经济,2002(02)
    [14] 张松,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失效的诠释[J],管理现代化,2003(01)
    [15] 葛家澍,美国安然事件的经济背景分析[J],会计研究,2003(01)
    [16] 王斌,从安然公司的失败看新经济的未来[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07)
    [17] 纪佚鸣,中航油涅磐悬疑[J],中国对外经贸,2005(02)
    [18] 谷文艳,美国防范金融风险的做法[J],国际资料信息,1999(11)
    [19] 李明辉,从巴林银行案和中航油事件看衍生工具的风险控制[J],当代经济管理,2006(04)
    [20] 杨晓光,从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看国有海外企业的风险管理[J],管理评论,2005(03)
    [21] 邱海菊,走出去的“过河尖兵”为何失足落水——英国“巴林事件”与“中国航油(新加坡)事件”对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5)
    [22] 刘杉,中国金融衍生交易风险管理的法律规制研究[J],特区经济,2006(09)
    [23] 刘瑞瑞,防范金融衍生业务风险的法律规制研究[J],当代法学,2006(05)
    [24] 刘坚,金融工程: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兼评中航油事件[J],经济论坛,2005(23)
    [25] 沈楠,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与防范[J],经济视角,2005(07)
    [26] 柴坚,论化解金融风险的法律制度的完善[J],金融与经济,2005(06)
    [27] 于瑞泽,冯淑健,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及其控制[J],经济师,2003(01)
    [28] 宋雪芬,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发展衍生品市场[J],期货日报,2005(06)
    [29] 徐冬根,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建设[J],金融论坛,2005(07)
    [30] 陈浩泉,熊旭敏,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风险及内部控制[J],新疆财经,1996(05)
    [31] 彭树文,对衍生性金融工具的宏观监控[J],黑龙江金融,2003(01)
    [32] 张建国,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01)
    [33] 邓学佳,窦锦秀,对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及应用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5(04)
    [34] 刘荟,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金融纵横,2005(06)
    [1] Philip R Wood, Finance, Derivatives, Securitisations, Set-off And Netting,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5
    [2] Scott Wellons, International Finance: Transactions, Policy And Regulation,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2000
    [3] Philip R Wood,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London, Sweet & Maxwell, 1980
    [4] Alastair Hudson, The Law On Financial Derivatives,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6
    [5] Richard Dale, Risk and Regulation In Global Securities Markets,1992
    [6] Christopher Culp, Derivatives Regul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1998
    [7] Eric C Betteheim, Helen Parry, William Rees, Swaps and Off-Exchange Derivatives Training: Law and Regulation,FT Law & Tax, 1996
    [8] Graham Roberts, Law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Banking,Woodhead Publishing,1997
    [1] Claude Brown, How To Recognize A Derivativ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May 1995
    [2] Is The Climate Right For Weather Derivatives? Risk, March 2001
    [3] Financial Derivatives-Global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Journal of Business Law (British), Jan. 1996
    [4] Anuszka Ransley, Derivatives Increases, from FOW: Intermarket Intelligence For The Risk Professional, issue359, April 2001
    [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金融机构衍生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R],2004
    [2]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国有企业境外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R],2001
    [3] 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R],1994
    [4] BRITISH,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ing Act,2000
    [5] U.S.A, Commodity Future Modernization Act,2000
    [6] 财政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R],2005
    [7] 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R], 2002
    [8]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巴塞尔协议,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