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分析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以艰深的技术和鲜明的形象著称。作为改编曲,李斯特一方面尊重了帕格尼尼原作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将自己的音乐观念和艺术表现融入其中。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这部练习曲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一部分叙述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力求凸现出李斯特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经历给他的创作观念、创作风格带来的影响。第二部分对这部练习曲的演奏技术和演奏术语进行详细地论述与分析,揭示了李斯特偏爱炫技的特点以及追求钢琴艺术形象化的特征。第三个部分将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与其他作曲家根据《帕格尼尼随想曲》改编的作品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李斯特的改编一方面尊重了帕格尼尼原作追求炫技与艺术表现力的意图,另一方面体现了李斯特追求钢琴交响化的音乐风格。第四部分对这部练习曲的乐谱版本与音响版本进行分析比较,力图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李斯特的创作意图;彰显李斯特音乐的生动性。结论部分评述了《帕格尼尼练习曲》在练习曲发展过程中占有的地位。这部练习曲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作品中所包容的炫技的技巧、充满狂热的激情,多变的色彩,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这部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恐怕也正是它一百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被上演的原因,同时也是众多钢琴演奏大师青睐于它的原因。
Liszt’s Grandes Eetudes De Paganini is famous for its difficult techniques and clear profile. As adaptation, Liszt not only respected Paganini’s original creation intention on his works but also added into them his own music opinion and art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o analyze and study this set of studie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for Grandes Etudes De Paganini, purposed to reflect the effect of Liszt’s social environment and life experience to his creation idea and characters. The second part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is studies’playing techniques and nomenclatures, reflecting Liszt’s characters to show off his techniques and visualize the art of piano .The third part compares Liszt’s Grandes Etudes Ee Paganini with other composer’s adaptations Paganini 24 Caprices, and concludes that Liszt’s adaptation on one hand respects Paganini’s original intention to show off techniques and art performance, on the other hand shows Liszt’s music style to symphonize the piano. The fourth part compares this studies’versions of music notations and audio/video, trying to understand Liszt’s creation intenti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so as to show the vividness of Liszt’s music. The conclusion values and analyzes Grandes Etudes De Paganini’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ies. The studies have inventions while succeeds the tradition. Its colorful cultural connotations, mutable colors, charming rhythm, passion all make this work with special artistic charm, which maybe the reason why it has been played for more than one century and many piano masters favor it. .
引文
2 引自周薇,《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 6 月,第 10 页。
    3 引自周小静,《钢琴之王-李斯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20 页。
    
    4 引自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年 3 月,第 534 页。
    5 引自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年 3 月,第 528 页。
    5 引自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年 3 月,第 534 页。
    6 转引自王遑,《李斯特的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钢琴艺术》,第五期,第 17 页。
    7 引自《李斯特音乐文选》,人们音乐出版社,1996 年 3 月,第 84 页。
     8 引自周薇,《西方钢琴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 2 月,第 126 页。
    10 引自侯康为《论车尔尼对李斯特钢琴技巧中八度技术的影响》,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年第 4 期。
    11 同上
    
    12 引自《李斯特音乐文选》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年 3 月,第 87 页。
    13 引自《李斯特音乐文选》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 年 3 月,第 87 页。
    14 引自廖小雄,《十九世纪炫技派大师—帕格尼尼和李斯特》,《音响技术》,1996 年第 2 期,第 51 页。
    15 缪天瑞编《音乐百科辞典》,人们音乐出版社,1998 年 10 月,第 116 页。
     17 引自[美]唐纳德·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年 1 月,第 624 页
    
    18 引自涅高兹著《论钢琴表演艺术》,人们音乐出版社,1963 年 1 月,第 130 页。
    19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98 页。
    20 引自《现代钢琴演奏技巧》,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著,上海音乐出版社,第 108 页。
    21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501 页。
    22 同上
     23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501 页。
     24 Lillie H.Philipp, Piano Technique.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9, p.63.
     25 引自侯康为《李斯特钢琴语汇风格中的轮指技法研究》,《音乐研究》,2002 年 6 月第 2 期,第 87 页。
    26 托卡塔(toccato)原意是“触及”,是键盘乐曲(管风琴、羽管键琴等等)最古老的体裁名称之一,17世纪为即兴演奏的前奏曲,用以使演奏者通过快速、纤巧的技巧而表现他的触键。
    27 Stanley Sadi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Macmillan Publishers , press 1980,p536.
    28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著《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414 页。
     29 引自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年 3 月,第 115 页。
    30 引自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年 3 月,第 115 页。
    31 引自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年 3 月,第 122 页。
    32 引自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年 1 月,第 179 页。
    33 同上
    34 同上
    35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年 8 月,第 386 页。
    36 引自(美)约瑟夫·班诺维茨,朱雅芬译《钢琴踏板法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 231页。
    37 引自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年 1 月,第 183 页。
    38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390 页。
     39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390 页。
    40 引自[德]舒曼著,陈登颐译,《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0 年,第 127 页。
    41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著《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51 页。
     42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85 页。
    
    43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29 页。
    44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49 页。
     45 转引自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1999 年 11 月,第 55 页。
    46 同上
     48 引自[英] j.奇塞尔著,苦僧译,《舒曼钢琴音乐》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 23 页。
    49 引自[英] j.奇塞尔著,苦僧译,《舒曼钢琴音乐》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 年 4 月,第 12 页。
    50 引自[德]舒曼著,陈登颐译,《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0 年,第 127 页。
    51 引自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等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3 月,第 499 页。
    52 引自[美]唐纳德·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年 1 月,第 620 页。
     53 引自张式谷、潘一飞编著,《西方钢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年 2 月,第 288 页。
    54 引自李近朱,《德奥古典作曲大师中的最后一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年 2 月,第 9 页。
    55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4198 页。
    56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20 页。
    57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20 页。
    58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21 页。
    59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398 页。
     60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03 页。
    61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斯坦,《李斯特》下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04 页。
     62 引自蒋博彦《费鲁乔·布索尼—李斯特之后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钢琴家》,《钢琴艺术》2003 年第 11 期。
    63 引自谢颖编著《20 世纪钢琴大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 5 月,第 76 页。
    64 引自谢颖编著《20 世纪钢琴大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 5 月,第 334 页。
    65 引自谢颖编著《20 世纪钢琴大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 5 月,第 130 页。
     66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46 页。
    67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45 页
    68 引自(俄)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444 页。
    69 引自谢颖编著《20 世纪钢琴大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年 5 月,第 131 页。
    [1]朱晓玲.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解析:[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王暹.李斯特的《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钢琴艺术,2001(5)
    [3]蔚岷.李斯特.人民音乐,1986(12)
    [4]汪启璋.舒曼和李斯特的标题钢琴曲.音乐艺术,1995(4)
    [5]王永振,陈霖.外国钢琴练习曲的发展及演变.交响,2001(1)
    [6]郭兰兰.李斯特随笔.钢琴艺术,2001(6)
    [7]刘智强.李斯特的音乐思想.文史杂志,1997(5)
    [8]侯康为.论车尔尼对李斯特钢琴技巧中八度技术的影响,1989(4)
    [9]侯康为.一种典型的李斯特钢琴语汇—《a 小调超级练习曲》研究.中国音乐学,2003(3)
    [10]关伯基.李斯特的革命精神.人民音乐,1984(4)
    [11]李真.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两座高峰—肖邦与李斯特的创作特征比较,贵州大学学报,2006(4)
    [12]]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等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13]][德]古·扬森编,陈登颐译.《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14]李斯特,俞人豪译.李斯特音乐文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15]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16]李斯特.张泽民、高士彦、虞承中等译,李斯特论肖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
    [17]布鲁斯·莫里森.李斯特.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18]赫尔姆,王庆余,胡君亶译.李斯特.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19]亚科夫·米尔斯坦,史佳译.李斯特.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0]周小静.李斯特.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1]加尔·久尔吉·山道尔.李斯特.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2]莫斯特拉斯.帕加尼尼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3]奥普尔·惠勒.弦乐大师帕格尼尼.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4]张蓓荔.弦乐艺术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5]卡尔·莱默尔,瓦尔特·吉泽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6]史兰倩丝卡.指尖下的音乐.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7]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8]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9]Lillie H.Philipp, Piano Technique.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69,
    [30]Stanley Sadi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Macmillan Publishers , press 1980
    [31]John Gillespie,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Ahistorical Survey of Music For Harpsichord And Piano.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7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