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有效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志愿服务作为新生事物蓬勃发展,以其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等特点吸引大学生,为大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民情的实践平台,同时,志愿服务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新时期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
     首先,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志愿服务实例,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等进行界定,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体现与具体志愿服务案例相结合,论证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有效性,为论文展开讨论确定范围并奠定了基础。
     其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肯定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对如志愿服务定位不尽合理、传播途径不充分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因。
     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对策分析。主要是从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应遵循的原则及应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对策探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At present, the volunteer service is a new flourishing thing to attract college students with its various forms and abundant contents, provide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contact social, understand the people, at the same time, volunteer service greatly enriches the spirit life, and become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First of all, this study defin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rough review literature and volunteer service instance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s the guid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the voluntary service cases,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voluntary service as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expand the paper and determine the scope of discuss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Second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s made through this way, such as, to establish a new platform for colleg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t the same time,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s to improve volunteer service as a means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ly from the principles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follow, way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suring measures of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引文
1胡凯,杨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2010(2):29
    2高菲.志愿服务工作搭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J].继续教育研究,2009(8):82
    3宋娟.奥运志愿者活动的精神内涵与启启示—后奥运时代以志愿实践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2):97
    1蔡建淮,李荣志.论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四种关系的处理[J].江苏高教,2010(4)
    1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编写.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2沈杰.志愿服务一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人民出版社,2009:26
    1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人民出版社,2009:22
    2胡凯.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29
    1[英]格林伯格等著,范庭卫等译.组织行为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5
    2徐中振主编.志愿服务与社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8:276
    1[英]戈登·怀特.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分析的范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375
    2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M].学林出版社,2005:53
    3《国语·郑语》[M]
    4黑格尔.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3邓小平.邓小平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6
    2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8
    3毛泽东.毛洋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7-288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科学发展观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1830
    2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2
    3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J].江汉论坛,2009(8):110
    1张耀烛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361
    1杨洁,胡子祥.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救助中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研究[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0(9):135
    1龚群.现代伦理学的变奏:交互主体伦理与人的物化[J].伦理学,1011(3)
    1陆志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6):113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5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0
    1陈曦,潘晓俪,刘晓东.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北京科技大学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世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12
    1廖爱军.大学生志愿服务作用与志愿体系构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0):118
    1沈杰.志愿行功: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人民出版社,2009年:289
    [1]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教思政[2009]9号)
    [2]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2008年10月6目.
    [3]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中青发[2005]29号)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
    [2]项久雨.思想政治价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人民出版社,2010.
    [5]单江林.校园志愿服务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9.
    [6]沈杰.志愿在行动[M].人民出版社,2009.
    [7]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8]谭建光.志愿在中国[M].人民出版社,2008.
    [9]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10]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12]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走进志愿服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1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人民出版社,2006.
    [14]张耀灿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1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1]陈爱民.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估机制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8).
    [2]王淑玉.共青团工作的延伸与创新: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培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5).
    [3]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4]梁绿奇,余逸群.公民视野下的青年志愿服务[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
    [5]庆祖杰,周春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1).
    [6]杨俊峰,李明.浅析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改进[J].2011(11).
    [7]刘和忠,吴宇飞.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问题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8]卞策.大学生志愿精神解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9]曾颖如,文嘉.志愿服务组织的文化管理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10]孙婷.中国式“志愿失灵”表象剖析-以北京志愿服务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
    [11]关尔佳,熊紫珺.论中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青年研究,2011(8).
    [12]贺治成.新时期共青团工作视阈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探思与平台建构[J].前沿,2011(8).
    [13]孙靖.西部计划志愿精神内涵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1(7).
    [14]陈巍.和谐文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志愿者文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15]张晓红.高校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化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16]刘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17]杨冬梅.浅谈我国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学理论,2011(3).
    [18]董庆龄.试析心理学视野中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J].教育与职业,2011(3).
    [19]陈丽红,李靓.从奥运志愿服务动机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20]吕宗瑛.论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21]孙立军,刘大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新拓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22]卢玲.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1).
    [23]弓玉龙.中外志愿精神比较研究[J].传承,2010(10).
    [24]祝冬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5]敬枫蓉,祖霞.志愿服务:高校实践性德育的有力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26]曹银忠,胡树祥.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27]蔡建淮,李荣志.论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四种关系的处理[J].江苏高教,2010(4).
    [28]赵彦莉,李朝晖,孟红玲.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才智,2010(4)
    [29]龚万达.国外志愿服务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0]胡凯,杨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31]高菲.服务工作搭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J].继续教育研究,2009(8).
    [32]肖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志愿服务[J].中国德育,2009(7).
    [33]周怡.论大学生志愿服务于思政教育工作之关系[J].前沿,2009(6).
    [34]许棣泰.论志愿者行动的文化价值[J].理论与改革,2009(6).
    [35]余蓝.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趋向分析与德育功能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6).
    [36]廖爱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与志愿体系构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37]宋娟.奥运志愿者活动的精神内涵与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38]李国荣.现代志愿服务行为的理论基础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1).
    [39]张晓红,张海涛.后奥运时代志愿精神的大学延伸[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
    [40]李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逻辑:动机、频率、类型及障碍[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0).
    [41]宋来,钱嫦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研究[J].青年探索,2008(5).
    [42]王学俭,李永杰.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43]王学俭,李永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创新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2).
    [44]曹文泽.大学生奥运志愿者活动的价值思考[J].江苏高教,2008(2).
    [45]戴泉晨,徐曙峰.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延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46]刘建平,陈征.大学生志愿服务及志愿团队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47]马于军.浅谈如何实现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湖湘论坛,2007(4).
    [48]韦冬雪.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途径的选择[J].学术论坛,2006(9).
    [49]谭建光.志愿服务与绿色生活—青年志愿者绿色环保服务项目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
    [50]孙昌勇.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12).
    [51]邓希泉,曹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9).学位论文
    [1]邵帅.志愿服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析[D].青岛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张邱.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青年志愿者行动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王伟伟.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李媛媛.大学生志愿服务法制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寅天祥.大学生志愿活动育人时效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0.
    [6]刘畅.志愿服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姜金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扩展研究—以北京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王明亮.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成才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