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琉璃及其产业化保护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琉璃是我国五大名器和佛家七宝之一,是艺术花园中一朵争芳斗艳的奇葩。自古琉璃称谓无数,工艺复杂,文化意蕴丰富,中国琉璃起源中国说在学术界已得到了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对琉璃这个概念,人们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通过调查我们得出真正熟悉琉璃的人很少,但有购买欲的人以及支持对其进行产业化保护的人所占的比例,还是较为乐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博山是名副其实的琉璃之乡,它在自然资源、历史因素、文化背景等多方面都具备了成为琉璃生产重镇的必要条件。博山琉璃艺术孕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我国宝贵的艺术遗存。博山琉璃种类繁多,工艺精绝,曾引领中国琉璃发展的主方向。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传承至今的载体甚少,成文资料极缺,造成我们对琉璃的不重视以及认识不够,再及琉璃生产环境较为恶劣、各级政府对其不重视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博山琉璃发展迟缓。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发生剧变,博山琉璃受到了猛烈冲击,其发展更是日渐衰落。在此大背景下,我们厘清博山琉璃的非遗传承,多维视角解读博山琉璃,对博山琉璃的产业特征、产品现状、行业现状、消费者状况以及市场运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将博山琉璃区别对待(可产业化与不可产业化),探求艺术性与产业化之间的微妙关系,挖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博山琉璃所潜在的市场价值,多角度分析博山琉璃工艺及其产业化保护发展的可行性。另外我们秉承实践出真知,理论最终指导实践的根本原则,以鲁派和冀派内画作为典型案例,梳理鲁派内画的发展历程,调查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和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分析冀派内画成功产业化发展的原因所在,从政府扶持、市场调控、人才培养几个方面将二者进行比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保护和发展博山琉璃提供借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保护指明方向,以期最终达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通过对琉璃、博山琉璃历史的梳理以及对博山琉璃产业化保护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各国文化发展的缩影,它演绎了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是延续和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艺术家们在文化史中用心涂写的每一笔。伴随着人类知识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全世界人民进一步展开了对历史、文化和精神的重新审视和反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也日渐提上了日程。尤其是在20世纪后几十年,在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文化日益趋同,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特质成为每个国家重点研讨的内容。像博山琉璃这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承载整个民族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意义是非比寻常的,我们不应该漠视它的存在,任其衰落和消失,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在继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它们所隐藏的经济潜力,以期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Glass is one of the five Chinese articles and the seven treasures of Buddhism. It is a wonderful work in the art history. Glass had many name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Its technology is very complex and contains rich cultural elements. The academic circle has reached the consensus that Glass originated from China. In our daily life, we are strange but also familiar with the concept of "Glass ". Through investigation,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only a few who are really familiar with it but still we should be optimistic because the scale in the crowd who would like to buy the glaze and who approve its protection through industrialization ways, which lays mass foundation for us to do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Boshan is worthy of the name of Glass's hometown with the necessary elements to product it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s, historical factor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etc. Boshan Glass is very a precious Chinese art heritage with great cultural elements, long history, many varieties and complex technology which used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Glass in China. For the less of and carriers and written materials, we did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Glass, what's worse, the working conditions were really poor. So Boshan Glass has developed very slowly in a long time. Especially since 1990s, with the great change of economy system, Boshan Glass has been impacted badly and declined gradually. Under this background, we unscramble the inheritance of Boshan Glass and interpretive it from more than one perspective, researc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product status, industry status, consumer status and market operation etc. of Boshan Glass. We can explor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artistic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find the feasibility to develop it as an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its potential marketing value. Also, I believe that genuine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 and then guides the practice. So I choose Shandong Interior Painted and Hebei Interior Painted as typical examples, to unscrambl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ior Painted, investigate the technology, the art fe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reasons of the success of Hebei Interior Painted. Then compare the two from the government supports, the market regulations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s, through which I hope to find some useful experiences and give a direc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Glass through industrialization. I hope a sustainable way can be found to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nd make a lasting development of them.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Glass, especially Boshan Glass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ways protection, we can see that culture heritage is the epitome of a nation's cultural development which reveals the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it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to continue the national sprit. In nowadays, human beings are accepting more and more knowledge and make more account of cultur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re study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spirit and see them from new perspectives. Also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heritages is put on the agenda.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cultures became similar under the times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so how to kee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ulture became an important issue. Boshan Glass has a wide mass foundation and carries the national cultural memory. It has so important meaning to the whole nation that we should not ignore its existence and let it disappear. We must treat it seriously and protect if with actions.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protection we can find its economic potential and create better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引文
①佛家七宝,又称七珍。不同经书中所指的七宝各不尽同:《阿弥陀经》中的七宝为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码瑙。《称赞净土经》中的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参见镜影:《穿越时空的琉璃》,《艺术市场》,2007年第5期。
    ②参见徐剑光: 《千玉琉璃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 《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第4期。
    ①资料来源:韩克新、李军勇等: 《中国琉璃探源》,载中国日用玻璃信息网,2010年2月24日。
    ①张维用,别名冰花楼主,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笔架山诗社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会刊《烟壶》主编。早年习内画,后改琉璃雕琢设计,主要代表作有《竹林七贤》、 《十六大阿罗汉》等,为琉璃雕刻艺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琉璃厂,是北京琉璃厂大街的简称,全长790米,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乃至全国最具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条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赶考的举人大多聚集住在这里,所以这条街也以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经营古玩的店铺居多,由此形成了丰厚的文化氛围。直到现在,它依然以保持浓浓的书香墨香而著名。上溯到元代时,这里设置了官窑,烧制琉璃瓦,明代进一步扩大了琉璃厂的规模,设琉璃厂烧制五彩琉璃瓦,以供皇家建筑所需,为工部五大厂之一。至清代,琉璃厂迁移,此处只留下一些窑坑以及琉璃厂这个名号,此街遂命名为“琉璃厂”,并沿用至今。从最初的窑厂到如今的文化街,琉璃厂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如今这里集中了100多家旧书店、古玩铺和南纸店,它记载并延续了北京特殊的地域文化气质。参见王铭珍: 《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火文化》, 《上海消防》,2004年第2期;胡金兆: 《百年琉璃厂开场白》, 《出版史料》,2008年第2期;于磊: 《琉璃厂——北京的名片》, 《中国经贸》,2008年第10期:徐云霞:《沧海桑田琉璃厂》,《科技智囊》,2007年第12期;常海成:《琉璃厂的衡水人》,《纵横》,2003年第2期;崔金生:《琉璃厂文化街》,《北京档案》,2002年第3期;袁家方:《寻根说故琉璃厂》, 《北京观察》,2006年第7期;袁家方: 《珍重文化沃土琉璃厂》, 《北京观察》,2001年第4期;刘秦汉: 《中国独特的文化社区——北京琉璃厂》, 《社区》,2006年第2期。
    ①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25、346页。
    ②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历年主题为:2006年“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2007年“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2010年“文化遗产在我身边”。
    ③引自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此标为2005年8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其标准色为金色,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饰图案,画面被专家命名为“太阳神鸟”或“四鸟绕日”
    ①1950年,日木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其中首先提出了“无形文化财”的概念以及对其的保护,虽然当时无形文化财与现在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国家。至今为止,日本、韩国等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称为“无形文化财”。参见王巨山: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以杨家埠木板年画制作工艺的考察为例》,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②“非物质遗产”概念的出现是受到美国的影响,与“物质遗产”相对而称。Intangible Heritage本应译为“无形遗产”,但在我国,通译为“非物质遗产”。参见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张晋平认为“无形遗产”要好过“非物质遗产”。参见张晋平: 《咬文嚼字:是“无形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载《中国文物报》2004年5月7日。
    ③1998年10月,通过了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2000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启动。参见王耀希主编:《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④参见王文章主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⑤文化的涵义有很多,据统计通用的概念也有上百种,但凡用到文化一词的地方,都必须与具体内容和意义相关联。
    ①梁君: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析》, 《江苏商论》,2009年第6期,第129页。
    ②王燕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保护》,《光明日报》,2002年1月20日。
    ③原生态文化,可以认为是某一民族或族群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的原初状态,或指那些在现代才突然被外界所知晓的文化形态。总之是指其原创性未曾遭到破坏,如果不及时加以抢救和保护将会消失的文化。参见王为华编著: 《鄂伦春原生态文化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④参见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⑤公益性文化,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其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与之相对而言的是经营性文化。经营性文化包括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报业、娱乐业、网络业、广告业等一系列以盈利为目标的文化,其本质是营利性。参见胡惠林: 《文化产业概论》,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49页。
    ①此琉璃烧制技艺是由北京市门头沟区和山西省共同申报。
    ②参见宋暖: 《鲁派内画鼻烟壶及其产业化发展初探》,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③参见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资本论》(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①参见宋暖: 《鲁派内画鼻烟壶及其产业化发展初探》,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②法兰克福学派,20世纪初兴起的文化学派,前期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克海默,阿多诺,后期以本雅明为代表。面对文化产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表现的特性和所谓的消极后果,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在文化工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认为文化产业是资本主义社会衰退的标志,是一种严重的异化现象。在金钱的推动,文化工业消除了人的个性,立足世俗的基础,放弃了对艺术的超越精神。文化创作逐步走向程式化,形成了语言的限制,大众成为为纯粹的文化被动者和文化消费者。但是后期的本雅明对文化产业持乐观态度,工业文化产品把人的创造力从传统艺术的垄断中解放出来,它的意义不下于16世纪科学把自己从哲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参见尤战生: 《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孙安民,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③孙安民,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75页。
    ④伯明翰学派,即英国文化学派,以1964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为标志,伯明翰学派是文化研究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具有超强冲击力的跨学科的视野和批判性立场。其文化产业研究理论对全球尤其是对美国文化产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重新解释了“大众”或“民众”的概念、重新定义了“文化”概念、纠正了法兰克福文化产业理论模式的偏执和片面、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揭示了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参见侯岩:《从审美到政治: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转向》,载王宁:《文学理论前沿第5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5页: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83页;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0页;汤莉萍,殷瑜、殷俊: 《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页。
    ①孙安民,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83页。
    ②吴为民,陈德棉: 《从产业特征看媒介经营的特殊性》,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③尼古拉斯·加汉姆(Nicholas Garnham),威斯敏斯特大学荣誉教授,以媒体研究作为其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他主要提倡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看待大众传媒。他的研究和著作主要是和现今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准则与规范相关的知识层和艺术的创造性、作品的生产,他认为可以从历史的观点上找到问题的根源。
    ①李霞: 《淄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总第212期。
    ①李霞: 《淄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总第212期。
    ②李秀丽: 《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的特征》,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
    ③马尔罗(1901-1976),AndrMalraux,法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
    ④参见丹增: 《文化产业发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⑤《来自财富论坛的文化忧思》,光明网,载http://www.gmw.cn/content/2005-05/23/content/。
    ⑥吴汉东,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⑦资料来源于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924938.html。
    ⑧参见黎永泰: 《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①吴为民,陈德棉: 《从产业特征看媒介经营的特殊性》,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②李秀丽: 《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的特征》,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
    ③叶乐阳: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产业特征》, 《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①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是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两种经济增长方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时甚至相互交叉。
    ①[明]吴承恩: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1页。
    ②古文中出现的“玻璃”实为我们现在所说的“琉璃”(后文中详述)
    ③[明]吴承恩:《西游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01页。
    ④李旻:《紫禁城里话琉璃》,《紫禁城》,1999年第2期。
    ①李旻:《紫禁城里话琉璃》,《紫禁城》,1999年第2期。
    ②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第94页。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人,在中国游历17年,写有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民族大道于2008年7月5日竣工,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段上,而且位于奥运主赛区的最南端,因而被形象的称之为奥运主赛区的“南大门”。
    ④民族和谐阙,朱红色图腾柱,东西各一尊,坚守民族大道的门户。每尊各高21米,象征着21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谐阙取柱形造型,庄重大方,上部柱体饰有“中国红”高温釉彩陶瓷镂空浮雕,并饰有百鸟、百兽、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等吉祥图案,寓意丰富,和谐共存。下部柱体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典的花岗岩的斗拱造型,庄重大方,当为中国元素与民族特色相融合,传统文化与时尚气息相交织。
    ⑤民族之花,色彩鲜艳、交相盛放的由10752块琉璃组合而成的56朵花卉铺设在广场之上,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异彩纷呈,共同发展。夜间灯光齐亮,花朵五彩斑斓,实属国内外罕见大型户外琉璃作品。
    ①图片来源:中共博山区委办公室张政同志提供。
    ②图片来源:中共博山区委办公室张政同志提供。
    ③金晶集团,坐落于山东淄博博山,以玻璃、纯碱及其延伸产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经营为主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新材料基地骨干企业。
    ④超白玻璃,Ultra Clear Glass,一种超透明低铁玻璃,也称高透明玻璃,透光率可达91.5%以上,有玻璃家族“水晶王子”之称。
    ①资料来源:张维用先生口述。
    ②路申,相传为博山炼丹家。炼丹,道教主要道术之一,是人们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发财致富而对某些矿物进行加工的过程。炼丹对医药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学的发展,在客观上讲都是存在有利的影响的。参见李经纬、程之范主编: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③范蠡,字少伯,春秋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后人尊为“商圣”
    ④资料来源:琉璃—百度百科。载于http://baike.baidu.com/view/29975.htm#2;黄赛:《古琉璃与现代玻璃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从中国玻璃艺术史的角度谈》, 《艺术与设计》,2008年第6期。
    ⑤随侯珠,是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或“随和”。 《辞海》中对“随和”一词的解释是:随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宝也,故随和并称。
    ①参见王进: 《女娲的遗珍——琉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135、136页。
    ②杨伯达:《中国美术全集·玻璃器工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转引自杨涛:《竞争与博弈:山西河津吕氏家族琉璃工艺传承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③转引自柴泽俊:《山西琉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2页。
    ④桓宽,字次公,汉汝南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治《公羊春秋》,其知识广博,善为文,著有《盐铁论》六十篇。
    ⑤《盐铁论》,桓宽所著,全书共分六十篇,根据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时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而写成的政论性散文集。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此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盐铁问题的结构严整、体制统一的专著,它以独特的对话形式客观记录了御史大夫及其僚属与“贤良”、“文学”的互相诘难,不但显示了双方针锋相对的观点,而且在唇枪舌战中展示了双方的阶级立场。
    ⑥(?),有黑斑蚊的青毛马。
    ①[汉]桓宽, 《盐铁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5页。
    ②缪琳在古籍中有合在一起用,也有单独使用,笔者认为,一作二字同指琉璃,(“缪琳实指一物,固不可分别为训。”参见章鸿钊: 《石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4页。)一作后人为古籍加标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值深究。章鸿钊(1877—1951),字演群,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
    ③参见徐奇堂译注: 《尚书·禹贡》,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年。郑玄曾注球为美玉,琳为美石。
    ④参见《尔雅·释地》,同书《释器》中:“缪琳,玉也。”载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四部丛刊》。《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共出初编、续编、三编,502种,3100多册,为20世纪我国新出的规模最大的丛书。
    ⑤意即,在祭祀的时候,人们拿着盾斧干戈之类的东西跳舞;在祈祷上苍神灵时,人们穿袍戴帽,手持美玉来博取神灵的欢心。参见[西汉]刘向、刘歆校刊:《山海经·中山经·贾超山》,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第153页。举“干”而“儛”,则“干”为藤、革之属。古人祭祀用铜,礼盟用玉。在这里,“兵”为铜器,所以用来禳祭;祈用“缪冕”,故此处“缪”当释为玉类。同时,郭璞的注中,也是将“缪”解为美玉。
    ⑥琳,珠。缗,石之次玉。胡绍煐:“张、郭珠、玉异释,故两存其说。古珠皆以玉,故或以琳为珠,或以琳为玉,名异而实同。”碱功,石之次玉者。硬石,白中带赤之石。碔砆,赤地白彩之石。参见[西汉]司马相如: 《子虚赋》,载张启成: 《汉赋今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43页。
    ⑦玫瑰碧琳,都是玉名。珊瑚,海中由珊瑚虫外骨骼聚集而成之物,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黑色,是珍奇的装饰品。珉,石之次玉。旁唐,犹言磐礴、磅磄。纷豳,是指纹理很盛。文鳞,言纹理鲜明绚丽如鳞。参见[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载张启成:《汉赋今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1页。
    ①碝磩,如玉之美石。彩致,光彩而致密。琳珉,玉名。班固,东汉,《两都赋》。载张启成: 《汉赋今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9页。
    ②参见[汉]张衡: 《怀旧赋》。载张启成: 《汉赋今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5页。
    ③参见[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0页。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东)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著有《说文解字》和《五经异义》等,人称“许君”,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④《集韵》,宋仁宗命丁度等人重修《广韵》和《韵略》两部韵书,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完稿,命名为《集韵》。
    ⑤参见章鸿钊: 《石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
    ⑥[东汉]班固,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第八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315页。
    ⑦张维用:《“武帝使人入海市璧流离”考》,载《冰花楼诗文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年。
    ⑧参见[清]王先谦: 《后汉书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⑨参见[晋]司马彪: 《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⑩[汉]班固: 《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965页。
    ①绿琉璃,即绿色的玻璃,当时十分罕见,用作窗玻璃更为稀有。琉璃价格高昂,此处用之亦多,可见奢靡至极。参见[晋]葛洪: 《西京杂记》,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79、46页。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 《西京杂记》,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主要写西汉的杂史。
    ②[陈]徐凌编,[清]吴兆宜注,[清]程琰删补: 《玉台新咏笺注》,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67页。《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汉指南朝梁的诗歌,共769篇,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1卷,共为10卷。
    ③[唐]颜师古(581—645),字籀,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初儒家学者,经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历史学家。
    ④[晋]葛洪:《抱朴子》,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7页。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经张维用先生考证,文中出现的“水精”是玻璃的别名。参见张维用:《‘真假琉璃’之说》, 《玻璃与搪瓷》,1999年第3期。
    ①章鸿钊: 《石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5页。
    ②[唐]释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三,转引自章鸿钊: 《石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5页。《一切经音义》,佛书名,共二十五卷。
    ③张维用: 《琉璃名实辨》,载张维用: 《冰花楼诗文集》,内蒙古:远方出版社,1998年。
    ①宋代官员的朝服上也用了药玉来装饰点缀。药玉在宋代时用来称谓琉璃的。意即“以药作珠”,“加以众药”,用多种矿石加以熔制的意思。参见[明]宋濂: 《元史·百官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②瓘玉局,是给宫廷监制琉璃的机构,为首的官员为从八品衔。由此衔的低微,可见琉璃制作在当时是无足轻重的。元代宫廷少府监还设有“琉璃局”,它是烧造琉璃砖瓦的,为首的宫员为从六品衔,为“大都四窑厂”之一。参见[明]宋濂: 《元史·百官志》,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③参见[明]曹昭:《格古要论》,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格古要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共三卷十三论。分为上卷(古画、古墨迹、古铜器、古碑法帖)、中卷(古琴、古砚、珍奇、金铁):下卷(异木、异石、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后来由王佐增补为十三卷,题为《新增格古要论》。
    ④参见谢弗著,吴玉贵译: 《唐代的外来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⑤张维用: 《“真假琉璃”之说》, 《玻璃与搪瓷》,1999年第3期,第67页。
    ⑥参见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264页。
    ⑦参见徐剑光: 《千玉琉璃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 《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第4期。
    ①参见高丁丁:《北魏平城的琉璃制造》,《文物世界》,2008年第4期。
    ②浮法玻璃是由洛阳玻璃厂率先引进英国皇家浮法玻璃生产线。它成型工艺指来自池窑的经熔化、澄清、冷却的优质玻璃液,在锡槽中漂浮在熔融的锡液表面,完成摊平、展薄、抛光、冷却、固型等过程,成为优于磨光玻璃的高质量的平板玻璃。正因为玻璃是浮在锡液表面出来,所以它的平度好,没有水波纹。其应用广泛,主要应用在高档建筑、高档玻璃加工以及高档玻璃家具、装饰用玻璃、仿水晶制品、灯具玻璃等。资料参见李金瑞:《浅议浮法玻璃的成型》,载张佰恒,郝向国主编:《2009年中国玻璃行业年会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45页。
    ③图片来源:笔者摄于博山陶瓷琉璃博物馆展橱。
    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科技教材几乎全盘照搬苏联的版本,其中一本《琉璃工艺学》的绪论中讲,中国的琉璃是经过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引进的。以下资料均为笔者在博山区陶琉办调查关于“琉璃的起源”的文字资料整理所得。
    ①铅同位素,自然界中的铅是以204Pb(相对丰度1.48%)、206Pb(23.6%)、207Pb(22.6%)、208Pb(52.3%)四种同位素存在。铅同位素一般被用来测定地质体(仅几百年内形成的)的年龄、海洋、湖泊以及冰雪沉积的沉积速率。
    ②参见千福熹等著: 《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第232页。
    ①参见千福熹等著:《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第2页。
    ②参见《琉璃中的美品——战国蜻蜓眼》,载http://bbs.findart.com.cn/showforum/23069820-forum/;《南宁氧化镁东方的琉璃艺术》,载http://yanghuawuw.info/yanghuamei/75.html。
    ③南一博,任绍辉,郑京:《中国古琉璃浅释》,《理论界》,2008年第4期。
    ①镜影:《穿越时空的琉璃》,《艺术市场》,2007年第5期。
    ①参见徐文举: 《古琉璃收藏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6页。
    ②图片来源徐文举: 《古琉璃收藏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8页。
    ①男一博,任绍辉,郑京: 《中国古琉璃浅释》,《理论界》,2008年第4期。
    ②徐剑光:《千玉琉璃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第4期。
    ①图片中卡片内容为:古琉璃珠琉璃质、陶胎蜻蜓眼珠。图片来源:笔者摄于博山陶瓷琉璃博物馆展橱。蜻蜓眼琉璃珠是指像蜻蜓眼睛的琉璃珠,它主要是在琉璃熔液将凝未凝的瞬间,在珠表面上按照匠人们的设计图案,粘贴彩色套环形成的花纹,类似蜻蜓眼睛,这种琉璃珠的表面饰有源泉,形似蜻蜓的眼睛,或阴刻,或凸起,或彩绘,色彩丰富。蜻蜓眼琉璃珠最早发源于西亚和印度,后经游牧民及商贩带入中国,因其象征“神人眼”,所以我国西部人民将它奉为具有吉祥、好运、辟邪等功能的祈愿饰品,主要装饰在带钩、青铜剑柄和铜镜上,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参见徐文举:《古琉璃收藏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12、14页。
    ①[后魏]杨衔之: 《洛阳伽兰记》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②铁棒粘接技术,是使用铁棒熔解需要粘接的部分,再次进行玻璃液的重新粘接。参见王进:《女娲的遗珍——琉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167页。
    ③退火,是指一种将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①图片来源:徐文举: 《古琉璃收藏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
    ①参见徐文举: 《古琉璃收藏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48页。
    ①图片来源:徐文举: 《古琉璃收藏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
    ②参见[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卷下,函海本,转引自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研究组编: 《中国科技史资料选编:琉璃篇》,清华大学出版社,1981年。
    ①图片来源:徐文举: 《古琉璃收藏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
    ①套料,始于康熙年间,后来不断完善、成熟,到乾隆时期,被广泛发扬光大,所以也被称为“乾隆玻璃”。
    ②图片来源:徐文举: 《古琉璃收藏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
    ③南一博,任绍辉,郑京:《中国古琉璃浅释》, 《理论界》,2008年第4期。
    ①徐剑光: 《千玉琉璃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 《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第4期。
    ②张玉明,马品磊: 《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第29页。
    ①脱蜡铸造法主要应用在金属材料的工业生产艺术创作领域,应用在琉璃铸造中也不过百十来年的时间。其工艺流程分为“脱蜡”和“铸造”两个方面。“脱蜡”流程为:将设计好的作品,用硅胶加硅油按适当比例(适当的比例才能有良好的韧性与耐用性),用油漆刷均匀分层涂刷在雕塑品上。雕塑作品被称之为阳模,而利用硅胶涂布其上成型的被称之为阴模。琉璃铸造运用的“窑烧铸造”,即在高温炉内完成浇铸。此步骤是琉璃艺术创作的重头戏,成功或失败皆系于此。窑烧的难度关键在于温度的控制,让琉璃随着温度的提高而有节奏的熔化,并顺着中空石膏模缓缓流入,按照预先设计注满每个角落。资料参见徐剑光: 《千玉琉璃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 《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第4期;参见王进: 《女娲的遗珍——琉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167页。
    ②参见王进: 《女娲的遗珍——琉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171-184页。
    ①图片来源:卓克艺术网,载http://zxjb.zhuokearts.com/goodsview.aspx?id=33868。
    ②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7%CF%C9%AB%C1%F0%C1%A 7&in=26339&cl=2&lm=-1&pn=2&rn=1&di=12744084735&ln=2000&fr=&fmq=&ic=0&s=0&se=l&sme=0&tab =&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③图片来源:作者摄于博山陶瓷琉璃博物馆展橱。
    ①照壁,从形式上分为五种,一是琉璃照壁,主要用在皇宫和寺庙建筑上,代表作是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第二种是砖雕照壁,主要用在民间建筑,为中国传统照壁的主要形式;第三种是石制照壁;第四种是木制照壁,因材料缘故,不会太长久;第五种是砖瓦或土坯结构的照壁。
    ②中国著名三大彩色琉璃九龙壁是:山西大同九龙壁(在明太祖朱元璋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九条七彩云龙雕于璧上)、北京北海九龙壁(原属明代离宫的照壁,由彩色琉璃砖砌成,两面各有蟠龙九条,加上装饰小龙共计635条)、北京紫禁城里极门前故宫九龙壁(建于乾隆38年,长20.40米,高3.5米,由270块琉璃塑块拼接而成,九龙各戏一珠)。三璧实属中国明代、古代最珍贵的建筑,都建在院落前面,显现了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
    ③参见白荷: 《故宫的九龙壁》, 《紫禁城》,1980年第3期。
    ①参见徐文举:《古琉璃收藏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140页。
    ②图片来源:徐文举:《古琉璃收藏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
    ①参见徐文举:《古琉璃收藏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第145页。
    ②参见韩春鸣,崔墨卿:《北京琉璃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41页。
    ③许颖:《地藏经·药师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88页。
    ④南一博,任绍辉,郑京:《中国古琉璃浅释》, 《理论界》,2008年第4期。
    ①参见王进: 《女娲的遗珍—琉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第156页。图片来源:摄于博山陶瓷琉璃博物馆展橱。
    ②参见韩春鸣,崔墨卿: 《北京琉璃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41页。
    ①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 《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页。
    ②参见唐敏: 《山东省古地名辞典》,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228页;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编委会: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第656页: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 《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页。
    ③三水,指北流的淄水,南流的沂水,西流的汶水。
    ④参见[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谭属春、陈爱平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第367页。
    ①参见《四部丛刊·初编·史部·水经注》卷第二十四;[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谭属春、陈爱平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第367—368页。
    ②[清]富申修: 《博山县志》,1753年。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山区委员会: 《博山陶瓷琉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24页。
    ①[清]曾唯: 《颜山杂记》,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转引自李障天、蔡瀛海、王孝成: 《博山琉璃》,载于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山东文史集粹》,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 《颜山杂记》被誉为最早的琉璃专著。
    ②[清]曾唯: 《颜山杂记》,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
    ③《颜神镇志》,f清]叶先登修,江苏、上海、四川: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年。博山最早的志书,康熙九年(1670年)成书。也是我国最早期的镇志,赵良璧(青州府通判)题序:“镇之有志,自颜神始也。”也有另一说,江苏泰州之《西溪镇志》成书于明末,早于《颜神镇志》
    ④[清]叶先登: 《颜神镇志·集市》,江苏、上海、四川: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巴蜀书社,1990年,转引自李障天、蔡瀛海、王孝成: 《博山琉璃》,载于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山东文史集粹》,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172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山区委员会: 《博山陶瓷琉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24页。
    ②资料来源:中共博山区委办公室提供《山东省情手册·博山篇》。
    ③原山,又名饴山、马耳山,俗称禹王山,“禹山积雪”旧谓博山八景之一
    ④参见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页;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 《淄博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84页。
    ⑤参见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 《淄博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84页。
    ①参见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7页。
    ②李希霍芬(1833—1905),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1868年至1872年对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走遍14个省区,写出并发表五卷带有附图的《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李希霍芬及其著述为中国地质、地理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贡献,他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科学交流的重要先驱。
    ①参见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 《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72页。
    ②参见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 《淄博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84页。
    ③参见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文件:《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①资料来源:中共博山区委办公室提供《山东省情手册·博山篇》。
    ②参见李障天,阎象吉: 《淄博经济史料》,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7页,
    ①参见[明]杜思: 《青州府志》,转引自张玉柱: 《齐鲁民间艺术通览》,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年,第1067页。
    ②参见[清]曾唯: 《颜山杂记》,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
    ③黄丹(PbO),黄色或淡黄色粉末,熔点888℃,沸点1470℃,用于颜料、光学玻璃、陶瓷等行业。白铅(2PbCO_3·Pb(OH)_2),白色粉末,熔点400℃,属于无机盐,用于陶瓷琉璃釉料的助溶剂。铜绿(Cu_2(OH)_2CO_3),又名孔雀石,属于碱式碳酸盐,用于颜料等。
    ④参见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1、49页。
    ①参见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2页。
    ①坩埚,是用粘土、石墨、石英、瓷土或者是金属铁之类的极为耐火的材料制成的器皿或熔化罐。
    ②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山区委员会:《博山陶瓷琉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46—255页。
    ③笔者调查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文字资料。
    ①《聊斋志异》,简称《聊斋》,由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小说共包括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功塑造了很多典型的艺术形象,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之巅峰。
    ②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18页。
    ③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19页。
    ④参见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19—120页。
    ①《淄博市文物志》编纂组: 《淄博市文物志》,1984年,第89页。
    ②道光九年《重修炉神庙碑》。
    ③殴打赵尔萃事件:赵尔萃为汉军旗人,他勾结地方官僚,控制博山炉料业的产供销渠道,严禁外来商人私自在本地订货,一切要统归他管,否则严惩不贷。同时他采取各种措施对炉料工进行盘剥。瞬间,博山炉窑产品积压,有的债台高筑,被迫停产,一度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终于,他的作为激起群愤,1902年腊八时,炉料工们聚集在博山炉神庙前,将赵尔萃捉出围攻,时称殴打赵尔萃事件。现博山地区有句歇后语叫“赵尔萃——打材”,意即某人是找抽、专门挨打的意思。
    ①驻入机关有华东印刷厂、淄博工人报社等机关。
    ②炉神庙相关资料参见淄博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淄博名胜古迹》,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员会:《博山文史资料选辑》,1989年;《淄博市文物志》编纂组: 《淄博市文物志》,1984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 《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③图片来源:笔者摄于博山。
    ④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山区委员会:《博山陶瓷琉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57页。
    ①《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中国琉璃之乡”理由的阐述报告》博政字[2006]24号。
    ②《“五新建一扩一拍”博山全力打造国家琉璃之乡》,《淄博大众网》,载http://www.dzwww.com/shandong/bdzz/200608/t20060815_1704289.html。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组委会:《游山东》,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第127页。
    ②一月六日:系换算成的公历,夏历为1902年十二月初八。
    ①参见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9、10页。
    ②参见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2、27、28、29页。
    ③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山区委员会:《博山陶瓷琉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54页。
    ①白牙石,即方解石,就是我们平日所言之石灰,化学成分为碳酸钙。
    ②紫石,即紫石英,形色如石榴子。
    ③信石,即白砒。
    ④孟养石,即二氧化锰。
    ⑤曹达,为日本语,即纯碱。
    ①水响货炉,即水货炉和响货炉的合称。水货是指麸缸、琉璃水烟袋、糖水瓶等,喇叭、抽筒、鼓珰属于响货。水响货是在博山琉璃业中最早出现的吹制产品,水响货炉的原料都是零星废料重新熔化,属小本经营,不需要很大的本钱。因其一炉需要四人,所以一般为四个家庭合伙经营,每家出一人,一人看火,三人吹制,共同制作,这种经营方式,在博山炉行内被称作“做抱炉”。若非合伙经营,便需雇工经营。水响货炉在工艺技术上的特点是吹制工具是琉璃管(吹制器皿类的生产一般采用的是铁吹筒)和所用坩埚都是小型的。
    ②杂货炉,产品较为繁杂,所以称为杂货炉。
    ③窑货炉,生产单色或套色的琉璃瓶、碗、盘等。后来将杂货炉和窑货炉合二为一。二者都需要八人进行生产,一人熔化,七人吹制,因人多,需要雇工,为了降低成本,炉户通过招收徒工来工作,这样就不用支付工资,从而降低了成本。
    ④料条炉,即专门生产料条,也称“条炉”。料条炉可以两人操作生产,一人熔化,一人拔条。
    ⑤蓝货炉,用来熔炼珐琅料的。
    ⑥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山区委员会:《博山陶瓷琉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57页。
    ①黄赛:《古琉璃与现代玻璃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从中国玻璃艺术史的角度谈》,《艺术与设计》,2008年第6期。
    ②琉璃物语,深圳市贝形经典实业有限公司,以追求全新创意和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化为其传统,力争“工艺礼品一束花,艺术礼品民俗化”。
    ①参见石文鲁: 《孔家花球传》,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89页。
    ②博山美术琉璃厂,1951年成立,名为博山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1953年名为琉璃炉业生产合作社、琉璃料器生产合作社,1956年名为琉璃工艺生产合作社,1966年名为淄博美术琉璃厂,1973年名为博山美术琉璃厂。其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淄博市博山区新风三街43号,隶属淄博第二轻工业公司。前身为博山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
    ③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理事会编: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1985》,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5年版,第762页。
    ④王彦善主编: 《山东省市地县情大全》,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准印,1993年版,第202页。
    ⑤博山陶瓷琉璃行业办公室: 《关于陶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09年1月4日。
    ①叶朗: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3)》,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页。
    ②薄文广:《产业特征、空间差异与制造业地理集中: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南方经济》,2010年第6期。第51页。
    ①程宇宁: 《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探究——从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较分析看创意产业的特征》, 《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期。
    ②程宇宁: 《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探究——从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较分析看创意产业的特征》, 《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期。
    ③吕跃军: 《论高等教育产业的特征》, 《文教资料》,2007年第11期。
    ①参见韩春鸣,崔墨卿: 《北京琉璃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41页。
    ②参见贺建华:《老子的提醒》,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年,第4页。
    ③普世价值,哲学概念,是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
    ①资料来源:博山区陶瓷琉璃行业办公室提供的《2010年博山琉璃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①适销对路,是指产品的特性能够满足广大目标顾客各方面的需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分销通路能够实现高度畅通。周鸿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第282页。
    ②参见吕涛: 《企业营销策划》,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30页。
    ①参见张青华:《冀派内画艺术的技艺形成与发展》,载朱兴华: 《艺坛发微》,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62页。
    ②参见陈松锋: 《名人与烟》,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238页。
    ③在博山,很多情况下,尤其是统计时,陶琉尚未完全区分开来,在此我们仅以陶琉的相关数据来反映一下琉璃的情况。
    ①参见《遗产,保留文化或文化标本?》,载中华美术网,http://www.ieshu.com/Artcle/deital/6add07cf50424b14fdf649da87843d01.html.
    ②玛雅文化,世界重要古文化之一,出现在约5000年前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后来的突然消失至今仍是难以破解的谜题。
    ③阿尔温·托夫勒著,粟旺译: 《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平》,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第160页。
    ④参见刘庆: 《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日本在《文化财保护法》中是将文化遗产划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这是具有首创性的。拓展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范围,并对整个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②参见王宁: 《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 《学术界》,2003年第4期。
    ③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指世界遗产中将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内涵的文化遗产,和在审美、科学、保存形态上特别具有世界价值的地形或生物,包括景观在内的地域等内容的自然遗产融合起来,构成的第三个类别的遗产,就是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资料参见刘红婴,王健民: 《世界遗产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第103页。
    ①1950年日本通过了《文化财保护法》
    ②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4页。
    ③民间传统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其形式主要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4页。
    ④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5页。
    ⑤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第445页。
    ①参见王巨山:《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以杨家埠年画制作工艺的考察为例》,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②分类学是指鉴定、描述、命名,类是指归类,即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类群。
    ③[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4页。
    ①参见田晓岫:《中国民俗学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37页。
    ②参见乔正康: 《餐旅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①参见刘吉发,岳红记,陈怀平: 《文化产业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
    ②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58页。
    ③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58页。
    ①表一至表九为笔者根据调查结果汇总自绘而成。
    ①《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公元前12世纪以来希腊民间口头传说的结晶,由很多行吟诗人在不同时代积累汇编而成。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89页。
    ①王雨檬,冯倩译: 《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多措并举》,载《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8日。
    ②参见《向意大利学习善待世界遗产之道:保护和利用并举》,载老枪: 《大败笔中国风景黑皮书》,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6年,第110页。
    ③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99页。
    ①参见王雨檬,冯倩: 《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多措并举》,载《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8日。
    ①参见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63页。
    ②参见江奔东:《文化产业经济学》,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①大卫·施罗斯比,David Throsby,澳大利亚著名学者,国际经济与文化研究的前沿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经济学与文化》。
    ②[澳]大卫·施罗斯比著,张维伦,潘筱瑜,蔡宜真,邹历安译: 《经济学与文化》,台湾:台湾典藏艺术家庭出版社,2003年,第2页,转引自傅华: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80页。
    ③参见胡慧林主编:《文化产业概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冯子标,焦斌龙:《大趋势文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5页。
    ④何频: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6页。
    ⑤何频: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7页。
    ⑥孙安民: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①赵薇: 《产业化与艺术性矛盾中前进的冀派内画产业》,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①参见李静: 《不能过于物质的对待非物质》,载《中国文化报》,2010年10月21日。
    ②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是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两种经济增长方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有时甚至相互交叉。
    ①胡惠林: 《文化产业概论》,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7页。
    ②李长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752页。
    ①参见王雁秋: 《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 《新闻世界》,2010年第7期:路宁,王异异: 《关于中国文化市场管理的几点思考》, 《社科纵横》,2008年第1期:郝广波: 《浅谈文化市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大众文艺》,2009年第10期;张若西: 《文化市场管理说要》, 《剧作家》,2009年第1期。
    ②周丽华: 《文化市场混乱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①参见路宁,王异异: 《关于中国文化市场管理的几点思考》, 《社科纵横》,2008年第1期;郭睿:《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模式创新》, 《学理论》,2010年第6期;明锐: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文化市场环境》, 《实践》,2008年第1期;李寿泉: 《坚持依法管理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期。
    ②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2011年1月1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李雄主持会议,全国各地文化局及相关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①资料来源, 《推动“十二五”文化市场又好又快发展》,载《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13日。
    ②《代表建言·王建华:成立全国收藏品交易中心活跃文化市场》, 《中国人大》,2010年第3期。
    ①周丽华: 《文化市场混乱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①参见殷星辰、汤道刚: 《当前北京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对策》,载张泉: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7—2008》,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353—364页。
    ①参见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与贝塔斯曼集团课题组: 《加快文化贸易发展推动中国文化出口》, 《国际贸易》,2008年第10期。
    ①参见刘斯斯: 《破解文化出口困局》, 《中国投资》,2010年第2期。
    ②陈少峰:《打造文化出口产品的“十个一工程”》,《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第9期。
    ①2011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于1月17日至1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旨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和十七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部蔡武部长作了题为《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的报告,总结回顾了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我国艺术创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对2011年以及“十二五”全国艺术创作工作进行展望。
    ②叶朗,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代表著作有《中国文化导读》、《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大纲》、《美在意象》等。
    ③参见郭人旗: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展示当代中国文化形象》, 《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9日。
    ①参见刘斯斯: 《破解文化出口困局》, 《中国投资》,2010年第2期。
    ②参见陈少峰: 《打造文化出口产品的“十个一工程”》,《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第9期。
    ③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自2003年创办至今共举办过七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由北京大学主办的高层次国际学术论坛。论坛旨在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沟通与交流。2011年第八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的主题是“面向2020:中国文化产业新十年”,论坛重申了我国文化产业建设至今为止的历程及现状,并且充分展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下一个十年发展蓝图。
    ①王雨檬编译: 《政府削减资金,英图书馆深陷窘境》, 《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18日。
    ②参见刘斯斯: 《破解文化出口困局》, 《中国投资》,2010年第2期。
    ①参见李怀亮: 《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 《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第3期。
    ①冀派衡水内画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王习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继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参见于湛瑶: 《衡水内画》, 《中华少年》,2009年第5期。
    ②图片来源:《小小鼻烟壶,学问大了》,《中国信用卡》,2006年第1期,第51页。
    ①图片来源:吕冬梅、张兆祥: 《名家内画鼻烟壶鉴赏》, 《收藏界》,2007年06期。
    ②图片来源:吕冬梅、张兆祥: 《名家内画鼻烟壶鉴赏》, 《收藏界》,2007年06期。
    ③图片来源: 《刘守本作<三顾茅庐>》, 《中国收藏艺术网》,载http://www.collart.cn/News/2007824/Main/656181976100.html。
    ①图片来源:吕冬梅、张兆祥: 《名家内画鼻烟壶鉴赏》, 《收藏界》,2007年06期。
    ①《水浒108将》为王孝诚所绘。在面积寸方的瓶壁上,画了108人,在放大镜的配合下,可观到水陆纵横,营寨连亘,人物清晰,神态各异。
    ②《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洛阳兴殿图》为李克昌所绘,置于放大镜下,场面壮阔,气势雄伟。为国内外所惊叹,视为罕见的珍品。
    ①赵晓林: 《令人瞠目结舌的内画艺术——内画鼻烟壶的鉴赏与市场价值》, 《济南日报》,2006年8月11日。
    ①淄博市经济科技委员会编: 《淄博经济史料》,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28页。
    ②薛京万:《博山内画鼻烟壶》,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5页。
    ③李振: 《“鲁派”内画鼻烟壶艺术风格浅论》, 《齐鲁艺苑》,2008年第3期。
    ④瀛海、孝成、彰天: 《博山内画工艺》,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1页。
    ①赵秋棉,李琳:《文化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从冀派内画的发展谈起》,《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9期。
    ①胡慧林主编: 《文化产业概论》,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页。
    ②辛儒,孙强: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 《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28期。
    ③衡水三绝:衡水内画、衡水毛笔、衡水金鱼。
    ①刘晶晶: 《艺术奇葩与无形资本——谈衡水内画从文化遗产向文化资本的转化》,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②参见严碧华: 《河北衡水“冀派内画”产业三十年大跨越》, 《今日财富》,2008年第11期。
    ③李琳: 《冀派内画产业化分析》, 《时代文学》,2008年第1期。
    ④河北衡水市委宣传部: 《冀派内画的产业化进程》,2008-10-23,载http://dataolun.hengshui.com/news_view.asp?newsid=350。
    ①赵秋棉,李琳:《文化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从冀派内画的发展谈起》,《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9期。
    ②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经济学概念,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除了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还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影响。
    ③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经济学概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简言之,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
    ④李琳: 《冀派内画产业化分析》, 《时代文学》,2008年第1期。
    ①张青华: 《冀派内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②新内画艺术,开始于1994年,是一项内画艺术创新运动。在批判“内画民间工匠传统”的基础上,尝试以现代的艺术语言来诠释内画艺术,以此改变长期以来内画工艺抄袭、摹仿和庸俗化的现状。
    ③参见丁卯,尤春雨: 《论“新内画艺术”的现实意义》, 《大舞台》,2008年第1期:张青华: 《冀派内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④辛儒,孙强: 《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 《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28期。
    ①刘福林: 《把冀派内画艺术发扬光大》, 《衡水日报》,2006年7月10日。
    ①博山区中小企业局: 《2005年博山区玻璃琉璃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②张青华: 《冀派内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③赵晓林:《令人瞠目结舌的内画艺术——内画鼻烟壶的鉴赏与市场价值》, 《济南日报》,2006年8月11日。
    ①李东生: 《内画大师王习三缘何钟情版权保护》,《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8月23日。
    ②康晓山、彭晓菲: 《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传承与发展》, 《河北画报》,2008年第5期。
    ③李琳: 《冀派内画产业化分析》, 《时代文学》,2008年第1期。
    ①严碧华《河北衡水“冀派内画”产业三十年大跨越》, 《今日财富》,2008年第11期。
    ①吕庆华: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①资料来源:笔者采访王孝诚大师记录。
    ①张青华: 《冀派内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②赵晓林: 《令人瞠目结舌的内画艺术——内画鼻烟壶的鉴赏与市场价值》, 《济南日报》,2006年8月11日。
    ①资料参见博山区中小企业局: 《博山区玻璃琉璃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②博山陶瓷琉璃行业办公室: 《关于陶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09年1月4日。
    ①《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中国琉璃之乡”理由的阐述报告》博政字[2006]24号。
    ②《博山区琉璃行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
    ①巨天中编著: 《品牌战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制定的,是主要通过行政保护的方式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律。据我国立法有关程序规定,非遗法最早有望于2011年由全国人大常会正是审议通过。
    ②赵秋棉、李琳:《文化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从冀派内画的发展谈起》,《新闻爱好者》,2008年9月下半月号。
    ①赵薇: 《产业化与艺术性矛盾中前进的冀派内画产业》, 《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汉]许慎撰,[宋]徐铉校订:《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2. [晋]司马彪:《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3.[汉]桓宽,《盐铁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4.[明]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5.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6. [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7.《淄博市文物志》编纂组:《淄博市文物志》,1984年。
    8.[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9.[明]曹昭:《格古要论》,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10.[晋]葛洪:《抱朴子》,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员会:《博山文史资料选辑》,1989年。
    12.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年鉴·198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
    13.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区志编纂委员会:《博山区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14.[清]叶先登:《颜神镇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15.[后魏]杨衔之:《洛阳伽兰记》,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16.王彦善主编:《山东省市地县情大全》,山东省新闻出版局,1993年。
    17.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淄博市志》,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18.[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谭属春、陈爱平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5年。
    19.[明]吴承恩:《西游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
    20.[清]曾唯:《颜山杂记》,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年。
    21.[清]王渔洋:《香祖笔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
    22.[明]蒲松龄:《聊斋志异》,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23.[晋]葛洪:《西京杂记》,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24.[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5.[西汉]刘向、刘歆校刊:《山海经·中山经·贾超山》,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
    26.[唐]释玄应著,徐时仪注释:《一切经音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7.[清]富申修:《博山县志》,1753年。
    1. 白荷:《故宫的九龙壁》,《紫禁城》,1980年第3期。
    2.王延恕:《博山齐长城遗址》,《管子学刊》,1989年第1期。
    3.张维用:《琉璃名实辨》,《冰花楼诗文集》,1998年。
    4.李旻:《紫禁城里话琉璃》,《紫禁城》,1999年第2期。
    5.张维用:《“真假琉璃”之说》,《玻璃与搪瓷》,1999年第3期。
    6.李建平:《博山境内的齐长城》,《春秋》,2001年第5期。
    7.袁家方:《珍重文化沃土琉璃厂》,《北京观察》,2001年第4期。
    8.崔金生:《琉璃厂文化街》,《北京档案》,2002年第3期。
    9.王宁:《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学术界》,2003年第4期。
    10.叶乐阳:《试论我国大众传媒产业特征》,《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11.李秀丽:《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的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
    12.常海成:《琉璃厂的衡水人》,《纵横》,2003年第2期。
    13.王铭珍:《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火文化》,《上海消防》,2004年第2期。
    14.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5.刘秦汉:《中国独特的文化社区——北京琉璃厂》,《社区》,2006年第2期。
    16.袁家方:《寻根说故琉璃厂》,《北京观察》,2006年第7期。
    17.李霞:《淄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总第212期。
    18.吕冬梅、张兆祥:《名家内画鼻烟壶鉴赏》,《收藏界》,2007年6期。
    19.辛儒,孙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28期。
    20.程宇宁:《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探究——从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较分析看创意产业的特征》,《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期。
    21.吕跃军:《论高等教育产业的特征》,《文教资料》,2007年第11期。
    22.镜影:《穿越时空的琉璃》,《艺术市场》,2007年第5期。
    23.吴为民,陈德棉:《从产业特征看媒介经营的特殊性》,《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4.徐云霞:《沧海桑田琉璃厂》,《科技智囊》,2007年第12期。
    25.胡金兆:《百年琉璃厂开场白》,《出版史料》,2008年第2期。
    26.于磊:《琉璃厂——北京的名片》,《中国经贸》,2008年第10期。
    27.黄赛:《古琉璃与现代玻璃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从中国玻璃艺术史的角度谈》,《艺术与设计》,2008年第6期。
    28.徐剑光:《千玉琉璃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浙江工艺美术》,2008年第4期。
    29.高丁丁:《北魏平城的琉璃制造》,《文物世界》,2008年第4期。
    30.男一博,任绍辉,郑京:《中国古琉璃浅释》,《理论界》,2008年第4期。
    31.刘晶晶:《艺术奇葩与无形资本——谈衡水内画从文化遗产向文化资本的转化》,《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2.丁卯,尤春雨:《论“新内画艺术”的现实意义》,《大舞台》,2008年第1期。
    33.路宁,王异异:《关于中国文化市场管理的几点思考》,《社科纵横》,2008年第1期。
    34.严碧华:《河北衡水“冀派内画”产业三十年大跨越》,《今日财富》,2008年第11期。
    35.张青华:《冀派内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策略》,《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6.李琳:《冀派内画产业化分析》,《时代文学》,2008年第1期。
    37.康晓山、彭晓菲:《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传承与发展》,《河北画报》,2008年 第5期。
    38.明锐:《加强管理创造良好文化市场环境》,《实践》,2008年第1期。
    39.李振:《“鲁派”内画鼻烟壶艺术风格浅论》,《齐鲁艺苑》,2008年第3期。
    40.赵秋棉,李琳:《文化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从冀派内画的发展谈起》,《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9期。
    41.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下的中国文化出口策略》,《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第3期。
    42.赵薇:《产业化与艺术性矛盾中前进的冀派内画产业》,《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43.商务部服务贸易司与贝塔斯曼集团课题组:《加快文化贸易发展推动中国文化出口》,《国际贸易》,2008年第10期。
    44.梁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析》,《江苏商论》,2009年第6期。
    45.陈少峰:《打造文化出口产品的“十个一工程”》,《今日中国论坛》,2009年第9期。
    46.郝广波:《浅谈文化市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大众文艺》,2009年第10期。
    47.李寿泉:《坚持依法管理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期。
    48.何德亮:《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中原文物》,2009年第2期。
    49.张若西:《文化市场管理说要》,《剧作家》,2009年第1期。
    50.于湛瑶:《衡水内画》,《中华少年》,2009年第5期。
    51.王雁秋:《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新闻世界》,2010年第7期。
    52.刘斯斯:《破解文化出口困局》,《中国投资》,2010年第2期。
    53.周丽华:《文化市场混乱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析》,《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54.郭睿:《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模式创新》,《学理论》,2010年第6期。
    55.薄文广:《产业特征、空间差异与制造业地理集中: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南方经济》,2010年第6期。
    56.《代表建言·王建华:成立全国收藏品交易中心活跃文化市场》,《中国人大》,2010年第3期。
    57.刘斯斯:《破解文化出口困局》,《中国投资》,2010年第2期。
    58.宋暖:《浅谈文化品牌建设—由鲁派内画品牌建设所感》,《大众文艺》,2010年17期。
    59.王燕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抢救保护》,《光明日报》,2002年1月20日。
    60.张晋平:《咬文嚼字:是“无形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载《中国文物报》2004年5月7日。
    61.赵晓林:《令人瞳目结舌的内画艺术—内画鼻烟壶的鉴赏与市场价值》,《济南日报》,2006年8月11日。
    62.刘福林:《氢冀派内画艺术发扬光大》,《衡水日报》,2006年7月10日。
    63.李静:《不能过于物质的对待非物质》,载《中国文化报》,2010年10月21日.
    64.王(?),冯(?)译:《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多措并举》,《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8日。
    65.郭人(?):《(?)文化产业发展 展示当代中国文化形象》,《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9日.
    66.《推动“十二五”文化市场又好又快发展》,《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13日.
    67.王再(?)编译:《政府(?)资金,英图书馆深陷窘境》,《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n日。
    1.惠任:《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琉璃构件腐蚀及保护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杨涛:《竞争与博弈:山西河津吕氏家族琉璃工艺传承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3.王伟: 《论山西古建筑中的琉璃装饰》,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4.邱林: 《时尚审美语境下的当代琉璃装饰艺术》,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 张婷:《濒临失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6.格坡铁支: 《非物质文化遗产“火把节”对凉山旅游的作用及策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缪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开发利用问题探讨》,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8.杨传红: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襄阳花鼓戏”的演唱特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9.榻红葵:《论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0.高歌: 《曲阜市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1.关芳芳: 《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2.冯伟:《清代北京琉璃厂刻书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3.陈云: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4.孔文娜:《论传统琉璃艺术衰微之原因》,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 5.王巨山: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及博物馆化保护研究——以杨家埠木板年画制作工艺的考察为例》,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6.东旻:《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7.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8.唐建军:《风筝文化生态学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9.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0.王蔚: 《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21.刘庆:《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2.刘昂: 《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23.王颖: 《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 [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2.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研究组编:《中国科技史资料选编:琉璃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1年。
    3.阿尔温·托夫勒著,粟旺译:《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平》,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
    4.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年。
    5. 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理事会编:《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年鉴·1985》,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5年。
    6. 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
    7.李经纬、程之范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8.杨伯达:《中国美术全集·玻璃器工艺》,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9.淄博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淄博名胜古迹》,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
    10.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
    11.山曼、李万鹏、姜文华: 《山东民俗》,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88年。
    12.日下公人著,范作申译: 《新文化产业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年。
    13.李障天,阎象吉:《淄博经济史料》,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
    14.淄博市经济科技委员会:《淄博经济史料》,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
    15.柴泽俊:《山西琉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16.唐敏:《山东省古地名辞典》,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
    17.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山东文史集萃》,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18.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编委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19.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 《民族文化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0.张维用:《冰花楼诗文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年。
    21.张玉柱:《齐鲁民间艺术通览》,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
    22.王斌等著:《中国公民法律援助手册民事·经济篇》,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23.周鸿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
    24.柯可主编: 《文化产业论》,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25.徐奇堂译注:《尚书·禹贡》,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年。
    26.张启成:《汉赋今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27.胡成中: 《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
    28.[澳]大卫·施罗斯比著,张维伦,潘筱瑜,蔡宜真,邹历安译:《经济学与文化》,台湾:台湾典藏艺术家庭出版社,2003年。
    29.田晓岫:《中国民俗学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30.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31.黎永泰: 《企业管理的文化阶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2.谢名家: 《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33.胡惠林: 《文化经济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34.胡惠林: 《文化政策学》,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35.江蓝生、谢绳武主编:《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36.胡惠林: 《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7.张玉明,马品磊: 《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38.巨天中编著:《品牌战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39.魏建、唐志勇、李伟: 《齐鲁文化通史》(近现代卷),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
    40.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资本论》(第 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41.石文鲁:《孔家花球传》,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4年。
    42.山曼、孙丽华: 《齐鲁风俗》,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
    43.魏占河主编:《齐鲁特色文化丛书——工艺》,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年。
    44.冯子标,焦斌龙:《大趋势文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45.韩春鸣,崔墨卿:《北京琉璃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46.刘吉发,岳红记,陈怀平:《文化产业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47.胡惠林: 《文化产业概论》,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48.吕涛: 《企业营销策划》,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49.申维辰主编: 《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太原:陕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50.丹增: 《文化产业发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51.张应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52.周宪: 《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53.孙安民,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54.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55.汤莉萍,殷瑜、殷俊:《世界文化产业案例选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56.冯天瑜: 《中华文化史·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57.张胜冰、徐向昱、马树华: 《世界文化产业概要》,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58.尤战生: 《流行的代价: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59.艾尔布莱特·罗赛切(德)著,黎晓旭译: 《品牌背后的故事:企业文化与全球品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60.陈少峰: 《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
    61.吕庆华: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
    62.胡惠林,单世联: 《文化产业学概论》,山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63.傅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
    64.欧阳友权主编: 《文化产业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65.顾江编著: 《文化产业经济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66.尹绍亭: 《文化生态与物质文化》,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67.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主编:《2006年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6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山区委员会:《博山陶瓷琉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69.王勇:《齐鲁文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年。
    70.王进:《女娲的遗珍——琉璃》,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年。
    71.王志东主编:《山东文化蓝皮书:2007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72.李群主编: 《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民俗》,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
    73.王志东主编: 《山东文化蓝皮书:2008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74.花建: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
    75.乔正康:《餐旅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76.朱建纲: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77.张泉:《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7—2008》,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78.何频:《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
    79.江奔东: 《文化产业经济学》,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年。
    80.江奔东: 《文化产业创意学》,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年。
    81.郭鉴: 《吾地与吾民:地方文化产业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82.王宁: 《文学理论前沿·第5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8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博山区委员会: 《博山陶瓷琉璃文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
    84.王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85.张佰恒,郝向国主编:《2009年中国玻璃行业年会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86.王耀希主编: 《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87.王为华编著: 《鄂伦春原生态文化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88.许颖:《地藏经·药师经》,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89.贺建华:《老子的提醒》,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年。
    90.章鸿钊:《石雅》,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
    91.徐文举:《古琉璃收藏与鉴赏》,南京:南京出版社,2010年。
    1.韩克新、李军勇等:《中国琉璃探源》,载中国日用玻璃信息网,2010年2月24日。
    2.《建设文化大市是发展淄博市文化产业的历史机遇》,载《大众网》,http:// www.dzwww.com/06sdx/zibo/zbbd/t20060601 1546994.html。
    3.《来自财富论坛的文化忧思》,光明网,载http://www.gmw.cn/content/2005-05 /23/content/。
    4.琉璃-百度百科。载http://baike.baidu.com/view/29975.htm#2。
    5.《“五新建一扩一拍”博山全力打造国家琉璃之乡》,《淄博大众网》,载http:// www.dzwww.com/shandong/bdzz/200608/t20060815_1704289.html。
    6.《内画壶》,载http://baike.baidu.com/view/262848.html。
    7.河北衡水市委宣传部:《冀派内画的产业化进程》,2008-10-23,载http://data olun.hengshui.com/news_view.asp?newsid=350。
    8.《遗产,保留文化或文化标本?》,载中华美术网,http://www.ieshu.com/Artcle/d eital/6add07cf50424b14fdf649da87843d01.html。
    9.《刘守本作<三顾茅庐)》,《中国收藏艺术网》,载http://www.collart.cn/News/200 7824/Main/6561819761 OO.html。
    10.《李克昌十八学士登瀛洲内画鼻烟壶》,载http://www.chinabogu.com/auction/t u_more.asp?id=240。
    11.博山区中小企业局:《博山区玻璃琉璃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12.2004年3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文化产业统计调查的实施方案》。
    13.《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申报“中国琉璃之乡”理由的阐述报告》博政字[2006]24号。
    14.《博山区琉璃行业20062010年发展规划》。
    15.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文件:《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6.博山陶瓷琉璃行业办公室:《关于陶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09年1月4日。
    17.中共博山区委办公室:《山东省情手册·博山篇》
    18.李长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