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37年-1949年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这一历史时期在共和国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党派发展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和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这段历史进程的研究,进而总结基本经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同时,对于进一步做好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和我国政党制度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由导论、五章和结论构成。
     导论:明确论题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明确了论题的重难点,明晰了论题的研究论域和研究方法,阐明了论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中间党派概述。主要包括中间党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条件;中间党派的内涵及与中间势力、民主党派、中间力量等概念辨析;中间党派的特征和性质等。
     第二章:抗战期间中间党派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历史变迁。主要包括抗战初期的中间党派的主要活动与国共关系;抗战后期中间党派的主要活动与国共关系;抗战时期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历史地位与贡献。
     第三章:解放战争期间中间党派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历史变迁。主要包括解放战争初期的中间党派的主要活动与国共关系;建国前夕中间党派的主要活动与国共关系;解放战争时期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历史地位与贡献。
     第四章:中间党派的历史转变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主要包括中间党派的历史转变的条件;中间党派的历史转变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包括发展道路的转变、政权组织形式的转变、政党合作制度的转变、政治协商制度的转变等。
     第五章:中间党派历史转变的经验、启示与思考。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取得中间党派支持的的主要经验及中间党派抛弃国民党的主要原因;中间党派历史演变的历史启示和思考等。
     结论:阐明了本研究的重难点的突破以及本论题的可能的创新之处,并对本论题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做了分析,表明了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
In 1937-1949,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is the balance of power. This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political party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development and fields, the study on it can enrich and perfect the history of the proces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rich. Also, for the further to democratic par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democratic parties in China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are of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by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of the five chapters form.
     Introduction:clear topic of the caus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opic selection, made clear the topic of the difficulty, define the topic of the research domain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innov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the place.
     The first chapter:central parties overview. Mainly includes central parties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ondition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entral parties and and the middle forces, the democratic parties, such as power among conception; Central part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perties.
     Chapter 2: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mo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parties and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 China of the historical changes. Mainly include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war between the main activity and the kuomintang party relations; Among the main parties late resistance activi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uomintang; Among the anti-japanese period of political parties, history status and contribution.
     Chapter 3:the liberation war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parties with China chang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e liberation war among the main parties of the early kuomintang activities and the relations;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main activities and the kuomintang party relations; War of liberation of the political party among, history status and contribution.
     Chapter 4:the history of the central parties change and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e historical change among parties of conditions; The history of the central parties change and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party system,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the regime change, the change of organizational form, party cooperation system to change,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consultation system, etc.
     Chapter 5:central parties of the historical change experience, lessons and think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inly include obtained the support among the main experience of the party and the kuomintang party abandoned among the main reasons; Central parties history evolution history of enlightenment and thinking, etc.
     Conclusion: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breakthrough and the topic of the possible innovation in this topic, and the main shortcomings did analysis proves that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hard.
引文
①民立报,1913年月20日、21日。
    ②政党论,时务报,第17册。
    ③辛亥革命前十年间论选集,第2卷,下册,三联书店,1963年,620。
    ④秦猛:政党说,清议报全编,卷2,28-29。
    ①申铉武、王锐波:中国政党政团大观,出版说明页,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
    ②AB团的名字来自英文“反布尔什维克”(Anti-Bolshevik)的缩写,全称为“AB反赤团”,是北伐战争时期在江西建立的国民党右派组织,成立于1927年1月,其目的是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
    ③宋春、朱建华:中国政党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①朱显龙、彭付芝:台湾政党纵横,福建人民出版出版社,1998,P1。
    ②朱汉国,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①傅金铎、张连月:中国政党概论,华文出版社,2002。
    ②中联出版社编:中国党派,中联出版社,1948。
    ③常保国:民主、人权与中道---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宪政诉求,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4月。
    ①宋春、朱建华:中国政党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①万仁元、方庆秋: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小党派,档案出版社,1992。
    ②刘昕杰:如何宪政:抗战时期的宪政理论和宪政实践,望江法学,2008年卷。
    ③魏方:中间力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历史角色,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4。
    ④张瑞娟:论抗战时期毛泽东争取中间力量的思想,中州学刊,2002.05。
    ①毛译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3-11。
    ②毛泽东选集,东北书店印行,1948,419。
    ③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24。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9-29。
    ⑤何继勋:“九一八”事变后的中间势力简论,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1。
    ⑥黄剑眉: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溯源---民主革命时期中间势力的形成,纵横,2001.02。
    ①抗战中期统一战线思想发展之二:提出争取中间势力的政策和扩大中间势力的争取对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01-14。
    ②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3-11。
    ③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①宋春、朱建华:中国政党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①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216、217、231。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285。
    ③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95,21。
    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5,335。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536。
    ②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两周年对时局的宣言,1939-7-7。
    ③复旦大学新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123。
    ④复旦大学新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123。
    ⑤宋庆龄:宋庆龄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66,321-323。
    ①张澜:致蒋介石书,1943-7-6。
    ②国民党的五届十一中全会:关于实施宪政总报告之决议案,1943-9-8。
    ③张澜: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1943-9-18。
    ①刘富书: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史学集刊,1986.4。
    ②林晓林: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抗战相持阶段合作问题的探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2。
    ①彭秀珍:试述抗战时期我国中间党派的政治态度与贡献,湘潭大学学报,1986.2。
    ②李玉荣:中国民主党派史研究之我见,中共党史研究,1992.5。
    ①中联出版社编:中国党派,中联出版社,1948。
    ②常保国:民主、人权与中道---20世纪40年代中间党派宪政诉求,中国政法大学,2005.4。
    ①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87。
    ②张东荪: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再生,1946.6。
    ①中共中央:纪念五一节口号,1948-4-30。
    ②冯海燕:试论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与国民党的关系演变,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2。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2,808。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2,808。
    ①丁荣树:资产阶级多党制和蒋介石国民党一党独裁在旧中国行不通,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
    ②叶汉明:从“中间派”到“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在香港(1946--1949),近代史研究,2003.6。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4。
    ①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六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598。
    ②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8。
    ③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31-32。
    ①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参考资料,第2辑,1981,223。
    ②张忆军:风雨同舟70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学林出版社,2001,129。
    ③张忆军:风雨同舟70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学林出版社,2001,130。
    ④曹健民: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51。
    ⑤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参考资料,第3辑,1981年,23。
    ⑥陈铭枢:致蒋介石电,救国时报,1936。
    ⑦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参考资料,第3辑,1981,21。
    ⑧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参考资料,第3辑,1981,21-22。
    ⑨“一二九”以后上海救国会史料选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144、151。
    ⑩张忆军:风雨同舟70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学林出版社,2001,177。
    ①宋春、刘志超: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67。
    ②宋春、刘志超: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67。
    ③杨蜜蜜:论国民党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作用,贵阳师专学报,1997.4。
    ④宋春、刘志超: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54。
    ①西北大学历史系:西安事变资料选辑,第1辑,1979,192。
    ②胡兰畦:胡兰畦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312。
    ③中央档案馆:皖南事变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255。
    ④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参考资料,第3辑,1981,80。
    ①宋春、刘志超:民主党派一中共合作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96。
    ②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17。
    ③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
    ①王仲方:庆祝新中国60华诞 回顾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盛况,百年潮,2009.9。
    ②立海:参加新政协单位与代表的审查经过,团结报,2009-10-24,第5版。
    ①慕安:哪些政治派别和团体未能参加新政协会议,党史博览,2010.1。
    ②立海:参加新政协单位与代表的审查经过,团结报,2009-10-24,第5版。
    ①王干国: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史略,成都出版社,1991,247。
    ①姜洁晶:中国中间党派最终政治走向及其原因探析,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4。
    ②罗隆基:从参加旧政协到南京和谈的一些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282。
    ①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03-11。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783。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潜(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36。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93。
    ④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1940-02-20。
    ⑤毛泽东:团结到底,1940-07-05。
    ⑥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04-24。
    ⑦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63-64。
    ①孙中山: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1924-12。
    ②毛洋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1931-2-27。
    ①中共中央:伪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7-8。
    ②民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4-10-10。
    ③彭湘福:中国民主党派史从书中罔致公党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P203。
    ①毛泽东:纪念白求恩,1939-12-21。
    ②毛洋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05-23。
    ③毛泽东:为人民服务,1944-09-08。
    ①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04-24。
    ②张澜:对目前时局的看法与主张,1944-5-31。
    ①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208-209。
    ②社评:最近的抢购现象,大公报,1948-10-08。
    ①士农丁商都叹穷,中等人家吃豆渣,难民麇集乞丐多,大公报,1948-06-01。
    ②储安平:国民党失败的统治,观察,1946-9-14。
    ③王印焕:通货膨胀下人民生活的绝望——南京国民政府覆亡原因的细化,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1。
    ①李丽娜:抗日战争与中国政治进程的根本性转折,党史文汇,2005.6。
    ②董霖:中国政府,下册,世界书局出版社,1941,918。
    ③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第三册,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7-38。
    ④行政院新闻局:考选制度,行政院新闻局出版,1947,8。
    ⑤房列曙: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人民出版社,2005,683。
    ⑥曹雄:血色王朝:1927-1949南京政府实录,团结出版社,1995,69。
    ⑦皮纯协、潘佑周、王英昌:中外监察制度简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32。
    ①单慕远:中国廉政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78。
    ②考试院铨叙部秘书处第三科:铨叙年鉴,南京大陆印书馆,1934,149。
    ③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268。
    ④张其昀:蒋总统集,第一册,(台湾)中华大典编印会,1968,522。
    ①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7。
    ②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国民党中央联秘处关十青年党在各地动态的专报,中国青年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48,328。
    ③雷震:制宪述要,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37。
    ④雷震:制宪述要,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9,37。
    ⑤姚崧龄: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760-761。
    ①胡锦涛:不断巩同和壮大统一战线 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日报,2006-7-13,第1版。
    ①胡锦涛: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06-712。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M](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M](1—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文选[M](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江泽民文选[M](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
    [3]高兴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
    [4]2005年中共中央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Z].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
    [1]宋春、刘志超主编:《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王邦佐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编:《多党合作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4]军事科学院:《抗日战争史》(三卷),解放军出版社19981--1984年版;
    [5]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王桧林:《中国抗日战争全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王秀鑫、郭德宏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 版;
    [8]郑德荣主编:《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常保国:《中间党派与中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宪政运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于刚主编:《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12]姜平:《中国民主党派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3]中国民主同盟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出版社1983年版;
    [14]民革中央宣传部编:《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历史道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5]周天度:《救国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6]曹健民主编:《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李义彬:《中国青年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青年党》,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
    [1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社会民主党》,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
    [20]窦爱芝:《中国民主党派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1]彦奇主编:《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彦奇主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袁旭、党德信:《中国民主党派与抗日战争》,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24]任贵祥主编:《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的十个党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5]姜士林:《中国民主党派与国共合作论丛》,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26]罗广武:《民主党派大事年表(1949--1998)》,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
    [27]游洛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年版;
    [28]崔珏:《中国民主党派地位的历史演变》,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
    [29]李燕奇:《走向合作的历程: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形成及演变》,华文出版社1996年版;
    [30]楚庄:《统一战线与民主党派》,华文出版社1996年版;
    [31]郭文明、路笃盛:《中国民主党派概论》,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32]游洛屏:《民主党派成员读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7年版;
    [33]路笃盛、刘瑞芬:《中国各民主党派》,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34]张泰富:《中国民主党派建设论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35]张忆军:《风雨同舟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36]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编:《中国的参政党》,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37]邱钱牧:《中国民主党派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8]郑宪:《中国民主党派建设理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39]方卿、佟舒眉:《风雨同舟缔造卷》,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版;
    [40]徐文生:《中国民主党派革命斗争史》,西南交大出版社2002年版;
    [41]高军等:《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42]李蓉、叶成林:《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主运动》,华文出版社1997年版;
    [43]郭绪印:《国民党派系斗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4]王进:《中国党派社团辞典》,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45]朱建华:《中国党派百年风云录》华文出版社1996年版;
    [46]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探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7]萧超然:《中国政治发展与多党合作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8]萧超然等:《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9]王德夫、向勤:《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抉择》,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0]萧超然、梁柱、汪其来:《中共党史简明词典》,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51]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52]侯雄飞,蒋辅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辞典》,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3]周勇:《重庆开埠史》,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54]周勇:《辛亥革命重庆纪事》重庆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55]周勇主编:《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重庆出版社1989年8月版
    [56]周勇主编:《重庆通史》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
    [57]周勇主编:《重庆抗战史》,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58]周勇主编:《西南抗战史》,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59]陈旭麓、方诗铭等:《中国近现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
    [60]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
    [61]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
    [62]蒋景源:《中国民主党派人物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3]梁漱溟:《忆往谈旧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64]《史良自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65]《黄炎培日记摘录》,中华书局1979年版;
    [66]许汉三:《黄炎培年谱》,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
    [67]谢增寿等:《张澜传略》,档案出版社1992年版;
    [68]李渊庭:《梁漱溟先生年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9]彦奇主编:《中国民主党派人物传》第1—5卷,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70]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教研室编:《中国革命与民主党派》,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1]张允侯等:《五四时期的社团》,一至四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
    [72]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3]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74]张军民:《中国民主党派史(新民主主义时期)》,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75]宋春主编:《中国的政党》,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6]杨幼炯:《中国政党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
    [77]朱汉国:《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8]邱钱牧主编:《中国政党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马大鹏:《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间势力的政策》,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2]张盈盈:《抗战胜利前后中间势力建国方案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
    [3]罗登华:《1944年民盟改组原因探析》,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4]林红明:《张君劢与中间路线研究(1887-1946)》,扬州大学2007年;
    [5]崔创:《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冯哲:《试论抗战后中间党派的政治走向》,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黄蕾:《胡绳晚年中间势力思想评析》,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孙佳:《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与中间势力关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李洪珍:《政府和民众之中间地带:上海反日会个案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邓集珣:《国民党关于中间党派政策的演变及对中国政局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1]刘彦芬:《抗日战争时期宪政运动述评》,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2]林林:《试论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的历史演变》,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3]赵文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4]王凤青:《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山东大学2008年;
    [15]曹建坤:《1945-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与自由主义势力的关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6]常保国:《民主、人权与中道》,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7]冯静:《中间团体在现代国家形成中的政治功能研究》,复旦大学2008年;
    [18]佟敏强:《中共与第三党转向合作的历史问题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
    [19]周丹:《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论析》,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0]奚春华:《新时期中国民主党派政治参与有效性研究》,扬州大学2008年;
    [21]周晶:《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思考》,复旦大学2008年;
    [22]祝淑月:《民主党派与公共政策制定》,复旦大学2008年;
    [23]郑玉涛:《民主党派性质演变与共产党政策调整》,吉林大学2008年;
    [24]胡洪彬:《新时期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研究》,扬州大学2008年;
    [25]张峰林:《高校民主党派的建设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6]冉霞:《民主党派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研究》,贵州大学2007年;
    [27]刘芳:《新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8]张宏伟:《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形成的历史考察》,吉林大学2007年;
    [29]孟莹:《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的历史贡献与斗争特点》,吉林大学2007年;
    [30]蔡碧玉:《民主党派参政能力建设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1]周凤:《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2]黄展:《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民主党派》,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3]蔡晶波:《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关系的演变》,吉林大学2006年;
    [34]朱修萍:《完善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的路径分析》,浙江大学2006年;
    [35]黄天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实证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36]宋春华:《抗战时期民主党派与国共合作论析》,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7]罗庆昌:《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8]董文静:《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历史考察》,吉林大学2005年;
    [39]万迪宏:《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0]宋黎明:《新时期民主党派参政论析》,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1]张永红:《新时期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研究》,武汉大学2003年;
    [42]薛亚梅:《民主党派的两次历史性转变及其动因分析》,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3]董朝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关系》,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4]周锦涛:《试论过渡时期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湘潭大学2002年;
    [45]邓丽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对民主党派政策演变论析》,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6]曾庆军:《合作和协商的政治:中国民主党派参政方略研究》,复旦大学2006年;
    [47]刘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
    [48]宋连胜:《民主党派参政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
    [49]周天度:《救国会》,《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1期;
    [50]邱钱枚、林健柏:《试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与意义》,《北京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51]周勇:《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及其历史性贡献》,《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52]周勇:《论国民参政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探索》2005年第5期;
    [53]周天度:《救国会史略》,《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1期;
    [54]陈志远:《试论第三党的抗日主张》,《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2期;
    [55]姜平:《救国会派在八年抗战中的抗日民主运动》,《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56]张申府:《民主原则》1943年10月;
    [57]《中共问题之公开与民主统一的进步》,《大公报》1944年9月16日社评;
    [58]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发表:《对目前时局的看法与主张》1944年5月;
    [59]宪政研究会:《我们在实施宪政以前的要求》1944年5月;
    [60]民盟:《中国民主同盟纲领草案》1944年9月19日;
    [61]民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4年10月10日;
    [62]罗隆基:《中国需要第三个大政党》,《民主周刊(昆明)》第1卷第16期,1945年4月9日;
    [63]李蓉:《抗战时期民主党派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64]周天度:《救国会》,《近代史研究》1980年第1期;
    [65]邱钱牧、林健柏:《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与意义》,《北京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66]刘大年:《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人民日报》1987年7月6日;
    [67]刘富书:《试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史学集刊》1986年第4期;
    [68]刘显才:《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广西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69]林晓林:《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抗战相持阶段合作问题的探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70]何琳、李耀权:《抗战时期民盟东南总支在八步建立的前前后后》,《广西党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2期;
    [71]陆文权:《风雨同舟,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试析建国前广西民盟与党的关系》,《广西党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2期;
    [72]曹容:《民主党派在四川发祥的原因》,《文史杂志》1989年第5期;
    [73]冯海燕:《试论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与国民党的关系演变》,《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2000年第2期;
    [74]王树林:《抗战时期中国政党关系的演变与国家发展道路的抉择》,《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75]薛亚梅:《1948、4-1949、9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演变》,《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76]付强:《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党派的互动关系》,《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第4期;
    [77]田武恩:《试述我国民主党派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贡献》,《史学月刊》1986年第1期;
    [78]彭秀珍:《试述抗战时期我国中间党派的政治态度与贡献》,《湘潭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79]杨恒源:《论民主党派对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苏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80]李玉荣:《中国民主党派史研究之我见》,《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5期;
    [81]王小鸿:《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浅谈》,《人民政协报》2007年07月18日;
    [82]曾平辉:《第三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惠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83]刘蓉宝:《中国民主党派早期组织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84]林祥庚:《民主党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贡献》,《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85]刘蓉宝:《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各民主党派的贡献》,《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86]熊曦:《略论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87]李玲:《民主党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和作用》,《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88]宋连胜:《民主党派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及原因》,《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89]章立凡:《民主协商建国的历史回顾》,《炎黄春秋》200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