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电影表演教育教授的是演员在电影镜头前,通过“人演人”的方式塑造角色形象的技能,是一种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表演教学一贯强调“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法和“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表演教育已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电影演员。然而注重实践的同时,电影表演教育却往往疏于学理规范的提升与总结。与此同时,逐渐普及化的电影表演教育与变化的时代需求之间也逐渐出现了裂隙。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影技术的发展,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表演艺术教学与创作的内、外部环境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电影表演的教学方法必须不断适应这重重变化并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因而,对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的研究,迫切需要以历史性、当代性、综合性及比较学的视域进行重新全面的审视。
     本论文是笔者近年来结合电影表演教学的工作实践,对于中国当代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的研究和思考。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对象、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全面分析了电影表演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专业特性。第二章则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全面回顾了中国电影表演教育六十余年的实践经验与表演教育体系的形成;梳理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创办历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在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界的引入、传承、发扬和创新;对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理论体系在结合民族艺术教育传统和吸收欧美教学模式与教学法,并不断开拓表演教育的电影手段等方面的努力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以此来找到中国电影表演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立足点。第三章扩展到对北京电影学院以外其他开展表演教学、为电影创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等院校为案例,分析了戏剧院校、综合类院校与电影学院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异同;并指出了我国高等影视表演艺术教育的发展症结与相应的对策。第四章指出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电影表演教育生态发生的巨变;指出了电影产业格局的升级、电影演员生存环境的蜕变、扩招背景下的“艺考热”与“就业难”等诸多存在的现实问题对电影表演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提出了大电影表演教育观;并分别从电影科技、市场需求、电影评论建设、以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未来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思路;提出了“类型演员培养模式”、“以评论促进创作及欣赏水平的提升”、“演员培养的职业化模式”等开创性的思考。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is aimed at instructing the actors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playing a role in front of a movie camera with the approach of "a person portraying another person". It is a wa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education. As a subject with very strong practicality, film performance teaching has always emphasized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oral teaching that inspires true understanding" and the "elite education" philosoph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it has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film actors for China's movie industry. Although the teaching is practice-oriented, China's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often neglects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on theories and to summarize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In the meanwhile, conflicts have emerged between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movie performance education and ever-changing demand of our time.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so the teaching methods adopted in universities must be constantly adapted to these changes and make timely adjustments accordingly. Thus, the study on the the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has the urgent need to be reviewed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historical, contempora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aspects.
     Chinese contemporary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was reflected on in the thesis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in the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t was presented in the thesis not only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atterns of education for Chinese film performance, but also the measures to be taken for dealing with the various issues that film performance teaching is currently facing.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mpleteness of China's film education theory; more importantly, it's expected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that China's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which lack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 systematic structure, neglects its own academic traditio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nd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discusses the basis of the topic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analysis comprehensively and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positio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m acting education.In the second chapter, China's experience in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in the past sixty year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about film performance in China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in an attempt to find the way of carrying out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The history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since its foundation was traced, and the way in which China's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introduced, addressed questions about, inheriting, promoting and innovating in Stanislavsky's System was analyzed. It was also analyzed in the chapter the continuous efforts that people dedicated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a's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have made in combining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art education and western teaching mode/method, and in exploring a new approach of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which performance was taught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the film industry except Beijing Film Academy which specializes in training film specialists. In this chapter, the teaching methods employed by drama academies, of which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is a representative, were studied. Taking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e Jin Film School, as an example, the current multi-level school-running patterns for performance majors were analyzed in a comprehensive way. It was illustrated explicitly in the four chapter the great ecological changes of movie performanc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oday's China.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at China's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must face up to were also pointed out, such as the upgrading of the film industry, the transformation of film actors'living environment,"the Craze for Studying in an Art School" and "Employment Difficulty" caused by the increased enrolment increase.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n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fifth chapter and a new concept of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was defined. The orientation of China's film performance education and the philosophy of the education was explained in a comprehensively from film technology, market demand, movie reviews, graduates'career planning;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performance teaching and creating new teaching method was also discussed. It was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chapter some creative ideas about "the training of type actors","raising the level of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with the help of review","the professional way of cultivating actors", for the purpose of inspir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lm performance.
引文
① 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建国后的几十年来,我国电影表演教育主要开设在大学中。可以说,电影表演高等教育基本等同于电影表演教育,因而本文的题目并没有将“高等教育”这一概念特别提出。
    ①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等.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77
    ② 同上
    ① 孟子.尽心章句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6:13
    ②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
    ③ [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
    ④ [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第四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8
    ⑤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3304
    ⑥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60
    ① 王丰.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D],2010:8
    ②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4
    ③ 李白鸣.也说中戏和电影学院:一个说不清的话题[J]大众电影,1994:2
    ② 张成.打捞斯坦尼的遗产——专访斯氏体系研究专家郑雪来[N].中国艺术报2013-2-1
    ① 林洪桐.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7
    ① 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
    ① 转引自作者本人.想象力的启蒙与育成——论“想象力”的培养在表演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6):54
    ②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37
    ① 卢梦.北京电影学院院志[Z].2000-9:223
    ② 籍之伟,钟大丰.世纪回眸·电影教育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117-118.
    ① 籍之伟,钟大丰.世纪回眸·电影教育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118.
    ① 陈泡.继承斯氏理论构建电影表演教学体系.[Z]北京电影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题研讨会2006:59
    ① 参考北京电影学院朱宗其老师的《表演学院2003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总结>》[Z]
    ① 参考北京电影学院徐燕老师《表演学院2002高职配音班<教学总结>》[Z]
    ① 郭学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质量[J]北京高等教育,1999(5):
    ② 籍之伟,钟大丰.世纪回眸·电影教育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98
    ① 郑雪来选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导演与表演[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1.
    ① [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52:3-4
    ① 李镇.银海浮槎:学人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1
    ② 张仁里.表演考学教学问答[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250.
    ① 籍之伟,钟大丰.世纪回眸·电影教育卷[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159
    ① 籍之伟,钟大丰.世纪回眸·电影教育卷[M].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243
    ① 参见北京电影学院李克己老师的《教学总结》
    ② 黄定山.探索表演艺术人才的教学新模式[A].刘立滨.现实与展望:第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宄国际论坛论文集,[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80-381
    ③ 潘若简.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关于电影教育的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1):55.
    ① 李志舆.影视表演导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44.
    ① 赵宁宇.院校电影导演流脉研究[J].当代电影,2012(2):51
    ① 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247.
    ① 宋红玲,邹雪婷.论综合类大学的戏剧影视表演教育[J]四川戏剧,2011(4):124.
    ① 周星.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状况调研分析[J]大连艺术学院学报,2006(5):66.
    ① 刘诗兵.影视表演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47.
    ② 唐宁.谢晋画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③ 百度百科.谢晋影视艺术学院www.baike.baidu.com/2014-02-11
    ① 许青红.2013年国产剧减产两千集[N]京华时报,2014-2-18
    ③ 陈宇.:真正的成功应是职业化的成功[N].《中国民商》2013-07-01
    ① 魏少昌.石挥谈艺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41-146
    ② [美]R·科尔多瓦.明星制的起源[J].肖摸.译.世界电影.1995(2):71
    ③ 陆绍阳.中国电影产业链中的明星制建设[A].第十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论文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② 赵宁宇.体制变革中的演员状况[M].当代电影.2008(7):11
    ① 倪震.大众文化心理的满足和扩展——中国主流商业片的回顾[J]当代电影,2010(2):58
    ② 周黎明.电影江湖的老练看官[N]南方都市报,2009-9-20
    ① 厉震林、罗馨儿.论港台演员内地演剧的表演文化效应[J]电影新作,2013(5):14
    ①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浅析[Z]互联网
    ② 数据来源于北京电影学院同学录(1978-2008级)北京电影学院,2008
    ① 高艳鸽.国产电视剧如何“走出去”?[N]中国艺术报2013-06-14
    ① 王瑞.北电导演系主任王瑞:不管多难,别离开这个圈子[J]影视圈杂志,2013(7)
    ② 张魁兴.明星梦也许是朵”罂粟花”[Z]东方网2003-3-7
    ① 彦瑾.最美太空电影《地心引力》内地过审[J].大众电影,2013(12):9.
    ② 李三强.动画创作的“表演”问题[J].电影艺术,2009(1):147.
    ① [英]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M].邓晓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145.
    ② 黄文浩.一个演员的万种可能:安迪-瑟金斯的表演进化论http://yule.sohu.com/20111106/n324690885.shtml
    ① 资料来源于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DVD幕后采访
    ① 徐如中.表演艺术为何上不去.[J]电影艺术,1985(2):33
    ② Thomas Schatz.好莱坞类型电影——公式、电影制作与片场制度[M].李亚梅.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51.
    ① 李冉苒,马精武,刘诗兵,张建栋.电影表演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87-88.
    ① 孙惠柱.高等戏剧教育的两种模式及其前景.[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4(1)
    ① 户田宗宏.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演剧学科的教学定位[A].刘立滨.现实与展望:第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论文集,[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0
    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演员的角色类型.[M].郑雪来译.第五卷.北京:中国编译出版社,2012:202-203.
    [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52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奥赛罗》导演计划[M].英若诚.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57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M].郑雪来.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M].郑雪来.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第二部[M].郑雪来.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法]莫里斯·佩里塞.钱拉·菲利浦传[M].戴明沛.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美]玛丽·奥勃莱恩.电影表演——为摄影机进行表演的历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美]R·科尔多瓦.明星制的起源[J].肖摸.译.世界电影.1995
    [美]维·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M].张伟、沈耀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美]亚历山大·诺克斯.进行表演和保持本色.一匡.译.[C]麦卡恩.电影论文选辑,1966
    [苏]阿·佛烈齐阿诺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精华[M].李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美]Thomas Schatz.好莱坞类型电影一一公式、电影制作与片场制度[M].李亚梅.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
    [美]贝拉·依特金.表演学一一准备、排练、演出[M].潘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美]布朗、科赞尼克.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滕守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美]Bruce Joyce.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美]大卫·马梅.导演功课[M]曾伟珍.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美]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瑞士]裴斯·泰洛奇.林哈德和葛笃德(第四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澳]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英]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M]邓晓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美]罗伯特·林赛.马龙·白兰度传[M].梁卿.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法]雅克琳娜·纳什卡.电影演员[M].李锐、王迪.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苏]普多夫金电影技巧与电影表演[M].刘森尧.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
    [美]杰弗·麦克科瑞肯.准备好做演员了吗?一一概论表演理论与美国表演教育[J].张爱华.译.电影艺术,2011
    [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魏少昌.石挥谈艺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徐如中.表演艺术为何上不去[J].电影艺术,1985
    齐士龙.现代电影表演艺术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齐士龙.好玩的游戏好看的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李冉苒,马精武,刘诗兵,张建栋.电影表演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刘汁子.电影表演控制论方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齐士龙.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王锡山.谈表演教学中的片断教学[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
    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
    齐士龙.电影表演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张华.影视演艺语言技巧教程[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林洪洞.电影演员的魅力[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刘宗祐 戏剧表演基础教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焦菊隐.焦菊隐论导演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许同均.电影导演的表演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中国电影协会.第十二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论文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崔新琴、霍璇.影视表演艺术与演员的培养[M].北京:中央戏剧出版社,2005
    陈兵.梦想与追求——表演艺术应试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彭万荣.表演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陈婉莹.我是一个演员[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赵丹.银幕形象创造[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舒晓鸣.石挥的艺术世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刘诗兵.中国电影表演百年史话[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陈浥.继承斯氏理论构建电影表演教学体系[Z].北京电影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题研讨会2006
    霍璇、崔新琴.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表演读解[M].北京:中央戏剧出版社,2007
    李锦云.表演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林洪洞.稻草怎样纺成金线——表演教学手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M].北京:中央戏剧出版社,2008
    宗德新、汤旭丽.影视表演形体动作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赵宁宇.体制变革中的演员状况,[M].当代电影2008
    200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R].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李姝林.电影造星渊源考[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
    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青年演员表演艺术研究[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张仁里.表演考学教学问答[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张德玉.演艺的历史[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林洪桐.表演教学手册——稻草怎样纺成金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张杰勇.“现实主义”坚守的智慧和多元化理——台湾与内地表演艺术高等教育之差异与启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
    李三强.动画创作的“表演”问题[J].电影艺术,2009
    张宏、滴妮.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王磊、王宁.韩国综合大学与专业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以东国大学和首
    尔艺术大学为例[M].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
    张辉.电影表演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宋红玲,邹雪婷.论综合类大学的戏剧影视表演教育[J].四川戏剧,2011
    刘诗兵.影视表演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郑雪来选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导演与表演[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贾德江.表演与导演:电影表演艺术在电影导演创作中之重要性初探[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2
    厉震林、罗馨儿.论港台演员内地演剧的表演文化效应[J]电影新作,2013
    张成.打捞斯坦尼的遗产——专访斯氏体系研究专家郑雪来[N].中国艺术报2013
    电影教育类
    李白鸣.也说中戏和电影学院:一个说不清的话题[J]大众电影,1994
    路海波.加拿大的戏剧艺术教育[J]教育艺术,1994
    张魁兴.明星梦也许是朵“罂粟花”[Z].东方网,2003
    孙惠柱.高等戏剧教育的两种模式及其前景[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4
    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78班回忆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陆花.时光留影: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访谈录(第1辑)[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陆花.时光留影: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访谈录(第2辑)[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刘立滨.现实与展望:第一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论文集[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周星.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状况调研分析[J].大连艺术学院学报,2006
    路海波.本体变化·目标确认·思维创新:透视中国影视艺术教育——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
    师路海波教授[J].2006
    陆花.电影人的成长:北京电影学院博导、系主任治学育人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陆花.我在电影大本营: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学习生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薛文波、陈浥、张会军.探索与实践: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张会军.尊师重道——北京电影学院教师话师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籍之伟.北京电影学院师德建设的思考[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籍之伟.北京电影学院教育思想观念研究文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王志敏、陆嘉宁.中国影视专业教育现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穆德远.银幕回忆——与当代电影教育家对话摄影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孙欣、高翔.师说: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访谈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籍之伟.电影艺术教育问题[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张会军、侯克明、谢晓晶.传承与梳理:高等电影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孙健三.中国电影.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中国早期电影高等教育史料文献拾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张会军、刘小磊、曹锎.电影摇篮:北京电影学院的现代童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杨远婴.电影教学:实践与探讨(北京电影学院老教师教学经验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杨琳.中国电影导演教育教学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籍之伟、钟大丰.世纪回眸: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教育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李镇.银海浮槎: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学人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陈墨、启之.影业春秋: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事业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朱琳.美国艺考不重理论重实践[J].艺考天地,2012
    王瑞.北电导演系主任王瑞:不管多难,别离开这个圈子[J]影视圈杂志,2013
    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编纂.中国电影家列传第一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编纂.中国电影家列传第二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编纂.中国电影家列传第三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编纂.中国电影家列传第五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李志舆.影视表演导论[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任杰.北京电影学院志(1950-1995).北京电影学院,1995
    陆弘石、舒晓明.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陈晓云、陈育新.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舒晓鸣.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1949-1999)[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邵牧君.世界电影全纪录[M].海南:南方出版社,2001
    世界电影全纪录.邵牧君.南方出版社,2001
    中外影视大辞典.汪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汪流.中外影视大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丁亚平.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陈晓云.中国当代电影[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中国电影百年特刊.中国电影年鉴社,2005
    好莱坞启示录.周黎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陆弘石.中国电影史(1905-1949)早期中国电影的叙述与记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上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章柏青、贾磊磊.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潘若简.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关于电影教育的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
    孙献韬、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下编)[M].北京:中国广播电影出版社,2006
    李姝林.电影造星渊源考[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
    卢梦.北京电影学院志(1996-2008).北京电影学院,2008
    唐宁.谢晋画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路海波.关于中国高等影视教育的几点思考——兼谈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的办学思路[J].艺术教育,2006
    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2008[R].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周黎明.电影江湖的老练看官[N]南方都市报,2009
    倪震.大众文化心理的满足和扩展——中国主流商业片的回顾[J]当代电影,2010
    路海波.还是那个姜文[J].电影艺术.2011.
    北京电影学院年鉴(2011)北京电影学院,2011
    杨远婴.北影纪实[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李镇.银海浮槎:学人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章柏青、楼为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
    赵宁宇.院校电影导演流脉研究[J].当代电影,2012
    刘浩东.2013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高艳鸽.国产电视剧如何“走出去”?[N]中国艺术报,2013
    彦瑾.最美太空电影《地心引力》内地过审[J].大众电影,2013
    许青红.2013年国产剧减产两千集[N]京华时报,2014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上、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张五洲.探索大学生的精神世界[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郭学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质量[J]北京高等教育,1999
    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肖海涛.大学的理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吴刚平.样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郑富芝、范文曜.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国别报告[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杨东平.大学之道[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
    熊丙奇.大学有问题[M].四川:天地出版社,2004
    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
    刘琅、桂苓.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
    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艺术学编委会.艺术研究——艺术与影像/范式与教育[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李建萍.中国现代教育问题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王柯平、杨平、李中泽、黄水婴.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论课堂教学中的方法[M].信任和回应.周心红、洪宁译.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郭斌等.知识经济下产学合作的模式、机制与绩效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陈桂生.中国教育学问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孙时见.大学教学改革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钱理群.我的精神自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叶立群.高等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张维平、唐卫民.自由教育——高等院校普通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中国教育理论参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
    王丰.新中国六十年艺术教育的实践进展与理论创新[D],2010
    张宗伟.电影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学术论坛[J].现代传播,2013
    陆军.为什么送孩子去美国读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江韵辉、海音.表演艺术教学工作笔记——教研组工作会议上章泯讲话纪要[C].北京,1961
    谢飞.访欧归来——国外电影教育事业观感学院.教务档案[G].北京,1985
    王伟国.电影教学改革初探.教务档案[G].北京,1987
    陈泡.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赴英考察团总结[R].北京电影学院,2002
    徐燕.表演学院2002高职配音班《教学总结》[Z].北京电影学院,2004
    朱宗其.表演学院2003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总结》[Z].北京电影学院,2004
    陈浥.访俄报告[R]北京电影学院,2006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教学工作总结[R].上海,2006
    上海戏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R].上海,2006
    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R].北京,2006
    群星璀璨:北京电影学院校友风采.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Z].北京,2006
    北京电影学院教育思想观念研究文集北京电影学院[C].北京,2006
    张会军、谢晓晶.北京电影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G].北京,2006
    谢晓晶、薛文波.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控制[G].北京,2007
    谢晓晶、薛文波.北京电影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题研讨会[C].北京,2007
    谢晓晶、薛文波.北京电影学院教学一览[G].北京,2007
    谢晓晶、薛文波.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汇编[G],北京,2007
    谢晓晶、薛文波.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大纲[Z],北京,2007
    谢晓晶、薛文波.北京电影学院招生考试工作专题研讨会[R],北京,2007
    薛文波、陈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大纲[G].北京,2007
    北京电影学院大事记(1978-2008)北京电影学院[G].北京,2008
    北京电影学院同学录(1978级-2008级)[G].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2009
    媒体纪录:2009年招生工作[G].北京电影学院,2009
    北京电影学院人才工作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电影学院,2012
    孟子.尽心章句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http://www.buu.edu.cn/home/tsg/xiazai/cnki.ppt
    广电总局网http://www.sarft.gov.cn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http://www.ccava.cn
    中国教育网http://www.cemet.edu.cn
    北京电影学院官网http://www.bfa.edu.cn
    中国电影网http://www.chinafilm.com
    时光网http://www.mtime.com
    银海网http://www.filmsea.com.cn
    中国电影网http://www.chinafilm.com
    北京电影学院官网http://www.bfa.edu.cn
    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