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全球不可抗拒的趋势。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传统银行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网络银行的应运而生也是必然之势。网络银行以其便捷的运营方式、低廉的服务成本以及业务品种的多元化引起了各国银行业的关注,同时它也成为信息时代银行业竞争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我国网络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网上银行业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比较晚的,许多业务尚未开展或仅处于试行阶段,网络银行的虚拟性这个特点也给网络银行带来了各种风险隐患,如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在实践中,风险监管已经成为各国进行网络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
     为此,研究网络银行的风险和风险监管及其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对加快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提高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及其监管。网络银行在让人们享受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使人们面临巨大的风险。首先是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内部控制与监督系统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的不足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次是信誉风险,是指由于网络银行业务遭遇侵害、失误或其他原因,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导致公众舆论产生负面评价,对银行造成信誉受损的风险。再次是法律风险,是指交易方违反或不遵从法律法规给银行造成的风险。本部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必要性以及它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挑战,论述了网络银行进行风险监管的价值。
     第二部分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目标和立法原则。网络银行的监管目标有三点:一、控制网络银行风险,促进银行发展;二、保护消费者权益;三、与国际接轨,创建完善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而网络银行的立法原则应该与银行业发展理念相一致,同时还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包括四个原则:安全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和国际化原则。
     第三部分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机构的设置作了选择和安排。为了网络银行能够安全运行,光靠现在银监会各部门的监管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机构来进行专业管理。本部分在参考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监管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监管机构设置与选择的原则,并且明确了监管机构的职责安排。
     第四部分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对象与内容。网络银行的发展使金融监管当局不仅要参照传统银行的监管标准来进行一般的风险监管,而且对网络银行的监管的内容更多,手段更复杂,技术要求也更高。因此其监管的对象应该包括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对客户的监管和对其他机构的监管,监管的内容则分为对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运作过程中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第五部分论述了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方式。监管方式是监管理念、监管方法、监管手段的综合体现。对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方式一般分为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从中笔者找出适合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方式的原则进行了具体论述。
The impressiv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econom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nowadays. With the impact of this trend, traditional bank business is experiencing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the appearance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is unavoidable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Every country's bank business is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internet banking with respect to its convenient management, low cost service and variation of transactions. Simultaneously, it is turning into the niche of the current bank business competition in the information epoch.
     Our internet economy has made incredible progress these years, as same as the internet banking business. Nevertheless,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ater than those developed countries, numerous transactions are still unexplored or at trial period. Also miscellaneous risks are derived from the virtuality,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ternet banking. The risk about operation, credit, law and etc. in practic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risk has already become 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management in every country.
     In regard to the risk of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research its object, content and mode, it has significant realistic effect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internet banking business and improving its ability in the competition. The paper may be divided in fiv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risk of internet banking and its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ternet banking exists huge risks while people enjoy its convenience. The risk of operation mean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bank management, the damage may occur in virtue of the lack of reliability and integrity in the inner control and supervise system. Secondly the definition of the risk of credit is due to the loss, negligence or other reasons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transactions, the customers undertake the pecuniary loss. The negative public media lead to the credit risk of banks. Lastly the risk about law is arose when the trading parties infringe the related law or legislation.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risk supervision and the 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banks are going to be discussed hereby.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the goal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ement and legislate principles. There are three internet banking supervision objects: 1. Control the internet banking risk,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bank. 2. Protect consumer rights. 3. Match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construct faultless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ur legislate principles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 as following are derived from banking business development idea. 1. Safe principle 2. Benefit principle 3. Equal principle 4. International principle.
     Part three is going to debate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ur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sake of safe operation of our internet banks, it is not sufficient to rely on each department of banks alone, a specific organization should be made to administer it. Regard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countries' supervision department, the principle of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department is addressed and the its liability is clarified as well.
     The contents and target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internet banking are expounded in the fourth par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anking requires the supervision system not only should manage the normal risk base on the standard of traditional banks, also should consi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includes more contents, more complicated methods and higher technical requirement. The supervision targets therefore should involv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ternet banks,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ustomer and the supervision of other departments. The contents of the supervision compris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arket permission, the supervision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operation and the supervision as to the secession of the market.
     The fifth part is going to address the method of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ement. The supervision method indicates the supervision theory and the supervision mode. It could be divided into supervision on the spot and supervision not on the spot. They have their particular features.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is made in respect of finding the suitable principle about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ement.
引文
① 齐爱民、陈文成:《网络金融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页。
    ① 张素华:《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页。
    ① 根据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制作,http://tech.tom.com/2006-07-19/0520/08294294.html。
    ② 梁艳芬:《银行业遭遇六场争夺战》,http://www.bookcool.com/online/jingji/wto-gb/0/53.htm#,最后访问时间2007年5月9日。
    ① 尹龙:《网络金融理论初探——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页。
    ① 王薇:《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经济师》2002年第1期。
    ② 高晓红:《网络银行监管:国际实践与对策选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① 曹锦秋、李昱:《网络银行监管法律问题探究》,《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① 参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系列报告:《美国新金融法的理论设计与立法主旨》,来源:国研网。
    ② 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50919/15201979243.shtml。
    ① 张为华主编:《美国消费者保护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①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08-109页。
    ②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① 尹龙:《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1期。
    ① 黄道平:《网络银行监管问题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8期。
    ① 资料来源于银监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chinese/info/yjhjj/jgsz.htm。
    ① 高晓红:《网络银行监管:国际实践与对策选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② PKI(公共钥匙基础设施)是一种能对网络传输中的数据打上特定的标记的技术手段,该技术能够保障数据信息的签字人使用的是惟一的签名,信息接收人通过签名能够识别出签字人,同时该签名是通过签字人单独控制的方式创设的。PKI使得任何人无法否认自己发出的电子签名信息,通过网络进行的通讯和交易由此可以得到有力的法律保障。
    ① 见新浪网“瑞典10万网上银行客户遭受千年虫侵害”,http://tech.sina.com.cn/s/n/48728.shtml。
    ① 戴相龙:《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年第7期。
    ② 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①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积极应对金融技术进步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的挑战》,《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① 解淑青、裴涛:《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现状及应对策略》,《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① 齐爱民、陈文成:《网络金融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① 周虹主编:《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
    ② 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① 参见《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http://0373com.com/Text/jjlw/200704/5168.html,最后访问时间2007年5月9日。
    ① 曹锦秋、李昱:《网络银行监管法律问题探究》,《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 《网上银行业务暂行管理办法》(2001年6月29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4年8月28日)
    [3] 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
    [1] 齐爱民、刘娟等:《网络金融法原理与国际规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张素华:《网络银行风险监督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齐爱民、陈文成:《网络金融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胡静:《电子商务认证法律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 许健:《银行监管国际惯例》,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版。
    [6] 王维安:《网络金融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尹龙:《网络金融理论初探——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周虹主编:《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 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10] 张为华主编:《美国消费者保护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1]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 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3] 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4] 李金泽:《银行业法律热点难点问题问题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 黎四奇:《网络银行业务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与回应》,《现代法学》2001第11期。
    [2] 李辉:《金融电子化——法律的困境与出路》,《复旦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3] 乔海曙、周日成:《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三重矛盾与化解》,《宁夏大学报》2003年第1期。
    [4] 汪锦丽:《中美网上银行监管比较分析及启示》,《江苏商论》2003年第7期。
    [5] 曹锦秋、李昱:《网络银行监管法律问题探究》,《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6] 马翔、李海靖:《网上银行的安全威胁和风险防范》,《金融论坛》2001年第4期。
    [7] 解淑青、裴涛:《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现状及应对策略》,《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8] 葛成:《浅析中国网络银行发展前景》,《特区经济》2004年第11期。
    [9] 贾小宁、倪玉鹏、陈静:《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及监管措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0期。
    [10] 李小丽、汪永辉:《网络银行的风险与防范》,《银行与企业》1999年第8期。
    [11] 张军亮:《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与监管体系建设》,《商业研究》2003年第1期。
    [12] 常广庶:《我国网上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华南金融电脑》2004年第8期。
    [13] 施赟:《浅谈网络银行技术风险与防范》,《华南金融电脑》2004年第11期。
    [14] 汪锦丽、沈林楠:《美国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经验及借鉴》,《华南金融电脑》2004年第7期。
    [15] 王飞、熊鹏:《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对策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6] 童文俊:《网络银行如何实施监管》,《西部论丛》2004年第11期。
    [17] 戴逸飞:《网络银行的胜出之道》,《华南金融电脑》2004年第8期。
    [18] 马涛:《国内外银行业网络业务经营现状比较及发展对策》,《华南金融电脑》2004年第5期。
    [19] 蒋吉才:《论网络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商业研究》2004年第7期。
    [20] 李华:《我国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研究》,武汉大学国民经济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21] 桂芳:《论我国网络银行法律的监管》,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2] 戴相龙:《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年第7期。
    [23] 张红梅:《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4] 高晓红:《网络银行监管:国际实践与对策选择》,《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5] 黄道平:《网络银行监管问题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第8期。
    [26] 尹龙:《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1期。
    [27] 钟永红:《我国网络银行的监管研究》,湖南大学金融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28] 张桐赫:《网络银行监管现状及进路分析》,吉林大学法律系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29] 王薇:《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经济师》2002年第1期。
    [30] 郭海燕:《网络银行风险与监管问题研究》,武汉大学金融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31] 梁艳芬:《银行业遭遇六场争夺战》,http://www.bookcool.com/online/jingji/wto—gb/0/53.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