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系统性的银行危机。
     银行危机内生于银行的构建,其承担的储蓄转投资的功能决定了银行的脆弱性。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银行危机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也加大。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整个金融体系是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变革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银行仍居金融业的主导地位。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由于四行在我国转轨过程中,把不断增加的储蓄转投给了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和增加的情况下,形成和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东南亚危机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与发生国的诸多相似,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机构和学者主要依据四行超过20%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足8%的资本充足率,纷纷预测中国很快就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有些学者甚至设计好了危机爆发的过程,就等中国实际的验证。然而,事实与预言相距太大,四行不仅没有遭到挤兑而倒闭,而且存贷款仍保持高增长。东南亚风暴没有登陆比邻的中国,而是刮到俄罗斯、巴西。为何中国能抵御这场危机?四行为何没有出现典型的银行危机——挤兑存款,甚至还排队存款呢?这说明,在关心中国的机构和学者看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或历史上危机发生国类似情况的同时,中国还有许多与危机国不同的因素在体内发挥作用,这些不同的因素是什么?全文围绕此展开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银行作为储蓄转投资的中介,实际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信任链。这个信任链由两段构成,一段是存款人与银行,一段是银行与借款人。银行把从存款人那里得到的信任集中后,转给了借款人。短存长贷、债权约束是这个信任链的特征。任一段信任链的断裂都可能使整个信任链无法维持。这样,就可以清楚银行危机为何既可能是存款人集中挤兑造成,也可能是贷款人违约造成。四行为中心的信任链已经出现了相当大比例的断裂,但危机没有发生。从信任链数量对比上看,是由于存
    
    款大于贷款的增长拉得住部分断裂的信任链。其根本原因在于决定这
    些变化的社会系统。
     全文由绪论和七章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进行此研究;综述了已有的研究和介
    绍了本文的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银行危机,从学科领域看,本文
    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第1章,主要回顾了20世纪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不同国家的银行
    危机,主要是:发生在美国的两次危机,阿根廷两次时间相隔不长的
    危机,俄罗斯的危机,东南亚国家的危机,以及中国在1998年关闭
    海南发展银行。这些史实,是本文实证分析时的主要资料。
     第2章,研究了银行为中心的信任关系,从科尔曼对信任的研究
    出发,构建出以银行为中心的信任链。导致银行危机的原因很多,但
    结局只能是银行无法维持信任链的运转。聚集到信任链上后,就可以
    发现信任链的存在与维持不是仅从信任链上摘取几个指标就能做出
    危机是否发生的判断,政治、经济、社会中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左右
    着这个信任链。借助 AG模式解释银行危机将有效克服原有银行金
    融危机理论在解释危机时以偏概全的缺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3章,分析了四行的特殊信任结构,这种结构正是我国与危机
    发生国的不同。不良资产率高,资本充足率低确是严重的问题,但国
    有独资性质使得社会公众相信国家信用支撑国有银行,从而使存款人
    与银行信任链的稳定和扩大拉住了因扭曲银企关系而造成损失的银
    行与借款人的信任链。
     第一章,主要研究货币稳定问题,这实际是中国防范东南亚危机
    的第一道防火墙。人民币互动的制度选择,对内对外都成功地保持了
    币值的稳定。
     第5章,具体分析了东亚危机后居民储蓄增加的原因,因为信任
    的存在并不代表信任的增加。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党的十
    五大和新一届政府成立后集中出台,改变了居民心理预期,导致储蓄
    因预防性动机增强而增长。储蓄的增长和存差的扩大保证了四行不会
    
     回流动性不足而导致危机。
     第6章,分析了东南亚危机后政府的救助措施和效果,以及中国
     政府强有力的控制,这是吸取东南亚危机教训,在危机末公开化时的
     抢先行动,表明了政治系统在包括银行系统在内的社会系统整合中时
     机把握、手段运用都比较成功。
     第7章,研究对未来银行危机的防范措施,加入们 将引致中国
     银行业和其它社会系统的深刻变化,原先存在的有利因素可能失去,
     不利因素逐渐增加。借鉴罗斯福新政和韩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完全可
     以把事后的行为转为事前的防范,从而减轻危机发生可能造成的巨大
     代价。银行安全网和社会保障安全网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可以减轻或
     控制危机成本的制度构建。
This thesis is to discuss systematic bank crisis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soci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bank causes bank crisis because its function of changing savings into investment determines frangibility of bank. The strike and infection on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from bank crisi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anking and its status in society and economy.
    In China, as a transferring country, the entire finance system started from the transform of big unified bank system. Till now, bank is on leading status of finance all the same. The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hold the balance of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in economy and society, control the
    
    
    
    national economy' life line and the safety of economy. In shunting process of our country, because the four banks invest improving savings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 much bad capital come into being. Some famous international frameworks and specialists forecasted that China would break out serious finance crisis after the Southeast Asia crisis for there was so much simi 1 i tude between the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and our country. But the truth is that China had withstander the crisis successfully. How China could do it? There were many elements different from the countries where crisis broke out. What are the elements? The answer is what this thesis will show you. Bank form a trust chain which take bank as its center, and this chain formed by two segments, one is depositor and bank, the other is bank and borrower. It is just because deposit is bigger than loan; the crisis hadn't broken out in China. The root reason relies on the society system which decides these changes.
    This thesis includes introduction and seven segment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1, review the bank crisis broke ou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20R.
    Chapter 2, research on the trust relation which takes band as its center.
    Chapter 3, discuss the special trust construct of the four banks.
    Chapter 4, mainly research on the stability of currency.
    Chapter 5, discuss the rea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savings after Southeast crisis.
    
    
    Chapter 6, discuss the measure of minister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effect.
    Chapter 7, research on the measure of keeping crisis away for the future bank.
引文
1、(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安东尼·古登斯·社会的构成·北京:三联书店,1998
    3、(法)克罗戴特·拉法耶·组织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雷蒙·阿隆(葛智强等译)·社会学主要思潮·北京:华厦出版社,2001
    5、青井和夫(刘振英译)·社会学原理·北京:华厦出版社,2002
    6、崔学伟·中国人行动的逻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朱国宏·经济学视野里的社会现象·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朱国宏·社会学视野里的经济现象·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9、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0、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1、詹姆斯·s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2、毛寿龙·政治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3、帕森斯和斯梅尔瑟,(刘进等译)·经济与社会·北京:华厦出版社,1992
    14、弗朗西斯·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5、李明德,江时学·现代化:拉美和东亚的发展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6、汝信,陆学艺,单天伦·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7、汝信,陆学艺,单天伦·199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8、汪和健·迈向中国的新经济社,会学—交易秩序的结构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19、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0、马克斯·韦伯·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7
    21、弗朗西斯·福山·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2、易宪容·金融市场的和约分析·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3、郭东乐,宋则·通向公平竞争之路·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4、张贵乐·金融制度国际比较·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5、于宗先,徐滇庆·从危机走向复苏·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6、张蕴岭·亚洲现代化透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7、杨再平·效能观念透视中国金融前沿问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8、戴相龙·中国货币政策报告·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29、倪健民·国家金融安全报告·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30、王国刚·进入21世纪的中国金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1、杨栋梁·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与东亚·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32、尼克·历帝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3、李扬、黄金老·金融全球化研究·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34、刘海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35、李早航·现代金融监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6、曹永刚·现代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创新的趋利避害·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7、徐滇庆·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8、徐诺金·货币的未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9、郑徽、彭惠·中国金融走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40、李腊生·脆弱的现代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41、查理士·恩诺克 约翰·格林·银行业的稳健与货币政策—全球经济中的一些问题与经验教训·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
    42、郑振龙·大警世:冷观亚洲金融危机·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43、李越·金融市场秩序·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44、杨思群·资本积累与资本形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45、(美)劳伦斯·哈里斯·货币理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
    46、阙水深·国际货币运行机制,2000
    47、孙健·金融危机与国家安全·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8、(英)多米尼克·卡瑟利·挑战风险—金融机构如何生存和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9、冯久玲·亚洲的新路·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50、世界银行·战胜风暴,汲取教训—1999财年中国国家经济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51、张青松等译·银行危机的防范:近期全球银行倒闭风潮的教训·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52、李明·美英银行监管制度比较与借鉴·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53、王江·转轨经济中商业银行制度变革与风险控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4、陈琦伟·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北京:华东师范大学,1997
    55、刘园等·金融危机的防范与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6、吴惠琴·国际经济与金融案件评析·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57、朱光耀·金融危机——经济安全与政府债务政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58、史东明·经济一体化下的金融安全·北京:世界经济出版社,1999
    59、倪建明·国家金融安全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60、周林·世界银行业监管·北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61、林晨辉·危机时刻—200年来的经济大动荡·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2、(美)蒂米奇·威塔斯·金融规管—变化中的游戏规则·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3、李晓西·亚洲金融危机实地考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4、(美)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5、周立·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与监管·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
    66、李扬等·中国资本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67、唐旭等·金融理论前沿课题·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68、卡尔约翰·林捷瑞恩等·银行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
    69、周小川·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经验·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70、李扬等·中国金融理论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1、王广谦·经济发展中金融的贡献与效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2、焦瑾璞·WTO与中国金融业未来·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73、喻敬明等·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4、刘逖·中国银行业:外资的冲击·北京: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75、苏同华·银行危机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76、樊纲·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7、曹凤岐·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8、韩俊·银行稳定性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79、(美)约翰·G·格科等·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80、罗德明·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81、(美)保罗·克鲁格曼·预期消退的年代·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82、陈学彬·当代金融危机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3、(美)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84、何仕彬·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国际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85、(美)保罗·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中的回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86、雷洪·社会问题—社会学的一个中层理论·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7、张静如·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88、赵涛·罗斯福新政(积极的反危机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89、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90、[日]井村喜代子·现代日本经济论(从战败到步入“经济大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1、[日]宫崎义一·泡沫经济的经济对策(复合萧条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2、[日]吉川之忠·金融败战·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93、罗清·日本金融的繁荣、危机与变革·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94、Fischer, Stanley,Capital-Account Liberaliz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IMF,Essay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No.207,1998.
    95、Ilan Goldfajn moreover Taimur Baig,Monetary Policy in the Aftermath of Currency Crises:The case of Asia,IMF Working Paper,December 1998.
    96、Baig and Goldfajn,Financial Market Contagion in the Asian Crisis,IMF Staff Paper,June 1999.
    97、Cordelia T., Can Short-term Capital Controls Promote Capital Inflows? IMF Working Paper,No.131,1998.
    98、Buchanan, J. M. 1987, "Constitution of Economic Polic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7.
    99、Coase, R.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11.
    100、Harrod, R. F. 1948, Towards a Dynamic Economics, Landon.
    101、Domar,E.D.1957,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New York
    102、Gorton, Gary."Bank Panics and Business Cycles",Oxford Economic Papers,December 1998.
    103、Ryder, F. R.Banking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London, Waterlow. London Limited,1980.
    104、Goodhart,Charles A. E.et ad."Financial Regulation:Why, How and Where Now?"London, Bank of England,1996.
    105、Sinkey, Jr.J.F.Problem and Failed Institutions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Industry.Greenwich,Lai Press Ine.,1979.
    106、Zelizer, V.1994 The Social Meaning of Money. New York:Basic Books.
    107、Simmel, G. 1978 The Philosophy of Money.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108、R.Salisbury 1970 Vunamami. Melbourne.
    109、Luhmann, N. 1979 Trust and Power.Chichester:Wiley.
    110、M.Sahlins,Tribesmen,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1968.
    111、Minsky, H.1795.John Maynard Keynes.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112. Minsky,H. 1986. Stabilizing the Unstable Economy. New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13. Veblen, T. 1904. The The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and Son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