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宋诗选本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选本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学界对其关注颇多,研究成果丰硕。然其中有关清代宋诗选本之研究却十分滞后,亟需加强。清代宋诗选本的产生深受当时的政治生态、经济状况、地域文化、藏书条件、刻书水平、选家素养、读者需求等因素之影响,与清代的诗歌创作、诗歌流派、诗学理论亦密不可分。清代诗学的一大特色即唐宋诗之争,宋诗选本则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深化清诗学、清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尤其对考察唐宋诗之争的流变意义重大;对于丰富宋诗史、宋诗学的研究也颇有价值。本文以笔者所调研的七十种清代宋诗断代选本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与批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清人编宋诗选本的动因及其主要特征,梳理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选本,开展深入的个案研究,做到宏观研究与微观剖析的有机结合。
     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分析研究现状,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及意义。第一章依次叙述了宋诗选本的三个发展阶段:宋代—宋诗选本的发轫期、元明—宋诗选本的中衰期、清代—宋诗选本的鼎盛期,并分析此驼背状发展格局形成之原因。第二章探讨清人编辑宋诗选本的主要特征。首先,选家获取稿源手段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其不仅综合运用了购买、家藏、借钞、征稿等传统方式,还可凭借记忆编辑选本,或以他人选本为祖本进行二次选编。手段的多样保障了稿源的充足,可资选家更好地甄取。其次,编刻时间及地域上的不平衡性。时间上,康熙、乾隆两朝是宋诗选本编刊的高潮,所产生的选本数量占总数的63%,这与二帝高度重视文治、清初经济的迅速恢复与繁荣、清初宋诗风的兴起、文网高张下文人的趋利避害等因素都有关系。地域上,江南地区是清代宋诗选本的主要产地,三分之二的选本出于斯,这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江南经济富庶,可为编刻选本提供资金保障;先进的文化教育,既为宋诗选本的编辑孕育了大批优秀的选家,又为其流通开辟了广阔的读者市场;江南又素以藏书精富著称于世,即为选本的编刊提供了充足的底本;刻书业的高度发达,则为宋诗选本的刊刻提供了技术保障,故其地编选繁盛乃势之使然。
     第三章探讨清人编宋诗选本的动因。概括而言,主要有四种:对唐宋诗之争的回应、溯源诗教以改变颓靡的诗风、指导初学、辑存文献。清代宋诗选本,加强了与诗学思潮、经世致用、诗以存史等方面的联系,遂使其批评价值、文献价值都得到极大提升。第四章从诗学流衍的角度,先后梳理了由宋迄清历代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的相互关系,以管窥宗唐、宗宋势力之消长。比较而言,清代二者的关联更为紧密,清人选宋诗大都基于或宗宋、或宗唐、或唐宋兼采的立场,多少与唐宋诗之争有所牵连。选本一时成为诗争的特殊阵地,是丹非素。而经过清初近百年的诗学发展,人们对主奴唐宋之流弊已有清醒的认识,至乾隆朝则逐渐走上唐宋兼采、不拘一家的道路。
     第五章为几种代表性选本的专题研究。第一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钩稽,指出吴之振诗学思想上宗宋而不废唐,能转益多师;探讨吕留良对《宋诗钞》成书之贡献;叙录经眼《宋诗钞》的版本;考证出三余堂藏板的《宋诗钞选》约刊刻于嘉庆以后。第二节探讨《宋诗啜醨集》编者潘问奇的遗民生活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此书尊唐黜宋的批评主调。第三节叙录寓目《宋诗别裁集》的版本;考证出张景星为松江府人,并勾勒其家族图谱;归纳此选的批评宗旨:推崇理学、唐宋兼采。结语部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对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了说明。附录四种,从文献的角度,对所调研的七十种清代宋诗选本的卷数、刊刻时间、版式、收录情况、编撰优劣、版本流衍、书目著录、选家概况、藏书单位等信息加以叙录,制表列举其成书形式,并迻录寓目选本之序跋及《宋诗类选》的征引书目,这些工作或可为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Anth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the criticism of the literature works. I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recently and achieved a lot. However, the study on the Song Anthologies of the Qing Dynasty is still in a poor state, hence, it should be imposed much attention in future. The Song Anthologies of the Qing Dynasty are affected by many elements such as the policy, the economy, the zone culture, the book-storage, the publishing capacity, the literacy of the selectors and the demands of the readers, except that, they also have som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etry writing ,the Poetry School and the Poetry Theories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anthology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bate between Tang Poetry School and the Song Poetry School which was a conspicuous characteristic of the Qing Poetry. In this point,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hology and debate will deepen the study of the Poetry Theor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literature criticism of the Qing Dynasty. Meanwhile, it will also benefit a lot for enriching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Song Poetry and the Song Poetry Theory.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survey of the 70 Anthology exclusively by Song poets but selected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causes and the main features of anthology e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ng Anthology and the debate between Tang Poetry School and the Song Poetry School, basing on the combined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d critic. Of course, some very anthologies will be picked up as the examples, in order to mix up the macroscopic research and the microscopic study.
     The content of the preface contain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subject that this thesis concer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ethods, the clue and the significanc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thesis narrates the three perio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Anthology, that’s the developing period (the Song Dynasty), the declining period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y) and the prime period (the Qing Dynasty). Then the thesis also tells the readers the reasons why there comes the unparallel situation.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will analyze the main edition characters of the Song Anthologies of the Qing Dynasty. First and foremost, the selectors could obtain the poetry source by multiple means which could provide them ample source and let them make full use of them. So they could not only use the ways of buying, storing, borrowing, requesting, but also the ways of memorizing or basing on others’selections. Besides, there was the imbalance in the terms of the times and the areas of the publishing. In the terms of the times, the anthology came to its prime in the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 which took up 63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whole Qing Dynasty. The result stems from the situation of the early Qing Dynasty such as the two emperors focused much attention on the literature, the economy revived and prospered swiftly, the popularity of the song poetry and the scholars took to the writing in order to get ride of the persecuting. While in the terms of the areas, JiangNan relying on the two thirds of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anthologies became the key area of the Song Anthologies. This has much relation with its profound literature history. The flourish economy provided stable funds for the block-printers to publish the poetry. Some of the countless talents played the role of publisher, while the others became the main readers of the publication. Except those above advantages, JiangNan was also honored by its vast books of real quality and the publish industry, which gave the best sources and excel skills to the publishers. All of the above elements contribute to the flourishing of the publishing of JiangNan area.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thesis probes into the causes of the edition,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ur, that’s the response to the argument between Tang Poetry Scholar and the Song Poetry Scholar; the aim to change the declining present currency with the help of the origin of the poetry; the guideline for the freshmen of poetry learning; the storage of documents. The Song Anthologies of the Qing Dynasty enhanc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urrent of poetry, the utility and usage and the storage of the history, and meanwhile, the value of the criticism and documents are ascended. In the forth chapter, aiming to make clear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debate between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the thesis will arrange the mutual relation between the debate of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and the Song Anthologies that from So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Comparing to other dynasti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 in the Qing Dynasty was more intimate. The purposes of the Qing citizens were either praised the Song Poetry or praised the Tang Poetry, or praised the both. All in all their attitudes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ebate. So the selection became the special front to express their standpoints. Not until to the period of QianLong, did the scholars begin to accept both Tang and Song Poetry, realizing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debate.
     In the fifth chapter, the thesis mainly does some research on certain important anthologies. That’s in the first part, to reveal the trait of Wu Zhizhen’s wholesome poetry ideas, namely, he sticks to the Song Poetry Theory but not repels the Tang Poetry Theory; to praise Lv Liuliang’s contribution to the accomplishment; to display the editions of the Song Shi Chao the author have witted and to testify the time of selection of song shi chao of the San Yutang which came out no early than JiaQi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All of them are based on some relative documents. In the second part, the thesis will talk about the affection of the experience as an adherent of former Ming Dynasty (the person didn’t submit to the new emperor, living in the period that a new dynasty replaced the old one) of Pan Wenqi to his poem writing who is the author of the Song Shi Chuo Li Ji and his criticism ideal that respected the Tang Poetry while looked down upon the Song Poetry. In the third part, the paper mainly casts spotlight on the following content: listing the editions of the Song Shi Bie Cai Ji; obtaining the idea that Zhang Jingxing’s hometown is SongJiang Fu, then sketching his family genealogy; summarizing the goal of this book, that’s taking the Neo-Confucianism as the standard and accepting the poetry theory of both Tang and Song. In the conclusion, there is a review of the whole content of the thesis and the author’s researching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There are four attachments of the 70 Song Anthologies of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end of the thesis. The content comprises the rolls, the time, the edition, the content of each anthology, the quality of the publishing,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edition, the catalog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lectors and the places that store the anthologies. Besides, the publishing process will be listed in a table form, the prefaces and postscripts will be attached and the books’name that the Song Shi Lei Xuan has cited will also be showed in the attachments.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hopes all of them can give reference to the academic field.
引文
1魏征等《隋书》卷三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4册,第1089-1090页。
    2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598页。
    3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导言》,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19-20页。
    4王瑶《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5—50页。
    5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绪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1龚丽正《宋诗选粹·序》,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2蒋寅《大历诗风》,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3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365页。
    4李东阳《麓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册,第1376页。
    5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四十一《宋诗选·序》,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
    6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7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上册,第222页。
    8《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再与沈大宗伯书》,《袁枚全集》第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85页。
    9《谈文学选本》,《朱光潜全集》第9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页。
    10王晫《霞举堂集》卷五《与友人论选词书》,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1王晫《霞举堂集》卷五《与友人论选词书》,清康熙三十年刻本。
    2钱泳《履园谈诗》,《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73页。
    3钟惺《隐秀轩集》卷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35页。
    4谭元春《谭元春集》卷二十二《古文澜编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01页。
    5《集外集》,《鲁迅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6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导言》,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0页。
    1申屠青松《清初宋诗选本研究》,南京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2赵娜《清代顺康雍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88-203页。
    3赵娜《清代顺康雍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101-111页。
    4谢先模《〈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的主编张景星是奉新人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3期,第44-45页。
    5刘汉忠《〈宋诗纪事〉拾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1期,第29-34页。
    6王利民《〈宋诗纪事〉辨正一则》,《文教资料》1998年第4期,第115-116页。
    7王利民《〈宋诗纪事〉“朱张林联句”辨正》,《江海学刊》2001年第4期,第110页。
    8陆三强《〈宋诗纪事〉小传辨误一则》,《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2期,第73页。
    1房日晰《〈宋诗钞〉二误》,《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第195页。
    2张梅秀《〈宋诗钞〉的卷数版本和编者》,《晋图学刊》1996年第2期,第60-62页。
    3向以鲜《版本传播与选诗态度—关于钱锺书〈宋诗选注〉中一个看法的考辨》,《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第87-89页。
    4文翰《〈宋百家诗存〉二误》,《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第141页。
    5房日晰《〈宋百家诗存〉正误》,《江海学刊》2000年第6期,第58页。
    6王友胜《〈宋诗别裁集〉指瑕》,《咸宁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第58-59页。
    7王友胜《清人编撰的三部宋诗总集述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70-73页。
    8张煜《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6期,第12页。
    1王述尧《从几种选本中看刘克庄诗歌的接受》,《社会科学家》2003年第6期,第13页。
    2吕肖奂《宋诗体派论》附录二,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362—374页。
    3谢海林《潘问奇〈宋诗啜醨集〉考论》,《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第2期。
    4杨春忠《选本活动论题的张力及其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第90页。
    5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6刘小枫选编《接受美学译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87页。
    1张寅彭《重视清代文献数量的因素》,《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第56—58页。
    1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2余宝琳《诗歌的定位—早期中国文学的选集与经典》,乐黛云、陈珏编选《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5页。
    3王运熙《总集与选本》,《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5期,第79页。
    4《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5杨春忠《选本活动论题的张力及其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第92页。
    6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苏州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第7页。
    1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84页。
    2樊宝英《选本批评与古人的文学史观念》,《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第46-51页。
    3钱泳《梅花溪诗续草·自序》引,清嘉庆二十四年刊本。
    1曹庭栋《宋百家诗存·例言》,清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2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页。
    3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第138页。
    4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校证》卷二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34页。
    5赵翼《瓯北集》卷三十三《题元遗山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下册,第772页。
    6艾南英《天傭子集》卷二《再答夏彝仲论文书》,《四库禁燬书丛刊补编》第72册,第212页。
    7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1钱锺书《宋诗选注·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3—14页。
    2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上册,第8页。
    3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7册,第12997页。
    4厉鹗《宋诗纪事·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全集》上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页。
    6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三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下册,第393页。
    7此句相传出自宋汪洙的《神童诗》,但汪圣铎《汪洙及〈神童诗〉考辨》一文已提出有力质疑,见《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2期,第85—87页。
    8顾嗣立《元诗选·凡例》,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9叶德辉《书林清话·叙》,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1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95-98页。
    2丁申《武林藏书录》卷末《释道经版》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92页。
    3朱迎平《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56—157页。
    4陈尚君《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序录》,《唐代文学丛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9页。
    5卞东波《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73—289页。
    6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12-514页。
    7朱熹《四书集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36页。
    2吴承学、何志军《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第166页。
    3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37—938页。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松陵集提要》,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05页。
    5《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第167页。
    6如苏轼、苏辙兄弟的《歧梁唱和诗集》,已佚。
    7《白居易集》卷四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65页。
    8《庚溪诗话》卷上,《宋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册,第2786页。
    9《庚溪诗话》卷上,《宋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册,第2787页。
    10《苏轼文集》卷十《六一居士集叙》,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316页。
    1许总《宋诗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30—31页。
    2欧海龙《灵魂的悸动与嬗变-从唐宋诗之别看宋初士人文化心态》,《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第29页。
    3转引自许总《宋诗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31页。
    4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1杨亿《西昆酬唱集·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2《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45页。
    3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2—63页。
    4田况《儒林公议》卷上,《笔记小说大观》第29编,第4册,第2492页。
    5《瀛奎律髓汇评》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上册,第134页。
    6欧阳修《六一诗话》,《历代诗话》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上册,第266页。
    1《欧阳修全集》卷四十一《礼部唱和诗序》,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597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10—2611页。
    3南宋诗歌总集,张智华《南宋诗歌选本叙录》(《文献》2000年第1期)、凌郁之《南宋诗歌选本叙录订补》(《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勾勒详尽,可参阅。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16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坡门酬唱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14页。
    3《白居易集》卷六十八《与刘苏州书》,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445页。
    4马东瑶《苏门六君子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9页。
    5严羽《沧浪诗话校释·诗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93-194页。
    6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30页。
    7汤吟菲《中唐唱和诗述论》,《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第49页。
    1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52页。
    2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附录一《江湖诗派成员考》,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17—318页。
    3《江湖诗派研究》附录四《〈江湖集〉编者陈起交游考》,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371页。
    1《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中册,第843—844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江湖小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22页。
    3《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江湖后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22页。
    1卞东波《郑景龙所编诗歌选本考》,《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52页。
    3《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47页。
    4卞东波《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3页。
    5《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27页。
    6倦叟《诗家鼎脔·序》,《四库全书》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2册,第2页。
    7倦叟《诗家鼎脔·序》,《四库全书》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62册,第2页。
    1卞东波《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86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三体唐诗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23页。
    3《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27—328页。
    4可参见莫砺锋《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考辨》,《江西诗派研究》附录三,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306—320页。对于莫砺锋的说法,黄宝华持有异议,可参见《〈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写定与〈江西诗派〉总集的刊行》一文,见《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
    5朱迎平《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04页。
    6杨万里《诚斋集》卷七十九,《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197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1杨万里《诚斋集》卷七十九,《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197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2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3页。
    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49页。
    4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附录三,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314—318页。
    5潘景郑《著砚楼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25页。
    1高儒《百川书志》卷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一《濂洛风雅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72页。
    3胡凤丹《濂洛风雅·序》,《濂洛风雅》卷首,《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4王友胜《唐宋诗史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98页。
    5毛晋辑《唐人选唐诗》卷首,台北:大通书局,1973年版。
    1王原《西亭文钞》卷四《皇清诗选二集·序》,光绪辛卯不远复斋藏板。
    2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诗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36页。
    3《谷音跋》,《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328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1《汲古阁书跋重辑渔洋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2王士禛《渔洋精华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上册,第329页。
    3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62页。
    4鲁九皋《诗学源流考》,《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357页。
    5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8册,第315页。
    6陈冠梅《杜本及〈谷音〉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7丁丙《〈宋诗拾遗〉题记》,《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49页。
    8《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册,第14页。
    9《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两宋名贤小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28页。
    1朱彝尊《两宋名贤小集·跋》,《四库全书》集部第136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29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两宋名贤小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28页。
    3卞东波《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65页。
    4万斯同《宋季忠义录》卷十四,《四明丛书》第7册,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版,第3910—3911页。
    5张英《吴渭及其〈月泉吟社诗〉研究》,《沧桑》2009年第2期,第230页。
    6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三十四,《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94册。
    7王士禛《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61页。
    
    1李东阳《麓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册,第1380页。
    2杨镰《元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30页。
    3王学泰《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上册,第113页。
    4蒋寅《陆游诗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1期,第10页。
    1卢世□《尊水园集略》卷七,《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9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55页。
    2申屠青松《明代宋诗选本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含通代选本)。
    3阳海清《中国丛书广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上册,第263页引。
    4巩本栋《略论朝鲜时代的宋人诗文选本》,《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2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页365。
    5转引自巩本栋《略论朝鲜时代的宋人诗文选本》,《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第370页。
    6巩本栋《略论朝鲜时代的宋人诗文选本》,《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第371页。
    7张伯伟《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7页。
    1《尊水园集略》卷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2《尊水园集略》卷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3《尊水园集略》卷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页。
    4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712页。
    5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下册,第697页。
    6申屠青松《清初宋诗选本研究·绪论》,南京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5页。
    7申屠青松《明代宋诗选本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75页。
    8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9页。
    
    1《尊水园集略》卷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2《尊水园集略》卷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3《尊水园集略》卷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9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25页。
    4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712页。
    5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下册,第697页。
    6申屠青松《清初宋诗选本研究·绪论》,南京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5页。
    7申屠青松《明代宋诗选本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75页。
    8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9页。
    1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八《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引周永年语,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第87页。
    2刘世南《清诗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3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60页。
    4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5程国赋《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4页。
    1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九《九流绪论下》,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页。
    2张梅秀《〈宋诗钞〉的卷数版本和编者》,《晋图学刊》1996年第2期,第60页。
    
    1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05页。
    2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15页。
    3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序》,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1王史鉴《宋诗类选·例言》,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2《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1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7页。
    2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19页。
    
    1吴之振《宋诗钞·凡例》,康熙十年(1671)吴氏鉴古堂刻本。
    2吴之振《宋诗钞·凡例》,康熙十年(1671)吴氏鉴古堂刻本。
    3陈訏《宋十五家诗选·发凡》,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
    4陈訏《宋十五家诗选·发凡》,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
    1陈訏《宋十五家诗选·曾巩小传》,《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312页。
    2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9页。
    3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6页。
    4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58页。
    5厉鹗《宋诗纪事·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6魏勷《积书岩宋诗选·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
    1张纯修《积书岩宋诗选·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
    2张纯修《积书岩宋诗选·序》,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
    3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凡例》,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4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序》,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5严长明《千首宋人绝句·凡例》,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毕沅刻本。
    6毕沅《千首宋人绝句·序》,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毕沅刻本。
    1严长明《千首宋人绝句·凡例》,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毕沅刻本。
    2邵暠《宋诗删·凡例》,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
    3邵暠《宋诗删·序》,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
    4佚名《宋人绝句选·跋》,抄本。
    5《三体宋诗》卷首,旧抄本。
    1《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81页。
    2吴曹直《宋诗选·序》,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3吴曹直《宋诗选·凡例》,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4吴曹直《宋诗选·凡例》,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5吴汝纶《桐城吴先生文集》,《续修四库》集部第1563册影印清光绪三十年刻本,第171页。
    6吴曹直《宋诗选·凡例》,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7王史鉴《宋诗类选·例言》,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乐古斋刻本。
    8王史鉴《醉经草堂前集》卷十六,抄本。
    1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2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凡例》,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3高士奇《南宋二高诗·跋》,康熙二十六年(1687)抄本。
    4陈訏《宋十五家诗选·高翥小传》,《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603页。
    5许耀《宋诗三百首·序》,清道光乙巳(1845)春水草堂藏板。
    6厉鹗《樊榭山房文集》卷七,《樊榭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册,第807页。
    7吴绮《林蕙堂全集》卷二,《四库全书》集部13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31页。
    1王桂平《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45—57页。
    2吕双伟《清初四六选本略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2赵尔巽等《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序》,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册,第13315页。
    3胡云翼《宋诗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8页。
    4嘉庆帝《熙朝雅颂集·御序》,铁保《熙朝雅颂集》卷首,嘉庆九年(1804)刊本。
    5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658页。
    6《清史稿》卷一百九《选举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册,第3175—3176页。
    1《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册,第13315页。
    2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6-7页。
    3裘廷梁《〈弹指词〉补遗·序》,《顾梁汾先生诗词集》卷首,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4尤袤《全唐诗话》卷一引虞世南语,《历代诗话》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上册,第53页。
    5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4页。
    2《世祖章皇帝实录》卷十二,《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14页。
    3《明清史料》丙编,台北:维新书局,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版,第8本,第783页。
    4昭梿《啸亭杂录》卷一《纯皇初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页。
    5昭梿《啸亭杂录·啸亭续录》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34页。
    6陈维崧《陈迦陵俪体文集》卷九,《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1《三闲集》,《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2《检论》卷四,《章太炎全集(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67—468页。
    3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序》,姚觐元、孙殿起《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龚自珍《咏史》,《龚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71页。
    2陈衍《陈石遗集·石遗室文四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84—685页。
    3叶德辉《严冬有诗集·序》,《观古堂汇刻书二集》(五),光绪壬寅八月湘潭叶氏印行己未重编。
    1李润强《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67页。
    2景遐东《唐前江南概念的演变与江南文化的形成》,《沙洋师专学报》2008年第1期,第30页。
    3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第101页。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中亦持此说(见《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第178页)。按:太仓州明属苏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
    1 (法)丹纳《艺术哲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页。
    2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0册,第3270页。
    3韩愈《送陆歙州诗序》,《韩愈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4《杜牧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58页。
    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八,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册,第3034页。
    6《宋史》卷三百三十七《范祖禹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1册,10796页。
    7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六,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1册,第11141页。
    1范成大《吴郡志》卷二《风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2岳珂《桯史》卷七《吴畏斋猎谢贽启》,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6页。
    3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两都”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4张瀚《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3页。
    5欧阳兆熊《水窗春呓》卷下,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5页。
    6王翔《论明清江南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江海学刊》1994年第3期,第142页。
    1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7页。
    2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16页。
    3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3—5页。
    4刘知几《史通》卷六,《四部丛刊初编》史部,第54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5洪迈《容斋四笔》卷五《饶州风俗》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665页。
    6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第20页。
    7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91页。
    1《袁宏道集笺校》卷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上册,第361页。
    2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十八《张君诗序》,《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79册,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版。
    3《赠别吴门朱雪鸿》其十,欧初等主编《屈大均全集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32页。
    4丁申《武林藏书录序》,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5俞樾《武林藏书录·题辞》,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6宋如林修;孙星衍,莫晋等纂《松江府志》卷五“风俗”引《明正德志》,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
    7陈铁凡《清代学者地理分布概述》,《图书馆学报》1967年5月第8期。
    8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第172页。
    9李润强《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第66页。
    1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第171页。
    2蔡昇撰、王鏊重撰《震泽编》卷三《人物》,《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8册,第690页。
    3钮琇《觚賸续编》卷四,《笔记小说大观》第30编第5册,第3239页,台北:新兴书局,1979年版。
    4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页。
    5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16页。
    6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三《宋坊刻书之盛》,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7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66页。
    8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266页。
    9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29页。
    1《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2《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3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9页。
    4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94-95页。
    5《书林清话》卷九,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247页。
    6《书林清话》卷九《吴门书坊之盛衰》,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248页。
    7甘熙《白下琐言》卷二,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8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页。
    1《书林清话》卷十《明以来之抄本》,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265-266页。
    2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60页。
    3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经籍会通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页。
    4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六十六,《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80册。
    5祁承□、孙庆增《澹生堂藏书约藏书纪要》,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5页。
    6袁同礼《清代私家藏书概略》,《图书馆学季刊》1926年第1卷第1期,第31—37页。
    
    1仲伟行等《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165页。
    2钱仲联《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黄廷鉴《第六弦溪文钞》卷四《朝议大夫张君行状》引,《丛书集成初编》本。
    
    1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9页。
    2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页。
    3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苏州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第3页。
    4沈德潜《古诗源·序》,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宋诗钞初集提要》,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63页。
    2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册,第1458页。
    3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4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5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6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7邵长蘅《青门剩稿》卷三,《邵子湘全集》本,光绪二十二年重印康熙刻本。
    8顾汧《凤池园文集》卷四《吴中翰孟举六十寿序》,《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26册,第372页。
    9《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16页。
    10龙榆生《选词标准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11《谈文学选本》,《朱光潜全集》第9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18页。
    1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上册,第596页。
    2刘诚《中国诗学史·清代卷》,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3储右文《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4储右文《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5储右文《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1储右文《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2吴曹直《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3吴曹直《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4吴曹直《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5吴曹直《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1吴曹直《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2尤侗《宋诗选·序》,《宋诗选》卷首,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3陈金林、齐德生、郭曼曼编《清代碑传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上册,第255页。
    4邵暠《宋诗删·序》,清康熙刻本。
    1邵暠《宋诗删·序》,清康熙刻本。
    2邵暠《宋诗删·凡例》,清康熙刻本。
    3杨朴,字契玄,北宋布衣诗人。郑州东里人,自号东里野民。性恬淡好学,不慕荣利。少时与毕士安同学友善,后毕官居宰相,荐朴于太宗,试诗文,朴作《莎衣》明志。太宗、真宗皆尝以布衣召,辞官而归。
    4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5《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中册,第1187页。
    6《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中册,第1187页。
    7《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中册,第1188页
    8邵暠《宋诗删·凡例》,清康熙刻本。
    9邵暠《宋诗删·凡例》,清康熙刻本。
    1柯弘祚《宋诗删·跋》,清康熙刻本。
    2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序》,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3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第92页。
    4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十四《张弋小传》,乾隆六年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5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十八《林尚仁小传》,乾隆六年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6陈祖武选《乾嘉名儒年谱》,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4册,第24页。
    7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1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十六《利登小传》,乾隆六年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2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十六《施枢小传》,乾隆六年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3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十八《乐雷发小传》,乾隆六年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4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十七《葛天民小传》,乾隆六年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5傅王露《宋诗别裁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6傅王露《宋诗别裁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7傅王露《宋诗别裁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61页。
    2沈曾植《西江诗派韩饶二集·序》,清宣统二年姚埭沈氏仿宋刻本。
    3马卫中《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页。
    4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5《筱园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330-2331页。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上册,第270页。
    2《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上册,第261页。
    3《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下册,第1609页。
    4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5《欧阳修全集》卷四十一《礼部唱和诗序》,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597页。
    6黄庭坚著;任渊等注《黄庭坚诗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册,第2页。
    7《陈子龙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上册,第359页。
    8《筱园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340页。
    9《论语·八佾》,《四书集注》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10《论语·为政》,《四书集注》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1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2徐宝善《养一斋诗话·序》,《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04页。
    3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95-96页。
    4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5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原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6陈维崧《渔洋诗集·序》,《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139-140页。
    7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二十一《渔洋山人续集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2册,第580页。
    8《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357页。
    9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下册,第303页。
    1焦循《雕菰集》卷十五《刻诗品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89册,第271页。
    2莫友芝《郘亭遗文》卷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37册,第425页。
    3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十七《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其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601页。
    4钱谦益《施愚山诗集序》,施闰章《施愚山集》第4册,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版,第247页。
    5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页。
    6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十八《高舍人诗序》,《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79册。
    7吴之振《黄叶村庄诗续集》之《题宋山言学诗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82页。
    8吴之振《凤池园诗集·序》,顾汧《凤池园集》,《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26册,第211页。
    9《筱园诗话》卷三,《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391页。
    10何绍基《东洲草堂文钞》卷五《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29册,第179页。
    11《养一斋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58页。
    1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81页。
    1顾嗣立《元诗选·凡例》,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2薛雪《赘言十二则》,《唐人小律花雨集》卷首,乾隆十一年刊本。
    3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序》,《今体诗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杨逢春《唐诗绎·凡例》,清乾隆纫香书屋藏板。
    5叶抱崧《本朝馆阁赋·序》,阮学浩等辑《本朝馆阁诗》卷首,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6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华书局,1941年版,第445页。
    7《重订〈唐诗别裁集〉序》,《唐诗别裁集》卷首《原序》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8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6页。
    9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原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0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重订〈唐诗别裁集〉序》,《唐诗别裁集》卷首《原序》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2《重订〈唐诗别裁集〉序》,《唐诗别裁集》卷首《原序》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3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4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凡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2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33页。
    3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6页。
    4吴乔《答万季野诗问》,《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5李堃《辍锻录·序》,《清诗话续编》本,上?荷虾9偶霭嫔纾?983年版,下册,第1935页。
    6叶燮《原诗·内篇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7申涵光《聪山集》卷二《贾黄公诗引》,《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页。
    8《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袁枚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册,第284页。
    1《小仓山房尺牍》卷十,《袁枚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册,第207页。
    2《定庵诗话》卷上,《民国诗话丛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3册,第562页。
    3魏勷《积书岩宋诗选·序》,康熙三十五年刻春草堂印本。
    4张纯修《积书岩宋诗选·序》,康熙三十五年刻春草堂印本。
    5张纯修《积书岩宋诗选·序》引,康熙三十五年刻春草堂印本。
    1魏勷《积书岩宋诗选·序》,康熙三十五年刻春草堂印本。
    2邹升恒《梁汾公传》,《顾梁汾先生诗词集》卷首,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3程诸洛《顾梁汾先生诗词集·弹指词序》,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4《县志·文苑列传》,《顾梁汾先生诗词集》卷首引,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5汪景龙《宋诗略·序》,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6《宋诗略·凡例》,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7《宋诗略·凡例》,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8《宋诗略》卷一《寇准小传》,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9《宋诗略》卷二,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0《宋诗略》卷二《林逋小传》,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1《宋诗略》卷四《石介小传》,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2《宋诗略》卷十一,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3《宋诗略》卷九,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宋诗略》卷一,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2《宋诗略》卷二,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3《宋诗略》卷二,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4《宋诗略》卷三,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5《宋诗略》卷四,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6《宋诗略》卷五,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7《宋诗略》卷七,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8《宋诗略》卷八,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9《宋诗略》卷九,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0《宋诗略》卷十二,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1《宋诗略》卷十二,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2《宋诗略》卷十三《梅花》诗批语,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3《宋诗略》卷十七,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4《宋诗略》卷十七,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5《宋诗略》卷五,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6《宋诗略》卷七,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查升《宋十五家诗选·序》,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2陈訏《宋十五家诗选·朱熹小传》,《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589页。
    3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632页。
    4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5《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6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7《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7册,第437页。
    1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55页。
    2玄烨《御定唐诗全录·序》,徐倬《御定全唐诗录》卷首,康熙四十五年刊本。
    3张豫章等《宋金元明四朝诗》卷首,康熙四十八年武英殿本。
    4玄烨《御选唐诗·序》,《四库全书》集部144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页。
    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卷266《礼部·贡举·试艺体裁》,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页1649。
    6《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卷279《礼部·贡举·内帘阅卷》,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页2113。
    7梁章钜《制艺丛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1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绪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2余宝琳《诗歌的定位—早期中国文学的选集与经典》,乐黛云、陈珏编选《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9—260页。
    3杨春忠《选本活动论题的张力及其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92页。
    4姚永朴《文学研究法》卷四,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版,第185页。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附《蘅塘退士原序》引,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75页。
    6《诗歌的定位—早期中国文学的选集与经典》引,乐黛云、陈珏编选《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1王史鉴《宋诗类选·凡例》,清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2王史鉴《宋诗类选·序》,清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3王史鉴《宋诗类选·序》,清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4侯桐《重刻〈宋诗类选〉序》,道光十九年刻本。
    5汪景龙、姚壎《宋诗略·凡例》,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6汪景龙《宋诗略·序》,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王鸣盛《宋诗略·序》,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2邵暠《宋诗删·凡例》,清康熙刻本。
    3邵暠《宋诗删·凡例》,清康熙刻本。
    4侯廷铨《宋诗选粹》卷一,清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5《瀛奎律髓汇评》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上册,第210页。
    6《宋诗选粹》卷一,清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7《宋诗选粹》卷三,清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8《宋诗选粹》卷一,清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9《宋诗选粹》卷一,清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10《宋诗选粹》卷一,清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11《宋诗选粹》卷三,清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1《宋诗选粹》卷三,清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2陈訏《宋十五家诗选·发凡》,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3陈訏《宋十五家诗选·陆游小传》,《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461页。
    4《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8册,第261页。
    5《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8册,第261页。
    6许耀《宋诗三百首·序》,清道光二十五年春水草堂刊本。
    1许耀《宋诗三百首·序》,清道光二十五年春水草堂刊本。
    2王庆勋《宋诗三百首·序》,清道光二十五年春水草堂刊本。
    3王庆勋《宋诗三百首·序》,清道光二十五年春水草堂刊本。
    4王庆勋《宋诗三百首·序》,清道光二十五年春水草堂刊本。
    5杨伦《杜诗镜铨·凡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15页。
    1许耀选评《省园小试会艺》,清道光甲辰夏刊,上海王氏藏板。
    2许耀选评《绛雪轩会艺》,咸丰壬子夏五月校刊。
    1罗汝怀《唐诗六百编·例言》,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第526页引同治甲戌(1874)刊本。
    2徐元润《娄水琴人集·序》,周煜《娄水琴人集》卷首,清道光十一年(1831)刊本。
    3龚丽正《宋诗选粹·序》,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4顾璟芳《兰皋明词汇选·序》,《兰皋明词汇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l页。
    5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凡例》,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1《曝书亭集》卷四十,《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79册。
    2徐乾学《憺园文集》卷十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2册,第558页。
    3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凡例》,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4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63页。
    5《书林清话》卷八,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页。
    6《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63页。
    7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序》,清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8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序》,清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9曹庭栋《宋百家诗存·例言》,乾隆六年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10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序》,清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1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66页。
    1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序》,清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2王史鉴《宋诗类选·凡例》,清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3王史鉴《宋诗类选·凡例》,清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4王史鉴《醉经草堂前集》卷十三,抄本。
    5王史鉴《醉经草堂前集》卷十三,抄本。
    1陆钟辉《南宋群贤诗选·序》,雍正九年陆氏水云渔屋刻本。
    2厉鹗《宋诗纪事·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厉鹗《樊榭山房文集》卷七《征刻〈宋诗纪事〉启》,《樊榭山房集》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06—807页。
    4厉鹗《宋诗纪事·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760页。
    1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32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723页。
    3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6页。
    4《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81页。
    5潘奕隽《严冬有诗集·序》引,《观古堂汇刻书二集》(五),光绪壬寅八月湘潭叶氏印行己未重编本。
    6毕沅《千首宋人绝句·序》,乾隆三十五年毕沅刻本。
    7潘奕隽《严冬有诗集·序》,《观古堂汇刻书二集》(五),光绪壬寅八月湘潭叶氏印行己未重编本。
    8坐春书塾《宋代五十六家诗集·序》,清宣统二年北京龙文阁石印本。
    1董沛《正谊堂文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58册,第248—249页。
    2严迪昌《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1莫砺锋《论苏黄对唐诗的态度》,《唐宋诗歌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379页。
    2许总《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25页。
    3歌德著,程代熙等译《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
    4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苏州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第58页。
    5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6页。
    6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诗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44页。
    7《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44页。
    1《岁寒堂诗话》卷上,《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上册,第455页。
    2《岁寒堂诗话》卷上,《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上册,第452页。
    3《岁寒堂诗话》卷上,《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上册,第465页。
    4秦良、贺丹君《唐宋之辨与唐宋诗之争的发轫》,《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第93页。
    5刘壎《隐居通议》卷十《刘五渊评论》,《丛书集成初编》本,上?荷涛裼∈楣?1937年版,页111。
    6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18页。
    1黄宝华、文师华《中国诗学史》(宋金元卷),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第340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众妙集提要》,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21—2622页。
    3贾岛之影响,闻一多先生指出:“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除极少数鲜明的例外,是向着词的意境与词藻移动的,其余一般的诗人大众,也就是大众的诗人,则全属于贾岛。从这观点看,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时代。……几乎每一个朝代的末叶都有回向贾岛的趋势?宋末的四灵,明末的钟谭,以至清末的同光派,都是如此。”(闻一多《唐诗杂论·贾岛》,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1-42页。)
    4《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上册,第340页。
    5《刘克庄小传》,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册,第2506页。
    6黄丕烈、顾广圻《黄丕烈书目题跋顾广圻书目题跋》,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35页。
    7许棐《融春小编》,《江湖小集》卷七十六,《四库全书》集部,第1357册,第601页。
    8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竹溪诗序》,《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13册。
    1《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1页。
    2齐治平《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1年第1期,第58页。
    3《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二《芳兰轩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155页。
    4《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370页。
    5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6与北宋对峙的还有西夏,文学不堪,与南宋短暂共存的还有元,后面有单独介绍,故此处仅言辽、金。
    7邵暠《宋诗删·序》,清康熙三十三年刻本。
    1脱脱等《辽史》卷一百三,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册,第1445页。
    2脱脱等《金史》卷一百二十五《文艺序》,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8册,第2713页。
    3赵翼《瓯北诗话》卷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17页。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六《遗山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201页。
    5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446页。
    6《元好问全集》卷四十《赵闲闲书拟和韦苏州诗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下册,页113。
    7刘祁《归潜志》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0页。
    8刘祁《归潜志》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5页。
    9庄蔚心《宋诗研究》,上海大东书局,民国十四年版,第21页。
    1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二十四,《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54册。
    2马亚中《中国近代诗歌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第96页。
    3王士禛《重辑渔洋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4高儒《百川书志》卷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96页。
    5《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30页。
    6翁方纲《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443页。
    7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册,第7307—7308页。
    8金生奎《明代唐诗选本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按:金生奎所录包括通代选本及个人专选本。
    1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上册,第78页。
    2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六《高棅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册,第7336页。
    3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五《唐诗鼓吹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中册,第709页。
    4《围炉诗话》卷三,《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551页。
    5王士禛《跋〈唐诗品汇〉》,《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2282页。
    6《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唐诗品汇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40页。
    7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428页。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45页。
    2陈田《明诗纪事》,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册,第1856页。
    3宋濂《宋学士文集》卷六十六《苏平仲文集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071页。
    4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二十四《谈诗五首》其二,《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54册。
    5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四,《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53册。
    6陈献章《陈献章集》卷一《批答张廷实诗笺》,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上册,第74页。
    7瞿佑《归田诗话》卷上,《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册,第1236页。
    8《归田诗话》卷上,《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册,第1249页。
    9都穆《南濠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册,第1344页。
    1俞弁《遗老堂诗话》卷上,《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册,第1300页。
    2唐顺之《唐荆川文集》卷七《与王遵岩参政》,《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61册。
    3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册,第7398页。
    4《袁宏道集笺校》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上册,第188页。
    5《袁宏道集笺校》卷十八《雪涛阁集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中册,第710页。
    6《袁宏道集笺校》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上册,第187页。
    7袁中道《珂雪斋集》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中册,第497—498页。
    8《珂雪斋集》卷十一《中郎先生全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中册,第521—522页。
    9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5页。
    10沈德符《清权堂集》卷十一《谭友夏夜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7册,第155页。
    1沈德符《清权堂集》附录《马仲良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7册,第240页。
    2袁中道《珂雪斋集》卷十《阮集之诗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上册,第462页。
    3谢肇淛《小草斋诗话》,《明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6677页。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67页。
    5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453页。
    6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册,第7307—7308页。
    7《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下册,第1359页。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77页。
    2《渔洋诗话》卷下,《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3李蓘《宋艺圃集·序》,《四库全书》集部138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99页。
    4李蓘《宋艺圃集·序》,《四库全书》集部138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99页。
    5李蓘《元艺圃集》,《四库全书》集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82册,第942页。
    6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7—48页。
    1《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集中六》,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94年版,第484页。
    2王学泰《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上册,第44页。
    3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4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348页。
    5高儒《百川书志》卷十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95页。
    6符观《宋诗正体序》,转引自申屠青松《清初宋诗选本研究》,南京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5页。
    1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四十一,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
    2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册,第960页。
    3《艺苑卮言》卷一,《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中册,第964页。
    4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六十五《徐汝思诗集序》,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版。
    5《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王尚书世贞”条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37页。
    1施闰章《续苏长公外纪序》,《施愚山集》第1册,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55页。
    2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05页。
    3庄蔚心《宋诗研究》,上海:上海大东书局,民国十四年版,第22页。
    4在“反对明七子”这点上,二冯与钱谦益倒是一致的,钱仲联《三百年来江苏的古典诗歌》中指出虞山派特点是“一意反对明七子”钱谦益“由批判七子的摹拟盛唐,更进一步反对妙悟说。而正面的主张,则强调‘有本’,强调内容,强调抒发真性情”;而冯班“虽才力有限,然在亡国以后所作《游仙诗》后五十首,《临桂伯墓下》、《江南曲》、《感事》等篇,凭吊故国,哀感动人”,而“在诗论上,所著《钝吟杂录》,力排严羽以禅喻诗之说,跟谦益的宗旨相同。”(见钱仲联《梦苕庵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24—225页。)
    5计东《改亭集》卷四《南昌喻氏诗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08册,第127页。
    6张鸿辑《常熟二冯先生集》,民国十五年(1926)张鸿据陆贻典原刻本校常熟二冯先生集本。
    1计东《改亭集》卷三《谭鹿柴十集诗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08册,第115—116页。
    2毛奇龄《西河文集》序二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484页。
    3张尚瑗《六莹堂集·序》,《六莹堂集》梁佩兰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5册,第177页。
    4乔亿《剑溪说诗》卷下,《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1104页。
    5《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九《复遵王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下册,第1359页。
    6《牧斋有学集》卷三十九《复遵王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下册,第1359页。
    7《牧斋初学集》卷十七《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页601。
    8《牧斋有学集》卷十三《和遵王述怀感德四十韵兼示夕公勅先》,上?偶霭嫔?1996年版,中册,第632页。
    9《牧斋有学集》卷四十七《题徐季白诗卷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下册,第1563页。
    1瞿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
    2毛奇龄《西河诗话》卷四,《西河诗词话》本,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版。
    3毛奇龄《西河文集》序二十八《盛元白诗序》,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567页。
    4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5刘世南《清诗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6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51页。
    7黄宗羲《张心友诗序》,《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47页。
    8《张心友诗序》,《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47页。
    9《张心友诗序》,《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47页。
    10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65页。
    1黄宗羲《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65页。
    2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新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150页。
    3黄宗羲《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77页。
    4查慎行《敬业堂诗集·续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651页。
    5查慎行《敬业堂诗集·续集》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628页。
    6陈居渊《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页。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352页。
    2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60页。
    3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二十,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45页。
    4昭梿《啸亭续录》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12页。
    5《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358页。
    6杨钟羲《雪桥诗话》,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5页。
    7青木正儿《清代文学评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页。
    8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9《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精华录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343页。
    10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凡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535页。
    1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13页。
    2吴之振《八家诗选·序》,《四库禁燬书丛刊补编》第57册,第538页。
    3施闰章《吴孟举见寄舟行日记有述》,《施愚山集》第2册,合肥:黄山书社,1993年版,第196页。
    4陶季《舟车集》卷十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8册,第199页。
    5赵娜《〈宋诗钞〉与清初宋诗风的兴起》,《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页3。
    6田同之《西圃诗说》,《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766页。
    1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75页。
    2顾嗣立《元诗选初集·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3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4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5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6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序》,清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7《石洲诗话》卷三,《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421页。
    1青木正儿《清代文学评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页。
    2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上册,第594页。
    3顾景星《簏稿诗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47册,第678页。
    4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卷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558—559页。
    5陆奎勋《陆堂诗集》卷二《万里游草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1册,第10页。
    6陆奎勋《陆堂文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0册,第533-534页。
    7陆奎勋《陆堂诗集》卷十二《再和朱子二律》其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1册,第106页。
    1吴骞《愚谷文存续编》卷一《拜经楼诗集续编自序》引,《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54册,第336页。
    2查升《宋十五家诗选·叙》,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3查升《宋十五家诗选·叙》,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4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346页。
    5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425页。
    6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551页。
    7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9页。
    8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346页。
    9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440页。
    10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551页。
    11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395页。
    1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618页。
    2陈訏《宋十五家诗选·序》,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3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0页。
    4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0页。
    5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7页。
    6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0页。
    7陈訏《宋十五家诗选·序》,清康熙三十二年刊本。
    8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4页。
    1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4页。
    2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46页。
    3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79页。
    4郑梁《寒村诗文选·五丁诗稿》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6册。
    5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80页。
    6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32页。
    7《时用集·题橙斋先生遗像》其一(己亥年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50页。
    8《时用集·题橙斋先生遗像》其二(己亥年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50页。
    9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57页。
    10陈訏《哭查他山同学》其三诗“小注”,《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59页。
    1陈訏《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59页。
    2《时用集·题敬业堂诗集》(辛丑年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52页。
    3《黄庭坚诗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册,第191页。
    4陈訏《哭查他山同学》其三,《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359页。
    5《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三《时用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566页。
    6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九《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册,第1468页。
    7陆次云《见山亭古今词选·序》,康熙十四年见山亭刻本。
    8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上册,第263页。
    9陆次云《善鸣集·凡例》,清康熙二十六年刻本。
    1陆次云《北墅绪言》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366页。
    2王士禛《北墅绪言·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263页。
    3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二十《陆云士〈北墅绪言〉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2册,第568页。
    4张尚瑗《竹斋诗集·序》,裘万顷《竹斋诗集》卷首,民国四年(1915)南城李氏宜秋馆刻本。
    5曾灿《过日集》卷首,康熙十二年刊本。
    6《曝书亭集》卷五十二,朱彝尊著,《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79册。
    1叶燮《原诗·外篇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页。
    2孙鋐《皇清诗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98册,第13页。
    3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942-1943页。
    4柴望《宋四名家诗·序》,康熙三十二年(1693)弘训堂刻本。
    5邵长蘅《青门簏稿》卷十一《与姜西溟二首》其二,《邵子湘全集》本,光绪二十二年重印康熙刻本。
    6柴望《宋四名家诗·序》,康熙三十二年(1693)弘训堂刻本。
    1柴望《宋四名家诗·序》,康熙三十二年(1693)弘训堂刻本。
    2周之麟《宋四名家诗·东坡诗钞序》,康熙三十二年(1693)弘训堂刻本。
    3周之麟《宋四名家诗·东坡诗钞序》,康熙三十二年(1693)弘训堂刻本。
    4柴升《宋四名家诗·东坡诗钞序》,康熙三十二年(1693)弘训堂刻本。
    5《顾梁汾先生诗词集》卷首,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6《顾梁汾先生诗词集》卷四《题后》,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7《顾梁汾先生诗词集》卷五《王士禛序》,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8《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725页。
    1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原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王史鉴《宋诗类选·序》,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3王史鉴《醉经草堂前集》卷十四,抄本。
    4王史鉴《醉经草堂前集》卷十四,抄本。
    5华希闵《醉经草堂前集·序》,《醉经草堂前集》卷首,抄本。
    1沈德潜《抱山居士文集·序》,《醉经草堂前集》卷首,抄本。
    2王史鉴《宋诗类选·序》,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1王史鉴《宋诗类选·序》,康熙五十一年乐古斋刻本。
    2吴骞《拜经楼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73页。
    1《樊榭山房文集》卷三《绿杉野屋集序》,《樊榭山房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册,页742。
    2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国学基本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厉鹗《查莲坡蔗塘未定稿序》,《樊榭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册,第735页。
    4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苏州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第187页。
    5王鸣盛《宋诗略·序》,汪景龙、姚壎辑《宋诗略》卷首,清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6王鸣盛《宋诗略·序》,汪景龙、姚壎辑《宋诗略》卷首,清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7王鸣盛《宋诗略·序》,汪景龙、姚壎辑《宋诗略》卷首,清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宋诗略·凡例》,清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2《宋诗略》卷七《苏轼小传》,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3《宋诗略》卷七,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4《宋诗略》卷十二,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5《宋诗略》卷四《欧阳修小传》,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6选录欧诗20首,居第五位,仅次于苏轼(35)、王安石(24)、陆游(23)、范成大(21)。
    7汪景龙、姚壎《宋诗略》卷四,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8《宋诗略》卷一,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9《宋诗略》卷一,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姚壎《宋诗略·序》,清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2姚壎《宋诗略·序》,清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3《宋诗略》卷十四,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4《宋诗略》卷十四,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5《宋诗略》卷一,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宋诗略》卷六,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2《宋诗略》卷九,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3《宋诗略》卷一,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4《宋诗略》卷二,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5《宋诗略》卷六,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6姚壎《宋诗略·序》,清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7王学泰《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上册,第119页。
    8彭元瑞《南宋四家律选·跋》,抄本。
    9顾廷伦《宋诗钞》,抄本。
    10诸宗元《宋诗钞·序》,顾廷伦《宋诗钞》卷首,抄本。
    1《随园诗话》卷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页。
    2《随园诗话》卷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2页。
    3《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送嵇拙修大宗伯入都》其四,《袁枚全集》第1册,第397页。
    4《小仓山房文集》卷十七,《袁枚全集》第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83—284页。
    5《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73页。
    6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566页。
    7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16页。
    1邵长蘅《青门簏稿》卷七《金生诗序》,《邵子湘全集》本,光绪二十二年重印康熙刻本。
    2赵翼《瓯北集》卷四十八《论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下册,第1233页。
    3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一《论诗十二绝句》其十,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上册,第262页。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59-2660页。
    5对于整个清代的宋诗派,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分为三期:黄宗羲、吴之振、翁方纲等为清初宋诗派;道、咸间何绍基、郑珍等为中期宋诗派;后期宋诗派为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见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9页。)。
    1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72-373页。
    2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3金天羽《答苏戡先生书》,《天放楼诗文集》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96页。
    4龙榆生《中国韵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5陈子展《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页。
    6《石遗室诗话》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7陈衍《近代诗钞》“祁□藻条”,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1页。
    1由云龙《定庵诗话》卷上,《民国诗话丛编》第3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563页。
    2龚丽正《宋诗选粹·序》,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3《陈辅之诗话》,《宋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册,第332页。
    4蒋士铨《辩诗》,《忠雅堂集校笺》第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986页。
    5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附录二《黄庭坚‘夺胎换骨’辨》,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288页。
    1龚丽正《宋诗选粹·序》,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2龚丽正《宋诗选粹·序》,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3侯廷铨《宋诗选粹·凡例》,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4侯廷铨《宋诗选粹·凡例》,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5侯廷铨《宋诗选粹·凡例》,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6侯廷铨《宋诗选粹·凡例》,道光五年瑞实堂刻本。
    1许耀《宋诗三百首·序》,道光二十五年春水草堂藏板。
    2马卫中《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0页。
    3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60页。
    4黄霖《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
    5《石遗室诗话》卷十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1坐春书塾《宋代五十六家诗集·序》,宣统二年石印本。
    2四藤吟社主人《唐诗三百首·序》,《唐诗三百首》附录,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77页。
    3玄烨《御选唐诗·序》,《四库全书》集部,第1446册,第1页。
    4毛奇龄《西河诗话》卷五,《西河诗词话》本,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版。
    1如沈德潜称:“宋代诗前此无选本”(《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上册,第272页)。
    2顾汧《凤池园文集》卷四《吴中翰孟举六十寿序》,《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26册,第373页。
    3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4顾汧《凤池园文集》卷四《吴中翰孟举六十寿序》,《四库未收书辑刊》七辑,第26册,第373页。
    5八家:宋琬、施闰章、王士禛、王士禄、程可则、曹尔堪、沈荃、陈廷敬,此书影响广大,多为其他清诗总集所本,邓汉仪《诗观二集凡例》即谓:“荔裳、西樵、绎堂、顾庵、说岩诸公诗皆采自吴孟举选本。”
    6张仲谋:《诗化的“清明上河图”—吴之振北京组诗读解》(《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论吴之振的诗学观及其创作》(《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吴之振对神韵说的异议》(《文学遗产》2000年第4期)、《清代宋诗师承论》中《吴之振》一节;严迪昌:《清诗史》附录有《吴之振》一节。
    1《清诗别裁集》卷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上册,第272页。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二《黄叶村庄诗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页2549。
    3《国朝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705页。
    4《清史列传》卷七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5825页。
    5《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九《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册,第1458页。
    6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下册,第768页。
    7钱仲联《顺康雍诗坛点将录》,《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第38页。
    8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62页。
    9吴震方《晚树楼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2册,第131页。
    1金堡(释澹归)《遍行堂集》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8册,第390页。
    2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五《寻畅楼诗稿序》,《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63页。
    3叶燮《黄叶村庄诗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67页。
    4叶衍兰、叶恭绰编《清代学者像传》,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上册,第1集,第62页。
    5张仲谋《论吴之振的诗学观及其创作》,《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
    6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杜诗镜铨》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98—399页。
    1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70页。
    2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3吴之振《黄叶村庄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7页。
    4吴之振《黄叶村庄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7页。
    5吴之振《黄叶村庄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7页。
    6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引,《宋诗话全编》第3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688页。
    7吴之振《黄叶村庄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7页。
    8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01页。
    1吴之振《黄叶村庄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7页。
    2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76页。
    3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83页。
    4《国朝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705页。
    5邓汉仪《诗观二集》卷十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0册,第206页。
    6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76页。
    7《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81页。
    1张仲谋《诗化的“清明上河图”-吴之振北京组诗读解》,《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第24页。
    2吴之振《黄叶村庄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7页。
    3《宋诗话全编》第3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454页。
    4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78页。
    5《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81页。
    6《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35页。
    7《黄叶村庄诗集》卷二《次韵答汪晋贤》,《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00页。
    8吴之振《黄叶村庄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6页。
    1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14页。
    2吴之振《黄叶村庄诗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8页。
    3吴之振《黄叶村庄诗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4页。
    4《退庵随笔·学诗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989页。
    5《瀛奎律髓汇评》附录一《吴之振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第1813页。
    6《瀛奎律髓汇评》附录一《吴之振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第1813页。
    7《瀛奎律髓汇评》附录一《纪昀评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第1814页。
    8金居敬《渔洋续集·序》,《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693页。
    9吴之振《黄叶村庄诗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7页。
    10陈伟文《清代前中期黄庭坚诗歌接受史》(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第53-58页)从用典、化用黄诗诗句、风格等方面论述了吴之振的宗黄取向,可参看。
    11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94页。
    12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48页。
    13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39页。
    1吴之振《黄叶村庄诗后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801页。
    2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48页。
    3《瀛奎律髓汇评》附录一《吴之振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下册,第1813页。
    4《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92页。
    5《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96页。
    6《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24页。
    7《杜诗镜铨》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199页。
    8《黄叶村庄诗集》卷二《种梅第二日得小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00页。
    1孔尚任、刘廷玑《长留集》卷首,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版,上册。
    2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凡例》,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3吴之振《宋诗钞初集·凡例》,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4潘景郑《旧钞本宋人小集跋》,《著砚楼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48页。
    5黄炳垕《黄宗羲年谱》卷中,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4页。
    1陈祖法《古处斋文集》卷十,《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29册,第65页。
    2王士禛《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86页。
    3吕葆中撰《行略》《吕晚村先生文集·附录》,《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627页。
    4《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七,《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607页。
    5吕葆中撰《行略》,《吕晚村先生文集·附录》,《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627页。
    6《吕晚村先生续集》卷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659页。
    7吴震方《晚树楼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2册,第131页。按:《黄叶村庄诗集》卷首顾楷仁《吴孟举墓志铭》称其“十三应童试,即与□□□定交试席间。”认为吴、吕相交始于孟举十三岁时,实应以吴之振自述的十六、七岁为准。
    1《黄叶村庄诗集》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
    2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中册,第956页。
    3《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36—537页。
    4吕葆中《行略》,《吕晚村先生文集·附录》,《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627页。
    5《吕晚村先生文集》卷六,《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90—591页。
    6《行略》,《吕晚村先生文集·附录》,《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624页。
    7吴之振《宋诗钞·凡例》,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8黄炳垕《黄宗羲年谱》卷中,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2页。
    9《吕晚村先生文集》卷六,《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91页。
    1黄宗羲《思旧录》,《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册,第375页。
    2黄宗羲《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01页。
    3钱仲联《黄宗羲诗文选·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第1页。
    4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卷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5黄炳垕《黄宗羲年谱》卷中,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2页。
    6孙之梅《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77页。
    7吴之振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册,第2938页。
    1吕留良《晚村先生家训真迹》卷五,《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948册,第49页。
    2黄宗羲《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01—402页。
    3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七,《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94册。
    4《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七,《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94册。
    5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51页。
    6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61页。
    7《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36—537页。
    8吴之振《宋诗钞凡例》,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1《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31页。
    2《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679页。
    3《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一《答张菊人书》,《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496页。
    4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册,第1462页。
    5《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册,第2038页。
    6《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册,第2987页。
    1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册,第1491页。
    2吕留良《吕晚村先生续集》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655—656页。
    3吕留良《晚村先生家训真迹》卷二,《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948册,第29页。
    4《晚村先生家训真迹》卷三,《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948册,第41页。
    5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02页。
    6《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03页。
    7《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09页。
    1《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10页。
    2《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31页。
    3《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38页。
    4《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一《答张菊人书》,《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496页。
    5《吕子评语余编》卷八,《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94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605页。
    6《晚村先生家训真迹》卷三,《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948册,第31—32页。
    1《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22页。
    2《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32页。
    3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13页。
    4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册,第1819页。
    5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889页。
    1吴之振等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628页。
    2《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564页。
    3《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811页。
    4《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册,第2038页。
    5《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册,第1218页。
    6《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册,第1385页。
    7《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册,第1432页。
    8《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598页。
    9《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17页。
    10《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第148册,第504页。
    11申屠青松《清初宋诗选本研究》,南京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83页。
    1《瀛奎律髓汇评》附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册,第1818页。
    2查慎行《得树楼杂钞》卷五,《丛书集成续编》子部,第92册,第310页。
    3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09页。
    4《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37册,第758页
    5宋荦《竹斋诗集·序》,裘万顷《竹斋诗集》卷首,民国四年(1915)南城李氏宜秋馆刻本。
    1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册,第315页。
    2张梅秀《〈宋诗钞〉的卷数版本和编者》,《晋图学刊》1996年第2期,第62页。
    1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4册,第21页。
    2马瀛、赵宗建《唫香仙馆书目旧山楼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3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明清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2册,第135页。
    4《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明清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0册,第108页。
    5《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3册,第346页。
    6《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4册,第421页。
    7《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4册,第421页。
    8冒春荣《葚原诗说》,《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608页。
    9申屠青松《〈宋诗钞〉续补编考》,《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41页。
    1李宣龚《宋诗钞补序》,《宋诗钞》第9卷(册)卷首,民国四年(1915)上海涵芬楼影印本。
    2阳海清《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第243页。
    
    1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38页。
    2柴望《宋四名家诗·序》,清康熙三十二年弘训堂刻本。
    3《清代文字狱档》,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年版,第583页。
    4李宣龚《校补〈宋诗钞〉记》,《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7页。
    1陈鼎《留溪外传》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2册,第500页。
    2当作“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三“子部”载所撰《筇竹杖》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3杨凤苞《秋室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76册,第23页。
    1杨伦《杜诗镜铨》卷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下册,第582页。
    2林景熙《霁山文集》卷五《王修竹诗集序》,《四库全书》集部,第1188册,第750页。
    3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四《读杜诗》,《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18册。
    4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一四《还狱》,《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18册。
    5靳治荆《思旧录》,《清代传记丛刊》第29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45页。
    6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74页。
    1《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2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四《客维扬呈傅育庵太守四首》其二引,《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29册,第276页。
    3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上册,第61-62页。
    4潘承玉《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55页。
    5《宋诗啜醨集》卷四,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6《宋诗啜醨集》卷四,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7谢海林《潘问奇〈宋诗啜醨集〉考论》,《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第2期,第27页。
    1申屠青松《清初宋诗选本研究》,南京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139页。
    2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36页。
    3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30页。
    4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遗民情绪与清初美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948页。
    5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十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中册,第800—801页。
    6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三《明遗民所知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页。
    1曹寅《楝亭诗别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57册,第219页。
    2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59页。
    3《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62页。
    4《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66页。
    5《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68页。
    6《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69页。
    7赵娜《清代顺康雍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第42页。
    8《杜诗镜铨》卷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549页。
    1《拜鹃堂诗集》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17页。
    2《拜鹃堂诗集》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47页。
    3《拜鹃堂诗集》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34页。
    4《拜鹃堂诗集》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47页。
    5《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74页。
    6《拜鹃堂诗集》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12页。
    7《拜鹃堂诗集》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54页。
    8《拜鹃堂诗集》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58页。
    9《拜鹃堂诗集》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22页。
    10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729—1730页。
    11法式善《梧门诗话》卷一,《清代稿本百种汇刊》第77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9页。
    1陈鼎《留溪外传》卷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22册,第500页。
    2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57页。
    3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上册,第108页。
    4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13页。
    5邓汉仪《诗观二集》卷十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0册,第275页。
    6朱梓、冷昌言《宋元明诗三百首》(明五律类),咸丰三年(1853)虞山顾氏家塾刻本。
    1《拜鹃堂诗集》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43页。
    2《拜鹃堂诗集》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41页。
    3潘承玉《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55页。
    4黄宗羲《余恭人传》,《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0页。
    5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74页。
    6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三《己未除夕客海陵偶感》,《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48页。
    7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1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0册,第454页。
    2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75页。
    3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67页。
    4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苏州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第58页。
    1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73页。
    2《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3《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4可参阅申屠青松“《啜醨集》与竟陵诗学”一节,见其《清初宋诗选本研究》第四章第二节。
    5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6《宋诗啜醨集》卷三,杨万里《题东西梁山》诗后潘氏评语。
    7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1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2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3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4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5《宋诗啜醨集》卷一,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1《宋诗啜醨集》卷一,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2韩愈《荆潭唱和诗序》,《韩愈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213页。
    3《欧阳修全集》卷四十三《梅圣俞诗集序》,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612页。
    4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九《跋章仲山诗》,《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14册。
    5潘问奇《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1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2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3《宋诗啜醨集》卷一,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4《宋诗啜醨集》卷一,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5《宋诗啜醨集》卷一,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6《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7《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1《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2《宋诗啜醨集》卷二,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3《宋诗啜醨集》卷一,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4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40册,第454页。
    5杨钟羲《雪桥诗话三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页。
    6《宋诗啜醨集》卷四,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7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序》,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8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凡例》,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1《拜鹃堂诗集》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八辑第29册,第255页。
    2《宋诗啜醨集》卷二,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3《宋诗啜醨集》卷二,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4《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5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凡例》,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6《宋诗啜醨集》卷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1《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7册,第437—438页。
    2傅王露《宋诗别裁集·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7册,第437页。
    1《孟子·万章下》,朱熹《四书集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342页。
    2王思任《王季重十种·杂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5页。
    3张景星等《宋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4张景星等《宋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5刘达科《辽金元诗文史料述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4页。
    6谢先模《〈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的主编张景星是奉新人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3期,第44-45页。
    1金开诚、葛兆光《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页。
    2朱林宝《中华文化典籍指要》,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1页。
    3钱钢、周锋、张寅彭《中国诗学·第三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第96页。
    4王学泰《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上册,第119页。
    5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导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页。
    1宋如林修;孙星衍,莫晋等纂《松江府志》卷五十八《古今人传十》,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
    2《松江府志》卷七十七《名迹志上》,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
    3黄之隽《堂集》卷十三《飞鸿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1册,第351页。
    4黄之隽《堂集续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1册,第803页。
    5陈祖武编《乾嘉名儒年谱》,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4册,第26页。
    1陈祖武选《乾嘉名儒年谱》,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4册,第27页。
    2谢庭薰修、陆锡熊纂《娄县志》卷二十五、二十六,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3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09页。
    4《清诗别裁集》卷二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下册,第390页。
    5王豫《江苏诗征》卷五十六转引沈学子评语,清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6《江苏诗征》卷五十七,清道光元年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7释篆玉《话堕集》卷一,《四库未收书辑刊》10辑,第21册,第9页。
    8释篆玉《话堕二集》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10辑,第21册,第47页。
    1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07页。
    2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94页。
    3《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册,第84页。
    1《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0册,第72页。
    2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上册,第78页。
    3本文所言理学家,以金履祥《濂洛风雅》诗人名录及《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至一百八十九《道学传》为据,刘子翚为朱熹师,虽入《儒林》,但为公认的理学家,故及之。
    1谢庭薰修、陆锡熊纂《娄县志》卷二十六《人物》,乾隆五十三年刻本。
    2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册,第9936页。
    3陆陇其《松阳讲义》卷一,《四库全书》经部,第20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42页。
    4《国朝诗话》卷一,《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671页。
    1杨开第、姚光发《华亭县志》卷十六《人物五·列传》,光绪五年刻本。
    2姚培谦《述怀一百韵》,《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09页。
    3宋如林修;孙星衍,莫晋等纂《松江府志》卷五十九《古今人传十一》,清嘉庆二十二年刻本。
    4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14页。
    5关于姚培谦生卒年,王宝先《历代名人年谱总目》(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七十五辑,第174页。)称其“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生,清高宗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卒”。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上册,第536页)称其“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黄达所撰传称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此据杭州大学图书馆编《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笔者所据为《松江府志》。
    6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姓名略》,扬州:广陵书社, 2007年版,第222页。
    7《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册,第90页。
    8《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79页。
    9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十一《恕斋诗存稿跋》,《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14册。
    10《筱园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407页。
    11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1傅王露《宋诗别裁集·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傅王露《宋诗别裁集·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3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6页。
    4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61页。
    5陆奎勋《陆堂文集》卷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0册,第572-573页。
    1陆奎勋《陆堂诗续集》卷一《雪夜再阅苏诗识以长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71册,第150页。
    2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诗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53页。
    3《松桂读书堂集·诗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52页。
    4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上册,第78页。
    5叶燮《原诗·内篇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6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79页。
    7《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18页。
    8《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09页。
    9《松桂读书堂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21页。
    10《松桂读书堂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21页。
    1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10页。
    2《松桂读书堂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17-118页。
    3吴乔《围炉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582页。
    4《围炉诗话》卷四,《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583页。
    5杜诏《自知集·序》,《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61页。
    6叶燮《原诗·内篇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7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诗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51页。
    8陆奎勋《陆堂诗续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1册,第158页。
    9陈崿《览古诗·序》,《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63页。
    10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卷一,《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695页。
    11《松桂读书堂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20页。
    1王原《西亭文钞》卷三《陈后山集序》,光绪辛卯不远复斋藏板。
    2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101页。
    3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4陈衍《石遗室文集》卷九,《陈石遗集》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22页。
    5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7册,第95页。
    6《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7册,第437页《宋诗别裁集提要》引。
    1王原《西亭文钞》卷四,光绪十七年不远复斋藏板。
    2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3《石遗室诗话》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4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6-27页。
    5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历代诗话续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78页。
    1陶秋英《宋金元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99页。
    2《原诗·内篇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3汪琬《皇清诗选·序》,孙鋐编《皇清诗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98册,第2页。
    4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页。
    5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6—37页。
    6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2页。
    1刘熙载著;王气中笺注《艺概笺注》卷二《诗概》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7页。
    2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68页。
    3陈訏《宋十五家诗选·欧阳修小传》,《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291页。
    4《石林诗话》卷中,《宋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册,第2698页。
    5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11页。
    6陈訏《宋十五家诗选·王安石小传》,《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21册,第328页。
    7《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6页。
    8《原诗·内篇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
    9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6页。
    10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册,第4263页。
    11汪景龙、姚壎《宋诗略》卷十二《杨万里小传》,乾隆三十五年竹雨山房刻本。
    12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370页。
    1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7册,第13114页。
    2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12页。
    3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56页。
    4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读张文潜诗》,《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196册。
    5可参看拙作《论张耒诗歌艺术的两结合》,《唐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85页。
    2《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85页。
    3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12页。
    4《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上册,第559页。
    5此诗作者有郑文宝、张耒二说,参宋业春《“亭亭画舸系春潭”诗作者考辨》,《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
    6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7洪迈《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89页。
    
    1马卫中《明末清初江苏诗歌总集与诗派之关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第51页。
    2龙榆生《选词标准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5页。
    3马卫中《明末清初江苏诗歌总集与诗派之关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第51页。
    1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67页。
    2杨伦《杜诗镜铨·凡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上册,第14页。
    3吴乔《答万季野诗问》,《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62页。
    5叶燮《原诗·内篇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1吴之振《宋诗钞·凡例》,康熙十年吴氏鉴古堂刻本。
    2邓之诚《桑园读书记》,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90页。
    3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1420页。
    1吴之振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册,第770页。
    1缪荃孙《艺风藏书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57页。
    1林夕《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明清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9册,第326页。
    2林夕《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3册,第404页。
    3《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5册,第405页。
    4《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8册,第529页。
    1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372-373页。
    2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五十二,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875页。
    1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4册,第421页。
    2马维翰《墨麟诗》卷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70册。
    3《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579页。
    4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下册,第434页。
    5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一《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册,第2500页。
    1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一《贺铸小传》,乾隆六年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2《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宋百家诗存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66页。
    3林夕《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3册,第348页。
    4马瀛、赵宗建《唫香仙馆书目旧山楼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5林夕《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册,第201页。
    
    1《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6册,第552页。
    2陈祖武选《乾嘉名儒年谱》,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第4册,第18页。
    3《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760页。
    4《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樊榭山房集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页2353。
    1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明清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0册,第305页。
    1《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7册,第351页。
    1《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2册,第106页。
    1顾立功《宋诗窥·引》,清刻本。
    2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第259页。
    3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24页。
    1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3册,第413页。
    2谈迁《枣林杂俎》和集《丛赘·贩海》,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71页。
    3严长明《千首宋人绝句·诗例》,清乾隆三十五年毕沅刻本。
    4王士禛《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下册,第449页。
    5《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下册,第2081页。
    1内阁印铸局编《宣统三年冬季职官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2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1308页载录。
    2孔继涵《红榈书屋诗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60册,第409页。
    3孔继涵《红榈书屋诗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60册,第409页。
    1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五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8册,第6773页。
    2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6册,第115页。
    3《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4册,第47页。
    4《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7册,第123页。
    5《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册,第479页。
    1《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下册,第2671页。
    2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册,第553页。
    3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下册,第2100页。
    4《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8册,第260-261页。
    5《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1册,第407页引。
    1《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1册,第407页。
    2梁章钜《制艺丛话·试律丛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482页。
    3《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1册,第446页。
    4梁章钜《退庵诗存》,《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99册,第647页。
    5翁方纲《退庵诗存·题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99册,第429页。
    6叶绍本《退庵诗存·题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99册,第430页。
    7吴慈鹤《退庵诗存·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99册,第432页。
    
    1董沛《正谊堂文集》卷二十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58册,第412页。
    2董濂《六一山房诗集·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58册,第81页。
    3蔡鸿鉴《六一山房诗集·跋》,《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58册,第81页。
    4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下册,第2101页。
    1阳海清《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第244页。
    2潘景郑《著砚楼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48页。
    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页。
    4王元标《重刻〈宋诗类选〉识》,道光十九年重刻本。
    5侯桐《重刻〈宋诗类选〉序》,道光十九年重刻本。
    6转引自张梅秀《〈宋诗钞〉的卷数版本和编者》,《晋图学刊》1996年第2期,第61页。
    1李慈铭《越缦堂诗话》卷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铅印本。
    1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2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3页。
    3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页。
    乐黛云、陈珏编《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白居易著《白居易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高儒、周弘祖撰《百川书志古今书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甘熙撰《白下琐言》,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
    陈廷焯著《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阮学浩、阮学浚辑《本朝馆阁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陆次云著《北墅绪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吴骞著《拜经楼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吴之振编《八家诗选》,《四库禁燬书丛刊补编》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金堡著《遍行堂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汪懋麟撰《百尺梧桐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潘问奇著《拜鹃堂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C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石介著《徂徕石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王士禛著《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杨万里著《诚斋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储大文著《存研楼文集》,清乾隆九年(1744)刻本。
    陈维崧著《陈迦陵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陈衍著《陈石遗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方南堂《辍锻录》,《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陈子龙著《陈子龙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申涵光著《聪山集》,《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阮葵生撰《茶余客话》,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陈献章撰《陈献章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冯班、冯舒著《常熟二冯先生集》,民国十五年(1926)张鸿据陆贻典原刻本校正本。
    张问陶著《船山诗草》,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孔尚任、刘廷玑著《长留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版。
    张景星评选《重订〈宋诗别裁集〉》,清务本堂刻本。
    王史鉴辑、王元标补《重刻〈宋诗类选〉》,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
    蒋寅著《大历诗风》,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陈冠梅著《杜本及〈谷音〉研究》,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
    祁承、孙庆增撰《澹生堂藏书约藏书纪要》,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佚名辑《读宋诗杂录》,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焦循撰《雕菰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徐乾学著《憺园文集》,《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由云龙著《定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黄廷鉴著《第六弦溪文钞》,《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何绍基撰《东洲草堂文钞》,《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杜甫著;杨伦笺注《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查慎行撰《得树楼杂钞》,《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谢章铤著《赌棋山庄笔记》,《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范仲淹著《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恩格斯著《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厉鹗著;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佚名辑《分韵近体宋诗》,清刻本。
    恩格斯著《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顾汧著《凤池园集》,《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王瑶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杜本辑《谷音》,《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杨际昌著《国朝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江藩著《国朝汉学师承记》,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顾贞观著《顾梁汾先生诗词集》,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龚自珍著《龚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钮琇撰《觚賸续编》,《笔记小说大观》本,台北:新兴书局,1979年版。
    毛春翔著《古书版本常谈》,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沈德潜编《古诗源》,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王士禛撰《古夫于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瞿佑著《归田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计东著《改亭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马卫中著《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歌德著、程代熙等译《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刘祁著《归潜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国立“中央”图书馆编《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94年版。
    田雯著《古欢堂杂著》,《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张维屏著《国朝诗人征略》,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祖法著《古处斋文集》,《四库禁燬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曾灿著《过日集》,清康熙十二年(1673)刊本。
    陈岩肖著《庚溪诗话》,《宋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韩愈著;钱仲联、马茂元校点《韩愈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孔继涵《红榈书屋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黄丕烈、顾广圻著《黄丕烈书目题跋顾广圻书目题跋》,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吴之振著《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黄庭坚著、任渊等注《黄庭坚诗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黄宗羲著《黄梨洲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黄宗羲著《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刘克庄著《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黄炳垕撰《黄宗羲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宁波师范学院黄宗羲研究室编《黄宗羲诗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刘克庄撰《后村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郑梁著《寒村诗文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王昶辑《湖海诗传》,《国学基本丛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孙鋐编《皇清诗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释篆玉著《话堕集》,《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杨开第、姚光发纂修《华亭县志》,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陈寅恪著《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莫砺锋著《江西诗派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
    张宏生著《江湖诗派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
    毛晋、王士禛撰《汲古阁书跋重辑渔洋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吴晗著《江浙藏书家史略》,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顾贞观选《积书岩宋诗选》,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
    姚鼐辑《今体诗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许耀选评《绛雪轩会艺》,清咸丰二年(1852)刊本。
    刘小枫选编《接受美学译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林景熙著、章祖程注《霁山文集》,《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乔亿著《剑溪说诗》,《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查慎行著《敬业堂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陈衍编《近代诗钞》,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脱脱等撰《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朱彝尊撰《静志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陆次云选《见山亭古今词选》,清康熙十四年(1675)见山亭刻本。
    陈起编《江湖小集》,《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黄霖著《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全祖望《鲒埼亭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荷虾J榈瓿霭嫔纾?989年版。
    王豫辑《江苏诗征》,清道光元年(1821)焦山海西庵诗征阁刻本。
    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顾起元撰《客座赘语》,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袁中道著《珂雪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钱泳撰《履园谈诗》,《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李东阳著《麓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龙榆生著《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周煜编《娄水琴人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刊本。
    欧阳修著《六一诗话》,《历代诗话》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金履祥辑《濂洛风雅》,《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鲁迅著《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陆九渊著《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陈思编、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吴绮著《林蕙堂全集》,《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董沛著《六一山房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毕沅著《灵岩山人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四库禁燬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吕留良《吕子评语余编》,《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莫友芝撰《郘亭遗文》,《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顾璟芳编《兰皋明词汇选》,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王应奎撰《柳南随笔续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张尚瑗撰《六莹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释惠洪撰《冷斋夜话》,《宋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脱脱等撰《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卞僧慧著《吕留良年谱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金开诚、葛兆光著《历代诗文要籍详解》,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刘达科著《辽金元诗文史料述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谢庭薰、陆锡熊纂修《娄县志》,乾隆五十三年(1788)刻本。
    王宝先著《历代名人年谱总目》,《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年版。
    陆奎勋著《陆堂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陆奎勋著《陆堂诗集续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陈鼎撰《留溪外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曹寅著《楝亭诗别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钱泳著《梅花溪诗草梅花溪诗续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刊本。
    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清史料》,台北:维新书局,1972年版。
    程国赋著《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陈夔龙著《梦蕉亭杂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马维翰著《墨麟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钱仲联著《梦苕庵诗话》,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
    钱仲联著《梦苕庵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陈田著《明诗纪事》,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初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金生奎著《明代唐诗选本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宋荦著《漫堂说诗》,《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张慧剑著《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余嘉锡著《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吴曾撰《能改斋漫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卞东波著《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劄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高士奇选《南宋二高诗》,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抄本,苏州图书馆藏。
    卢景昌选《南宋群贤七绝诗》,抄本,苏州大学图书馆藏。
    陆钟辉辑《南宋群贤诗选》,清雍正九年(1731)陆氏水云渔屋刻本。
    都穆著《南濠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赵翼著《瓯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赵翼著《瓯北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欧阳修著《欧阳修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
    朱彝尊著《曝书亭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王昶著《蒲褐山房诗话新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版。
    张景星编、后藤元太郎纂评《批评宋诗钞》,日本青木嵩山堂藏浪华书屋刻本。
    纪昀等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吴处厚撰《青箱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章钰等编、武作成补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王绍曾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刘世南著《清诗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居渊著《清代朴学与中国文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严迪昌著《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邬国平、王镇远著《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姚觐元、孙殿起辑《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王桂平著《清代江南藏书家刻书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托津等奉敕撰《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
    屈大均著《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严长明编《千首宋人绝句》,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毕沅刻本。
    尤袤著《全唐诗话》,《历代诗话》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张廷玉等奉敕撰《清朝文献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孟森著《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陈金林、齐德生、郭曼曼编《清代碑传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陈祖武选《乾嘉名儒年谱》,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邓之诚著《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沈德符著《清权堂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严迪昌著《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王英志著《清人诗论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青木正儿著《清代文学评论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张仲谋著《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叶衍兰、叶恭绰编《清代学者像传》,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孙之梅著《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上海书店出版社编《清代文字狱档》,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杨凤苞撰《秋室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潘承玉著《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洪迈著《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田况《儒林公议》,《笔记小说大观》本,台北:新兴书局,1979年版。
    陈鸿祥编著《〈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袁枚著《随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吕肖奂著《宋诗体派论》,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王水照著《宋代文学通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周裕锴著《宋代诗学通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朱迎平著《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曹庭栋编《宋百家诗存》,清乾隆六年(1741)曹氏二六书堂刻本。
    叶德辉著《书林清话》,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
    许总著《宋诗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马东瑶著《苏门六君子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戒著《岁寒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佚名编《诗家鼎脔》,《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鲁九皋著《诗学源流考》,《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陈世隆编《宋诗拾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万斯同撰《宋季忠义录》,《四明丛书》本,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版。
    王史鉴辑《宋诗类选》,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乐古斋刻本。
    胡云翼著《宋诗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欧阳兆熊、金安清著《水窗春呓》,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陆容撰《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邵长蘅著《邵子湘全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印康熙刻本。
    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宋诗钞初集》,康熙十年(1671)吴氏鉴古堂刻本。
    陈訏编《宋十五家诗选》,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
    陈訏编《宋十五家诗选》,《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厉鹗辑《宋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邵暠辑《宋诗删》,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
    佚名辑《宋人绝句选》,清抄本,苏州图书馆藏。
    刘钟英编《三体宋诗》,旧抄本,国家图书馆藏。
    吴曹直、储右文编《宋诗选》,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潘问奇、祖应世选《宋诗啜醨集》,清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许耀编《宋诗三百首》,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春水草堂刻本。
    张豫章等奉敕编《宋金元明四朝诗》,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武英殿本。
    胡应麟著《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司马迁著《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张瀚著《松窗梦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叶梦得著《石林燕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刘知几著《史通》,《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马维翰选、孙纬云校正《宋诗选》,清刻本。
    董濂辑《四明宋僧诗》,《四明丛书》本,扬州:广陵书社,2006年版。
    坐春书塾选辑《宋代五十六家诗集》,清宣统二年(1910)北京龙文阁石印本。
    宋濂著《宋学士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佚名辑《宋诗抄》,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佚名辑《全宋诗》,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佚名辑《宋诗钞精选》,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陈玉绳辑《宋诗选本》,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顾廷伦编《宋诗选》,民国十七年(1928)科学仪器馆石印本。
    顾廷伦编《宋诗钞》,抄本,苏州图书馆藏。
    邱曾辑《宋诗钞》,民国九年(1920)吴江柳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侯廷铨辑《宋诗选粹》,清道光五年(1825)瑞实堂刻本。
    汪景龙、姚壎辑《宋诗略》,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姚氏竹雨山房刻本。
    彭元瑞编《宋四家律选》,抄本,国家图书馆藏。
    陆次云编《宋诗善鸣集》,清康熙蓉江怀古堂刻本。
    周之麟、柴升辑《宋四名家诗》,康熙三十二年(1693)弘训堂刻本。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朱熹《四书集注》,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陈衍著《石遗室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施闰章著《施愚山集》,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版。
    许耀选评《省园小试会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夏刊,上海王氏藏板。
    翁方纲著《石洲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庄蔚心著《宋诗研究》,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25年版。
    李蓘编《宋艺圃集》,《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曹学佺辑《石仓宋诗选》,《四库全书》本,上?荷虾9偶霭嫔纾?987年版。
    陈訏著《时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钱锺书著《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梁昆著《宋诗派别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缪钺著《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苏轼著《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吴孟举、吴自牧编《宋诗钞选》,清康熙十年(1671)三余堂刻本。
    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选《宋诗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冒春荣著《葚原诗说》,《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邓汉仪《诗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邓之诚著《桑园读书记》,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版。
    张景星等编选《宋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诵芬楼刻本。
    张景星等编选《宋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张景星等编选《宋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宋如林修;孙星衍,莫晋等纂《松江府志》,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刻本。
    姚培谦《松桂读书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陆陇其著《松阳讲义》,《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张之洞著《书目答问补正》,扬州:广陵书社,2007年版。
    陶秋英编选《宋金元文论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叶梦得著《石林诗话》,《宋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胡应麟撰《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陈衍编《宋诗精华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王鸣盛著《十七史商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靳治荆著《思旧录》,《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朱梓、冷昌言编辑《宋元明诗三百首》,咸丰三年(1853)虞山顾氏家塾刻本。
    邵廷采著《思复堂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许总著《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顾立功编《宋诗窥》,清刻本。
    谭元春撰《谭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钱锺书著《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
    艾南英著《天傭子集》,《四库禁燬书丛刊补编》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王友胜著《唐宋诗史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岳珂撰《桯史》,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孙琴安撰《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仲伟行等编著《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毛晋辑《唐人选唐诗》,台北:大通书局,1973年版。
    陈尚君著《唐代文学丛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薛雪编《唐人小律花雨集》,清乾隆十一年(1746)刊本。
    杨逢春编《唐诗绎》,清乾隆纫香书屋藏板。
    齐治平著《唐宋诗之争概述》,长沙:岳麓书社,1983年版。
    莫砺锋著《唐宋诗歌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纳兰性德著《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闻一多著《唐诗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赵执信著《谈龙录》,《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归有光著《唐荆川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吴汝纶著《桐城吴先生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唐诗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梁章钜著《退庵诗存》,《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梁章钜著《退庵随笔》,《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胡仔纂集《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金天羽著《天放楼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谢肇淛著《五杂俎》,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汪辟疆撰《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王士禛著《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
    蒋寅著《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范成大撰《吴郡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丁申撰《武林藏书录》,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姚永朴著《文学研究法》,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版。
    吴乔撰《围炉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法式善撰《梧门诗话》,《清代稿本百种汇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
    王思任撰《王季重十种》,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李圣华著《晚明诗歌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吴震方著《晚树楼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吕留良著《晚村先生家训真迹》,《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黄之隽著《堂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文天祥著《文山先生全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王晫著《霞举堂集》,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杨亿编;清周桢、王图炜注《西昆酬唱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昭梿撰《啸亭杂录啸亭续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姚鼐著《惜抱轩全集》,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版。
    王原著《西亭文钞》,清光绪十七年(1891)不远复斋刻本。
    铁保辑《熙朝雅颂集》,清嘉庆九年(1804)刊本。
    毛奇龄著《西河诗词话》,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版。
    毛奇龄著《西河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第10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第3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沈曾植辑《西江诗派韩饶二集》,清宣统二年(1910)姚埭沈氏仿宋重刻本。
    内阁印铸局编《宣统三年冬季职官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朱庭珍著《筱园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方孝孺撰《逊志斋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谢肇淛《小草斋诗话》,《明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杨钟羲撰《雪桥诗话》,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杨钟羲著《雪桥诗话三集》,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田同之著《西圃诗说》,《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王士禛著《香祖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王世贞著《弇州山人续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
    王世贞著《弇州山人四部稿》,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版。
    方回选评、李庆甲集校《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潘德舆著《养一斋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张伯伟编《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王士禛著《渔洋精华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杨镰著《元诗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顾嗣立编《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缪荃孙著《艺风藏书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严长明著《严冬有诗集》,光绪二十八年(1902)湘潭叶氏刻本。
    (法)丹纳著《艺术哲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叶燮著《原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马瀛、赵宗建撰《唫香仙馆书目旧山楼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李慈铭著《越缦堂诗话》,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铅印本。
    陈廷敬等奉敕编《御选唐诗》,《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俞弁著《遗老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王士禛著《渔洋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吴骞著《愚谷文存续编》,《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钟惺著《隐秀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刘壎撰《隐居通议》,《丛书集成初编》本,上?荷涛裼∈楣荩?937年版。
    刘熙载著、王气中笺注《艺概笺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元好问著《元好问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李蓘编《元艺圃集》,《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张履祥著《杨园先生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王世贞著《艺苑卮言》,《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朱光潜著《朱光潜全集》(第九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方孝岳著《中国文学批评》,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
    朱东润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张伯伟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邹云湖著《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陈振孙著《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潘景郑著《著砚楼书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章太炎著《章太炎全集(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卢世著《尊水园集略》,《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王学泰著《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阳海清编撰《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
    阳海清编撰《中国丛书广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重民著《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归有光撰《震川先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萧华荣著《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张秀民著《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陈正祥著《中国文化地理》,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版。
    蔡升、王鏊撰《震泽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王史鉴著《醉经草堂前集》,抄本,无锡图书馆藏。
    谈迁著《枣林杂俎》,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梁章钜著《制艺丛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董沛著《正谊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马亚中著《中国近代诗歌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
    蒋士铨著;邵海清校,李梦生笺《忠雅堂集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赵执信著《赵执信全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版。
    陶季著《舟车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李重华著《贞一斋诗说》,《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霍松林著《中国诗论史》,合肥:黄山书社,2007年版。
    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华书局,1941年版。
    陈子展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贺裳著《载酒园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龙榆生著《中国韵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裘万顷著《竹斋诗集》,民国四年(1915)南城李氏宜秋馆刻本。
    黄宝华、文师华著《中国诗学史·宋金元卷》,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
    刘诚著《中国诗学史·清代卷》,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
    任访秋著《中国近代文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孙永都、孟昭星著《中国历代职官知识手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朱林宝著《中华文化典籍指要》,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钱钢、周锋、张寅彭著《中国诗学·第三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朱熹著《朱熹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陈望衡著《中国古典美学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袁同礼《清代私家藏书概略》,《图书馆学季刊》1926年3月,第1卷,第1期。
    陈铁凡《清代学者地理分布概述》,《图书馆学报》1967年5月,第8期。
    齐治平《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首都师大学报》(社科版)1981年第1期。
    谢先模《〈宋诗别裁集〉和〈元诗别裁集〉的主编张景星是奉新人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3期。
    邓广铭《谈谈有关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
    陆三强《〈宋诗纪事〉小传辨误一则》,《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2期。
    钱仲联《顺康雍诗坛点将录》,《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王翔《论明清江南社会的结构性变迁》,《江海学刊》1994年,第3期。
    刘汉忠《〈宋诗纪事〉拾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1期。
    张梅秀《〈宋诗钞〉的卷数版本和编者》,《晋图学刊》1996年,第2期。
    张仲谋《诗化的“清明上河图”—吴之振北京组诗读解》,《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
    张仲谋《论吴之振的诗学观及其创作》,《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王利民《〈宋诗纪事〉辨正一则》,《文教资料》1998年,第4期。
    王友胜《清人编撰的三部宋诗总集述评》,《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欧海龙《灵魂的悸动与嬗变-从唐宋诗之别看宋初士人文化心态》,《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
    黄宝华《〈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写定与〈江西诗派〉总集的刊行》,《文学遗产》1999年,第6期。
    文翰《〈宋百家诗存〉二误》,《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
    向以鲜《版本传播与选诗态度—关于钱锺书〈宋诗选注〉中一个看法的考辨》,《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3期。
    王友胜《〈宋诗别裁集〉指瑕》,《咸宁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张仲谋《吴之振对神韵说的异议》,《文学遗产》2000年,第4期。
    房日晰《〈宋百家诗存〉正误》,《江海学刊》2000年,第6期。
    宋业春《“亭亭画舸系春潭”诗作者考辨》,《江湖学刊》2001年,第2期。
    李伯重《明清江南的出版印刷业》,《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汤吟菲《中唐唱和诗述论》,《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
    王利民《〈宋诗纪事〉“朱张林联句”辨正》,《江海学刊》2001年,第4期。
    吴承学、何志军《诗可以群—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张煜《宋诗选本与唐宋诗之争》,《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6期。
    张毅《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2期。
    房日晰《〈宋诗钞〉二误》,《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汪圣铎《汪洙及〈神童诗〉考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2期。
    王述尧《从几种选本中看刘克庄诗歌的接受》,《社会科学家》2003年,第6期。
    秦良、贺丹君《唐宋之辨与唐宋诗之争的发轫》,《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
    王运熙《总集与选本》,《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5期。
    李润强《清代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1期。
    樊宝英《选本批评与古人的文学史观念》,《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张寅彭《重视清代文献数量的因素》,《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3期。
    蒋寅《陆游诗歌在明末清初的流行》,《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1期。
    卞东波《郑景龙所编诗歌选本考》,《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申屠青松《明代宋诗选本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杨春忠《选本活动论题的张力及其研究》,《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
    景遐东《唐前江南概念的演变与江南文化的形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
    马卫中《明末清初江苏诗歌总集与诗派之关系》,《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吕双伟《清初四六选本略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张英《吴渭及其〈月泉吟社诗〉研究》,《沧桑》2009年,第2期。
    谢海林《潘问奇〈宋诗啜醨集〉考论》,《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第2期。
    申屠青松《〈宋诗钞〉续补编考》,《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苏州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
    申屠青松《清初宋诗选本研究》,南京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赵娜《清代顺康雍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苏州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