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书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对清初书画家石涛(1642-1707)书画作品进行的专题研究。全文共分五章,另有两个附录:
     第一章探讨石涛的生平和交游活动。笔者参阅《明史》等资料,对石涛与八大山人的世系进行列表分析,得出他们二人彼此相差四代的结论。文中还论述了交游活动对石涛书画艺术风格形成产生的影响。第二章论述石涛书画的渊源关系及风格特征。石涛的绘画在清初属于在野的“改革派”,具有叛逆精神,但同时他也继承了大量前人的艺术成果,尤其是文人画家的审美趣味和技法体系,苏轼、倪瓒、董其昌、郑簠等人都对他的书画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章对他与前代艺术家的渊源继承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长期以来,学界对石涛书法艺术重视不够,笔者本文将石涛的书与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风格特征。第三章主要论述书法在石涛绘画作品中的构成意义。石涛绘画作品非常重视题跋,且数量众多,因而书法在石涛绘画中占有重要的构成意义。本章主要从笔墨结构关系和构图学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第四章主要论述石涛书画理论方面的贡献。《石涛画语录》在中国画论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历来对他提出的“一画”说的解读并不一致。本文试图从书法文化角度对“一画”进行阐释。第五章主要论述石涛书画对后世的影响。对石涛书画的品评一直各执己见,褒贬不一,本文将这些品评观点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注意考察论者的时代文化背景,从而得出相对公允的历史评价。石涛对后来的“扬州画派”及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等人均有深刻影响。除此之外,本章还论述了《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观点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论文后有两个附录:一是《石涛书画年表》,对石涛的生平、创作、交游、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列表横向对比。二是《石涛无纪年书画作品一览表》,对其它无明确纪年的作品另列,以便查阅。
     将石涛的“书”与“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揭示中国书画艺术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脉络。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方式之一,对文人绘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石涛的作品也不例外。他通过题款书法将诗文与绘画有机地统一起来,绘画不再只是物象形式的简单再现,从而赋予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情感,丰富了绘画的思想性,提升了绘画作品的审美意境和文化品位。因此,以书法为切入点对石涛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更好地诠释他的书画艺术特征。
This dissertation is a thematic study of the great early Qing Dynasty artist,painter,and calligrapher,Shi Tao(石涛1642-1707).Contents of the dissertation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Shi Tao's life experience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especially the familiar relation between Shi Tao and Badashanren(八大山人1626-1705).They were described as cognate brothers or uncle and nephew in some monograph,but that is impossible.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Ming Dynasty(Mingshi明史),they were four generations apart in the family lineage.The second chapter explores the internal re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in Shi Tao's calligraphy and Chinese painting whose works showed us a spirit of rebellion and that was also ahead of his time,whereas he studied abundant of great works by his predecessors and other artistic heritage,especially from others' convention techniques.Shi Tao w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painters such as Su Shi(苏轼1037-1101),Ni Zan(倪瓒1301-1374),Dong Qichang(董其昌1555-1636),and Zheng Fu(郑簠1622-1693).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n constructing of calligraphy in Shi Tao's Chinese paintings.There are chiefly two items:the configurations of brushstrokes and the compositions.The fourth chapter chiefly discussed Shi Tao's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calligraphy and Chinese painting.He was an expert on theories of painting.He was highly gifted in literature,poetry,calligraphy and painting.In his later years,he had a sound knowledge of Buddhism,Taoism and Confucian philosophy.His best-known book,Quotation of Painting(Hua Yu Lu画语录),hold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t views about his individualistic conception of "One Stroke" theory(Yi Hua一画) for it's very unintelligible.This paper explained from the view of calligraphic culture,and provided an overview of his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disserted Shi Tao's historical appraisement and he has exert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later Chinese painters,particularly "Yang Zhou School".In addition, his Chinese painting theories also influence a famous esthetician named Zong Baihua(宗白华1897-1986).The chapterⅤsection3 mainly analyzed their relationship of viewpoint of aesthetics. There are two appendixes at the end of this dissertation.The first list is Shi Tao' works and life experience and other background information.The second one is Shi Tao's works with unclear date,so as to give readers a reference.
     The dissertation combine calligraphy with Chinese painting of Shi Tao,can reveal the development ven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context.Chinese calligraph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ritage of one of the ways of the literati painting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a profound impact,Shi Tao's works are no exception.Through his poetry and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ill be organically unified,The form of painting is no longer a simple object representation,but given the author's aesthetic and ideological feelings,the thought has enriched the painting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 mood of the paintings and cultural tastes. Therefore,to carry out case studies of his calligraphy to better interpre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引文
[1]刘海粟著:[石涛(?)后期印象派]、黑谷正人訳、南画鉴赏4(9)、南画鉴赏会、1935年9月。
    [2][日]武者小路実笃:[石涛雑感]、(石涛特辑号)、南画鉴赏4(10)、南画鉴赏会、1935年10月。
    [1]卢辅圣主编:《朵云第56集·石涛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礼,2002年版,第98-99页。
    [1][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1页。
    [1][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423页。
    [1]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版,第四七六页。
    [2]朱良忠:《石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四五一页。
    [3][美]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页。
    [1]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2、15页。
    [1]郭晓川:《试析石涛(画语录)产生的理论背景》,《美术研究》1993年第2期(总第70期),第40-41页。
    [1]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2]同上书,第24页。
    [3]石涛《生平行·留题一枝别金陵诸友人》有“一与乱离后,超然遂吾真”句;又《丁巳夏日,石门钟玉行先生枉顾敬亭广教寺,言及先严作令贵邑时事,哀激成诗,兼誌感谢。录正不胜惶悚》有“百死偶未绝,披缁出尘寰”句。见《石涛诗选》第18、186页。集句为题。
    [4](清)李驎:《虬峰文集》卷16,页六十二-六十五。见《四库禁燬书从刊》集部13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11-513页。
    [1]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1]石涛题诗有名句“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屡为后人所引。此句《大涤子题画跋诗四卷》卷二题为《松石竹菊》,误。汪世清编:《石涛诗录》标题为《黄山是我师》,取其首句也。其原出处录自张大千所编《大风堂书画录》著录《苦瓜黄海云涛轴》。款云:“时丁卯冬日北游不果,客广陵之大树下,日与次卣先生谈及黄海之胜。不时应二三知己所请,予以答之,书进博笑。清湘石涛济山僧。”足见此诗作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年)。196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石涛画集》首页为《黄山图轴》,丁未(1667)所绘,丙寅(1686)补题,又于丁丑(1697)题此诗于图上。款云:“友人观此画,问黄山之胜,以诗答之,清湘瞎尊者大涤堂下。丁丑。”
    [2]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号愚山,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称。工诗,有《施愚山诗集》五十卷。
    [3]吴肃公(1626-1699),字雨若,号睛岩,学者称街南先生。有《街南文集》_二十卷,《街南续集》七卷。
    [4]梅清(1624-1697),字渊公,号瞿山,顺治甲午(1654)举人,工诗,善画山水。尤以画黄山著称,著何《天延阁前后集》二十六卷,《瞿山诗略》三十三卷,《天延阁删后诗》十六卷附《赠言集》二卷。
    [5]梅庚(1640-1719),字耦长,号雪坪子,康熙辛酉(1681)举人,工诗善画,与梅清并称“宣城二梅”。庚为梅清之从侄孙。晚年何《漫兴集》一卷。
    [1](清)李驎:《虬峰义集》卷16,页六十三。《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13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12页。
    [2]石涛《一枝酬魏雪舫明府作二首》有“一枚甘寄迹,十载愧知名”句;又《风宵连宵烟云满室得少白在赋谢兰逸主人》有“感君交好意,十载见相思”句。集其佳句。见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第56页。
    [1]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
    [1]龚贤卒十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年)八月,查士标卒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年)十月二十六日。
    [1]石涛《谢辅国将军博问亭二首·其一》有“且愧身游红日下,何缘人白紫宸来”句;又《安亲工府中好事者以诗投递用原韵答之》有“长啸未归归可得,看余掷笔破南华”句。此处集两诗之佳句。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第84、85页。
    [1]石涛《庚辰除夜诗·其四》有“强将破砚陪孤冷,耐有毛锥忍不呵”句;又《题画赠老友吴兼山》有“春自吹芦秋白葭,老年魂梦尽天涯”句。集其佳句,稍作平仄调整。见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第78、81页。
    [1]Rene Wellek and Austin Warren,Theory of Literature,A Harvest Book,1956,pp.210-211.转引自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 世界》,见《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30页。
    [1](清)李斗:《扬州画舫录·阮元序》,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六页。
    [2](清)李斗:《扬州画肪录·袁枚序》,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九页。
    [1](清)李驎:《虬峰文集》卷7,页二十二。《四库禁燬书从刊》集部13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页。
    [1]李万才:《石涛》,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2]黄宾虹:《黄宾虹义集·书画编》(下),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页。
    [3]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16,第十二页,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第五三三页。
    [1]《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诸王二·太祖诸子二》,《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4月版,第三五九二页。
    [2]《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诸王二》:“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但有的材料引自《朱权圹誌》:“王讳权,大明太祖高皇帝第十六了……生于洪武十一年五月初一日,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宁王……永乐元年三月初二日(按:《明史》作二月)移国江西南昌府。”此处按正史记录。
    [1]明代宗室成员的名字构成按家谱有严格的规定性:第一个字是表示姓氏的朱字,第二个这阳表示谱系的规定用字,各拟二十字,每字为一世。第三个字按照“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五行相生,依次循环,周而复始。偏旁既已确定,因此实际上一个皇族成员在起名时的可选字已经没有多少,同时还要考虑同支系之间家族成员的重名问题,故而名字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僻字和罕见字。江西朱权的这一支世系二十字为:“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2]对于二十个字,每字为一世的世系标志,《明史》中明确记载:“唯靖江王拘。”但靖江王下仍排有二十个字即:“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从靖江王府成员的名字分析情况看,在第三字上没有严格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偏旁,但标志世系的二十字顺序则严格执行。
    [1](清)李驎:《虬峰义集》卷9,页六十七。《四库禁燬书从刊》集部13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271页。
    [2]朱良忠:《石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六六页。
    [3]李万才:《石涛》,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4]胡光华:《八大山人》,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60页。
    [5](清)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诗跋·卷四》,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七十二页。
    [1]胡光华:《八大山人》,长春:古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1页。
    [2]同上书,第60-61页。
    [1]先著,字渭求,又字染庵,号蠲斋,又号迁夫,别号盍旦子,四川泸州人。顺治二年(1645年)流寓金陵。与顾友星、程丹问、周斯盛及画家石涛等交游。善书画,尤工诗词。有《劝影堂词》。
    [1]叶宗镐编:《傅抱石美术文集》,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60-361页。
    [2]同上书,第375页。
    [3]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1]此诗收录于梅清《瞿山诗略》卷12《嶽雲集》,转引自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第354页。
    [1]汤一介主编:《道学精华》(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234页。
    [2]贺天健:《黄山派与黄山》,《人民日报》,1957年1月18日,第7版。
    [1]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三七一页。
    [1](清)王士禛:《精华录》卷4《瞿山画松寄梅渊公》,见《四库全书》第13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62页。
    [2]李浚之:《清画家诗史》,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69页。
    [3]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4]同上书,第353页。
    [1](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11,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二五四页。
    [2](清)王弘撰:《砥斋集十二卷》卷1下,页四三,《守砚庵文稿序》。《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140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第三八七页。
    [1](清)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诗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二五页。
    [2]薛永年:《石涛与戴本孝(续完)》,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与设计版)》1990年01期,第64-67页。
    [1]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二一六页。
    [2]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1]潘承玉:《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47-248页。
    [1]曹玉林:《王原祁与石涛——清初山水画坛的正奇两极》,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1]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324页。
    [1](清)博尔都:《问亭诗集》(康熙三十五年刻奉)卷5,页四。《四库未收书辑刊》捌辑23-432,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2](清)博尔都:《问亭诗集》(康熙三十五年刻本)卷7,页十。《四库未收书辑刊》捌辑23-447,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士禛的名字后来因避清世宗胤禛的名讳,改为“士正”,至乾隆时又改为“士祯”。今人不必再从清朝的避讳制度,宜从原名。
    [1]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84-85页。
    [2](清)博尔都:《问亭诗集》(康熙三十五年刻本)卷4,页十四。《四库未收书辑刊》捌辑23-43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1](清)博尔都:《问亭诗集》(康熙三十五年刻本)卷4,页十三至十四。《四库未收书辑刊》捌辑23-43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2]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八○页。
    [3]《文津阁四库全书》子部 杂家类二八八,《居易录》卷18,第七十三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博尔都:《问亭诗集》(康熙三十五年刻本)卷6,页四。《四库未收书辑刊》捌辑23-438,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1]覃风:《齐白石的诗》,《当代文坛》,1984年第5期,第16页。
    [2](清)李驎:《虬峰文集》卷16,页六十四。《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13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12页。
    [1]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453页。
    [2]一、落款为“丁酉偶画,漫识于西湖之冷泉”的作品,著录于汪绎辰辑《大涤子题画诗跋》,按丁酉为顺治十四年1657,石涛十六岁,多数研究者认为此幅应为托伪之作;二、《坐看云起图》,图载《石涛画集》;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山 水花卉册》八开之八,款署:“清湘枝下人济”,图载《石涛书画全集(下卷)》第308页;四、《黄山图》上的题跋。
    [1](唐)李延寿著:《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八三五页。
    [2]江畲经:《历代小说笔记选》(金元明),上海:上海书店,1983年版,第一六五页。
    [3]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34页。
    [1]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2]《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 别集类三七○《东坡全集》卷19,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九六页。
    [3]《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二首》之二,《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 别集类三七○《东坡全集》卷17,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八八页。
    [4]《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之_二,《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 别集类三七○《东坡全集》卷2,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二一页。
    [5]《林子中以诗奇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没,追和其韵》,见《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 别集类三七○《东坡全集》卷11,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六○页。
    [1]《题王逸少帖》。《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 别集类三七○《东坡全集》卷15,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七七页。
    [2]此册现藏上海博物馆,编号为沪1-3147。《中国古代书画图日》(五),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3]《山水花卉册》十二开之第十一幅,现藏上海博物馆,编号为沪1-311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五),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62页。
    [1]《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 别集类四○七《清閟阁全集》卷4,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六一一页。
    [2]《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 别集类四○七《清閟阁全集》卷8,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六三六页。
    [3]《文津阁四库全书》集部 别集类四○七《清閟阁全集》卷4,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六一二页。
    [4]《朵云第62集 倪瓒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第152页。
    [1]朱仲岳编著:《倪瓒作品编年》,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66页。
    [2]杨成寅:《石涛画学本义》,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65页。
    [1](清)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诗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三八页。
    [2]李万才:《石涛》,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39页。
    [3]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三八八页。
    [4]同上书,第三三八页、第三四○页。
    [5]郑旼(1632-1683),字慕倩,亦字穆倩,号遗甦。安徽歙县人。擅山水,得梅道人笔意,为新安画派名家之一。画品 在查士标与渐江之间。嗜理学,有《拜经斋集》、《致道堂集》、《正己居集》等。
    [1]石涛题跋墨迹中作“允宁”,应为“允凝”之误。江注,字允凝,弘仁(江韬)之侄,也是新安画派主要画家之一。
    [2]《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第254页。
    [3]李浚之编:《清画家诗史》,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216页。
    [1]宋代祠官有玉局观提举,苏轼曾任此职,故后人亦称苏轼为苏玉局。
    [2]《袁宏道集笺校》(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6页。
    [3](清)李驎:《虬峰文集》卷16,页六十二。《四库禁燬书丛刊》集部13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11页。
    [1]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页。
    [1]杨成寅:《石涛画学本义》,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59-260页。
    [2]《艺林名著丛刊·画禅室随笔·画诀》,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版,第三五页。
    [3]Tradition and Author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pp.33.
    [4]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90-391页。
    [1]按:原作此处衍一“树”字,点去。
    [1]许卓然(1880-1954),字修直,号百砚室主。江苏无锡人,曾任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近代书画收藏家。
    [1](清)钱泳:《履园丛话》(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二八六页。
    [2]马宗霍辑:《书林藻鉴 书林纪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一九八页。
    [1]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466页。
    [1]邓散木:《篆刻学》(下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二十页。
    [2]季崇建等编:《中国闲章艺术集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五四页、五七页。
    [1]邓散木:《篆刻学》(下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二十三页。
    [1]马宗霍辑:《书林藻鉴 书林纪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一九八页。
    [2]侯文正辑注:《傅山论书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页。
    [3]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名画录》卷4,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五五页。
    [1]《艺林名著丛刊·桐荫论画·卷首 书画大家》,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3月版,第六页。
    [2]高翔《隶书游石门诗》(轴,纸本,52×175.5cm,作品编号:京1-5534);《隶书鲍参军行乐府诗》(轴,纸本,17×48cm,作品编号:京1-5535),《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十三),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153页。
    [3]《石涛书画全集(上卷)》中《书画合璧》之十,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95页。
    [1]按:此二段题跋据石涛《云山图》画上书法手迹整理。见《石涛书画全集(十卷)》,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页。
    [1]《艺苑掇英》第五十六期(安徽博物馆专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42页。
    [2]《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七二○页。
    [1]按:石涛原作墨迹中“逸”字后加点,表示此处脱“品”字。
    [2]按:石涛原作墨迹中“余命”两字右侧加两点,表示此处字序颠倒。
    [3]《石涛书画全集(上卷)》,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5页。
    [1]黄宾虹:《黄宾虹全集》(10)“著述年谱”,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2]杨成寅:《石涛画学本义》,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68页。
    [3]同上书,第268页。
    [1]王心棋编著:《鲁迅美术年谱》,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26页。
    [1]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见《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4页。
    [2]宗白华:《宗白华今集》第二卷,第46页。
    [1]黄寅虹 1951年(辛卯)题山水画:“肥不臃肿,瘦小枯羸,以身使臂,以臂使指,万毫齐力,此八法通于六法也。元入渴笔,苍润可喜,兹一拟之。八十八叟宾虹,辛卯。”
    [2]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3](清)徐沁:《明画录卷八·彚纪》。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一○八页。
    [1]此画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于卷,纸本墨笔,46.4×597.8cm,名称不一,英文译名作The Sixteen Luohans,亦有作《十六罗汉图》;亦有作《十六应真图卷》、《十六尊者像》等,此处据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196页。
    [2]卢辅圣主编:《朵云第56集·石涛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版,第285-310页。
    [1]《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收录王维原诗为:“绿树重荫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林下坐,白眼看他世上人。”石涛题款中“邻”字误为“陵”字。
    [2]李昭,字晋杰,鄄城人。精篆学,工书,长于墨竹。自云:“他人以萧疏为能,余以重密为巧。吾之墨竹一派不让湖州”,又善水墨化卉,亦能山水,学范宽。绍兴(1131-1162)间华于江南。(《画继》、《图绘宝茶》、《屠隆帖笺》),见《中国画家大辞典》,北京:中国书店,1982年版,第一九四页。
    [3]李宗成,鄜畤(今陕西富县)人。工画山水,寒林,学李成。破墨润媚,取象幽奇,林麓江皋,尤为尽善。熙宁(1068-1077)初召画小殿屏风。(《图画见闻志》、《图绘宝鉴》)。见《中国画家大辞典》,第一九○页。
    [1]按:此画题款中“回”作“廻”。
    [1]按:原作“會”字旁加点,应为“膾”字之笔误。
    [2]李万才:《石涛》,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1](清)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跋诗》卷3,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五九页。
    [2]黄宾虹:《黄宾虹全集》(10)“著述年谱”,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1]范曾:《对石涛画论的几点体会》,《美术研究》,1959年第4期,第42页。
    [1]沈树华编著:《中国画题款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2]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二三八页。
    [1]见《艺林名著丛刊》之《桐荫论画》,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版,第七页。
    [1]这九种版本分别是:《昭代丛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四制鼓斋论画集刻》本、《美术丛书》本、《十二砚斋四种》本、《论画辑要》本、《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本。见俞剑华:《石涛画语录(注解)》,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2]详情参见朱良志《石涛研究》第三十七章“《画谱》证伪”。
    [3]石涛此印章原文中不作“依”字,而是用小篆“身”字的反写(?),许慎注:“归也。从反身。”徐锴曰:“古人所谓反身修道,故曰归也,於机切。”
    [1]朱颖人编著:《名家讲学笔记》,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2]《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七一七页。
    [1](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第17,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一一二九页。
    [2]《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六页。
    [1][日]米田弥太郎:《武原登々庵とその書学》,见《書論》杂志第23号,一九八四年 春秋,第272-273页。
    [1]杨成寅:《石涛画学本义》,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页。
    [1]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199页。
    [1]刘骁纯:《两大笔墨系统》,见《荣宝斋》第五期,北京:中国美术出版总社,2000年9月,第54页。
    [2]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一册,《历代名画记》卷1,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一页。
    [3]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增订本),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532页。
    [1]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初集第九辑,第二七七页。见《美术丛书》(第一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五六七页。
    [1](明)朱同:《覆瓿集》卷6《书钱舜举画後》。《四库全书》第122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13-714页。
    [2]《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16,第十九页。见《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56),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4页。
    [1]Bloomsbury Dictionary of Quotations,London,Bloomsbery,1991,p278.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五四一页。
    [2]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编号:京1-4709,《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十二),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314-315页。
    [3]李万才:《石涛》,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1]杨仁恺:《中国书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2]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9页。
    [3]《美术研究》,1998年第1期,第53页。
    [4]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
    [1]陈履生:《王石谷》,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58页。
    [1](清)何绍基:《送吴兰雪丈之官黔西州庚寅》,《东洲草堂诗鈔》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七页。
    [2]《九月二十日潘德舆招饮海山仙馆即事有作》,《东洲草堂诗鈔》卷13,第三六二页。
    [3]《张石州次韵见赠复答》,《东洲草堂诗鈔》卷13,第三三八页。
    [4]《新野韩春卿大令兄许示新得画卷酒后忘却》,《东洲草堂诗鈔》卷11,第二九九页。
    [5]王宸(1720-1797),字子凝,号篷心、蓬樵,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乾隆进士,官永州知府。书法学颜真卿,多藏古碑刻。山水承家学,以元四家为宗,气味荒古。著有《蓬心诗钞》。
    [6]何绍基:《东洲学堂诗钞》卷15,第四二七页。
    [1]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8页。
    [2](清)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一二、二一三页。
    [1]徐建融:《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7页。
    [2]陈元素,字古白,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代书画家。工诗文,书画俱精。尤善写墨兰,兰叶假仰,墨花横溢。得文征明之秀挺,而又气厚力沉。
    [3](清)郑燮:《郑板桥诗词文选》,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
    [1](清)郑燮:《郑板桥诗词文选》,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页。
    [2]同上书,第115页。
    [3]同上书,第122页。
    [4](清)郑燮:《郑板桥全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版,第320-321页。
    [1]原诗自注:晚年改道士服。
    [2]原诗自注:又号苦瓜和尚。
    [3]原诗自注:用《二十四诗品》中语。
    [4](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4,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九二页。
    [1]汪世清编:《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6-67页。
    [1]李浚之编:《清画家诗史》,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139页。
    [2]李浚之:《清画家诗史》,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145页。
    [3](清)郑燮著:《郑板桥诗词文选》,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4]同上书,第141页。按:[七穆:指春秋郑穆公后裔子展、子西、子产、伯有、子太叔、子石、伯石,是掌握郑国政权的世卿。《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叔向曰:‘郑七穆,罕氏其后亡者也'。”]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
    [1]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二三五页。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334页。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55页。
    [2]同上书,第145页。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08-409页。
    [1]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十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1页。
    [1]吴晶:《百年—山翁——吴昌硕传》,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第318页。
    [2]同上书,第163页。
    [1]吴研人:《当代名人轶事大观》,上海:上海世界书局,民国十年三月(1921年)三版,第五十二页。
    [2]吴东迈:《吴昌硕谈艺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
    [3]吴昌硕:《缶庐集》卷2,页十九,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78),文海出版社。
    [1]吴昌坝:《缶庐集》卷2,页十七,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78),文海出版社。
    [2]吴昌顾:《缶庐集》,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从刊》(78),文海出版社。
    [3]汪辟疆:《汪辟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408页。
    [4]徐珂:《闻见日钞》,页四六上,收入其《康居笔记汇函》(民国二十二年上海线装排印本)。
    [5]陈衍:《近代诗钞》,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二年(1923)版,第911页。
    [1]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卷15,页六。
    [1]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
    [2](清)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诗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三六页。
    [3]同上书,第三五页。
    [4]同上书,第二五页。
    [5]同上书,第三五页。
    [6]同上书,第六四页。
    [1]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85页。
    [1]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第84页。
    [1]卢辅圣主编:《朵云第六四集 黄宾虹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2]同上书,第10页。
    [3]同上书,第12页。
    [4]黄宾虹生于1865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一),因没过立春,仍为前一年冬,是为虚岁2岁。他一直按传统方法计算年龄,书画款署都从此。
    [1]吴晶:《画之大者——黄宾虹传(1865—1955)》,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页。
    [2]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第410-411页。
    [3]王心棋编著:《鲁迅美术年谱》,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65页。
    [1]王心棋编著:《鲁迅美术年谱》,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
    [2]见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集》——胡朴安编:《南社丛选》之诗选,卷11,第十三页,《宾虹诗三首》,文海出版社印行。
    [3]《名家翰墨》月刊,总第33期,《虚白斋藏画特集(下)》,(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89页。
    [1]《潘天寿诗賸》第一页。《潘天寿诗存》,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邓白先生在《潘天寿评传》一书中转引《听天阁诗存》中与此略有不同(用着重号标出),其内容为:“梦呓也关醒后欢,耐将残句续冰纨。听天楼阁春无限,卷陆蛇龙蠹走看。大道回牛蹄语重,闲云飞海砚涛宽。吟成已结灯花好,月影徐移上石栏。”参见邓白:《潘天寿评传》,第99页。
    [2]此诗是石涛《题为小翁作山水册》十二开中的第十一开上的题诗,原作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3]潘天寿:《潘天寿诗賸》,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四页。
    [1]潘天寿:《潘天寿诗賸》,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十四页。
    [2]潘天寿:《潘天寿诗存》,卷1,第四页。
    [3]潘天寿:《潘天寿诗存》,卷2,第七、八页。
    [4]潘天寿:《潘天寿诗賸》,第七页。
    [1]潘天寿:《潘天寿诗存》,卷1,第六页。
    [2]邓白:《潘天寿评传》,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16页。
    [1]卢炘编:《潘天寿研究》,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56页。
    [2]同上书,第5、6页。
    [3]朱金楼:《论潘天寿的艺术》,见卢炘编:《潘天寿研究》,第240页。
    [4]《潘天寿年表》,见卢炘编:《潘天寿研究》,第569页。
    [1]《张大千生活和艺术》,第254页。转引自台北:《雄狮美术》第250期,第147页。
    [2]傅申:《血战古人的张大千》,台北:《雄狮美术》第250期,第146页。
    [1]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第469页。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编号为沪1-3156。《中国古代书画图日》(五),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1]即明末书法家倪元璐,谥文正。
    [2]《名家翰墨》月刊,总第32期,《虚白斋藏画特集(上)》,(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版,笫97页。
    [1]《傅抱石年表》,见叶宗镐选编:《傅抱石美术文集》,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679页。
    [2]石鸿编:《近现代书画名家款识印鉴从书·傅抱石常用印鉴·序言》,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1][日]金原省吾:『石涛「画語録」について』、南画鑑赏4(12)、南画鑑賞会、1935 12
    [2]傅抱石:《往往醉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页。
    [1]何怀顺:《荣宝斋画谱·一○四·人物部分·傅抱石绘》序苦,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7年第2版,第一页。
    [1]傅抱石:《往往醉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2]《故宫博物院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集·傅抱石》,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109页。
    [1]欧阳中石等著:《书法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2]宋史专家爱德华·柯莱基(Edward A.Kracke,Jr.)关于宋代社会的论断。转引自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93页。
    [1]《八大石涛书画集》,台北:历史博物馆印行,1984年版。
    [2]《朵云第56集 石涛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版。
    [3]《朵云第62集 倪瓒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4]《故宫博物院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集·傅抱石》,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
    [5]《潘天寿研究》,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6]《石涛画集》,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版。
    [7]《石涛书画全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8]《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9]《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0]曹玉林:《王原祁与石涛——清初山水画坛的正奇两极》,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版。
    [11]陈履生:《王石谷》,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12]道济:《石涛画语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13]邓白:《潘天寿评传》,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4]邓散木:《篆刻学》,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
    [15]丁家桐:《石涛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傅抱石:《明末石涛上人朱若极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17]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18]顾强先:《石涛绘画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19]韩林德:《石涛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韩林德:《石涛与(画语录)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21]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2]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与艺术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3]胡光华:《八大山人》,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4]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5]黄宾虹:《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
    [26]江畲经:《历代小说笔记选》(金元明),上海:上海书店,1983年版。
    [27]康有为:《康有为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李斗:《扬州画舫录》,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29]李浚之:《清画家诗史》,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版。
    [30]李万才:《石涛》,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31]林木:《论文人画》,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2]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版。
    [33]马宗霍:《书林藻鉴 书林纪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34]欧阳中石等著:《书法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5]潘承玉:《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36]潘天寿:《潘天寿诗存》,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37]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38]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9]沈树华:《中国画题款艺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40]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彚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41]孙濌:《中国画家大辞典》,北京:中国书店,1982年版。
    [42]孙世昌:《石涛艺术世界》,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43]汪世清:《石涛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4]王冬龄:《清代隶书要论》,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45]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版。
    [46]萧燕翼:《故宫藏石涛绘画》,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
    [47]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48]徐邦达:《改定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49]徐建融:《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0]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51]杨成寅:《石涛画学本义》,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52]杨仁恺:《中国书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3]叶宗镐:《傅抱石美术文集》,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54]于安澜:《画史丛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55]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
    [56]郑拙庐:《石涛研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
    [57]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58]朱季海:《画谱》,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版。
    [59]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0]朱颖人:《名家讲学笔记》,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61]朱仲岳:《倪瓒作品编年》,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版。
    [6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美)方闻著《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李维琨译,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2](美)高居翰著《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李佩桦等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3](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历史研究》,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1]陈炳《石涛画学论》(《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第1期)
    [2]陈传席《石涛画语录中的“生活”正解》(《美术研究》1989年第2期)
    [3]程林辉《从石涛到“扬州八怪”——兼论清前期画坛的革新思潮》(《社会科学家》1987年第1期)
    [4]范曾《对石涛画论的几点体会》(《美术研究》1959年第4期)
    [5]方闻著 张郁乎译《石涛<归棹>册页研究》(《民族艺术》2006年第4期)
    [6]顾强先《石涛绘画技法简析》(《美术研究》1981年第3期)
    [7]郭晓川《试析石涛<画语录>产生的理论背景》(《美术研究》1993年第2期)
    [8]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本体论及创作论之比析》(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9]郝向炫《中国画的造型与笔墨》(《美术研究》2004年第4期)
    [10]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11]雷涛《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12]林岚《石涛画论中的艺术主体研究》(全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库,2002年)
    [13]刘墨《石涛的书法》(《中国书法》1999年第8期)
    [14]刘建龙《张大千模仿与伪造的历代书画》(《荣宝斋》2000年9月第5期)
    [15]卢根《说“受”》(《美术研究》1982年第1期)
    [16]罗勇来《从“一画”论看石涛的美学思想》(《美术研究》1990年第2期)
    [17]罗勇来《佛教哲理与石涛<画语录>》(《美术研究》1993年第2期)
    [18]彭亚非《论石涛画论中的法与化》(《美术》(1989年第8期)
    [19]权善姬《石涛以“一画”为中心的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20]束景南《画中禅魂 禅中画心——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体系新探》(《文艺研究》1992年第4期)
    [21]孙世昌《石涛的“我自用我法”——石涛艺术思想演变的研究》(《美苑》2001年第2期)
    [22]沈娅《塞尚与石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年第1期)
    [23]唐济川《石涛绘画美学思想初探》(《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
    [24]唐俊明《关于“尊受章”的解释》(《美术研究》1982年第1期)
    [25]滕志朋《画者:原天地人生之道——石涛画语录研究》(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26]汪世清《<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的诗文》(《文物》1979年第12期)
    [27]汪世清《石涛的<余杭看山图>》(《新美术》1998年第2期)
    [28]王永亮《论石涛绘画中的道家思想》(《中国书画》2007年第6期)
    [29]吴冠中《再谈<石涛画语录>》(《美术研究》1997年第1期)
    [30]徐建融《石涛批判》(《东方艺术》1995年第2期)
    [31]薛永年《画法“关”通书法“津”——也谈石涛“一画”论》(《美术研究》1988年第1期)
    [32]薛永年《石涛<蒙养生活>解》(《美术研究》1982年第1期)
    [33]闫秀芝《论石涛绘画美学体系的特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
    [34]杨成寅《石涛画论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2000年第8期)
    [35]叶朗《石涛<画语录·尊受章>的解释问题》(《美术研究》1980年第4期)
    [36]叶长海《石涛画语录心解》(《文艺研究》1992年第4期)
    [37]曾伟绫《梅清(1623-1697)的生平和艺术》(台湾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38]张法《石涛<画语录>的绘画美学体系》(《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第3期)
    [39]张燕《也说“一画”——我读石涛(画语录)》(《美术研究》2003年第2期)
    [40]张少康《论石涛画语录的美学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5期)
    [41]张益桂《论石涛美学观中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社会科学家》1996年第1期)
    [42]郑为《论石涛生活行径、思想递变及艺术成就》(《文物》1962年12期)
    [43]郑为《石涛<画谱>发微》(《上海博物馆馆刊》1981年第1期)
    [44]朱良志《论<石涛画语录>的资任说》(《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45]朱良志《石涛晚年山佛入道问题研究》(《美术观察》2005年第5期)
    [1]Coleman,Earle Jerome(1978).Philosophy of painting by Shih-tao:a translation and esposition of his Hua-pu(Treatise on the philosophy of painting)/Earle Jerome Coleman.[monograph],The Hague:Mouton Pub.
    [2]Fu Marilyn and Wen Fong(1973).The Wilderness Colors of Tao-chi.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3]Hay Jonathan(2001),Shitao:Painting and Modernity in Early Q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Wen Fong(1976).Returning home:Tao-chi's album of landscape and flowers/introd,and commentaries by Wen Fong.[monograph],New York:George Braziller.
    [1]#12
    [2]安岡正篤『石涛筆巌亭観潮図解說』、支那美術7 東華社 1923 3
    [3]八幡関太郎『支那画人研究』、明治書房 1942 11
    [4]北川桃雄『石涛』、三彩1 日本美術出版 1946 1
    [5]北川桃雄『石涛と八大山人』、古美術199 宝雲舎 1948 11
    [6]北川桃雄『石涛の水墨』、三彩30 美術出版社 1949 5
    [7]#12
    [8]#12
    [9]長与郎『翠雲画伯石涛臨画に就下(口絵解說)』、南画鑑賞4(10)南画鑑賞会1935 10
    [10]長与善郎『清朝画家としての石涛』、南画鑑賞4(10) 南画鑑賞会 1935 10
    [11]陳此生撰 小林宏光·佐野光一(訊)『石涛の家世と平生』、画と画人:芸林叢録 二玄社 19873
    [12]陳從周(撰) 村上泰昭(訊)『揚州の片石山房:石涛の昼山作品』、近畿文化409 近畿文化会事務局 1983 12
    [13]#12
    [14]赤羽雲庭『石涛と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苦瓜和尚集)』、書品82 東洋書道協会 1957 9
    [15]川原正二『八大山人と石涛の交遊』、三彩30 美術出版社 1949 5
    [16]川原正二『明末清初の絵画』、時の美術社、1972年
    [17]大村西崖『苦瓜和尚神品』、博文堂、1927年
    [18]#12
    [19]大槻幹郎編『文人画粋編8:石涛』、中央公論社、1976年
    [20]大重『石涛筆東坡時序詩意図冊』、美をつくし128 大阪市立美術館 1990 3
    [21]島田修二郎『石涛筆黄山八勝図冊』、二石八大 墨友茌 1956 3
    [22]島田修二郎『石涛筆廬山観瀑図』、明末三和尚 墨友茌 1954 4
    [23]堤寒三『石涛追慕』、萌春134 日本美術新報社 1965 6
    [24]東方絵画協会編『苦瓜妙諦:石涛山水画帖』、巧芸社、1927年
    [25]傅抱石『資料(2) 苦瓜和尚石涛年表』、傅抱石展:中国美術学院学生優秀作品展記念 武蔵野美術大学美術資料図書館 1994 9
    [26]傅申『石涛の給画 文人画粋編8:石涛』、中央公論社 1976 10
    [27]富岡謙蔵『石涛山水帖』、国華263 国華社 1912 4
    [28]宮崎法子『石涛と黄山図卷』、 泉屋博古館紀要2 泉屋博古館 1985 3
    [29]宮崎市定『瞎尊者小伝 文人画粋編8:石涛』、中央公論社 1976 10
    [30]古原宏伸 『石涛贗作考:中国南宗画史ノ一ト3文入画粋編8:石涛 附録』、中央公論社1976 10
    [31]古原宏伸『「石涛」題記地名人名索引稿』、奈良大学紀要13 奈良大学 1984 12
    [32]古原宏伸『「石涛画語録」について』、東京支那学報10 東京支那学会 1964 6
    [33]古原宏伸『石涛<黄研旅度嶺図卷)』、文化財学報8 奈良大学文学部文化財学科 1990 3
    [34]古原宏伸『石涛「画語録」の異本について』、国華876 国華社 1965 3
    [35]古原宏伸『石涛と黄山八勝画冊』、石涛 黄山八勝画冊(原寸大複製) 筑摩書房 1970
    [36]古原宏伸『石濤 黄山八勝画冊』(原寸大複製)、筑摩書房、1970年
    [37]#12
    [38]古原宏伸『中国画論の研究』、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03年
    [39]関如来『石涛 春江の題詩を謊む』、南画鑑賞4(10) 南画鑑賞会 1935 10
    [40]関如来『石涛和尚』、東洋芸術7(8) 書道及画道社 1922 8
    [41]関如来『石涛上人画語録抄1-4』、 書画之研究1(1) 書画之研究社 1917 8
    [42]関如来『釈石涛』、烏城1 烏城誌社 1932 11
    [43]河井荃廬『石涛に就て·疑点二題』、南画鑑賞4(10) 南画鑑賞会 1935 10
    [44]河井荃廬ほか監修『支那南画大成』1-16、興文社、1935年8月-36年11月
    [45]河野秋邨『石涛和尚の山水画帖』、大每美術3(7) 大每美術社 1924 7
    [46]后藤朝太郎『石涛の黄山を訪わて』、南画鑑賞12(2) 南画鑑賞会 1943 2
    [47]黄銳 當銘藤子译文『翰墨·石涛画語録を汲む』、墨60 芸術新聞社 1986 5
    [48]加藤秋邨『石涛との邂逅:漂泊の系譜1』、日本美術工芸400 日本美術工芸社 1972 1
    [49]#12
    [50]今村龍一『八大山人·石涛と揚州八怪』、美をつくし58 大阪市立美術館 1969 5
    [51]今村龍一『石涛筆東坡詩意図』、美をつくし38 大阪市立美術館 1965 9
    [52]今関天鼓『石涛の年齡と有髮無髮』、南画鑑賞5(1) 南画鑑賞会 1936 1
    [53]今関天彭『石涛の年齡と有髮無髮』、書品86 東洋書道協会 1958 1
    [54]金原省吾『石涛「画語録」について』、南画鑑賞4(12) 南画鑑賞会 1935 12
    [55]井上蘭崖『(略解)釈道济筆山水図』、国華313 国華社 1916 6
    [56]井上蘭崖『石涛和尚の山水画帖』、国華313 国華社 1916 6
    [57]聚栾社編『石涛名画譜』1-5、聚柒社、1936年
    [58]聚栾社編『石涛名画譜』6、聚栾社、1937年
    [59]#12
    [60]劉海粟(著) 黑谷正人(訳)『石涛と后期印象派』、南画鑑賞4(9) 南画鑑賞会 1935 9
    [61]瀧精一『石涛和尚筆行舟図解』、国華560 国華社 1937 7
    [61]瀧精一『石涛画冊:石涛山水神品画冊』、平安精華社、1924年
    [62]瀧精一『石涛写東坡時序詩意十二幀』、博文堂、1925年
    [63]米澤嘉圃『書法上かう見た石涛画の基準作』、国華913 国華社 1968 4
    [64]米澤嘉圃.鶴田武良『水墨美術大系11:八大山人.揚州八怪』、講談社、1975年
    [65]墨友茌主人編『石涛と八大山人』、墨朋館、1952年
    [66]橋本関雪『浦上玉堂と石涛上人その他』、中央美術88 日本美術学院1923 1
    [67]橋本関雪『石涛』、中央美術社、1926年7月
    [68]橋本関雪『石涛雑筆』、美之国6(2) 美之国社 1930 2
    [69]橋本関雪『再び玉堂と石涛に就て』、中央美術102 中央美術社 1924 5
    [70]青闇『八大.石涛の図版·挿画について(八大山人 苦瓜和尚集)』、書品82 東洋書道協 会 1957 9 西川寧
    [71]青木正児『石涛の画と画論と』、支那学1(8) 支那学社 1921 4
    [72]秋葉啓編『石涛羅浮山図册』、聚樂社、1953年
    [73]入矢義高『石涛題画詩選 文人画粋編8:石涛』、中央公論社 1976 10 新装愛蔵版(中国篇):1986年5月
    [74]山岡泰造『石涛の「画語録」の意義』、季刊南画4 日貿出版社 1983 11
    [75]杉村勇造『徐文長.石涛.趙之謙』、求龍堂、1964年
    [76]上原敬二編『石涛書画集』1-4、東京堂出版、1977
    [77]矢野橋村『石涛と石谷』、南画鑑賞4(12) 南画鑑賞会 1935 12
    [78]水田竹圃『石涛に就いて』、中外美術10(5) 日本美術新聞社 1923 5
    [79]田中喜作『図版解說 石涛筆東坡時序詩意図』、美術研究95 美術研究所 1939 11
    [80]武者小路実篤『石涛雑感』、(石涛特輯号) 南画鑑賞4(10) 南画鑑賞会 1935 10
    [81]西川寧『石涛の肖像(八大山人 苦瓜和尚集)』、書品82 東洋書道協会 1957 9
    [82]西上宾『黄山八勝画冊私考:石涛の景観合成について』、特別展覽会 山水:思想と美術 京都国立博物館 1983 10
    [83]西沢笛畝編『石涛老人杜陵詩意図』、芸艸堂、1930年
    [84]西沢笛畝編『石涛李鱓花卉画譜』、芸艸堂、1930年
    [85]小川裕充『中国山水画百選112:石涛 黄山八勝図冊(鳴絃泉·虎頭岩図)』、東方231 東方書店 2000 5
    [86]小高根太郎『石涛(古典かろ現代へ)』、萌春35 日本美術新報社 1956 8
    [87]小室翠雲『石涛和尚筆山水図解』、国華520 国華社 1934 3
    [88]#12
    [89]新藤武弘『山水画とは何か 中国の自然と芸術』、福武書店、1989年
    [90]新藤武弘『石涛と<廬山観瀑図>』、跡見学園女子大学紀要21 跡見学園女子大学 1988 3
    [91]#12
    [92]新藤武弘『真贗145 学会を騷がせた石涛の手紙』、芸術新潮27(1) 新潮社 1976 1
    [93]須磨弥吉郎『石涛の山水画帖』、芸術新潮2(9) 新潮社 1951 9
    [94]一路居士述『読画本:石涛山水』、馬場一郎(東京)、1932年
    [95]永原織治『八大山人に与へた石涛書簡に就て』、美術10(12) 東邦美術学院 1935 12
    [96]永原織治『石涛·八大山人』、圭文館、1961年
    [97]永原織治『石涛と中国現代画』、南画鑑賞4(11) 南画鑑賞会 1935 11
    [98]#12
    [99]羽床正範『石涛を継ぐもの』、中国哲学論集5 九州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会 1979 10
    [100]原田尾山『石涛筆墨竹図(名作鑑賞)』、興亞書報4(6) 興亞書道連盟 1942 6
    [101]原田尾山『石涛授易図(名作鑑賞)』、興亞書報2(7) 興亞書道連盟 1940 7
    [102]#12
    [103]斎藤謙編纂『支那画家落款印譜』、大倉書店、1906年
    [104]張子寧(撰)宮崎法子訊『石涛の「白描十六尊者」卷上と「黄山図」冊 上·下』、国華 1184 国華社 1994 7 下:1185号(8月)
    [105]中川一政『石涛について』、南画鑑賞4(10) 南画鑑賞会 1935 10
    [106]中村茂夫『石涛画語録の新解釈』、大手前女子大学論集15 大手前女子大学 1981 11
    [107]中村茂夫『石涛研究:特に晚年期の思想を中心に』、大手前女子大学論集16 大手前女子大学 1982 11
    [108]中村茂夫『石涛研究2:晚年の詩意画冊について』、大手前女子大学論集17 大手前女子大学 1983 11
    [109]中村茂夫『石濤——人と藝術』、東京美術、1985年
    [110]中村溪男『石涛筆江中風浪図』、(特集 中国明清美術展) 国立博物館ニュ一ス196 東京国立博物館 1963 9
    [111]中田勇次郎『石涛の「画語録」 文人画粋編8:石涛』、中央公論社 1976 10 新装愛蔵版(中国篇):1986年5月
    [112]住友寬一『惲南田と石涛』、墨友茌、195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