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以破竹之势袭来,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作家创作、读者阅读、作品传播等的传统模式,迅速崛起并格外引人瞩目。网络文学因网络平台这一特殊载体,使得网络文学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创作方式、创作主体、文本形式、阅读方式和读者群体等方面的改变,特别是作为文学四要素中接受者的一环的读者,其参与网络文学的活动对文本价值的实现、作家创作的影响等愈来愈被正视。网络文学由于自身的数字化、交互性等特性,使得读者介入到文学领域之后必然对文学创作形成一定的影响,也正是基于此,使得探讨“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及其创作的影响”具有了一定的学理基础和研究价值。
     围绕这一论题,在对网络文学、读者及二者关系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当代传媒语境下的网络文学创作与读者的关系,即创作与阅读的群体性、主受体的双重肯定性、关系模式的变动性、生产与消费的自由性、创作的合作性;二是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读者介入方式,即读者对创作的直接参与——直接接入、众声喧哗的网络评论——间接介入、创作主体视野中的“读者”预设——读者的被动介入;三是读者介入对网络文学创作的影响,即迎合读者-----网络文学的“狂欢化”、迎合市场----文学麦当劳化的生产、多重读者的整合----网路文学产业化发展机制的逐步建立、读者欣赏的解放与还原----网络文学创作的多样与解放、“作者悬置”----文学主体论的疑问、文学批评的嬗变-----网络文学创作的生命力、介入式创作----构建新的文学观念。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或者艺术惯例呈现出了很大的超越与挑战,特别是从读者介入影响而言,网络文艺对传统文艺的超越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读者介入创作,读者与作者的互动性,使得文学主体的神圣地位丧失;其二,读者介入创作,文本的艺术性存在不确定性,文学本体的唯一性散失;其三,读者介入创作,艺术韵味与意境的深层体验减弱,文学能指所指的张力缩小
Network literature which is a kind of eamerging literature is coming with an irresistible force in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background. It breaks out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the literature works, writer creation, reader reading and works propagation. The rapid rise attracts people's attention. Because of network, the network literature keeps booming. It also brings a creative way, create the main text, to read way and readers groups and other aspects of change, especially as the recipient of four elements of literature part of the reader,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text-realization, the impact of writers increasingly being addressed. Literature due to their own network of digital, interactive and other features, makes the reader involv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fter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creation is bound to a certain extent, is also based on this, making of "readers involved in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nd the Creation" with the som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research value.
     For this reason, around this topic, in the network the network literature, readers and sor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 discussed three main aspects:First, the network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media, literature and their readers, that writing and reading of the mass, the main receptor double positive, relationship model of variability, the freedom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creation of cooperative; the second is the network of readers involved in the literary way that the reader directly to the creation participation-direct access to the network cacophonous comments-indirectly involved, the main creative vision of the "reader" default-the reader's passive involvement; Third, the reader involved in the impact of literature on the network, which cater to the reader-----Network literature "carnival" to meet the market----literature McDonald of produ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reader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online literature----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mechanism, the reader appreciate the liberation and far----network of diverse literature and liberation, "the authors suspension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of doubt, the evolu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vitality-----network, build interventional creation----new literary concepts.
     Network literature 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literature or art practice has shown great beyond and challenge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effect from the readers involved in the network literature beyond the traditional art and challenges mainly in three aspects:Firstly, the reader is involved in creation the reader with the author of the interaction, the main body of literature lost the status of the Holy Spirit; Secondly, the readers involved in creative, artistic text, there is uncertainty, the uniqueness of the lost body of literature; Thirdly, the reader involved in creative, artistic charm and weakening of the deep experience of mood, the tension within the meaning of literature to refer to narrow.
引文
①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人文前沿论从(第三辑)—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①敦玉林:《网络文学:文学的新变迁》,《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②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8期。
    ③杨中举:《泛互文性,网络文学的美学特征》,《网络文学点击》。
    ④蔡焱:《文学自由的乌托邦:对网络文学的美学批评》,《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9月。
    ⑤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175页。
    ①阎真:《网络文学价值论省思》,《文艺争鸣·评论》2005年4月。
    ②丁光梅,赵晶:《论网络传播对文学接受主体心态的影响》,《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第4期。
    ③陈七妹:《从媒介分析角度看网络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影响》,《新闻界—理论·战略第四媒介》2004年6月。
    ④欧阳友权:《数字媒介对文学性的消解与技术建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7月。
    ⑤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与人文价值(笔谈)》,《文学理论》2008年6月。
    ①姚斯:《走向接受美学》,见《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周宁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6页
    ②曾军:《有限包容及其问题—“新世纪”视野中的“新媒体文学”》,《文艺争鸣》2011年2月号上月刊。
    ①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18页。
    ②王一川:《网络时代文学:什么是不能少的?》,载《大家》2000年第3期。
    ③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http://book.peopledaily.com.cn/。
    ④假道学:《戏说网络文学》网易文化频道http://culture.163.com/。
    ①许苗苗,许文郁:《网络文学的定义》,载《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一期。
    ①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发展史—汉语网络文学调查纪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4月,第81页。
    ②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发展史—汉语网络文学调查纪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4月,第101页。
    ①罗四鸽:《“博客文学”成、出版热》,载http://wang3hui3.bokee.com/3020084.html,2005-09-05。
    ②欧阳文风、王晓生等:《博客文学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③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发展史—汉语网络文学调查纪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4月,第291页。
    ①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47页。
    ①黄浩:《从“经典文学时代”到“后文学时代”——兼论“后文学社会”的五大历史特征》,载:《文艺争鸣》,2002(6):63.
    ①《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第5-6页。
    ①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月,第156页。
    ①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147页。
    ①吴过:《水煮宁财神(访谈)》,载《传奇文学选刊(人物金刊)》,2006年第4期。
    ②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55。
    ①刘克敌主编:《网络文学新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第184页。
    ②马永利:《网络文学的心理和休闲特质》,载固原师专学报,2004(9):61。
    ③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3版,第32页。
    ①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3版,第33页。
    ②陈奇佳:《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载《江苏社会科学》,2009,(4),第144页。
    ①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3版,第271页。
    ①欧阳友权:《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15页。
    ②刘克敌主编:《网络文学新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第172页。
    ①周来祥:《论哲学、美学中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产生、发展及其辩证解决》,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②聂庆璞:《网络叙事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第77页。
    ①风中玫瑰:《风中玫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①王木青:《接龙小说——一种大众文学的创作活动》,载《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第136页。
    ①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版.第57页。
    ②王木青:《接龙小说——一种大众文学的创作活动》,载《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第137页。
    ③王木青:《接龙小说——一种大众文学的创作活动》,载《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第137页。
    ①王木青:《接龙小说——一种大众文学的创作活动》,载《文艺争鸣》,2007年第5期,第137页。
    ②谭舒,袁传峰:《网络BBS与媒介批评》,载《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第51页。
    ①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月,第7页。
    ②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45页。
    ①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月,第7-8页。
    ①刘亚平,《论网络文学的“狂欢化”色彩》,2006年硕士论文。
    ②巴赫金《论人文科学的哲学基础》《巴赫金全集》第4卷,]第127页。
    ①《网络签约作家年薪可过百万》南京日报,2006-11-26。
    ②《网络文学创作现状探看:搅动文学一池春水》,中国记协网,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5/11/content_13478764_1.htm,2011年6月11日查询。
    ③宋晖,赖大仁:《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载《文艺评论》,2000,(5)。
    ④马季:《十年网络文学:集体经验与民间智慧》,载《南方文坛》.2009.(3).第46页。
    ①《网络文学十年大事之2003》,华夏文化网:http://www.ccnh.cn/bbs/redirect.php?fid=198&tid=15747&goto=nextoldset,2011年4月5日查询。
    ②何流.网络文学:2分钱之上的商业大厦[J].中国报道,2009,(7).第83页
    ③《忙于赚钱“透支写作”网络文学功利成主流》,腾讯网:http://edu.qq.com/a/20070619/000029.htm.2011年2月26日查询。
    ①盛大文学整体亮相国展文学产业链凸显[EB/OL]. [2010-01-08].http://sft.yesky.com/info/494 /11095494.shtm.1
    ②舒晋瑜.文学网站:左手版权右手金钱[N].工人日报,2009-02—20.
    ①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第52页。
    ②黄坚:《盛大开辟网络文学新“起点”》,《解放日报》2008年6月9日第一版。
    ③孙冰:《网络文学公司来了!》,《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第27期。
    ④施惟达,樊华:《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载《文学评论》,2006,(3)第19页。
    ⑤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3版,第277页。
    ①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第177页。
    ①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第310页。
    ②尚爱兰:《网络文学中的“新新感情”》,“榕树下图书工作室”选编《99中国年度最佳网络文学》,漓江出版社2000版,第305-306页。
    ③欧阳友权主编,杨林著:《网络文学禅意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页。
    ①[法]罗兰.巴特:《作者的死亡》,选自《后现代主意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①叶青:《论互联网时代文学观念的变迁》,载《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②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第164-165页。
    ③于洋、汤爱丽、李俊著:《文学网景》,2004年第1版,第132-133页。
    ①郭国昌:《网络文学呼唤文学批评》,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2月5日,第024版。
    ②邓树强、冯国军:《网络文学创作的文化抉择与现实困境》.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75页。
    ①刘俐俐、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的挑战》,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第32卷第5期,2004年9月。
    ②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第182页。
    ①谭得晶:《网络文学批评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第119页。
    ②刘克敌主编:《网络文学新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0011年2月第一版,第207页。
    ③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第44页。
    ①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4。
    ②朱小如,聂伟:《上海召开九十年代文学研讨会,总结剖析世纪之交的文学现象》,载《文学报》,2000-11-02·
    ③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J]·社会科学.2001.(8)·
    ④董学文:《面向高新科技时代.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技进步与艺术发展矛盾关系断想》,载《文艺研究》,2002,(1)。
    ①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9页。
    ②李夫生:《网络对文学主体的挑战及对策》,载《理论与创作》,2000年第5期。
    ①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前沿问题的学术清理》,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周宁等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C].沈阳: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发展史—汉语网络文学调查纪实[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5]欧阳文风、王晓生等.博客文学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6]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7]朱立元.接受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8]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法]尚·布西亚.物体系[M].林志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1]欧阳友权.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l]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1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巴赫金.论人文科学的哲学基础——巴赫金全集第4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4]周志雄.网络空间的文学风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5]聂庆璞.网络叙事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16]风中玫瑰.风中玫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17]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8]尚爱兰.网络文学中的“新新感情”.“榕树下图书工作室”选编.99中国年度最佳网络文学[C].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19]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禅意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20][法]罗兰.巴特.作者的死亡.王岳川.后现代主意文化与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2]于洋、汤爱丽、李俊.文学网景[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3]谭得晶.网络文学批评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4]刘克敌.网络文学新论[M].长沙:凤凰出版社,2001.
    [25][德]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6][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敦玉林.网络文学:文学的新变迁[J].天津社会科学,2002(4).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挑战传统与更新观念[J].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8)
    [3]蔡焱.文学自由的乌托邦:对网络文学的美学批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9).
    [4]阎真.网络文学价值论省思[J].文艺争鸣·评论,2005(4).
    [5]丁光梅、赵晶.论网络传播对文学接受主体心态的影响[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6]陈七妹.从媒介分析角度看网络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影响[J].新闻界—理论·战略第四媒介,2004(6).
    [7]欧阳友权.数字媒介对文学性的消解与技术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7).
    [8]曾军.有限包容及其问题—“新世纪”视野中的“新媒体文学”[J].文艺争鸣,2011(2).
    [9]王一川.网络时代文学:什么是不能少的?[J].大家,2000(3).
    [10]许苗苗、许文郁.网络文学的定义[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11]黄浩.从“经典文学时代”到“后文学时代”———兼论“后文学社会”的五大历史特征[J].文艺争鸣,2002(6).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CNNIC)2011年1月,第5-6页.
    [13]李幸.Web2.0对新闻、文化传播与流通产业的影响——与天涯社区总编辑胡彬聊天记[J].现代传播,2008(5).
    [14]吴过.水煮宁财神(访谈)[J].传奇文学选刊(人物金刊),2006(4).
    [15]马永利.网络文学的心理和休闲特质[J].固原师专学报,2004(9).
    [16]陈奇佳.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J].江苏社会科学,2009(4).
    [17]王木青.接龙小说——一种大众文学的创作活动[J].文艺争鸣,2007(5).
    [18]谭舒,袁传峰.网络BBS与媒介批评[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
    [19]刘亚平.论网络文学的“狂欢化”色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0]宋晖、赖大仁.文学生产的麦当劳化和网络化[J].文艺评论,2000,(5).
    [21]马季.十年网络文学:集体经验与民间智慧[J].南方文坛,2009(3).
    [22]何流.网络文学:2分钱之上的商业大厦[J].中国报道,2009(7).
    [23]舒晋瑜.文学网站:左手版权右手金钱[N].工人日报,2009-02-20.
    [24]黄坚.盛大开辟网络文学新“起点”[N].解放日报,2008-6-9(1).
    [25]孙冰.网络文学公司来了![J].中国经济周刊,2008(27).
    [26]施惟达、樊华.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J].文学评论,2006(3).
    [27]叶青.论互联网时代文学观念的变迁[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28]郭国昌.网络文学呼唤文学批评[N].人民日报,2010-2-5(024).
    [29]邓树强、冯国军.网络文学创作的文化抉择与现实困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30]刘俐俐、李玉平.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的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4(5).
    [31]朱小如、聂伟.上海召开九十年代文学研讨会,总结剖析世纪之交的文学现象[N].文学报,2000-11-02.
    [32]王宏图等.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发展笔谈[J].社会科学,2001(8).
    [33]董学文.面向高新科技时代,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技进步与艺术发展矛盾关系断想[J].文艺研究,2002(1).
    [34]李夫生.网络对文学主体的挑战及对策[J].理论与创作,2000(5).
    [3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前沿问题的学术清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
    [1]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EB/01]. http://book.peopledaily.com.cn/,2011-4-27.
    [2]假道学.戏说网络文学[EB/01]. http://cul ture.163.com/,2011-4-21.
    [3]罗四鸽.“博客文学”成出版热[EB/01]. http://wang3hui3.bokee.com/3020084.html, 2005-09-05.
    [4]中国新闻发言人谈金庸入作协[EB/01]. http://live.people.com.cn/note.php?id= 720090706113516-ctdzd-001,2011-4-16.
    [5]人物中国社区网.十年后的网络写手[EB/01].http://bbs.taskcn.com/viewthread.php? Tid=1283.2011-3-23.
    [6]周来祥.论哲学、美学中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产生、发展及其辩证解决[EB/01].http: //www.csscipaper.com/,2011-5-3.
    [7]邢育森.写在《柔人》前面的话[EB/01].http://forum.zichen.com/viewthread.php? tid=60360,2011-4-21.
    [8]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EB/01].http://dept.cyu.edu.cn/zwx/jiaoxueziliao wdewangluowenxueguan.htm,2011-4-16.
    [9]敬文东·网络时代经典写作的命运[EB/01].http://culture.163.com/edit/010302/ 010302-46865.html,2011-4-16.
    [10]网络文学创作现状探看:搅动文学一池春水[EB/01].http://news.xinhuanet.com]/zgjx/ 2010-05/11/content-13478764-1.htm,2011-6-11.
    [11]华夏文化网.网络文学十年大事之2003[EB/01].http://www.ccnh.cn/bbs/redirect. php?fid=198&tid=15747&goto=nextoldset,2011-4-5.
    [12]腾讯网.忙于赚钱“透支写作”网络文学功利成主流[EB/01].http://edu.qq.com/a/ 20070619/000029.htm.2011-2-26.
    [13]盛大文学整体亮相国展文学产业链凸显[EB/01].http://soft.yesky.com/info/494 /11095494.shtm,2011-4-2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