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神恋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题材,志怪传奇,诗词歌赋等文体都有表现。学界对人神恋这一题材的研究成果虽有许多,但多以西方文艺理论为出发点,并且集中于《搜神记》、《搜神后记》中的单个文本,而对于六朝志怪小说中的这一题材,较少整体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充分吸取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人神之恋故事为中心,探讨它的产生、类型和发展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拓展志怪小说的研究范围,窥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习俗风尚。
     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追溯了六朝志怪小说中人神恋题材的来源。其主要源自神话传说和楚辞。在神话传说系统中,人与神的意向性交往使后来真正意义上的人神相恋成为了可能。而随着神仙方术的发展,史传的相关记载和传播,女神的形象由最初的单薄粗陋逐渐丰满起来。在楚辞中,人神恋题材自《九歌》起,文人的模拟之作逐渐增多,神女对爱情的追求由《九歌》中的大胆炽烈,变为文人笔下的幽怨缠绵。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人神恋题材的世俗化特点。一是指志怪小说文体自身的俗文学特点;二是指小说所表现内容的世俗化、人情化。即情感表现的雅俗不同,女神形象描写的雅俗不同。另外就是神仙家庭的参与,使得仅仅有单纯的男女之爱的人神恋故事,染上了颇类人间的世俗人伦气息。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志怪小说中人神恋故事的文化内涵。人神恋故事中,女神主动降临人间,大胆追求情爱,无疑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思想解放有关。即“情”在此时期的极大张扬;女子贞洁观念的淡薄;大量涌现的才女。“凡间男子偶遇女神—欢会—女神离开”这一结构模式,映射出了寒门庶族在门第婚姻制度压抑下,希望突破门第限制,却又感到难以逾越的鸿沟的矛盾心态。“凡男返家”是道教重视现世的思想在小说创作中的反映。
The love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upernatural beings are the important theme of ancient literature is legendary. The verses novel style has such performance. Perspectives on people love this one theme of the supernatural beings,though there are many research achievements, but in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cus on the display immortals in Soushenji and Soushenhouji ,while the six single text of this novel theme, less research as a whole.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Senior scholar fully absorb the basi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six dynasties novel , the love story of the gods, discusses its produce center, types and development and behi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ained in the research scope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novels,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glimpse of social custom fashion.
     Full text body par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six dynasties novels are human subject novel the source of god. Its main from myths and legends and Chuci. In myth system, man and god later that the intentionality contacts in the true sense of love god poss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mortals, eternal of historical-biography relevant records and spread, the goddess of image from the initial thin gradually plump rise to rough. Chuci, people in love theme from god Jiuge on, scholar's simulation work to increase gradually, the goddess of love Jiuge pursuit of the bold blazing, into the writer writing lingering sadness fell.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me of secularization, who god characteristic. A novel style refers to the popular characteristic; their refers to the secularization of novels, the humanized performance content. Namely the elegance and emotional displays different, describing the goddess of different image elegance. The other is the fairy family participation, making only pure love of men and women who love story, took god of the secular world quite breath.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d the novel middleman god love story cultural connotation. People love story, god goddess, bold initiative to condescend to pursue love, no doubt, and in the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eriod women's emancipation of the relevant. Namely "emotion" the great publicity in this time period; Woman is weak; ideas of chastity The springing of prodigy. "Mortal man - the goddess - human encounter a goddess leave" structure model, originally poor ordinary repressed in family marriage system, hope breakthrough ancestry, but feel restricted the gulf insurmountable the contradictory mentality. "Every male returning home" is the thought in the Taoist attention earthly novels reflect.
引文
①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159页。
    ②屈慧青《〈搜神记〉和神人相恋范式的定型》,《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①苑汝杰、张金桐《〈搜神记〉中的女仙文化》,《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
    ②崇新、孙凌钰《人神恋小说的性别文化内涵》,《东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③刘耕《中国古典小说“人仙妖鬼婚恋”母题初探》,《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④刘相雨《搜神记和宋代话本小说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读》,《江西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
    ①李立《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页。
    ②施舟人,上海书店出版社,《道藏》第五册,第48页。
    ③王叔岷,《列仙传校笺》,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3页。
    ①郭璞注,袁珂点校《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见《海经新释》卷七“宵明、烛光”节注7及卷十三“苍梧丘”节注2。
    ②(汉)王逸撰《楚辞章句》,长沙书堂山馆(刻本),清光绪九年(1829年)。
    ③(清)朱熹《楚辞集注》卷二《九歌》之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9页。
    ①严可均辑,何宛屏等审定《全晋文》,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卷107,第2076页。
    ①见于房玄龄等撰《晋书·隐逸列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
    ①陈文新《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仙鬼怪形象及其悲剧意蕴》,《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②(宋)李昉著,汪绍楹校注,张光前译,《太平广记选》,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①转引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魏晋南北朝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②黄海艳《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
    ①董上德《论古代雅、俗文学的互补与交融》,《中山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②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页。
    ①见于鲁迅《古小说钩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177页。
    ①李修生、赵义山主编:《中国分体文学史·小说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页。
    ①袁愈宗《〈聊斋志异〉对“人神恋”故事的继承与创新》,《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2期。
    ①何满子等编《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①何满子等编《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①(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五“史臣曰”。
    ①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88页。
    ②(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34页。
    ③甄静,《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南朝士人的女性观,《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2期。
    ①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63页。
    ②(梁)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四二《王弘传》。
    ③(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年版,卷六,第34页。
    ①张涛《魏晋隋唐时期的门第婚姻》,《民俗研究》,1992年第4期。
    ②(梁)沈约撰《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五二《褚叔度转》。
    ③(梁)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三十九,沈约《奏谈王源》。
    ④参见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⑤(清)赵翼撰,王树民校正本,《廿二史札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①(北齐)魏收撰《魏书》,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第68页。
    ①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页。
    ②葛洪撰,王明校释《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9页。
    ①(北齐)魏收撰《魏书》,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卷一一四《释老志》。
    ②(晋)葛洪撰,《神仙传》,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3页。
    ③(晋)葛洪撰,王明校释,《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页。
    1、(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
    2、(晋)陶潜撰,汪绍楹校注《搜神后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
    3、(晋)王嘉撰,萧绮录,齐治平校注《拾遗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
    4、(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
    5、鲁迅《古小说钩沉》,见于《鲁迅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6、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7、王国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版。
    8、王青《西域文化影响下的中古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10、(德)莫宜佳著,韦凌译《中国中短篇叙事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陈文新《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万晴川《巫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李立《神话视阈下的文学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日)小南一郎著,孙昌武译《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2006年版。
    19、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张振军《传统小说与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2、刘知秋《魏晋南北朝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3、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4、张庆民《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刘勇强《幻想的魅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26、李鹏飞《唐代非写实小说之类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
    28、冯友兰、李泽厚等著,骆玉明、肖能选编《魏晋风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29、葛兆光《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李道和《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1、陈高华,徐吉军主编,张承宗,魏向东著《中国风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32、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3、刘跃进《中古文学文献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4、(宋)朱熹集注《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5、(清)王夫之《楚辞通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36、游国恩《游国恩楚辞论著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
    38、袁珂《古神话选释》,中华书局,1979年版。
    39、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0、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2、李丽丹《18—20世纪中国异类婚恋故事的叙事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
    3、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蔡堂根《志怪传奇中的人神恋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5、胡梅《魏晋南北朝志怪中的人妖恋小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黄海艳《魏晋南北朝人鬼婚恋小说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
    7、沈晓梅《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8、邱健《魏晋南北朝游仙小说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陈文新《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仙鬼怪形象及其悲剧意蕴》,《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2、张君《论高唐神女原型与神性》,《文艺研究》,1992年第3期。
    3、汪龙麟《〈搜神记〉异类婚恋故事文化心理透视》,《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4、屈慧青《〈搜神记〉和神人相恋范式的定型》,《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5、庄战燕《男性视野中的异类女子—〈搜神记〉婚恋小说中神女鬼女妖女形象文化透视》《语文学刊》,2002年第6期。
    6、蔡堂根《人神恋模式的演变与人文觉醒》,《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7、龚舒、曾绍皇《从〈搜神记〉看魏晋神怪题材的世情化倾向》,《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8、李剑锋《〈搜神记〉之神的婚恋》,《中华文化画报》,2007年第5期。
    9、王兴芬《楚辞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辽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0、阙雯雯《〈搜神记〉中的人妖婚恋》,《安徽文学》,2009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