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递视角下的国家惠农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下乡,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家惠农政策信息的下沉,要经过多个层级管道,才能由国家流向农民,这就涉及到政策信息的保真性问题,农民能不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好处的问题。本文选取信息传递的视角,来研究国家惠农政策决策、执行、接受的问题与特征,并将关注点集中于:惠农政策信息是怎样在国家和农民之间传递、作用、反馈,以至于最终相互影响和发生功效的。
     惠农政策决策的信息传递。政策决策信息经由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推进,地方媒体宣传的横向铺展,贯彻落实的先后相继的立体传播而到达农民受众。政策信息的下传,大众媒体、政府组织、互联网络以及人际传播充当了传播载体。然而,由于农村、农民的现实状况,制约了政策信息的下传与上达。惠农政策要吸纳农民需求,并不一件容易的事。国家构建了下情上达的机制与通道,整合正式与非正式两种渠道与方式,试图确保信息传递机制的畅通。
     惠农政策执行的信息传递。基层政府是政策信息传递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央政府政策目标实现的必经环节。国家惠农政策在执行环节中,基层政府对政策信息的过滤或改造,在执行中发生目标变异,敷衍与歪曲国家政策,造成对农民实惠性的侵蚀,对国家权威性的消解。这是由于执行者与决策的利益的分别,中央政策本身对地方特点的适应性情况,以及政策执行中操作空间的存在,都对国家政策的信息传递产生不利的影响。
     惠农政策接受的信息传递。政策内容为农民所知晓、掌握与接受,是惠农政策信息传递的最终目标。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程度较高,但知晓质量不太高。农民的政策满意度与政策的执行效力都有待提高,农民对基层政府政策落实中发挥的作用不太满意。农民个体特征与区域群体影响着农民对政策的享受与评价。惠农政策能够增加农民的货币收入,解决农民的暂时支出困难,也能够改善生活质量,还能够获得民心,赢得农民的拥护,但民生性政策毕竟不能培育农民的增收能力,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也不能增强农村的发展后劲。
     有效信息传递机制的建构与整合。中央与地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央地之间需要信息沟通。农民对政策的理解依赖政策信息的传递通道、手段、效果,也依赖自身特征,信息传递与农民理解相结合也需要关注。因而,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提高决策信息的针对性。以责任政府为重任,提升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以培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农民政策信息接受质量。以利益整合为手段,化解信息传递中的冲突。以监督体系为保障,保证政策信息传递效果。从而,完善国家惠农政策体系,促进政策的针对性和效率性,真正达致满足农民需要。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preferential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countryside,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rmers living, and rural ecology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era. With the sinking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 it must go through multiple levels of pipeline, and then flows from the State to farmers. This is related to the fidelity of the policy information; farmers can not really enjoy the policy benefit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studies the decision-making, implementation, acception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icy process. The concerns focus on:how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referential agricultural policy is passed between the state and farmers, how the role of feedback is, so that eventually finds mutual influence and efficacy.
     Through longitudinal launching from the central to local gonenment, local media publicity lateral spreading, policy decision information reach farmers and carry out the priorities of successive. In the process of policy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mass media,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the Internet,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ts as a propagation vector.However, due to the reality of rural farmers, which restricts the policy information transfer and up. Ipolicy to absorb farmers demand is not an easy thing. State building mechanisms and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 of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channels and methods, to try to ensure the smooth flow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Grassroots government is the key link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policy, also i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olicy an inevitable part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National polic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k of benefit, the basic uni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filtering of policy or modification, happen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rget variation, perfunctory and distort state policies, and cause damage to the benefit of the erosion of farmers, the resolution of the authority of the state. This is because the executives and decision-making interests respectively, the central policy itself to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aptabil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operating space in the policy execution is adversely to the national policy of information. Policy content for the farmers knows, master and accepts, benefit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information transfer policy. Degree to policy of knowledge of farmers is higher, but the quality is not too high. To be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icy satisfa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and farmers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role of grass-roots government implement policies. Farmers'individual and regional group's characteristics affect farmers'enjoyment and evaluation of policies. The policies can increase the farmers'monetary income,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farmers'temporary spend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gain people, and win the support of farmers.But the policy can't cultivate the peasants'income ability, can't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bility, and can't increase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exist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y ne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The farmers understand the policy dependent on polic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means, results, and rely on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he farmer's understanding also need to focus on it. Thus, oriented to the needs of farmers, improve the relevance of the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By the responsible government for responsibility, improve the basic unit government policy executive force. Training philosophy as a guid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licy information to accept. To interest integration as the means, dissolve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 of conflict. With the supervision system for security, guarantee policy information transfer effect. Thus, perfect the state policy and benefit system, promote the pertinen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policy, and meet the real farmers need.
引文
①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第240页。
    ①张新学等:《发达国家农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农业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
    ②刘飞:《法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年第3期。
    ③刘渝等:《美、欧、日农业补贴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5年第5期。
    ④姜亦华:《美、欧、日的农业补贴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6期。
    ⑤郭玮:《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调研世界》2002年第8期。
    ⑥具体参见[美]鲍尔·费思:《农业政策与可持续性——印度、智利、菲律宾及美国的实例研究》,程伟雪、梁思萃等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
    ⑦具体参见[美]斯蒂芬·奥索夫斯基:《苏联农业政策——趋向废除集体农庄》,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
    ⑧具体参见[日]岸根卓郎:《粮食经济——未来21世纪的政策》,何鉴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①李德国,蔡晶晶:《西方政策评估技术与方法浅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4期。
    ②吴松:《日本政府政策评价制度与科技政策绩效评价浅析》,《全球科技经济晾望》2007年第7期。
    ③奚长兴:《对法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初步探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①潘毅等:《中美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及启示》,《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马朝琦等:《美国公共
    政策绩效评估方法及借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②于建嵘:《农民:三十年的得与失》,《同舟共进》2009年第1期。
    ③党国英:《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税务研究》2005年第6期。
    ④田明政等:《中部地区农村税改惠农政策实施后的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台声.新视角》2006年第1期。
    ⑤刘健,张军,宋振远:《乡村干部何以敢“挑战”中央惠农政策》,《政府法制》2009年第5期。
    ⑥具体可以参见《徐小青解读中央惠农政策 称粮食安全是永恒问题》,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20080414/n256292082.shtml,2008年4月14日。
    ⑦冯久先,晏萍:《惠农政策使农民的心态及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调研世界》2005年第7期。
    ⑧参见《更多地“组织”农民建设新农村——访专家温铁军》的报道,新华网,http://www.ha.xinhuanet.com/add/pdjj/2006-02/17/content_6262468.htm,2006年2月17日。
    ⑨王新卫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博览》2009年第7期。
    ①康峰:《中央惠农政策在陕西渭南市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西部金融》2010年第1期。
    ②哈斯等:《边远地区惠农政策实施效果调查》,《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年第3期。
    ③谭娟,许霞:《惠农政策信息传输与反馈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④邓大才:《惠农政策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农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⑤王良健,罗凤:《基于农民满意度的我国惠农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期。
    ⑥尹德挺,苏杨,陈可:《论“惠农政策连带人口效应”及其破解》,《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肖云,吴国举:《惠农政策与计划生育奖扶政策的冲突与对策》,《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第3期。
    ⑦刘川:《山西实施惠农政策调查研究》,《山西农经》2009年第1期;王晓芳,王军锋:《农民对惠农政策落实状况的反映》,《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2期:中央党校“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评价——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的报告》,《理论视野》2009年第2期。
    ⑧冯久先,晏萍:《惠农政策使农民的心态及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调研世界》2005年第7期。
    ①清金檀:《“惠农”政策与农民知情权》,《新闻记者》2006年第1期。
    ②谭娟,许霞:《惠农政策信息传输与反馈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③康峰:《中央惠农政策在陕西渭南市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西部金融》2010年第1期。
    ④朱敏杰,吴春宝:《惠农政策下乡要打包》,《黑河学刊》2010年第3期。
    ⑤谭娟,许霞:《惠农政策信息传输与反馈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⑥秦盈,彭南:《关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惠农政策法规的思考》,《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S1期:秦盈,彭南:《对我国惠农政策法规的思考》,《科技信息》2010年第6期。
    ⑦张玉庆:《让支农政策结出惠农之果》,《江苏农村经济》2008年第4期。
    ⑧王良健,罗凤:《基于农民满意度的我国惠农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期;田明政,易安,郝杨杨:《中部地区农村税改惠农政策实施后的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台声.新视角》2006年第1期。
    ⑨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路径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①王新卫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博览》2009年第7期。
    ②李镭等:《当前惠农收费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9期。
    ③沈小平,李聿峰:《防止惠农政策“悬空”》,《当代陕西》2006年第4期。
    ④王慧敏:《让惠农政策硬起来》,《人民日报》2008年10月20日。
    ⑤张玉庆:《让支农政策结出惠农之果》,《江苏农村经济》2008年第4期。
    ⑥刘川:《山西实施惠农政策调查研究》,《山西农经》2009年第1期。
    ⑦刘学剑:《浅谈支农惠农政策执行中的监督机制建设探讨》,《饲料博览(企业管理版)》2007年第9期。
    ⑧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的阻滞因素及对策研究》,《农村经济》2010年第3期。
    ⑨王鹏:《和谐与渐进发展:我国惠农政策地区差异化的路径选择》,《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3期;谭娟,许霞:《惠农政策信息传输与反馈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刘川:《山西实施惠农政策调查研究》,《山西农经》2009年第1期;等等。
    ①李敏昌,刘垚:《新世纪惠农政策新探析》,《农村经济》2009年第2期。
    ②王良健,罗凤:《基于农民满意度的我国惠农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期。
    ③中央党校“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评价——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的报告》,《理论视野》2009年第2期。
    ④王晓芳,王军锋:《农民对惠农政策落实状况的反映》,《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2期。
    ⑤尹德挺,苏杨,陈可:《论“惠农政策连带人口效应”及其破解》,《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⑥孙津:《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王宝海:《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应配套的改革措施》,《经济界》2001年第6期;林维德:《农民负担原因与农村税费改革的几点思考》,《经济界》2002年第1期;田明政等:《中部地区农村税改惠农政策实施后的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台声.新视角》2006年第1期。
    ⑦周云:《农村税费改革的难点与近期选择》,《财金贸易》1999年第1期;喻昌才等:《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湖北财税》2000年第22期。
    ①邵鹏霏:《关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105第6期;李乐平:《对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0期;曹云清,张占平,李斯:《和谐社会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3期;岳德军,王谦:《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中国财政》2003年第8期;李金花:《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第2期。
    ②杜广庆,朱云:《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问题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③邵鹏霏:《关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10第6期;王军、杨礼琼:《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政策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第1期;李乐平:《对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0期;杜广庆,朱云:《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问题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曹云清,张占平,李斯:《和谐社会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3期;岳德军,王谦:《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中国财政》2003年第8期。
    ④黄昌炜:《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析》,《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1期;罗纪东:《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分户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建议》,《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7期;王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制度框架和实施难点》,《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2期;郑若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9期;李金花:《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第2期。
    ④江文涛:《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6期。
    ⑤白红梅,额尔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区域性评价制度的原则》,《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谢延龙:《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6期。
    ⑦李普亮,朱永德:《农户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广东惠州市171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新疆农垦经济》2007年第5期;金莲,李小军:《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评估》,《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S1期;冉敏:《我国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评估与展望》,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白红梅,额尔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区域性评价制度的原则》,《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谢延龙:《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6期;金莲等:《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评估》,《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S1期。
    ②金莲,李小军:《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评估》,《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S1期。
    ③江文涛:《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6期。
    ④杨远来,余孟辉:《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缺陷分析与改革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6期。
    ⑤李普亮,朱永德:《农户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广东惠州市171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新疆农垦经济》2007年第5期:冉敏:《我国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评估与展望》,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王文礼:《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孟庆瑜:《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3期;孟庆旭:《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3期;唐文娟:《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经济学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雷明,邱国平:《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⑥王辉:《“家电下乡”试点政策实施情况及改进建议——基于山东、河南、四川三地试点的调查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杨昊辰等:《家电下乡政策实施问题研究——以辽宁岫岩县为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S1期。
    ⑦曾锴,陈程:《对我国家电下乡政策的几点思考——兼论家电制造业发展转变》,《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孙婷:《浅析家电下乡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商业时代》2010年第9期。
    ⑧薛选登:《家电下乡的经济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4期;欧阳湘秦:《对于家电下乡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陆煊:《家电下乡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基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消费导刊》2010年第7期。
    ①王辉:《“家电下乡”试点政策实施情况及改进建议——基于山东、河南、四川三地试点的调查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曾锴,陈程:《对我国家电下乡政策的几点思考——兼论家电制造业发展转变》,《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钱胡风,戴红:《“家电下乡”政策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家电科技》2010年第4期;王鑫芳:《家电下乡对农村消费的影响——以株洲市农村地区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34期。
    ②范秋菊:《“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中的外部性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第2期。
    ③杨昊辰等:《家电下乡政策实施问题研究——以辽宁岫岩县为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S1期;王纲:《“家电下乡”的政策效应分析》,《中国商贸》2009年第19期;郭振宗:《对“家电下乡”成效的思考》,《管理观察》2009年第14期;陈刚,李秀芬:《“家电下乡”消费环境待改善》,《中国财政》2009年第8期;欧阳湘秦:《对于家电下乡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钟际平,石丁:《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效果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5期;薛选登:《家电下乡的经济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4期;张嘉敏:《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经济效应浅析》,《中国商界(上)》2010年第4期;孙婷:《浅析家电下乡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商业时代》2010年第9期。
    ④徐勇,邓大才,黄振华等:《“家电下乡”正在成为新的惠农工程——全国近3000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反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政策咨询研究报告,2009年10月;李海闻,杨第:《关于“家电下乡”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3期;白雪飞,郭瑜:《全球金融危机下“家电下乡”政策的社会经济意义:基于农村家庭需求的分析》,《消费经济》2009年第5期;陆煊:《家电下乡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基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消费导刊》2010年第7期。
    ⑤王政:《汽车下乡:农民得实惠车企拓市场》,《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第7期;赵伟:《汽车下乡铺开惠民之路》,《中国品牌》2009第4期:武守喜:《“汽车下乡”政策效果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汽车工程师》2009年第6期;肖俊涛:《汽车下乡政策对汽车产业结构的影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嵇万青:《汽车下乡面临“水土不服”》,《市场观察》2009年第4期;黄芬:《汽车下乡政策背后的思考》,《城市车辆》2009年第4期;陈雄亮:《汽车下乡成鸡肋》,《中国汽车界》2009年第11期。
    ①邓大才:《惠农政策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农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②余健:《支农惠农关键要把好政策落实下去》,《华夏星火》2008年第4期。
    ③王体权:《惠农政策应加入激励机制》,《乡镇论坛》2008年第4期。
    ④李廷海:《惠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财政与发展》2006年第10期。
    ⑤芊芊:《中央再出一号文件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新农业》2010年第2期。
    ⑥郭钊,宁亚欧,苗卫钟:《实地解读政策惠农》,《河北画报》2007年第4期。
    ①2007年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西农村和工厂企业调研时的讲话。
    ②李定春:《浅析当前惠农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财政与发展》2008年第7期。
    ③芊芊:《中央再出一号文件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新农业》2010年第2期。
    ④王恩奉等:《惠农政策直达民心》,《中国财政》2009年第3期。
    ⑤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第240-251页。
    ⑥朱敏杰,吴春宝:《惠农政策下乡要打包》,《黑河学刊》2010年第3期。
    ⑦陈锡文:《强农惠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会计》2007年第12期。
    ①余健:《支农惠农关键要把好政策落实下去》,《华夏星火》2008年第4期。
    ②舒广宏:《创新管理机制,确保惠农政策落在实处》,《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年第12期。
    ③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页。
    ①邓谨,张金梅:《惠农政策执行绩效研究综述》,《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14期。
    ②王鹏:《和谐与渐进发展:我国惠农政策地区差异化的路径选择》,《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3期。
    ③沈小平,李聿峰:《防止惠农政策“悬空”》,《当代陕西》2006年第4期。
    ④王辉:《“家电下乡”试点政策实施情况及改进建议——基于山东、河南、四川三地试点的调查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杨兰:《中国“家电下乡”政策执行问题的有效性分析》,《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2期。
    ⑤杨昊辰,刘娜,张义明等:《家电下乡政策实施问题研究——以辽宁岫岩县为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S1期。
    ⑥刘砺平,李俊义,张云龙:《惠农政策为何屡遭截留》,《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第4期。
    ⑦清金檀:《“惠农”政策与农民知情权》,《新闻记者》2006年第1期。
    ⑧崔丽,苏杨,杨文庄:《惠民政策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第9期;周永刚,向德富:《论先秦时期的“惠农”政策——中央惠农政策探源》,《福建论坛》2007年第8期;程利英:《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述论——以中国古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为例》,《开发研究》2010年第3期。
    ⑨李萍:《持续的惠农政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S1期。
    ⑩董峻:《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打造中国稳固粮仓》,《农村实用技术》2008年第10期。
    ①胡学群:《国家惠农政策对促进水稻生产的作用》,《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第13期。
    ②刘方歆:《关于落实涉农惠农政策的思考》,《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11期。
    ③李敏昌,刘垚:《新世纪惠农政策新探析》,《农村经济》2009年第2期。
    ④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00页。
    ①在本文将村支两委与县乡政府一并纳入基层政府范畴进行考察。后文中将有具体说明。
    ②根据温铁军在“CCTV中国经济大讲堂”的演讲整理;参见韩俊:《我国惠农政策继续加强》,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nyfw.cn/news/nongye320.html,2010年10月26日。
    ③参见张艳玲等整理的《中央一号文:跳出“三农”谈“三农”》一文中郭建军、李国祥及陈锡文等的观点,搜狐网财经专栏,http://business.sohu.com/20100209/n270153460.shtml,2010年2月9日。
    ④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路径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⑤廖晓军:《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年第5期。
    ⑥靳卫东等:《贫困文化视角下财政惠农政策的经济绩效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⑦具体可以参见《更多地“组织”农民建设新农村——访专家温铁军》的报道,新华网, http://www.ha.xinhuanet.com/add/pdjj/2006-02/17/content_6262468.htm,2006年2月17日;张艳玲等整理的《中央一号文:跳出“三农”谈“三农”》一文中郭建军、李国祥、陈锡文等的观点,搜狐网财经专栏,http://business.sohu.com/20100209/n270153460.shtml,2010年2月9日;《韩俊:1.6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个神仙数字》,新浪财经网,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1227/08003199581.shtml,2006年12月27日。
    ①哈斯等:《边远地区惠农政策实施效果调查》,《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年第3期;康峰:《中央惠农政策在陕西渭南市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西部金融》2010年第1期。
    ②具体可以参见新浪嘉宾访谈:《李昌平于建嵘解读三农改革:农民享受同等国民待遇》,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8-10-30/143516557242.shtml,2008年10月30日;参见《陈锡文就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0-01/31/content_1524491.htm,2010年1月31日。
    ③郭跃、姜小俊:《惠农政策与襄阳农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政研究》2005年第1期。
    ④邓大才:《惠农政策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农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⑤刘志国等:《农户视角的惠农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农业经济》2009年第2期。
    ⑥王鹏:《和谐与渐进发展:我国惠农政策地区差异化的路径选择》,《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3期。
    ①刘志国等:《农户视角的惠农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农业经济》2009年第2期。
    ②李超平,戴言:《政务信息传递及其控制》,《情报资料工作》2001年第1期。
    ③周和玉:《信息传递中的损失研究》,《现代情报》2001年第2期。
    ①[英]布赖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21-22页。
    ②[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51-152页。
    ③刘晓虹:《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9-85页。
    ④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1页。
    ①引自徐勇,邓大才等:《当前农村文化亟需创新发展》,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策咨询报告,2011年。
    ②李辉,齐金玲:《惠农政策知晓度及基层执行满意度研究——基于农民视角及云南、河南省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①徐勇,邓大才,黄振华等:《“家电下乡”正在成为新的惠农工程——全国近3000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反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政策咨询研究报告,2009年10月。
    ②顾东黎:《政策信息传播中的政府角色研究》,《青年记者》2008年第5期。
    ③王泸生:《从“文件治国”到依法治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①王泸生:《从“文件治国”到依法治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②具体可以参见榆阳区商贸办王锐撰写的《榆阳区家电下乡工作总结》,商务部网站,2010年10月28日,http://yulinshi.mofcom.gov.cn/aarticle/dxsw/201010/20101007212599.html。
    ③王环环:《乡村基层政治运作——以开会为视角的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④樊红敏:《日常政治视角下地方权力运作研究——河南省黄市的体验观察与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刘光宁:《开会: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世界的制度化互动》,法律史学术网,2005年9月7日,http://flwh.znufe.edu.cn/article_show.asp?id=1604。
    ②樊红敏:《日常政治视角下地方权力运作研究——河南省黄市的体验观察与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③具体参见《全市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蚌埠市卫生局网站,2009年4月9日,http://www.bbswsj.gov.cn/include/web_content.php?id=3578。
    ④樊红敏:《日常政治视角下地方权力运作研究——河南省黄市的体验观察与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徐勇:《“绿色崛起”与“都市突破”——中国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比较》,《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4期。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年1月。
    ③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13页。
    ④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14页。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23-424页。
    ②赵殿国:《建立新农保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9月24日。
    ①《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1,《人民日报》2009年9月8日。
    ②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国务院督导组高度评价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海南省财政厅网站,2011年3月2日,http://mof.hainan.gov.cn/news/read.php?ID=125477。
    ①唐鸣等:《农村基层政治参与的瓶颈亟待突破——对全国205个村2953农户的调查》,政策咨询报告,2010年1月。
    ②具体内容可以参见《甘肃省省长回复网友反映新农保政策问题留言》,人民网,2010年3月22日,http://leaders.people.com.cn/GB/11195006.html。
    ③具体内容可以参见《湖北省委书记放狠话:谁动惠农政策就处理谁》,荆楚网,2011年1月13日,http://news.cnhubei.com/xwhbyw/xwwc/201101/t1588383.shtml.
    ①唐鸣等:《农村基层政治参与的瓶颈亟待突破——对全国205个村2953农户的调查》,政策咨询报告,2010年1月。
    ②《国务院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2005年。
    ③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75页。
    ①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路径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②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24-125页。
    ①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2页。
    ②谭娟,许霞:《惠农政策信息传输与反馈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①孙光:《政策科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00页。
    ②转引自邓谨,张金梅:《惠农政策执行绩效研究综述》,《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14期。
    ③顾东黎:《政策信息传播中的政府角色研究》,《青年记者》2008年第5期。
    ④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第227页。
    ⑤村支两委虽不是一级政府组织,但在政策执行方面也有完成行政任务的性质。因而,在没有另加说明的情况下,在本文将村支两委与县乡政府一并纳入基层政府范畴进行考察。在本文中基层组织、基层政权、基层政府、基层部门等,可以替换。
    ①金太军:《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3页。
    ②数据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数据平台。
    ①李辉,齐金玲:《惠农政策知晓度及基层执行满意度研究——基于农民视角及云南、河南省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②王良健,罗凤:《基于农民满意度的我国惠农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期。
    ③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路径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①[英] H.K.科尔巴奇:《政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3页。
    ②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9页。
    ③程亿:《现阶段我国惠农政策执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④彭明春:《论公共政策执行变异的成因与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①[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88页。
    ②谭秋成:《农村政策为什么在执行中容易走样》,《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4期。
    ③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路径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④[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2页。
    ⑤数据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数据平台。
    ①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巫山:五“大”活动宣传惠农政策》,华龙网,2011年6月29日,http://cq.cqnews.net/cqztlm/2011-06/29/content_6995913.htm。
    ②中共通渭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贯彻落实惠农政策的实施意见》[通发(2011)11号1,2011年3月;也可参见《通渭县惠农政策落实专栏》,通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tongwei.gov.cn/channels/415.html。
    ①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封底。
    ②林毅夫:《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红旗文稿》2003年第8期。
    ①徐勇,邓大才等:《农民为什么不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策咨询报告,2012年。
    ②王玉明:《公共政策执行失控:探因与防治》,《岭南学刊》1999年第4期。
    ①程亿:《现阶段我国惠农政策执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第246-247页。
    ②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第247页。
    ③具体内容可以参见《省纪委监察厅通报全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典型案件查处情况》,荆天廉政网,2011年3月29日,http://www.ctlzw.gov.cn/structure/dtxx/wtyw/zw_27287_1.htm。
    ①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40页。
    ②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78页。
    ①徐勇,邓大才,黄振华等:《“家电下乡”正在成为新的惠农工程——全国近3000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反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政策咨询研究报告,2009年10月。
    ②本章数据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百村观察”平台数据,另加注明的除外。
    ①徐勇,邓大才,黄振华等:《“家电下乡”正在成为新的惠农工程——全国近3000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反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政策咨询研究报告,2009年10月。
    ②李辉,齐金玲:《惠农政策知晓度及基层执行满意度研究——基于农民视角及云南、河南省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③党国英:《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税务研究》2005年第6期。
    ④邓大才:《惠农政策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农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2002年。
    ②张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效果研究——基于湖南省宁乡县枫木桥乡的调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③资料来源于《邗江区2012年新农合政策宣传单》,江苏扬州邗江区公共卫生网,2011年11月25日,http://www.hjwsw.gov.cn/hgb/ReadNews.asp?NcwsID=889。
    ①李辉,齐金玲:《惠农政策知晓度及基层执行满意度研究——基于农民视角及云南、河南省的调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①张凤华:《乡村转型、角色变迁与女性崛起——我国农村女性角色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①刘岳,宋棠:《国家政策在农村实践过程的理解社会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9页。
    ②蒋旭峰,唐莉莉:《政策下乡的传播路径及其运作逻辑一一项基于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学海》2011年第5期。
    ①陶永诚:《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小额信贷正规化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①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的阻滞因素及对策研究》,《农村经济》2010年第3期。
    ②周批改:《惠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①何云玲,伍林生:《农民视角下的新农合实施效果评价——基于重庆市农村基层的调查》,《特区经济》2010年第2期。
    ①邓大才:《惠农政策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农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①谢来位:《惠农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2期。
    ①王鹏:《和谐与渐进发展:我国惠农政策地区差异化的路径选择》,《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3期。
    ①中央党校“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评价——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的报告》,《理论视野》2009年第2期。
    ①赵莎莎:《惠农政策成效的梳理与反思》,《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②蒋旭峰,唐莉莉:《政策下乡的传播路径及其运作逻辑——一项基于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学海》2011年第5期。
    ①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第241-246页。
    ②代晓红:《非正式信息传播方式的管理》,《图书馆》2004年第6期。
    ③蒋旭峰,唐莉莉:《政策下乡的传播路径及其运作逻辑——一项基于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学海》2011年第5期。
    ①[美]皮帕·诺里斯:《新政府沟通——后工业社会的政治沟通》,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页。
    ②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第232页。
    ①车英,袁松,张月盈:《试论新闻传播在乡村治理中的反作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②滕朋:《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我国突发事件传播模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具体参见周鸿铎:《政治传播学概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
    ①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77-179页。
    ①谭娟,许霞:《惠农政策信息传输与反馈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②蒋旭峰,唐莉莉:《政策下乡的传播路径及其运作逻辑——一项基于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学海》2011年第5期。
    ③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路径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①谢来位:《惠农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2期。
    ①谢来位:《惠农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2期。
    ①任慧成:《建国后传播媒介的发展对农村政治沟通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②蒋旭峰,唐莉莉:《政策下乡的传播路径及其运作逻辑——一项基于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学海》2011年第5期。
    ①谭娟,许霞:《惠农政策信息传输与反馈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期。
    ②谢来位:《惠农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2期。
    ③徐雪高,李靖:《知沟假设理论研究综述》,《江汉论坛》2010年第5期。
    ④谢俊贵:《信息的富有与贫乏——当代中国信息分化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第4页。
    1. 徐勇:《现代国家、乡土社会与制度建构》,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
    2. [美]鲍尔·费思:《农业政策与可持续性——印度、智利、菲律宾及美国的实例研究》,程伟雪、梁思萃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
    3. [美]斯蒂芬·奥索夫斯基:《苏联农业政策——趋向废除集体农庄》,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
    4. [日]岸根卓郎:《粮食经济——未来21世纪的政策》,何鉴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 乔耀章:《政府理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7. [英]布赖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
    8. [美]詹姆斯·R.·汤森,布兰特利·沃马克:《中国政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9. 刘晓虹:《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
    1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13.孙光:《政策科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14.金太军:《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5.[英]H.K.科尔巴奇:《政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7.[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8.[美]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0.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1.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2.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23.[美]皮帕·诺里斯:《新政府沟通——后工业社会的政治沟通》,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4.周鸿铎:《政治传播学概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
    25.刘岳,宋棠:《国家政策在农村实践过程的理解社会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6.谢俊贵:《信息的富有与贫乏——当代中国信息分化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
    1. 邓谨,张金梅:《惠农政策执行绩效研究综述》,《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14期。
    2. 王鹏:《和谐与渐进发展:我国惠农政策地区差异化的路径选择》,《未来与发展》2009年第3期。
    3. 沈小平,李聿峰:《防止惠农政策“悬空”》,《当代陕西》2006年第4期。
    4. 王辉:《“家电下乡”试点政策实施情况及改进建议——基于山东、河南、四川三地试点的调查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3期。
    5. 邓大才:《惠农政策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农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6. 杨兰:《中国“家电下乡”政策执行问题的有效性分析》,《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12期。
    7. 杨吴辰,刘娜,张义明等:《家电下乡政策实施问题研究——以辽宁岫岩县为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S1期。
    8. 刘砺平,李俊义,张云龙:《惠农政策为何屡遭截留》,《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第4期。
    9. 清金檀:《“惠农”政策与农民知情权》,《新闻记者》2006年第1期。
    10.崔丽,苏杨,杨文庄:《惠民政策背景下计划生育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第9期。
    11.李萍:《持续的惠农政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S1期
    12.董峻:《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打造中国稳固粮仓》,《农村实用技术》2008年第10期。
    13.周永刚,向德富:《论先秦时期的“惠农”政策——中央惠农政策探源》,《福建论坛》2007年第8期。
    14.程利英:《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述论——以中国古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为例》,《开发研究》2010年第3期。
    15.胡学群:《国家惠农政策对促进水稻生产的作用》,《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第13期。
    16.刘方歆:《关于落实涉农惠农政策的思考》,《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11期。
    17.李敏昌,刘壵:《新世纪惠农政策新探析》,《农村经济》2009年第2期。
    18.张新学等:《发达国家农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农业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
    19.刘飞:《法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年第3期。
    20.刘渝等:《美、欧、日农业补贴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5年第5期。
    21.姜亦华:《美、欧、日的农业补贴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第6期。
    22.郭玮:《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及启示》,《调研世界》2002年第8期。
    23.李德国,蔡晶晶:《西方政策评估技术与方法浅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第4期。
    24.吴松:《日本政府政策评价制度与科技政策绩效评价浅析》,《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年第7期。
    25.奚长兴:《对法国公共政策评估的初步探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6.潘毅等:《中美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及启示》,《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7.马朝琦等:《美国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方法及借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8.于建嵘:《农民:三十年的得与失》,《同舟共进》2009年第1期。
    29.党国英:《论取消农业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税务研究》2005年第6期。
    30.田明政等:《中部地区农村税改惠农政策实施后的农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台声.新视角》2006年第1期。
    31.刘健,张军,宋振远:《乡村干部何以敢“挑战”中央惠农政策》,《政府法制》2009年第5期。
    32.冯久先,晏萍:《惠农政策使农民的心态及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调研世界》2005年第7期。
    33.王新卫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博览》2009年第7期。
    34.康峰:《中央惠农政策在陕西渭南市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西部金融》2010年第1期。
    35.哈斯等:《边远地区惠农政策实施效果调查》,《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年第3期。
    36.谭娟,许霞:《惠农政策信息传输与反馈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2010年第1期。
    37.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的阻滞因素及对策研究》,《农村经济》2010年第3期。
    38.谢来位:《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路径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9.谢来位:《惠农政策“自上而下”执行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2期。
    40.廖晓军:《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支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年第5期。
    41.靳卫东等:《贫困文化视角下财政惠农政策的经济绩效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42.郭跃、姜小俊:《惠农政策与襄阳农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政研究》2005年第1期。
    43.刘志国等:《农户视角的惠农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农业经济》2009年第2期。
    44.王良健,罗凤:《基于农民满意度的我国惠农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期。
    45.尹德挺,苏杨,陈可:《论“惠农政策连带人口效应”及其破解》,《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46.肖云,吴国举:《惠农政策与计划生育奖扶政策的冲突与对策》,《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第3期。
    47.刘川:《山西实施惠农政策调查研究》,《山西农经》2009年第1期。
    48.王晓芳,王军锋:《农民对惠农政策落实状况的反映》,《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2期。
    49.中央党校“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评价——来自湖南省郴州市的报告》,《理论视野》2009年第2期。
    50.朱敏杰,吴春宝:《惠农政策下乡要打包》,《黑河学刊》2010年第3期。
    51.秦盈,彭南:《关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惠农政策法规的思考》,《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S1期。
    52.秦盈,彭南:《对我国惠农政策法规的思考》,《科技信息》2010年第6期。
    53.张玉庆:《让支农政策结出惠农之果》,《江苏农村经济》2008年第4期。
    54.王新卫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支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博览》2009年第7期。
    55.李镭等:《当前惠农收费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9期。
    56.王慧敏:《让惠农政策硬起来》,《人民日报》2008年10月20日。
    57.刘学剑:《浅谈支农惠农政策执行中的监督机制建设探讨》,《饲料博览(企业管理版)》2007年第9期。
    58.王晓芳,王军锋:《农民对惠农政策落实状况的反映》,《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2期。
    59.孙津:《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60.王宝海:《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应配套的改革措施》,《经济界》2001年第6期。
    61.林维德:《农民负担原因与农村税费改革的几点思考》,《经济界》2002年第1期。
    62.周云:《农村税费改革的难点与近期选择》,《财金贸易》1999年第1期。
    63.喻昌才等:《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湖北财税》2000年第22期。
    64.刘本强,张祥东:《新农合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时代经贸》2008年第S4期。
    65.崔俊光,胡志彬:《对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2期。
    66.李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创新的路径探讨》,《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 期。
    67.胡善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状况与评价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8年第2期。
    68.左延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证分析和过程评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69.曲绍旭,刘旭东:《辽宁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试点情况考察》,《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70.陈锶:《湖北与沿海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环境共性与差异》,《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
    71.张映芹,刘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突出问题探析——基于陕西勉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72.何云玲,伍林生:《农民视角下的新农合实施效果评价——基于重庆市农村基层的调查》,《特区经济》2010年第2期。
    73.陈艺:《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分析——基于四川省成都市673户农户的调查》,《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
    74.曲绍旭,刘旭东:《辽宁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试点情况考察》,《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75.余祖新:《新农合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中国卫生资源》2008年第2期。
    76.林闽钢:《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5期。
    77.杨团:《中国社会政策基本问题——以新型合作医疗政策为例》,《科学决策》2004年第12期。
    78.李娟娟:《陕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证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
    79.董毅,刘同芗:《关于对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界定标准的若干思考》,《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年第5期。
    80.于向辉,李素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完善》,《经济视角》2010年第5期。
    81.王增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济贫效果实证分析——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低保状况比较的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
    82.王增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其配套项目的实施状况评估》,《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2期。
    83.童星,王增文:《农村低保标准及其配套政策研究》,《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84.蒋桂斌:《三大瓶颈制约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乡镇论坛》2010年第5期。
    85.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以山西省Y地为例》,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86.张丽,郭倩,余晓玲:《社会公正视域下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透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3期。
    87.赵颖:《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行政程序的实证分析——兼论行政程序与实体的互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88.米红,叶岚:《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模型创新与实证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89.张立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第1期。
    90.梁修群:《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以信阳市为例》,《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91.曹海兵,刘建中,陆骏骅:《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江海纵横》2006年第6期。
    92.林莉红,汪燕:《湖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与建议》,《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93.方菲,李华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失范效应研究》,《中州学刊》2010年第2期。
    94.方菲,李华燊:《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伦理学研究》2010年第5期。
    95.邵鹏霏:《关于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的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10第6期。
    96.李乐平:《对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0期。
    97.曹云清,张占平,李斯:《和谐社会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经济与管理》2009年第3期。
    98.岳德军,王谦:《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中国财政》2003年第8期。
    99.李金花:《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第2期。
    100.杜广庆,朱云:《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问题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01.王军、杨礼琼:《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政策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第1期。
    102.黄昌炜:《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析》,《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1期。
    103.罗纪东:《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分户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建议》,《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7期。
    104.王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制度框架和实施难点》,《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2期。
    105.郑若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9期。
    106.江文涛:《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6期。
    107.白红梅,额尔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区域性评价制度的原则》,《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1期。
    108.谢延龙:《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09.李普亮,朱永德:《农户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政策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广东惠州市171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新疆农垦经济》2007年第5期。
    110.金莲,李小军:《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评估》,《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S1期。
    111.冉敏:《我国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政策评估与展望》,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2.杨远来,余孟辉:《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缺陷分析与改革创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13.王文礼:《论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114.孟庆瑜:《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3期。
    115.孟庆旭:《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23期。
    116.唐文娟:《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经济学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17.雷明,邱国平:《农村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18.曾锴,陈程:《对我国家电下乡政策的几点思考——兼论家电制造业发展转变》,《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
    119.孙婷:《浅析家电下乡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商业时代》2010年第9期。
    120.薛选登:《家电下乡的经济效应分析及政策建议》,《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4期。
    121.欧阳湘秦:《对于家电下乡政策的经济学分析》,《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122.陆煊:《家电下乡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基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消费导刊》2010年第7期。
    123.钱胡风,戴红:《“家电下乡”政策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家电科技》2010年第4期。
    124.王鑫芳:《家电下乡对农村消费的影响——以株洲市农村地区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09 年第34期。
    125.范秋菊:《“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中的外部性分析与对策建议》,《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第2期。
    126.王纲:《“家电下乡”的政策效应分析》,《中国商贸》2009年第19期。
    127.郭振宗:《对“家电下乡”成效的思考》,《管理观察》2009年第14期。
    128.陈刚,李秀芬:《“家电下乡”消费环境待改善》,《中国财政》2009年第8期。
    129.钟际平,石丁:《家电下乡政策对提高我国农民消费能力的效果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5期。
    130.张嘉敏:《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经济效应浅析》,《中国商界(上)》2010年第4期。
    131.李海闻,杨第:《关于“家电下乡”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3期。
    132.白雪飞,郭瑜:《全球金融危机下“家电下乡”政策的社会经济意义:基于农村家庭需求的分析》,《消费经济》2009年第5期。
    133.王政:《汽车下乡:农民得实惠车企拓市场》,《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第7期。
    134.赵伟:《汽车下乡铺开惠民之路》,《中国品牌》2009第4期。
    135.武守喜:《“汽车下乡”政策效果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汽车工程师》2009年第6期。
    136.肖俊涛:《汽车下乡政策对汽车产业结构的影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37.嵇万青:《汽车下乡面临“水土不服”》,《市场观察》2009年第4期。
    138.黄芬:《汽车下乡政策背后的思考》,《城市车辆》2009年第4期。
    139.陈雄亮:《汽车下乡成鸡肋》,《中国汽车界》2009年第11期。
    140.余健:《支农惠农关键要把好政策落实下去》,《华夏星火》2008年第4期。
    141.王体权:《惠农政策应加入激励机制》,《乡镇论坛》2008年第4期。
    142.李廷海:《惠农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财政与发展》2006年第10期。
    143.芊芊:《中央再出一号文件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新农业》2010年第2期。
    144.郭钊,宁亚欧,苗卫钟:《实地解读政策惠农》,《河北画报》2007年第4期。
    145.李定春:《浅析当前惠农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财政与发展》2008年第7期。
    146.王恩奉等:《惠农政策直达民心》,《中国财政》2009年第3期。
    147.陈锡文:《强农惠农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会计》2007年第12期。
    148.舒广宏:《创新管理机制,确保惠农政策落在实处》,《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年第12期。
    149.顾东黎:《政策信息传播中的政府角色研究》,《青年记者》2008年第5期。
    150.王泸生:《从“文件治国”到依法治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51.王环环:《乡村基层政治运作——以开会为视角的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1 期。
    152.樊红敏:《日常政治视角下地方权力运作研究——河南省黄市的体验观察与阐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3.徐勇:《“绿色崛起”与“都市突破”——中国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比较》,《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4期。
    154.赵殿国:《建立新农保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9月24日。
    155.程亿:《现阶段我国惠农政策执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6.彭明春:《论公共政策执行变异的成因与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57.谭秋成:《农村政策为什么在执行中容易走样》,《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4期。
    158.林毅夫:《有关当前农村政策的几点意见》,《红旗文稿》2003年第8期。
    159.周批改:《惠农政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60.王玉明:《公共政策执行失控:探因与防治》,《岭南学刊》1999年第4期。
    161.代晓红:《非正式信息传播方式的管理》,《图书馆》2004年第6期。
    162.张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效果研究——基于湖南省宁乡县枫木桥乡的调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63.张凤华:《乡村转型、角色变迁与女性崛起——我国农村女性角色变迁的制度环境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64.陶永诚:《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小额信贷正规化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65.蒋旭峰,唐莉莉:《政策下乡的传播路径及其运作逻辑——一项基于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学海》2011年第5期。
    166.赵莎莎:《惠农政策成效的梳理与反思》,《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67.滕朋:《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我国突发事件传播模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68.车英,袁松,张月盈:《试论新闻传播在乡村治理中的反作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69.任慧成:《建国后传播媒介的发展对农村政治沟通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70.徐雪高,李靖:《知沟假设理论研究综述》,《江汉论坛》2010年第5期。
    1.徐勇,邓大才,黄振华等:《“家电下乡”正在成为新的惠农工程——全国近3000农户对“家 电下乡”政策的反应》,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政策咨询研究报告,2009年10月。
    2. 徐勇,邓大才等:《当前农村文化亟需创新发展》,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策咨询研究报告,2011年12月。
    3. 唐鸣等:《农村基层政治参与的瓶颈亟待突破——对全国205个村2953农户的调查》,政策咨询研究报告,2010年1月。
    4. 《国务院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2005年。
    5.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2009年。
    6. 徐勇,邓大才等:《农民为什么不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策咨询研究报告,2012年。
    7. 《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财建[2008]680号),2008年。
    8. 《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做好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商综发[2008]426号),2008年。
    9. 《湖北省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鄂政办函[2009]15号),2009年。
    10. 《荆州市家电下乡工作方案》(荆政办发[2009]50号),2009年。
    11. 《上海市2004、2005年农业补贴政策执行情况汇报》(沪农委[2005]101号),2005年。
    12. 《中共通渭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贯彻落实惠农政策的实施意见》(通发[2011]11号),2011年。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200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