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民族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刀郎麦西莱甫是刀郎维吾尔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是由刀郎木卡姆、民间歌谣、刀郎舞及各种娱乐性、戏剧性游戏和各种表演构成的,通过这些艺术化手段来反映刀郎维吾尔人民的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民族心理、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传统教育、地理环境等广泛内容的,具有独特的结构、程式、纪律、地点和时空规定的,为特定目的而举行的,刀郎维吾尔人民普遍喜爱并认同的,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综合体,即生活在阿瓦提、巴楚、麦盖提等地区的刀郎维吾尔人民的一种娱乐仪式。它自古以来渗透于人民的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当中,在促进人民团结、促使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全发展、传播知识和传统、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今,在阿瓦提县举办的刀郎麦西莱甫虽然还是作为一种群众性娱乐形式存在着,但是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已经慢慢地“舞台化”了,内容和形式也有所变异。它将反映阿瓦提县现代生活气息的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到自身,把阿瓦提刀郎维吾尔人传统习俗、艺术形式、审美观、思想道德与他们现代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反映出来,渗入并丰富现代阿瓦提刀郎维吾尔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并与阿瓦提人民融为一体,成为他们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经过漫长和坎坷的历史传承到现在的阿瓦提刀郎麦西莱甫的功能和形式的变异和发展,从客观上讲,是社会需要变化的趋势,这种变异和发展正是它的生命力和活力的保证,使传统文化刀郎麦西莱甫得以与阿瓦提县刀郎维吾尔社会文化与社会进步保持同步,在人们的教育、娱乐、调节人心、社会心理消释、保持文化连续性和政治用途、维护社会制度、规范世道、社会团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olan Meshrep is a valuable artistic resource of the Dolan Uyghurs; it is composed of Dolan Muqams, folk songs, Dolan dance, and every kind of theatrical games and skits. Through these art forms are reflected the social life of the Dolan Uyghurs, their forms of production,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ir society, their ethnic psychology, their customs and morals, their traditional training, their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a broad array of other aspects of their life. It possesses a unique structure, order, set of rules, and place and time settings, and it is held for a specific purpose; It is the ceremony in which the Dolan Uyghurs of Awat, Maralbixi, Mekit, and other regions put their ethnic and local culture into a universal form and enjoy themselves. Throughout history it has been immersed in the spiritual and social life of the people; it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i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ity among the people, transmission of their knowledge and traditions, and protection of their social mores.
     That is to say, that even though the Dolan Meshrep of Awat Country is a public ceremony for general enjoyment, it has over its long history acquired the character of a“staged”ceremony; there has been a perceptible change in the its content and form. It accepts as its own all sorts of art forms taking place in modern day Awat life; it reflects an organic sythesis of Awat Dolan Uyghurs;traditional customs, art forms, beauty and beliefs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ir modern-day life, beliefs and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sunk in and likewise enriched the modern-day spiritual world and social life of the Dolan Uyghurs and has become an inseparable part of their social life. Objectively speaking, the changes in the power and form of the Dolan Meshrep over this long and erratic historical period, still continuing today,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Dolan Uyghur culture. This very change is the guarantee of its power to survive: This inheritance of ancient culture is provided the chance to advance along with modern Dolan culture, and to play a vitally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education, recreation,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ultural continuance, political propaganda methods, the protection of social orde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ocial customs, the creation of social unity and much else.
引文
[1]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6 页。
    [2]见《中国音乐词典》第 91 页,《辞海》艺术分册第 2266 页,转引自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6 页。
    [3]麦盖提刀郎木卡姆研究会麦盖提人民政府文化局编:《维吾尔刀郎木卡姆·前言》,转引自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年 11 月第 1 版,第 6 页。
    [4]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7 页。
    [5]韩康信:《丝绸之路古代居民种族人类学研究》第 28~29 页,转引自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7 页。
    [6]《斯坦因西域考占记》第 201 页,转引自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7 页。
    [7] [苏]捷尼舍夫著,廖泽余译:《刀郎人及语言》,载《语言与翻译》,1988 年第 4 期,第 50、52页。
    [8]胡邦铸:《倒喇与多朗》,载《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第 322 页,转引自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8 页。
    [9]胡邦铸著,吾买尔·依明译:《倒喇与多朗》,载《新疆艺术》(维文),1989 年第 1 期,第 58、59 页。
    [10]胡邦铸:《倒喇与多朗》,载《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第 322 页,转引自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版,第 8 页。
    [11]苗普生:《关于清代的多浪维吾尔人》,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 年第 5 期,第 116、117 页。
    [12]苗普生:《关于清代的多浪维吾尔人》,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 年第 5 期,第 109、118 页。
    [13]吾买尔江·依明:《刀郎一词来自倒喇?》,《新疆艺术》(维文),1989 年第 1 期,第 72、73、74 页。
    [14]关也维:《试探“多兰”及其音乐》,载《新疆艺术》1988 年第 5 期,第 21 页。
    [15]木合塔尔·卡德尔:《简论刀郎》,《新疆社会科学》(维文),1990 年第 1 期,第 28、29 页。
    [16]买买提·吾斯曼:《关于刀郎历史的两个问题》,载《新疆社会科学研究》(维文),1989 年第 4期,第 26、27 页。
    [17]周吉:《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2 页。
    [18]李树辉:《刀郎维吾尔人渊源试探》,载《西域研究》,2003 年第 3 期,第 32 页。
    [19]赵力:《刀郎之魂——麦盖提》, 香港天马出版社,2004 年 4 月第 2 版,第 44 页。
    [20]古里家米拉·卡德尔:《论刀郎木卡姆》,载《新疆艺术》(维文),1996 年第 1 期。
    [21]艾合买提江·艾合买地:《论刀郎木卡姆》,载《美拉斯》(维文),1995 年第 2 期,第 64、65页。
    [22]参见 www.daolang.cn
    [23]阿瓦提县地名委员会编:《阿瓦提县地名图志》,新疆地矿局测绘大队制印厂,1994 年 8 月第 1版,第 1 页。
    [24]根据调查过程中收集的关于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 2005 年的相关内部资料进行整理所得。
    [25]阿克苏地区行置办公室、阿克苏地区统计局:《阿克苏统计年鉴》(内部资料),新疆电信公司阿克苏分公司,2003 年第 1 版,第 114 页。
    [26]阿瓦提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阿瓦提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14页。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县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院印刷厂,2004 年 4 月版,第 5 页。
    [28]阿瓦提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阿瓦提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16页。
    [29]阿瓦提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阿瓦提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15、116 页。
    [30]阿瓦提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阿瓦提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15页。
    [31]阿瓦提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阿瓦提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19页。
    [32]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243 页。
    [33]阿不都许库尔·吐尔地著,张宏超译:《论维吾尔民间艺术麦西莱甫》,载《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 1 期,第 58 页。
    [34]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文化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8 页。
    [35]根据笔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刀郎木卡姆老艺人的回忆进行整理所得。
    [36]刀郎麦西莱甫的分类由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的《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院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115 页至 123 页的相关内容与笔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刀郎木卡姆老艺人所讲述的内容相结合而进行整理所得。
    [37]参见 www.daolang.cn
    [38]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 7 月第 1 版,第 4、8 页。
    [39]曹红:《维吾尔族生活方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5 月第 1 版,第 120 页。
    [40]根据 25 名刀郎老艺人与阿布力米提·卡德尔的回忆来整理。阿布力米提·卡德尔是县文化馆工作人员、1959 年生、阿瓦提县吐瓦尼克刀郎乡 3 组人。
    [41]吐尔逊·吐尔地:《阿瓦提刀郎文化活动的今昔》,载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的《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院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168、169 页。
    [42]根据吐尔逊·吐尔地:《阿瓦提刀郎文化活动的今昔》,载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的《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院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168、169、170、171 页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
    [43]以乌鲁却勒镇为例,根据乌鲁却勒镇政府 2003 年以来每年的“百日广场文化体育活动”总结、方案及计划资料来整理。
    [44]根据笔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刀郎木卡姆老艺人所口述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所得。
    [45]周吉:《木卡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12、13、14、15 页。
    [46]李季莲:《刀郎木卡姆与刀郎麦西热甫中的舞蹈艺术》,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47页。
    [47]牙生·木合甫力著,李军译:《论刀郎木卡姆的唱词特点》,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135 页。
    [48]周吉:《木卡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146 页。
    [49]周吉:《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8 页。
    [50]周吉:《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50、51、 59、68 页。
    [51]这些歌谣按照笔者调查过程中所记录的刀郎木卡姆歌词、买买提·吾斯曼:《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1),新疆人们出版社,1995 年 9 月第 1 版以及木塔里普·斯伊提、木塔里普·伊斯坎达尔、艾海提·达吾提著:《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2),新疆人们出版社,1995 年 9 月第 1 版中的刀郎木卡姆歌词进行整理所得。
    [52]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509 页。
    [53]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507 页。
    [54]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7 页。
    [55]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491 页。
    [56]阿瓦提县文化馆提供。
    [57]阿瓦提县文化馆提供。
    [58]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的《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94、95、96、97、98 页,周吉著的《木卡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157 页中的相关内容和笔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刀郎木卡姆老艺人的口述内容进行缩减整理所得。
    [5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的《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75 页。
    [60]根据深度访谈过程中阿瓦提县刀郎艺人的讲述来整理。
    [61]周吉:《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2 页。
    [6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的《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77 页。
    [63]李心峰:《艺术类型学》,北京,文化誉街出版社,1998 年 2 月第 1 版,第 323 页。
    [64]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9 月第 1 版,第 192、196 页。
    [65]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年 4 月第 4 版,第 324、325 页
    [66]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75 页。
    [67]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75 页。
    [68]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57 页。
    [69]根据笔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刀郎木卡姆老艺人讲述的内容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149、150、151 页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所得。
    [70]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75 页。
    [71]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 1 版,第 290 页
    [72]赵力:《刀郎之魂——麦盖提》, 香港天马出版社,2004 年 4 月第 2 版,第 44、45 页。
    [73]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第 165、166 页,转引自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11 月第 1 版,第 342 页。
    [74]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42 页。
    [75]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56 页。
    [76]吾买尔·依明著,张洋译:《舞蹈—文明的镜子》,载《新疆艺术》,1994 年第 1 期,第 38、39页。
    [77]吾买尔·依明著,张洋译:《舞蹈—文明的镜子》,载《新疆艺术》,1994 年第 1 期,第 40 页。
    [78]《艺术社会学》,298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转引自吾买尔·依明著,张洋译:《舞蹈—文明的镜子》,载《新疆艺术》,1994 年第 1 期,41 页。
    [79]吾买尔·依明著,张洋译:《舞蹈—文明的镜子》,载《新疆艺术》,1994 年第 1 期,41 页。
    [80]钱绍武:《雕塑和美》,载《美学讲演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 364、365 页。
    [81]吾买尔·依明著,张洋译:《舞蹈—文明的镜子》,载《新疆艺术》,1994 年第 1 期,42 页。
    [82]陈连山:《游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第 4 页。
    [83]约翰·赫伊津哈,多人译:《游戏的人》,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6 年第 1 版,第 30 页。
    [84]陈连山:《游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第 9 页。
    [85]约翰·赫伊津哈,多人译:《游戏的人》,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6 年第 1 版,第 49 页。
    [86]陈连山:《游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第 12-14 页。
    [87]陈连山:《游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第 13、14、16、31 页。
    [88]李心峰:《艺术类型学》,北京,文化誉街出版社,1998 年 2 月第 1 版,第 382、330 页。
    [89]根据笔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刀郎木卡姆老艺人的口述内容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的《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138、139 页的相关内容进行缩减整理所得。
    [90]参见 www.daolang.cn
    [91]根据笔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刀郎木卡姆老艺人的口述内容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的《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140、141 页的相关内容进行缩减整理所得。
    [92]参见 www.daolang.cn
    [93]参见 www.daolang.cn
    [94]阿不都许库尔·吐尔地著,张宏超译:《论维吾尔民间艺术麦西莱甫》,载《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 1 期,第 64 页。
    [95]个例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版,第 152 页。
    [96]个例 4、5 根据木塔里普·斯伊提、木塔里普·伊斯坎达尔、艾海提·达吾提著:《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2),新疆人们出版社,1995 年 9 月第 1 版,第 94、95、96、100、101、102 页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145、146 页的相关内容和刀郎木卡姆艺人的口述内容来整理。
    [97]个例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158 页。
    [98]个例 7、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157、159 页。
    [99]个例 9 根据木塔里普·斯伊提、木塔里普·伊斯坎达尔、艾海提·达吾提著:《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2),新疆人们出版社,1995 年 9 月第 1 版,第 98、99、100 页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月第 1 版,第 146 页的相关内容和刀郎木卡姆艺人的口述内容来整理。
    [100]牙生·木合甫力著,李军译:《论刀郎木卡姆的唱词特点》,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135 页。
    [101]周吉:《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2 页。
    [102]牙生·木合甫力著,李军译:《论刀郎木卡姆的唱词特点》,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135 页。
    [103]因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23 页。
    [10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第 224 页,转引自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25 页。
    [105]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25 页。
    [106]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38 页。
    [107]钱绍武:《雕塑和美》,载《美学讲演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年第 1 版,第 364、365页。
    [108]因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17 页。
    [109]因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18、221、225 页。
    [110]格罗塞:《艺术的起源》,第 168 页,转引自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11 月第 1 版,第 354 页。
    [111]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55 页。
    [112]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43、347 页。
    [113]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道德一个文学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 1版,第 57 页。
    [114]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65 页。
    [115]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66 页。
    [116]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60 页。
    [117]阿不都许库尔·吐尔地:《论维吾尔民间艺术麦西莱甫》,载《新疆社会科学》,1983 年第 1 期,第 66 页。
    [118]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 7 月第 1 版,第 492 页。
    [119]根据熊坤新先生撰写的《民族伦理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 1 版一书中的关于维吾尔族伦理思想的相关内容来整理。
    [1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82 页
    [121]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503 页。
    [122]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刀郎木卡姆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503 页。
    [123]草本冶:《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162 页。
    [124]熊坤新:《民族伦理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64 页。
    [125]按照女巴合西吾热姆·阿吾提(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克地木阿依马克村 4 组)的口述和亲自参加的“皮热”仪式(举行在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 3 村 1 组)的情节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版,第 33、34、35、36、37 页的相关内容进行缩减整理所得。
    [126]迪木拉提·奥迈尔:《阿尔泰语系诸族萨满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1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编:《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印刷厂,2004 年 4 月第 1 版,第 34、35 页。
    [128]周吉:《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38 页。
    [129]周吉:《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载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50、51 页。
    [130]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9 页。
    [131]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年版,第 7 页。
    [132]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240 页。
    [133]叶大兵:《论象征在民俗中的表现和意义》,云南大学《思维战线》,1992 年第 3 期,第 155 页。
    [134]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75 页。
    (1)曹本治:《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
    (2)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1 版
    (3)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研究会,麦盖提县人民政府文化局:《维吾尔刀郎木卡姆》,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6 年 8 月第 1 版
    (4)马广海:《文化人类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
    (5)徐经泽主编,冯卓然、风笑天、苏振芳副主编:《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9 月第 7 版
    (6)林惠祥:《文化人类学》,河北,商务印书馆,2002 年 4 月第 4 版
    (7)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第 2 版
    (8)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年 7 月第 3 版.
    (9)[美]约翰·拉赛尔:《现代艺术的意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版
    (10)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组编著:《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2004 年 11 月第 1 版
    (11)[日]左口透著,凌颂纯译:《新疆社会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 年 1 月第 1 版
    (12)[美]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 The Art of Being Human》(英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13)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
    (14)周吉:《木卡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
    (15)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9 月第 1 版
    (16)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 1 版
    (17)赵力:《刀郎之魂——麦盖提》, 香港天马出版社,2004 年 4 月第 2 版
    (18)易中天:《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年 11 月第 1 版
    (19)陈连山:《游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
    (20)约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译:《游戏的人》,中国美术出版社,1996 年第 1 版
    (21)因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第 1 版
    (22)彭兆荣:《文学与仪式:文学人类学道德一个文学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2月第 1 版
    (23)熊坤新:《民族伦理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 1 版
    (24)草本冶:《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
    (25)迪木拉提·奥迈尔:《阿尔泰语系诸族萨满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
    (26)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年底 1 版
    (27)林耀华:《民族学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 1 版
    (28)刘魁立、郎樱:《维吾尔木卡姆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0 月第 1版
    (29)曹红:《维吾尔族生活方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年 5 月第 1 版
    (30)楼望皓:《维吾尔族风情录》,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
    (31)宋博年:《西域音乐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年 9 月第 1 版
    (32)[美]威廉·A·哈维兰著,瞿铁鹏、张钰译:《文化人类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1 月第 1 版
    (33)李心峰:《艺术类型学》,北京文化誉街出版社,1998 年 2 月第 1 版
    (34)仲高:《西域艺术通论》,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 1 版
    (35)张昀、杨志:《大西北民族民间文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 1 版
    (36)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 月第 2 版
    (37)曾逐今:《音乐社会学》,北京文誉出版社,1997 年 3 月第 1 版
    (38)[法]茨维坦·托多罗夫著,王国卿译:《象征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年 5 月第1 版
    (39)[美]克拉克·威斯勒著,钱岗南、傅志强译:《人与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年6 月第 1 版
    (40)[美]马库斯·拉斯金著,周丕启、王易、张晓明、邱吉译:《民主与文化的反思》,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年 1 月第 1 版
    (41)庄孔韶:《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年 1 月第 1 版
    (42)[西班牙]何塞·安东尼奥·哈乌雷吉著:《游戏规则部落》,新华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1 版
    (43)[英]乔治·爱德华·摩尔著,长河译:《伦理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 年 11月第 1 版
    (44)[英]奈杰尔·拉波特、乔安娜·奥弗林著、鲍雯妍、张亚辉译:《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年 9 月第 1 版
    (45)陈少华:《人格与认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 4 月第 1 版
    (46)李霞、谢海燕:《法律人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9 月第 1 版
    (47)[英]爱德华·B·泰勒著,连树声译:《人类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 月第 1版
    (48)孙秋云:《文化人类学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 1 版
    (49)[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著,张祖建译:《结构人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第 1 版
    (1)阿克苏市史志编纂委员会:《阿克苏市志》,新华出版社,1991 年 11 月第 1 版
    (2)阿瓦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阿瓦提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1 版
    (3)阿瓦提县地名委员会编:《阿瓦提县地名图志》,新疆地矿局测绘大队制印厂,1994 年 8月第 1 版,
    (4)阿克苏地区行置办公室、阿克苏地区统计局:《阿克苏统计年鉴》(内部资料),新疆电信公司阿克苏分公司,2003 年第 1 版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遍:《阿瓦提文史资料》(第 4 册),新疆社会科学院印刷厂,2004 年第1版
    (1)杨成志:《民俗与传统舞蹈散谈》,《舞蹈与民族文化》,载《杨成志人类学民族学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年 12 月第 1 版
    (2)李树辉:《刀郎维吾尔人渊源试探》,载中国人民社科核心期刊《西域研究》,2003 年第 3期
    (3)周吉:《热瓦普溯源》,载《新疆艺术》,1988 年第 6 期
    (4)[苏]捷尼舍夫著,廖泽余译:《刀郎人及其语言》,载《语言与翻译》,1988 年第 4 期
    (5)关也维:《试探‘多兰’及其音乐》,载《新疆艺术》1988 年第 5 期
    (6)吾买尔江·衣明著,张洋译:《舞蹈——文明的镜子》,载《新疆艺术》,1994 年第 1 期
    (7)李雍:《维吾尔古典音乐艺术的远古经济文化渊源与族体渊源》,载《新疆艺术》,1993 年第 4 期
    (8)周吉:《刀郎木卡姆的表演及其共生的各种娱乐活动》,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
    (9)赛雅拉·阿巴索夫:《刀郎木卡姆及维吾尔民歌演唱技法的比较》,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
    (10)苗普生:《关于清代的多浪维吾尔人》,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 年第 5 期
    (11)米尔苏里唐·奥斯曼诺夫著,艾桦译:《关于多浪维吾尔人》,载《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 1 期
    (12)褚远亮:《漫话刀郎歌舞》,载《新疆艺术》,1981 年第 2 期
    (13)钱绍武:《雕塑和美》,载《美学讲演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年版
    (14)阿布都许库尔·吐尔地著,张宏超译:《论维吾尔民间艺术麦西莱甫》,载《新疆社会科学》,1983 年第 1 期
    (1)“成龙情醉阿瓦提穆塞勒斯狂欢”,《阿克苏日报》,2005 年 11 月 14 日,星期一
    (2)“刀郎木卡姆两岸三地记行”、“刀郎歌舞震撼宝岛台湾”、“阿瓦提打造‘刀郎文化’品牌”,《阿克苏日报》,2005 年 10 月 20 日,星期四
    (3)“4 岁‘罗纳尔多’爱唱刀郎木卡姆”,记者:陶晶,《阿克苏日报》
    (4)“传承刀郎文化的使者”,《阿克苏日报》,2005 年 8 月 29 日,星期一
    (5)“‘新疆木卡姆’申遗成功的背后”,《阿克苏日报》2005 年 11 月 28 日,星期一
    (6)“‘刀郎歌王’依米尔·艾买提”,《阿克苏日报》,2005 年 12 月 8 日
    (7)“‘龙子心’小学落成”,《阿克苏日报》,2005 年 11 月 14 日,星期一
    (8)“刀郎木卡姆第六代人阿卜杜卡迪尔·木沙”、“木卡姆是我们的幸福、麦西莱甫是我们的欢乐之歌、没有它们日子过得无意义”、“刀郎木卡姆艺人采访记录”、“日益繁荣发展的刀郎之乡阿瓦提及刀郎木卡姆之春”,《阿克苏日报》,2005 年 7 月 5 日
    (9)“刀郎文化之纪念—阿瓦提麦西莱甫”,《阿克苏日报》,2005 年 2 月 1 日
    (10)“文化之滴”,《乌鲁木齐晚报》,2005 年 9 月 6 日
    (11)“老年刀郎木卡姆艺人访问台湾记录”,《阿克苏日报》,2005 年 10 月 28 日,第 3 页
    (12)买买提·艾则孜:《论‘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莱甫’、‘刀郎塞乃木’与麦盖提》,载《乌鲁木齐晚报》,1984 年 5 月 3 日版
    (13)阿布都热扎克·卡德尔:《论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及刀郎舞》,载《乌鲁木齐晚报》,1994年 11 月 16 日版
    (14)吾布力·买合木提:《论默尕里麦西莱甫》,载《喀什日报》,1997 年 12 月 24 日版
    (15)玉素甫江·买买提·合拉力:《论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的价值》,载《新疆日报》,2002年 9 月 27 日版
    (16)阿布都克热木·麦合素提:《论伊犁民间麦西莱甫》,载《乌鲁木齐晚报》,1984 年 12 月4 日版
    (17)阿提开木·扎米热:《刀郎麦西莱甫》,载《乌鲁木齐晚报》,1984 年 4 月 16 日版
    (18)伊力哈木·其兰:《卡隆琴》,载《乌鲁木齐晚报》,1986 年 12 月 2 日版
    (19)艾买提·吉力里:《关于哈密诺姆乡人的古老游戏——巴哈尔麦西莱甫》,载《乌鲁木齐晚报》,1987 年 4 月 11、12、13 日版
    (1)阿布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维吾尔木卡姆宝库》,新疆大学出版社,1997 年 4 月第 1版
    (2)阿布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年第 1 版
    (3)沙比尔江·斯依提:《维吾尔族的传统游戏》(1、2 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年 3 月第1 版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委员会遍:《阿瓦提文史资料》(1、2、3、4 册),1997 年第1版
    (5)买哈买提·艾孜则:《刀郎九套木卡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年 4 月第 1 版
    (6)买买提·吾斯曼:《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1),新疆人们出版社,1995 年 9 月第 1 版
    (7) 木塔里普·斯伊提、木塔里普·伊斯坎达尔、艾海提·达吾提著:《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
    (2),新疆人们出版社,1995 年 9 月第 1 版
    (8)艾买提江·艾合米地:《论维吾尔木卡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年 8 月第 1 版
    (1)胡邦铸著,吾买尔江·依明译:《倒喇与刀郎》,载《新疆艺术》,1989 年第 1 期
    (2)吾买尔江·依明:《刀郎一词来自倒喇?》,载《新疆艺术》,1989 年第 1 期
    (3)吾买尔江·依明:《关于刀郎与刀郎麦西莱甫》,载《新疆艺术》,1989 年第 3 期
    (4)祖丽菲亚·阿布都热合曼:《维吾尔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中的妇女地位》,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
    (5)麦买提·吾斯曼:《关于刀郎历史的两个问题》,载《新疆社会科学》,1989 年第 4 期
    (6)木合塔尔·卡德尔:《简论刀郎》,载《新疆社会科学》,1990 年第 1 期
    (7)米尔苏里唐·奥斯曼诺夫:《关于刀郎维吾尔人》,载《新疆社会科学》,1987 年第 3 期
    (8)苗普生著,阿布莱提·努尔顿译:《关于清代刀郎维吾尔人》,载《新疆社会科学》,1990年第 1 期
    (9)买买提·吾斯曼:《关于刀郎历史的两个问题》,载《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9 年第 4 期
    (10)依明·艾合麦德:《刀郎人眼中的巴亚宛》,载《新疆艺术》,2004 年第 6 期
    (11)拜格麦提·玉素甫:《刀郎木卡姆与哈密木卡姆的相似之处》,载《哈密文学》,1999 年第 3 期
    (12)阿不都秀库尔·吐尔地:《人民的艺术学校——麦西莱甫》,载《喀什文学》,1980 年第 3期
    (13)艾合塔木·吾买尔:《刀郎麦西莱甫中的民主倾向》,《新疆文化》,1985 年第 4 期
    (14)阿布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维吾尔木卡姆的影响》,载《新疆大学学报》,1995 年第 2 期
    (15)吾买尔江·依明:《文化研究视角》,载《新疆艺术》,1996 年第 5 期
    (16)塞怕尔·侯赛因:《刀郎木卡姆的音律性质》,载《新疆艺术》,1994 年第 5 期
    (17)卡德尔·吾守尔:《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载《公众文艺》,1980 年第 5 期,1981 年第1 期
    (18)穆塔里甫·斯依提:《刀郎麦西莱甫》,载《公众文艺》,1984 年第 4 期
    (19)阿布都许库尔·穆罕默德伊明:《论维吾尔木卡姆之渊源》,载《有关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20)麦买提·吾斯曼:《论刀郎木卡姆名称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载《有关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
    (21)买买提·艾则孜:《论刀郎木卡姆》,载《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研究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年 8 月版
    (22)艾合买提江·艾哈迈德:《论刀郎木卡姆》,载《美拉斯》,1995 年第 2 期
    (23)古里佳米拉·卡德尔:《论刀郎木卡姆音乐》,载《新疆艺术》,1996 年第 1 期
    (24)买海提·阿布都热依木:《刀郎木卡姆与刀郎舞》,载《新疆艺术》,2000 年第 2 期
    (25)努尔古丽·沙依木:《有关发展刀郎木卡姆的几个问题》,载《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 1 期
    (26)阿布都米吉提·阿吾提:《刀郎麦西莱甫中的戏曲》, 载《公众文艺》,1984 年第 4 期
    (27)艾合塔木·吾买尔:《有关刀郎麦西莱甫的戏剧性特点》,载《新疆文化》,1985 年第 4期
    (28)吾买尔江·依明:《关于刀郎与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载《新疆艺术》,1989 年第 3、4期
    (29)穆塔里甫·斯依提:《刀郎麦西莱甫》,载《新疆文化》,1993 年第 5、6 期
    (30)穆塔里甫·斯依提:《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载《新疆文化》,1996 年第 1、2 期
    (31)依克巴力·吐尔逊:《简谈刀郎麦西莱甫木卡姆的历史文化层次》,载《哲理之宝》,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7 年版
    (32)马木提·哈司木:《有关刀郎麦西莱甫》,载《新疆艺术》,1998 年第 6 期
    (33)阿地力·木汗买提·吐兰:《试论刀郎麦西莱甫的古老性》,载《麦盖提文史资料提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版
    (34)古丽佳米拉·木哈买提依明:《麦西莱甫——维吾尔艺术学校》,载《新疆艺术》,2003年第 5 版
    (35)阿依古里·麦买提:《简论维吾尔麦西莱甫在文化历史上的踪迹》,载《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
    (36)吐尔逊拜葛·伊布拉依木:《论刀郎》,载《新疆社会科学》,1984 年第 2 期
    (37)阿提开木·扎米热,卡德尔·吾守尔:《论刀郎舞》,载《新疆艺术》,1986 年第 2 期
    (38)哈米提·麦合如拉、拉提帕·库尔班:《关于‘论刀郎舞’一文的几点想法》,载《新疆艺术》,1987 年第 3 期
    (39)艾合买提江·艾合买地:《论刀郎木卡姆》,载《美拉斯》,1995 年第 2 期
    (40)哈德尔·吾守尔:《刀郎麦西莱甫》,载《新疆艺术》,1984 年第 1 期
    (41)阿不都秀库尔·吐尔地:《人民的艺术学校——麦西莱甫》,载《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 1 期
    (42)哈吉米尔扎合德·克日木:《从麦西莱甫产生的想法》,载《中国民族》,2006 年第 3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