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科学与翻译运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引文
[1]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5页。
    [2]R.Rash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1,Routleddge,1996.P.ⅸ.
    [3]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三联书店1998年,第88页。
    [1]R.Rash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1,Routledge,1996,P.ⅹ.
    [2]G.Sarton,A guide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Chronica,Botanica Company,1952,pp140-142.
    [3]刘兵:《新人文主义的桥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3页。
    [1]R.Rash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1,Routledge,1996,P.ⅹⅲ.
    [1]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8页。
    [1]R.Rash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2,Routledge,1996,P.645.
    [2]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14页。
    [3]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5页。
    [4]R.Rash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1,Routledge,1996,P.ⅸ
    [1]载于《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3期,第103-106页。
    [1]就连睿智超群的黑格尔也曾误以为古希腊科学的兴衰是“纯粹在希腊人自己的范围里面”发生的(《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三联书店1956年,第158页)。甚至一向主张科学文明乃“人类之共业”的李约瑟博士也不得不在相当的程度上承认中国的科技文明基本上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科学出版社1973年,第336-337页)。
    [2]纳忠:《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13-114页。
    [3]马坚:《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历史教学》1956年第1期,第29页。
    [1]纳忠等:《传承与交融:阿拉伯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5页。
    [2]周放:《弱势文化的开放性--关于倭马亚王朝翻译活动的几点思考》,见吴友富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第5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715页。
    [3]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96页。
    [4]张晓丹:《试论伊斯兰科学的兴衰及其历史贡献》,《西亚非洲》1992年第6期,第49页。
    [5]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58页。
    [6]马坚:《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历史教学》1956年第1期,第32页。
    [7]纳忠:《阿拉伯通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63页。
    [1]又称景教。公元435年,聂斯脱利(Nestorius,约380-451)因其所主张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基督虽具有神和人两个本性,但不具备二性合一的统一位格,故为马利亚所生的耶稣是人,后被钉死十字架上的基督则是神)被判为异端而革去主教职务流放。后其追随者东逃,逐渐形成聂斯脱利派。
    [2]“一性论”全称“基督一性论”,主张耶稣基督的人性完全融入其神性,故只有一个本性。反对正统教派所主张的基督神人二性虽互相联合,但仍继续互不混淆地并存之说。公元451年,被判为异端。
    [3]哈兰当时是那些不愿信奉基督教的希腊人及其他人的逃生之地。哈兰人崇拜日月星辰,被称为拜物教徒,阿拔斯王朝前期又被称为萨比教徒。
    [1][前苏联]列奥诺夫:《中世纪东方科学和中亚细亚科学家在其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史译丛》1985年第1期,第68页。
    [2]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46-447页。
    [3]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43页。
    [1]徐善伟:《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1页。
    [1]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62-363页。
    [2]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2册,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46页。
    [3]纳忠:《阿拉伯通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68页。
    [1]P.A.Sorokin,and R.K.Merton:"The Course of Arabia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700-1300 A.D.:A Study in Method." Isis(1935) 22,PP.520-521
    [1]周放:《阿拉伯语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其特点》,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编:《东方学术论坛》2008年第1辑,第56页。
    [2]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2册,商务应书馆2001年,第271页。
    [1]刘开古:《阿拉伯语发展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55页。
    [2]这里务必申明,编阿语或汉语的外来语词典还是颇有学术价值的。例如,刘正琰等先生曾编过《汉语外来语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对专家学者研究汉语外来词的音义和词源很有帮助,但并非一般读者的必读书。这不同于《日语外来语词典》,后者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用,读日语书非备此类书不可。阿语的外来语词典估计更像汉语工具书,跟日语工具书也不会相同。
    [3]朱立才:《汉语阿拉伯语语言文化比较研究》,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第241页。
    [4]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1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年,第218-219页。
    [1]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57页。
    [2]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2册,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270页。
    [3]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21页。
    [4]徐善伟:《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3页。
    [5]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30页。
    [1]M.B.E尼古拉依迪斯:《科学的欧洲--科学地域的建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4页。
    [2]西西里是意大利南端地中海的岛。托莱多是西班牙城市。在后二次翻译运动中,意大利和西班牙曾是翻译中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两个地方都有犹太人翻译家,他们不仅把阿文著作译成希伯来文,而且还能译成拉丁文和西班牙文等。
    [3]D.H.Frank and O.Leama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edieval Jewish Philosophy,Cambridge Univ.Press 2003,p.41.
    [1]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78页。
    [1]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3册,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5-16页。
    [1]R.Rash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I,Routledge,1996,p.ⅸ-ⅹ.
    [2]张晓丹:《试论伊斯兰科学的兴衰及其历史贡献》,《西亚非洲》1992年第6期,第49页。
    [1]闻人军、祝彩云译:《阿拉伯科学史话》,《阿拉伯世界》1985年第1期,第71页。
    [2]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57页。
    [1]希提:《阿拉伯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821页。
    [2]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45页。
    [1]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507页。
    [1]P.A.Sorokin and R.K.Merton,"The Course of Arabia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700--1300A.D.:A Study in Method." Isis(1935)22.pp.523-524.
    [1]史蒂芬·科尔《科学的制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5页。
    [1]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43页。
    [2]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43页。
    [3]盖伦:(Galen,约130-约200)是最负盛名的罗马医学家,他的医学名著《脉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1]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31页。
    [2]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26页。
    [1]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21页。
    [2]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6册,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73页。
    [3]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48页。
    [4]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48页。
    [1]伊本·纳菲斯(ibn al-Nafis(?),1210-1288),阿拉伯医生。曾在大马士革学医,后去埃及主持开罗的纳塞尔医院。他在《医典解剖学注》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肺血循环的清晰概念。
    [2]S·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04-105页。
    [3]C.·H·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34页。
    [1]J·布克哈特:《希腊人和希腊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7页。
    [2]C·H·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42页。
    [3]乔治·萨顿:《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观》下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81页。
    [1]C.H.哈斯金斯:《12世纪文艺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1页。
    [2]转引自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103页。
    [3]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29-130页。
    [4]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26页。
    [1]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三联书店1998年,第38页。
    [1]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36-137页。
    [2]F·鲁宾逊主编:《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222页。
    [3]张晓丹:《试论伊斯兰科学的兴衰及其历史贡献》,《西亚非洲》1992年第6期,第52页。
    [1]T·S·库思:《哥白尼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00页。
    [2]许晓光:《天方神韵--伊斯兰古典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53-254页。
    [3]宋子良主编:《理论科技史》,湖北科技出版社1989年,第60页。
    [4]F·鲁宾逊主编:《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222页。
    [5]S·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90页。
    [6]S·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89页。
    [7]D.H.Frank and O.Leaman(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edieval Jewish Philosophy,Cambridge Univ.press,2003.p.40.
    [1]T·S·库恩:《哥白尼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1页。
    [2]转引自网络文章。例如,赵达明:“阿拉伯帝国的礼物--天文学成就与地位”。http://www.islambook.net /xucshu/list.asp?id=1808
    [3]A.I.Sabra,The authorship of the Liber de Crepusculis,an Eleventh-century work on atmospheric refraction,Isis(1967),v.58,pp77-85.
    [4]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74-75页。
    [1]F·卡约里:《物理学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1页。
    [1]乔治·萨里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第42页。
    [1]乔治·萨里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第48-52页。
    [1]上海人民出版社编:《科学史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7页。
    [2]李瑜译:《文艺复兴书信集》,学林出版社2002年,第123页。
    [1]H·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25页。
    [2]T·S·库恩:《哥白尼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3页。
    [3]T·S·库恩:《哥白尼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4页。
    [1]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科学出版社1973年,第4-5页。
    [1]T·S·库恩:《哥白尼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42页。
    [2]T·S·库恩:《哥白尼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6页。
    [1]F·鲁宾逊主编:《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222页。
    [2]江晓原:《历史上的星占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01页。
    [1]乔治·萨里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第43页。
    [2]G.Saliba,"Arabic Planetary Theories after the Eleventh Century AD," in Rrashed(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1,Routledge 1996.p.94
    [1]乔治·萨里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第43、第46-47页。
    [2]乔治·萨里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第44-45页。
    [3]G.saliba,"Arabic Planetary Theories after the Eleventh Century AD," in Rashed(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1,Routledge1996.p.106
    [1]乔治·萨里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第47页。
    [2]乔治·萨里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拉伯科学”,《回族研究》2002年第2期,第44页。
    [1]江晓原:《历史上的星占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04页。
    [1]E·格兰特:《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复旦大学2006年,第18页。
    [2]T·S·库恩:《哥白尼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4页。
    [3]T·S·库恩:《哥白尼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4-125页。
    [1]E·A·伯特:《近代无力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1页。
    [1]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3页。
    [2]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80页。
    [3]S·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06页。
    [4]转引自S·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02页。
    [1]H·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82页。
    [2]T·F·托伦斯:《神学的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8页。
    [1]T·F·托伦斯:《神学的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7页。
    [2]R·K·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6页。
    [1]史蒂文·夏平 西蒙·谢弗:《利维坦与空气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4页。
    [2]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96页。
    [1]G.C.Anawati,"Arabic alchemy",in R · Rashed(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3,Routledge,1996.pp.855-856.
    [2]J·R·柏廷顿:《化学简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4页。
    [3]J·R·柏廷顿:《化学简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0页。
    [4]R.Halleux,"The reception of Arabic alchemy in the West",in R.Rashed(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V.3,Routledge,1996.pp.896-897.
    [1]潘吉星:“谈‘化学'一词的起源”,《情报学刊》1993年第1期,第68页。
    [1]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6-78页。
    [2]雨果:《巴黎圣母院》,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第149页。
    [3]原光雄:《近代化学的奠基者》,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8页。
    [4]杨建邺、止戈编:《炼金术的神话-化学天才》,武汉出版社1995年,第46-47页。
    [1]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41页。
    [2]徐德伟:《炼金术》,哈尔滨出版社2006年,第169页。
    [3]丰特奈尔等:《牛顿传记五种》,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96页。
    [4]J·R·柏廷顿:《化学简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64页。
    [5]J·H·布鲁克:《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1]雨果:《巴黎圣母院》,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第139-140页。
    [1]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96页。
    [2]J·R·柏廷顿:《化学简史》,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45页。
    [3]A·D·怀特:《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上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7页。
    [1]引自A·伯曼:《宗教裁判所》,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35页。
    [1]引自J·H·布鲁克:《科学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2]L·N·玛格纳:《生命科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21页。
    [1]A.C.Crombie,Robert Grosseteste and the Origins of Experimental Science 1100-1700,Oxord 1953.P.Ⅴ.
    [2]A.C.Crombie,Robert Grosseteste and the Origins of Experimental Science 1100-1700,Oxord 1953.P.139.
    [3]C·W·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24页。
    [4]钱时惕:《科学与宗教关系及其历史演变》,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9页。
    [5]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37-138页。
    [6]钱时惕:《科学与宗教关系及其历史演变》,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9页。
    [1]A.C.Crombie,Robert Grosseteste and the Origins of Experimental Science 1100-1700,Oxord 1953.P.10.
    [2]A.·D·怀特:《基督教世界科学与神学论战史》上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第336页。
    [3]A.C.Crombie,Robert Grosseteste and the Origins of Experimental Science 1100-1700,Oxord 1953.P.74.
    [4]C·W·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24页。
    [5]徐德伟:《炼金术》,哈尔滨出版社2006年,第34页。
    [6]C·W·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25页。
    [1]C·W·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325页。
    [2]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46页。
    [3]希提:《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429页。
    [4]A·G·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复旦大学2000年,第121页。
    [5]早在上世纪30年代,希提教授就曾认为实验方法是作为对希腊思辨方法的改革由阿拉伯人提出的(见中文版《阿拉伯通史》上册,第447页。)一直到80年代,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的卡底尔(C.A.Qadir)教授仍坚持认为阿拉伯人是实验方法的“发明者”(见英文版《伊斯兰世界中的哲学与科学》,第20-21页)。
    [6]A.C.Crombie,Robert Grosseteste and the Origins of Experimental Science 1100-1700,Oxord 1953.P.11.
    [1]马骏龙:“”21世纪的宗教、伊斯兰与科学之关系,朱崇礼:《伊斯兰文化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56,158页。
    [1]王国忠:《李约瑟与中国》,上海科普出版社1992年,第465页。
    [2]谭萍:“阿拉伯的李约瑟难题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第25页。
    [3]“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Age),始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逝世那年),终于公元前30年(最后一个主要的希腊化帝国被罗马吞并)。这时期希腊科学文化中心已从希腊本土的雅典转移到东方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4]此为科学史家普赖斯(D.J.S.Price)的话。引自陈恒:《希腊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64页。
    [5]陈恒:《希腊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64页。
    [1]引自王国忠:《李约瑟与中国》,上海科普出版社1992年,第469-470页。
    [2]梁宗巨:“从数学史看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中科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科学传统与文化--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陕西科技出版社,1983年,第264页。
    [3]陈恒:《希腊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51页。
    [4]谭萍:“阿拉伯的李约瑟难题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第26页。
    [5]G·J·霍耳顿:《科学与反科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86页。
    [1]谭萍:“阿拉伯的李约瑟难题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第26页。
    [2]谭萍:“阿拉伯的李约瑟难题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第26-27页。
    [3]谭萍:“阿拉伯的李约瑟难题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期,第27页。
    [4]何新:“中西学术差异:一个比较文化史研究的尝试”,中科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科学传统与文化--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陕西科技出版社1983年,第144页。
    [1]马坚:“伊斯兰哲学对于中世纪时期欧洲经院哲学的影响”,《历史教学》1958年第2期,第32页。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札记和片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23页。
    [3]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98页。
    [1]周国黎:“伊斯兰教与现代科学”,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社会》,沈阳出版社2001年,第273-276页。
    [2]周国黎:“伊斯兰教与现代科学”,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社会》,沈阳出版社2001年,第280页。
    [3]M·戈兰:《科学与反科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第22页。
    [1]向真:“中东科学的国际比较”,《国际展望》1992年第14期,第71页。
    [2]张宏等:《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18页。
    [1]蔡德贵:“伊斯兰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化与现代社会》,沈阳出版社2001年,第3页。
    [1](新闻报道)“今后伊斯兰科学的各项计划”,《世界科学》1981年第5期,第23页。
    [1]Ziauddin Sarder:“科学终将在伊斯兰世界得到新生”,《世界科学》1981年第5期,第25页。
    (1)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79年。
    (2) S·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3) 申漳:《简明科学技术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
    (4) 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科学技术史讲义》,清华大学出版社1982年。
    (5) 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年。
    (6) 张华夏、杨维增:《自然科学发展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
    (7) 杨沛霆:《科学技术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年。
    (8) 高之栋:《自然科学史讲话》,陕西科技出版社1986年。
    (9) 郑积源:《科学技术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 宋子良等:《理论科技史》,湖北科技出版社1989年。
    (1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
    (12) 周国黎:《伊斯兰教育与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3) 秦惠彬:《伊斯兰文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
    (14) 蔡伟良:《灿烂的阿拔斯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15) 许晓光:《天方神韵--伊斯兰古典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16) 李荣建:《阿拉伯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
    (17) 李楠:《阿拉伯文明读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
    (18) 希提:《阿拉伯通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
    (19)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1-8册,商务印书馆2001 -2008年。
    (20) 纳忠:《阿拉伯通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
    (21) 威廉·穆尔:《阿拉伯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2) 弗朗西斯·鲁宾逊:《剑桥插图伊斯兰世界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23) 哈全安:《古典伊斯兰世界》,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24) 杨共乐、杨俊民:《璀璨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25) 莱昂·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26) 陈志强:《独特的拜占廷文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27) 赵国忠主编:《简明西亚北非百科全书(中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8) 郭依峰:《阿拉伯国家概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
    (29) 杨军、张士东:《阿拉伯人》,东方出版社2008年。
    (30) 张宏等:《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
    (31) 哈全安:《中东国家现代化历程》,人民出版社2006年。
    (1) G..Sarton,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3vols,New York,1975.
    (2) G..Sarton,A Guide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New York,.1952.
    (3) S.H.Nasr,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Isla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8.
    (4) C.A.Qadir,Philosophy and Science in the Islamic World,Croom Helm,London 1988.
    (5) D.Gutas,Greek Thought,Arabic Culture,the Graeco-Arabic Translation Movement in Baghdad and early 'Abbasid Society 8~(th)-10~(th) centuries,Routledge,London,1998.
    (6) R.Rashed,Encyclopedia of the History of Arabic Science,Routledge,London,1996.
    (7) A.C.Cromie,Rober Grosseteste and the Origins of Experimental Science,Oxford,195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