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法的现代趋同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一二十年来,2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关于合同法以至于整个私法是否需要统一(unification)的论战。在这场“蒂博派”VS“萨维尼派”3的论战中,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思考和探讨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从保持各国合同法现状到实现统一(法典化)之间,欧洲的合同法趋同进程到底能走多远?当不少学者为未来可能拥有一部统一欧洲民法典或欧洲合同法典而欢欣鼓舞,甚至热情致力于此时,另一些学者则开始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合同法的统一是否欧洲经济政治发展所必须,法典化是否真能带来欧洲合同法的统一,是否存在或能够实现一个新的欧洲法律共同体(ius commune)?……
     在这一论战中,人们更多地把合同法的趋同与协调欧盟与各成员国关系,正视欧洲各国的法律传统和文化差异,实现欧盟的政治和经济目标等联系在一起,这为趋同进程披上了一件具有“欧洲”商标的外衣。但是,这一“欧洲特色”并不妨碍我们思考一个超越欧洲范围之外的更大命题——合同法的现代趋同。现代经济的日益纵深发展,不仅需要合同法规则突破地理空间上的限制,更要求合同法能够为这种经济发展设计一定的行为框架。在这种背景下,当前各国的合同法体现出了许多区别于崇尚自由意志的传统法的现代特色。例如,从诚信原则衍生出大量的默示义务,通过指令或特别法的形式制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特别规定。因此,从表面上看,合同法的统一进程表现为各国合同法的趋同甚至同一,而其本质则在于如何革新各国传统的合同法,如何满足新的现代发展需要。实际上,正是由于各成员国合同法、欧盟相关指令等制定时间和发展水平上的不均衡,使得欧洲合同法的趋同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比较两国或多国的合同法规则,移植或寻求共性即可,而需要在文化、理念、法律技术上寻求新的平衡。
     今天,当我们以“外人”的眼光看待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欧洲合同法趋同运动时,我们需要一种置身其中的使命感。尽管中国在1999年通过颁布现行《合同法》,实现了在一国范围内合同法的统一。但地理领域内的制度统一并不意味着真正实现了合同法的现代趋同。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随着实践中种种新的问题的产生,随着此起彼伏的民法典制定呼声,如何借鉴欧洲合同法的历史经验,应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更新当代合同法的同时保持趋同,将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现实的问题。
     本文写作思路是:第一章以欧洲合同法的趋同进程为视角,从欧洲合同法趋同的时代演进出发,分析欧洲从古罗马、中世纪到现代合同法国际化趋同的历史,也即合同法趋同的可能性。第二章从经济、政治和法律三个角度,分析欧洲内部范围合同法的共同体需求,也即合同法趋同的必要性,并指出需求程度影响和制约欧洲合同法的趋同方式选择。在此基础之上,第三章笔者指出在理论上,趋同的本质难题在于如何革新各国传统的合同法,适应新的现代发展需要,具体包括文化、理念、法律技术三个层面;第四章笔者介绍当前欧洲内部学术层面、欧盟法层面的种种合同法趋同(包括统一)实践,并进一步分析发展走向。第五章思考了其对中国的合同法现代趋同的借鉴意义。
During the last one or two decades, there is a debate about whether contract law, even private law need be unified in Europe. In this Tibaul V.S. Savani debate, people are thinking and talking about such n fundamental problem: from maintaining the status quo of contract law in European countries to achieving unification(codification), how far will be the harmonization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progress? While some researchers commit themselves to having and designing an unified European Civil Code or an European Contract Law Code, some others have been thinking deeply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ether a uniform contract law for Europe should be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politics and economic, whether codification really can bring about an unified European contract law, is there really a new European ius commune?
     In this debate, people always relate the harmonization of contract law to the harmonizing of EU and national countries, envisaging the difference of legal traditions and cultures among national countries, realizing 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oals of EU. This discussion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ts European character. But such a European character doesn’t keep us from thinking a larger proposition——the modern harmonization of contract law. With the depth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contract law not only need to break through restricts of geography, but also need to design certain action frame for such a development. Under such a situation, currently national contract laws embody many modern character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law that upholds free will. For example, many default rules are derived from good faith, especially regulations protecting for consumers’interest through directions and special rules. Therefore, apparently, the unite progress of contract law is embodied by the unification and harmonization of national contract laws ,but the essence of such a progress is how to reform traditional national contract law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development. Actually, just because of the disproportion of enact time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national contract law and Directions ,the harmonization of contract law doesn’t depend on comparing national contract laws, transplanting them or seeking commonness, but to seek new balances on culture, idea, legal technology.
     Today, while we are looking at such a vigorous progress from alien vision, we need a feeling of liability. Although China enacted contract law in 1999, and realized national unification of contract law, the unification of rules in the geography sense doesn’t mean realizing modern harmonization of contract law. Along with the frequen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ades, with the new problems come from legal practice, with the strong voice of enacting a civil code, there is a practical problem which need to be thought over carefully: how to make reference to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update the contemporary contract law while maintaining the harmonization.
     This paper will first discusses the harmonization progress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point out the possibility of contract harmon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harmonization contract law evolvement history of ancient Rome time, middle ages, and moder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section 2 of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mmunity requirement of contract law in Europe-the inevitability of harmonizing contract law from economical ,political and legal sense, also points out the extent of demand infects and restricts the way of harmonization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Then, in section 3,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oretically, the basic problem is how to reform traditional contract law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culture, idea and legal technology .Section 4 introduces current harmonization practices in Europe from science level and European law level and seeks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section 5 ,I will investigate whether such a progress has any reference meaning to the present state of affairs in Chinese contract law.
引文
1 本文之所以以趋同而非统一为题,在于统一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统一是指合同法的趋同。而狭义的解释则指各国合同法没有差异,实现从原则到内容,从原则到制度的全然重合一致。参见傅强《中国市场的形成和中国合同法的统一》,载《现代法学》,1996 年第 6 期,第 57 页。笔者认为各国的合同法难以真正抹去各种差异。详见后文。
    2 对此,无法追溯确切的起源时间。通说认为到上世纪 80—90 年代才真正形成为一项欧洲范围的私法融合运动。Martijn W.Hesselink, The politics of a European civil code, European law journal,vol,10,no.6,nov.2004,p.685.
    3 1814 年,在德国,就是否制定一部德国民法典,蒂博和萨维尼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尽管当前的法律现状与近 200 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但就是否进行法典这个问题上,当前的许多争议与 1814 年的争论极为相似之处。因此,Ole Lando 将那些支持制定欧洲民法典的称作“蒂博派”,相反则称为“萨维尼派”。see Ole Lando, Some Features of the Law of Contract in the Third Millennium,p.359.(http://frontpage.cbs.dk/law/commission_on_european_contract_law/literature/lando1.doc)
    4 李双元:《中国法律趋同化问题之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年第 3 期。转引自刘益灯、万先远:《法律趋同: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 年第 3 期,第 47页。
    5 刘益灯、万先远:《法律趋同: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 年第 3 期,第 47 页。
    6 李红:《浅谈古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 5 月,第66 页。
    7 关于罗马法发展中理性主义和自然法的作用,可参见:谭建华《自然法思想与罗马法的发展》,载《云南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 期;谭建华:《罗马法发达的成因探析》,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 年 1 月期;严存生:《自然法、万民法、世界法——西方法律全球化观念的历史渊源探寻》,载《现代法学》2003 年 6月期等文章。
    8 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第 11 页。
    9 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第 101 页。
    10 蒋先福著:《契约文明:法制文明的源与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 95 页。
    11 夏锦文、付建平:《罗马法复兴与西欧法制现代化》,载《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 2 期,第 16 页。
    12 Horold J.Berman,Lan and Revolu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p.204. 转引自刘益灯、万先远:《法律趋同: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 年第 3 期,第 48 页。
    13 夏锦文、付建平:《罗马法复兴与西欧法制现代化》,载《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 2 期,第 19 页。
    14 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载《现代法学》,2005 年 1 月,第 182 页。
    15 Charls Sherman :《现代世界的罗马法》,载杨振山主编:《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第 47 页。
    16 刘运生著:《民法与人性》,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64 页。
    17 Profs. Fabrizio Cafaggi & Jacques Ziller,Dr. Anne-Elisabeth Courrier,CODES & CONSTITUTIONS,Processes and Cross-influences in the European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Conference-Colloque,8 - 9 October 2004,p.1.
    18 Study Group on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Contract Law:a Manifesto,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p.654.
    19 《拿破仑法典》,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译者序第 3 页。
    20 《法国民法典》刚刚度过 200 年的生日,而德国民法典经过债法的现代化修订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再加上 20 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出现了再法典化(recodification)进程,如意大利(1942 年)、葡萄牙(1966年)、荷兰(1992 年)。即使是普通法系的英国,也开始大规模的制定法改革。
    21 Dominik Kallweit ,Towards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a Prosperous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August, 2004,p.2-6.
    22 当然,其中的部分区别对商事交易来说显得并不重要。例如对商事活动来说往往都是存在约因的,因此,有无约因原则在这里显得并不重要。Dominik Kallweit ,Towards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aProsperous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August, 2004,p.5.
    23 大陆法是指深受罗马法法律思维和法、德以及北欧法律传统影响的法律体系。普通法则指英国、威尔士、北爱尔兰的法律传统,甚至包括爱尔兰共和国的法律体系。Sjef van ErpDIFFERENT DEGREES OF CONVERGENCE: A Comparison of Tort Law (Example:Fairchild v. Glenhaven Funeral Services) and Property Law ,p.1.两大法系的合同法的差别体现在法律结构、法律推论、术语、基本概念、分类和法律政策等。参见“Martijn W. Hesselink (2001) "The Principles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Some Choices Made By The Lando Commission", Global Jurist Frontiers: Vol. 1: No. 1, Article 4. http://www.bepress.com/gj/frontiers/vol1/iss1/art4”。
    24 在欧洲,除了葡萄牙,英国,爱尔兰等外,大部分国家都批准了 CISG。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国的买卖合同已经完全融合了,因为 CISG 允许有保留。这就会导致下面这种状况:一个德国卖方与英国买方的销售合同受到 CISG 调整,而一个英国卖方与德国卖方的销售合同受到英国合同法调整。Ulrich Magnus, Hamburg ,Action Plan for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CISG,p.3. (http://europa.eu.int/comm/consumers/cons_int/safe_shop/fair_bus_pract/cont_law/stakeholders/5-35.pdf)
    25 Study Group on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Contract Law:a Manifesto,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p.657.
    26 后文将介绍欧盟的一系列举措。
    27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as Amended by Subsequent Treaties,ROME, 25 March 1957,Article3,(h) http://www.hri.org/docs/Rome57/Part1.html.其中第 100 条规定“经委员会建议并同欧洲议会及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协商后,理事会应以一致同意发出指令,以使各成员国对直接影响共同市场的建立和运行的法律、条例或行政法规趋于一致。 ”
    28 Dominik Kallweit 设计的一个案例能生动的展示这种差异造成的“非关税壁垒”:假设一家英国的公司想要购买某货物。它收到两份要约,一份来自一家英国公司,一份来自一家德国公司。就这份英国的要约来说,达成的合同受英国法的调整。根据英国合同法,要约并没有约束力,在承诺之前,该要约随时都可以撤回。而就这份德国要约,根据罗马协定的“特征性履行说”受德国法调整。而根据德国法第 145 条的规定,除非特殊情况,要约有约束力。这将会对跨国交易造成障碍。就这个英国要约人而言,在要约被承诺以前,它将还有其它的选择机会;同时,对作为受要约人的那家英国公司来说,那份本国要约并不受到约束,而那份德国要约在合理的期限内有约束力,显然他会先审查那份本国的要约,而搁置后一份要约。结果这个英国要约人更可能获得这份合同,同时它也将更快的获得对其要约的答复。再加上作为受要约人的英国公司对适用德国法律的排斥,显然,这两份要约的地位并不同,将不利于实现欧洲市场上的公平竞争。Dominik Kallweit ,Towards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a Prosperous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August, 2004。
    29 Roy Goode,CONTRACT AND COMMERCIAL LAW: The Logic and Limits of Harmonisation,p.2. Ius Commune Lectures on European Private Law, 8,(http://www.ejcl.org/74/art74-1.html).
    30 Wolfgang Baumann, Necessity of a European Contract Law,p.1.(http://www.era.int/web/en/resources/5_1990_384_file.330.pdf)
    31 “小于联邦,大于区域”--这一 William Wallace 于 1983 年提出的关于欧盟特征的命题到今天也并没有过时。
    32 Hans Petter Graver,the Approach to European Law in Norwegian Legal Doctrine,ARENA Working papers wp18/03,p.3.
    33 甚至有可能包括国家内部区域的立法权限受到影响。比如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就有独立的私法规则。Martijn W.Hesselink, The politics of a European civil code, European law journal,vol,10,no.6,nov.2004,p.682.
    34 欧共体/欧盟立法机构并没有融合各国合同法的职权。根据罗马协议第 100 条,理事会有权颁布指令来融合那些直接影响共同市场确立和运行的国内法规,但这并不是制定法典的立法基础。在欧盟协议中,第5(1)条、第 65 条、第 95 条和第 308 条都没有提供恰当的立法基础。34影响如此广泛的立法活动显然需要具体的授权或者通过国际公约的制定来实现。Dominik Kallweit ,Towards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a Prosperous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August, 2004,p22.
    35 Cicero,De Republica,3.22.33.中译本参见西塞罗著,沈叔平、苏力译:《国家篇,法律篇》,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第 104 页。
    36 THOMAS WILHELMSSON,EUROPEAN CONTRACT LAW HARMONIZATION:AIMS AND TOOLS,HEINONLINE-1TUL.J.INT’L&COMP.L.23(1993),p40.
    37 实践中,英美联邦制度似乎也给了我们相反的答案:美国私法的权限在州一级,英联邦中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属于不同的法律体系。这些并不实质性的妨碍其作为经济政治、共同体的发展。Council of Europe,The bicentenary of the French Civil Code: an international approach,p.4.(http://www.coe.int/T/E/Legal_Affairs/Legal_co-operation/Civil_and_commercial_law/Bicentenaire(2004)Sxb-intro-e.pdf)
    38 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一些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的指令。例如《入门销售指令》(Directives on Doorstep Sales) (1985 年 12 月 20 日, 第 85/577 号令), 《消费品信用借贷指令》(Consumer Credit) (1986 年 12 月 22 日, 第 87/l02 号令,后为第 98/7 号令修订),《包办旅行指令》(Package Tours) (1990年 6 月 13 日, 第 90/314 号令), 《消费合同的不公平条款指令》(Unfair Terms in Consumer Contracts) (1993 年 4 月 5 日, 第 93/13 EC 号令),《分时协定》 (Time Share Agreements) (1994 年 10 月 26 日, 第 94/47 号令), 《远期销售指令》(Distant Sales)(1997 年 5 月 20 日,第 97/7 号令), 《关于生活消费品或关联产品销售的某些方面的指令》(Certain Aspects of the Sale of Consumer Goods and Associated Products )(1999 年 5 月 23 日第 99/44 号令) 和《消费者金融服务等远期买卖指令》(Distance marketing of consumer financial services etc) (2002 年 9 月 23 日 第 2002/65/EC 号令)。其他还有《关于调整商业代理人与本人合同关系的欧盟指令》,《产品责任法之指令》等。参见 http://frontpage.cbs.dk/law/commission_on_european_contract_law/literature/Lando/Response%2016%20May%2003.doc
    39 有学者指出,那些消费者保护法方面的指令包含一系列的技术性规则,更具有行政法而非“真正私法”的性质。Jan Smits:A European private law as a mixed legal system:towards a Ius Commune through the Free Movement of Legal Rules, Maastricht Journal of European and Comparative Law, Vol. 5, p. 331, 1998.
    40例如,消费者根据《入门销售指令》(Directives on Doorstep Sales)和《分时协定》(the Timeshare Directive)都被赋予了撤销权(a right of renunciation),但两个指令中对消费者行使该权利的期限却不相同:前者规定 7 天,而后者是 10 天。
    41 Martijn W. Hesselink :Towards more coherent European contract law?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Action Plan,p3.(http://europa.eu.int/comm/consumers/cons_int/safe_shop/fair_bus_pract/cont_law/stakeholders/5-25b.pdf)
    42 G.H.HORNSEY,THE UNIFICATION AND HARMONISAZION OF LAW IN EUROPE,Law in Europe ,1971,P.306。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产品责任法之指令》中的这些保护条款只是最低标准,并不影响各成员国采取更严厉的规则。然而,欧洲法院 2002 年 4 月 22 日的宣布的三个判决表明,这一指令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发布最低标准,相反,其目的在于实现关于赔偿消费者方面的法律规定的“完全融合”("complete harmonization"),用上“完全融合”一词似乎意味着各成员国不能寻求其他偏离措施。
    43 前者更注重合同自治,而后者更注重社会分配正义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44 Jan Smits,Toward a mutil-layered contract law for Europe, AN ACADEMIC GREEN PAPER ON EUROPEAN PAPER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Stefan Grundmann & Jules Stuyck, e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387-394, 2002.
    45 Stefan Grundmann: The Optional European Code on the Basis of the Acquis ommunautaire—Starting Point and Trends,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 p. 709.
    46 ROBERT E.SCOTT,The uniformity norm in commercial law,In the book: the jurisprudential 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and commercial law,Edited by JODY S.KRAUS,STEVEN D.WALT, (中文译本《公司法和商法的法理基础》影印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149-192 页。
    47 有时甚至涉及公法领域,如德国联邦法院在解释诚信原则时,要求兼顾宪法的条款和原则。
    48 Dominik Kallweit ,Towards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a Prosperous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August, 2004,p9.
    51 欧盟法一般只考虑促进自由市场这一融合目标,而不会更多关注融合各国合同法的社会正义理念。这样融合的结果可能有助于市场运作,但未必能确保社会正义。而各国法则可以在考虑公平和分配正义的基础之上,调整合同法的政治和社会价值取向。从融合的性质来说,这种欧盟法的融合属于“消极融合”,即只是扫清障碍,强调规则的统一、清晰和有效,而不考虑背后的社会政治理念选择。Study Group on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Contract Law:a Manifesto,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p.664.
    52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有一点与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不同。法国是一个单一国家,在民法典公布之前,全国各地所施行的法律不同,不存在部分地区的法典。而在德国,由于德意志帝国是由各个“邦”(州)组成的,这些邦早已有自己的法律或法典,甚至帝国的前身,如关税同盟和北德意志联盟,也已有某些统一的法律或法典,因此,德国民法典所要统一的,并不是无数的“地方法”或“都市法”或习惯法,而是这些“邦”(王国、公国等)的法律。这样,德国民法典是在这些邦法的基础之上制定的。德国民法典的制定,不是在一无所有的平地上进行建筑,而是以这些邦法为基础,构筑一座更大的建筑。因此,德国民法典起草人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搜集所有这些已有的好法律,对它们比较研究,找出最合适的资料,以构筑这座大厦。参见谢怀栻著:《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5 页。
    53 欧洲各国并不存在统一的语言,相反,存在 11 种官方语言:丹麦语、荷兰语、英语、芬兰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瑞典语。.随着欧盟的扩张,这一数量还可能增加。
    54 Viola Heutger,A more coherent European wide legal language,http://eiop.or.at/eiop/texte/2004-002a.htm.
    55 Roy Goode 更认为,要制定不同语言版本的合同法典,需要的同时精通各国语言和法律的专家。根据他的经验,同时制定超过三种语言版本的法典是不大可能的。Roy Goode,CONTRACT AND COMMERCIAL LAW: The Logic and Limits of Harmonisation,p.10. Ius Commune Lectures on European Private Law, 8,(http://www.ejcl.org/74/art74-1.html).
    56 Peter Benson:《合同法的统一》,参见 Peter Benson 主编,易继明译《合同法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 134 页。
    57 详细内容可参见 Stefan Grundmann,The Optional European Code on the Basis of the Acquis ommunautaire—Starting Point and Trends,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 p. 705-706.
    58 契约对第三人的效力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例如,消费者买卖及担保指令(1999/44/EC)第四条(追偿权):“如果最终销售者(final seller)就生产者、同一合同链上的前一销售者或其他中间商作为或不作为导致的瑕疵向消费者承担了责任,则最终销售者有权向合同链上应当承担责任的人追偿。其中追偿对象、相关诉讼和追偿条件应由国内法予以规定。”(译文参见吴越、李兆玉、李立宏译:《欧盟债法条例与指令全集》,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15 页。)即使在一直不承认合同对第三方效力的英国,在 1999 年也通过了新的法案——合同对第三人效力法案(the Contracts (Rights of Third Parties) Act),See M Dean "Removing a Blot on the Landscape - The Reform of the Doctrine of Privity" (2000) JBL 143.
    59 20 世纪,欧洲各国的合同法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种公平正义,包括缔约时的诚信义务、履行时的合作义务、通知义务、注意义务。这些法定义务或默示义务并非当事人的自由选择的产物,但他们却必须受此约束。Chris Turner, Jacqueline Martin,Unlocking Contract Law,2004,p.4.
    60 海因·克茨著,周忠海等译:《欧洲合同法(上卷)》,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5 页。
    61 郝胜利:《现代合同法发展趋势比较研究》,载《求是学刊》,1995 年第 3 期,第 63 页。
    62 Study Group on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Contract Law:a Manifesto,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p.655.
    63 那达林若·伊尔蒂在 1978 年提出的“法典的分解”的时代一说。 “民法典的分解”指的是一种逐渐把民法典掏空的立法运动。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活动,在民法典之外调整民事关系,并提出一些新的原则。在民法典的周围,涌现一些 “民事微观制度”,这些都采用独特的术语和独特的原则。这些民事微观制度不断被披上“部门单行法典”的外衣,不断制定只涉及特定经济和技术领域的法典。那达林若·伊尔蒂:《欧洲法典的分解和中国民法典之未来》(张礼洪译), 2005 华东政法学院“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未出版论文集)。
    64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见《寒流堂集》附《寅恪先生诗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版,第292-293 页。转引自胡逢祥著:《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 18 页。
    65 此为 Paul Scholten 在论述他为何反对将 1838 年的荷兰民法典进行再法典化(recodification)时的描述。Paul Scholten,Verzamelde geschriften,vol.3,Zwolle 1951,p.29.cited from Wouter Snijders,building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ive fallacies and two castles in spain,p.1.
    66 Study Group on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Contract Law:a Manifesto,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p.672.
    67 Christian Joerges "The Europeanisation of Private Law as a Rationalisation Process and as a Contest of Legal Discipline" (1995) 3 ERPL 175.
    68 根据 ECT 第 295 条,不动产法属于各国国内法的管辖范围。
    69 Franz Werro,Inner coherence of European private law-how to achieve it?Fishbowl I/FIP Tagung vom 17.september 2004 in Luzern,p.2.
    70 CLAIRE A. HILL AND CHRISTOPHER KING, HOW DO GERMAN CONTRACTS DO AS MUCH WITH,Chicago-Kent Law Review, Vol. 79, p. 889, 2004.
    71 Martijn W.Hesselink, The politics of a European civil code, European law journal,vol,10,no.6,nov.2004,p.677.
     73 在这一问题上,奥地利、德国、西北欧的法律依赖以缔约过失概念,荷兰和意大利法将此作为在谈判阶段要求诚信义务的直接例子,法国和西班牙则通过权力滥用规则结合调整不法责任的一般条款。英格兰则不承认诚信原则,通过返还制度来解决;除瑞典外,大部分国家将给予赔偿,其中,大部分赔偿信赖利益,荷兰法律赔偿期待利益。参见[德]莱因哈德?齐默曼/[英]西蒙?惠特克主编, 丁广宇、杨才然、叶桂峰译《欧洲合同法中的诚信原则》2005 年版,第 178 页。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法院的判决把先合同义务归入侵权责任。See Case C-233/00(tacconi)。
    74 大陆法系国家的传统做法是探求合同双方自由意志的主观标准,而现在则更多采用根据诚信原则的客观解释标准。英美法传统国家则更注重客观解释的法律传统。
    75 对此,不仅英美法(契约受挫)与大陆法(情事变动)存在调整范围和具体规则存在差异,即使是德、法同为大陆法系国家,法国就不承认情事变动。参见孙美兰著:《情事变动与契约理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 266 页以下。
    76 Commission, A More Coherent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 Action Plan,,BRUSSELS COM (2003) 68 FINAL,p.92-94.76
    77 参见颜志勇、徐来:《合同相对性的现代发展》,《特区经济》2005 年第 4 期,第 229 页。
    78 Directive 85/374/EEC.
    79 Directive 1993/13/EEC.
    80 与抽象、概念化的各国合同法相比较,《欧洲合同法通则》显得更为功能性。例如,对于如何定义“欺诈”,提供众多的评价标准。
    81 Bernardo Perinan, A romanistic approach on unified European Private Law, Roman legal tradition,vol.1,Unified European private law,2002,111.
    82 Stefan Grundmann: The Optional European Code on the Basis of the Acquis ommunautaire—Starting Point and Trends,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 p. 701.
    83其成员中,有的具有律师,法官,仲裁员的工作经验,但大部分是学者身份。欧洲合同法原则第一部分制定过程中许多国家的法律职业者参与了讨论,但由于时间和资金上的原因,在随后的合同法原则制定过程中,并没有继续这种讨论。Hugh Beale QC, Conference European Contract law: better lawmaking through the Common Frame.
    84 《欧洲合同法通则》第一部分在 1995 年首先出版,讨论了合同债务的履行及不履行及其救济等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些问题作为开始是因为因合同上最多的争议是关于违约及其后果方面。然后在 1999 年出版了《欧洲合同法原则》的第二部分84,内容包括合同成立、效力、合同解释、合同内容、代理人代理行为对本人的约束力,同时还包括了对通则第一部分的修订。1997 年,该组织的第三届委员会开始其他规则,包括多数债务人和债权人、请求权的转让、新债务人的替代、合同转让、抵销、规定、非法行为、条件和资本利息。第三部分发布在 2003 年 3 月 22 日,至此, 欧洲合同法委员会完成了全部工作。
    85 Ole Lando :Contract law in the EU -The Commission Action Plan and the Principles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16 May 2003)http://frontpage.cbs.dk/law/commission_on_european_contract_law/literature/Lando/Response%2016%20May%2003.doc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合同法原则》制定最初并没有太多考虑它的融合效用,纯粹是一种软性法的身份。有学者认为其政治性特色的增强极可能是受到欧洲议会的影响。Jan Smits:A European private law as a mixed legal system:towards a Ius Commune through the Free Movement of Legal Rules, Maastricht Journal of European and Comparative Law, Vol. 5, p. 331, 1998.p.331.
    86 Matthias Lehmann:《欧洲私法法典化——基于权威还是理性》(陈小谦译), 2005 华东政法学院主办的“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会议宣读论文(待出版论文集)。
    87 Hans Schulte-N?lke,The Commission’s Action Plan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Acquis Group,ERA Forum 2/2003,p142.
    88 Stefan Grundmann 认为,在这些现行立法中,至少存在这样一些共同的原则:合同缔约阶段的信息披露义务;供应商的期待市场标准(供应商也可以互相约定其他标准,但必须对消费者透明);统一的违约概念(严格责任形式下);代理商仅对本人负责,并尽可能的避免利益冲突;保护个人投资利益等。
    89 Hans Schulte-N?lke,The Commission’s Action Plan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Acquis Group,ERA Forum 2/2003,p144-145.
    90 REINER SCHULZE, The Acquis Communautai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p.18.
    91 McGregor, Contract Code drawn up on behalf of the English Law Commission (Giuffrè 1993)。
    92 Gandolfi, Zeitschrift für Europ?isches Privatrecht (ZEuP) 10 (2002), 1。
    93 Resolu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f 26 May 1989 on the Endeavours to Harmonise Private Law in the Member States, EC OJ 1989 C 158/400; Resolu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f 6 May 1994 on Harmonisation of Certain Areas of Private Law in the Member States, EC OJ 1994 C 205/518.
    94 European Council of Tampere 1999, SI(1999) 800, p. 39.
    95 Decision on the Approximation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s of the Member States, EC OJ 2001 C 140E/538.一部选择性的法典能够兼具集中化(centralisation )(例如,规模经济和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和分散化(decentralisation)(例如,异质性、创新性和适应性)的优点。Wolfgang Kerber and StefanGrundmann,An Optional European Contract Law Cod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reliminary version: September 2004),p.2.
    96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COM (2001) 398 final, 11.7.2001 (OJ C 255, 13.9.2001, p. 1)
    97 Dominik Kallweit ,Towards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a Prosperous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August, 2004,p8.
    98 Commission, A More Coherent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 Action Plan,,BRUSSELS COM (2003) 68 FINAL
    99 Acquis communautaire 为法文(英文为 Community Acquis)。Acquis communautaire 指的是欧盟在最近数十年发展过程中所取得之法规成就。
    100 COM (2004) 651 final.下文简称 The Way Forward。
    101 1990/44/EC.
    102 2000/34/EC.
    103 【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世界法的三个挑战》,罗结珍、郑爱青 、赵海峰译,赵海峰校,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1-102 页。
    104 【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世界法的三个挑战》,罗结珍、郑爱青、赵海峰译,赵海峰校,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2 页。
    105 袁长江、王铁生、杜希宙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苑出版社,2003 年,第 1 页。
    106 G.H.HORNSEY,THE UNIFICATION AND HARMONISAZION OF LAW IN EUROPE,P308.
    107 Commission, A More Coherent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 Action Plan,,BRUSSELS COM (2003) 68 FINAL,p72.
    108 Study Group on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Contract Law:a Manifesto,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p.662.
    109 Hugh Beale,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private law and the European commission’s action plan on contract law,JURIDICA INTERNATIONAL X/2005,p11.
    110 Plan p.12.
    111 Hugh Beale QC, Conference European Contract law: better lawmaking through the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Third Session: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First CFR Workshops,p. 4-5.
    112 Hugh Beale QC, Conference European Contract law: better lawmaking through the Common Frame of Reference,Third Session: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First CFR Workshops,p.7.
    113 米健先生的《从比较法到共同法——现今比较法学者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在《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 3 期提出现今比较法学的历史使命定位于研究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共同法。
    114 早在 10 年前,就有学者提出统一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合同法,实现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构想。参见傅强:《中国市场的形成和中国合同法的统一》,载《现代法学》1996 年第 6 期,第 57-61 页。背后的希望通过统一的合同法来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愿望,竟与欧盟利用合同法融合来建立共同市场异曲同工。但考虑到这种趋同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制约,本文对这样一种构想不做具体展开。
    115 江平:《再谈制订一部开放型的民法典》,《法学家》2003 年第 4 期。
    116 华枫:《从美好的幻想到理性的追求——评米健“从比较法到共同法”一文质疑心共同发说》,载《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 2 期,第 121 页。
    117 但不是绝对的主动过程。例如关于电子合同,联合国贸法会文件要求各国合同法给“电子签名”下明确的定义,并在此前提下,采取措施取消商贸合同中有关“亲笔签名”或盖章方才算数的强制性规定,以认定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而我国《合同法》中有关电子合同的原则性几条,在实践中将远不够用,尚待继续完善。参见郑成思:《对现代合同制度再认识的三次升级》,载《科技与法律季刊》1999 第 2 期,第 6 页。
    118 参考了《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我国台湾地区现行“民法典”、《美国统一商法典》、《联合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融资租赁公约》、《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等相关立法、国际公约和国际示范法上优秀的合同法律制度。参见王轶:《第一讲:合同法分则中的一般问题(一)》,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27106)。
    119 根据《合同法》第 94 条第二款、第 108 条规定(通说认为,这两个条款是合同法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立即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而《合同法》第 68 条第二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是由不安抗辩权来调整的。那么一方“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行为是否可以视为是“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义务”呢?如果不可以,那么要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表明一方将不履行义务呢?这,恐怕立法者也难以回答;如果可以,那么就出现了不仅相同的法律事实可适用不同条文且针对同一种情形法律给予两种不同救济方式的不正常现象:如果先履行方援引第 68 条,则他将采用“掌握确切证据——中止履行——通知与等待对方提供担保”的救济方式,当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和提供担保时,先履行方才可以解除合同;而如果先履行方援引第 94 条第二款、第 108 条,则他可以直接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参见张旭科:《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困境及出路》,载法律图书馆网。
    120我国合同法一方面在委任合同中引进了英美法本人身份不公开的代理制度,另一方面又单独设一章规定行纪合同,该章的第 421 条规定:“行纪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行纪人对该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第三人不履行义务致使委托人受到损害的,行纪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行纪人与委托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从这一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行纪合同仍然固守了传统大陆法的“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的结构。而且合同法第 423 条规定,只有在行纪合同没有规定的,才适用委托合同的有关规定。因此,在实际运作中一旦产生纠纷,法官可能会无所适从,他很可能发现以自己的名义、为他人的利益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既可以适用委任合同第 402、403 条的规定,也可以适用有关行纪合同的规定。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 402、403 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法律思想网,转自《北大法律评论》第 4 辑第 2 卷。
    121 我国《合同法》第 80 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这说明我国采取的是通知生效原则。但对于资产证券化尤其是信贷交易证券化来说,却难以实现“通知”。因为证券化交易中基础资产的债务人往往人数众多,如果银行一一通知债务人,必定会产生很多的成本和费用,并在客户中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银行从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性。
    122 袁长江、王铁生、杜希宙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苑出版社,2003 年,第 12 页。
    123 丁凌华主编:《中国法律制度史》,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36 页。
    124 例如,《合同法》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第 42~43 条)、附随义务(第 60 条第 2 款)、后合同义务(第
    92 条)、同时履行抗辩(第 66 条)、不安抗辩(第 68~69 条)、合同的解释(第 125 条)以及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后果(第 50 条)等规定,完善了《合同法》的内容。
    125 王佐龙:《民族法文化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 2 期,第 69 页。
    126 陆青:《西方企业(合同)信用管理及我国企业借鉴》,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第 67 页。
    127 当然,这反面证明了,如果没有一个新的欧洲法律共同体,欧洲合同法的趋同难以真正实现。
    128 例如,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本位观念和德法并重观念,正是现代民法的发展趋势。参见翟羽艳:《中国民法现代化的目标与实现途径》,载《学术交流》2000 年 7 月,第 44 页。
    129 何肖琬:《经验演进还是理性建构——关于中国法律传统与法制道路的思考》,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14 卷,第 395 页。
    130 有学者将这种法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归因于四个方面:法文化的相互交流及其自身具有的自融性;随着多元化世界格局的形成,各国在法律价值观、运行机制、法律行为目的等方面渐渐趋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司法机构的理论与实践及各国间的司法协助活动。王佐龙:《民族法文化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 2 期,第 71-72 页。
    131 例如合同相对性原则在责任方面的突破,如法国承认消费者可享有直接诉权,对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生产者、销售者提起诉讼。而德国法则承认了“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以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参见颜志勇、徐来:《合同相对性的现代发展》,载《特区经济》2005 年第 4 期,第 228 页。该文作者认为合同相对性的突破是现代民法有“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在合同法领域的具体体现,笔者持同。
    132 例如,《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 6.2.3 条规定的“艰难情势”就为《联合国销售合同公约》以及许多国家的合同法所没有,作出了大胆的突破。参见吴兴光:《掌握最新国际惯例<商事通则>,维护我国及合企业的经济利益》,载《国际贸易问题》1997 年第 6 期,第 60 页。
    133在立法精神方面,较晚制定的技术合同法与较早制定的经济合同法显然有别。如前所述,经济合同法是在纵横统一论经济法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的,它将合同的主体限定于法人之间,而且十分强调计划原则;技术合同法则把合同的主体由法人之间扩大到了法人与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公民之间,而且没有再提计划原则,体现了“契约自由”的立法精神。李开国、刘云生:《法典化:我国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2005 华东政法学院主办“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待出版论文集)。
    134 傅静坤:《二十世纪契约法》,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259 页。
    135 孙鹏:《契约法的现代发展——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合同法》,载《现代法学》,1998 年第 4 期,第 62页。
    136 有学者认为诚信原则关系到新合同法的内容、结构和体系,决定着新合同法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功能,并势必影响到新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社会经济效果。诚信原则关系合同义务的扩张,合同的变更解除,合同解释,合同责任等。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成为我国重塑现代合同法的基础,促使我国新合同法构筑起具有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的规范体系。参见焦富民:《论诚实信用原则与我国现代合同法的重塑》,载《河北法学》2002 年 7 月,第 37-39 页。
    137 刘志云:《合同正义原则与我国新合同法》,载《东南学术》1994 年第 4 期,第 83—84 页。
    138 孙鹏:《契约法的现代发展——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合同法》,载《现代法学》1998 年第 4 期,第 65 页。
    139 例如,在《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起草过程中,自2002年3月起,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开始着手《解释》的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反复听取了立法部门、国务院主管部门、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执业律师、专家学者、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鉴定中介机构等有关方面意见,于2003年11月形成了司法解释稿。为了确保司法解释能够集中民智,体现民意,更好地维护公平与正义,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03年12月15日将起草的司法解释在《人民法院报》和人民法院网上公布,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这个司法解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以不同的形式提出修改意见近千条,我们在对相关意见进行整理归纳、认真研究后,形成了《解释》的送审稿,并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讨论通过。参见《依法保护当事人权益 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载人民法院报(2004-10-27)。
    140 冯乐坤:《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民法法典化的思路》,载《现代法学》,2003 年 12 月,第 121 页。
    141 郝胜利:《现代合同法发展趋势比较研究》,载《求是学刊》,1995 年第 3 期,第 61 页。
    142 我国直接具有操作性的物流法律规范多由国务院及各部委、地方制定颁布,大多是一些条例、办法、规定和通知等,法律效力不强,技术上也普遍缺乏对物流实践的具体指导和调整作用,多数只能作为司法审判的参照性依据,不利于调整各物流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对物流主体行为的制约作用。并且,物流立法上涉及交通、铁路、航空、商业、供销等多个部门,条块分割严重;由于各部门协调沟通不够,存在法律法规“打架”现象,难以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我国物流业形成行业优势。http://tj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650
    144 我国 1999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并未把医疗合同规定在内,对医患关系的其它民事立法调整至今尚未出台,相对明确的只有相关的行政、刑事方面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学说上也仅存有一些零星的不系统的论述。参见郭锡昆:《医患关系和医疗合同立法探析--兼谈对医疗纠纷的本源遏制》,法律图书馆网。
    
    145 陈小君、易军:《论中国合同法的演进》,载《法商研究》,1999 年第 6 期,第 56 页。
    146 林语堂:《八十自叙》(http://www.54tsinghua.cn/classic/library/8/28/1.html)。
    1、蒋先福著:《契约文明:法制文明的源与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2、刘运生著:《民法与人性》,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年版。
    3、《拿破仑法典》,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
    4、中文译本《公司法和商法的法理基础》影印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谢怀栻著:《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
    6、Peter Benson:《合同法的统一》,参见 Peter Benson 主编,易继明译《合同法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7、吴越、李兆玉、李立宏译:《欧盟债法条例与指令全全集》,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
    8、海因·克茨著,周忠海等译:《欧洲合同法(上卷)》,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9、胡逢祥著:《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0、【德】莱因哈德?齐默曼/[英]西蒙?惠特克主编, 丁广宇、杨才然、叶桂峰译《欧洲合同法中的诚信原则》2005 年版。
    11、孙美兰著:《情事变动与契约理论》,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
    12、【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世界法的三个挑战》,罗结珍、郑爱青 、赵海峰译,赵海峰校,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13、【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世界法的三个挑战》,罗结珍、郑爱青、赵海峰译,赵海峰校,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14、傅静坤:《二十世纪契约法》,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
    15、郝胜利:《现代合同法发展趋势比较研究》,载《求是学刊》,1995 年第3 期。
    16、陈小君、易军:《论中国合同法的演进》,载《法商研究》,1999 年第 6期。
    1、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7 年版。
    2、袁长江、王铁生、杜希宙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苑出版社,2003 年。
    3、丁凌华主编:《中国法律制度史》,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36 页。
    1、 李双元:《中国法律趋同化问题之研究》,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年第 3 期。
    2、刘益灯、万先远:《法律趋同:法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 3 期。
    3、李红:《浅谈古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 5 月。
    4、谭建华《自然法思想与罗马法的发展》,载《云南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 期。
    5、谭建华:《罗马法发达的成因探析》,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 年 1 月期。
    6、严存生:《自然法、万民法、世界法——西方法律全球化观念的历史渊源探寻》,载《现代法学》2003 年 6 月期。
    7、夏锦文、付建平:《罗马法复兴与西欧法制现代化》,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 2 期。
    8、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载《现代法学》,2005 年 1 月。
    9、郝胜利:《现代合同法发展趋势比较研究》,载《求是学刊》,1995 年第 3 期。
    10、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见《寒流堂集》附《寅恪先生诗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版。
    11、颜志勇、徐来:《合同相对性的现代发展》,《特区经济》2005 年第 4 期。
    12、米健先生的《从比较法到共同法——现今比较法学者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在《比较法研究》2000 年第 3 期。
    13、傅强:《中国市场的形成和中国合同法的统一》,载《现代法学》1996 年第 6期。
    14、江平:《再谈制订一部开放型的民法典》,《法学家》2003 年第 4 期。
    15、华枫:《从美好的幻想到理性的追求——评米健“从比较法到共同法”一文质疑心共同发说》,载《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 2 期。
    16、郑成思:《对现代合同制度再认识的三次升级》,载《科技与法律季刊》1999第 2 期。
    17、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 402、403 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法律思想网,转自《北大法律评论》第 4 辑第 2 卷。
    18、王佐龙:《民族法文化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 2 期。
    19、参见翟羽艳:《中国民法现代化的目标与实现途径》,载《学术交流》2000年 7 月。
    20、何肖琬:《经验演进还是理性建构——关于中国法律传统与法制道路的思考》,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14 卷。
    21、王佐龙:《民族法文化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 2 期。
    22、徐来:《合同相对性的现代发展》,载《特区经济》2005 年第 4 期。
    23、吴兴光:《掌握最新国际惯例<商事通则>,维护我国及合企业的经济利益》,载《国际贸易问题》1997 年第 6 期。
    24、孙鹏:《契约法的现代发展——走向 21 世纪的中国合同法》,载《现代法学》,1998 年第 4 期。
    25、刘志云:《合同正义原则与我国新合同法》,载《东南学术》1994 年第 4 期。
    26、焦富民:《论诚实信用原则与我国现代合同法的重塑》,载《河北法学》2002年 7 月。
    27、冯乐坤:《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民法法典化的思路》,载《现代法学》,2003 年 12 月。
    1、Matthias Lehmann:《欧洲私法法典化——基于权威还是理性》(陈小谦译), 2005华东政法学院主办的“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会议宣读论文(待出版论文集)。
    2、李开国、刘云生:《法典化:我国民法发展的必由之路》。2005 华东政法学院主办“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待出版论文集)。
    1、Charls Sherman :《现代世界的罗马法》,载杨振山主编:《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2、西塞罗著,沈叔平、苏力译:《国家篇,法律篇》,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版。
    3、那达林若·伊尔蒂:《欧洲法典的分解和中国民法典之未来》(张礼洪译), 2005华东政法学院“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未出版论文集)。
    1、ROBERT E.SCOTT,The uniformity norm in commercial law,In the book: the jurisprudential 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and commercial law,Edited by JODY S.KRAUS,STEVEN D.WALT.
    2、 Stefan Grundmann,The Optional European Code on the Basis of the Acquis ommunautaire—Starting Point and Trends,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
    1、 REINER SCHULZE, The Acquis Communautai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
    1、 Artijn W.Hesselink, The politics of a European civil code, European law journal,vol,10,no.6,nov.2004.
    2、 Profs. Fabrizio Cafaggi & Jacques Ziller,Dr. Anne-Elisabeth Courrier,CODES & CONSTITUTIONS , Processes and Cross-influences in the EuropeanUn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Conference-Colloque,8 - 9 October 2004.
    3、 Study Group on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Private Law ,Social Justice in European Contract Law:a Manifesto,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
    4、 Dominik Kallweit ,Towards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a Prosperous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August, 2004.
    5、Hans Petter Graver,the Approach to European Law in Norwegian Legal Doctrine,ARENA Working papers wp18/03.
    6、 HOMAS WILHELMSSON,EUROPEAN CONTRACT LAW HARMONIZATION:AIMS AND TOOLS,HEINONLINE-1TUL.J.INT’L&COMP.L.23(1993).
    7、 Jan Smits:A European private law as a mixed legal system:towards a Ius Commune through the Free Movement of Legal Rules, Maastricht Journal of European and Comparative Law, Vol. 5, p. 331, 1998.
    8、 Jan Smits,Toward a mutil-layered contract law for Europe, AN ACADEMIC GREEN PAPER ON EUROPEAN PAPER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Stefan Grundmann & Jules Stuyck, ed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387-394, 2002.
    9、Stefan Grundmann: The Optional European Code on the Basis of the Acquis ommunautaire—Starting Point and Trends,European Law Journal, Vol. 10, No. 6, November 2004.
    10、Dean "Removing a Blot on the Landscape - The Reform of the Doctrine of Privity" (2000) JBL.
    11、Paul Scholten,Verzamelde geschriften,vol.3,Zwolle 1951,p.29.cited from Wouter Snijders,building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ive fallacies and two castles in spain.
    12、Hans Schulte-N?lke,The Commission’s Action Plan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Acquis Group,ERA Forum 2/2003.
    13、Dominik Kallweit ,Towards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For a Prosperous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Law Review,August, 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