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物质赏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赏赐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惯用之术,历来被视为驭人治国的重要权柄,宋代亦然。宋朝赏赐类型多样,三年一次的郊祀赏赐规模最大,对国家财政、官员经济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宋朝赏赐类型大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赙赠的管理机构、法令、对象及物品均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点。举告赏赐广泛设立于刑事犯罪、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相关制度细密而规范。贡赐贸易的基本原则仍为“厚往薄来”,回赐中的额外赏赐数额较大。宋朝注重军功赏赐相关制度建设,赏格更为完备和详尽,评议过程和管理更加系统和完善。
     宋朝赏赐物品有质的变化。主要赏赐物品的比重发生根本性改变,钱币、白银的使用开始超过绢帛,而绢帛仍占据着重要地位。章服赏赐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并呈现出渐趋泛滥的趋势。宋朝国有土地数量大幅减少,赐田规模不及前朝,来源趋于多元化,但仍以国有土地为主。北宋初年宅第赏赐的政治色彩浓厚,赐第产权问题较为复杂,随着受赐对象的渐趋增加,至中后期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宋朝赏赐所用的农畜产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米、麦取代粟,羊取代马成为发放数量最多的农畜产品。宋朝赏赐物品的巨大变化还表现在旧品种的渐趋消失及新品种的出现等方面。
     宋朝各级文武官员享有优渥的经济待遇,受赐时机和场合超过前朝,这种厚遇一方面使得宋朝涌现出一批以国事为己任、在国难当头敢于担当的官僚士大夫;另一方面使得宋朝官员经济来源趋于多元化。宋朝对宗室、外戚一向防范甚严,不许其染指实权,而偿之以丰厚的物质利益。归明、归正人是宋朝重点安置的特殊群体,为吸引更多的人归顺,宋朝在政治、经济上多给予厚待,或迁官进爵,或赐以钱物。宋朝皇帝大多崇信宗教,对僧寺道观的赏赐往往能反映出皇帝对宗教的态度及政策,同时对宗教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宋朝物质赏赐的显著变化折射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赏赐标准的若干变化顺应了时代需求,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取得的巨大进步是宋朝推行赏赐的物质基础,而“三冗”局面及窘迫的财政状况又成为影响其发展的掣肘,自北宋中期始政府开始限制物质赏赐的规模。物质赏赐在宋朝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强化了君主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尽管如此,宋朝物质赏赐仍存在着诸多弊端,赏罚不公、赏重于罚是其中最大的问题,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是弊端产生的重要原因,由此给宋代社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和影响。
Reward, the usual operation of the ruling class in ancient China,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ntrol the people and to run the country, and so was the case in Song Dynasty. There were various types of reward, the largest Jiaosi reward which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national finance and the officials' economic life, took place once every three years. Most of the rewards had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of Fuzeng, formulation of regulations, the personnel rewarded and the Fuzeng objects all ha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former dynasties. Reward to offender reporters widely established in the criminal, political, military,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life and other fields,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were more specific and regulate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ribute trade was still "giving more and getting less," therefore, the returning award was usually a large amount of extra reward. The Song Dynasty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merit reward system, the military reward system was more complete and detailed, the review process and management more systematic and perfect.
     The reward items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Song Dynasty. The proportion of major reward items had a fundamental change and the amount of coins and silver was more than the amount of silk on the whole, but silk still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clothing reward in Song Dynasty turned to be institutionalized, standardized, and showing a gradual trend of misuse. As the amount of the state-owned land was greatly reduced, the scale of land rewarded was less than the previous dynasties; the sources of land tended to be more diversified, but mainly state-owned. The mansion reward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had a strong political color, and till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 that caused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livestock used in reward in Song Dynasty also changed greatly, rice and wheat replaced millet, the sheep, instead of horse, became the largest number. The great change of reward items also occurred in the old category had disappeared gradually, and the new category occurred.
     In the Song Dynasty,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enjoyed superior economic treatment, times and occasions of reward were more often than the former dynasties. On the one hand, a large number of officials and intelligentsia who regarded the state affairs as their own emerged when the nation was in crisis, on the other hand, the economic sources of the officials diversified. The Song Dynasty imperial clan and relatives had always been very strictly prevented from the power, and thus they were satisfied with economic benefits to meet their material desire. The foreigners to be naturalized and the returnees were a special group of people to be settled, the empire was generous to those people both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either promoted them or granted them with different titles of nobility, or rewarded them with money and objects,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people to the empire. Therefore, the policy concerned had a very strong political appeal, thu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policy turned to be rather changeable. Most of the emperors of Song Dynasty believed in religions, many rewards were granted to the Buddhist temples and Taoist temples, which was a reflection of the attitude to religion, and a guiding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ligion.
     The qualitative change of material reward in the Song Dynasty refl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Some changes of the reward standard conformed to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became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reat progress of economy were the material basis that the Song Government mass practiced material reward.Nevertheless, Sanrong situation and financial distress hindered its development. As a consequence, the Song Government began to limit the size of the material reward from the semi-late of Northern Dynasty. The material reward had the indispensable status i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ife of the Song Dynasty, strengthened the monarchy, consolidated the foundation of the feudal rule, promoted the social econom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Nevertheless, there were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unfair reward and punish, reward more than punish. The relevant imperfect system was important reason. It brought a series of negative consequences and influence.
引文
① (春秋)管仲撰,黎翔凤校注:《管子校注》卷5《重令第十五》,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90页。
    ② (战国)商鞅撰,高亨注译:《商君书注译·刑赏第十七》,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40页。
    ① 杨天宇撰:《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87页。
    ①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967页、第2969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1,熙宁四年三月戊子,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370页。
    ② (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25《宋恩赏之厚》,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37页。
    ③ 陈峰:《试论宋朝“崇文抑武”治国思想与方略的形成》,《宋代军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七月戊辰,第50页。
    ⑤ (元)脱脱等:《宋史》250《石守信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810页。
    ①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曹彬平江南未得使相》,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页。
    ②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5《狄青终为枢密使》,第91-92页。
    ③ 周密:《齐东野语》卷13《秦会之收诸将兵柄》,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2页。
    ④ 程民生:《论北宋骄兵的特点及影响》,《史学月刊》1987年第3期,第24页。
    ⑤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145《陆长源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938页。
    ⑥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21,吕陶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913页。
    ⑦ 夏竦:《文庄集》卷13《省锡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沈阳出版社1998年版,第570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5之2,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6670页;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己酉,第562~563页。两书记载有出入,前者记载为30文,后者记载为3贯,似应以后者为准。
    ⑨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60《本论上》,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681-682页。
    ⑩ 胡宏:《胡宏集·练兵》,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12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312《韩琦传》,第10224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5,天圣六年正月己酉,第2461~2462页。
    ③ 苏洵撰,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卷10《上皇帝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291页。
    ④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3《论国计出纳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34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7,皇祐元年十二月戊子,第4026页。
    ② 方勺:《泊宅编》卷10,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6页。
    ③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3《再上国计事》,第336-337页。
    ④ 夏竦:《文庄集》卷13《省锡赉》,第570页。
    ⑤ 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卷15《上殿札子》、卷14《吏胥》,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835页、第808页。
    ⑥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3《论国计出纳事》,第335页。
    ① 苏辙:《栾城集》卷21《上皇帝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68页。
    ② 李安山:《论古代战争对政治权力的影响——以战利品赏赐与人力资源为例》,《世界历史》2006年第2期,第94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95《尹洙传》,第9836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1,宝元元年正月丙辰,第2854页;卷121,宝元元年正月丁卯,第2859页。
    ⑤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0《陈政事三条》,第272页。
    ① 佚名:《皇宋中兴圣政》卷19《治天下在赏罚》,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894页;卷18《论省节财用》,第825页。
    ② 佚名:《皇宋中兴圣政》卷26《论用兵在赏罚》,第1221-122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壬子,第556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端拱二年正月乙未,第675~677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4,嘉祐六年七月壬辰,第4691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4,嘉祐六年七月壬寅,第4694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雍熙元年五月丁丑,第579~580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6,庆历二年五月甲寅,第3252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壬子,第556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咸平二年九月丁亥,第96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9,熙宁五年正月壬寅,第5573页。
    ⑤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钱顗:《上神宗论要务十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绍兴二十八年五月癸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27册,第530页。
    ⑦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8,许翰奏,第2469页。
    ① 司马光:《司马光全集》卷37《辞赐金第二札剳子》,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53~854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绍兴二十八年五月癸亥,第327册,第530页。
    ① 杨高凡:《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探析》,《求是学刊》2011年第6期,第142页。
    ②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491~492页。
    ③ 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河南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03页。
    ④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0,司马光:《上神宗乞听宰臣辞免郊赐》,第1080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第955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第955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47、49~50,第7737页、第7738页。
    ④ 高承:《事物纪原》卷10《堂后官》,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34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0~11、1,第959~960页,第955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5,第957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8,第95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9-10,第959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5,第962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6,第962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4之31,第915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23,第966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2,第960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6,第962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4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第955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1,景德二年十一月乙巳,第1372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14之51~53,第612~613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第955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0~11,第959~960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第955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0,第959页。
    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4《国用考二》,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04页。
    ②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60《本论上》,第681页。
    ③ 方勺:《泊宅编》卷10,第57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2《郊丘明堂之费》,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7页。
    ⑤ 倪朴:《倪石陵书·拟上高宗皇帝书》,宋集珍本丛刊本,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540页。
    ⑥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1,贾昌朝:《上仁宗乞减省冗费》,第1082页。
    ⑦ 倪朴:《倪石陵书·拟上高宗皇帝书》,第539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7,大中祥符九年五月甲辰,第1988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53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25~26,第967页。
    ④ (韩)曹福铉:《宋代对官员的郊祀赏赐》,《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6,庆历二年五月辛亥,第3249~3250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庆历二年六月己亥,第3280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4-15,第961-962页;(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51页。三处对原额为300者减损幅度记载不一,《宋会要辑稿》、《宋史》载减损100,《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减损120,似《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有误。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17~18,第101~102页。
    ③ 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63《财用门·神宗熙宁会计录》,庐陵书社2008年版,第821页。
    ④ 方勺:《泊宅编》卷10,第57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5,元祐元年四月乙巳,第9104页。
    ⑥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3,韩忠彦等:《上哲宗乞裁减冗费》,第1107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49页。
    ⑧ 曾巩:《曾巩集》卷30《议经费札子》,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51页。
    ⑨ 庄绰:《鸡肋编》卷中《明堂支费》,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5页。依据研究者对史料理解的不同,南郊和明堂赏赐的数额一直颇有歧义。如汪圣铎(《两宋财政史》,第492页)认为皇祐二年“1200万”的数据是南郊和明堂的赏赍总额,曹福铉(《宋代对官员的郊祀赏赐》,第67页)认为是南郊赏赍的数额,杨高凡(《宋代明堂大礼》,第109页)则认为是明堂郊赍的数额。从各方记载与推断上看,似以汪圣铎的观点更接近实际情况。
    ⑩ 方勺:《泊宅编》卷10,第57页。《曾巩集》所载治平年间的费用为1300万。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7,皇祐元年十二月戊子,第4026页。
    ② 方勺:《泊宅编》卷10,第56页。
    ① 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第38页。
    ② 倪朴:《倪石陵书·拟上高宗皇帝书》,第540页。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72《郊社考五》,第2248页;卷75《郊社考八》,第2324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渡江后郊赏数》,第379~380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23、24,第966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3,第1736页。
    ① (宋)朱或:《萍洲可谈》卷1,第120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太祖纪一》,第5页。
    ③ 李攸:《宋朝事实》卷2《登极赦》,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8,乾兴元年二月甲子,第2273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3,元丰八年三月庚申,第8464~8465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20,元符三年正月辛巳、甲申,第12373页、第12375页。
    ⑦ 苏颂:《苏巍公文集》卷44《谢赐登极对衣银绢》,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648页。
    ⑧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01,建炎元年五月一日庚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43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14之85,第62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2之29,第4259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55,第7741页。
    ③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1,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页。
    ④ 周煇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1《庆寿推恩》,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5~36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12《礼志十五》,第2673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8,景祐三年三月丙辰,第2782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7,元丰二年三月癸未,第7221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30《高宗纪七》,第558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7之16,第1600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112《礼志十五》,第2671~2672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7,景德四年十一月庚寅,第1508页。
    1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1,景德二年十二月己卯,第1375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42《章献明肃刘皇后传》,第8614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34《孝宗纪二》,第660页;卷35《孝宗纪三》,第684页。
    ③ 周煇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1《庆寿推恩》,第36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1之48,第2186页。
    ⑤ 蔡倏:《铁围山丛谈》卷4,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61页。
    ⑥ 周密:《武林旧事》卷8《宫中诞育仪例略》,西湖书社1981年版,第131页。
    ⑦ 蔡倏:《铁围山丛谈》卷4,第61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9,嘉祐四年四月壬辰,第4564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6,嘉祐七年五月丁未,第4757页。
    ⑩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3,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7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9,嘉祐四年四月壬辰,第4564页。
    ① 曾布:《曾公遗录》卷8,元符二年八月壬辰,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第152页。
    ②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4,第61~6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3,宝元二年八月丙子,第292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2,天禧二年九月庚午,第212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6,天禧四年十二月乙酉,第222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2,元祐七年夏四月己卯,第11274页。
    ②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93,韩维:《上神宗乞罢遗留赐物》,第1011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2,第1064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8,第106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19,第1073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49,第1088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4,第7820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49,第1088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3,元丰八年三月己未,第8464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2,明道二年四月丙申,第2610页。
    11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38-39,第1082~1083页。
    12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55,第1091页。
    13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52,第108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24-25,第1075~1076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8,元符元年五月戊申,第11840-1184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8,元符元年五月乙卯,第11848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8,元符元年五月庚申,第11849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0,元符元年七月乙丑,第11915页。
    ⑥ 周密:《齐东野语》卷19《嘉定宝玺》,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6~34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57~58,第1723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14《礼志十七》,第2703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2之17,第891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9之3,第530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11~12,第1559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16,第1561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114《礼志十七》,第2704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5,大中祥符四年三月己卯,第1715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8~9,第1557~1558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开宝三年三月己未,第244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太平兴国三年二月丙辰,第422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太平兴国三年十月庚申,第434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2,第1554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5,第155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6,绍圣四年四月己酉,第11559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太宗纪一》,第72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7,第1557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3,第1555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8,嘉祐八年四月癸酉,第4794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2,元祐七年夏四月己卯,第11274页。
    11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37,第1082页。
    12 (元)脱脱:《宋史》卷336《司马光传》,第10761页。
    13 司马光:《司马光全集》卷25《遗留物第二札子》,第652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8,嘉祐八年四月癸未,第4797~4798页;司马光:《司马光全集》卷25《遗留物札子》,第650页。对于司马光所受遗赐的数额,两书所载不一,前者载1000缗,后者载5000缗。
    ① 司马光:《司马光全集》卷46《乞罢保甲状》,第992页。
    ② 曾布:《曾公遗录》卷9,元符三年正月乙酉,第227页。
    ③ (唐)杜佑:《通典》卷86《礼志四十六》,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332页。
    ④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9《丧葬令》,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03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3,第1443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24《礼志二十七》,第2907页。
    ⑦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9,绍兴九年六月己巳,第326册,第749页;(元)脱脱:《宋史》卷366《吴玠传》,第11413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1,第1442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赐帛1000匹,《宋史》载赐钱300贯,《宋会要辑稿》载赐帛1000匹,钱3万贯,似赐以帛1000匹,钱300贯)。
    ① 欧阳修等撰:《新唐书》卷46《百官志一》,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94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7,景德四年十一月丙寅,第1503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5,第1444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3之1,第2664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46~50,第3094~3095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3之2,第2665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3之18,第1425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甲申,第5225页。
    ①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9《丧葬令》,第20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27,元祐三年五月壬辰,第10333~10334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3之6,第2667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5,第1444页。
    ⑤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9《丧葬令》,第203页。
    ⑥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贾母饰终》,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8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甲申,第5225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1,第1442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50,第3096页。
    ⑩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贾母饰终》,第48-49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7,景德四年十一月丙寅,第1503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5,第1444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98《礼志一》,第2423页。
    ③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9《丧葬令》,第204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4、26,第1439、1445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24《礼志二十七》,第2908页。
    ①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9《丧葬令》,第210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2,第1438页。
    ③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9《丧葬令》,第204、209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5,咸平六年六月丁卯,第1202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24《礼志二十七》,第2908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24《礼志二十七》,第2908页。差不多同期成书的《武经总要前集》(卷14,第735页)所载各级军校赙赠数额有所不同,除副兵马使、副都头所赐数额一致外,该书载赐指挥使家属100贯,副指挥使80贯。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8,元丰元年二月庚午,第7047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8,熙宁九年十月丙申,第6800页;卷279,熙宁九年十一月癸酉,第6824页;卷281,熙宁十年三月三月辛亥,第6881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48~49,第3095-3096页。
    ①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9《丧葬令》,第203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24《礼志二十七》,第2907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2,第1438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11,第1432页、第143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9、20,第1441页、第1442页。
    ⑥ (汉)班固:《汉书》卷77《何并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26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第1432页。
    ② (唐)杜佑:《通典》卷86《礼志四十六》,第2333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第1432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4,第1434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6,第1435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7~28,第1445~144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9,第1441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0,第1442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9,第1446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2~23,第1443页;43之18,第1425页。
    ④ 徐自明著,王瑞来校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卷11,元符三年九月辛未,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6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13之22~23,第5030~5031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1,绍兴五年七月己卯,第326册,第286页。
    ① 苏辙:《栾城集》卷21《上皇帝书》,第474页。
    ①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6《如(姑)息之赏》,第91页。据下文推测,“如息”似笔误,应为“姑息”。
    ②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赵普举官》,第10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4,元丰七年三月乙巳,第8255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3,熙宁九年三月辛巳,第6696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9,大中祥符五年十一月戊申,第1805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1之11~12,第6943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1之15,第6945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7,景祐二年八月丙辰,第2749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3之2,第6802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8,第6504页。
    ⑨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83,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壬午,第621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3之4,第680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2,熙宁四年四月辛巳,第541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4,熙宁五年六月癸酉,第5687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9之15,第7088页。
    ⑤ 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11,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06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6,夫禧四年七月丁丑,第2210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7,天圣七年正月癸卯,第2492页。
    ⑧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80《杂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26页。
    ⑨ 郭东旭、刘志刚:《宋代经济领域中的告赏立法》,《河北法学》2008年第10期。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八月乙未,第7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5,天圣五年十二月丁亥,第245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0,元祐五年十一月乙丑,第10810~10811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38之10,第5471页。
    ⑤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7《监司巡历》,第125页。
    ⑥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9《馈送》,第170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开宝五年三月乙酉,第282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九月辛卯,第411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癸未,第5222~5223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46之5,第5606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29之2,第298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9之78,第6368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9之37,第6348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8,乾兴元年十二月乙卯,第2305页。
    ⑥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2《理欠》,第519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8,元祐五年九月癸末,第10771页。
    ⑧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商税》,第554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9,元丰二年七月庚辰,第7272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17之25-26,第5096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1之14,第6944页。
    ③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80《出举债负》,第904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84《食货志下六》,第449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8,元祐五年九月丙戌,第10773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7之15,第5263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28之19~20,第5288页。
    ⑧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28《盐茶矾》,第392页。
    ⑨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6《论钱禁铜法事》,第411-413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19,第6555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04~105,第6547~6548页。
    ③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29《兴贩军需》,第432-433页。
    ④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117《乞发行牛皮膠鳔》,第1798页。
    ①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4《赏格》,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88年版,第733页。
    ②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8《漏泄传报》,第147-14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28之1-2,第727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0,熙宁七年二月己丑,第6099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0,熙宁八年二月庚辰,第6343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0,元丰五年十月乙丑,第7954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01,第6546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48,第6569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8之61,第2785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11之11,第7505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6,熙宁六年七月丁巳,第598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3,绍圣四年十二月乙巳,第11721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8,元祐元年闰二月丙申,第8879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7,元符元年四月丁亥,第11819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3,元丰六年二月戊申,第8013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4,元祐元年正月辛亥,第8725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8,元祐元年闰二月庚寅,第8861~8862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6,第782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3,绍圣四年十二月癸未,第11709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5,元符二年九月乙巳,第12238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7之29,第6748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7之36,第6751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8,大中祥符元年二月乙巳,第152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舆服》4之5,第1796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15~116,第6553页。
    ⑨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8,绍兴九年五月丙申,第326册,第739页。
    ① 李攸:《宋朝事实》卷3《诏书》,第34~35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7,皇祐元年十月丁丑,第4019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346《彭汝砺传》,第10974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15《礼志十八》,第2739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2,第3072页。
    ⑥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17《雕印文书》,第366页。
    ①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108《论雕印文字札子》,第1637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38,第6514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86-87,第6538-6539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开宝九年十一月庚午,第38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6,景德元年正月辛丑,第1226~1227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2,熙宁八年四月庚辰,第6403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2之47,第2395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64,第6527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天圣九年五月壬子,第255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25,第6508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64,第652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1之18,第6946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7,景祐二年十二月甲子,第2767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21,第6506页。两者对告赏酬金记载不一,前者载为30贯,后者载为50贯。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7,元祐七年九月丙午,第11375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78,第6534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11~113,第6551~6552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五月庚申,第52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3,宝元二年四月乙丑,第2902页。
    ③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9《籍民兵以备契丹》,第167~168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1,庆历元年三月戊午,第3112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7,至和元年九月丁卯,第4280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92《兵志六》,第4775页。
    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6,熙宁六年七月甲子,第5983~5984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47,第6519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23,第6473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2,第6521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3~54,第6522页。
    ③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80《杂犯》,第927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2,皇祐四年二月庚辰,第4131页。
    ⑤ 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10《十二月》,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43页。
    ⑥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3《禁淫哇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版,第383页。
    ⑦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禁蕃曲氈笠》,第16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34之1,第5389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二月丁未,第39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4,熙宁五年六月癸酉,第5687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八月癸巳,第7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7,天圣七年正月癸卯,第2492页。
    ④ 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2页。
    ⑤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80《探伐山林》,第913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3,元祐五年十二月丁巳,第10875页。
    ⑦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80《毁失官私物》,第911页。
    ①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28《酒麴》,第397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咸平五年二月甲午,第1117页。
    ③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7《籴买粮草》,第574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9,元祐五年三月己巳,第10571页。
    ⑤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80《失火》,第914页。
    ⑥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79《杀畜产》,第891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22之7-8,第2863~2864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7,景祐二年八月丙辰,第2749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7,大中祥符五年正月己卯,第1750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3之3,第426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5,元祐元年八月庚子,第938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0,元祐五年十一月乙丑,第1081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3,绍圣四年十二月壬寅,第11716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2,第6561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5,元祐元年八月庚子,第9387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04,第6547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2之13,第5955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5,元祐元年八月庚子,第9387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3之4,第6803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9,元祐元年十月己丑,第9455页。
    12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2,第6521页。
    13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46之5,第5606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3之3,第6803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6之55,第6721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1之15,第6945页。
    ④ 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⑤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受纳违法》,第563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4,元丰七年三月乙巳,第8255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07,第6549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5,元祐元年八月庚子,第9387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53,第648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9,元符二年四月己亥,第12127页。
    ②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28《酒麴》,第396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330《杜纯传》,第1063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5,元符元年三月丁巳,第11772页。
    ⑤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2《论地震请备寇盗事》,第326页。
    ⑥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72,范成大奏,第3551页。
    ⑦ 刘挚:《忠萧集》卷6《论贼赏稽违疏》,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19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9,庆历六年十月甲戌,第384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1之12,第6943页。
    ②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117《乞发行牛皮膠鳔》,第1798-1799页。
    ③ 张邦炜:《宋代官吏经济违法问题考察》,载《宋代政治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癸未,第5222~5223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70之76,第6408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13,第5414页。
    ② 苏轼:《苏轼文集》卷48《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96页。
    ③ 苏轼:《东坡志林》卷2《记告讦事》,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8页。
    ④ 苏轼:《苏轼文集》.卷48《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139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1之21~22,第4812页。
    ⑥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2《职役考一》,第353~354页。
    ⑦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72,真德秀奏,第3555页。
    ① 苏轼:《苏轼文集》卷48《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第1397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330《杜纯传》,第10632页。
    ③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72,真德秀奏,第3555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57《李崇矩传》,第8953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开宝七年二月癸巳,第318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开宝八年七月辛未,第342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280《王延范传》,第9511页。
    ⑧ 苏轼:《苏轼文集》卷48《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第1396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278《雷有邻传》,第945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3,熙宁七年五月癸亥,第6200页。
    ②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72,范成大奏,第3551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337《范百禄传》,第10791页。
    ④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1《论京东西河北百姓传习妖教事》,第307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2,绍兴二十六年三月戊辰,第327册,第41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53,第6488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4,绍兴二十三年五月庚寅,第327册,第305-306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381《洪拟传》,第11750页。
    ④ 黄纯艳:《宋代朝贡贸易中的回赐问题》,《厦门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⑤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86~587页。
    ① 朱或:《萍洲可谈》卷2,第142~14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2,元丰三年正月辛巳,第7346页。
    ③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347,胡舜陟奏,第4511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19《礼志二十二》,第2814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5《理宗纪五》,第887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93《西南溪峒诸蛮传上》,第14178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5,元祐五年七月壬辰,第10724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90《于阗传》,第14108~14109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21之22~23,第7672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93《西南溪峒诸蛮传上》,第14182~14183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96《黔涪施高徼外诸蛮传》,第14241~14242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899~13901页。
    ①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4页。
    ② 杨亿:《杨文公谈苑·江南后主遗银五万两》,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1页。
    ③ 曾巩:《曾巩集》卷35《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第501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1,元丰八年十一月壬寅,第8638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2,元丰八年十二月丙寅,第8658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4,元祐二年八月乙未,第9839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66-67,第1727-1728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46-47,第7736-7737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5,第7716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6-7,第7821-7822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90《于阗传》,第14108页。
    ④ 马冬:《两汉迄隋中原王朝对“四夷”的服饰赏赐》,载《西北民族论丛》第6辑,第181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九月庚午,第553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庚申,第1575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489《真腊传》,第14086-14087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17,第7722页。
    ⑨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5,绍兴二十六年十二月壬戌,第327册,第476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67,第1728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46,第7736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6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90《于阗传》,第14108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89《三佛齐传》,第14089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66-67,第1727~1728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75~76,第7751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92《吐蕃传》,第14162~14163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70~71,第7748~7749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4,大中祥符八年二月甲寅,第1917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6《度宗纪》,第91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6,大中祥符九年正月乙丑,第1967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10之1,第209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8《真宗纪三》,第164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元祐二年正月乙丑,第9591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44,第7735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489《占城传》,第14080~14082页。
    11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甲寅,第1663页。
    12 (元)脱脱:《宋史》卷488《交趾传》,第14064页。
    13 应麟:《玉海》卷154《朝贡》,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2845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53,第7740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92《吐蕃传》,第14158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89《占城传》,第14082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69,第7748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4,第7713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90《大食传》,第14120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1,大中祥符二年六月庚子,第1615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492《吐蕃传》,第14157~14158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1,元丰六年十二月丙子,第8208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1,第7819页。
    1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32《茗》,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6页。
    12 赵令畸:《侯鲭录》卷4《东坡论茶》,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04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咸平五年十一月甲午,第1162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92《吐蕃传》,第1415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0,元丰元年七月丁酉,第7103页。
    ④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2,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09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21之21-22,第7671~7672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5,嘉祐二年四月甲戊,第4475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487《高丽传》,第14044页;王应麟:《玉海》卷154《朝贡》,第2844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7《真宗纪二》,第134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485《夏国传上》,第14002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486《夏国传下》,第14009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90《大食传》,第14122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21之9,第7665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0,元符元年七月癸丑,第11906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甲申,第5224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67,第1728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92《吐蕃传》,第14155~14156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0,元丰元年七月丁酉,第7103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7,元丰二年三月癸未,第7221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489《阁婆传》,第14093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7,景德元年九月己酉,第125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29,第7728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87《高丽传》,第14043~1404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9,元丰二年八月丁巳,第7287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87《高丽传》,第14044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89《占城传》,第14084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5,第7716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0,元丰七年十二月癸未,第8395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27,元祐四年五月壬辰,第10333~10334页;(元)脱脱:《宋史》卷489《三佛齐传》,第14090页(《宋史》载地华加罗受赙赠之事发生在元丰五年,《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地华加罗身亡后,鸿胪寺“欲依董毡进奉入内大首领萨卜赛身亡”例给赐。而萨卜赛于元丰7年身亡,照此推测,地华加罗至少亡于元丰七年以后,故《宋史》所载有误)。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50,第7738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6,元丰七年六月己巳,第8301~8302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41之39,第5556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94《西南溪峒诸蛮下传》,第14192页。
    ③ 王应麟:《玉海》卷154《朝贡》,第2837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3,熙宁八年闰四月乙卯,第6451-6452页。
    ⑤ (民国)戴锡章:《西夏纪》卷17,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0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2,元祐五年十二月乙未,第1085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3,元丰五年二月丁卯,第7785-7786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9,元祐五年十月癸丑,第10797~10800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487《高丽传》,第14052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5,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午,第10493页。
    11 苏轼:《苏轼文集》卷30《论高丽进奉状》,第847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9,元祐五年十月癸丑,第10797~10800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95《抚水州传》,第14206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6,康定元年二月庚寅,第2973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85《贾昌朝传》,第9615页。
    ⑤ (战国)商鞅撰,高亨注译:《商君书注译.刑赏第十七》,第400页。
    ①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4《赏格》,第725页、第729-730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9,元丰五年九月戊戌,第7935页。
    ③ 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卷16《后总》,第850页。
    ④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8,李纲奏,第2472页。
    ⑤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4《赐物》,第73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开宝三年十一月甲寅,第252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淳化二年十二月辛卯,第728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4,熙宁六年四月乙酉,第5937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8,熙宁六年十一月庚戌,第6044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3,熙宁八年闰四月乙未,第6425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7,第706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3,熙宁九年二月癸丑,第668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5,熙宁九年五月戊辰,第6726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2,熙宁十年五月乙亥,第6918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6,元丰三年七月癸酉,第7439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5,元丰四年八月丙子,第763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四月乙卯,第612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咸平三年十二月丙寅,第1036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6,熙宁九年六月戊子,第6741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9,元丰五年九月庚子,第7939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5,元丰七年四月戊子,第8278页。
    1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9,熙宁九年十二月庚戌,第6846页。
    13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0之23,第6930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0之21,第6929页。
    ② 朱熹:《朱子全书·五朝名臣言行录》卷3《尚书张忠定公》,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8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9,庆历三年正月辛巳,第334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6,元丰五年五月丁亥,第784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1,熙宁四年三月辛丑,第5382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四月乙卯,第612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咸平三年十二月丙寅,第1036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3,元符元年十月戊寅,第11973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7,康定元年六月戊申,第3020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元祐二年正月乙亥,第9606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5,绍兴十年五月戊戌,第326册,第814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3-4,第7059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00,绍兴三十二年十月戊寅,第327册,第889~89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四月乙卯,第612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咸平三年十二月丙寅,第1036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2,第7058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太平兴国四年四月壬申,第449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咸平二年九月乙巳,第964-965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8,元丰二年六月戊申,第7255页。
    ①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14《德量智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3页。
    ②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4《赐物》,第73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熙宁六年十月癸酉,第602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4,熙宁八年五月戊辰,第6462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8,第7061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1,元丰四年十二月戊寅,第7750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77,大中祥符五年三月丙戊,第1759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3,元丰六年二月丁卯,第8024页。
    ⑨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4《赐物》,第734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4,元丰六年四月丁未,第8043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6,元丰七年六月辛未,第830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端拱二年正月乙未,第677页。
    ② 苏辙:《栾城集》卷21《上皇帝书》,第469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0,庆历七年正月丁亥,第386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4,元丰元年十一月甲戌,第7163页。
    ⑤ 苏辙:《栾城集》卷21《上皇帝书》,第469页。
    ⑥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333,张舜民奏,第431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17,第7066页。
    ⑧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4《战伤例》,第733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7,元丰二年三月戊寅,第7219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5,元丰七年五月庚戌,第8286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195《兵志九》,第4854页。
    ② 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42《兵制门·教阅》,第700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121《礼志二十四》,第2831页。
    ④ 王应麟:《玉海》卷145《兵制》,第2680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2,熙宁五年四月庚戌,第5627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3,熙宁五年五月辛巳,第5646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0,熙宁七年二月乙亥,第6086-6087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0,熙宁七年二月己卯,第6091-6092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2,熙宁八年四月己丑,第6411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6,熙宁九年六月辛卯,第6744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6,元丰四年九月壬寅,第7646页。
    12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9,元丰五年九月庚寅,第7928~7929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6,元丰四年九月壬寅,第7646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4,元丰六年三月丁丑,第8030~8031页。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7《兵考九》,第4708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21《礼志二十四》,2830页。
    ⑤ 周密:《武林旧事》卷2《御教》,第21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之28-29,第6767-6768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195《兵志九》,第4870页。
    ⑧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60《原弊》,第871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5,庆历二年正月壬戍,第3216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8,熙宁七年十二月甲戌,第6298页。
    11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7,元丰四年十月乙卯,第7656-7657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193《兵志七》,第4804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93《兵志七》,第481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9,绍圣四年六月戊戌,第11603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3,熙宁十年七月癸丑,第6932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89,第7061~7062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9之19,第7090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4之11~12,第6998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咸平二年十二月丁卯,第97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开宝八年十二月己亥,第354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8,景德元年十二月癸卯,第1300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正月丁巳,第131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7,庆历四年三月甲戌,第3558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33《孝宗纪一》,第623页。
    ⑧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4《行赏约束》,第736~737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4-5,第7059-7060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2,元丰七年正月癸丑,第822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2,元丰七年正月辛酉,第8230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34,第7074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9,绍兴五年五月戊戌,第326册,第268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5,嘉祐六年十二月庚寅,第4732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29,第7072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273《何承矩传》,第9329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3,第7059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6,元祐二年十月丁亥,第9882~988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8,元祐元年闰二月丙申,第8879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9,元符元年六月丙戌,第11874~11875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2,元符元年九月丙辰,第11957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4,元符元年二月戊申,第11757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0,元符元年七月甲寅,第11908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8之3,第7059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0,元符元年七月甲寅,第11907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2,元丰八年三月甲午,第8448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戊午,第5196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咸平四年十一月戊寅,第1083~1084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26,第7070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18-19,第7066-7067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8之24,第706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32,第707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3,熙宁十年六月壬辰,第692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熙宁八年十月辛丑,第6601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7,元符二年三月乙丑,第12085~1208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2,元符二年七月癸卯,第12176~12177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1,元丰四年三月戊申,第7554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2,元丰四年五月戊戌,第757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1,熙宁五年十二月己卯,第5877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3,元祐五年六月辛丑,第10657页。
    ③ 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前集》卷14《赏格》,第725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3,熙宁六年三月己未,第5920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259《刘廷让传》,第9003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17《赵葵传》,第12498页。
    ⑦ 胡宏:《胡宏集》,第212页。
    ⑧ 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2,第27页。
    ⑨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47,靖康元年九月甲戌,第352页。
    ⑩ 司马光:《司马光全集》卷46《乞罢保甲状》,第992页。
    11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58,第1723页。
    12 周密:《武林旧事》卷2《御教》,第22页。
    13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5,第1732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9之39,第7100页。
    ②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70,李纲奏,第3531页。
    ③ 佚名:《皇宋中兴圣政》卷60《按阅出内库犒士卒》,第1893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91《兵志五》,第4736~4737页。
    ⑤ 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4《中兴讲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0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90,第666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7,第6665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5,第6664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5,第6664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天禧五年二月甲寅,第224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5,元丰五年四月壬子,第7813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24之9,第2896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4之85,第6664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4之90,第666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4之87,第6665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4之86,第6664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4之87~88,第6665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8-89,第6665~6666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9,第6666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9~91,第6666-6667页。
    ② 李华瑞、郭志安:《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19之1,第7626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2,绍圣四年十月丙戌,第11681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雍熙元年三月丁巳,第575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66《石知颙传》,第13626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0,元丰二年九月丁卯,第729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5,绍圣四年四月甲午,第11527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9,熙宁五年正月丁酉,第5569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3,元丰六年二月丁未,第8013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6,大中祥符九年四月丙戌,第1982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19之2,第7626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5,熙宁五年七月己亥,第5717页;卷238,熙宁五年九月辛酉,第5799页;卷241,熙宁五年十二月己亥,第5887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6,元丰六年闰六月戊子,第809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6,绍圣四年四月甲辰,第11545页;卷491,绍圣四年九月壬申,第11659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7,元符二年三月丙辰,第12075页;卷509,元符二年四月己亥,第12127页;卷510,元符二年五月戊申,第12134页;卷511,元符二年六月己卯,第12160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5,天禧四年二月庚子,第2182~2183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1,元符二年六月乙亥,第1215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3,熙宁八年闰四月壬寅,第6435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0,元丰元年六月丙午,第7086页。疑与下文中“杨琰”为同一人。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8,熙宁四年十二月甲子,第5555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9,元丰元年四月庚午,第7072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6,元祐二年三月己巳,第965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7,熙宁九年九月丙寅,第6782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8,元符元年五月庚午,第11860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16之1,第7576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景祐四年四月癸亥,第282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2,熙宁三年六月甲戌,第5149-515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0,元丰元年六月乙卯,第7089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6,元丰三年七月戊辰,第7437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0,元符二年五月己巳,第12150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8,元丰元年三月戊寅,第7049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9,嘉祐四年六月甲申,第4571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8,元丰二年五月辛未,第7242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9,元丰元年四月戊辰,第707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8,元丰二年六月辛丑,第7253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8,元符二年四月丙子、己丑,第12101页、第1211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4,元符二年八月癸酉,第12210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6,绍圣四年四月甲辰,第11545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4,熙宁七年七月辛酉,第6225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正月甲子,第39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八月庚申,第53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3《太祖纪三》,第42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2,嘉祐五年七月戊戌,第463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0,元丰七年十二月戊辰,第8390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祟儒》4之6,第2233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4之1,第2230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4之10,第2235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运历》1之29,第2142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咸平二年六月丁巳,第946页。
    ⑦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1,第54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2,景德三年正月癸酉,第1384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7,元丰五年六月甲寅,第7866页。
    ② 岳珂:《愧郯录》卷6《修书恩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49页。
    ③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1,第53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4,绍兴五年十月庚子,第326册,第31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7,元丰五年六月甲寅,第7866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6,元祐六年三月乙亥,第10922页。
    ⑦ 周煇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2《修书谬无赏》,第46页。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0,绍兴二十八年八月戊戌,第327册,第53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8之65-66,第2787页。
    ② 岳珂:《愧郯录》卷6《修书恩数》,第2册,第8-9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8之68,第2788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3,绍兴二十九年八月甲戌,第327册,第596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18,第647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熙宁六年九月丁未,第6011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0,熙宁十年正月壬申,第685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9,元符元年六月戊子,第11876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41-42,第648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2,元丰三年二月丙申,第7351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18,第6470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51,第6487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5,天圣五年十月辛未,第2451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4,元丰七年三月乙巳,第8254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31,第6477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41,第6482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5之1,第224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0,天禧元年十一月庚子,第2085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2,天禧二年九月癸酉,第212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1,元丰五年十一月戊寅,第7966-7967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2,绍圣四年十月丙戌,第1168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8,元符元年五月庚午,第11860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320《余靖传》,第10409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八月戊寅,第527页。
    ③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97,刘安世:《上哲宗乞追钱勰误赏之官》,第1048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5,第6664页。
    ⑤ 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19《结盗狱死不理赏》,第873页。
    ⑥ 姚瀛艇:《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7页。
    ⑦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2《赋(役)令》,第50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3,第1688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8,第1691页。
    ①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17《晋家人传第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88页。
    ② 黄宽重:《南宋时代抗金的义军》,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年版,第12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46《忠义传一·序》,第13149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46《忠义传一·序》,第13149页。
    ⑤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卫融被俘》,第14-15页;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53《忠孝节义》,第699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260《杨信传》,第9016-9017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绍兴十二年八月乙亥,第327册,第40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9,绍兴十三年八月戊戌,第327册,第86页。
    ③ 朱弁:《曲洧旧闻》卷7《定陵赞田锡敢言》,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8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壬寅,第498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5,咸平六年十二月辛未,第122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3,明道二年八月丙申,第263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8,熙宁六年十一月甲辰,第6041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1,熙宁八年十二月辛卯,第6642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382《勾涛传》,第11773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25《徐霖传》,第12678-12680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咸平三年七月己丑,第102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0,熙宁五年二月甲寅,第5589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3,熙宁九年三月庚申,第6691页;熙宁九年二月辛丑,第6684页;(元)脱脱:《宋史》卷44《苏缄传》,第13158页。后者所载略有不同,载赐给苏缄的宅邸为都城甲第5区。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八月,第623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正月戊午,第131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1,元丰五年十一月戊子,第7971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癸亥,第325册,第123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3,绍兴九年十月己丑,第326册,第786页。
    ③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82,靖康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辛巳,第614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48《李彦仙传》,第13212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50《范天顺传》,第13250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9,建炎三年十一月月甲戌,第325册,第447页;卷95,绍兴五年十一月乙未,第326册,第337页;卷110,绍兴七年四月癸丑,第326册,第50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47~48,第5897页。
    ⑧ 欧阳修:《新五代史》卷16《废帝子重美传》,第173页。
    ① 欧阳修:《新唐书》卷195《章全益传》,第5592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63《职官志》,第385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开宝三年正月辛酉,第240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6《度宗纪》,第908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2,第6496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56《孝义传·序》,第13386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456《胡仲尧传》,第13390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戊午,第1575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庆历二年闰九月丙子,第3295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3-4,第1688~1689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156《孝义传·序》,第13386页。
    ② 杨建宏:《论宋代的民间旌表与国家权力的基层运作》,《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第19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5,天圣五年十二月庚寅,第2457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4,景祐元年三月丙子,第2671页;卷496,元符元年三月戊辰,第11806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5,第1689页;(元)脱脱:《宋史》卷456《张伯威传》,第13414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4-5,第1689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5-6,第1689~1690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56《张伯威传》,第13414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10,第1692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1-2,第1687~1688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56《江白传》,第13400页。
    ⑥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4《忠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8-39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8-9,第1691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5,绍兴三十年六月丙寅,第327册,第638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6,景祐二年四月丁巳,第2726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景祐四年闰四月己卯,第2828~2829页。
    ④ 班固:《汉书》卷72《传第四十二·序》,第3058页。
    ⑤ (唐)房玄龄:《晋书》卷50《庾峻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92-1393页。
    ⑥ (唐)魏征:《隋书》卷77《隐逸传·序》,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751~1752页。
    ① 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93《厉百官浮竞诏》,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1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2,嘉祐五年七月庚戌,第463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9,元丰三年闰九月庚子,第7495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3,大中祥符七年九月王子,第1897页。
    ⑤ 包拯:《包拯集校注》卷3《论百官致仕》,黄山书社1999年版,第182页。
    ⑥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116《论不才官吏状》,第1768~1769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咸平四年五月庚辰,第1059~1060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77之55,第4160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8《真宗纪三》,第148页;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7,大中祥符五年正月乙亥,第1749页;卷78,大中祥符五年六月己未,第177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淳化元年十月乙丑,第706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8,皇祐二年六月辛巳,第4048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3,嘉祐六年六月庚申,第4673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9,元丰元年五月乙亥,第7074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444《朱长文传》,第13127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2,绍兴四年正月乙亥,第326册,第32~33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1,嘉祐五年五月月己亥,第4625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0,熙宁十年二月己酉,第687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淳化三年八月壬戌,第738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咸平元年九月己未,第91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2,咸平五年七月丙辰,第1144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2,咸平五年九月戊申,第115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2,咸平五年九月己酉,第1151~1152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4,天禧三年十二月辛亥,第2175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3,天圣三年五月己亥,第2381页。
    ⑩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59,曹彦奏,第813页。
    ① 黄震:《黄氏日抄》卷69《戊辰轮对劄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08册,第67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0,熙宁十年二月己酉,第6877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156《孝义传·序》,第13386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6,第1690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56《吕升传》,第13388页。
    ① 汪圣铎:《试论宋代绢帛的货币功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期,第143页。
    ②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6《论钱禁铜法事》,第410页。
    ③ 李觏:《李觏集》卷16《富国策第八》,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5页。
    ④ 李埏:《从钱帛兼行到钱楮并用》,《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⑤ 彭康华:《唐代物质赏赐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3页。
    ① 杜大珪撰,洪业等编纂:《琬琰集删存》卷3《张文定公齐贤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41页。
    ② 漆侠:《宋代经济史》,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610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2,熙宁九年正月庚午,第6659页。
    ④ 王:《野客丛书》卷27《汉赐金晋赐布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91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296《杜镐传》,第9876页。
    ① (日)加藤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以金银之货币机能为中心》,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62页。
    ② 漆侠:《宋代经济史》,第1078页。
    ③ 王栐:《燕冀诒谋录》卷2,第14页。
    ④ 袁采撰,贺恒祯、杨柳注释:《袁氏世范》卷1《同居不必私藏金宝》,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⑤ 王楙:《野客丛书》卷27《汉赐金晋赐布帛》,第391页。
    ⑥ (日)加藤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以金银之货币机能为中心》,第119页。
    ⑦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67《李靖传》,第2477-2481页。
    ① (日)加藤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以金银之货币机能为中心》,第119页。
    ② 汪圣铎:《试论宋代绢帛的赏赐功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3期,第14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乙巳,第398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2-23,第1438~1443页。
    ① 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63《财用门·数目》,第822页。
    ② 庄绰:《鸡肋编》卷中《明堂支费》,第75~76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7,大中祥符九年六月乙酉,第1995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8,皇祐二年二月甲申,第403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0,熙宁七年二月己巳,第6081页:卷280,熙宁十年正月乙巳,第6853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5,元符二年正月丁卯,第12043~12044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25,第6508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6,熙宁八年七月辛巳,第6531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5《太宗纪二》,第92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0,大中祥符六年二月癸亥,第1818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60,第6525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81《食货志下三》,第4404页。
    ③ 漆侠:《宋代经济史》,第1088~1089页。
    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9《钱币考二》,第252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8,第1733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9,第1734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52之19,第5708页。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9,绍兴三十一年三月甲午,第327册,第695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5,第1732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8,第1733页。
    ① 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10,开禧三年二月乙亥,第178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2《理宗纪二》,第816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1之11,第7324页。
    ④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4,第61页。
    ⑤ 周密:《武林旧事》卷8《宫中诞育仪例略》,第129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癸亥,第1666页。
    ⑦ 周密:《武林旧事》卷2《公主下降》,第27页。
    ⑧ 周烽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4《汴都旧事》,第160页。
    ⑨ 周密:《武林旧事》卷7《乾淳奉亲》,第121页。
    ⑩ 周密:《武林旧事》卷3《西湖游幸》,第38页。
    ① 周密:《武林旧事》卷8《皇后归谒家庙》,第137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9之28,第709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1,元丰五年十一月辛卯,第7973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9,元丰七年十月壬申,第8367-8368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7,元符二年三月丁巳,第12076页。
    ⑥ 方勺:《泊宅编》卷中,第82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4,元祐元年正月辛亥,第8736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5,熙宁六年五月乙卯,第5953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2,熙宁四年四月壬戌,第5401页。
    ⑩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7《按阅弓兵》,第135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2,熙宁五年四月庚戌,第5627页。
    12 费衮:《梁溪漫志》卷6《青唐燕山边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5,元祐二年九月辛亥,第9861页。
    ② 周密:《武林旧事》卷3《岁晚节物》,第47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0-71,第1729~173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7,元祐二年十二月己亥,第9909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1~72,第1730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4,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己丑,第327册,第790页。
    ⑦ 薛居正:《旧五代史》卷4《太祖纪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63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150《舆服志二》,第3511-3512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275《刘谦传》,第9382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390《蔡洗传》,第11956页。
    ④ 周密:《武林旧事》卷2《立春》,第29页。
    ⑤ 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6《立春》,第534页。
    ⑥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8《立春》,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0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489《占城传》,第14081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4,元丰七年三月庚戌,第8256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490《大食传》,第14120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305《晁宗悫传》,第10087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8,治平三年九月丙辰,第5058页。
    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田赋考四》,第96页。
    ② 庄绰:《鸡肋编》卷中《明堂支费》,第75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175《食货志上三》,第4231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7,大中祥符九年六月乙酉,第1995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70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75《食货志上三》,第423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4,天圣四年七月辛未,第2414页。
    ⑧ 庄绰:《鸡肋编》卷中《明堂支费》,第75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70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479《西蜀孟氏世家》,第13878页。
    11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2,第1438页。
    12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第14页。
    13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太平兴国三年二月丙辰,第422页。
    14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65,第1727页。
    15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1之3,第7674页。
    ① (汉)贾谊撰,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卷1《服疑》,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3页。
    ②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12《王礼考七》,第3443页、第3445页。
    ③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3,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4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4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1页。
    ⑥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13《王礼考八》,第3471页。
    ⑦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6,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申,第191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3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2~3563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6,元祐二年三月戊辰,第9654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1,熙宁八年十二月庚子,第6642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5,第6664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3,皇祐四年十月己卯,第417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5,元丰四年七月甲午,第7604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5,元丰四年八月庚申,第7620页;卷318,元丰四年十月丙寅,第7680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42之67,第3268页。
    ④ 岳珂:《愧郯录》卷4《鱼袋》,第29页。
    ⑤ 余贵林、张邦炜:《宋代伎术官研究》,台湾《大陆杂志》第83卷第1、2期连载,1991年7、8月。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2,天圣二年十月戊辰,第2368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111,第3127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2,天圣二年七月戊戌,第2361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舆服》6之20,第1835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5,景祐元年八月壬午,第2698页;(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8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5,宝元二年闰十二月壬子,第2951页。
    ⑤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7,第104~105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4页。
    ① 杨亿:《杨文公谈苑·赐带》,第73页。
    ② 赵与时:《宾退录》卷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③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7,第104页。
    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12《王礼考七》,第3442页。
    ⑤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7,第104~105页。
    ⑥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7,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7页。
    ⑦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7,第104~105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55,第1722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370《李宝传》,第11501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474《贾似道传》,第13784页。
    11 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浙江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11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85《夏国传上》,第13983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传》,第13898页;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开宝二年正月己亥,第215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5之2,第1448页。
    ③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第14页。
    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13《王礼考八》,第3480-3481页。
    ⑤ 岳珂:《愧郯录》卷12《文武服带之制》,第99~100页。
    ⑥ 岳珂:《愧郯录》卷12《文武服带之制》,第99~100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6,天圣六年八月丁丑,第2479页。
    ②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30,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辛巳,第223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3,熙宁六年三月甲寅,第5918。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壬子,第51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1,天圣元年闰九月戊戌,第2336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49《舆服志一》,第3477~3478页。
    ⑦ (明)宋濂:《元史》卷78《舆服志一》,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929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4页。
    ① 杨亿:《杨文公谈苑·董遵诲》,第61页。
    ②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7~38页。
    ③ 《宋史》卷431《孙爽传》,第12801页。
    ④ 《宋史》卷431《孙爽传》,第1280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5之4,第1449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6,景德四年八月庚戌,第1483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0,庆历七年三月己亥,第3868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16,第1561页。
    ⑨ 方勺:《泊宅编》卷3,第16页。
    ⑩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1,第5页。
    11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60页。
    ①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30,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辛巳,第223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7,绍兴六年正月戊戌,第326册,第361页。
    ③ 程民生:《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第104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156《张根传》,第11219页。
    ④ 徐黎丽:《略论两宋的赐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⑤ 杜佑:《通典》卷1《食货志一》,第5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1,大中祥符六年七月甲午,第1837页。
    ⑦ 高承:《事物纪原》卷1《职田》,第50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咸平二年七月壬午,第955页。
    ① 徐黎丽:《略论两宋的赐田》,第2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4,熙宁五年六月乙丑,第5680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咸平五年十二月壬戌,第1169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9,元丰元年五月丁亥,第707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5,元丰三年六月癸卯,第7422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2,第7038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48,第5897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4,熙宁五年六月乙丑,第5681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5,绍兴十年五月辛卯,第326册,第812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4,第5900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1,第5899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0~52,第5898~5899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0,第5898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3~54,第5900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熙宁六年九月丙辰,第6013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3,熙宁八年闰四月壬寅,第6435页。
    ⑨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7,绍兴九年四月乙亥,第326册,第734页。
    ⑩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5,绍兴二十三年八月乙卯,第327册,第314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18,元祐三年十二月庚辰,第10137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8,绍兴二十五年五月壬申,第327册,第357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0,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丙戌,第327册,第390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9,第1734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386《魏杞传》,第11833页。
    ⑥ 漆侠:《宋代经济史》,第232页。
    ⑦ 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82《募民耕旷土诏》,第660页。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4,绍兴三十年正月壬寅,第327册,第615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49,第5898页。
    ② 漆侠:《宋代经济史》,第288~299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333《俞充传》,第10701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3,熙宁八年闰四月壬寅,第6435页。
    ⑤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6《田赋考六》,第148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386《黄祖舜传》,第11855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1,第5899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4,第5900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4~55,第5900~5901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33《程大昌传》,第12860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1,第7038页。
    ⑦ (宋)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1《田令》,第32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32之19,第4752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47、49,第5897-5898页;(元)脱脱:《宋史》卷45《理宗纪五》,第871页。
    ⑩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5,绍兴二十三年八月乙卯,第327册,第314页。
    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0《兵考十二》,第4790--4791页。
    ②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9,第115页。
    ③ 漆侠:《宋代经济史》,第258~260页。
    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6《田赋考六》,第14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3,第5900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49~50,第5898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1之53,第5900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49《王溥传》,第8801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257《楚昭辅传》,第8959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50《石守信传》,第8810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50《高怀德传》,第8822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250《王审琦传》,第8816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67《职官志七》,第3972~3973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开宝七年八月丙子,第322页。
    ②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1,第1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83《湖南周氏世家》,第1395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乙酉,第432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第13862~13863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79《西蜀孟氏世家》,第13893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37~38,第1713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8,第97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15,第100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5之1,第112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2《睦亲宅》,第78~79页。
    ⑤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77,张守奏,第1057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15《礼志十八》,第2732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248《秦国大长公主传》,第8771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248《扬国大长公主传》,第8773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1,第1735。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8之6,第165页。
    11 (元)脱脱:《宋史》卷464《李遵勖传》,第13568~13569页。
    1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6,至和元年正月壬申,第4248页。
    13 (元)脱脱:《宋史》卷464《李用和传》,第13565页。
    14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8,皇祐二年七月丙申,第4049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4,嘉祐六年七月戊子,第4690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64《高世则传》,第13579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24,第738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三月乙巳,第41页;(元)脱脱:《宋史》卷257《李处耘传》,第8961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太平兴国四年正月癸巳,第443页:(元)脱脱:《宋史》卷263《窦俨传》,第9098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5,第1737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414《郑清之传》,第12420~12421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7,元丰八年六月丁卯,第8529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2,元符元年九月癸亥,第11963页。
    ⑩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3,第34页。
    11 (元)脱脱:《宋史》卷253《李继周传》,第8870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3,绍兴八年十一月己丑,第326册,第661页。
    ②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2《任福袭取白豹城》,第22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3,熙宁九年二月辛丑,第6684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48《李彦仙传》,第13212页。
    ⑤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78《归明恩赐》,第855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34《孝宗纪二》,第663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0,第1734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367《李显忠传》,第11433页。
    ⑨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第69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248《雍国大长公主传》,第8774页;卷464《李遵勖传》,第13568页;叶梦得:《石林燕语》卷3,第35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367《李显忠传》,第11433页。
    ②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1,第1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908页。
    ④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1,第1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6,大中祥符四年十一月癸未,第1742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1,天禧二年四月戊寅,第2108页。
    ⑦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丙申,第327册,第373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6,康定元年二月庚子,第2976-2977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22~23,第7381~7382页。
    ⑩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3,第34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6,景德元年四月丙辰,第1233页。
    ②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3,第35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3-74,第1731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23,第7382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52,第1720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4,第1736页。
    ⑦ 袁采撰,贺恒祯、杨柳注释:《袁氏世范》卷3《富家置产当存仁心》,第162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四月乙亥,第1668页。
    ⑨ 苏轼:《苏轼文集》卷35《乞赙赠刘季孙状》,第989页。
    ⑩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78《归明恩赐》,第855页。
    11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3,第7039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90《曹利用传》,第9706-9708页;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4,皇祐五年六月辛未,第4212页:卷193,嘉祐六年六月丁卯,第4673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32之19,第4752页。
    ③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0,翁彦国:《上徽宗乞今后非有大勋业者不赐第》,第1081页。
    ④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0,苏舜钦:《上仁宗论无功不当赐第》,第1077页。
    ⑤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0,翁彦国:《上徽宗乞今后非有大勋业者不赐第》,第1081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6,建炎三年八月己巳,第325册,第403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21《徽宗纪三》,第389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4之23,第7382页。
    ⑨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31,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庚寅,第230页。
    ⑩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丙申,第327册,第373页。
    ①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贾母饰终》,第49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274《田钦祚传》,第9359-9360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乙酉,第43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四月乙亥,第1668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59-4360页。
    ⑥ 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卷2《民事中》,第654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9,熙宁五年十月丙申,第5818页。
    ⑧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5,第63页。
    ⑨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0,翁彦国:《上徽宗乞今后非有大勋业者不赐第》,第1081页。
    ⑩ 王明清:《挥麈录余话》卷2《王履道咏梁师成赐第》,第323页。
    11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31,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庚寅,第230页。
    12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8,第106页。
    13 周密:《齐东野语》卷19《贾氏园池》,第355~356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70《王黼传》,第13681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3,绍兴十五年四月戊寅,第327册,第136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65~66,第1727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356《张根传》,第11218页。
    ⑤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3,第32页。
    ⑥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0,翁彦国:《上徽宗乞今后非有大勋业者不赐第》,第1081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354《陆蕴传》,第11161页。
    ①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0,翁彦国:《上徽宗乞今后非有大勋业者不赐第》,第1081页。
    ②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3,第115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70《王黼传》,第13681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70《朱(?)传》,第13685页。
    ⑤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0,翁彦国:《上徽宗乞今后非有大勋业者不赐第》,第1081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第1432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4之31,第915页。
    ① 班固:《汉书》卷25《郊祀志五下》,第1269页。
    ② 彭康华:《唐代物质赏赐研究》,第39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第4159页。
    ④ 汪应辰:《文定集》卷4《御札再问蜀中旱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9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第1432页。
    ⑥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6,第106页。
    ⑦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70《议茶法》,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741页。
    ⑧ 欧阳修:《新唐书》卷157《陆挚传》,第4929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89《高琼传》,第9692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7,元祐二年十二月己亥,第991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5,元符二年九月庚子,第12235页;九月丁未,第12240页;九月丁巳,第12247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4之25,第700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乾德二年正月乙巳,第121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十月庚寅,第555页。
    ⑦ 杨亿:《杨文公谈苑·建州腊茶》,第142页。
    ⑧ 程俱撰,张富祥校证:《麟台故事校证》卷5《恩荣》,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93页。
    ⑨ 欧阳修:《归田录》.卷2,第24页。
    ⑩ 周烽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4《密云龙》,第154页。
    11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8,第124页。
    12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8《征榷考五》,第515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164《职官志四》,第3891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4之31,第915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第1432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1之37,第7691页。
    ⑤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9,靖康元年正月九日乙亥,第217页。
    ⑥ 周烽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4《赐监生酒》,第173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7之5-6,第2291页。
    ⑧ 彭康华:《唐代物质赏赐研究》,第40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172《职官志十二》,第4134页。
    ①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8,第100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22,第1705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5之27,第1461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第1432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1,第1437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第13855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5,庆历八年九月戊戌,第3968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898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第13855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第13859页。
    11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0《兵考十二》,第4781页。
    1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建隆二年十一月已卯,第55页。
    ① 王应麟:《玉海》卷27《帝学》,第532页。
    ② 王应麟:《玉海》卷149《马政》,第2732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55,第1722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建炎四年十月癸巳,第325册,第558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98《兵志十二》,第4953页。
    ⑥ 张显运:《宋代畜牧业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94页。
    ⑦ 欧阳修:《旧唐书》卷56《杜伏威传》,第2268页。
    ⑧ 欧阳修:《旧唐书》卷67《李靖传》,第2478页。
    ⑨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60《兵考十二》,第4781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198《兵志十二》,第4938页。
    11 (元)脱脱:《宋史》卷198《兵志十二》,第4953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六月已未,第95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94,元丰元年十一月癸巳,第7171-7172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898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第13855页。
    ⑤ 程俱撰,张富祥校证:《麟台故事校证》卷2《修篡》,第6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正月己卯,第538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六月乙未,第1347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37,第1713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33《高闶传》,第12857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2之18,第4254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2之20-21,第425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1,熙宁八年三月丙辰,第6364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2之2,第2188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庚寅,第402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17之3,第4532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咸平四年三月辛卯,第1055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6《真宗纪一》,第115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6,熙宁八年七月癸酉,第6525页。
    12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2《赐砚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585页。
    ①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8《事志》,第97-98页。
    ②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5,第94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908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312《王硅传》,第10242页。
    ⑤ 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2《赐砚记》,第1585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6之4,第2270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6之6,第2271页。
    ⑧ 王应麟:《玉海》卷34《圣文》,第644页。
    ⑨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6,绍兴四年五月丁丑,第326册,第76~77页。
    ① (明)丘溶:《大学衍义补》卷32《鬻算之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12册,第413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1之21~22,第6948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0,熙宁七年二月乙未,第6105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0,熙宁三年四月乙丑,第509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6,熙宁七年九月丙申,第6246页。
    ⑥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8,蔡蹈奏,第246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2之17,第6960页。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4,绍兴四年三月甲戌,第326册,第52页。
    ⑨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1,绍兴三十一年七月癸巳,第327册,第730页。
    ① 王楙:《野客丛书》卷27《汉赐金晋赐布帛》,第391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建炎元年五月戊午,第325册,第114页。
    ② 杨亿:《杨文公谈苑·苏易简最被恩遇》,第5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太平兴国五年九月丁未,第479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56《赵普传》,第8932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268《柴禹锡传》,第9221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2之1,第4245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雍熙元年五月丁丑,第580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76《樊知古传》,第9394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十月甲辰,第62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5,咸平二年八月庚申,第959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十月丙申,第623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306《柴成务传》,第10114页。
    ⑧ 杨亿:《杨文公谈苑·苏易简最被恩遇》,第57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348《石公弼传》,第11031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22之29,第2874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开宝二年九月庚戌,第231-232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251《慕容德丰传》,第8836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74《翟守素传》,第9362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68《张逊传》,第9223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267《赵昌言传》,第9196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260《曹翰传》,第9015~9016页。曹翰曾作《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耻为家贫卖宝刀。”宋太宗颇有怜悯之意,故有银钱之赐。
    ⑦ (元)脱脱:《宋史》卷279《戴兴传》,第9476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300《杨偕传》,第9956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314《范仲淹传》,第10275页。
    ⑩ 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页。
    1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壬午,第326册,第837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至道元年三月己巳,第810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3,明道二年九月丁亥,第263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6,天禧四年七月丙寅,第2206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正月己巳,第1313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72页。
    ⑥ 庄绰:《鸡肋编》卷中《建炎后国用窘匮一斑》,第44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4,建炎四年六月甲戌,第325册,第505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8,绍兴十三年二月己未,第327册,第66页。
    ③ 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3《宋莒公兄弟同上章告退》,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19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73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2,第1695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31,第1710页。
    ⑦ 王应麟:《玉海》卷34《圣文》,第642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70,第1729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2,大中祥符二年十一月丙辰,第164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7,熙宁五年八月辛丑,第5776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77《何蒙传》,第944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淳化五年七月己巳,第790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277《刘琮传》,第9432页。
    ⑦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6,绍兴六年十一月庚寅,第326册,第462页。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9,绍兴七年二月辛酉,第326册,第493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淳化元年五月甲午,第701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77之33,第4149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8,景祐三年三月戊戌,第2778~2779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4,嘉祐元年九月庚子,第4447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01《礼志四》,第246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21,第965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77之71,第4168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9之10~11,第1674~1675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77之85,第4175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31《王昭素传》,第12808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4,天圣四年十二月丁亥,第242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77之39,第415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3,元丰八年三月庚申,第8464-846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5,元祐元年二月丁卯,第8766-8767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91,第1740页。
    ⑦王明清:《挥麈前录》卷3,第26页。
    ⑧ 苏辙:《栾城集后集》卷17《元祐七年生日谢表二首》,第1350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5,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甲戌,第1958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119《礼志二十二》,第2802页。
    11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72页。
    12 蔡倏:《铁围山丛谈》卷2,第38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56《赵普传》,第8939页。
    ②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6,第88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7,熙宁七年十月丙戌,第6279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8,熙宁四年十一月癸巳,第5544页。
    ⑤ 周烽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7《生日押赐》,第281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19《礼志二十二》,第2802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21,第1705页。
    ⑧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8《立春》第83页。
    ⑨ 周密:《武林旧事》卷2《立春》,第29页。
    ⑩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14《社日》,第149~150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22,第1705页。
    ②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39《腊日》,第423页。
    ③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6《腊日赐口脂》,第141页。
    ④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39《腊日》,424页。
    ⑤ 周密:《武林旧事》卷3《端午》,第41页。
    ⑥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5《三伏节》,第286页。
    ⑦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34《重九》,第381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308《上官正传》,第10137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5,景德四年二月辛巳,第1446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305《杨亿传》,10083页。
    11 (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25《宋制禄之厚》,第534页。
    ①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59《中使传宣抚问并赐汤药及抚慰安国弟亡谢表》,第637页。
    ②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5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7页。
    ③ (韩)曹福铉:《宋代对官员的郊祀赏赐》,《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第71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庆历二年六月己亥,第3280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4,第961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第955页。
    ⑥ 汪圣铎:《两宋货币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914页。
    ⑦ 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5页。
    ⑧ 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第256页。
    ① 曹福铉《宋代对官员的郊祀赏赐》将宰臣所赐银帛误计为各3000两匹,故推算宰臣所得总额为8066贯500文。
    ② (元)脱脱:《宋史》卷171《职官志十一》,第4101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171《职官志十一》,第4102页、第4103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3,第173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8,大中祥符五年九月戊子,第1787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276《樊知古传》,第9394-939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7,嘉祐七年八月己卯,第477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8,元祐二年四月己亥,第9714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42,第1715页。
    ④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103《论美人张氏恩宠宜加裁损札子》,第1572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9,嘉祐四年五月戊午,第4566-4567页。
    ① 周密:《武林旧事》卷8《宫中诞育仪例略》,第13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4,元丰六年四月壬戌,第8050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64《曹佾传》,第13573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6,大中祥符九年四月辛丑,第1983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7,元祐五年正月甲申,第10526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15《礼志十八》,第2739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244《宗室一·序》,第8665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115《礼志十八》,第2732页。
    ⑨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4《国用考二》,第704页。
    ① 周密:《武林旧事》卷2《公主下降》,第25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15《礼志十八》,第273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开宝六年正月戊辰,第296页;卷17,开宝九年六月己亥,第372~373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48《魏国大长公主传》,第8779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8,第1441页。
    ⑥ 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卷29《丧葬令》,第210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0,熙宁三年五月庚子,第5122~5123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4,第1439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4,元丰三年五月己卯,第740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0之4,第1372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3之18,第1425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6,第1556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5,大中祥符八年七月丙寅,第1941页,八月辛丑,第1947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7,第1557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5,元祐元年四月己亥,第9086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2之16,第52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153《舆服志五》,第3566页。
    11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30,第10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3,元祐七年五月辛卯,第11284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246《魏王恺传》,第8733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44《魏悼王廷美传》,第8671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5之1,第95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6,元丰八年五月丙申,第8513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48,第1718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3~84,第1736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46《宁宗纪》,第897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5之8-10,第115~116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4,建炎四年六月己卯,第325册,第508页: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宗室赐予》,第57~58页。《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所赐物品的数量有所不同,为岁给钱96贯,米36斛。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0,绍兴五年五月己酉,第326册,第274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6之9,第134页。
    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59《帝系考十》,第7060页。
    ⑤ 苏辙:《栾城集》卷21《上皇帝书》,第471页。
    ⑥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67《裁定宗室授官》,第1182页。
    ⑦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67《裁定宗室授官》,第1185页、第1183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6,嘉祐七年五月丁未,第4757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51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6,第96页。
    ④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67《裁定宗室授官》,第1185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42,第1715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43,第1716页。
    ⑦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宗女奁具》,第57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18,第102页。
    ⑨ 周密:《齐东野语》卷8《宗子请给》,第143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7,元祐五年正月甲申,第10526页。
    ① 苏辙:《栾城集》卷42《再论裁损浮费札子》,第931页。
    ② 李攸:《宋朝事实》卷8《玉牒》,第128~129页。
    ③ 庄绰:《鸡肋编》卷中《绍兴初财用窘匮一斑》,第46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宗室赐予》,第56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0,绍兴四年九月壬子,第326册,第115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甲辰,第326册,第891页。
    ⑦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宗女奁具》,第57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8,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戊子,第327册,第838~839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1,绍兴三十一年七月丙子,第327册,第722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1,第1735页。
    ④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68页)认为归明人是指脱离少数民族政权投归宋朝的非汉族人,而归正人则指原本为中原汉人,陷于辽、西夏或金,成为少数民族国家的臣民,后又返回宋王朝者。黄宽重《略论南宋时代的归正人》(《南宋史研究集》,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86页)认为两者常加以混用;张文在《宋朝社会救济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1页)中对两种身份的人物来源进行了梳理和考证,认为“归明”在北宋时期多指西南、西北少数民族,也包括部分北方汉人:南宋时期多指北方及东北的契丹、渤海、奚、霫等少数民族。“归正”的提法始于南宋,本指从中原来归的汉人百姓,绍兴三十二以后,由于不断有“归明人”转入,故也包含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在内。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5之16,第7024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方域》21之9-11,第7665~7666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1之24,第768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3,庆历元年八月乙未,第3169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7,庆历五年十月戊辰,第380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1,元丰八年正月己未,第8405-8406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4,元符二年八月丁酉,第1223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1,元符二年六月甲戌,第12154-1215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5,元符元年三月庚申,第11784~11785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72《郭药师传》,第13737-13738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辛酉,第326册,第823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367《李显忠传》,第11433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8,第1446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6之6,第7031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27~28,第7051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3,第1443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30,第7052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6之18,第7037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1,第7038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2,第703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8,第7041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5之23,第7028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35《孝宗纪三》,第670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5之19,第702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1,第703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5,景德四年六月庚申,第1465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5之5,第7019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1之23,第7684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3,第7039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2,庆历元年五月甲戌,第3134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91《党项传》,第14144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2,庆历元年五月甲戌,第3134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1,第703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七月壬午,第620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34《孝宗纪二》,第65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4,元祐元年八月丁亥,第9349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91《党项传》,第14146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5,景德四年六月庚申,第1465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熙宁六年十月辛巳,第6023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328《章楶传》,第10590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9,元符二年四月丁酉,第12125-12126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406《陈居仁传》,第12272页。
    ⑩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8,绍兴八年二月戊午,第326册,第597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61《苏澄隐传》,第13511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61《赵自然传》,第13512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62《贺兰栖真传》,第13515~13516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62《林灵素传》,第13529页。
    ⑤ 周密:《齐东野语》卷10《明真王真人》,第187~188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4之14,第7720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2,天圣二年九月癸丑,第2367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8,景祐三年正月辛卯,第2774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4,元丰六年三月己卯,第8031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道释》2之5-6,第789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丙子,第522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道释》2之6-7,第7891~7892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9,第1558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91《日本国传》,第14137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461《沙门洪蕴传》,第13510-1351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开宝五年十二月甲寅,第292页。
    ⑧ 朱弁:《曲洧旧闻》卷9《天禧元丰收葬遗骸》,第211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4,元祐六年八月乙巳,第11084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8之120、138,第6313页、第6322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68之120,第6313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4,天禧三年八月己亥,第2165页。
    ④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10,第126~127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道释》1之7,第7872页。
    ⑥ (元)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79《寺观五》,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801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道释》1之30,第7883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4,大中祥符三年十月丁巳,第1692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4,景祐元年闰六月壬申,第2682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7,庆历二年六月丙戌,第3277~3278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0,治平元年正月癸丑,第4845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9,元丰八年八月己巳,第8581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7之24,第1604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0,绍兴六年夏四月丙午,第326册,第388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4,元丰五年三月己亥,第7804~7805页。
    ⑦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5,第91页。
    ⑧ 苏轼:《苏轼文集》卷17《上清储祥宫碑》,第502~503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9,景祐三年七月癸卯,第2797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9之44-45、50,第1085-1086页、第1088页。
    1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2,熙宁八年四月戊辰,第6398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2,元丰七年正月甲寅,第8225页。
    ② 汪圣铎:《宋代政教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07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7之7,第7041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8,庆历二年十二月乙巳,第3328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熙宁四年二月辛酉,第5342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3,宝元二年四月癸亥,第2901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41《理宗纪一》,第802页。
    ① 盛度:《宋赐僧金斓袈裟试考》,《文史》1994年第38辑。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0,绍兴六年夏四月丙午,第326册,‘第388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3,元丰三年四月丁酉,第7378页;卷357,元丰八年六月甲子,第8529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62《柴通玄传》,第13515页。
    ⑤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2,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2之8-9,第1557~1558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2《太祖纪二》,第23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道释》2之8,第7892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91,绍圣四年九月辛亥,第11646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3,庆历四年十一月癸亥,第3715页。
    11 周煇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8《慧林老》,第345页。
    ①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甲卷《径山大慧》,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4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4,第7820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6,大中祥符四年七月丁丑,第1728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3,元符元年十月癸卯,第11989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3《理宗纪三》,第84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2,天圣二年七月庚子,第2363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3,明道二年八月庚子,第2632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景祐四年三月丙申,第2823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9,天禧元年四月乙亥,第2053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8,熙宁七年十二月丁卯,第6295页。
    11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3,第44页。
    12 赵与时:《宾退录》卷1,第4页。
    ①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9,第115页。
    ② 范成大:《吴郡志》卷42《浮屠》,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84-585页。
    ③ 罗濬等:《宝庆四明志》卷11《寺院》,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5133页。
    ④ 苏轼:《苏轼文集》卷17《宸奎阁碑》,第501页。
    ⑤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2,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7页。
    ⑥ 楼钥:《攻娩集》卷57《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84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6之24,第2280页。
    ⑧ 汪圣铎:《宋代政教关系研究》,第248页。
    ⑨ (元)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13《行在所录·宫观》,第3486-3487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1,大中祥符二年二月庚子,第159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1,天禧二年四月戊寅,第2108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1之2-3,第7673~767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8,景德元年十二月庚辰,第1288页。
    ④ 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6《元旦朝会》,第518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0,景德二年五月乙亥,第1342~1343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1之36-37,第7690-7691页。
    ② 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6《元旦朝会》,第519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1之37,第7691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19《礼志二十二》,第2810-2812页。
    ⑤ 周密:《武林旧事》卷8《人使到阙》,第128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65,第1727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1,绍兴十四年正月己未,第327册,第101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51之23,第3547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9,元祐七年正月乙酉,第11200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48~50,第3095~3096页。
    ⑤ 周宝珠:《北宋西夏间贡赐交往中的开封与兴庆(银川)》,《史学月刊》2000年第1期,第37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5,绍兴三年五月丁卯,第325册,第846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5,绍兴十二年五月乙未,第327册,第24-25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9,绍兴七年二月辛丑,第326册,第488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9,绍兴元年十一月丁酉,第325册,第666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8,绍兴四年七月甲寅,第326册,第90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0,绍兴七年四月丁酉,第326册,第501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9,绍兴十九年二月辛巳,第327册,第220页。
    ①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22,第.173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906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第13860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79《西蜀孟氏世家》,第13874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82《北汉刘氏世家》,第13940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2《太祖纪二》,第33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3《太祖纪三》,第38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904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907页。
    ⑩ (元)脱脱:《宋史》卷479《西蜀孟氏世家》,第13879页。
    11 (元)脱脱:《宋史》卷482《北汉刘氏世家》,第13941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79《西蜀孟氏世家》,第13879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914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14,第1439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78《南唐李氏世家》,第13861~13862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81《南汉刘氏世家》,第13929页;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咸平五年十二月乙丑,第1169页(后者载刘守素为北汉主刘继元之子,似有误)。
    ⑥ (元)脱脱:《宋史》卷480《吴越钱氏世家》,第13914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187《兵志一》,第4571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七月丁巳,第97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1《太祖纪一》,第15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太平兴国五年正月庚辰,第470页。
    11 (元)脱脱:《宋史》卷482《北汉刘氏世家》,第13935页。
    1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乾德三年八月戊申,第156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太祖纪二》,第2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乾德四年七月丙寅,第173页。
    ③ 周烽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1《庆寿推恩》,第35~36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8《真宗纪三》,第162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0,天圣元年三月丙子,第2318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6,元祐二年十月辛卯,第9884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后妃》2之11~12,第238~239页。
    ⑧ 周烽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1《庆寿推恩》,第36页。
    ⑨ (元)脱脱:《宋史》卷7《真宗纪二》,第143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4之31,第915页。
    11 (元)脱脱:《宋史》卷17《哲宗纪一》,第329页。
    ①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01,建炎元年五月一日庚寅,第743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59之10~11,第1674-1675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457《陈抟传》,第13422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5《太宗纪二》,第91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57《陈抟传》,第13422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天禧五年二月戊辰,第2243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7,景祐二年七月戊申,第2748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9之3,第530页。
    ⑨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5,皇祐五年十月戊戌,第4237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44《宗室一·序》,第8665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244《魏悼王廷美传》,第8666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9,熙宁五年十月丙申,第5818页。
    ④ 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13页。
    ①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67《李靖传》、卷60《河间王孝恭传》,第2478页、第2349页。
    ②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59《姜行本传》,第2334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79《周仁美传》,第9491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82《北汉刘氏世家》,第13940页。
    ③ 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59页。
    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征榷考二》,第439页。
    ⑤ 赵与时:《宾退录》卷1,第10页。
    ⑥ 苏轼:《苏轼文集》卷34《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第981页。
    ①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72,上官均:《上哲宗乞定州县考课之法》,第792页。
    ② 佚名:《皇宋中兴圣政》卷57《无额钱赏格》,第1778~1779页。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9《征榷考六》,第550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35之43,第5429页。
    ⑤ 朱熹:《朱子全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1《戊申封事》,第605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1之52,第6487页。
    ⑦ 王应麟:《玉海》卷149《马政》,第2735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56之23,第5784页。
    ① 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79《捕猛兽》,第896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45之14~15,第5601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25之24-25,第7212页。
    ④ 苏轼:《苏轼文集》卷34《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第981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43之92~93,第3319-3320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43之99-100,第3323页。
    ② 岳珂:《愧郯录》卷6《修书恩数》,第2册,第8页。
    ③ 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卷11《财总论二》,第772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56之30,第5787页;(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57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9,治平四年正月庚申,第5074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6,第96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11《仁宗纪三》,第214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9,治平四年正月庚申,第5074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帝系》4之17~18,第101-102页。
    ③ 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63《财用门·神宗熙宁会计录》,第821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5,元祐元年四月乙巳,第9104页。
    ⑤ 庄绰:《鸡肋编》卷中《建炎后国用窘匮一斑》,第44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建炎元年五月戊午,第325册,第114页。
    ⑦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渡江后郊赏数》,第379~380页;卷1《宗室赐予》,第56页;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0,绍兴四年九月辛酉,第326册,第118页(两书记载绍兴元年军赏数额有差异,《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为160万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有2处记载,一处为160万缗,一处为165万缗)。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5《乾道郊赐》,第127~128页。
    ⑨ 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第239页、第276页。
    ⑩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83,第1736页;(元)脱脱:《宋史》卷361《张构传》,第11312页。
    ① 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第271页、第278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1,嘉祐五年六月甲申,第4629~4630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6,嘉祐七年五月丁未,第4757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0,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乙丑,第1575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2之6,第885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6,大中祥符四年八月丙辰、九月丁亥,第1733页、第1735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2之19,第892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9,景德二年正月己巳,第1313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3,绍兴九年十月庚寅,第326册,第786~787页。
    ④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6《如(姑)息之赏》,第91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2,熙宁六年二月戊戌,第5905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2,大中祥符七年六月乙亥,第1883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3,大中祥符三年正月丁丑,第1653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70《段思恭传》,第9272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70《许仲宣传》,第9268页~9269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331《沈括传》,第10656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0,绍兴元年十二月庚辰,第325册,第680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5,绍兴十年五月庚子,第326册,第815页。
    ②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丙午,第326册,第819页。
    ③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第1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太祖纪一》,第4-5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262《李谷传》,第9055页;卷254《扈彦珂传》,第8887页;卷254《侯益传》,第8882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255《王全斌传》,第8921页。
    ② 王明清:《挥座后录余话》卷1,第283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73《李汉超传》,第9334页。
    ④ 王明清:《挥麈后录余话》卷1,第283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292《丁度传》,第9762页。
    ⑥ 魏泰:《东轩笔录》卷1,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2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蕃夷》6之18,第7827页。
    ①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22《秦州奏唃厮啰事》,第328~329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4,元符二年八月丁酉,第1223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1,元丰六年十二月丙子,第8208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63《职官志三》,第3839页。
    ⑤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59之6,第3720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第4165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26《赵尚宽传》,第12702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第4165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0,熙宁五年十一月辛亥,第5824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第4165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5,绍兴十年四月丁未,第326册,第805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8,熙宁五年九月壬申,第5802~5803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7,熙宁五年八月庚辰,第5758页。
    ⑧ 周寄中、吴佐明:《科技奖励学——-科技奖励系统的机制和功能》,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① (英)李约瑟著,袁翰青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卷1《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5,熙宁九年五月癸亥,第6724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22之38,第2879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78《食货志上六》,第4339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461《苗守信传》,第13499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咸平四年三月庚寅,第1054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461《韩显符传》,第13501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4,熙宁七年六月辛卯,第6213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298《陈希亮传》,第9919页。
    ⑤ (元)脱脱:《宋史》卷197《兵志十一》,第4910页、第4914页。
    ① 程俱撰,张富祥校证:《麟台故事校证》卷2《修篡》,第70-71页。
    ② 周密:《齐东野语·自序》,第4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2,绍兴六年六月辛酉,第326册,第414-415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10之1,第4412页。
    ⑤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3《王禹偁》,第42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端拱二年正月乙未,第673页。
    ① 蔡倏:《铁围山丛谈》卷2,第37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7之5,第2291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崇儒》7之9,第2293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5之4,第1449页。
    ⑤ 杨亿:《杨文公谈苑·驾亲临问臣僚》,第76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6,嘉祐七年五月己酉,第4761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39,元祐五年三月丁卯,第10568页;卷442,元祐五年五月庚午,第10631页。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8,绍兴五年四月壬申,第326册,第255页;卷119,绍兴八年五月辛丑,第326册,第616页;卷120,绍兴八年六月戊寅,第326册,第632页;(元)脱脱:《宋史》卷435《胡安国传》,第12915页;(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44之21,第1442页(胡安国身亡后曾有2次赙赠诏令,第1次在五月,赙银绢各200匹两,第2次在八月,赙银帛各300匹两,田10顷)。
    ⑨ (元)脱脱:《宋史》卷438《叶味道传》,第12987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3,熙宁六年三月壬戌,第592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5,元丰七年四月丁丑,第8273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9之25,第4409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3《童子举》,第277页。
    ⑤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9,蔡戡奏,第2486页。
    ⑥ 佚名:《皇宋中兴圣政》卷21《以赏罚治天下》,第949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己酉,第565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1之8、12,第1691页、第1693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3,绍兴十五年正月戊辰,第327册,第132页。
    ②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8,第70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87《忠义列传一·序》,第13149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156《孝义传·序》,第13386页。
    ①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第525页。
    ②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1,宋祁:《上仁宗论三冗三费》,第1084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2,明道二年七月癸未,第2625页。
    ④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4《林踽以术数侍太宗》,第6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6,嘉祐二年八月庚午,第4488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0之1,第2600页。
    ⑦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9,绍兴四年八月壬寅,第326册,第110页。
    ⑧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24之13,第2898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刑法》4之86,第6664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24之13,第2898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1之21~23,第6948~6949页。
    ④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第270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9,熙宁七年正月庚戌,第6069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4,元丰六年三月辛卯,第8035页。
    ⑦ 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浙江学刊》,2003年第3期。
    ①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6《如(姑)息之赏》,第91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48之131,第3521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251《符彦卿传》,第8840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8,庆历二年十月戊辰,第3316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5,绍兴四年四月戊子,第326册,第59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3,绍兴六年七月乙未,第326册,第425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6,庆历二年五月甲寅,第3253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425《徐宗仁传》,第12680~12681页。
    ②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00,吴昌裔奏,第1360页。
    ③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9,张守奏,第2479页。
    ④ 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卷44《兵制门·丙寅用兵赏罚不当》,第1132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14,元祐三年九月戊申,第10054页。
    ② 汪应辰:《文定集》卷2《应诏陈言兵食事宜》,第15页。
    ③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0之2,第2601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0之2,第2601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2,绍兴九年十月庚戌,第326册,第776页-777页。
    ⑥ 庄绰:《鸡肋编》卷中《“省记条”与“几乎”赏》,第46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10之9-10,第2604~2605页。
    ① 范仲淹:《范仲淹全集·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奏乞重定战功赏格》,第607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295《尹洙传》,第9836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339《苏辙传》,第1082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2,明道二年七月癸未,第2623页。
    ⑤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6,第105页。
    ⑥ 方勺:《泊宅编》卷中,第81~82页。
    ⑦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8,李纲奏,第2472页。
    ⑧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8,邓肃奏,2474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1,绍兴四年十月癸卯,第326册,第141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62之52,第1720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丙申,第327册,第373页。
    ④ (元)脱脱:《宋史》卷474《贾似道传》,第13783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开宝四年十一月壬戌,第274页。
    ⑥ (元)脱脱:《宋史》卷375《邓肃传》,第11603页。
    ⑦ 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卷44《兵制门·丙寅用兵赏罚不当》,第1132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370《成闵传》,第11502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7,元祐二年三月丙戌,第9698灭。
    ② (元)脱脱:《宋史》卷351《赵挺之传》,11093页。
    ③ (元)脱脱:《宋史》卷324《许怀德传》,10478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6,第3074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8,庆历六年四月辛未,第3826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绍兴十年七月丙辰,第326册,第837页。
    ⑦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26,第3084页。
    ⑧ 刘挚:《忠肃集》卷6《论贼赏稽违疏》,第119页。
    ⑨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3之28,第6981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9,绍圣四年七月壬申,第11614页。
    ②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2之20,第6962页。
    ③ 刘挚:《忠肃集》》卷6《论贼赏稽违疏》,第119~121页。
    ①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97,刘安世:《上哲宗乞追钱勰误赏之官》,第1048页。
    ②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第676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9,至和二年四月乙卯,第433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4,咸平六年二月庚寅,第1182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8,元祐元年闰二月甲午,第8872页。
    ⑥ 朱熹:《朱子全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1《戊申封事》,第605页。
    ① 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8页。
    ② 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卷12《资格》,第792页。
    ③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102《论捕贼赏罚札子》,第1564页。
    ④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59之14,第3724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197《兵志一一》,第4911页。
    ② (元)脱脱:《宋史》卷197《兵志一一》,第4918~1919页。
    ③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8,李纲奏,第247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14,元祐三年九月戊申,第10055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6,元祐二年十月丁亥,第9882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7,元符二年三月乙丑,第12085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00,元符元年七月乙卯,第11908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28,第7071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6,嘉祐七年五月丁未,第4756-4758页。
    ③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53《兵考四》,第455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3,庆历八年三月甲寅,第3928页。
    ①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礼》24之106,第952页。
    ②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8,赵元镇奏,第2473页。
    ③ 张方平:《张方平集》卷6《如(姑)息之赏》,第92页。
    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8,康定元年九月辛酉,第3040页。
    ⑤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22,季陵奏,第2924页。
    ⑥ 苏洵撰,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卷13《上韩昭文论山陵书》,第365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98,嘉祐八年四月癸未,第4798页。
    ⑧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6,元祐元年二月癸酉,第8777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6,元祐元年二月癸酉,第8777页。
    ② 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卷15《上殿札子》,第834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7《四川总领所》,第393页。
    ④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5《折估钱》,第324页。
    ⑤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5,绍兴二十六年十月甲子,第327册,第470页。
    ⑥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两川激赏绢》,第293页。
    ⑦ (元)脱脱:《宋史》卷174《食货志上二》,第4223页。
    ⑧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绍兴十三年正月壬寅,第326册,第856页。
    ⑨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5,绍兴二十六年十月甲子,第327册,第470页。
    ①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6,绍兴二十七年正月辛卯,第327册,第478页。
    ②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72,员兴宗奏,第3549页。
    ③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7,绍兴十年八月辛酉,第326册,第846页。
    ④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97,吴执中:《上徽宗论任职治事不当一一论功取赏》,第1050页。
    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9,元祐元年十月丁酉,第9469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1,元祐元年十一月戊午,第9508页。
    ②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6,第82-83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八月,第622页。
    ④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4《徐禧等筑永乐城》,第284页。
    ⑤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8,宣和五年七月十日辛酉,第128~129页。
    ⑥ (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18之2,第7058页。
    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47,庆历四年三月甲戌,第3560-3561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8,元祐七年十月辛酉,第11384页。
    ②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82,元祐八年三月乙未,第11471页。
    ③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6,第82-83页。
    ④ 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15《赵开再任》,第650页。
    ⑤ 岳珂:《程史》卷12《郑少融迁除》,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0页。
    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天禧五年十二月戊子,第2260页。
    ⑦ 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63《财用门·数目》,第822页。
    ⑧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54页。
    ⑨ 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2,第21页。
    ⑩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5,元祐元年四月乙巳,第9104页。
    ① (元)脱脱:《宋史》卷179《食货志下一》,第4350页。
    ②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101,贾昌朝:《上仁宗乞减省冗费》,第1082页。
    ③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6,元祐七年八月丙辰,11339页。
    ①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4,元丰七年三月乙巳,第8254页。
    ① (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25《宋制禄之厚》,第534页。
    ② 倪朴:《倪石陵书·拟上高宗皇帝书》,第539页。
    ③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页。
    [1]杨天宇撰:《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春秋)管仲撰,黎翔凤校注:《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
    [3](战国)商鞅撰,高亨注译:《商君书注译》,中华书局1974年版。
    [4](汉)贾谊撰,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5](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
    [6](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
    [7](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版。
    [8](唐)魏征:《隋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
    [9](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
    [10](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1](宋)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97年版。
    [1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版。
    [13](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4](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宋)佚名:《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台湾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
    [16](宋)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中华书局1995年版。
    [17](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8](宋)李攸:《宋朝事实》,中华书局1985年版。
    [19](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宋)王应麟:《玉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版。
    [21](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97年版。
    [22](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中华书局1997年版。
    [23](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
    [24](宋)章如愚:《群书考索》,庐陵书社2008年版。
    [25](宋)高承:《事物纪原》,中华书局1989年版。
    [26](宋)徐自明,王瑞来校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中华书局1986年版。
    [27](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8](宋)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29](宋)苏轼:《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
    [30](宋)苏辙:《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1](宋)苏洵撰,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2](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4](宋)朱熹:《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5](宋)刘挚:《忠肃集》,中华书局2002年版。
    [36](宋)黄震:《黄氏日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7](宋)李觏:《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38](宋)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
    [39](宋)汪应辰:《文定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40](宋)夏竦:《文庄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沈阳出版社1998年版。
    [41](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版。
    [42](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43](宋)张方平:《张方平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44](宋)包拯撰,杨国宜校注:《包拯集校注》,黄山书社1999年版。
    [45](宋)曾巩:《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
    [46](宋)苏颂:《苏魏公文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
    [47](宋)胡宏:《胡宏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48](宋)杜大硅撰,洪业等编纂:《琬琰集删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9](宋)楼钥:《攻娩集》,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50](宋)倪朴:《倪石陵书》,宋集珍本丛刊本,线装书局2004年版。
    [51](宋)袁采撰,贺恒祯、杨柳注释:《袁氏世范》,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52](宋)王明清:《挥麈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
    [53](宋)王楙:《野客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54](宋)方勺:《泊宅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55](宋)王栐:《燕翼诒谋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
    [56](宋)蔡絛:《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94年版。
    [57](宋)周密:《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983年版。
    [58](宋)周密:《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版。
    [59](宋)周密:《武林旧事》,西湖书社1981年版。
    [60](宋)周煇,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
    [61](宋)杨亿:《杨文公谈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62](宋)司马光:《司马光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3](宋)司马光:《涑水记闻》,中华书局1989年版。
    [64](宋)袁褧:《枫窗小牍》,中华书局1985年版。
    [65](宋)朱弁:《曲洧旧闻》,中华书局2002年版。
    [66](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
    [67](宋)庄绰:《鸡肋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68](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中华书局1984年版。
    [69](宋)赵与时:《宾退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70](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
    [71](宋)魏泰:《东轩笔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
    [72](宋)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中华书局2002年版。
    [73](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
    [74](宋)曾敏行:《独醒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75](宋)程俱撰,张富祥校证:《麟台故事校证》,中华书局2000年版。
    [76](宋)岳珂:《愧郯录》,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
    [77](宋)岳珂:《桯史》,中华书局1981年版。
    [78](宋)朱或:《萍洲可谈》,中华书局2007年版。
    [79](宋)曾布:《曾公遗录》,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80](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
    [81](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中华书局1989年版。
    [82](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版。
    [83](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中华书局1996年版。
    [84](宋)费衮:《梁溪漫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85].(宋)赵令畤:《侯鲭录》,中华书局2002年版。
    [86](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87](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88](宋)佚名撰,天一阁博物馆等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中华书局2006年版。
    [89](宋)佚名:《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90](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1](宋)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解放军出版社、辽沈书社1988年版。
    [92](宋)罗濬等:《宝庆四明志》,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版。
    [93](宋)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94](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2011年版。
    [95](元)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版。
    [96](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97年版。
    [97](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97年版。
    [98](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99](明)丘濬:《大学衍义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0](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101](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102](清)赵翼撰,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03](民国)戴锡章:《西夏纪》,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漆侠:《宋代经济史》,中华书局2009年版。
    [2]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3]汪圣铎:《两宋货币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汪圣铎:《宋代政教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中华书局2011年版。
    [6]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0]王云海:《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12]李金明、廖大珂:《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姚瀛艇:《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黄宽重:《南宋时代抗金的义军》,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年版。
    [16]游彪:《宋代荫补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游彪:《宋代寺院经济史稿》,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张显运:《宋代畜牧业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
    [19]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版。
    [20]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周寄中、吴佐明:《科技奖励学——科技奖励系统的机制和功能》,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22](日)加藤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以金银之货币机能为中心》,中华书局2006年版。
    [23](英)李约瑟著,袁翰青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4](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等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6]周宝珠:《北宋西夏间贡赐交往中的开封与兴庆(银川)》,载《史学月刊》,2000年1期。
    [27]汪圣铎:《试论宋代绢帛的货币功能》,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3期。
    [28]张邦炜:《宋代官吏经济违法问题考察》,载《宋代政治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张邦炜:《宋代妇女再嫁问题探讨》,载《宋代婚姻家族史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0]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载《浙江学刊》,2003年3期。
    [31]程民生:《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载《史学月刊》,2008年3期。
    [32]程民生:《论北宋骄兵的特点及影响》,载《史学月刊》,1987年3期。
    [33]陈峰:《试论宋朝“崇文抑武”治国思想与方略的形成》,载《宋代军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4]戴建国:《“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载《历史研究》,2004年4期。
    [35]郭东旭、刘志刚:《宋代经济领域中的告赏立法》,载《河北法学》,2008年10期。
    [36]黄纯艳:《宋代朝贡贸易中的回赐问题》,载《厦门大学学报》,2011年4期。
    [37]马冬:《两汉迄隋中原王朝对“四夷”的服饰赏赐》,载《西北民族论丛》第6辑。
    [38]李华瑞、郭志安:《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载《河北大学学报》,2007年1期。
    [39]杨建宏:《论宋代的民间旌表与国家权力的基层运作》,载《中州学刊》,2006年3期。
    [40]李埏:《从钱帛兼行到钱楮并用》,载《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41]余贵林、张邦炜:《宋代伎术官研究》,载台湾《大陆杂志》第83卷第1、2’期,1991年7、8月。
    [42]徐黎丽:《略论两宋的赐田》,载《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4期。
    [43](韩)曹福铉《宋代对官员的郊祀赏赐》,载《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4]李安山:《论古代战争对政治权力的影响——以战利品赏赐与人力资源为例》,载《世界历史》,2006年第2期。
    [45]杨高凡:《宋代祭天礼中三岁一亲郊制探析》,载《求是学刊》,2011年6期。
    [46]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河南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47]彭康华:《唐代物质赏赐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48]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浙江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49]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河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50]钱俊岭:《宋代军队赏罚制度研究》,河北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