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对因侵权而导致的精神损害给予法律上的救济,学界几无异议。而对于因违约而导致的精神损害,是否应当予以赔偿,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而在立法上,无论是即将生效的《侵权责任法》,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无不将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限定于侵权责任之内。笔者认为,对于精神损害,无论是由侵权行为所致,还是因违约行为所起,均应当得到救济。这是民法公平正义的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现实生活的必然要求。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之外,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否定说进行了批驳与反思。该部分对否定说的主要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论证了其不合理之处。从而反证应当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支持。
     第二部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外国法考察。介绍了英美法系两个代表性国家英国和美国关于该问题的做法。作为判例法国家,两国的代表性判例对违约损害赔偿制度的演变有着深刻意义。该部分还介绍了大陆法系的两个代表性国家法国和德国有关违约损害赔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最后简要介绍了国际法上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有代表意义的国际条约。外国法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有着借鉴意义。
     第三部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并非所有由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都能得到获取赔偿。只有符合相应的要件时,法律才对之加以实施救济。该部分列举了获得赔偿应当具备的三个要件,并对之一一加以论述和评析。
     第四部分违约损害赔偿的限制。该部分重点介绍了“可预见性”原则。只有在精神损害是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预见到或者应当合理预见到时,该种精神损害才能得到赔偿。
It is unanimously agreed that we should give juridical succour to emotional damages caused by infringement.But there are two opposite opinions about whether we should give compensation for emotional damage caused by breach of contrat. Both The Tor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on Problems regarding the Ascertainment of Compensation Liability for Emotional Damages in Civil Torts insist that only emotional damages caused by infringement can get compensation. The author is of the opinion that all kinds of emotional damages should get compensation, no matter it is caused by infringement or breach of contrat. It is the need of fair and righteous legal sense,and the requirement of real life.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except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In the first part,the author review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negation. In order to prive that the negation is unreasonable, the author boxed the compass of nega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review of other countries'legislation. In this part, the article main introduce Common Law system and Civil Law system and som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in turn. It is well konwn that English Law and American Law are typical of common law system, this part frist introduce theirs'transformation about compensation for emotional damage caused by breach of contrat.Then,it is France Law and Germany Law,that are known as typical of Civil Law system.Finally, it is about two typical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The third part proposes that only emotional damages conform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could get compensation.The conditions include:the facts,the behavior and causality between the facts and the behavior.
     In the fourth part,the paper points out it is necessary to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emotional damage in contract. The emphasis is on the rule of foreseeability. The non-performing party is liable only for harm which it foresaw or could reasonably have foreseen at the time of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ract as being likely to result from its non-performance.
引文
1侵权责任法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
    2参见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第563页.
    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第2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4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第564页.
    5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第564页.
    6崔建远.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7[英]纳尔森·厄农常.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转引自朱世文论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广西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8参见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第565-566页.
    9 Smith & Thomas:A casebook on Contract. Ten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p.608.转引自李永军.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6期.
    10何宝玉.英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6页.
    11参见陈少翠.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12何宝玉.英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7页.
    13参见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第251-25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14参见[英]Smith & Thomas:A casebook on Contract. Tenth Edition. Sweet &Maxwell. p.609-611.转引自李永军.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比较法研究.2003(6)
    15参见李永军.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6期.
    16参见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第2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17参见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第253-25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18[美]E·艾伦·范斯沃思.美国合同法(第三版).葛云松、丁春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第834页.
    19参见[美]E·艾伦·范斯沃思.美国合同法(第三版).葛云松、丁春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第834页.
    20[美]E·艾伦·范斯沃思.美国合同法(第三版).葛云松、丁春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第834页.
    21 Restatement, Contract(2nd.).该条的原文为:"Recovery for emotional disturbance will be excluded unless the breach also caused bodily harm or the contract or the breach is of such a kind that serious emotional disturbance was a particularly result"。
    22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第347页.
    23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第349页.
    24参见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第二版.第350页.
    25参见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8-39页.
    26参见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58页.
    27注:该条文已经被废除.参见郑冲、贾红梅译.德国民法典.第572页.附录“德国民法典历次修改情况”.法律出版社.1999年.转引自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第2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28参见王泽鉴.时间浪费与非财产上损害之金钱赔偿.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7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转引自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55页.
    29参见王泽鉴.时间浪费与非财产上损害之金钱赔偿.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7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转引自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55-256页.
    30参见曾世雄.非财产上之损害赔偿.第10-11页.转引自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56页.
    31参见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56-257页.
    32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04年修订版中英文对照.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
    33参见[德]克里斯蒂·冯·巴尔著.欧洲:多部民法典的大陆,或者走向单一民法典的大陆.张小义译.法学家.2004(2).
    34韩世远译.欧洲合同法原则.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2卷.第864页.法律出版社.1999年.转引自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载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261页.
    35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8年第4辑).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6页.
    36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民事卷上).第622页.
    37宁红丽.旅游合同研究(下).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8337.
    38刘琨.旅行社未尽义务被判罚.载于2001年9月日人民法院报.
    39参见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9年第3辑).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40参见宁红丽.旅游合同研究.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8337.
    41参见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第487-492页.
    42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第491页.
    43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第490页.
    44参见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修订版.第487页.
    45参见王军.美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第331-332页.
    46转引自王军.美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第332页.
    47参见李永军.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比较法研究.2003(6).
    [1]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3]何宝玉.英国合同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4][美]E·艾伦·范斯沃思.美国合同法:第三版.葛云松、丁春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5]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
    [6]齐晓琨.德国新、旧债法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
    [7]韩世远.违约损害赔偿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8]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2004年修订版中英文对照.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
    [9]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8年第4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年.
    [10]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民事卷上.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
    [11]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9年第3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
    [12]王军.美国合同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
    [1]崔建远.论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郑州: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朱世文.论违约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大学,2003年.
    [3]李永军.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比较法研究,2003(6).
    [4]陈少翠.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金华.淅江师范大学,2007年.
    [5]程啸.违约与非财产损害赔偿.见王利明主编.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6][德]克里斯蒂·冯·巴尔著.欧洲:多部民法典的大陆,或者走向单一民法典的大陆.张小义译.法学家,2004(2).
    [7]宁红丽.旅游合同研究.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8337。
    [8]刘琨.旅行社未尽义务被判罚.人民法院报.2001年9月9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