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发展及其所走过的战略道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由蒸汽技术革命引发的人类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科学技术大进步、经济社会大飞跃的全球化趋势,催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政党。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由电气技术革命引发的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及其所领导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向纵深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对苏东各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和后果,苏东共产党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而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成功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战略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盼,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上都指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因此,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自身建设的成败得失、是非功过进行梳理和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选题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经济方法、历史方法、文献分析方法、学科交叉方法,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对中国共产党建设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党建的构成要素与主要内容及路径选择等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讨,力图构建一部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建设交相互应、内容充实、体系完整的学术著作,以期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治国理政能力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应对方略。
     论文研究内容由八章构成:第一章从界定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及表现形式入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关系等五个方面阐释了加强党的建设是全球化时代潮流的要求。第二章从社会基础、组织活力、意识形态、公众形象、应对媒体挑战等五个方面梳理了西方国家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三章从科技革命、党群关系、经济建设、政治体制、社会整合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主要内容与方法路径。
Globalization is inextricably linked with the birth, development and the strategic road of 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 From the middle of18th century to the end of19th, the steam technology revolution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the progress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and the leap of economy, this tendency of globalization gave birth to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Marxist Party. From the end of19th to the middle of20th, the tendency of globalization triggered by electric technology revolution accelerated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arty and its proletarian socialist revolution. Since1970s,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brought about a globalization of developing to depth, this tendency exerted different influences and consequences on Communist Party in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s well as China. As a result, the Communist Party in Soviet Union put an end to socialist career under globalization, whereas China has paved a way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globalization.
     The former president Jiangzemin once said:" With times evolving and situation changing, our Party should strengthen its political position and follow the world's forward trend in order to tackle the problems involved."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 PC went furth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ituation and the start of our career together with people's expectation require u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Party with innovation, to improv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t can be summed up tha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Party with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currently.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o sort out and make a study ab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failures of the governance and self-construction is meaningful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organization about the western countries Party Construction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an socialist countrie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both in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history with logic by means of economic analysis, historic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as well as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 It also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with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struction, its inscape and main idea together with the choice of the method in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constitute a framework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nstruction informatively and with a complete system in hope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better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scientifically and enhance the governing of the country and then the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urally follows.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hapters: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its basic connotation and manifestation, the1st chapter elaborates that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s the globalizing trend's requirement from five perspectives such 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foreign relations. The next chapter reorganizes the western country'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five perspectives as social foundation, organization energy, ideology, public image and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media challenge.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an Parties' Socialist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technology revolution, rel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system and social integration. Chapter4to8discuss the connotation and magnificence of some concepts, the dilemma and challenge the Party mee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main idea and methods of the Party's though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work style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respectively.
引文
① M. Waters.1995. Globalization. London, Routledge. p.2.
    ② IMF staff, Globalization:Threat or opportunity, April 12,2000.
    ③ Jagdish Bhagwati, In Defense of Globaliza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p.3.
    ④ (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①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吉林出版社,2000.
    ② 卡尔·波拉尼,1886年出生于前奥匈帝国维也纳的伟大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
    ③ 转引自唐宏博士论文:《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的历史选择》,第21页。
    ① [德)乌尔里希·贝克等著,张世鹏译:《全球政治与全球治理—政治领域的全球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259页。
    ② [日]星野昭吉著,刘小林、梁云祥译:《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年版,第145页。
    ③ 蔡拓;《全球政治的要义及其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四期。
    ④ 俞正樑等:《21世纪全球政治范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8页。
    ① 周敏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1期。
    ① 戴维·赫尔德等著,杨雪冬等译:《全球大变革》,第456页。
    ① [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著,文军等译:《全球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① 戈兰·泰尔波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现时代》,第272页。
    ① 何增科:《全球公民社会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3期。
    ② 李惠斌、薛晓源:《全球化与公民社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③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537页。
    ① 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参考》,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① 俞可平:《全球化:中国道路》,第25页。
    ② 刘军宁:《全球化与民主政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年第3期。
    ③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5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1-302页。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③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29-330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8页。
    ① 何增科:《全球公民社会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3期。
    ① 董明:《公民社会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4期。
    ② 吴辉:《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党建设》,《理论前沿》2004年第10期。
    ③ 曾盛聪:《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实然与应然分析视角》,《学海》2005年第2期。
    ① 董明:《公民社会成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4期。
    ② 托马斯·雅若斯基著,柯雄译:《公民与文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① 《全球化的利弊》,国际先驱论坛报,2000、01-04。
    ① 唐易、辛易:《国外政党执政镜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
    ② 徐世澄:《连续执政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缘何下野》,《拉丁美洲研究》2001年第5期。
    ① 唐易、辛易:《国外政党执政镜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220页。
    ① 王炳林:《全球化视野下党的社会基础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页。
    ① 辜堪生:《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
    ② 王炳林:《全球化视野下党的社会基础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 魏磊:《英国工党加强党内外联系和团结的探索》,《理论学刊》2006年第二期。
    ① 林拓、李惠斌、陈强:《执政与认同:西方某些主要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和特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① 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9页。
    ① 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页。
    ① 黄宗良:《书屋论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2页。
    ② [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78页。
    ③ [俄」鲍利斯·叶利钦:《我的自述》,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50页。
    ① 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弱的启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0--271页。
    ②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
    ① 王炳林:《全球化视野下党的社会基础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① 转引自岳宗德:《从“三个代表”视角解析苏共之教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② 李华:《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无直接联系”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6期。
    ③ 「俄」《消息报》,1993年1月28日,转引自《东欧中亚问题论丛》1993年第6期,第5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0页。
    ①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
    ② 沈宝祥、李庆华、陈富强、周晓中:《谁主沉浮—对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2-123页。
    ③ 季正矩:《跨越腐败的陷阱》,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326页。
    ④ 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76页。
    ① 《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5页。
    ② 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707-708页。
    ① 「俄」卢基扬偌夫:《是谁葬送了苏联》,《当代世界》2001年第8期,第7页。
    ② 「苏」《社会主义工业报》1989年2月4日。
    ① 《斯大林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88、103页。
    ① 「罗」梅德韦杰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
    ② 崔剑:《论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③ 许新:《超级大国的崩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112页。
    ①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0页。
    ③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312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①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②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①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0页。
    ①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日报》2009年10月9日。
    ① 《邓小平文献》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① 「美」 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63、64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1481页。
    ① 张立平:《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①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学习问答》,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08页。
    ① [法」让·布隆代尔、[意」毛里齐奥·科塔主编:《政党政府的性质—一种比较性的欧洲视角》,曾淼、林德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页。
    ①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91页。
    ① 《陈去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②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1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33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③ 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人民日报,2004-01-03.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2、813页。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页。
    ①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63-164页。
    ①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3页。
    ① 黄远固、苏伟:《把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探索》,2003年第1期。
    ② 陈登才、张文正、卢先福:《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223页。
    ③ 韩强:《关于党的制度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长白学刊》,2002年第2期。
    ① 《毛泽东思想年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11年版。
    ② 《邓小平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③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47页。
    ① 《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1—192页。
    ②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5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页。
    ① 康绍邦:《政治名言录》,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5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斯大林:《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6、《斯大林文选》(上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9、《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人民日报》2009年10月9日。
    1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1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1、《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24、求是杂志社总编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参考》,红旗出版社2004年版。
    2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6、《中国共产党党内常用规章选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7、《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学习问答》,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
    28、陈清林、夏远生、王文珍:《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党建工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
    29、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0、丛日云:《西方文明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1、郭圣福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认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范宝舟:《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3、叶险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现时代》,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4、吕增奎:《执政的转型—海外学者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35、唐纳德、萨松(英):《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上、下册),姜汇、于海清、庞晓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36、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7、王列、杨雪冬:《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8、俞可平、黄卫平:《全球化的悖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9、王宁、薛晓源:《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0、李惠斌:《全球化:中国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1、杨雪冬:《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想象力》,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42、俞可平:《中国学者论全球化与自主》,重庆出版社2008年版。
    43、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5、辜堪生:《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46、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7、侯惠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8、唐易、辛易:《国外政党执政镜鉴》,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9、黄宗良:《书屋论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0、徐敦信:《世界大势与和谐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51、苑洁:《后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52、陈登才、张文正、卢先福:《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53、欧阳淞:《党的建设论稿》,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
    54、商志晓:《党的建设新布局研究》,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
    55、李慎明:《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56、张立平:《美国政党与选举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7、王长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
    58、江金权:《党的建设热点问题解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
    59、吴怀友:《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60、王炳林:《全球化视野下党的社会基础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1、梁君思:《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2、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64、唐晋:《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5、周仲秋:《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李秀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再认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7、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弱的启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8、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
    69、季正矩:《跨越腐败的陷阱》,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70、沈宝祥、李庆华、陈富强、周晓中:《谁主沉浮—对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1、许新:《超级大国的崩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72、康绍邦:《政治名言录》,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3、潘世伟:《上下求索九十年》,学林出版社2011年版。
    74、柳建辉:《中央党校教授讲党史》,四川人民出版社(上、下)2009年版。
    75、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兴衰之路—外国不同类型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当代世界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76、[德]乌尔里希.贝克等著,张世鹏译:《全球政治与全球治理—政治领域的全球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259页。
    77、[日]星野昭吉著,刘小林、梁云祥译:《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年版。
    78、俞正樑等:《21世纪全球政治范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9、「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著,文军等译:《全球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0、「美」托马斯.雅若斯基著,柯雄译:《公民与文明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1、「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82、「俄」鲍利斯·叶利钦:《我的自述》,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83、「罗」梅德韦杰夫:《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84、「美」W·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85、「法」让.布隆代尔、[意」毛里齐奥.科塔主编:《政党政府的性质—一种比较性的欧洲视角》,曾淼、林德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6、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1期。
    87、周敏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问题的理论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1期。
    88、蔡拓:《经济的全球化与政治的全球化》,《文史哲》1997年第5期。
    89、蔡拓:《全球政治的要义及其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4期。
    90、程容宁:《西方国家的政党经费来源透视》,《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91、徐世澄:《连续执政71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缘何下野》,《拉丁美洲研究》2001年第5期。
    92、魏磊:《英国工党加强党内外联系和团结的探索》,《理论学刊》2006年第2期。
    93、李惠斌、陈强:《执政与认同:西方某些主要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和特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94、岳宗德:《从“三个代表”视角解析苏共之教训》,《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95、李华:《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无直接联系”吗?》,《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6期。
    96、崔剑:《论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97、黄远固、苏伟:《把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探索》,2003年第1期。
    98、韩强:《关于党的制度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长白学刊》,2002年第2期。
    99、陈少岚:《经济全球化时代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与创新》,《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00、张晖、刘大秀:《经济全球化对党的建设的挑战及应对》,《党建研究》2000年第6期。
    101、李红卫:《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学术论坛》2010年第2期。
    102、吴怀友、苑晓杰:《市场经济、全球化与党的建设问题研究述评》,《探索》2005年第2期。
    103、张宝锋:《全球化背景下党的建设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2卷第2期。
    104、石本惠:《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策略》,《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05、曹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106、张兴智:《经济全球化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讨》2006年第4期。
    107、王海军:《试论全球化与党的建设的现代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08、郑必坚:《历史性考验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探索》1999年第3期。
    109、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
    110、赵抗:《党的历史任务与经济全球化》,《探索》2002年第6期。
    111、姜志强:《全球化与苏东剧变》,《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