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主权原则对修宪的限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宪政史表明,宪法的无限制修改极有可能导致对自由民主宪政秩序的破坏,为了防止宪法的无限制修改,宪法修改界限论逐渐被理论界提出并接受。在宪法修改的诸多限制性因素中,人民主权原则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产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决定的,利用好人民主权原则能对修宪产生较好的限制作用。
     人民主权原则对修宪的限制以维护宪法价值为核心,修宪中人民主权原则限制的实益在于肯定制宪传统价值、稳定宪法秩序与具有规范性的修宪。实定宪法明文化之下,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中,都明确提出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第2条第1款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宣誓了主权在民原则,即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对宪法修改的限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方面是内容上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不得修改,譬如日本、德国的宪法规定。这些明确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能够对修宪起到直接的限制作用,任何违背人民主权原则的宪法修正提案都应属无效,一般通过违宪审查机构的审查即可。当然,有时宪法条文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或者即使规定却没有指出人民主权原则对修宪构成直接的限制,这时我们应该对人民主权原则进行扩大性解释,即只要某一宪法修正草案旨在破坏人民主权原则行使的基础、危害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条件、结果,动摇人民主权原则的地位或者产生对人民主权原则造成实质性损害的结果,就应该被认定为违背宪法中人民主权原则,违宪审查机关就应该根据人民主权原则进行限制。另一方面即将人民主权原则的精神反映在修宪条款上,通过程序的制约使得宪法修改不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综合各国修宪条文的依据,可以看出通过对修改宪法程序上的限制来达到对人民主权原则的保护已经成为一般做法。
     具体到我国来讲,要发挥人民主权原则对宪法修改的限制作用,就必须在我国修宪程序中引入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和全民公决制度。即修宪草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时,如果违宪审查机关不提出异议,则自然生效;如果违宪审查机关提出异议,则应当将这一问题交给制宪主体——即全体国民来裁决。当然违宪审查机关应该具有高超的法律技术和政治素质,在审查中应该坚持合宪性推断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为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人民主权原则在修宪中的制约作用。
Modern constitutional history shows that the constitution is likely to cause unlimited modification of freedom,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constitutional revision, limited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theory of gradually. In many restrictive factors of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fundamental role,it has decided to good use of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of people's sovereignty to produce better limit function.
     People's sovereignty to the constitutional restrictions to uphold the constitution value as the core,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limit key lies in the traditional value, the stability of certain rewriting the constitution and constitutional order standard behavior. Most of the country's constitution, are clearly put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basic principles. China's constitution article 2, paragraph 1 also stipulates:"al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longs to the people," this power was sworn in principle, namely the sovereign's sovereignty.
     People's sovereignty of constitutional change mainly through two aspects to limit:On the one hand, the content is clear people shall not amend the sovereignty, such as Japan, Germany's constitution. These principles specified in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to the constitutional limit function has direct, any viol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people's sovereignty is void should be revised proposal, usually by examining the agencies unconstitutional ACTS. Of course, sometimes the constitution did not make clear a regulation in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or even that people's sovereignty is not a direct to the constitution principle, then we should limit on people's sovereignty to expand, namely explain as a constitution draft amendments to undermin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eople's sovereignty, endanger people's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shake the conditions,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to the position or cause substantial damage people's sovereignty, the results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against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in the constitution, principle of judicial review organ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eople's sovereign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is reflected in the spirit of constitution,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erms that does not violate the constitution of modified restrict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nstitutio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constitutional provision, can see through to amend the constitution procedures to achieve the limit of national people's sovereignty protection has become common practice.
     Specific to China's sovereignty, will play the principle of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limits must be in our country, the introduction of effective constitutional program unconstitutional censorship and a referendum system. In the draft constitution that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voted unconstitutional reviewing authority, if no objection, natural force, If unconstitutional reviewing authority, the problem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national assembly, namely to award. Of course unconstitutional reviewing authority should have high political quality of legal technology and should insist on examination, the principle of minimal intervention and inferred unposted, for such a principle, can play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引文
7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8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26页。
    4李春燕:《论宪法修改》,载胡建淼主编《宪法学十论》,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第37页。
    5参见韩大元主编:《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111页。
    6龚祥瑞著:《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6页。
    7韩大元主编:《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111页。
    8殷啸虎主编:《宪法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95页。
    9许崇德、胡锦光、韩大元:《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载于《法律学习与研究》1992年,第4期。
    10参见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著:《宪法学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4页。
    11徐秀义:《关于宪法修改的比较研究》,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第125-130页。
    12[德]卡尔·施米特著:《宪法学说》,刘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13[德]卡尔·施米特著:《宪法学说》,刘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14殷啸虎主编:《宪法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15芦部信喜著:《宪法》,李鸿禧译,月旦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页。
    16 Thomas M. Cooley, A Treatise on the Constitutional Limitations,5th Edition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 1883. The Lawbook Exchange, Ltd 1998,p.42.
    17[法]西耶斯著:《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版,第56页。
    18周伟:《宪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19阿部照哉、池田政章等著:《宪法》,周宗宪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版,第81页。
    20刘庆瑞:《中华民国宪法要义》,三民书局出版社 1988年版,第27-28页。
    21 Walter Murphy, The Art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A Preliminary Showing, Essays o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ed. M. Harmon(Port Washington, NY:Kennikat,1978),p151. cited from John R. Vile, Contemporary Questions Surrounding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ing Process,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1993, p.132.
    22印度最高法院曾经做出过几个有名的判决,认为宪法所确认的基本权利是修宪权不可逾越的界限。参见C. V. Keshavamurthy, Amending Power under the Indian Constitution-Basic Structure Limitations, Deep & Deep Publications, D-1/24,1982, p.55。
    23 John R. Vile, Contemporary Questions Surrounding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ing Process,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1993, p.133.
    23参见姚中原:《我国宪法修改有无界限之探讨》,《法学丛刊》2003年第189期,第91页。
    24陈沧海:《修宪与政治的解析》,幼狮文化公司出版社 1995年12月版,第226-228页。
    26陈淑芳著:《民主与法治》,元照出版社 2004年版,第260页。
    27参见董保城:《修宪界限之探讨》,载于《宪政时代》第十七卷第二期,第19页。
    28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29杨永明:《民主主权:政治理论中主权概念之变与主权理论新取向》,载于《政治科学论坛》1996年第七期,第132页。
    30 Jean Bodin,The Six Books of a Commonweal.Richard Knolles,London:Imprecise GBishop,1606.p84转引自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第49页。
    31吴圣文:《国民主权与修宪界限》,国立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2005年,第11页。
    32 Jean Jacques Rousseau,The Social Contract and Discourses,G.D.H.Cole,New York:E.Dutton,1950,p14.转引自韩大元主编:《比较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第49页。
    33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第51页。
    34张千帆主编:《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版,第37页。
    35[荷]马尔赛文:《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年版,第127页。
    36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著:《宪法学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123页。
    37芦部信喜著:《宪法》,李鸿禧译,月旦出版社 1995年版,第65页。
    38[法]西耶斯著:《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年版,第60-63页。
    39曾繁康著:《比较宪法》,三民书局印行 1972年版,第675页。
    40陈慈阳著:《宪法学》,元照出版社 2005年版,第138页。
    41[法]西耶斯著:《论特权 第三等级是什么?》,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年版,第56页。
    42黄基泉 刘德兴:《论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43英国思想家柏克认为一项制度之所以具有效力,部分理由在于它已被社会的公民接受。唯有在一段长时期后,这种被普遍接受的情形才会发生。任何求变革的构想如果无视当初创立这些制度的思想回音,将无法使一项制度永续长存。
    44吴圣文:《国民主权与修宪界限》,国立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5月。
    45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秩序中的政治制度》,三联书店 1996年版,第144-145页。
    46肖北庚:《近代宪政价值及构建》,载于《宪法研究》(第一卷),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编,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第117页。
    47[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国良译,沈阳出版社 1999年版,第68页。
    48周叶中、潘洪祥:《人民主权:宪法学的逻辑起点》,载于《宪法研究》(第一卷),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编,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第54页。
    49芦部信喜著:《宪法》,李鸿禧译,月旦出版社 1995年版,第62页。
    50布鲁斯·A·阿克曼:《超越卡罗琳产品案》,田雷译,载于张千帆主编:《哈佛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第136页。
    51 I.C.Golaknath v. State of Punjab, AIR 1967 SC 845
    52杜强强:《修宪权之“基本架构限制”——印度最高法院关于宪法修改限制的理论与实践》,载于《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
    53该条标题为“侵害基本权利的法律”。第二款规定,国家不得制定任何法律剥夺或侵削本篇所给予之权利;任何与本款抵触之法律,在其抵制之范围内无效。
    54吴展:《印度宪法基本原则的理论研究》,载于《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1期。
    55杜强强:《修宪权的隐含界限问题——美国宪法学理论关于宪法修改界限的争论》,载于《环球法律评论》第400-412页。
    56 See Sunder Paman, Parliament's Power to Amend the Constitution:A Critique, in Political System in India, Vol2, Edited by Verinder Grover, Deep & Deep Publications,1989,p 586.
    57 See Dalip Singh, Significance of Fundamental Rights and the Amending Power, in Political System in India, Vol 2, Edited by Verinder Grover, Deep & Deep Publications,1989,p 314.
    58 See N.A. Palkhivala. Our Constitution-Defaced and Defiled, cited from Sunder Paman. supra note 18.p18.
    See supra note 17, p90.
    60 See Seervai, Constitutional Law of India,2nd ed. p.2692.
    61吴展:《印度宪法基本原则的理论研究》,《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1期。
    62李炳南 曾建元:《第四次修宪之研究——政党政治过程与制度后果》,载于《中华民国行宪五十年学术论文研讨会研讨实录》,台北国民大会民国87年4月编印,第115-116页。
    63李炳南 曾建元:《政治逻辑与法理逻辑得辩证》,载于载于刘孔中、陈新民主编:《宪法解释之理论与实务》,中央研究所中山人文社会科学所专书系列之五,民国91年9月第三辑上册,第92-93页。
    34台湾司法院网站,法学资料检索系统,大法官会议释字第499号,http://nw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浏览日期2009年1月4号。
    65 See Laurence H. Tribe, A Constitution We Are Amending:In Defense of a Restrained Judicial Role,97 Harv. L. Rev 433.436 (1983).
    66戴学正等编:《中外宪法选编》上册,华夏出版社 1994年版,第669页。
    67参见颜厥安:《国民主权与宪政国家》,载于《政大法学评论》2000年9月第36期,第53-56页。
    68张嘉尹:《宪法解释、宪法理论与结果考量——宪法解释方法论的问题》,载于刘孔中、陈新民主编:《宪法解释之理论与实务》,中央研究所中山人文社会科学所专书系列之五,2002年9月第三辑上册,第8-9页。
    69[荷]亨利·范·马尔塞文 格尔·范·德·唐著:《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页。
    70[荷]亨利·范·马尔塞文 格尔·范·德·唐著:《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页。
    71颜厥安:《国民主权与宪政国家》,载于《政大法学评论》, 2000年9月第63期,第53-54页。
    72颜厥安:《国民主权与宪政国家》,载于《政大法学评论》,2000年9月第63期,第56页。
    73参见姚志刚等著:《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宪政运作》,业强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3页。
    76谢瑞智著:《宪法词辞典》,台湾文笙书局 1979年版,第61页。
    77[英]M·J·C维尔著:《宪政与分权》,苏力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1页。
    78豆星星:《修宪权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第100-103页。
    82[德]卡尔·施米特著:《宪法学说》,刘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116页。
    83韩大元:《试论宪法修改权的性质与界限》,载于《法学家》,2003年第5期。
    84芦部信喜著:《宪法》,李鸿禧译,月旦出版社 1995年版,第353页。
    86 Thomas M. Cooley, The Power to Amend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2 Mich. L. J.109,119(1893).
    87参见张嘉尹:《论“价值秩序”作为宪法学的基本概念》,2001年台大法学论丛 第30卷第5期,第10页。
    88 See Willian L.Marbury, The Limitations upon the Amending Power,33 Harv. L. Rev 223,225 (1919).
    89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版,第72页。
    90马岭:《对我国现行宪法中“阶级斗争”问题的反思》,载于《宪法论坛》,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编,中国民航出版社,第280-294页。
    9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8年12月版,第1650页。
    92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湖南出版社 1997年3月版,第794页。
    93《列宁选集》(第3集),人民出版社 1960年4月版,第249、622页。
    94马岭:《对我国现行宪法中“阶级斗争”问题的反思》,载于《宪法论坛》,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编,中国民航出版社,第288页。
    95蔡定著:《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 2006年6月版,第60-61页。
    96陈淑芳著:《民主与法治》,元照出版社 2004年版,第75页。
    97 LeonD. Epstein,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American Mold 159(1986).
    98 V · wedel, H · Das Verfahren der demokratischen Verfassunggebung,1976,S 60ff.
    101莫纪宏:《宪法程序的类型以及功能》,载于《政法论坛》,2003年4月第2期。
    102 http://bbs.tiexue.net/post 2033900 1.html,检索于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103欧阳景根:《宪法理解与宪政的建立和巩固》,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104杜强强:《修宪权之“基本架构限制”——印度最高法院关于宪法修改限制的理论和实践》,载于《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
    105 Otis v.Parker,187 U S 606,609 (1903)
    106童之伟著:《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607页。
    107转引自蔡定著:《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105页。
    10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1993年3月14日)的附件《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说明》,载《宪法修正案学习辅导读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页。
    109田纪云:《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1999年3月9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1、江国华著:《宪法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2007年2月版。
    2、龚祥瑞著:《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3、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著:《宪法学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德]卡尔·施米特著:《宪法学说》,刘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5、芦部信喜著:《宪法》,李鸿禧译,月旦出版社 1995年版。
    6、[荷]亨利·范·马尔塞文 格尔·范·德·唐著:《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陈云生译,华夏出版社 1987年版。
    7、芦部信喜著:《宪法》,林来梵、凌维慈、龙绚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8、曾繁康著:《比较宪法》,三民书局印行 1972年版。
    9、陈慈阳著:《宪法学》,元照出版社 2005年版。
    10、陈淑芳著:《民主与法治》,元照出版社 2004年版。
    11、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秩序中的政治制度》,三联书店 1996年版。
    12、[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13、[美]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4、[美]卡尔·科恩著:《论民主》,聂崇信等译,商务印书馆 1988年版。
    15、[英]惠尔著:《现代宪法》,甘藏春、觉晓译,吴撷英校订,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16、邹文海著《比较宪法》三民书局出版社 1988年版。
    17、蔡定著:《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18、童之伟著:《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3月版。
    19、蔡定著:《宪法精解》,法律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20、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湖南出版社 1997年3月版。
    21、[美]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2、谢瑞智著:《宪法词辞典》,台湾文笙书局 1979年版。
    23、童之伟著:《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1、杨海坤主编:《宪法学基本论》,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年版。
    2、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3、韩大元主编:《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4、殷啸虎主编:《宪法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张千帆主编:《哈佛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
    6、肖蔚云、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学行政法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7、韩大元主编:《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8、王蔚、潘伟杰:主编:《亚洲国家宪政制度比较》,上海三联书店 2004年版。
    9、许崇德主编:《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版。
    1、周伟:《宪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2、姚中原:《我国宪法修改有无界限之探讨》,载《法学丛刊》2003年第189期。
    3、豆星星、陈飞:《论修宪权的性质与地位》,载《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9卷第5期。
    4、李惠英、黄桂琴:《论国家主权的让渡》,载《河北法学》2004年第7期。
    5、韩大元:《试论宪法修改权的性质与界限》,载《法学家》2003年第5期。
    6、张嘉尹:《论“价值秩序”作为宪法学的基本概念》,载《台大法学论丛》2001年第30卷第5期。
    7、欧阳景根:《宪法理解与宪政的建立和巩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 年第6期。
    8、杜强强《修宪权之“基本架构限制”——印度最高法院关于宪法修改限制的理论和实践》,载于《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
    9、郝铁川:《论良性违宪》,载《法学研究》第18卷第4期(总第105期)。
    10、[日]栗城寿夫《解释改宪的理论问题》,载《法律时报》,第68卷,第6号。
    11、郭道晖:《论宪法演变与宪法修改》,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
    12、张义清:《宪法泛政治化的逻辑归谬与历史反思》,载《当代法学》2006年11月第20卷第6期。
    13、权宁星:《宪法学中规范与现实的问题》,载《法学评论》1987年第2期。
    14、徐秀义:《关于宪法修改的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三期。
    15、莫纪宏:《宪法程序的类型以及功能》,载于《政法论坛》,2003年4月第2期。
    16、朱应平:《改进中共中央修宪工作的几点意见》,载《法学》1997年第12期。
    17、颜厥安:《国民主权与宪政国家》,载于《政大法学评论》,2000年9月第63期。
    18、吴展:《印度宪法基本原则的理论研究》,《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1期。
    1、张庆福主编:《宪政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马岭:《对我国现行宪法中“阶级斗争”问题的反思》,载于《宪法论坛》,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编, 中国民航出版社。
    豆星星:《修宪权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4月。
    1、台湾司法院网站,法学资料检索系统,大法官会议释字第499号,http://nw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浏览日期2009年1月4号。
    2.httn://bbs.tiexue.net/post 2033900 l.html,检索于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