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夏王朝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多数学者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大禹是中华民族上古时代治水的英雄,是夏王朝的实际奠基人。夏后氏究竟起源于何地,历来众说纷纭。目前主要有三说:晋南说、豫西说、河济说。
     商起源于何处,山东地区有没有先商文化,有没有早商文化,商文化东进山东地区的进展状况如何,有没有到达胶东地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些学者说,商文化是随着商王朝势力的向东扩张而出现于山东地区的外来文化。果真如此吗?
     本文以鲁西南为中心利用丰富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对夏商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讲述了本课题的缘起,对有关概念如“鲁西南”、“三代”、“先商文化”等作了界定,并对相关学术研究状况作了回顾与评介。第二部分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鲁西南考古学史作了回顾。第三部分为鲁西南的考古发现与尧舜文化研究,主要内容是考古学所见四千年前鲁西南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和考古学所见尧舜时代研究。第四部分是鲁西南考古与夏起源研究,对夏族的起源、考古学所见大禹治水、夏朝初期的政治中心进行了专题研究。第五部分为鲁西南考古与商起源研究,对商族的起源、北毫在今何地、商文化的东扩与西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第六部分是结语。
     依据古代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成果,笔者通过认真考察,得出以下八点结论:
     一、鲁西南地区的考古活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挖掘则始于新中国成立后。鲁西南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以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文化遗址排列有序,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
     二、鲁西南地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远古时代,先民们就居住、繁衍、生息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考古发现表明,四千年前鲁西南的地形地貌及自然环境是河湖交错,林木茂密,气候湿热,水网密布,非常适合人类生存。
     三、我国历史传说中的圣君,即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一生虽迁徙不定,但主要活动区域都与今鲁西南地区密切相关。种种迹象表明,虞为夏朝建立前的一个朝代,至少是一个城邦国家。它的国都和疆域就在豫东、鲁西南地区。
     四、夏后氏是颛顼氏族的后裔,兴起于豫东、鲁西南地区。大禹在这里治水,
Most Chinese scholars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 the Xia Dynasty is the first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Yu is known as both the hero who had controlled the flood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one who actually founded the Xia Dynasty. However, it has been a controversy in Chinese history as far as the origin place of the Xia tribe concerned. Today there are mainly three viewpoints among scholars: the Xia tribe originated in the southern Shanxi, in the western Henan or in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Ji River basin.
    There are also other controversies which focus on the Shang tribe and the Shang Dynasty. Where did the Shang tribe originate? Had there been the Pre-Shang culture and the early Shang culture in the Shandong area? How did the Shang culture expand eastward to the Shandong area? Did the culture arrive at the Jiaodong area? Is it true that the Shang culture was a foreign culture for the Shandong area, as some scholars mentioned, following the eastward outspread of the Shang Dynasty?
    In my dissertation, I propose to give a thorough study on the origin of the Xia Dynasty and the Shang Dynasty,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rchaeological finds and document records.
    There are six parts in the dissertation: (1) An introduction of the reason to carry out my research, the definition of basic concepts such as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area, the three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 and the preliminary Shang culture, and the history of relevant academic study; (2)A summary on the archaeological history in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area since the third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3) The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area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age of Yao and Shun, mainly about the topography, landscap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area four thousand years ago, as well as a archaeological study on the age of Yao and Shun; (4) An archaeological study on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area and the origin of the Xia tribe, including a few disquisitions on the origin of the Xia tribe, the water controlling history of Yu and the early political centers in the Xia Dynasty; (5) An archaeological study on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area and the origin of the Shang tribe, focusing on the origin of the Shang tribe, the current location
引文
《尚书》,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诗经》,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周礼》,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仪礼》,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礼记》,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左传》,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春秋]孔子:《论语》,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春秋]左丘明:《国语》,齐鲁书社2005年版。
    [春秋]管仲:《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战国]孟轲:《孟子》,中华书局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战国]韩非:《韩非子》,中华书局1962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3年版。
    [汉]应劭:《风俗通义》,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82年版。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朱熹:《楚辞集注》,中华书局1963年版。
    [清]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商务印书馆1957年。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中华书局1993年版。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1986年版。
    《濮州志》,清宣统元年刻本。
    《大清一统志》,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2001年。
    《清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版。
    安作璋主编:《山东通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修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白云翔:《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蔡凤书:《中国史前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蔡凤书、栾丰实主编:《山东龙山文化研究文集》,齐鲁书社1992年版。
    蔡凤书、宋百川、马良民、于海广:《考古学通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
    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三联书店1997年版。
    陈旭:《夏商考古》,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丁山:《商周史料考证》,中华书局1988年版。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方辉:《明义士和他的藏品》,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顾德融、朱顺龙:《春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顾颉刚等:《古史辨》(第一至第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本。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郭克煜等:《鲁国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河南考古四十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贺次君:《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外一种)上,河北教育出版,2002年版。
    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李学勤:《殷代地理简论》,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民:《夏商史探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李玉洁:《先秦史稿》,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凌纯声:《美国东南与中国华东的丘墩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专刊甲种,1968年。
    刘敦愿、逄振镐主编:《东夷古国史研究》第1辑,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刘敦愿、逢振镐主编:《东夷古国史研究》第2辑,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刘起釪:《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册),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版。
    栾丰实:《东夷考古》,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吕思勉:《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年版。
    马魁君、张启龙:《曹州文物名胜》,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马新、齐涛:《中国远古社会史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马新、齐涛:《萌生中的远古政治》,泰山出版社2003年版。
    (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蒙文通:《古史甄微》,《蒙文通文集》第五辑,巴蜀书社1999年版。
    孟祥才、胡新生:《齐鲁思想文化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逢振镐:《东夷文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齐秀生:《社会环境与人才》,齐鲁书社2005年版。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大汶口文化讨论文集》,齐鲁书社1979年版。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编:《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20周年文集(1972—1992)》,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山东大学考古学系编:《刘敦愿先生纪念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中华书局2002年版。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卫聚贤:《中国考古学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王阁森、唐致卿主编:《齐国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91年版。
    王国维:《古史新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王立新:《早商文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王献唐:《山东古国考》,齐鲁书社1983年版。
    王献唐:《国史金石志稿》,青岛出版社2004年版。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王玉哲:《古史集林》,中华书局2002年版。
    王迅:《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辛树帜:《禹贡新解》,农业出版社1964年版。
    徐继孺:《曹南文献录》,民国六年刻本。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61年版。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杨朝明:《鲁文化史》,齐鲁书社2001年版。
    杨宽:《西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阎文儒:《中国考古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于海广、任相宏、崔大庸、蔡凤书:《田野考古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华书局1986年版。
    曾毅公:《山东金文集存》,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
    张光明、姜永利:《夏商周文明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中岛敏夫:爱知大学文学会丛书Ⅵ《三皇五帝夏禹先秦资料集成》,汲古书院。
    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邹兴钜:《春秋战国地图》,武昌亚新地学社,1912年。
    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菏泽安邱堌堆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11期。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西吴寺》,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济宁潘庙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第2期。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济宁凤凰台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第2期。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邹县南关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第2期。
    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泗水天齐庙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94年第12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鹿邑栾台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89年第1期。
    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山东曹县莘冢集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5期。
    济宁市博物馆:《山东济宁市南赵庄商代遗址调查》,《考古》1993年第11期。
    济宁市博物馆:《山东微山县古遗址调查》,《考古》1995年第4期。
    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3年第6期。
    李济等:《城子崖》,1934年。
    吕遵谔等:《山东沂源猿人化石》,《人类学学报》1989年8卷4期。
    马连成、廖永民:《濮阳市郊区考古调查简报》,《中原文物》1986年第4期。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等:《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考古》2003年第6期。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蔡凤书、于海广执笔):《泗水尹家城第一次试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1期。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于海广、任相宏、栾丰实执笔):《泗水尹家城遗址第二、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7期。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栾丰实、崔大勇、于海广执笔):《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第四次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4期。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任相宏、杨爱国、方辉执笔):《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第五次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5期。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滕县岗上村新石器时代墓葬试掘报告》,《考古》1963年第7期。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物》1972年第8期。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勘查纪要》,《文物》1959年11期。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59年4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汶口续集—大汶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商丘地区文管会:《1977年河南永城王油坊遗址发掘概况》,《考古》1978年第1期。
    滕州市博物馆:《山东滕州市发现商代青铜器》,《文物》1993年第6期。
    滕州市博物馆:《山东滕州市薛河下游出土的商代青铜器》,《考古》1996年第5期。
    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开封文物队、杞县文管所:《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8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文物出版社1961年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梁山青堌堆发掘简报》,《考古》1962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曲阜西夏侯遗址第一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西夏侯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6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等:《山东滕县北辛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 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滕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0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汶上县东贾柏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等:《山东兖州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9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邹县文物保管所:《山东邹县古代遗址调查》,《考古学集刊(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中美洹河流域考古队:《洹河流域区域考古研究初步报告》,《考古》1998年第10期。
    邹城市文物管理局:《山东邹城市商周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98年第2期。
    安金槐:《郑州南关外商代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8年第1期。
    安志敏:《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历史教学》1960年第8期。
    蔡凤书:《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调查》,《考古》1973年第5期。
    蔡凤书:《山东龙山文化“去脉”之推论》,《文史哲》1982年第5期。
    蔡凤书、栾丰实:《龙山文化研究的历程与展望》,《管子学刊》1990年第4期。
    蔡凤书、栾丰实:《山东龙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山东龙山文化研究文集》,齐鲁书社1992年版。
    曹兵武:《河南辉县及其附近地区环境考古研究》,《华夏考古》1994年第3期。
    曹兵武:《从仰韶到龙山:史前中国文化演变的社会生态学考察》,周昆叔、宋豫秦主编《环境考古研究》(二),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梦家:《解放后甲骨的新资料和整理研究》,《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5期。
    陈淑卿:《山东地区商文化编年与类型研究》,《华夏考古》2003年第1期。
    陈雪香:《山东地区商文化聚落形态演变初探》,《华夏考古》(待刊)。
    程德祺:《夏为东夷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4期。
    丁山:《由三代都邑论其民族文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5本,1935年版。
    董作宾:《卜辞中的亳与商》,《大陆杂志》第六卷第一期,1953年。
    杜金鹏:《商汤伐祭之史实与其历史地理问题》,《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
    杜金鹏:《先商济亳考略》,《殷都学刊》1988年第3期。
    杜金鹏:《关于南亳说与北亳说的前途问题》,《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段宏振、张翠莲:《豫东地区考古学文化初论》,《中原文物》1991年第2期。
    方辉:《二里头文化与岳石文化》,《中原文物》1987年第1期。
    方辉:《谈岳石文化的几个问题》,《管子学刊》1988年第4期。
    方辉:《“南关外期”先商文化的来龙去脉及其对夏、商文化断限的启示》,《华夏文明》(第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方辉:《岳石文化区域类型新论》,《刘敦愿先生纪念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方辉:《岳石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考古》1998年第4期。
    方辉:《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3期。
    方辉:《从考古发现谈商代末年的征夷方》,《东方考古》(第一期),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方辉:《鲁北地区商周时期海盐业的考古学研究》,《考古》2004年第4期。
    方辉等:《“大辛庄甲骨文与商代考古”笔谈》,《文史哲》2003年第4期。
    方辉等:《中商文化墓地在海岱地区首次发现》,《中国文物报》2003年12月3日。
    方辉、崔大庸:《浅谈岳石文化的来源及其族属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高广仁:《海岱地区的商代文化遗存》,《考古学报》2000年第2期。
    高炜:《晋西南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汾河湾——丁村文化与晋文化考古学术研究会文集》,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顾颉刚:《讨论古史答胡刘二先生》,《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本。
    顾颉刚:《自序》,《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本。
    郭克煜、孙华铎:《索氏器的发现及其重要意义》,《文物》1990年第7期。
    何兹全:《曹县境内的亳是汤都》(何兹全先生1995年4月在山东曹县商都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胡秉华:《滕县前掌大村商代墓葬》,《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年)》,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胡秉华:《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地面建筑浅析》,《考古》1994年第2期。
    江林昌:《由“武庚之乱”所引起的周代国家形态之变化》,《齐鲁学刊》2006年第1期。
    荆三林:《试论殷商源流》,《郑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李学勤:《郭沫若先生对夏代的研究》,《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3期。
    李学勤:《重论夷方》,《民大史学(1)》,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历史研究》1999年第5期。
    李学勤:《论遂公盨及其重要意义》,《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6期。
    李学勤:《夏商周与山东》,载《北大清华名师演讲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伯谦:《论造律台类型》,《文物》1983年第4期。
    李伯谦:《先商文化探索》,《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李伯谦:《夏文化与先商文化关系探讨》,《中原文物》1991年第1期。
    李发林:《杞国历史简论》,《杞文化与新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李季、何德亮:《泗河流域古代文化的编年与类型》,《文物》1991年第7期。
    李零:《论(?)公盨发现的意义》,《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6期。
    李民:《<尚书>与古史研究·“汤始居亳”考》,中州书画社,1983年增订本。
    李民:《<尚书·立政>“三亳阪尹”解》,《殷都学刊》1997年第4期。
    梁思永:《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山东龙山文化研究文集》,齐鲁书社1992年版。
    刘敦愿:《滕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1期。
    刘敦愿:《古史传说与典型龙山文化》,《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1963年第2期。
    刘敦愿:《山东宁阳堡头大汶口文化墓地和有虞氏关系问题的探索》,《大汶口文化讨论文集》,齐鲁书社1979年版。
    刘敦愿:《云梦泽与商周之际的民族迁徙》,《江汉考古》1985年第2期。
    刘莉、陈星灿:《城:夏商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控制问题》,《东南文化》2000年第3期。
    栾丰实:《试论山东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栾丰实:《青堌堆龙山文化遗存之分析》,《中原文物》1991年第2期。
    栾丰实:《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初论》,《考古》1992年第10期。
    栾丰实:《太昊和少昊传说的考古学研究》,《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2期。
    栾丰实:《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发现和研究》,《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
    罗琨:《“汤始居亳”再探讨》,《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七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罗琨:《燹公盨铭与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华学》第六辑,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版。
    罗香林:《林仰山教授与中国学术文化的关系》,《大成》1975年16、18期。
    吕遵谔等:《山东沂源猿人化石》,《人类学学报》1989年8卷4期。
    蒙文通:《中国古代北方气候考略》,原载《史学杂志》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南京中国史学会编辑,1930年9月出版。
    裘锡圭:《豳公盨铭文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2年第6期。
    任相宏:《尹家城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及其意义》,《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1990年第4期。
    任相宏:《岳石文化的农具》,《考古》1995年第10期。
    任相宏:《郑州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石器与仲丁征蓝夷》,《中原文物》1997年第3期。
    任相宏:《从泰沂山脉北侧的商文化遗存看商人东征》,《中国文物报》1997年11月23日。
    任相宏:《邿国地望寻踪》,《中国文物报》1998年9月9日。
    任相宏:《泰沂山脉北侧商文化遗存之管见》,《夏商周文明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劭望平:《<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兼说中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九州学刊》1987年 9月总第5期。
    沈长云:《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3期。
    沈长云:《论禹治洪水真相兼论夏史研究诸问题》,《学术月刊》1994年第6期。
    沈长云:《禹都阳城即濮阳说》,《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
    史念海:《关于商都亳的几点看法》(史念海先生提供给1995年4月在山东曹县召开的商都文化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稿)。
    施之勉:《殷亳考辨》,《东方杂志》三十九卷4号,1942年版。
    石泉:《古文献中的“江”不是长江的专称》,《文史》第六辑,中华书局1979年版。
    石兴邦:《我很赞成文明探源的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期。
    宋豫秦:《论鲁西南地区的商文化》,《华夏考古》,1988年第1期。
    宋豫秦:《现今南亳说与北亳说的考古学观察》,《中原文物》1991年第1期。
    宋豫秦:《论豫东夏邑清凉山遗址的岳石文化地层——与孙明同志共探讨》,《中原文物》1995年第1期。
    宋豫秦:《关于探讨南亳与北亳的途径》,《殷都学刊》1997年第3期。
    宋豫秦:《南亳地理之我见》,《中原文物》2001年第6期。
    苏乘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考古》1991年第12期。
    孙致中:《论鲧禹治水的功过及其不同遭遇的原因》,《齐鲁学刊》1982年第3期。
    唐际根:《中商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9年第4期。
    田昌五:《夏文化探索》,《文物》1981年第5期。
    田昌五:《先商文化探索》,《华夏文明》(第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田昌五、方辉:《景亳之会的考古学观察》,《殷都学刊》1997年第4期。
    童书业:《有仍国考》,《古史辨》第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本。
    王恩田:《陕西岐山新出薛器考释》,《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二号(古文字论集),考古与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1983年。
    王恩田:《山东商代考古与商史诸问题》,《中原文物》2000年第4期。
    王国维:《说亳》,《观堂集林》卷一二,中华书局1999年版。
    王国维:《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观堂集林》卷一二,中华书局1999年版。
    王守春:《尧的政治中心的迁移及其意义》,《北大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八期,2001年3月。
    王树民:《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河北学刊》2002年第1期。
    王树明:《考古发现中的陶缸与我国古代的酒缸》,《海岱考古》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玉哲:《商族的来源地望试探》,《历史研究》1984年第1期。
    魏兴涛:《试论下七垣文化鹿台岗类型》,《考古》1999年第5期。
    温玉春:《夏氏族起于山东的考古学证明》,《杞文化与新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6月版。
    吴秉楠、高平:《对姚官庄与青堌堆两类遗存的分析》,《考古》1978年第6期。
    夏鼐:《谈谈探讨夏文化的几个问题——在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第1期。
    夏鼐:《什么是考古学》,《考古》1984年第10期。
    许宏:《对山东地区商代文化的几点认识》,《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二十周年文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徐鸿修:《“有虞”为独立朝代说——兼论中国阶级社会的开端》,《宝鸡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
    徐基:《商文化东渐初论》,《南方文物》1994年第2期。
    徐基:《山东商代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三代文明研究(一)——1998年河北邢台中国商周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徐基:《山东地区商文化述论》,《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徐基:《论汶泗流域商文化的特征及相关问题》,《杞文化与新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
    徐子红、潘筱霞:《涂山圣地考》(待刊)。
    徐中舒:《殷商史中的几个问题》,《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
    严文明:《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1992年第1期。
    严文明:《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
    严文明:《中国王墓的出现》,《考古与文物》1996年第1期。
    严文明:《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文物》1999年第10期。
    严文明:《东方文明的摇篮(摘要)》,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4期,2002年3月。
    杨守敬:《三亳考》,谢承仁主编《杨守敬集》第一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杨向奎:《评傅孟真的<夷夏东西说>》,《夏史论丛》,齐鲁书社1985年版。
    杨向奎:《夏民族起于东方考》,《禹贡》1937年第6期。
    杨向奎:《由商亳所想到的几个问题》(杨向奎先生1995年4月在山东曹县商都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杨玉铭:《西周金文被动式简论》,《古文字研究》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
    杨子范:《山东宁阳县堡头遗址清理简报》,《文物》1959年第10期。
    杨子范:《对山东史前考古的追述与瞻望》,《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齐鲁书社1986年版。
    余方平:《皇甫谧等“契始封于商洛”说可以休矣—兼评商洛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牵强附会》,《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于海广、任相宏、栾丰实、佟佩华:《试谈对岳石文化的认识》,《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4年第2期。
    于中航:《大汶口文化探源—纪念大汶口遗址发掘三十年》,《华夏考古》1989年第2期。
    张光明:《山东桓台史家遗址发掘收获的再认识》,《夏商周文明研究——’97山东桓台中国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张国硕:《商汤“还亳”考辨》,《殷都学刊》1997年第3期。
    张启龙:《从鲁西南堌堆遗址看古泽薮地望》,《齐鲁文博》,齐鲁书社2002年版。
    张学海:《从考古发现谈鲁西南地区古史传说的几个问题》,《中原文物》1996年第1期。
    张永山:《卜辞诸亳小议》,《夏商文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张永山:《燹公盨铭“隓山叡川”考》,《华学》第六辑,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6月版。
    赵芝荃:《关于二里头文化类型与分期的问题》,《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二),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郅田夫、张启龙:《菏泽地区的堌堆遗存》,《考古》1987年第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资料信息中心:《1991年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述评》,《考古》1998年第6期。
    周本雄:《山东兖州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扬子鳄遗骸》,《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周昆叔:《中国文明形成时期的自然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2001年8月)。
    朱彦民:《商汤景亳地望及其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4期。
    朱彦民:《豫东鲁西南地区北亳、南亳考辨》(待刊)。
    邹衡:《试论夏文化》,《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邹衡:《论汤都郑亳及其前后的迁徙》,《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邹衡:《论菏泽(曹州)地区的岳石文化》,《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