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系统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战略管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由于该理论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指导企业的资产重组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引起我国经济管理界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多为定性的理论分析,缺乏比较具体的、可操作的系统分析方法,这显然不利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我国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测评加以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系统分析方法,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系统。
     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从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入手,得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并给出了本文的核心竞争力含义。
     2.基于“市场-技术-管理”三个层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测评的思路,具体设计了测评国有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指标体系。
     3.建立了一组测评的方法和模型体系,包括对核心竞争力进行逐项指标测评法和整体性测评法。
     4.将本文提出的测评指标体系和部分模型,应用于我所在单位下属的四个国有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工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The theory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s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strategy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this theory is very instructive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mpetence capacity of corporations and is an instruction for the capital recombination, it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in the circl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in China. But up to now the researches of core competence are limited to qualitative analyses, which lack of concrete and systemic analyses, and evidently affec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core competence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has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puts forward an integrated systemic analyses method and sets up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s.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list as following:
    1. Start with research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s, which it also fit to medium-small size corporations, and this paper describe the concept of the core competence.
    2. We design the analytical clue for evaluatin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re competence -"markets - technology - management". The index system of core competence evaluation is also been set up.
    3. This paper proposes a group of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odels, which includes the indication of project evaluation analyses one and one and entire capacity of the core competence evaluation analyses.
    4. Some of evaluation models are been applied to the four state-owned medium-small size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s are affiliated to our office, we make some calculations and test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re competence.
引文
[1] 常大勇 张丽丽.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5年。
    [2] 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小企业竞争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第1-5页。
    [3] 陈蔓生 张正堂,企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探析.数量经济及数学经济研究工作,199年第1期。
    [4] 陈玉保等.基于知识维度的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70-74页。
    [5] 重庆市企业调查队课题组.工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重庆经济,2002年;第10-11期。
    [6] 杜纲等.企业核心能力诊断分析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7] 方伟翰 哈拉德·维泽[德].市场竞争中的企业策略----博弈分析论.罗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8] 冯祈善等.基于AHP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第99-102页。
    [9] 费明胜 水家耀.核心能力—现代企业持续竞争的奥秘.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 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2页。
    [11] 高彦龙.对大中型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思考.山西建筑,2002年第5期:第120-121页。
    [12] 谷重雄[日].建筑经济学,王岫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
    
    
    [13] 顾基发.评价方法综述.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14] 广州建设年鉴编纂委员会.广州建设年鉴.广州年鉴社,1996-2002年。
    [15] 郭伟 任宏.我国国有建筑企业的技术进步度量.基建优化,2000年第6期:第19-24页。
    [16] 郭伟等.对我国国有建筑企业产出增长的分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第39-44页。
    [1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002年。
    [18] 胡斌 李旭红.张维迎妙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报,2002年1月17日:第1版。
    [19] 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15-17、80-120页。
    [20] 胡振华 文亮,机遇·挑战·核心竞争能力——国有建筑企业发展思考.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4卷第4期:第286-288页。
    [21] 华金秋.美国企业经营绩效平衡表,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6期:第58-61页。
    [22] 黄如宝.论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年第2期:第53-54页。
    [23] 侯伦 唐小我.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第3期 第38-44页。
    [24] 江若尘.企业竞争的新模式——企业协调竞争:企业集群.财贸研究,2000年第3期:第13-17页。
    [25] 金碚.论企业竞争力的性质.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0期:第5-10页。
    [26] 康荣平.中国企业核心能力剖析:海尔与长虹.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17期:第64-68页。
    [27] 李德溥 杜晓.入世后市级建筑业企业发展探讨.建筑,2002年第3期:第22-23页。
    
    
    [28] 李启明等.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参数模型.建筑经济,2002年第3期:第8-11页。
    [29] 李芊 刘长滨.建筑企业技术进步评价.建筑管理现代化,1996年第3期:第23-26页。
    [30] 李仁安 李梅.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北京商业,2002:年第4期:第13-15页。
    [31] 李胜利 邢作国.建筑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战略,基建优化,2002年第3期:第17-19页。
    [32] 李显君.国富之源——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第221-261页。
    [33] 刘昌明 汤天伟.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招投标中的弱势分析.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89-93页。
    [34] 刘景江等,国内外R&D项目评价研究述评.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11期:第142-147页。
    [35] 刘启冶,建筑中小企业非国有化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建筑施工,2002年第2期:第167-169页。
    [36] 刘书、香子.聚集企业与研究院互动关系:考量核心竞争力.北京晨报,2002年1月31日:第4版。
    [37] 刘文奇.均衡函数与其在变权综合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4期。
    [38] 刘文奇.一般变权原理与多目标决策.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3期。
    [39] 鲁开垠、注大海.核心竞争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第148-192页。
    [40] 陆菊春 韩国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密切值法模型.科研管理,2002年第1期:第54-57页。
    
    
    [41] 陆敏.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第19-22页。
    [42] 马艳芳.利用统计技术分析企业劳动生产率.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第34-37页。
    [43] 迈克尔·波特[美].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8年。
    [44] 迈克尔·波特[美].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45] 迈克尔·波特[美].竞争论,高登第、李明轩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
    [46]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7] 欧高敦.亦真亦幻的核心竞争力,三联书店,2001年:第24-45页。
    [48]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2000年第4次印刷。
    [49] 孙耀君.管理思想发展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218-247、306-309页。
    [50] 汤培明.入世后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浅析.建筑经济,2002年第6期:第24-26页。
    [51] 童华炜等.广州市建筑企业技术素质调查分析.建筑经济,2003年第3期:第35-38页。
    [52] 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05-217页。
    [53] 王秉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的探讨.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32-36页。
    [54] 王伯安.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2期:第35-37页。
    [55] 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5-351页。
    [56] 王建华 王方华.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软科学,2002年第3
    
    期:第63-66、84页。
    [57] 王小林.核心价值观就是核心竞争力.羊城晚报,2003年1月25日:A9版。
    [58] 王毅.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实证研究.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7期:第79-87页。
    [59] 王永贵.21世纪企业制胜方略圈——构筑动态竞争优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60] 王又庄,现代企业经济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12次:第10、348-371、422-484页。
    [61] 王月平 艾刚,加入WTO后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探索.基建优化,2002年第2期:第16-17页。
    [62] 王忠明 白津夫.大企业定位国际竞争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33-85页。
    [63] 魏新亚 韩传峰.中美建筑业发展水平对比分析.建筑经济,2002年第9期第19-21页。
    [64] 吴建南 李怀祖,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第1期:第60-64页。
    [65] 吴诣民等.我国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方法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4期:第84-87页。
    [66] 小卡尔·迈克丹尼尔 罗杰·盖兹.当代市场调研.范秀成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2001年第3次印刷。
    [67] 谢秀坚 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版:第37-48页。
    [68] 谢勇成.建筑业企业风险与防范.建筑经济,2002年第4期:第23-24页。
    [69] 邢艳芳等,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山东建材,2000年第6期:第
    
    23-25页。
    [70] 徐文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第6期:第41-43页。
    [71] 徐以群.借鉴国外建筑企业管理的财务指标定量分析.建筑管理现代化,1995年第2期:第45-46页。
    [72] 闫太民等.建筑企业盈利能力比率分析的几种主要方法.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2年第3期:第40-41页。
    [73] 杨爱元.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设置的探讨.上海会计.2002年第7期:第14-16页。
    [74] 杨国彬 李春芳.企业绩效评价指标——EVA.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第21-24页。
    [75] 杨仕经.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经济日报,2002年2月25日:第3版。
    [76] 叶明 李君亮.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第6期:第1-3,43页。
    [77] 约瑟夫·熊彼特[美].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何畏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73—74页。
    [78] 詹姆斯·R·麦圭根等.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李国津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79] 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25-146页。
    [80] 张蕊.“新经济”时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当代财经,2001年第5期:第73-76页。
    [81] 张蕊.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变革.会计研究,2001年第12期:第46-50页。
    [82] 张兴野.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分析.建筑经济,2001年第2-3期。
    
    
    [83] 张亚文.谈建筑企业投标策略.建筑经济,2000年第4期:第39-40页。
    [84] 张志强 吴健中,企业竞争力及其评价,管理现代化,1999年第1期:第24-25页。
    [85] 赵彦云.中国的竞争力在哪里.浙江在线.http://www.zjonline.com.cn/gb/node2/node2402/node2579/userobjectl5ail017887.html
    [86]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信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第95-103页。
    [87]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1世纪发展主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8] 中华建筑报.面对WTO中国建筑业和建筑企业劣势分析.http://www.cnw21.com/maindoc/new/research/wto/jzy20020131-2.htm
    [89] 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课题组.2001年度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1、75、90、106页。
    [90] 周海炜.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战略与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77-285页。
    [91] 周立群 谢思全.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92] 周三多 邹统钎.战略管理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93] 周星 张文涛.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年第1期;第37-40页。
    [94] 朱培昌等.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企业分类及经济效益评价.河南农业大学党报,1989年第2期,第138-144页。
    [95] 宗刚 马宁.工业企业竞争力的DEA评价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第92-95页。
    [96] Barney.J.B,Ricky.W.Griffin,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trategy,
    
    Structure, and Behavior. The Mckinsey Quarterly, Summer. 1986
    [97] Barney. J. B.,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1991
    [98] Barney. J. B.,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Science, 1986
    [99] Birger Wernerfelt, A Resource - 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 1984
    [100] Castanias. R. P. and Helfat. C. E., Managerial Resources and Rent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1991
    [101] Charnes. A, Cooper. W. W,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theory,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US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oston, 1994.
    [102] Charnes. A, Cooper. W. W. And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 J. of Oper. Res., 1978
    [103] Christine Olive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 - Based View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89. 1997
    [104] Dasgupta .A. K, Pearce D. Cost-Benefit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Macmillan, 1978
    [105] David .J. Teece, Gary Pisano and Amy Shu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87. 1997
    [106] David Collis and Cynthia. A. Montgomery.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ic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95
    [107] Dorothy Leonard-Barton,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Vol. 13,1992:p. 111-125
    [108] Edward P. Proybylowiczd,Kodak Applies Strategic Intent tothe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Jan/Feb 1993
    
    
    [109] George Stalk, Philip Evans, and Lawrence E. Shulman. 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 The New Rulers of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992
    [110] Hall, R.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3 1992
    [111] Hamel. G, Doz. Yves L,Prahalad,C. K, Collaborate with Your Competitors and Wi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Vol: 67Jan/Feb 1989: p: 133-139
    [112] Hamel. G. and Prahalad. C. K, Strategic intent. Harvard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89:p. 63-76
    [113] Hitt. M And Ireland. D. Corporate Distinctive Competence: Strategy, Industry and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6 1985
    [114] Margaret. A, Peteraf.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 - Based 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4 1993
    [115] Mark. R. Gallon,Harold. M. Stillman and David Coates, 'Putting Core Competency Thinging into Practice',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May-June 1995:p. 20-28
    [116] Michael. A. Hitt, Duane Ireland, 'Corporate distinctive competence, strategy, industry and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6, 1985:p. 273-293
    [117] Peter F. Drucker.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1994
    [118] Pier A. Abetti, The impact of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technological and market strategies on core competenc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 J.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 11, Nos. 3/4,1996
    [119] Porter, M. E, 'Towards a Dynama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 12, 1991: p. 95-117
    
    
    [120] Prahalad. C. K, New View of Strategy: An Interview with C. K. Prahalad, Euro 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3. No. 2, 1995: p. 131-138
    [121] Prahalad. C. K. and Hamel. G,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 1994.
    [122] Prahalad. C. K. and Hamel. G, Strategy as Stretch and Lever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March-April. 1993
    [123] Prahalad. C. K. and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68,No. No.3,1999: p. 79-91
    [124] Richard Hall. A Framework Linking Intangibl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to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4. 1993
    [125] Robert A. Irvin and Edward G. Michaels Ⅲ, Core skills: doing the right things right,The Mckinsey Quarterly, Summer. 1989
    [126] Rumelt. R. P,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April, 1982
    [127] Thomas. H. Bomba. Building a real estate business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Real Estate Issues,vol. 25. 2001:p. 36-42
    [128] Sat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1980
    [129] Stalk, George,Philip Evans, and Lawrence E. Shulman,' Competing on Capab ilities: 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992:p. 57-69
    [130] Wernerfelt. B From Critical Resources to Corporate Strategy.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 vol. 14. 19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