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英条约关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按照国际法产生、改变和废止相互间权利义务的书面协定。条约关系则是国际法主体之间以条约为依据而形成的一种国际法律关系。晚清中英条约关系在中外条约关系中具有开拓性地位,一方面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另一方面又带来了近代国际关系的新模式和部分体现平等原则的内容。从法律关系角度对其进行整体考察,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艰难历程,对当代中国外交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意义、本题的研究状况,提出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并对条约关系的概念与特征、要素、运行、规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正文部分共分七章。第一章对晚清中英条约关系进行历时性探讨。认为其经历了酝酿、产生、确立、发展等几个阶段,英国是晚清中英条约关系变迁的主要推动者。第二章考察了不平等性质的中英条约关系。认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表现为缔结程序、条约形式及具体内容的不平等。本章并结合国际法的演变对其效力进行了辨析。第三章对中英平等条约及条款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梳理,指出了其在整个中英条约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四章论述了中英履行条约的方针与态度。认为清政府确立了守约方针并采取了相关措施,英国在要求清政府守约的同时,自己却不能恪守条约。清政府的守约是一种效果不佳的防御措施,英国的守约则更多是一种对清政府的约束,以及自律的不足。第五章探讨了条约履行中的矛盾、冲突与交涉。本章对中英条约履行中比较突出的各种争端进行了梳理与解析,展示了中英条约关系动态运行的基本面向。第六章考察晚清中英条约关系的改善问题。认为清政府逐渐生成了修约的意识,并为此进行了一番筹划与努力,但中英条约关系改善甚微。本章通过中日修约的比较,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并指出这种有限改善的作用与影响。第七章探讨清政府与英国私法人订立的合同与章程,即所谓“准条约”。本章在厘清其类别及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其国内契约的性质与强权政治的特质,并探讨了这种“准条约”对中国所产生的效应。
     结语部分进一步辩明了晚清中英条约关系的不平等性质,分析了其地位与影响,揭橥其对当代外交的启示,并简要回顾了其走向终结的历程。
The treaty is a pact in written form between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law,which,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 produces,changes and abolishes their mutu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The treaty relation,formed on the basis of treaties,is a kind of international law relation between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law.Sino-Britain treaty re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a leader in the treaty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nations.It damaged the sovereignty of China on the one hand,but on the other hand,it brought new mod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some content which embodied equal principle.To study Sino-Britain treaty re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a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 relation, may enhance the study of this question to some extent,help to reveal the difficult process in which China walked from its tradions into modern time,and contemporery chinese diplomacy may use it as a reference.This text has three parts,that is introduction,main body and conclusion,to discuss this promblem.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s the meaning of choosing the topic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y in this field,puts forward my own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train of thought, explains the innovation and shortage in this text,and elabrorat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main elements, movements,rules of the treaty relation.
     The main body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Chapter 1 discusses the history of Sino-Britain treaty re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It takes the view that this relation experienced a few stages,such as ferment,creation, establishment,and development.Britain was the main push of this relation.Chapter 2 investigats the unequal Sino-Britain treaty relation in three aspects,e.g.proceedings of concluding treaties,treaty form and concrete contents.This chapter also differentiates and analyzes the law effect of the discussed treaty relaton,taking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law into consideration.Chapter 3 meticulously combs the equal Sino-Britain treaties and clauses,and points out their position and function to the Sino-Britain treaty relation as a whole.Chapter 4 discusses the policy and attitude that China and Briain took in implementing treaties.It takes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established a treaty-abiding policy and adopted related measures,while Briain failed to abide the treaties in eanest and requested chinese government to abide the treaties.The treaty-abiding policy of the Qing government was ineffective defense measures,Britain aimed at disciplingChinawhile it was not enough in discipling Britain itself.Chapter 5 discusses the contrdictions,conflicts and negotiations in implementing treaties.This chapter carefuly studied the outstanding disputes in implementing treaties,thus displaying the baisic aspects of how Sino-Britain treaty relation operated.Chapter 6 investigates the improvement of Sino-Britain treaty relation in late Oing Dynasty.It takes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gradually produced the consciousness of revising treaties,made some plans and made some effort,but treaty relation improved very little.In comparison with why Japan successfully revised its treaty relation with Britain,this chapter revealed the reasons in it,and points out the function and influence of this limited improvement.Chapter 7 studies the contracts and regulations concluded between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British private legal persons,namely the so-called "quasi-treaty".This chapter clarifies their class and contents,reveals its nature of civil contracts as well as its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wer politics,and discusses how this kind of "quasi-treaty" effected China.
     The conclusion part reveals the unequality of Sino-Britain treaty relation in late Qing Danasty,analyzes its position and influence,and points out its inspirations to contemporery diplomacy,and looks back the process of its road to the end.
引文
[1]郭卫东:《香港开埠初期与内地贸易研究——以<虎门条约>第十三款为案例》,《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2期。
    [1]茅海建:《关于广州反入城斗争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6期。
    [1]赵金镛:《中国外交实务与条约关系》,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 1955年版。英文作:C.Y.Chao,Chinese Diplomatic Practice and Treaty Relations(1842-1943),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of Ch'ing Dynasty.Taipei:China Culture Service,1955.
    [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9-10页。
    [2]杨曼苏:《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1页。
    [3]王圣诵:《国际关系学》,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第2页。
    [4]慕亚平等:《当代国际法论》,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第102页。
    [5]涂允檀:《条约与中国外交》。林泉:《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正中书局 1983年版,第281页。
    [6]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序》第1页、正文第30页。
    [1]《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白桂梅、李红云:《国际法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222页。
    [1]梁西:《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4页。
    [1]董秀丽:《国际法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216页。
    [2]身合国又称君合国,指两个主权国家共同拥戴一个君主而形成一个国家联合,成员国各自保有全部主权,彼此完全独立。1714年至1837年英国和汉诺威的联合,1815年至1890年荷兰和卢森堡的联合,即属于此种情形。身合国的成员国享有完全缔约能力而成为条约关系主体,身合国本身则不能成为条约关系主体。邦联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依据国际条约组成的国家联合。邦联本身没有统一的中央机关,没有统一的立法、军队、国际及对外交往权。1815年至1866年的德意志同盟,1815年至1847年的瑞士同盟,都属于邦联。邦联的成员国仍然是主权国家,享有完全的条约关系主体资格,邦联本身不是国际法主体,也不具有缔结条约的能力。英联邦是从英国和殖民地之间关系演变而成的一种特殊的国家联合。英王是英联邦的象征,但是它没有共同的宪法和行使权力的中央机构,没有代表成员国进行国际交往的权力。成员国是独立国家,英联邦本身不具有统一的国际人格,没有以英联邦名义创设、参与条约关系的能力与资格。
    [1]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法教研室:《宪法选编(二)》,1979年刊印之内部用书,第287页。
    [2]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6页。
    [1]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419页。
    [1]杨朝杰:《国际条约概论》,大东书局 1933年版,第64页。
    [2]万鄂湘等:《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369-370页。
    [1]Supplement to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35),P1207-1222.转引自朱文奇、李强:《国际条约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40页。
    [2]白桂梅、李红云:《国际法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217页。
    [3]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40页。
    [1](美)陈世材:《晚近国际法的新发展》,友谊出版公司 1983年版,第33-38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第371-372页。
    [1]Earl H.Pritchard:Anglo-Chinese relations during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ingth centuries.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se Urbana,1929.P66-67.
    [2]Earl H.Pritchard:Anglo-Chinese relations during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ingth centuries.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Iltinose Urbana,1929,P64.
    [1]Dagh "Register Gehouden int Costeel Batavia,Vant Passerende daer ter Plaetse alc over gehee Nederlands India",Anno,1673,第80-83页。转引自刘鉴唐:《中英关系系年要录:第1卷(公元13世纪——176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第159-160页。
    [2]万鄂湘:《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0-21页。
    [1]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144页。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79-80页。
    [3]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 1955年版,第3页。
    [4](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商务印书馆 1961年版,第38页。
    [1](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3年版,第7页。
    [2]朱雍:《不愿打开的中国大门——乾隆时期的中英关系》,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第156-157页。
    [3]朱雍:《不愿打开的中国大门——乾隆时期的中英关系》,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第168页。
    [4]Earl H.Pritchard:Anglo-Chinese relations during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ingth centuries.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se Urbana,1929.P177.
    [1]刘鉴唐、杜文平:《马戛尔尼使华原因、目的与<南京条约>内容的关系探讨》,张芝联、成崇德:《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256页。
    [2](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31页。
    [3](美)马士著、区宗华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年)(第1、2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555、537页。
    [4](美)马士著、区宗华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年)(第1、2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543页。
    [5]秦仲龢译:《英使谒见乾隆记实》,大华出版社 1972年版,第230-231页。
    [1](英)安德逊·A著、费振东译:《英使访华录》,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156页。
    [2](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陡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59-562页。
    [3]朱雍:《不愿打开的中国大门——乾隆时期的中英关系》,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第174页。
    [4](美)马士著,区宗华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年)(第3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275页。
    [1](日)山本吉宣主编、王志安译:《国际政治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3年版,第14页。
    [2]陈剑峰:《文化与东亚、西欧国际秩序》,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83页。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6页。
    [2]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2页。
    [3](美)约瑟夫·赛比斯著、王立人译:《耶苏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尼布楚谈判的日记》,商务印书馆 1973年版,第114页。
    [4](美)约瑟夫·赛比斯著、王立人译:《耶苏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尼布楚谈判的日记》,商务印书馆 1973年版,第117页。
    [1]《恰克图市约》(1792年2月20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29页。
    [2]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第46页。
    [3]秦仲龢译:《英使谒见乾隆记实》,大华出版社 1972年版,第231页。
    [4]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译:《鸦片战争史料选译》,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43页。
    [5]秦仲龢译:《英使谒见乾隆记实》,大华出版社 1972年版,第192页。
    [1](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59页。
    [2]秦仲龢译:《英使谒见乾隆记实》,大华出版社 1972年版,第231页。
    [3]陈剑峰:《文化与东亚、西欧国际秩序》,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76页。
    [4](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商务印书馆 1961年版,第1页。
    [1]陈剑峰:《文化与东亚、西欧国际秩序》,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35页。
    [2](日)信夫清三郎著、周启乾译:《日本政治史》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年版,第89页。
    [3]唐晋:《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第136页。
    [4](美)马士著,区宗华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年)(第3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548页。
    [5](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3年版,第17页。
    [1]Alastair Lamb,Britain and Chinese Central Asia—the Road to Lhasa 1767-1905,Rouledge and Kegan Paul Lond,1960,P28.转引自李强:《中廓战争对马戛尔尼使华的影响》,《学术探索》2007年5期。
    [2]《谕整肃海防以防英夷》,张海鹏:《中葡关系史资料集(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771页。
    [3](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62页。
    [4]Whyte,Alexander Frederick/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i Affairs,China and Foreign Powers:an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ir Relations.H.Mil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 1927.P2.
    [1](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64页。
    [2](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商务印书馆 1961年版,第200-201页。
    [1]"A Petition of British Subjects in China,praying for the permenent Residence,at Peking,of a Representative of His Majesty,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his Countryman",June 28,1831.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2,Shannon Ireland: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9-10.
    [2]吴义雄:《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
    [1]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译:《鸦片战争史料选译》,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42-43页、49-50页、第51页。
    [2]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经君健编:《严中平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59页。
    [3]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经君健编:《严中平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64页。
    [4](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285页。
    [1]《律劳卑勋爵致巴麦尊子爵函》,1834年8月14日,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册),中华书局 1993年版,第17-18页。
    [2]《罗宾臣爵士至巴麦尊子爵函》(摘要),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册),中华书局 1993年版,第101-102页。
    [3]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经君健编:《严中平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65页。
    [4](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17页。
    [1]乔万尼·阿瑞吉、贝弗里·J·西尔弗等著,王宇洁译:《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年版,第254页。
    [2]《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近代中外旧约章汇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0页。
    [1](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58页。
    [2]赫德:《中国通讯文集》第136页。转引自吴孟雪:《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年版,第100页。
    [3](英)菲利浦·约瑟夫著、胡滨译:《列强对华外交(1894-1900)》,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2页。
    [4](英)菲利浦·约瑟夫著、胡滨译:《列强对华外交(1894-1900)》,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3页。
    [5]Edmund S.K.Fung,The Diplomacy of Impeial Retreat:Britain's South China Policy,1924-1931,Oxford Univercity Press,1991,P35-36.
    [1]"Mr.Michell to Sir G.Bonham",March 15,185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8,Lord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57.
    [2]《领事阿利国有关我们当前局势和我国与中国关系的意见书》(1849年1月19日)。齐思和等编:《第二次鸦片战争》第6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7、14页。
    [1]《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奏英美法公使坚欲赴津议约折(1854年10月4日)。齐思和等编:《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第14页。
    [2]《抄录英使包令所递清折十八条》(1854年11月4日)。齐思和等编:《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第46-47页。
    [1]《军机大臣寄长芦盐政文谦等英美请变通条约可据理驳复上谕》(1854年10月23日)。齐思和等编:《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第37页。
    [2]"The Earl of Charendonto the Earl of Elgin',April 20,1857,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33.Shannon Ireland: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422-423.
    [3]"The Earl of Charendon to the Earl of Elgin",April 20,1857,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33.Shannon Ireland: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425-426.
    [4]《桂良等奏英自定条约五十六款逼令应允折》,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966页。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6页。
    [2]"The Earl of Elgin to the Earl of Malmesbury",Shanghae,July 12,185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1.18,Lord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47.
    [3](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21页。
    [4](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629页。
    [1](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427页。
    [2]《奕诉桂良文祥奏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呈览请议遵行折》,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8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2675页。
    [3]《濮亨上克拉兰登伯爵书》(1853年5月1日)。杨家骆:《太平天国文献汇编》(5-6册),鼎文书局 1973年版,第898页。
    [4]《濮亨致革命军首领书》(1853年4月28日)。杨家骆:《太平天国文献汇编》(5-6册),鼎文书局 1973年版,第908页。
    [5]《革命军首领致濮亨书》(1853年5月1日)。杨家骆:《太平天国文献汇编》(5-6册),鼎文书局 1973年版,第909-910页。
    [1]《东王杨秀清答覆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300、302页。
    [2]《国宗提督军务韦石革除污俗禁娼妓鸦片黄烟诲谕》,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90页。
    [3](英)呤唎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第461页。
    [4]卡希尔:《一个新英格兰浪人》,第283页。转引自卿汝楫:《美国侵华史》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2年版,第235页。
    [5]《1862年2月7日格林致香港怡和洋行信》。转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99页。
    [6]茅家琦:《太平天国与列强》,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第234页。
    [1](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149页。
    [1](美)马士、宓亨利著,姚曾廙等译:《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8年版,第333页。
    [2]德比致威妥玛,电报,1876年10月19日,F.O.228/564。转引自王绳祖著《中英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150页。
    [3]《缅甸条款》(1886年7月2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85页。
    [1]《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1894年3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78页。
    [2]王婆愣:《中缅关系史》,正中书局 1941年版,第132页。
    [3]《续议缅甸条约附款》(1897年2月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687、688页。
    [4]《藏印条约》(1890年3月1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52页。
    [5]《藏印条款》(1893年12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66-568页。
    [1]《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4月2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346-348页。
    [2]《英藏新约斠注(录8月24日时报),《东方杂志》第1卷,第10号。
    [3]《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4月2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345-346页。
    [4](英)菲利浦·约瑟夫著、胡滨译:《列强对华外交(1894-1900)》,(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90页。
    [1]朱世全:《威海问题》,商务印书馆 1931年版,第8页。
    [2]《扬子江沿岸不割让来往照会》(1898年2月9日、1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31-732页。
    [3]《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9月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07页。
    [1]卢汉超:《赫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289页。
    [2]《北华捷报》,1902年10月29日,第896页。转引自谢振治:《1902年英国对华修约外交》,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论文,第28页。
    [1]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5页。
    [2]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具奏遵赴和都保和会蒇事返俄情形由》,档号01-28-001-03-005,影像资料。
    [3]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拟准画押各款究竟有无窒碍著该衙门再行详审复核并所称红十字会系何等善举一并查明据奏》,档号01-28-001-02-003,影像资料。
    [4]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具奏遵旨查照保和拟准画押各款并红十字会章尚无窒碍由》,档号01-28-001-02-005,影像资料。
    [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奉旨保和第一股内公断一案应否从众画押著该衙门妥议具奏又请议复庆宽条陈所有章程条则即著李盛铎就近考察咨取以备采择等因钦此》,档号01-28-001-02-006,影像资料。
    [6]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具奏保和会内第一股内公断一条遵旨再行复核由》,档号01-28-001-02-007,影像资料。
    [1]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961页。
    [2]"Protocol Permmitting Adherence",June 14,1907,James Brown Scott,The Hague Peace Conferences of 1899 and 1907,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Press,1909,P770.
    [3]王铁崖、朱荔逊:《战争法文献集》,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版,第20、24、26、28、30页。
    [4]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35页。
    [1]《第二次海牙会议上(1907年10月18日)签订的各项公约的批准、加入和废弃表》,(德)奥本海著、(英)劳特派特修订,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编译委员会译:《奥本海国际法》,第2卷,第2分册,法律出版社 1955年版,第496-498页。
    [2](苏)尼古拉耶夫著、徐俊人等译:《国际法中的领水问题》,法律出版社 1956年版,第2页。
    [1]H.Grotius,De Jure Belli ac Paccis Libri Tres 394-397(F.Kelsey trans.1925).转引自陈隆丰:《国家继承与不平等条约》,台北,2003年版,第39页。
    [2]E.de Vattel,The Law of Nations 198(J.Chitty Trans.1858).转引自陈隆丰:《国家继承与不平等条约》,台北,2003年版,第40页。
    [3]Zeng Youhao:Termin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in internaional law:studies in 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 and conventional law of nations.The Commercial Press Ltd.Shanghai,1931,P 8.
    [4]周鲠生:《不平等条约十讲》,上海太平洋书店 1928年版,第10页。
    [5]程中行:《各国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世界书局 1928年版,第3页。
    [6]王铁崖:《中国与国际法——历史与当代》,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法年刊》(1991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2年版,第101-102页。
    [7]王铁崖:《中华法学大辞典 国际法学卷》,中国检查出版社 1996年版,第57页。
    [1]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75页。
    [1]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31页。
    [2]"The Earl of Elgin to the Prime Minister of the Emperor of China." April 24,1858.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3,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686.
    [3]"The Imperial Commissioners Tsung and Wu to the Earl of Elgin",April 26,185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8,Lord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141.
    [4]"The Earl of Elgin to Commissioner Tau".May 1,185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8,Lord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149.
    [5]《英使额尔金为限六日内派便宜行事大臣与议给谭廷襄等照会》,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755页。
    [1](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84页。
    [2]《桂良等又奏英法拒见耆英请敕耆英回京面陈洋务片》,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918页。
    [3](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86-587页。
    [1]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50页。
    [2]《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3页。
    [3]"Commissioners Kweing and Hwashana to the Earl of Elgin",July 1,185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8,Lord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28.
    [1]"The Earl of Elgin to Commissioners Kweing and flwashana".July 2,185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8,Lord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28-229.
    [2]《桂良等又奏英法因条约无朱批依议字样不肯起碇可否先发下朱批片》,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1013页。
    [3]"Rear-Admiral Sir M.Seymour to the Earl of Elgin" July 6,185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8,Lord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45.
    [4]沈惟泰著:《中英外交》,文艺丛书编辑部 1939年版,第40页。
    [5]《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45页。
    [1]《英、法、日使为原二十二条有碍招工另新拟工章致总署照会》(1868年4月1日),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1辑(1),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183页。
    [2]《英使为清廷既坚持照续定通商各口招工章程只得寄达本国核议致总署照会》,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1辑(1),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197页。
    [3]《英国公使阿礼国致总署节略要求会定善后章程》,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1辑(1),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202页。
    [4]陈达:《中国移民》,(英文)1923年,华盛顿版,第18页。转引自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4辑,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225页。
    [5]P.Campell,Chinese Coolie Emigration to Countries within the British Empire,London,1923,P142.
    [1]"Sir R.Alock to the Earl of Clarendon",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67,70-71.
    [2]"Memorial from the Shanghae Chamber of Commerce.",December 31,1869,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University Press,1971,P95-105.
    [1]"Memorial of Merchants and others in London interested in the Trade with China",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University Press,1971,P90,93.
    [2](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96页。
    [3]"Memorandum by Sir R.Alock on 'Further Memorials respecting the China Treaty Convention",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University Press,1971,P153-155_
    [4](美)芮玛丽著、房德邻等译:《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366页。
    [1]《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4册,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7318-7319页。
    [2]王绳祖:《中英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151页。
    [3](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157、158、160页。
    [4]Oppenheim.L,International Law:a Treatise,Volumel,London,1912,P555-556.
    [1]万鄂湘等:《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88页。
    [2]刁敏谦:《中国国际条约义务论》,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8年版,第3编,第43页。
    [3]《巴麦尊子爵致奉命与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公使(懿律海军少将和义律大佐)函》。载(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713页。
    [4]《广州入城问题和“修约”要求》,齐思和等、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6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24页。
    [5](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49页。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2页。
    [2]《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10页。
    [3]《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4月2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346页。
    [4]李育民:《中国废约史》,中华书局 2005年版,第188页。
    [5]《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8页。
    [1]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102页。
    [1]于能模:《旧约即不平等条约之内容》,载于林泉:《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台北正中书局 1983年版,第184页。
    [2]《续议缅甸条约附款》(1897年2月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686页。
    [3]于能模:《旧约即不平等条约之内容》,载于林泉:《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台北正中书局 1983年版,第184页。
    [4]邱祖铭:《缔约失权之综论》,载于林泉:《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台北正中书局1983年版,第33页。
    [5]张廷灏:《不平等条约概论》,载于林泉:《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台北正中书局1983年版,第61页。
    [6]《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年7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82页。
    [1]《香港英新租界合同》(1899年3月1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64页。
    [2]《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年7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82页;《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6月9日),同前书,第769页。
    [3]《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年7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82页。
    [4]《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6月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69页。
    [5]林东海:《外事警察与国际关系》,商务印书馆 1937年版,第113页。
    [1]周鲠生:《现代国际法问题》,商务印书馆 1931年版,第234、237、241页。
    [2]《英军退还舟山条约》(1846年4月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1页。
    [3]《续议缅甸条约附款》(1897年2月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688页。
    [4]周鲠生:《现代国际法问题》,商务印书馆 1931年版,第249页。
    [1]万鄂湘等:《国际法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93页。
    [2]周鲠生:《现代国际法问题》,商务印书馆 1931年版,第251页。
    [3](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216页。
    [4]《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6页。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2-103页。
    [2]康大寿、潘家德:《近代外人在华治外法权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166页。
    [3]《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2页。
    [4]康大寿、潘家德:《近代外人在华治外法权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162、166页。
    [5]《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9月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06-1007页。
    [1]《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4月2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347页。
    [2]《修订藏印通商章程》(1906年4月2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497页。
    [3]康大寿、潘家德:《近代外人在华治外法权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157-160页。
    [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鸦片战争在舟山史料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第401页。
    [5]刘彦:《被侵害之中国》,上海太平洋书店 1928年版,第281页。
    [1]刘彦:《被侵害之中国》,上海太平洋书店 1928年版,第8页。
    [2]《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48页。
    [1]《修订藏印通商章程》(1908年4月20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95-496页。
    [2]刁敏谦:《中国国际条约义务论》,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7年版,第1编,第15页。
    [3]张廷灏:《不平等条约概论》,林泉:《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台北正中书局 1983年版,第59页。
    [4]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上卷,第1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版,第64页。
    [5]《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2页。
    [1]《藏印条款》(1893年12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67页。
    [2]《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2页。
    [3]《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0页。
    [4](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43页。
    [5]邱祖铭:《缔约失权之综论》,林泉:《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台北正中书局 1983年版,第27-28页。
    [1](英)魏尔特著、陆琢成等译:《赫德与中国海关(上)》,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105页。
    [2]《英人担任海关总务税司照会》(1898年2月10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33页。
    [3]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189页。
    [4]鲍明钤:《外人在华沿岸及内河航行权问题》,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 1932年版,第1页。
    [5]郭寿生:《各国行业政策实况与收回航权问题》,上海华通书局 1930年版,第149页。
    [6]《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9-102、102页。
    [1](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188页。
    [2]1861年10月9日,总理衙门与英国公使对3月拟订的《长江各口通商暂订章程》稍作修改后议订《长江各口通商暂行章程》,同日议定《通商各口通共章程》,翌年订立《长江收税章程》。1899年又订立《修改长江通商章程》。具体内容,请参阅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
    [3]《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8页。
    [4]《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4页。
    [5]《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6页。
    [1](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23页。
    [2]刘彦:《被侵害之中国》,上海太平洋书店 1928年版,第94页。
    [3]刁敏谦:《中国国际条约义务论》,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7年版,第3编,第34页。
    [4]刘彦:《被侵害之中国》,上海太平洋书店 1928年版,第94页。
    [5]由中英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如次:《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镇江、九江、汉口;《北京条约》规定开放天津;1876年《烟台条约》,将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开放通商;1893年《藏印条约》开辟亚东通商;1897年《续议缅甸条约附款))将梧州、三水、城江根墟等辟为通商口岸;1902年《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开辟长沙、万县、安庆、惠州、江门为商埠;1906年《续订藏印条约》又加开江孜、葛大克为通商口岸。
    [1]《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1858年11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16-117页。
    [2]《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8页。
    [3](法)卫青心著、黄庆华译:《法国对华传教政策》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215页。
    [4]《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7页。
    [5]《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0页。
    [1]陈翰笙:《华工出国史料》第4辑,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376页。
    [2]《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45页。
    [3](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216页。
    [4]孙晓楼、赵颐年:《领事裁判权问题》,商务印书馆 1936年版,第43页。
    [5]《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6页。
    [1]赵之恒等主编:《大清十朝圣训·清仁宗圣训》(卷104),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年版,第6643页。
    [2]《耆英等奏查办美利坚等国通商大略情形折》,齐思和等整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5册,中华书局 1964年版,第2717页。
    [3]《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2页。
    [4]《续议滇缅条约附款》(1897年2月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690页。
    [1]《展拓香发港界址专条》(1897年6月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69页。
    [2]《续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1890年3月3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54页。
    [3]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6年版,第162页。
    [4](德)奥本海著、岑德彰泽《奥本海国际法》,平时,商务印书馆 1936年版,第551-552页。
    [1](美)惠顿著:《万国公法》,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版,第90页。
    [2]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228页。
    [3]黄瑶著:《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法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2页。
    [1]R.P.hnand,Sovereign Equality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Recueil des Cours,1986,Ⅱ,P53.转引自杨泽伟:《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法律效果》,《法商研究》2002年5期。
    [2]Edwin Dewitt Dickson.The Equality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0,P 153.
    [3]Oppenheim.L,International Law:a Treatise,Volumel,London,1912,P107.
    [4](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81页。
    [5](英)魏尔特著、陈琢才等译:《赫德与中国海关》上册,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508页。
    [6](德)施丢克尔著、乔松译:《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3年版,第65页。
    [1]Monsieur De Vattel,The Law of Nations,Philadelphia,1853,P198.
    [2]CHIU,HUNGDAH.Comparison of the Nationalist and Communist Chinese Views of Unequal Treaties[A].COHEN,JEROME ALAN.China's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Law:Some Case Studies[C].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2.转引自张建华:《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3]《硃谕》,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7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2270页。
    [4](英)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2分册,商务印书馆 1972年版,第359页。
    [1]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国际条约集(1917-1923)》,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年版,第266-273页。
    [2]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年版,第373-374页。
    [3]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9年版,第37页。
    [4]白桂梅、李红云编:《国际法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226页。
    [5]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318、322页。
    [6]凯尔逊:《国际法原理》,1952年英文版,第344页。转引自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242页。
    [1]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327-328页。
    [2](英)罗拔·郭瞳著,岳经纶译:《香港的终结:英国撤退的秘密谈判》,(香港)明报出版社 1993年版,第125-126页。
    [1]叶祖灏:《废除不平等条约》,独立出版社 1944年版,第18页。
    [2](苏)科热夫尼科夫:《国际法》,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第258页。
    [1]江国青:《国际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第367页。
    [2]丁韪良译:《论外交缘由》,邵之棠辑:《皇朝经世文统编》,卷46,文海出版社 1980年版,第1925页。
    [3](英)萨道义著、杨立义译:《萨道义外交指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年版,第99页。
    [4]《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6页。
    [1]"Commissioners Kweiliang,Hwashanna,&c.,to the Earl of Elgin",October 22,185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9,Lord Elgin's Mission,Taiping Rebellion and Proposed Naval Force for China 1858-1865,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6-8.
    [2]"The Earl of Elgin to Commissioners Kweiliang,Hwashanna,&.",October 28,185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9,Lord Elgin's Mission,Taiping Rebellion and Proposed Naval Force for China 1858-1865,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10.
    [3]《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44页。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6-97页。
    [2]《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7页。
    [3]C.Y.Chao,Chinese Diplomatic Practice and Treaty Relations(1842-1943),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of Ch'ing Dynasty.Taipei:China Culture Service,1955,P16.
    [4]"Major Crossman to the Secretary to the Treasury",July 18,1867.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2,Shannon Ireland:Irish University Press,P12.
    [5]"Sir R.Alock to the Earl of Clarendon",October 29,1869.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2,Shannon Ireland:Irish University Press,P263,257.
    [6]《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7页。
    [1]《出使四国公牍序》,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 1971年版,第377页。
    [2]王庆海:《国际法》,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250-251页。
    [1](英)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2分册,商务印书馆 1972年版,第284页。
    [2]《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7页。
    [3]《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2页。
    [4]《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2页。
    [5]“Memorandun by Mr.Wade respecting the Revison of the Treaty of Tien-tsin”,December,186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1,Treaty Revision and Sino-Japanese Dispute over Taiwan,1868-1876,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4-5.
    [1]《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48页。
    [2]《中外往来仪式节略》(1880年11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77页。
    [3]《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1894年3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79页。
    [4]《保工章程》(1904年5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40、243、240页。
    [1]《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4807页。
    [2]赫德:《局外旁观论》,王健:《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5页。
    [3](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20页。
    [1]英厘,格令(grain)旧译,1克(1 gram)=15.43格令(grains)。
    [2]《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1页。
    [3](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22页。
    [4]《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0页。
    [5]郑振铎:《晚清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第171页。
    [6]《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2、110-111页。
    [1]"Memorandum showing the Steps taken by China to carry out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mmercial Treaty of September 5,190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1,Series 5,Vol.13,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427.
    [2]《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1-42页。
    [3]《天津条约》(1858年10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0页。
    [4]《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1858年11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16页。
    [5]《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0页。
    [1]《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0-42页。
    [2]《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2页。
    [3]《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1858年11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18页。
    [4]《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1858年11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16-117页。
    [1]《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1894年3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79页。
    [2]《钟表减税并严防偷漏章程》(1869年5月12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274-275页。
    [3]《烟台条约续增专条》(1885年7月1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71页。
    [4]《会讯船货入官章程》(1868年5月3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259页。
    [1]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252、255页。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9页。
    [3]郑观应著、辛俊玲评注:《盛世危言》,华夏出版社 2002年版,第410页。
    [4]《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2页。
    [1]《通商行船续订条约》(190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3页。
    [2]《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86页。
    [3]《使英曾纪泽致总署华人据缅甸八幕城筹商办法电》,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937页。
    [4]《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 1971年版,第323页。
    [5]《议定滇缅界务商务条约疏》,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 1971年版,第337页。
    [1]《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1894年3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79页。
    [2]《议定滇缅界务商务条约疏》,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 1971年版,第337页。
    [3]《议定滇缅界务商务条约疏》,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 1971年版,第337页。
    [4]丁凤麟:《薛福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94页。
    [5]《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1943年1月1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2年版,第1268页。
    [1]《中国及英属印度邮政局互订代寄邮件暂行章程》(1903年10月27日)、《互寄邮件暂行章程》(1904年12月29日)、《代寄邮件暂行章程》(1905年12月27日)、《代寄邮件章程》(1909年2月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00-202页、266-270页、342-343页、559-560页。
    [2]《互寄包裹章程》(1909年6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570-573页。
    [1]丁进军:《晚清中国与万国邮联交往述略》,《历史档案》1998年第3期。
    [2](德)奥本海著、岑德彰译:《奥本海国际法》,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年版,第318-319、320页。
    [3]候中军:《不平等概念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罗忆松:《海商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版,第248-249页。
    [2]《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8页。
    [1]D.r.Thomas,Matitime Liens,London stevens & Sons,1980,P151-152.转引自张辉:《船舶优先权法律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97页。
    [2]《酬赏失事洋船章程》(1869年),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14页。
    [3]周鲠生:《国际法》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261页。
    [4]周鲠生:《国际法》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262页。
    [1]《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6页。
    [2]《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9页。
    [3]《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1894年3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79-580页。
    [4]姚之鹤:《华洋诉讼例案汇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5年版,第455-458页。
    [1]赵永琛:《国际刑法与司法协助》,法律出版社 1994年版,第194页。
    [2]I·A·希勒:《国际法中的引渡》,曼切斯特大学出版社 1971年版,第13页。转引自黄风:《引渡制度》,法律出版社 1980年版,第5页。
    [3]吴维健、魏岷:《张之洞绝学:近代官场奥秘集成(1-12册)》,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年版,第3738页。
    [1]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278页。
    [2]《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1894年3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79页。
    [3]《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1894年3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79页。
    [4]《续议缅甸条约附款》(1897年2月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89页。
    [1]英文本为,"and Chinese subjects wishing to proceed to Burmah from China shall,on the application of any recongnized chinese official,be entitled to receive similar passports from Her Britannic Mejesty's Consul at Manwyne or other convenient places in China where there may be a British Consular officer.”另外,请参比英国人自缅入滇护照问题的英文本,"Passports,written in Chinese and English,and identical in terms to those issued to foreigners at the treaty ports in china,shall,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er British authorities,be issued to British merchants and others willing to proceed to china from Burmah."(MacMurray,Jhon Van Antwerp,Treaties and Agreements with and concerning China,1894-1919,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1,P7.)
    [2]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4辑,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388页。
    [3]《续订招工章程条约》(1866年3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242-246页。
    [1]《续订招工章程条约》(1866年3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243页。
    [2]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4辑,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69-70页。
    [3]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1辑(4),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1654页。
    [1]《保工章程》(1904年5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40页。
    [2]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1辑(4),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1750-1751页。
    [1]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7-13页。
    [2]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45页。
    [3]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46页。
    [4]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24页。
    [5]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26页。
    [6]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57页。
    [7]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49-50页。
    [8]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331页。
    [1]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335-340页。
    [2]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第19-20页。
    [1]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272页。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375页。
    [3]《演说中外立约始末》,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时事采新汇选》第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版,第700页。
    [1]Alexander Michie,The Englishman in China During the Victorian Era:As Illustrated in the Career of Sir Rutherford Alock,Volumel,Edinburgh:W.Blackwood,1900,P411.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451页。
    [3](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375页。
    [4](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376页。
    [5]《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1页。
    [6]Sir Edward Hertslet,Treaties.,&c.,Betweent Great Britain and China,Harrison 1896,P5-6.
    [7]《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福州问题史料》,《历史档案》1990年第2期。
    [1]《闽浙总督刘韵珂等奏陈办理英人租占福州神光寺始末情形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末教案》第1册,中华书局 1996年版,第48页。
    [2]《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福州问题史料》,《历史档案》1990年2期,第47页。
    [3]佐佐木正哉:《鸦片战争の研究》(资料篇),台北文海出版社 1983年版,第245页。
    [4]《两广总督耆英广东巡抚黄思彤奏英人借端求进省城现在察看办理折》,齐思和等整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6册,中华书局 1964年版,第2946页。
    [5]《南京条约》中文本规定英民可在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居留。而港口是指在城外开辟的通商处所。英文本有所不同,与领事居留地一样,也是“城镇”(cities and towns)。也就是说,依据中文本,英民只能在城外的港口居留;依据英文本,英民与领事一样,可以在城内居留。《南京条约》没有规定作准文字,而依据国际法,“除有相反之规定外,凡用两种文字订定之条约,彼此意义有不符合时,双方应各以其本国文字为准。不能藉口对方之文字作有利本国之解释。”(奥本海著、岑德彰译:《奥本海国际法)),平时,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88页。)中方可只接受中文本的约束,英民只能在港口居留而不能入城。
    [6]《英军退还舟山条约》(1846年4月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0页。
    [7](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438页。
    [1]《著两广总督徐广缙暂令英使入广州城一游事上谕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7册,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第902页。
    [2]《徐广缙奏熟筹英人进城一事实属万不可行折》,齐思和等整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6册,中华书局 1964年版,第3171页。
    [3]《著照两广总督徐广缙等所奏毋准英人入城并务以安民为洋务之本事上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7册,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第918页。
    [4]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译:《鸦片战争史料选译》,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486页。
    [1]F.O.228/161_转引自严中平:《太平天国初期英国的侵华政策》,《新建设》,1952年9月号。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74-375页。
    [3](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晚清中国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249页。
    [4]《演说中外立约始末》,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时事采新汇选》第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版,第700页。
    [5]《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4页。
    [1]《桂良等奏英自定条约五十六款逼令应允折》,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966页。
    [2]《桂良等奏连日与各国会议条约万不能动折》,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4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1184、1185页。
    [3]《廷寄》,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7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2503页。
    [4]《复涂宗瀛》,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第9册,岳麓书社 1994年版,第6811页。
    [5]李鸿章:《筹议海防折》,王德锋,傅炳旭编:《中国近现代史参考资料》,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
    [6]《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7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3878-3879页。
    [7]《代李伯相复岑宫保书》,薛福成:《庸庵文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第179页。
    [8]《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3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7126页。
    [9]《奕訢桂良文祥奏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呈览请议遵行折》,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8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2675页。
    [10]"Prince Kung to Sir F.Bruce.",June 19,1863.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34,Shannon Ireland: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684.
    [1]《上谕》,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6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3393-3394页。
    [2]潘向明:《清史编年》,第11卷,光绪朝(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280页。
    [3]《廷寄》,齐思和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6册,中华书局 1964年版,第2942页。
    [1]《廷寄》,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55页。
    [2]《署理两广总督徐广缙奏报接见新任英使文翰并与其同登大船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7册,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第863页。
    [3]《刘韵珂等奏福州厦门英人已有住处鼓浪屿英人已退兵折》,齐思和等:《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6册,中华书局 1964年版,第2923页。
    [4]《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奏》,文庆等编:《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10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56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732页。
    [5]《陆建瀛奏英使欲至天津递文已饬苏松太道麟桂接收代递折》,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9页。
    [6]《廷寄》,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7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579页。
    [7]范海泉校:《丁禹生政书》,香港海宝全电脑排版植字有限公司 1987年版,第226页。
    [8](美)芮玛丽:《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288页。
    [9]《英国照会》,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055页。
    [1]《给英国照会》,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057页。
    [2](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65页。
    [3]《查看英法两国交涉事宜疏》(1890年),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312页。
    [4](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49页。
    [5]郭子钧:《领事裁判权制度下之在华法国法院》,《东方杂志》,第28卷,第15号。
    [1]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314页。
    [2]《英国遗嘱检证、离婚和海事分庭判决集》,第4册,英文版,第129页。转引自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315页。
    [1](加)鲍依钦科:《美国宪法》,法律出版社 1965年版,第24页。
    [2]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319页。
    [3]《给英国照会》,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4808页。
    [4]《张文襄公牍稿》,卷3。转引自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 1991年版,第400页。
    [5]《署湖广总督江苏巡抚李翰章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4972页。
    [6]张晋藩:《中国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第401页。
    [1]张晋藩:《中国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第403页。
    [2]《廷寄》,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8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2762页。
    [3]《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3页。
    [4]《通商行船续订条约》(190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86页。
    [5]黄宗勋:《商标行政与商标争议》,商务印书馆 1940年版,第2页。
    [6]黄宗勋:《商标行政与商标争议》,商务印书馆 1940年版,第79页。
    [1]黄宗勋:《商标行政与商标争议》,商务印书馆 1940年版,第77页。
    [2]《日使照请商标之速布》,《盛京时报》第283号,1907年9月28日。
    [3]黄宗勋:《商标行政与商标争议》,商务印书馆 1940年版,第77页。
    [4]"Memorandumshowing Steps taken by China to carry out the Provisons of the Commercial Treaty of September 5,190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532.
    [1]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379页。
    [2]这些缺陷主要有:与清政府外交实践不相统一、专业化程度低、缺乏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未明确最高外交决策权。(参见何新华、王小红:《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的缺陷》。载《历史档案》,2005年第1期。)
    [1]《钦差大臣奕訢等奏英使来京意在撤兵并向其微露设立总理衙门事片》,齐思和等编:《第二次鸦片战争》第5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第346页。
    [2]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学苑出版社 2001年版,第268页。
    [3](英)季南:《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第28-29页。
    [4](美)马士著:《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207页。
    [5]《章程六条》,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8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2678页。
    [6]刘伟著:《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第320页。
    [7]交涉司既是督抚属官,归其节制考核;外务部又可随时考察,不得力者可奏请撤换,有双重隶属关系。
    [1]《办理通商事务大臣薛焕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81页。
    [2]"Memorandum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Chinese Empire and its Internal Adminstration,in connection witha Revision of Treaties",November 8,1867,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0,China's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y Revision,1866-1869,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v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64.
    [3]《英国照会》,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67-268页。
    [4]《给英国照复》,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73页。
    [5]《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4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7794页。
    [1]《给英国照复》,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73页。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54页。
    [3]《恭亲王等又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6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3394-3395页。
    [4]《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3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7130页。
    [5]《总署致英使奉谕马嘉里案已结嗣后当照约保护照》,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139页。
    [6]朱寿朋编、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 1958年版,第5488页。
    [1]卫三畏:《论广州人民反对英人入城》,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料编译组编译:《外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看待中国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反动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论著选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 1961年版,第483页。
    [2]《续增条约》(1906年10月2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46页。
    [3]《倭仁景霖奏洋人自带条约宣布恐有捏造请将条约先行密寄折》,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7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2621页。
    [4]《奕訢等又奏覆奏印寄各省条约情形片》,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7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2630页。
    [5]薛福成:《应诏陈言书》(1875年),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6]《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5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985页。
    [7]《恭亲王奕訢等奏为遵议丁日昌曾国藩所奏教务隐忧等情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末教案》第1册,中华书局 1996年版,第944页。
    [1]《总署奏请将条约颁发交州县各官以凭交涉折》,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189页。
    [2](美)费正清:《剑桥晚清中国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256页。
    [3]《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2页。
    [4](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358页。
    [1](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435-436页。
    [2]" The Earl of Malmesbury to Dr.Bowring",July 21,1852,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3,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12.
    [3]"The Earl of Clarndon to the Earl of Elgin",April 20,1857,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3,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423.
    [4](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696页。
    [1]《英国照会》,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54-267页。
    [2]赫德:《局外旁观论》,王健:《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第5-6页。
    [3]《威妥玛新议略论》,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7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3797-3798页。
    [1]"The Earl of Clarendon to Mr.Burlingame",December 28,186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1,Treaty Revision and Sino-Japanese Dispute over Taiwan,1868-1876,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1.
    [2]《照译英使威妥玛致李鸿章洋文节略》,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58-59页。
    [3](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125页。
    [4](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171页。
    [5]罗素致费多克领事,1861年1月11日,英国外交部档案原稿第228组,第297卷。转引自王绳祖著:《中英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5页。
    [1]《英国使臣威妥玛来函》,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640页。
    [2]李鸿章:《李鸿章全集》第6册,海南出版社 1997年版,第2989页。
    [3]Alexander Michie,The Englishman in China During the Victorian Era:As Illstrated in the Career of Sir Rutherford,Vol.2,London,1900,P221-222.
    [4]P.D.Coates:China Consuals:British Consular Officers,1843—1943.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Warwick nouse,Hong Kong,1988,P156.
    [5]周家楣:《期不负斋全集》卷1《拟奏积年办理洋务情形疏》。转引自杨遵道、叶美凤著:《清政权半殖民地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162页。
    [1](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431页。康吞被判违反的条约为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第13款,“凡英商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侯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勉力劝息,使不成讼。”(参见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2页。)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29页。
    [3](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7页。
    [1](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33页。
    [2](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38页。
    [3]蒯世勋:《上海公共租界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第30、34页。
    [4]《翰林院侍读陈秉和奏请申明条约转饬教士恪遵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末教案》第3册,中华书局 1996年版,第660页。
    [5]T.W.Overlach:Foreign Financial Control in China.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19,P10.
    [1](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418页。
    [2](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88页。
    [3](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202页。
    [4](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421页。
    [5]《给英国照覆》,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74-275页。
    [1]Britten Dean,China and Great Britain:The Diplomacy of Commercial Relations 1860-1864,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P53.
    [2]《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1页。
    [3]《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3页。
    [4]《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1843年10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7页。
    [5](美)泰勒 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上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46页。
    [6](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版,第87-88页。
    [1](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版,第90-91页。
    [2]郑斌:《中国国际商约论》,商务印书馆 1925年版,第66-67页。
    [3]"Memorandum respecting the Immigration of Persons into British Dominion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Immigrants",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473.
    [4]郑斌:《中国国际商约论》,商务印书馆 1925年版,第67页。
    [5]Peter Wesley Smith,Uneual Treaty 1898-1997:China,Great Britain and Hong Hong's New Territories.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P51.
    [1]Peter Wesley Smith,Uneual Treaty 1898-1997:China,Great Britain and Hung Hung's New Territories.Hu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P196.
    [2]《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4808页。
    [3]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53页。
    [4](德)奥本海著、岑德彰译:《奥本海国际法》,平时,商务印书馆 1936年版,第565页。
    [1]钟书河:《走向世界丛书——孙家谷使西书略》,岳麓书社 1985年版,第381页。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6页。
    [2]"Lord J.Russell to Mr.Bruce ",October 29,1859,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4,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120.
    [3]齐思和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5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第85-86页。
    [4]"Memorandum on the Ques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the Foreign Representatives at Peking by the Emperor of China",January 15,1873,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1,Treaty Revision and Sino-Japanese Dispute over Taiwan,1868-1876,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19.
    [5]《英国公使照会并粘单》,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856页。
    [1]《恭亲王等又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5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8232-8233页。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292页。
    [1]《预筹各国使臣合请觐见片》,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 1971年版,第303页。
    [2]章开沅:《清通鉴》第4册(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岳麓书社 2000年版,第636页。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附奏折》,外交类,第59号。转引自王开玺:《晚清政治新论》,商务印书馆 2006年版,第305页。
    [4]"Sir J.Walsham to the Earl of Rosebery",September 28,189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6,South-East Asia:China,India,Burma,Siam and Tibet,1850-1908.Ann Trotter ed..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123.
    [5]见王开玺;《戊戌时期清廷觐见礼仪的改革》,《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3期。
    [1]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 1959年版,第1261页。
    [2]《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9月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957年版,第1023-1024页。
    [3]P.D.Coates:China Consuals:British Consular Officers,1843-1943.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Press,Warwick House,Hong Kong,1988,P32.
    [4]《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2页。
    [1]The Earl of Elgin to Commissioners Kweiliang and Hwashana",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3,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805.
    [2]《英国照会》,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4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7805页。
    [3]《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4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7795页。
    [1]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 1971年版,第648、665、781页。
    [2](英)霍尔:《东南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第736页。
    [3]《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8页。
    [1]《总署奏台湾抽收洋商厘金与约不符请旨遵办折》,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2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1363-1364页。
    [2]《直督李鸿章致总署刘电免厘事请辨明约章口字电》,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2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1366页。
    [3]《直督李鸿章致总署台湾府城口字样本属牵混电》,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2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1365页。
    [4]《总署致李鸿章转刘铭传通商口岸无论城镇皆为口岸电》,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2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1365页。
    [1]《外务部照会通商口岸不能包括城池洋货运入长沙贸易应先划清口岸地界即可定税厘权限文》,颜世清等编:《光绪已已(31)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15-516页。
    [2]《湘抚庞咨英商贝纳赐再长沙城内开设行栈业经迁徙议结摘录始末情形查照备案文》,王克敏等编:《光绪丙午(32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652-1658页。
    [1]《鄂督瑞瀓咨外部美孚行在宜昌城内售卖货物与约不符请照覆美使饬办文》,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3921页。
    [2](奥)阿尔弗雷德·菲德罗斯等:《国际法》(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第214页。
    [3]《盛大臣来电》,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4册,中国书店 1990年影印本,第120-121页。
    [1]《外务部照会洋商在潮汕口岸未完子税货物照章应抽厘金至英政府诠解口岸字义包括太广未能允认文》,王克敏等编:《光绪丁未(33)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707-2708页。
    [2]《附录英国照会》,徐宗亮:《通商约章类纂》卷5,1886年板存天津官书局,第145-146页。
    [3]《附录给英国照会》,徐宗亮:《通商约章类纂》卷5,1886年板存天津官书局,第147页。
    [4]《附录英国给通商各口领事官劄文》,徐宗亮:《通商约章类纂》卷5,1886年板存天津官书局,第148-149页。
    [1]该款全文为:“英国民人,在各口并各地方意欲租地盖屋,设立栈房、礼拜堂、医院、坟基,均按民价照给,公平议定,不得互相勒掯。”。(见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8页。)
    [2]A.J.Sargent,Anglo-Chinese Commerce and Diplomacy,Oxford:Clarendon Press,1907,P158.
    [3]"Memorandum by Mr.Wade respecting the Revison of the Treaty of Tien-tsin",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623.
    [4](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35页。
    [5](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22页。
    [6]《1902年1月13日戴乐尔致赫德函》,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 1994年版,第21页。
    [1]《热河都统廷咨英商丰大行在热河私设分荘已饬封闭文》,王克敏等编:《光绪丙午(32)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643-1645页。
    [2]《皖抚诚咨英商在巢县内地开设胜昌洋行并私刊运粮报单已饬认真查禁文》,王克敏等编:《光绪丙午(32)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649-1652页。
    [1]《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2页。
    [2]《过境税声明》(1843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3页。
    [3]"Memorial from the Shanghae Chamber of Commerce.",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13-14.
    [1](美)威罗贝著、王绍坊:《外人在华特权与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去 1957年版,第457页。
    [2]"Sir T.Wade to the Earl of Derby",July 14,1877,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2,Chefoo Convention and Its Aftermath,1876-1885,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51.
    [3]"Sir T.Wade to the Earl of Derby",July 14,1877,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2,Chefoo Convention and Its Aftermath,1876-1885,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49.
    [4](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321、322页。
    [1]"Minute of a Meeting of the Mixed Commission,July 14,186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0,China's Rehabilitaion and Treaty Revision,1866-1869.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36.
    [2]"Memorandum by Sir R.Alcok on 'Further Memorials respecting the China Treaty Convention",May 3,1870,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3,Irish Univercity Press,1971,P152.
    [3](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130页。
    [4]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中华书局 1962年版,第816页。
    [1]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中华书局 1962年版,第837页。
    [2]天津市档案馆:《三口通商大臣致津海关税务司札文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第2页。
    [3]三联报单制度的具体内容为,洋商如从海口入内地买土货:1、洋商先呈报海关,由海关发给三联报单。2、洋商到单内指定地方买齐土货,欲运至海口装运,该商即将三联报单在首经第一子口呈交;该第一子口收下三联报单后,即将一单盖印加封,迅速报送该商所报出口海关查照;又将一单盖印按月呈送总理衙门备查;其余一单留该子口照单填发该货运照,给该商前往路上各子口呈验,盖戳放行。3、到达出口海关设卡处后,则由卡带同运货人赴海关请领已在海关完纳半税单据,方准过卡。(参见《颁行税单运照报单式》,蔡乃煌纂:《约章分类辑要·口岸商务门》,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2辑,文海出版社印行,第2065-2066页。
    [4]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中华书局 1962年版,第837页。
    [5]"Report on Transit Pass System,Chinkiang." February 23,1886,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3,Instability In and Beyond China,1885-1892,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42.
    [1]《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49页。
    [2]《外务部咨洋商入内地买货验明单货相符方给运照文》,颜世清等编:《光绪已己(31)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54-555页。
    [3]《外务部照会英商仁记往甘肃内地采办皮货被风翔厘局扣留系由该商隐匿联单不服查验断无赔偿之理文》,王克敏等编:《光绪丙午(32)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573-1574页。
    [4](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181页。
    [1]参阅曹英:《不平等条约与晚清中英贸易冲突》,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2]《天津条约》(1858年6月2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11页。
    [3]徐素华:《筹洋刍议——薛福成集》,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第57页。
    [1](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16页。
    [2](英)季南:《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年),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第118-126页。
    [3]《与英外部请重定英犯梅生罪名》(1892年),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408页。
    [1]《与英外部请重定英犯梅生罪名》(1892年),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408-409页。
    [2]"The Marquis of Salisburyto Sieh Ta-jen",Feburary 23,189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23,Instabililty In and Beyond China,1885-1892,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199.
    [3]《与英外部再论英犯梅生罪名》(1892年),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437、439页。
    [4]《与英外部请重定英犯梅生罪名》(1892年),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409页。
    [1]"The Marquis of Salisburyto Sieh Ta-jen",Feburary 23,189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23,Instabililty In and Beyond China,1885-1892,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199.
    [2]《与英外部再论英犯梅生罪名》(1892年),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438页。
    [3]《与英外部再论英犯梅生罪名》(1892年),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437-438页。
    [1]《咨总理衙门并北南洋大臣李刘与英外部追论英人梅生勾通会匪谳案》,薛福成著:《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 1971年版,第650页。
    [2]"Memorandum",April 7,189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23,Instabililty In and Beyond China,1885-1892,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83.
    [3]"Memorandum",April 7,189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23,Instabililty In and Beyond China,1885-1892,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84.
    [1]"Consul-General Hannen to the Marquis of Salisbury",April 6,189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23,Instabililty In and Beyond China,1885-1892,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v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83.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16页。
    [3](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16-517页。
    [4](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15-516页。
    [1](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第515页。
    [2]《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02-103页。
    [3]聂宝璋、朱荫贵等:《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244页。
    [1]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338页。
    [2]《江西派办政事处详江西巡抚夏英美德各国兵舰违约驶入鄱阳湖游弋演炮申明约章要义咨陈外务部照会各国公使照约办理批文并批》,载《东方杂志》,第1卷,第12期。
    [3]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359页。
    [4]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335页。
    [1]《江西派办处呈请护理江西巡抚周阻止英国兵船入湖核示文》,《外交报》乙己第11号,1905年6月7日。
    [2]聂宝璋、朱荫贵:《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 第2辑(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242页。
    [3]《江西派办处呈请护理江西巡抚周阻止英国兵船入湖核示文》,《外交报》乙己第11号,1905年6月7日。
    [1]《论禁阻兵舰入湖》,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时事采新汇选》第1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5678-5679页。
    [2]《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2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41页。
    [3]《订租威海卫专条》(1898年7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82页。
    [4]朱世全:《收回威海卫交涉经过》,威海市政协科教文史委员会编:《英国租占威海卫三十二年》(威海文史资料第10辑),1998年版,第139页。
    [1]《论英国不还威海卫事》,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时事采新汇选》第1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版,第6119页。
    [2]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威海事》,档号02-10-015-01-065,影像资料。
    [1]"Memorandum on Weihaiwei",January 8,1907,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592.
    [2]"Memorandum on Weihaiwei",January 8,1907,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595-596.
    [3]《论英国不还威海卫事》,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时事采新汇选》第1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版,第6119页。
    [1]《论索还威海卫》,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时事采新汇选》第1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6098页。
    [2]"Memorandum respecting Weihaiwei",January 11,1906,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00.
    [3]"Memorandum respecting Weihaiwei",January 11,1906,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00.
    [4]"Sir C.MacDonald to the Marquess of Lansdowne",October 15,1905,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04.
    [1]"Sir E Satow to the Marquess of Lansdowne",October 16,1905,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05.
    [2]《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3月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39页。
    [3]"Sir E Satow to the Marquess of Lansdowne",October 16,1905,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1,Series 5,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05.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7页。
    [2]谢彬著:《中国邮电航空史》,中华书局 1933年版,第176页。
    [3]《修订藏印通商章程》(1908年4月20日),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96页。
    [4]厦门、广州、汕头、福州、海口、宁波、上海、汉口、烟台、威海卫、天津、喀什噶尔、江孜、帕克里和亚东邮局(谢彬著:《中国邮电航空史》,中华书局 1933年版,第178页)。
    [1]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关与邮政》,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33-34页。
    [2]"Memorandum respecting British and Foreign Post Offices in China",October 30,1923,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2,Series 5,Vol.28,Ann Trotter ed.,China,1923.6-1924.12,Univerc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69.
    [3]"Memorandum respecting British and Foreign Post Offices in China",October 30,1923,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2,Series 5,Vol.28,Ann Trotter ed.,China,1923.6-1924.12,Univerc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70.
    [1]楼祖诒著:《中国邮驿发达史》,中华书局 1940年版,第339页。
    [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关与邮政》,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158页。
    [3](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37页。
    [4]柳克述:《近世外交史))(下卷),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处印行 1933年版,第148页。
    [5]《华盛顿会议关于在中国之外国军队决议案》(1922年2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3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62年版,第201页。
    [6]Pollard R T.China's Foreign Relations(1917-1931).The Macmillan Comoany,1933,P251.
    [1]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334页。
    [2]"Dr.Bowring to the Earl of Clarendon",April 19,1852,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3,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3.
    [1](美)彼得·卡赞斯坦等:《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第29页。
    [2]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286页。
    [3]万鄂湘等:《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415页。
    [1]《廷寄二》,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326页。
    [2]《桂良奏筹议与英美交涉办法并派员赴津会办折》,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324页。
    [3]《军机大臣拟答法国各条》,贾桢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3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第748页。
    [1]《天津条约》(1858年6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9页。
    [2]"Circular addressed by Sir R.hlock to Consuls in China",May 28,1867,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191.
    [3](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48-49页。
    [4]"Sir R.Alock to Lord Stanley",November 15,1867,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242.
    [1]《总理衙门信函》,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4818页。
    [2]《瑞麟函》,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4946-4947页。
    [3]《浙江巡抚马新贻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0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188页。
    [1]《湖广总督李鸿章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0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146-5148页。
    [2]《湖广总督李鸿章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0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149-5150页。
    [3]《崇厚又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0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106-5111页。
    [1]《英国公使照会并粘单》,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853页。
    [2]《给英国公使照覆》,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867页。
    [3]"The Earl of Clarendon to Sir R.Alock," June 4,1869,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547-548.
    [4]《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288-6289页。
    [1]《给英使阿礼国节略》,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311-6314页。
    [2]"Lord Stanley to Sir R.Alock",August 16,1867,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194.英国采取有限修约方针,固然是与它在这一时期奉行的“合作政策”有关,但根本的原因在它对中国市场价值的判断不同。英商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之所以中英贸易停滞不前,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没有被严格执行,以及中国还不够开放,只要强力改造中国,在华贸易的繁荣必将随之而来。英国官方则认为,对华贸易并非象商人们宣称的那样潜力无穷,这种潜力是虚幻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外贸易发展的最大壁垒,对华贸易并不值得英国去冒战争的危险,并促使中国崩溃,应该踟蹰前进,有限修约。
    [1]《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292-6294页。
    [2]《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748页。
    [3]《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750页。
    [4]"Sir R.Alock to M.de Rehfuse.",October 20,1869,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 35,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P83.
    [1](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222页。
    [2]《直督李鸿章奏日本议结琉球案牵涉改约暂宜缓允折》,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440页。
    [3]黄溶:《花随人圣庵摭忆 附补编》,上海古籍版社 1983年版,第180页。
    [4]《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521页。
    [5]《给英使阿礼国节略》,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301页。
    [6]《崇厚又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9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108页。
    [7]《上海美商拟用机器制造绸缎复书》,黄遵宪撰、吴振清等整理:《黄遵宪集》(下),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444页。
    [8]戴东阳:《晚清驻外使臣与不平等条约体系》,北京大学 1999年博士论文,第53页。
    [9]曾纪泽:《敬陈管见疏》(1880年5月27日),雷广臻:《晚清外交使节文选译》,巴蜀书社 1997年版,第66页。
    [1]曾纪泽著、刘志惠点校辑注:《曾纪泽日记》(中),岳麓书社 1998年版,第981-982页。
    [2]《总署致各国公使请将法人违约之处转报各本国照会》,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799页。
    [3]《户部尚书熙敬等奏整顿洋税逐渐收回利权片》,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2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1948页。
    [1]《总理衙门清档》,原抄本,01-21号,48函,49宗,册7。发英国公使照会。转引自王尔敏:《晚清商约外交》,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41页。
    [2]《张之洞 吕海寰 盛宣怀奏英国商约定议遵旨画押折》,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3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2668页。
    [3]《1902年中英商约会谈纪要》,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历史文献》第1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版,第354-355页。
    [4]《1902年中英商约会谈纪要》,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历史文献》第1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版,第362-363页。
    [5]《1902年5月29日戴尔乐致赫德呈文第1430号及第十九次会议记录附件:贺璧理的意见》,《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 1994年版,第56页。
    [1]金正昆:《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43页。
    [2]顾维钧:《外人在华之地位》,外交部图书处 1925年版,第63页。
    [3]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 1958年版,第4833页。
    [4]《删除律例内重法折》,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 1985年版,第2027页。
    [1]"Instructions by Sir R.Alock to British Commissioner resepecting Mixed Courts",May 1,186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0,China' s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y Revision,1866-1869,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24.
    [2]《新定条约》(1869年10月2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09页。
    [1]《英国公使节略》,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833-5834页。
    [2]"Mr.Hart to Sir R.Alock",Peking,December 4,186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E,Asia1860-1914,Vol.20,China' s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y Revision,1866-1869,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302.
    [3]" Sir R.Alock to Lord Stanley",Peking,December 6,1868,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E,Asia1860-1914,Vol.20,China's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y Revision,1866-1869,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10.
    [4]《覆英国公使修约二十九款》,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802页。
    [5]《总税务司赫德的修约节略》,1901年10月9日,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研究室编译:《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页。
    [1]《总税务司赫德致外务部函》,1902年3月6日,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研究室编译:《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3页。
    [2]《总税务司赫德致外务部函及商约依序节略致三》,1902年2月18日,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研究室编译:《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8页。
    [3]《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9页。
    [4]《鄂督张之洞致外部与英使商收回法权补救教案电》,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3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2565页。
    [1]《英国公使节略》,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826页。
    [2]《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2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6290-6291页。
    [3]《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49页。
    [1]《兰士敦侯爵致萨道义爵士电》,1901年4月23日,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478页。
    [2]《赫德致金登干函)),1902年6月1日,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秘档 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7卷(1900-1907),中华书局 1996年版,第363页。
    [3](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363页。
    [4](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年版,第365页。
    [5]童蒙正:《关税论》,商务印书馆 1934年版,第192页。
    [1](英)魏尔特著、陆琢成等译:《赫德与中国海关》(下),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434页。
    [2]《萨道义爵士致兰士敦侯爵电》,1901年3月24日,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 1980年版,第452页。
    [3]《复张宫保并寄外务部盛宫保》,欧阳辅之编:《刘忠诚公(坤一)遗集·电奏》,文海出版社 1966年版,第8425页。
    [1]《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8页。
    [2]《禁烟私议论》,《东方杂志》第3卷,第4期。
    [3]《论戒烟与立宪之关系》,《申报》1906年10月6日。
    [4](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671页。
    [1]"Opium Trade with China",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1,Series 5,Vol.13,Ian Nish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403.
    [2]《谕准革除鸦片烟祸事宜》,沈桐生辑.《光绪政要》,台湾文海出版社 1985年版,第2291页。
    [3]《禁烟节录及来往照会》(1907年12月2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44页。
    [4]上海市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档案管编:《清末民初的禁烟运动与万国禁烟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第21页。
    [1]《禁烟节录及来往照会》(1907年12月2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45页。
    [2]《禁烟节录及来往照会》(1907年12月2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46-447。
    [3]照会内容为:(1)中国允自1908年1月起,每年减少由印度运入中国洋药数目,以期10年禁绝。现已1907年12月,1908年1月每年应开始减少之期已近。中国允认英国所拟试行3年之议,3年内中国果然减少鸦片种植和吸食,则英国允认3年试行限满,仍照前每年减少。但按照海关贸易报表,1901-1905年印度年均输华的鸦片仅为42,327箱,每箱120斤,应照中方统计数逐年减少。至于波斯及其他各国洋药入口,自应按照此限办理。(2)英国既已允认中国派员前往加尔各答监视拍卖打包,但请订明该员并无干预之权,本部自当饬知该员。(3)原议洋药倍收税厘,因英国提出三端,所请查明新定统捐及土药价值,均非短期所能办到,因此中国暂缓加征税厘,容后续商。(4)至于香港熬膏禁止入华问题,英国既已同意各在本国境内设法禁止运入,本部当饬令各省海关拟定章程并严格遵守。(5)对于各口岸租界禁烟,英国允许如华官在各租界外实行照办,各租界工部局不俟华官请办,亦自行设法办理。此举表明英国极力赞助中国政府之意。前已屡奉上谕,饬令极力实行租界外禁烟办法。(6)英国应允俟各有约国全部允诺,英国也愿践约禁止吗啡及吗啡针输华。如今只有日本一国,未复文允诺。(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46-447。)
    [4]张志勇:《清末禁烟运动研究(1906-1911)》,山东师范大学 2002年硕士论文,第53页。
    [1]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26页。
    [2](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676-672页。
    [3]《外部奏与英使续订禁烟条约以期从速禁绝折》,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年版,第3862页。
    [4]刘彦:《中国近代外交史》,太平洋印刷公司 1921年版,第506页。
    [1]《禁烟条件》(1911年5月8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711-712页。
    [2]于恩德:《中国禁烟法令变迁史》,中华书局 1934年版,第120页。
    [3]《给英国公使商办各款》,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901-5902页。
    [4]《英国公使照会并粘单》,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1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5904-5905页。
    'Sir Alock to the Prince of Kung",December 14,1868.Kenneth Boum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20,Cina's Rehabilitaion and Treaty Revison,1866-1869,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 308.
    [1]《新定条约》(1869年10月2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08页。
    [2](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1957年版,第25页。
    [3]盛宣怀在1902年5月提出该项要求,在该月27日得一次非正式会议上,英国代表便已经声明不能同意这一点,其借口是在最惠国条款问题上,欧洲采行欧洲主义,即奉行无条件最惠国条款。英国商人也不断反对有条件的最惠国条款,担心给英国带来不利的后果。比如,“中国允给法国以无税运丝出口的权利,但是法国也放弃在中国沿海行驶轮船的一切权利,这样将给法国以极大的好处,并且是德国和英国没法到手的。”(《1902年5月29日戴乐尔致赫德呈文第1430号及第十九次会议记录》,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研究室编译:《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 1994年版,第53-56页。)
    [4]《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9页。
    [5]《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4月2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347-348页。
    [6]《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1894年3月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80页。
    [1]丘祖铭:《领事裁判权之取消》,《东方杂志》第31卷,第12号,。
    [2]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232页。
    [1](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第36-37页。
    [2](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第63-64页。
    [1]"Treaty of Peace,Friendship,and Commerce between Her Majesty and the Tycoon of Japan.Signded,in the English,Japanese,and Dutch languages,at Yedo,August 26,1858".Kenneth Bourne and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18,Lord Elgin'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89-297.
    [2]"Treaty of Commerce and Naviga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Japan,signed at London,July 16,1894".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3,Japanese Treaty Revision,1878-1894,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336.
    [1]刘达人:《外交科学概论》,中华书局 1937年版。转引自陈光明:《论曾国藩、李鸿章的实力外交思想》,《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2]《察看英法两国交涉事宜疏》,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1971年版,第302页。
    [3]孙承:《岩仓使团欧美之行在日本近代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史学会编:《日本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第197页。
    [1]何芳川:《崛起的太平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134页。
    [2]《上清帝第一书》,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年版,第129页。
    [1](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第118页。
    [2]"Mr.Fraser to the Marquis of Salisbury",Februray 3,189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3,Japanese Treaty Revision,1878-1894,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145.
    [1](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1页。
    [2](美)马士、宓亨利著、姚曾廙等译:《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8年版,第280页。引文中提到的“阿塔兰塔的金苹果”,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比喻中国是日本免于承受西方侵略的一道屏障。
    [3](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第224页。
    [1]"Mr.Gubbins to Foreign Office." Februray 26,1894,.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 1860-1914,Vol.3,Japanese Treaty Revision,1878-1894,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P256.
    [2](英)季南著、许步曾译:《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第316页。
    [1]菲德罗斯和西马:《普遍国际法》,第351页,转引自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2]王铁崖:《中华法学大辞典 国际法学卷》,中国检查出版社 1996年版,第693-694页。
    [1]《上海至香港电报办法合同》(1883年3月3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16-418页。
    [1]《续订上海香港电报章程》(1883年5月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25页。
    [2]许毅等编:《清代外债史资料》上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年版,第702-703页。
    [3]《沪沽水线合同》(1900年8月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71页。
    [4]《沪沽新水线合同》(1900年10月2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972-974页。
    [5]《九龙香港陆路接线合同》(1883年5月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26-427页。
    [1]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交通部总务司 1936年版,第1270页。
    [2]《北京大沽借线合同》(1902年10月22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41、142页。
    [3]《川石山至南台借款合同》(1902年10月2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43-144页。
    [4]金家凤著:《中国交通之发展及其趋向》,正中书局 1937年版,第298页。
    [1]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交通部总务司 1936年版,第1016页。
    [2]《大东大北公司预付报费合同》(1902年10月2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700-701页。
    [3]《电报合同》(1896年7月1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654-660页。
    [1]《续订联合齐价摊分合同》(1905年4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96-297页。
    [2](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与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79页。
    [3]《论外人攘取矿权之害》,《外交报》癸卯,第26号。
    [1]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1册,中华书局 1984年版,第220页。
    [2]《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1898年10月10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31页。
    [3]《沪宁铁路借款合同》(1903年7月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67页。
    [4]《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1908年3月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70页。
    [1]《道清铁路借款合同》(1905年7月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308-309页。
    [2]《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1898年10月10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31页。
    [3]《沪宁铁路借款合同》(1903年7月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69页。
    [4]《沪宁铁路总管理处续订办事新章》(1908年4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83页。
    [5]《广九铁路借款合同》(1907年3月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369页。
    [1]《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1908年1月13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60页。
    [2]《沪杭甬铁路借款合同》(1908年3月6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473页。
    [3]《关内外铁路借款合同》(1898年10月10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33页。
    [1]《沪宁铁路借款合同》(1903年7月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72页。
    [2]《沪宁铁路借款合同》(1903年7月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75、172页。
    [3]《新议略论》,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7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3804页。
    [4]谢家荣、朱敏章:《外人在华矿业之投资》,中国太平洋学会 1932年版,第1页。
    [5]《论云南矿务情形》,《外交报》,壬寅,第26号。
    [1]《四川矿物华洋合办章程》(1899年4月1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81页。
    [2]张宏儒编:《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全书》,北京出版社 1993年版,第18页。
    [3]《大清法规大全》第6册,考证出版社 1962年版,第3091页。
    [4]《云南隆兴公司承办七局矿物章程》(1902年6月2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53页。
    [5]《四川矿物华洋合办章程》(1899年4月1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80页。
    [6]《安徽铜陵县矿改定合同章程》(1904年6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46页。
    [7]《山西商务局与福公司合办矿物章程》(1898年5月2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764页。
    [1]《云南隆兴公司承办七局矿物章程》(1902年6月2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54页。
    [2]《安徽铜陵县矿改定合同章程》(1904年6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44页。
    [3]《四川矿物华洋合办章程》(1899年4月1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80页。
    [4]《四川矿物华洋合办章程》(1899年4月1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80页。
    [1]《南票矿物合同》(1898年10月10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42页。
    [2]《四川矿物华洋合办章程》(1899年4月14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882页。
    [3]《云南隆兴公司承办七局矿物章程》(1902年6月21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54页。
    [4]《安徽铜陵县矿改定合同章程》(1904年6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47页。
    [1]李恩涵著:《晚清的收回矿权运动》,台北中央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 1978年版,第174页。
    [2]《收回云南矿权换文》(1911年8月2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746-747页。
    [3]高放:《近现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来龙去脉》,《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1]郑则民:《关于不平等条约的若干问题——与张振鲲先生商榷》,《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2]张振鲲:《论不平等条约——兼析<中外旧约章汇编>》,《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
    [3]张振鲲:《再说“二十一条”不是条约——答郑则民先生》,《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4]李育民著:《中国废约史》,中华书局 2005年版,第215页。
    [5]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人文杂志》2006年第6期。
    [6]Oppenheim.L,International Law:a Treatise,Volumel,London,1912,P.540.
    [7]周鲠生著:《不平等条约十讲》,太平洋书店 1928年版,第3-5页。
    [1]《国际法院判决、咨询意见和裁定集》,1952年,第93页以后,第112页。转引自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第12页。
    [2]Manly O.Hudson,The Eiteenth Year of the Permanent Court of International Justice 24:IA.J.Int'I L.6,1930.转引自黄东黎主编:《国际经济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第345页。
    [3](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600页。
    [4]《越南条款》(1885年6月9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68页。
    [5]《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108页。
    [1]李秀梅:《国际私法》,北京出版社 2006年版,第64页。
    [2](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563页。
    [3]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2册,中华书局 1963年版,第432-433页。
    [1]漆树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光华书局 1928年版,第300页。
    [2]《粤汉铁路议》(1905年3月),刘晴波:《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148页。
    [3]漆树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光华书局 1928年版,第304页。
    [4]《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902年9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600页。
    [5]康大寿、陈国勇:《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272页。
    [1]《九龙香港陆路接线合同》(1883年5月7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427页。
    [2]《续订联合齐价摊分合同》(1905年4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98-299页。
    [3]《安徽铜陵县矿改定合同章程》(1904年6月5日),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年版,第246页。
    [4]傅英著:《中国矿业法制史》,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1年版,第99页。
    [5]傅英著:《中国矿业法制史》,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1年版,第97页。
    [6](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48页。
    [1]《新闻报》1904年8月20日。转引自李育民著:《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411页。
    [2]宓汝成编:《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3册,中华书局 1963年版,第927页。
    [1](英)菲利浦·约瑟夫著、胡滨译:《列强对华外交(1894-1900)》,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416页。
    [2]《粤汉铁路议》(1905年3月),刘晴波:《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113页。
    [3]《中国之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1912年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 1982年版,第490页。
    [4]《总理外务部事务奕劻、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折——津镇铁路改为津浦,与德英两公司改定借款合同》(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1年版,第477页。
    [5](美)雷麦著,蒋学楷、赵康节译:《外人在华投资》,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103页。
    [1](英)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2分册,商务印书馆 1972年版,第9页。
    [2](美)惠顿:《万国公法》,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版,第73页。
    [1]《外篇·铁路第十二》,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版,第67页。
    [2]《谕军机大臣等》,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 1958年版,第3631页。
    [3]《清代的铁路建设》,许毅:《清代外债与洋务运动》,经济出版社 2002年版,第256页。
    [4]《清代的铁路建设》,许毅:《清外债与洋务运动》,经济出版社 2002年皈,第265-271页。
    [1]《路矿议》,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 1986年版,第105-106页。
    [2]《论大东大北电报两公司订立合同书》(庚寅),薛福成:《庸庵文别集》,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第207页。
    [3]赵尔巽:《清史稿》,上册,志132,联合书店 1942年版,第589页。
    [1]《在上海报界公会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10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 1982年版,第488、499页。
    [1]梁西:《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第28页。
    [1]赫德:《中国通讯文集》,第136页。转引自吴孟雪:《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年版,第100页。
    [1](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23页。
    [2](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第337页。
    [3]沈惟泰:《中英外交》,艺文丛书编辑部出版 1939年版,第37页。
    [4]《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3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第1663页。
    [5](英)魏尔特著、陆琢才等译:《赫德与中国海关(下)》,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434页。
    [6]李永胜:《清末中外修订商约交涉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26页。
    [1](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3页。
    [2]Edmund S.K.Fung,The Diplomacy of Impeial Retreat:Britain's South China Policy,1924-1931,Oxford Univercity Press,1991,P35.
    [3]《主客司述略》,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第118-119页。
    [4]郭卫东:《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5页、第98页。
    [5]钟书河:《走向世界丛书——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岳麓书社 1985年版,第269页。
    [1]江华:《世界体系理论研究:以沃勒斯坦为中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版,第91页。
    [2](美)肖特著、张淑芬译:《多维全球化:空间、地域与当代世界》,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第29页。
    [3](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版,第294-295页。
    [4]聂宝璋、朱荫贵:《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2辑(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第152-153页。
    [5]Edmund S.K.Fung,The Diplomacy of Impeial Retreat:Britain' s South China Policy,1924-1931,Oxford Univercity Press,1991,P 8.
    [6]Aron Shai,Britain and China,1941-1947:Im perial Momentum,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4,P154.
    [1]夏建平:《中国国家的身份建构及和平内涵——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建构主义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1]赵勤轩:《强权政治的历史与现实》,《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2期。
    [1](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第3页。
    [2](美)马士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602页。
    [3]赵守正:《白话管子》,岳麓书社 1993年版,第584页。
    [4](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5-466页。
    [1]《附录:平和会议议长复中国全权委员长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秘笈录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第199页。
    [2]《英国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全文》,《东方杂志》,第24卷,第3号。
    [1]齐思和等整理:《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5、6册,中华书局 1964年版。
    [2]文庆等编:《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10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56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3]贾桢等纂:《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1、3-4、7-8册,中华书局 1979年版。
    [4]宝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第1-3、5-7、9-15册,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编),第62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5]王彦威纂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第1-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6]赵之恒等主编:《大清十朝圣训·清仁宗圣训》,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
    [7]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8]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馆藏影像资料。
    [9]广东省文史研究馆译:《鸦片战争史料选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10]张海鹏:《中葡关系史资料集(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胡滨译:《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下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
    [12]佐佐木正哉:《鸦片战争の研究》(资料篇),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版。
    [1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7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4]齐思和等编:《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5、6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979年版。
    [15]颜世清等编:《光绪已已(31)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16]王克敏等编:《光绪丙午(32)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17]王克敏等编:《光绪丁未(33)年交涉要览》,下篇(1),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3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
    [18]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第2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9]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
    [20]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78页。
    [21]陈霞飞主编:《中国海关秘档 赫德、金登干函电汇编(1874-1907)》,第7卷(1900-1907),中华书局1996年版。
    [22]天津市档案馆:《三口通商大臣致津海关税务司札文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3]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上卷,第1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清末教案》第1、3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
    [25]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1辑(1),中华书局 1985年版。
    [26]陈瀚笙等编:《华工出国史料》第4辑,中华书局 1981年版。
    [27]杨家骆:《太平天国文献汇编》(5-6册),鼎文书局 1973年版。
    [28]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中华书局 1979年版。
    [29]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 1955年版。
    [30]许毅等编:《清代外债史资料》上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6年版。
    [31]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1年版。
    [3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辛丑和约订立以后的商约谈判》,中华书局1994年版。
    [33]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中华书局 1962年版。
    [34]聂宝璋、朱荫贵等:《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 第2辑》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5]威海市政协科教文史委员会编:《英国租占威海卫三十二年》(威海文史资料 第10辑),1998年版。
    [36]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主编:《中国海关与邮政》,中华书局 1983年版。
    [37]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历史文献》第1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版。
    [38]上海市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档案馆编:《清末民初的禁烟运动与万国禁烟会》,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39]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编:《交通史电政编》,交通部总务司 1936年版。
    [40]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1863-1911)》第1、2、3册,中华书局 1963年版。
    [41]邵之棠辑:《皇朝经世文统编》,卷46,文海出版社 1980年版。
    [42]潘向明:《清史编年》,第11卷,光绪朝(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43]章开沅:《清通鉴》第4册(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岳麓书社 2000年版。
    [44]沈桐生辑:《光绪政要》,台湾文海出版社 1985年版。
    [45]赵尔巽:《清史稿》,上册,联合书店 1942年版。
    [46]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时事采新汇选》第2、12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版。
    [47]王德锋,傅炳旭编:《中国近现代史参考资料》,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48]姚之鹤:《华洋诉讼例案汇编》,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5年版。
    [49]徐宗亮:《通商约章类纂》卷5,1886年板存天津官书局。
    [50]蔡乃煌纂:《约章分类辑要·口岸商务门》,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2辑,文海出版社印行。
    [51]《大清法规大全》第6册,考证出版社 1962年版。
    [52]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2、3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1959、1962年版。
    [53]薛典曾、郭子雄:《中国参加之国际公约汇编》,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1年版。
    [54]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6年版。
    [55]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917-1923)》,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1年版。
    [56]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
    [57]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945-1947)》,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
    [58]白桂梅、李红云:《国际法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法教研室:《宪法选编(二)》,1979年刊印之内部用书。
    [60]王铁崖、朱荔逊:《战争法文献集》,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61]王铁崖:《中华法学大辞典 国际法学卷》,中国检查出版社1996年版。
    [6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秘笈录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63]林泉:《抗战期间废除不平等条约史料》,正中书局1983年版。
    [6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部公报》第1卷,第3号。
    [65]陈志奇:《中华民国外交史料汇编》第5册,台北渤海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
    [6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67]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6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69]刘晴波:《杨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0]欧阳辅之编:《刘忠诚公(坤一)遗集·电奏》,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
    [71]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72]黄遵宪撰、吴振清等整理:《黄遵宪集》(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3]雷广臻:《晚清外交使节文选译》,巴蜀书社1997年版。
    [74]曾纪泽:《曾纪泽日记》(中),岳麓书社1998年版。
    [75]钟书河:《走向世界丛书——孙家谷使西书略》,岳麓书社1985年版。
    [76]黄溶:《花随人圣庵摭忆 附补编》,上海古籍版社1983年版。
    [77]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4册,中国书店 1990年影印本。
    [78]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79]吴维健、魏岷:《张之洞绝学:近代官场奥秘集成(1-12册)》,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80]李鸿章:《李鸿章全集》第6册,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81]范海泉校:《丁禹生政书》,香港海宝全电脑排版植字有限公司1987年版。
    [8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第9册,岳麓书社1994年版。
    [83]薛福成:《庸庵全集》,台湾华文书局1971年版。
    [84]薛福成:《庸庵文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85]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6]徐素华:《筹洋刍议——薛福成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7]钟书河:《走向世界丛书——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岳麓书社1985年版。
    [88]郑观应著、辛俊玲评注:《盛世危言》,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89]郑振铎:《晚清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0]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1]《三民主义半月刊》
    [2]《东方杂志》
    [3]《外交报》
    [4]《盛京时报》
    [5]《申报》
    [6]《顺天时报》
    [7]《中央日报》
    [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杨曼苏:《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王圣诵:《国际关系学》,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
    [4]慕亚平等:《当代国际法论》,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5]李浩培:《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6]梁西:《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7]董秀丽:《国际法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8]杨朝杰:《国际条约概论》,大东书局 1933年版。
    [9]万鄂湘等:《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10]朱文奇、李强:《国际条约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11](美)陈世材:《晚近国际法的新发展》,友谊出版公司 1983年版。
    [12](日)山本吉宣主编、王志安译:《国际政治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3年版。
    [13]陈剑峰:《文化与东亚、西欧国际秩序》,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
    [15]刘鉴唐:《中英关系系年要录:第1卷(公元13世纪——1760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年版。
    [16]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17](美)马士著、张汇文等泽.《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2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8](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3年版。
    [19]朱雍:《不愿打开的中国大门——乾隆时期的中英关系》,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20](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
    [21](美)马士著、区宗华译:《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1635-1834年)(第1、2 卷),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22](英)安德逊·A著、费振东译:《英使访华录》,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
    [2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25](美)约瑟夫·赛比斯著、王立人译:《耶苏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尼布楚谈判的日记》,商务印书馆 1973年版。
    [26](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商务印书馆 1961年版。
    [27](日)信夫清三郎著、周启乾译:《日本政治史》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年版。
    [28]唐晋:《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29]乔万尼·阿瑞吉、贝弗里·J·西尔弗等著,王宇洁译:《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年版。
    [30]吴孟雪:《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百年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年版。
    [31](英)菲利浦·约瑟夫著、胡滨译:《列强对华外交(1894-1900)》,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
    [32](英)伯尔考维茨著、江戴华、陈衍合译:《中国通与英国外交部》,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
    [33](英)呤唎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34]卿汝楫:《美国侵华史》第1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2年版。
    [35]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中华书局 1955年版。
    [36]茅家琦:《太平天国与列强》,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37](美)马士、宓亨利著,姚曾廙等译《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8年版。
    [38]王绳祖著《中英关系史论丛》,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9]王婆愣:《中缅关系史》,正中书局 1941年版。
    [40]朱世全:《威海问题》,商务印书馆 1931年版。
    [41]卢汉超:《赫德传》,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42](德)奥本海著、(英)劳特派特修订,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编译委员会译:《奥本海国际法》,第2卷,第2分册,法律出版社 1955年版。
    [43](苏)尼古拉耶夫著、徐俊人等译:《国际法中的领水问题》,法律出版社 1956年版。
    [44]陈隆丰:《国家继承与不平等条约》,台北,2003年版。
    [45]周鲠生:《不平等条约十讲》,上海太平洋书店 1928年版。
    [46]程中行:《各国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世界书局 1928年版。
    [47]沈惟泰著:《中英外交》,文艺丛书编辑部 1939年版。
    [48](英)魏尔特著、陆琢成等译:《赫德与中国海关》上、下册,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49](美)芮玛丽著、房德邻等译:《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0]刁敏谦:《中国国际条约义务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
    [51]李育民:《中国废约史》,中华书局2005年版。
    [52]林东海:《外事警察与国际关系》,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53]周鲠生:《现代国际法问题》,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54](美)威罗贝著、王绍坊译:《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版。
    [55]康大寿、潘家德:《近代外人在华治外法权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6]刘彦:《被侵害之中国》,上海太平洋书店1928年版。
    [57]鲍明钤:《外人在华沿岸及内河航行权问题》,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1932年版。
    [58]郭寿生:《各国行业政策实况与收回航权问题》,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版。
    [59](英)莱特著、姚曾廙译:《中国关税沿革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
    [60](法)卫青心著、黄庆华译:《法国对华传教政策》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61]孙晓楼、赵颐年:《领事裁判权问题》,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2](德)奥本海著、岑德彰译:《奥本海国际法》,平时,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3](美)惠顿著:《万国公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64]黄瑶著:《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法理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5](德)施丢克尔著、乔松译:《十九世纪的德国与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
    [66](英)劳特派特修订:《奥本海国际法》,上卷,第2分册,商务印书馆 1972年版。
    [67](英)罗拔·郭瞳著,岳经纶译:《香港的终结:英国撤退的秘密谈判》,(香港)明报出版社 1993年版。
    [68]叶祖灏:《废除不平等条约》,独立出版社 1944年版。
    [69](苏)科热夫尼科夫:《国际法》,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
    [70]江国青:《国际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71]王庆海:《国际法》,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72]王健:《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73]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晚清部分)》,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74]丁凤麟:《薛福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75]罗忆松:《海商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版。
    [76]张辉:《船舶优先权法律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77]周鲠生:《国际法》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78]赵永琛:《国际刑法与司法协助》,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79]黄风:《引渡制度》,法律出版社 1980年版。
    [80]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81](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晚清中国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
    [82](加)鲍依钦科:《美国宪法》,法律出版社 1965年版。
    [83]冯天瑜、何晓明著:《张之洞评传》,南京大学 1991年版。
    [84]张晋藩:《中国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85]黄宗勋:《商标行政与商标争议》,商务印书馆 1940年版。
    [86]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学苑出版社 2001年版。
    [87](英)季南:《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
    [88]刘伟著:《晚清督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89]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料编译组编译:《外国资产阶级是怎样看待中国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反动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论著选译》,第1卷,商务印书馆 1961年版。
    [90]杨遵道、叶美凤:《清政权半殖民地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91](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上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92]郑斌:《中国国际商约论》,商务印书馆 1925年版。
    [93]王开玺:《晚清政治新论》,商务印书馆 2006年版。
    [94](英)霍尔:《东南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95](奥)阿尔弗雷德·菲德罗斯等:《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96]谢彬:《中国邮电航空史》,中华书局 1933年版。
    [97]柳克述:《近世外交史》(下卷),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处印行 1933年版。
    [98]楼祖诒:《中国邮驿发达史》,中华书局 1940年版。
    [99](美)彼得·卡赞斯坦等:《世界政治理沦的探索与争鸣》,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100]王尔敏:《晚清商约外交》,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101]金正昆:《现代外交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02]顾维钧:《外人在华之地位》,外交部图书处 1925年版。
    [103]童蒙正:《关税论》,商务印书馆 1934年版。
    [104]刘彦:《中国近代外交史》,太平洋印刷公司 1921年版。
    [105]于恩德:《中国禁烟法令变迁史》,中华书局 1934年版。
    [106](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107]何芳川:《崛起的太平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108](英)季南著、许步曾译:《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
    [109](美)马士、宓亨利著、姚曾廙等译:《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8年版。
    [110]金家凤著:《中国交通之发展及其趋向》,正中书局 1937年版。
    [111]谢家荣、朱敏章:《外人在华矿业之投资》,中国太平洋学会 1932年版。
    [112]张宏儒编:《二十世纪中国大事全书》,北京出版社 1993年版。
    [113]李恩涵著:《晚清的收回矿权运动》,台北中央研究员近代史研究所 1978年版。
    [114]黄东黎主编:《国际经济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115]李秀梅:《国际私法》,北京出版社 2006年版。
    [116]漆树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光华书局 1928年版。
    [117]康大寿、陈国勇:《近代中国的对外赔款》,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118]傅英著:《中国矿业法制史》,中国大地出版社 2001年版。
    [119](美)雷麦著,蒋学楷、赵康节译:《外人在华投资》,商务印书馆 1959年版。
    [120]许毅:《清代外债与洋务运动》,经济出版社 2002年版。
    [121]梁西:《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22]李永胜:《清末中外修订商约交涉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23]郭卫东:《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124]赵守正:《白话管子》,岳麓书社 1993年版。
    [125]江华:《世界体系理论研究:以沃勒斯坦为中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版。
    [126](美)肖特著、张淑芬译:《多维全球化:空间、地域与当代世界》,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27](美)费正清著、张理京译:《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版。
    [128](英)萨道义著、杨立义译:《萨道义外交指南》,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年版。
    [129]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130]张道行:《中外条约综论》,五洲出版社 1969年版。
    [131]列岛编:《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
    [132]经君健编:《严中平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33]张芝联、成崇德:《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34]中国史学会:《日本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135]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法年刊》(1991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2年版。
    [136]戴东阳:《晚清驻外使臣与不平等条约体系》,北京大学 1999年博士论文。
    [137]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2004年博士论文。
    [138]曹英:《不平等条约与晚清中英贸易冲突》,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博士论文。
    [139]张志勇:《清末禁烟运动研究(1906-1911)》,山东师范大学 2002年硕士论文。
    [140]王鹤亭:《晚清中外电信交涉》,苏州大学 2004年硕士论文。
    [141]魏飞:《同治八年中英新修条约与中英关系》,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硕士论文。
    [142]吕彩云:《晚清中日两国修改不平等条约之比较》,西南交通大学 2005年硕士论文。
    [143]谢振治:《1902年英国对华修约外交》,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硕士论文。
    [144]张建华:《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45]侯中军:《不平等概念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46]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人文杂志》2006年第6期。
    [147]侯中军:《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研究中的准条约问题》,《史学月刊》2009年第2期。
    [148]郑则民:《关于不平等条约的若干问题——与张振鲲先生商榷》,《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49]张振鲲:《论不平等条约——兼析<中外旧约章汇编>》,《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2期。
    [150]张振鲲:《再说“二十一条”不是条约——答郑则民先生》,《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51]赵勤轩:《强权政治的历史与现实》,《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2期。
    [152]茅海建:《关于广州反入城斗争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6期。
    [153]吴义雄:《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
    [154]李育民:《晚清改进、收回领事裁判权的谋划与努力》,《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55]李育民:《英国与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156]苏全有:《晚清时期中外条约内容都是不平等的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57]夏建平:《中国国家的身份建构及和平内涵——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建构主义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1期。
    [158]郭卫东:《香港开埠初期与内地贸易研究——以<虎门条约>第十三款为案例》,《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2期。
    [159]李强:《中廓战争对马戛尔尼使华的影响》,《学术探索》2007年第5期。
    [160]丁进军:《晚清中国与万国邮联交往述略》,《历史档案》1998年第3期。
    [161]《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福州问题史料》,《历史档案》1990年第2期。
    [162]严中平:《太平天国初期英国的侵华政策》,《新建设》,1952年9月号。
    [163]何新华、王小红:《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的缺陷》,《历史档案》,2005年第1期。
    [164]高放:《近现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来龙去脉》,《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165]王开玺:《戊戌时期清廷觐见礼仪的改革》,《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166]陈光明:《论曾国藩、李鸿章的实力外交思想》,《益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167]杨泽伟:《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法律效果》,《法商研究》2002年第5期。
    [168]张效民:《晚清政府的条约外交》,《历史档案》2006年第1期。
    [1]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China.Shannon Ireland:Irish University Press,1971.
    China 2:Consular establishments in China,1833-1880
    China 33:Correspondence respecting the background and negotiation of the treaty of Tientsin,1857-1859
    China 34:Treaty of peace,friendship and commerce,signed at Tientsin 26,June 1858,with related conventions,correspondence,memorials and dispatches,1860-1864
    China 35:Correspondence respecting the revision of the treaty of Tientsin,1867-83
    [2]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Part 1,Series E,Asia,Ann Trotter ed.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Vol.3:Japanese Treaty Revision,1878-1894 Vol.13:China Miscellaneous,1894-1910 Vol.16:Anglo-Chinese War and Its Afternath,1839-1849 Vol.18:Lord Elgin' s Mission to China and Japan,1857-1858 Vol.19:Lord Elgin' s Mission,Taiping Rebellion and Proposed Naval Force for China 1858-1865 Vol.20:China' s Rehabilitation and Treaty Revision,1866-1869 Vol.21:Treaty Revision and Sino-Japanese Dispute over Taiwan,1868-1876 Vol.22:Chefoo Convention and Its Aftermath,1876-1885 Vol.23:Instability In and Beyond China,1885-1892 Vol.26:South-East Asia:China,India,Burma,Siam and Tibet,1850-1908
    [3]Kenneth Bourne and D.Cameron Watt ed.,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2,Series E,Ann Trotter ed.,China,Univerc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94.Vol.27:1922.3-1923.5 Vol.28:1923.6-1924.12 Vol.36:1928.9-1929.6 Vol.37:1929.2-1930.1
    [4]Sir Edward Hertslet,Treaties.,&c.,Betweent Great Britain and China,Harrison 1896.
    [5]MacMurray,Jhon Van Antwerp,Treaties and Agreements with and concerning China,1894-1919,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21.
    [6]C.Y.Chao,Chinese Diplomatic Practice and Treaty Relations(1842-1943),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of Ch' ing Dynasty.Taipei:China Culture Service,1955.
    [7]Whyte,Alexander Frederick/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China and Foreign Powers:an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ir Relations.H.Mil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 1927.
    [8]Edmund S.K.Fung,The Diplomacy of Imperial Retreat:Britain' s South China Policy,1924-1931,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9]The Hague Peace Conferences of 1899 and 1907,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Press,1909.
    [10]Zeng Youhao:Termina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in internaional law:studies in comparative jurisprudence and conventional law of nations.The Commercial Press Ltd.Shanghai,1931.
    [11]P.Campell,Chinese Coolie Emigration to Countries within the British Empire,London,1923.
    [12]0ppenheim.L,International Law:a Treatise,Volumel,London,1912.
    [13]Edwin Dewitt Dickson.The Equality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0.
    [14]Monsieur De Vattel,The Law of Nations Philadelphia,1853.
    [15]Alexander Michie,The Englishman in China During the Victorian Era:As Illustrated in the Career of Sir Rutherford Alock,Volume 1,Edinburgh:W.Blackwood,1900.
    [16]Alexander Michie,The Englishman in China During the Victorian Era:As Illstrated in the Career of Sir Rutherford,Volume 2,Edinburgh:W.Blackwood,1900.
    [17]P.D.Coates:China Consuals:British Consular Officers,1843—1943.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Warwick House,Hong Kong,1988.
    [18]T.W.Overlach:Foreign Financial Control in China.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19.
    [19]Britten Dean,China and Great Britain:The Diplomacy of Commercial Relations 1860-1864,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20]Peter Wesley Smith,Uneual Treaty 1898-1997:China,Great Britain and Hong Hong' s New Territories.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21]A.J.Sargent,Anglo-Chinese Commerce and Diplomacy,Oxford:Clarendon Press,1907.
    [22]Pol lard R T.China' s Foreign Relations(1917-1931).The Macmillan Company,1933.
    [23]Aron Shai,Britain and China,1941-1947:Imperial Momentum,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4.
    [24]Earl H.Pritchard:Anglo-Chinese relations during the seventeeth and eightingth centuries.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se Urbana,19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