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间接正犯是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并且已经得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及司法的承认。或许是因为中国大陆的刑法理论和立法与德、日等不同有关,或许是中国大陆与外国和地区刑法理论接轨的程度不够有关,我国大陆对间接正犯的研究仍然薄弱,有关间接正犯的正犯性、未完成形态、间接正犯与亲手犯的认定等问题的论述尚付阙如,几成我国大陆刑法学研究视野中的盲点。有鉴于此,本文在对间接正犯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间接正犯的相关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全文约6.5万字,共分为以下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现状及方法。
     第二部分间接正犯的理论及立法沿革。本部分阐述了大陆法系关于间接正犯的理论与立法、英美法系关于无罪代理人的理论与立法以及中国刑法(大陆刑法除外)关于间接正犯的理论及立法。
     第三部分间接正犯概念。本部分首先阐述了间接正犯概念产生的两种学说:补充说和规范说,然后对两种学说作了简单的评价和取舍;其次介绍了刑法理论对间接正犯概念承认与否的争论,在对不同观点评述的基础上论证了加强间接正犯理论的研究、确立间接正犯在中国大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必要性;最后在对传统间接正犯概念进行辨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间接正犯定义。
     第四部分间接正犯的正犯性。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关于间接正犯的正犯性的各种观点,并对相关观点一一评价,然后立足于中国大陆刑法犯罪构成要件,着眼于实行行为,根据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从利用者与被利用者两个方面着重论述了间接正犯的正犯性。在论述过程中,对间接正犯的主观和客观方面争议较大的问题,如是否存在过失或间接故意的间接正犯、是否存在不作为间接正犯或帮助型间接正犯、单位能否成为间接正犯的利用对象等问题进一步作了探讨。
     第五部分间接正犯的成立范围。本部分立足于对间接正犯所下的定义,以间
The theory of indirect offence is an important criminal law theory in Germany, Japan and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and has been accepted judicially and legislatively in those areas. While in Mainland China, the study on indirect offence remains weak, which is probab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criminal law theory and legislation in Mainland China differs from and are not geared closely enough with that in Germany and Japan. In Mainland China,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perty of indirect offence, uncompleted state of indirect offence,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irect offence and personal offence remain wanting, which turns out to be a blind spot. In view of the above mentioned, this thesis tries to make a systematic expatiation to the relative issues of indirect off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examination of its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The thesis, 65 thousand words in all, falls into eight parts as follows:
     PartⅠThis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expatiat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the study made in this thesi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n this issue home and abroad.
     PartⅡThis part covers the theory of the indirect offence and its legislative evolvement. It sets forth the theory and legislation of indirect offence in Mainland genealogy of law, theory of innocent agent in Anglo-American genealogy of law and theory and legislation of indirect offence in China’s criminal law (exclusive of Mainland criminal law).
     PartⅢThis part is about the concept of indirect offence. First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wo theories about the notion of indirect offence—addition theory and criterion theory, which are followed by the brief comment on these two theories and the author’s preference.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dispute whether the concept of indirect offence should be accepted. Based on the review of different ideas, the necessity of emphasizing the study of indirect offence is demonstrated. Finally, a new fresh concept of indirect offence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iating, analyzing and commenting traditional ideas of indirect offence.
     PartⅣThis part discusses the property of indirect offence. This part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to various ideas about the property of indirect offence and then makes comments on each of them. In the following part, on the basis of the inscape of penal
引文
[1]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2]林维著:《间接正犯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3]吴振兴著:《论教唆犯》,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4]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
    [5]李海东主编:《日本刑事法学者》(上),法律出版社、成文堂 1995 年版。
    [6]张明楷著:《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7]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8]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9]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0]姜伟著:《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 1992 年版。
    [11]何秉松:《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3 年版。
    [12]李海东著:《刑法原理入门》,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13]熊选国著:《刑法中行为论》,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2 年版。
    [14]马克昌著:《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5]陈兴良著:《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6]南英、张军主编:《刑事审判参考》(第 5 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17]刘凌梅著:《帮助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8]陈兴良著:《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
    [19]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0]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21]甘雨沛、何鹏主编:《外国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年版。
    [22]刘明祥著:《错误论》,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 1996 年版。
    [23]陈兴良主编:《刑法疑案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24]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25]魏东著:《教唆犯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6]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7]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8](台)陈朴生著:《刑法专题研究》,三民书局 1988 年版。
    [29](台)陈朴生、洪福增著:《刑法总则》,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1 年版。
    [30](台)柯耀程著:《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31](台)高仰止著:《刑法总则之理论与实用》,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6 年版。
    [32](台)韩忠谟著:《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33](台)蔡墩铭著:《刑法基本理论研究》,台北汉林出版社 1980 年版。
    [34](日)大塚仁著,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35](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36](日)川端博著,余振华译:《刑法总论二十五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7](日)大塚仁著,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38](日)野村稔著,全理其、何力译:《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39](日)木村龟二主编,顾肖荣等译:《刑法学词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1年版。
    [40](日)日高义博著,王树平译:《不作为犯的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41](日)小野清一郎著,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42](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
    [43](意)杜里奥·帕多瓦尼著,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
    [44](英)Blackstone:《Blackstone’s Criminal Practice》,Blackstone Press Limited1992.
    [1]陈兴良:《间接正犯:以中国的立法与司法为视角》,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 5 期。
    [2]何庆仁:《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载《法学研究》2004 年第 5 期。
    [3]宁东升、贾新征:《试论间接正犯的几个问题》,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年第 3 期。
    [4]肖中华:《片面共犯与间接正犯观念之破与立》,载《云南法学》2000 年第 3 期。
    [5]邵维国:《论被利用者的行为构成犯罪与间接正犯的成立》,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3 期。
    [6]赵香如:《美国刑法中的“被利用的实行犯”》,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 5 期。
    [7]林维:《间接实行犯概念和构成的比较研究》,载《法商研究》1996 年第 2 期。
    [8]李海滢:《亲手犯问题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 年第 3 期。
    [9]钱叶六、何锋:《间接实行犯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讨》,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 年第 2 期。
    [10](台)林钜锒:《间接正犯之意义及其成立要件》,载《刑事法杂志》1979 年第 5 期。
    [11]许颖:《片面共犯与间接正犯》,载《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12]钱叶六:《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研究——兼论我国刑法第 18 条第 4 款立法的完善》,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年第 6 期。
    [13]朴宗根、高荣云:《论间接正犯》,载《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4 期。
    [14]臧震:《刑法视野中的原因自由行为》,载《法学论坛》2004 年第 3 期。
    [15]徐文转:《试论片面共犯》,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 年第 6 期 。
    [16]周铭川:《间接正犯否定论》,网址:http://www.fszjfy.gov.cn/shownews. asp?newsid=8082,2004-12-28。
    [17]石划:《刍议教唆教唆犯成立共同犯罪的要件和单独论处》,载《法学与实践》1985 年第 6 期。
    [18]严然:《论间接正犯之犯罪未完成形态》,载《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年第 2 期。
    [19]邹世发:《间接正犯特征探微》,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 年第 1 期。
    [20](日)高桥则夫,王昭武译:《间接正犯》,载马克昌、莫洪宪主编:《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1] 钱叶六:《间接正犯比较研究—兼论我国间接正犯的刑事立法与司法》,载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第一辑),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 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