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声乐表演艺术风格探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关注老艺术家王昆的艺术生活入手,探寻其声乐表演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本文以人物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和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王昆学习音乐的心理意识和社会功能为标准,将王昆以演唱为主的艺术生活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基础期、成熟期和拓展期。在每个阶段中,分别从客观记述王昆的艺术生活,革命背景及其影响下的音乐活动,王昆的艺术学习和借鉴三个部分入手,以解析其声乐表演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
     王昆的艺术源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以浓郁的民族色彩绘制民族精神。王昆成长、生活在民间传统文化最浓厚的地区,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了先秦两汉时期的诗经,乐府。这些朴素纯真的传统艺术年年相随,代代相传,至今积淀深厚。就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的民歌、小曲都保留这原始、质朴的元素,似是古代音乐艺术的活化石。王昆在民族音乐文化中成长,从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精髓,到为民族大众服务,从而形成其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声乐表演艺术风格。
     王昆的艺术生活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革命的形式争取当家作主。响应时代的需要和呼唤,革命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演唱技术上的群众性和充分的力度等成为当时创作的主流。王昆顺应音乐作品的内容,融合具有时代所要求的群众性、战斗性和英雄主义气概;融合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形成了富于民间韵味的新风格。
     通过对王昆的艺术生活的研究,可以看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主题(革命)的深深印记是形成其声乐表演艺术风格的两大因素。
The thesis starts with focus on the life of Wang Kun, an old singing artist, and then goes on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the forming of her style in singing performance. Using the methods of personal investiga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the thesis divides Wang Kun's singing-centered life into three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of her music learning, that is: the primary stage, the maturing stage and developing stage. For each stage, the thesis analyzes and explains the cause of the forming of Wang Kun's style in singing performance through her life of art, the revolutionary context and her music activities within it, and her learning and studying of the art.
    Wang Kun's singing art has its root in the rich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us portraying the national spirit with rich national flavor. Wang Kun was born and brought up, and later lived in an area rich in folk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ea has nourished the simple and natural traditional art, which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he traditional art has been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us making the folk songs and the folk music born in this area maintains the simple and natural element of the tradition. Growing up in this culture of the national music, Wang Kun first accepted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of music of the nation and then worked for the nation, thus forming her artistic style of singing performance with rich national flavor.
    Wang Kun's life of art has witnessed the dramatic trans-formation in China's history. L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Chinese people took the leadership through revolution. In response to the need of the era, revolutionary musicians composed a large number of music works. The suitableness for the public and the demand for the strength became the mainstream. Following the content of the music works, Wang Kun formed the new style rich in folk flavor by combining the suitableness for the public, the suitableness for the revolution and heroism, which were all necessary for the time.
    Through the studies of Wan Kun's life of art, we may see that the unique charm from the culture of the national music and the impression from the theme of the time (revolution) are the two main factors that form her artistic style in singing performance.
引文
1.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版
    2. 《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版
    3. 《简明美学辞典》,(苏)奥夫相尼柯夫,拉祖姆内依主编,冯申译,知识出版社,1981年7月版
    4.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2月版
    5. 《河北梆子音乐》,邵锡铭著,河北省戏曲研究室
    6. 《河北梆子简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10月版
    7.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
    8.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4月版
    9. 《<唐诗三百首>精华赏析》,孟庆文主编,南海出版公司,1993年2月版
    10.《秦腔音乐欣赏漫谈》,王正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3月版
    11.《戏曲演员创造角色论》,胡芝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7月版
    1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修订版),汪毓和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13.《秦腔音乐概论》,王正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4月版
    14.《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孙继南,周柱铨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版
    15.《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6月版
    16.《河北梆子音乐概论》,吕亦非、姬君超、项晨、朱维英、韶华合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17.《词乐曲唱》,洛地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8月版
    18.《音乐社会学概论》,曾遂今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3月版
    
    
    19.《王昆评传》,程云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5月版
    20.《中国民族声乐史》,管林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7月版
    21.《王昆画册》,王昆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8月版
    22.《声乐表演教程》,张锦华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24.《戏曲声腔传播》,冯光钰著,华龄出版社,2000年8月版
    25.《声乐艺术心理学》,邹长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8月版
    26.《学堂乐歌考源》,钱仁康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7.《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下册),乔建中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8.《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陕西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ISBN中心
    29.《中国曲艺志——河北卷》,
    30.《中国新音乐史论集》(第四辑),《回顾与反思—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1885—1985)》,刘靖之编著,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31.《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萧梅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2.《我国民族音乐学现状邹议》,乔建中,第28页。《人民音乐》1985年第5期。
    33.《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和实践》,冯光珏,第40页。《人民音乐》1985年第7期。
    34.《植根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唐琳,第40页。《音乐探索》1993年第4期。
    35.《论音乐表演》,张放,第53页。《音乐探索》1997年第4期
    36.《浅谈声乐艺术的民族化问题》,蔡静仪,第28页。《人民音乐》1985年第3期。
    37.《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而努力》,王福增,第39页。《人民音乐》1985年第6期。
    38.《民族民间唱法试析》,程云,第30页。《人民音乐》1985年第10期。
    
    
    39.《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要义分析》,何绍维,王德芳,第64页。《音乐探索》1995年第1期。
    40.《歌唱音色与歌唱艺术风格》,邓小英,第26页。《人民音乐》2000年第12期。
    41.《谈谈民族唱法》,刘亚琴,第31页。《人民音乐》1983年第1期。
    42.《歌曲的风格及其润腔技巧》,周亨芳,第7页。《音乐探索》1985年第3期。
    43.《百转千回 余韵长久—唱法散论》,刘安煌,第36页。《人民音乐》1983年第4期。
    44.《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探索》,刘亚力,第23页。《人民音乐》1983第8期。
    45.《试论音乐表演艺术中表演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张放,第65页。《音乐探索》1999年第1期。
    46.《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创作—阿炳的音乐与意义》导言(上),[英]Jonathan P.J.Stock,沈沁译,第87页。《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7.《二十世纪的中国音乐创作—阿炳的音乐与意义》导言(下),[英]Jonathan P.J.Stock,沈沁译,第89页。《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