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从诗坛新变和时代衰变两方面考虑,将“南宋中后期”界定在光宗绍熙元年(1190)到度宗咸淳五年(1269)。
     光宗以后,南宋社会开始了全方位的衰变,民力、财力、军力每况愈下,时代精神趋于消沉。南宋中后期官场在相党弄权等一系列事件中逐步腐化,贪污成风、“请嘱”日盛,官僚体系接近崩溃的边缘。官风不正,民风难淳。南宋中后期士大夫多浑浑噩噩,士风萎靡不振。时代之衰变在文化层面表现为士人分化和理学世俗化。这两大文化现象对文坛风貌产生了直接而深远影响,而对诗坛的影响最为全面、最为典型。
     南宋中后期士人加剧分化,这种分化既表现为士人群体之阶层的多样化,也表现为士人个体之身份的多角色化。科举之朽弊是士人分化的制度根源;学校教育之腐坏极大推动了士人分化的进程;恶劣污浊的政治环境对士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是士人分化的重要动因;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改变着众多士人的生活,加速了士人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是士人分化的直接动力;士人观念上的“突破”为这种分化打开了“方便之门”,与外部因素桴鼓相应,使士人分化具有相当的深度与广度。
     理学在南宋中后期经历着世俗化的过程。无论是程朱之学还是二陆之学,在学理建构上均趋于停滞。朱、陆弟子对其师说多秉承有余、开拓不足,未能将义理、心性之学加以深化、拓展,仅在“小结果”上稍有改进。但理学在南宋中后期的影响却不断深广。随着理学之广布,理学家努力将学说向现实政治落实,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体系无不受理学之浸透。南宋中后期理学家还将思想向日常生活落实,理学家的“躬行”更多地表现于此。在理学向现实生活推进的过程中,其“形式化”和“末流化”的弊病也逐渐明显。某种程度上说,“末流化”是世俗化的突出表现。
     在士人分化与理学世俗化的双重影响下,南宋中后期诗坛主体发生着深刻新变。士人分化产生了游士诗人和隐士诗人,绝意仕进的布衣和沉沦下僚的官吏是游士、隐士诗人的主要构成。南宋中后期士人之“游”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更多地与经济窘迫、养家糊口相联系。但当中下层士人普遍处于“游”的状态之后,这种“游”便形成一种“风气”。从本质上说,“游”是士人自身价值贬损的表现。四处游历、行走江湖,这种看似自由的生活方式背后,隐含着士人从物质到文化的极大依附性。士人分化还造成隐逸之风的盛行,大批士人散布于山林、乡间,积极从事着文化活动,由此构成了诗坛上的隐士诗人群体。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众多隐士在乡间的“立德”、“立言”活动,改变着南宋中后期的文化格局。隐士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只是孤立的个体行为,他们往往与其他士人交往唱和,形成一种群体活动。这在文化发达的浙东、七闽表现地尤为突出。游士诗人与隐士诗人的产生均是士人分化的结果,二者之间并非异己的存在。对大多数士人来说,“游”和“隐”是不同生活经历,其人生兼有游士与隐士的特征,这由士人分化的复杂性所决定。游士、隐士诗人大致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绍熙元年(1190)到宝庆元年(1227)的“快速兴盛期”;二是绍定元年(1228)到咸淳五年(1269)的“平稳嬗变期”。游士、隐士诗人的“快速兴盛”与诗坛“临安——建康诗人带”的形成相一致。在“快速兴盛期”,永嘉和上饶也是诗学活跃的地区。“平稳嬗变期”,几乎每年都有游士、隐士诗人的作品结集问世,这是游士、隐士诗人散布东南诗坛的时期。
     理学世俗化则造就了南宋中后期诗坛的理学诗人群体。理学世俗化使理学家数量达到空前高度。这些理学家之中的相当一部分兼有诗人角色,《宋元学案》所载录的南宋中后期理学家中,现存诗歌超过一卷的就有近六十位。理学家对诗歌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从反对作诗变为积极干预、引导诗歌创作。理学家将诗歌作为一种重要事业,也取得了一定诗学成就,得到时人和后人的认可。理学诗人群体涌现诗坛的同时,理学家在诗歌领域也形成了清晰的派别意识。理学诗人是一特殊的文学群体,他们有强烈的正统意识,自觉领导文学风雅。其与江湖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道”的追求,始终将穷理尽性作为安身立命的方式;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们能够寻求内在的超越,以达到乐天知命的精神满足。由此造就理学诗人与江湖诗人的“对峙”。而在理学世俗化的背景下,江湖诗人对理学有一定程度的接受,理学诗人也不同程度地熏染了“江湖习气”。由此形成理学诗人与江湖诗人的交互联动。
     士人分化与理学世俗化不仅造成了诗坛主体新变,还由此影响着“宋调”之流变。游士、隐士诗歌表现出从人文意象向自然意象的转变。无论“游”还是“隐”,游士、隐士多以东南一隅为其主要活动空间。在特殊生活经历与特定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拟乐府”、“类闺情”的作品。游士、隐士诗人或主动或被动地疏离了政治,其诗歌对现实重大事件缺乏相应关注,但这并不等于其作品没有现实内容。游士、隐士多为中下层士人,他们与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其诗歌的现实意义主要通过一己之感、一己之叹得以体现。游士、隐士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两种倾向。首先,因特定生活经历和求真的诗学观念,其诗歌情感更加日常化、平民化,诗歌语言更加通俗化、生活化,形成“率直”之风。其次,受清高意识和“尚清”趣尚等的影响,其作品还表现出“轻清”之风。“率直”风格走向极端造成诗作情感流于平直、诗歌语言流于粗疏;“轻清”风格走向极端造成诗歌“纤薄可厌”、“琐屑寒陋”。游士、隐士的作品无论题材情感还是艺术风格,均与典型“宋调”有所背离。
     理学世俗化一方面使理学诗人在诗歌中对军政、民生等重大事件进行了激烈议论,对民风、时政进行了恳挚入理的批评。抒写内容的“严肃性”、“厚重性”,以及理学诗人注重道德事业、轻视文辞声律的创作理论,使此类“言志”之诗表现出浑厚淳朴的特点。另一方面,理学向日常生活的落实,使理学诗人将自然景物和人伦义理都看作诗歌的促发之物和描写对象。他们用觅道之眼光观察事物,用“仁者”之心胸体悟事物,用自然之言语描述事物。这类反映人情物理的诗作不乏情韵兼备者,使理学诗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闲澹平远的风格。理学世俗化使此期诗歌承继了“宋调”的某些特质,对游士、隐士诗人的柔蘼诗风有一定补充意义。同时,理学完成了对诗歌从语言到内容的全面渗透,“宋调”之“议论化”、“散文化”,也即“去诗性化”随之发展到极致,加速了“宋调”的终结。
     江西诗派是“宋调”的典型代表,其在南宋中后期仍有影响,诗坛上有一批宗尚江西的“江西后派”。在特定历史际遇下,江西诗派实现了文学上的“经典化”,并获得了文化上的象征意义。“江西后派”对“江西体”不同程度上有所秉承,但士人分化与理学世俗化又使他们对“江西体”产生了偏离。无论继承还是创新,“江西后派”均显不足,未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突破方向。这一个方面表明“宋调”的艺术生命力逐渐消失,逐渐归于寿终正寝。
     论文“余论”认为,在多种文化因素影响下,南宋中后期诗坛的理论诉求并不单一。对此,有深入研究之必要。“附录一”辑录了《全宋诗》失收作品332首;“附录二”辑录了《全宋诗》重出作品21首,并对其归属作了初步考辩;“附录三”是对南宋九家诗人生平问题的考证。
In the articl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late" means 1190 to 1269. After GangZong, the Southern Song society began a full range of decay, financial, military deteriorating day by day, spirit of the times tends to depression. Scholar began to accelerate differentiation,the Neo-Confucianism rapidly secularized. Thi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oetry.
     Differentiation expressed in multiple aspects of scholar. School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 system corruption, economic pressures, polluted political environment were important causes of Scholar differentiation. The concept "breakthrough" of scholars accelerate the differentiation speed.
     In the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Neo-Confucianism undergoing the process of secularization. Whether it is "Cheng-Zhu" or "Er Lu " ,building on the school grounds are tended to stagnate. But the Neo-Confucianism effects has been broad and deep. Neo-confucianism implement doctrines to the political,daily life and moral life. In the process, the Neo-confucianism was becoming te be "formal"and"Mo Liu". In this cultural background, poetry wa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Scholar-bureaucrat differentiation produced travellers poet and hermit poet. These two types of poets not alien exist. For most scholars for, "travellers" and "hidden" is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Travellers and hermits poet has undergone two development stages, one is "rapid prosperous period," time from 1190 to 1227; the orther one is "smooth evolution period", the time from 1228 to 1269. With the new Confucianism secularization, neo-confucianism poet group emerged in poetry. Neo-confucianism in poetry attitude has changed, from opposed to become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They formed a clear sense of factions in poetry. They are a special literary group.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literary ideas and moral values,Neo-confucianism poet and "Jianghu poet" was in a standoff stat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o-confucianism secularization, "Jianghu poet" accept the neo-confucianism in a certain extent,,neo-confucianism poet also edify the "Jianghu behaviour" in some extent. Thus, the formation of cross link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cholar-bureaucrat differentiation and neo-confucianism secular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poetry. The poem of travellers and hermit shows that imagery shifted from human to natural. Due to special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 specific impact of regional culture, they create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 propinquity- maiden poem " and " propinquity-yuefu poem ". Travellers and hermit or initiative or passivity away from politics, so they poem lack the appropriate attention to important events,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ere is no real content of his work.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ir poetry, mainly through personal destiny feeling to materialize. Travellers and hermit's poetry has two kinds of style,one is“shuaizhi”,the orther is“qingqing”. Both subjects emotional or style, travellers and hermits’poem have deviated from the typical“song diao”.
     Neo-confucianism poetry has a profound reflection of current politics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Because the content seriousness and massiness, these will-poetry showed vigorous simple and honest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along with neo-confucianism implemented to daily life and moral life, the natural scenery and ethical theory become neo-confucianism poetry depictions of object. Therefor, their poetry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quietly elegant style. Neo-confucianism secular make this period poetry inherited a certain features of the“song diao”. Meanwhile, neo-confucianism completed the permeation to the poetry,from language to content. Jiangxi poetry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song diao”, it still has influence, in this period. Jiangxi poetry achieved literary "classics ", and get a cultural symbol. "Jiangxi after poetry " has inherited "Jiangxi Poem" to some extent, but also had deviated from. Whether inherited or innovative, "Jiangxi after poetry" are inadequate.“Song diao”came to an end.
     "Epilogue" points out: In influence of a variety cultural factors, the poetics of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s not single, there is necessary for further research. "Appendix I" is research of the lif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nine poet. "Appendix II" collectted 332 poems that The Song Dynasty Poetry has not collectted.”Appendix III”collectted 23 poems that The Song Dynasty Poetry has repeated.
引文
①刘子健《中国转向内——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导言”:“在错综复杂的整个转变过程中,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几乎从未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生命力在消退,首先是从政治领域,然后是从思想文化领域,接下来,这种受压抑之后的谨小慎微的情绪向精英文化的其他领域弥散开去。知识分子首先发生变化,其他士大夫先是观望,而后跟进。整个统治阶层也随着精英的转向二转向,其影响逐渐波及到整个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由此发生了永久性的转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①张栻卒于孝宗淳熙七年(1180),吕祖谦卒于淳熙八年(1181),范成大、陆九渊卒于光宗绍熙四年(1193),尤袤、陈亮卒于绍熙五年年(1194),朱熹卒于庆元六年(1200),杨万里卒于宁宗开禧二年(1206),辛弃疾卒于开禧三年(1207),陆游卒于宁宗嘉定二年(1209)。
    ②李慈铭《越慢堂读书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00页。
    ③杜範《清献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刘宰《通常州余教授》,《漫塘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十四,四部丛刊本。
    ③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本堂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8页。
    ④魏了翁《鹤山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真德秀《文章正宗》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①参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第十章第三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②吴子良《筼窗集序》(陈耆卿《筼窗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自周以降,文莫盛于汉唐宋。汉之文以贾、马倡,接之者更生、子云、孟坚其徒也。唐之文以韩、柳倡,接之者习之、持正其徒也。宋东都之文以欧、苏、曾倡,接之者无咎、无己、文潜其徒也。宋南渡之文以吕、叶倡,接之者寿老其徒也。寿老少壮时远参洙泗,近探伊洛,沉涵渊微,恢拓广大,固已下视笔墨町畦矣……其周旋乎贾、马、韩、柳、欧、苏、曾之间,疆场甚宽,而步武甚的也。不幸吕公不及见,而叶公晚见之,惊诧起立为序……叶公既没,筼窗之文遂岿然为世宗。盖其统绪正,而气脉厚也。自元祐后谈理者祖程,论文者宗苏,而理与文分为二。吕公病其然,思融会之,故吕公之文早葩而晚实。逮至叶公穷高极深,精妙卓特,备天地之奇变,而只字半简无虚设者。寿老一见亦奋跃策而追之,几及焉。然则所谓统绪正而气脉厚也,又岂直文而已。”③《筼窗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④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水心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2页。⑤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九,四部丛刊本。⑥李刘《四六标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四库全书总目·四六标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96页。
    ②于景祥《唐宋骈文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7页。
    ③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02页。
    ④叶适《水心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无名氏《庆元党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9页。
    ①《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四部丛刊本。
    ②刘扬忠《唐宋词流派》,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82页。
    ①朱彝尊、汪森编《词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①文后有“臣壮时粗有志时事,今年六十有九”语,曹生于1157年,由此可知此文作于1225年。
    ②曹彦约《应求言诏上封事》,《昌谷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吴泳《论郡县人心疏》,《鹤林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吴泳《论今日未及于孝宗者六事札子》,《鹤林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真德秀《除江东漕十一月二十二日朝辞奏事札子二》,《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四部丛刊本。
    ②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87页。按,宋代户籍统计中的“口”数(或“丁”数)实为具有承担劳役责任的男丁数,因而宋代典籍中的“户”数与“口”数的比例往往偏小,通常每户平均只有一人多或两人多。
    ③《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15页。
    ④《水心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真德秀《申南安知县梁三聘札》,《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七,四部丛刊本。
    ②《泉州府志》卷二十六,1984年影印本。
    ①卫泾《轮对札子?论彰恭俭之德,著忧勤之心,爵赏当谨,纪纲当振,崇谏以得听言之要,宽民以尽惠下之实,吏职使之必修,军政使之必肃》,《后乐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①曹彦约《上庙堂书》,《昌谷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又如,王迈《乙未(端平二年1235)馆职策》(《臞轩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说:“今之兵则惰矣,在内郡者末作技艺,安坐而食,官府利其私役,而被坚执锐之事不闲也;在外郡者多方运贩,为商无征,主帅利其回易,而投石超距之勇不励也。今之兵则骄矣,淮右之兵入弭闽寇,淹留岁月,仅奏肤公,已如骄儿悍妇之不可制。”
    ③徐松辑《宋会要辑稿》“兵三”,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6819页。
    ①《宋会要辑稿》兵二十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7230页。
    ②《宋会要辑稿》兵二十三,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7172页。
    ③曹言约《上庙堂书》,《昌谷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史全文》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袁甫《蒙斋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十七,四部丛刊本。
    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9562页。按,本文所引宋诗除特别注明外均据《全宋诗》,下不再注。
    ③漆侠《宋代经济史》说:“楮币开始印行时,是三百万贯,稍后即增至六百万、七百万贯。如果以三百万贯为基数,增长指数还要大得多。即使以一千万贯为基数,自此以后其增长指数从二〇〇即扶摇而上,到宋理宗淳祐六年达六五〇〇,亦即猛增了六十五倍,为数六亿五千万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3页。)
    ④《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①杜範《清献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水心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筼窗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朱熹《条奏经界状》,《晦翁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王迈《乙未六月上封事》,《臞轩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卷四百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284页。
    ①《鹤林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①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四部丛刊本。
    ②袁燮《絜斋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两朝纲目备要》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两朝纲目备要》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卷四百七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774页。
    ③《两朝纲目备要》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史》卷四百七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774页。
    ⑤无名氏《庆元党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两朝纲目备要》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两朝纲目备要》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勉斋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两朝纲目备要》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程公许《送果州使君杨文叔赴召序》,《沧洲尘缶编》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曹彦约《应求言诏上封事》,《昌谷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①《两朝纲目备要》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两朝纲目备要》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魏了翁《应诏封事》同样对当时士风的衰变过程作了分析:“司马光辞副枢,亦曰侍从之臣于事无不可言……南渡以后,此风未泯也……踵至隆兴、乾道间,用龙大渊、曾觌,如周必大、张震、龚茂良诸贤,皆有论列。孝皇始虽不纳,卒以陈俊卿一言逐之。乾道用张说,张栻以侍讲上疏,范成大以西掖封还词头,周必大以翰苑不草答诏,莫齐在后省不书录黄,至于台谏,交章争之。韩侂胄之始,罗点、楼钥、徐谊、彭龟年、林大中、章颕、邓驲诸贤,皆以近臣首婴其锋。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太府、寺丞吕祖俭,下逮太学生杨宏中、周端朝,凡六士,及吕祖泰等,皆群起而攻之。于是宰执从官以下,中外之得罪者不下五十余人。乾、淳余泽之未泯,其功盖如此。自庆元二年以后,士气顿索,习成喑哑……嘉定以来,号为更化,不此之监,抑又甚焉。至使士大夫嘲侮,有谓侍从之臣无论思而有献纳,献纳云者,讥其以货取也,臣实耻之。”(《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十八)
    ④卫泾《集英殿问对》,《后乐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两朝纲目备要》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周辉《清波杂志》,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101—102页。
    ④徐经孙《矩山存稿》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两朝纲目备要》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卷四二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617页。
    ③楼钥《攻媿集》卷四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五,四部丛刊本。
    ②发表于《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
    ①参刘子健《中国转向内——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09页。
    ③刘克庄《唐察院文稿》,《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部丛刊本。
    ④关于理学世俗化的问题详见后章论述。
    ⑤《四库全书总目·浣川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95页。
    ①刘宰《姜君玉哀辞》,《漫塘集》卷三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王迈《祭林通甫先生墓文》,《臞轩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沈垚《费席山先生七十双寿序》,《落帆楼文集》卷二十四,续修四库全书本。
    ③欧阳守道《回包宏斋书》,《巽斋文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阳少箕《纪年录》,阳枋《字溪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阳枋《广安旱代赵守榜文》,《字溪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王水照《南宋文学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定位》,《文学遗产》,2010年第1期。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二册,第336页。
    ③袁甫《袭桂堂记》,《蒙斋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欧阳守道《李氏赋编序》,《巽斋文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在宋代除了科举之外,还有“荫补”入仕的情况。但无论前途还是声誉,科举入仕者都远远优于荫补入仕之人。
    ⑥《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五,嘉定十五年(1223)二月龚盖卿进言,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528页。
    ⑦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1页。
    ①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周南《平江重修贡院记》,《山房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陈必复《端隐吟稿序》,陈起《江湖小集》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刘宰《上钱丞相论罢漕试太学补试札子》,《漫塘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叶适《科举》,《水心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宰《上钱丞相论罢漕试太学补试札子》,《漫塘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五,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523页。
    ①《漫塘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331页。
    ③《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346页。
    ①《宋会要辑稿》选举五,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329页。
    ②《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331页。
    ③《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350页。
    ④《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339页。
    ①刘辰翁《丁守廉墓志铭》,《须溪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克庄《郑君传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五,四部丛刊本。
    ③如杨简《加计十》,《慈湖遗书》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叶适《学校》,《水心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欧阳守道《通荆溪吴运使书》,《巽斋文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宰《上钱丞相论罢漕试太学补试札子》,《漫塘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朱子语类》卷一百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98页。又《朱子语类》卷一百九:“所以立待补之意,只为四方士人都来就试,行在壅隘,故为此法。然又须思量,所以致得四方士人苦死都要来赴太学试为甚么。这是个弊端,须从根头理会去。某与子直书曾云:若怕人都来赴太学试,须思量士人所以都要来做甚么。皆是秀才,皆非有古人教养之实,而仕进之途如此。”(第2730页)
    ①叶适《学校》,《水心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朱熹《学校贡举私议》,《晦翁集》卷六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甲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8页。
    
    ①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66—67页。
    ②《癸辛杂识》“别集”卷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29页。
    ③《癸辛杂识》“后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66页。
    ①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34页。
    ①关于“庆元诗祸”详见附录“敖陶孙生平及‘庆元诗祸’考”。
    ②龚璛《耻堂存稿序》,高斯得《耻堂存稿》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子健《略论南宋的重要性》,《两宋史研究汇编》,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第82页。
    ④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四,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69—670页。
    
    ①李昴英《丙戌科过省第二家书》,《文溪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杜範《相位条具十二事》,《清献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姚勉《雪坡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黄榦《与胡伯量书(之一)》,《勉斋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真德秀《万桂社规约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①李昴英《文溪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刘克庄《亡室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83页。
    ②黄榦《与胡伯量书(之一)》,《勉斋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85页。
    ④真德秀《黄子厚诗后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八,四部丛刊本。
    ⑤《宋史》卷一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179页。
    ⑥袁采《袁氏世范》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袁采《袁氏世范》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卷一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180页。
    ③刘炎《迩言》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真德秀《迩言序》,刘炎《迩言》卷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77页。
    ⑥黄榦《辞知潮州复郑知院(第一书)》,《勉斋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92页。
    ②(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①岳珂《桯史》,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6—17页。
    
    ①姚勉《谭氏孺人墓志铭》,《雪坡集》卷五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胡次焱《论过房》,《梅岩文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丛书集成初编本。
    ①徐经孙《徐公六十宣义仲盈墓铭》,《矩山存稿》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钱时《宝谟阁学士正奉大夫慈湖先生行状》,《慈湖遗书》“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朱熹《书近思录后》,《晦翁集》卷八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黄宗羲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五十四,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38页。
    ②《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78页。
    ③黄榦《勉斋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82页。
    ⑤《宋元学案》卷六十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20页。
    ⑥《四库全书总目·勉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6页。
    ①黄榦《勉斋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黄榦《勉斋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元学案》卷八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50页。
    ④周密《癸辛杂识》“前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3页。
    ⑤刘宰《漫塘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元学案》卷八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96页。
    ⑦《宋元学案》卷八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96页。
    ①《四库全书总目·四书集编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96页。
    ②《宋史》卷四百三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964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西山文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92页。
    ④《宋元学案》卷八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50页。
    ⑤魏了翁《答周监酒》,《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十六,四部丛刊本。
    ⑥《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十六,四部丛刊本。
    ⑦《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十四,四部丛刊本。
    ①《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四,四部丛刊本。
    ②钱时《宝谟阁学士正奉大夫慈湖先生行状》,杨简《慈湖遗书》卷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又如,刘克庄《林寒斋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说:“其学邃于性理,贯儒释,兼朱陆,晚益猜诣”;刘克庄《黄德远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六十三)说:“德远始游淮浙,徧参诸老,学无常师”;高斯得《跋李秀岩先生〈学易编〉、〈诵诗训〉》(《耻堂存稿》卷五)说:“考订郑、王、孔、贾之谬,折中张、程、吕、朱之说,精切的当,有功于学者为多”。这些例子都说明,南宋中后期在朱、陆弟子相执一词、不可开交的时候,已有一些学者调和众说、兼收并举。这表明元代出现的“朱陆合流”并非一蹴而就,它也有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有着广泛的现实背景,可谓渊源有自。
    ④《宋元学案》卷八十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25页。
    ⑤《宋史》卷四百三十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979页。
    ⑥《宋元学案》卷八十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27页。
    ⑦何基《何基北山遗集》卷四,《金华丛书》本。
    ①王柏《鲁斋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四百三十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981—12982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鲁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9页。
    ①《宋元学案》卷八十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86页。
    ②《黄氏日钞》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黄氏日钞》卷四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四库全书总目·黄氏日钞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86页。
    ⑤《宋元学案》卷八十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86页。
    ⑥陈宓《有宋北溪先生主簿陈公墓志铭》有:“嘉定丁丑(1217),以特试寓中都。四方士友所萃,有平昔同门而未识面者,闻先生至,叩门求质者甚众。朝士大夫争迎馆焉。”陈淳此书云:“某去载在都城为朝士辈相留,讲贯区区。”故可推知此文作于嘉定十一年(1218)。
    ⑦陈淳《北溪大全集》卷二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陈宓《有宋北溪先生主簿陈公墓志铭》,陈淳《北溪大全集》卷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墓志”有云“嘉定十六年四月一日,北溪陈先生卒后四年,其门人苏思恭、梁集、陈沂以书抵莆阳陈宓谒志”,故知其作于1223年。
    ②侯外卢等《宋明理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0—581页。
    ③《宋元学案》卷七十七,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71页。
    ④《慈湖遗书》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慈湖遗书》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慈湖遗书》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钱时《宝谟阁学士正奉大夫慈湖先生行状》,杨简《慈湖遗书》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元学案》卷七十四,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79页。
    ②《四库全书总目·杨氏易传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页。
    ③《慈湖遗书》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元学案》卷七十四,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66页。
    ⑤真德秀《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十七,四部丛刊本。
    ⑥《四库全书总目·絜斋家塾书钞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93页。
    ⑦真德秀《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十七,四部丛刊本。
    ⑧《宋元学案》卷七十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25页。
    ⑨真德秀《显谟阁学士致仕赠龙图阁学士开府袁公行状》,《西山文集》卷四十七,四部丛刊本。
    ⑩《四库全书总目·絜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77页。
    ①《宋元学案》卷七十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34页。
    ②黄震《陆象山程文》,《黄氏日钞》卷四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王夫之《宋论》,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42页。
    ④《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84页。
    ①陈淳《与陈师复书一》,《北溪大全集》卷二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黄榦《复江西漕杨通老》,《勉斋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四库全书总目·鹤山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91页。
    ④《宋元学案》卷五十八,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86页。
    ⑤李绂《朱子晚年全论序》,中华书局2000年版,“序言”第1页。
    ①何俊《南宋儒学架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页。
    ②《万历福宁府志》卷十六,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页。
    
    ①杨简《铭张渭叔墓》,《慈湖遗书》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两朝纲目备要》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史》卷四十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21页。
    
    ①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85页。
    ②刘壎《隐居通义》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袁燮《蕲州太守李公墓志铭》,《絜斋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舒璘《与汪清卿》,《舒文靖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舒璘《舒文靖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2182页。
    ⑦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5——116页。
    ①高斯得《跋李秀岩先生〈学易编〉〈诵诗训〉》,《耻堂存稿》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北溪大全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谢枋得《叠山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史》卷四百三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75页。
    
    ①姚勉《周恕斋墓志铭》,《雪坡集》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229页。
    ③参见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十章。
    ④《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81页。
    
    ①《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91页。
    ②《清献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袁燮《舒君仲与墓志铭》,《絜斋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卷四百三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946页。
    ①《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四部丛刊本。
    ②《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六十九,四部丛刊本。
    ③《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92。
    ④《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91页。
    ⑤《宋明理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99页。
    ⑥《絜斋家塾书钞》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四库全书总目·絜斋毛诗经筵讲义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24页。
    ②《四库全书总目·大学衍义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785页。
    ①《四库全书总目·西山读书记》,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820页。
    ②刘克庄《方景楫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八,四部丛刊本。
    ③徐元杰《准斋先生吴公行状》,《梅野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袁燮《运判龙图赵公墓志铭》,《絜斋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刘克庄《杜尚书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一,四部丛刊本。
    ①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8页。
    ②刘子健《南宋史研究汇编》,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前言”第16页。
    ③《巽斋文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正德南康府志》卷六,《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②程珌《静胜居士承务致仕詹君墓志铭》,《洺水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克庄《习静叔父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袁燮《舒君仲与墓志铭》,《絜斋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姚勉《拂云居士涂君墓志铭》,《雪坡集》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姚勉《周恕斋墓志铭》,《雪坡集》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梅野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包恢《敝帚稿略》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陈淳《北溪大全集》“北溪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元方志丛刊》第二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79页。
    ①《梅野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陈沂《叙述》,陈淳《北溪大全集》“北溪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姚勉《周恕斋墓志铭》,《雪坡集》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姚勉《拂云居士涂君墓志铭》,《雪坡集》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2页。
    ①《勉斋集》卷三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两朝纲目备要》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史》卷四百三十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981页。
    ②《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92页。
    ③《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85页。
    ④《宋史》卷四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91页。
    ⑤《癸辛杂识》“续集”卷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6页。
    ①《鹤山先生大全集》卷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②黄震《余姚县学讲义》,《黄氏日钞》卷八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黄榦《复李贯之兵部》,《勉斋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徐元杰《送欧阳奇父序》,《梅野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四库全书总目·鲁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9页。
    ②刘克庄《西山真文忠公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八,四部丛刊本。
    ③《北溪大全集》卷二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魏了翁《长宁军六先生祠堂记》,《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②《宋元学案》卷六十八,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27页。
    ③《勉斋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北溪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状》,何基《何基北山遗集》卷四,《金华丛书》本。
    ②姚勉《周恕斋墓志铭》,《雪坡集》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欧阳守道《送黄信叔序》,《巽斋文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69页。
    ①何梦桂《清溪吟课序》,《潜斋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陈以庄《方是闲居士小稿跋》,《方是闲居士小稿》卷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叶适《徐文渊墓志铭》,《水心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方大琮《隐君子方公圹志》,《铁庵集》卷三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欧阳守道《通荆溪吴运使书时荆溪漕江西》,《巽斋文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雪坡集》卷三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宰《上钱丞相论罢漕试太学补试札子》,《漫塘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40页。
    ②殷奎《崑山复刘改之先生墓事状》,《强斋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姚燧《菊磵集序》,高翥《菊磵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丁焴《秋江烟草序》,陈起《江湖小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⑤陈思编、陈世隆补《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九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两宋明贤小集》卷三百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②刘克庄《赵仲白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③《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九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两宋明贤小集》卷三百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四库全书总目?苇航漫游稿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10页。
    ⑤刘克庄《孙花翁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四部丛刊本。
    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64页。
    ①《臞轩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杜範《车隘轩闲居录序》,《清献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刘克庄《方清卿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八,四部丛刊本。
    ②方岳《南康到任祝文十首·东祠》,《秋崖集》卷三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刘学箕《木犀赋序》,《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梁庚尧《豪横与长者:南宋官户与士人居乡的两种形象》,《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册),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475页。
    ①姚勉《陈允中墓志铭》《雪坡集》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杜範《跋韩仲和尊人墓铭》,《清献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克庄《陈鲁山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三,四部丛刊本。
    ④刘克庄《徐处士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三四部丛刊本。
    ①姚勉《周恕斋墓志铭》,《雪坡集》卷四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克庄《宣教郎林君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六十,四部丛刊本。
    ③方大琮《隐君子方公圹志》,《铁庵集》卷三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洪咨夔《易斋诗稿跋》,《平斋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刘宰《西园陈居士墓志铭》,《漫塘集》卷三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真德秀《送林子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九,四部丛刊本。
    ③陈宓《跋秦溪张先生集》,《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十,续修四库全书本。
    ④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方大琮《隐君子方公圹志》,《铁庵集》卷三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历鹗《宋诗纪事》卷七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19页。
    ⑦《两宋明贤小集》卷一百九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宋百家诗存》卷二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两宋明贤小集》卷一百九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85册,第159页。
    ②曹豳《瓜庐集序》,薛师石《瓜庐集》卷尾,上海古书流通处刻“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③王绰《薛瓜庐墓志铭》,薛师石《瓜庐集》卷尾,上海古书流通处刻“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①当然这种比附仅是说其群体成员之多、诗学成就之高和影响之大,并非指他们继承了江西诗法。
    ②《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嘉靖太平县志》卷六,《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本。
    ①刘炎《迩言》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两朝纲目备要》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黄榦《复杨知县通老》,《勉斋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黄榦《答林公度(之十一)》,《勉斋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刘宰《茅进武墓志铭》,《漫塘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史》卷四百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168页。
    ①刘宰《回王殿院宣谕玉音札子》,《漫塘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韦居安《梅磵诗话》,丁福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62页。
    ③李之鼎《平塘陶先生诗跋》,陶梦桂《平塘陶先生诗》卷尾,续修四库全书本。
    ④李义山《平塘陶先生诗序》,陶梦桂《平塘陶先生诗》卷尾,续修四库全书本。
    ⑤刘宰《漫塘集》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真德秀《因明堂赦荐赵监岳》,《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十二,四部丛刊本。
    ⑦刘宰《章泉趙先生墓表》,《漫塘集》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刘宰《回王中书(塈)》,《漫塘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克庄《赵庭原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七,四部丛刊本。
    ③刘克庄《赵仲白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④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第二章第一节,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全文库”。
    ①孙应时《胡文卿樵隐诗稿序》,《烛湖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克庄《孙花翁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四部丛刊本。
    ①徐经孙《仲正学舍墓志》,《矩山存稿》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真德秀《送林子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九,四部丛刊本。
    ①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6页。
    ②方岳《程少章文稿》,《秋崖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吴潜《梅和甫税院墓志铭》,《履斋遗稿》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万历黄岩县志》卷六,《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③详见附录“敖陶孙生平及‘庆元诗祸’考”。
    ①刘克庄《臞庵敖先生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②《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陈必复《端隐吟稿序》,《江湖小集》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文溪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俞文豹《吹剑录全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30页。
    ③《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嘉靖邵武府志》卷十四,《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⑤刘淮《方是闲居士小稿序》,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姚燧《菊磵集序》,高翥《菊磵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高士奇《菊磵集序》,高翥《菊磵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四库馆臣并没有认为晚宋诗坛仅此“一派”,在提出“江湖派”的同时,还提出“晚
    ①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认为“江湖诗祸”发生在宝庆二年(1226),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则认为发生在宝庆元年(1225)。
    ①费君清《永嘉四灵的兴起与南宋诗风的嬗变》,《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5页。
    ②方回《恢大山西山小稿序》,《桐江续集》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赵汝谈、赵汝谠并非游士、隐士诗人,此处暂不论列。
    ③方回《晓山乌衣沂南集序》,《桐江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④《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40页。
    ①刘克庄《孙花翁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四部丛刊本。
    ②刘克庄《二戴诗卷》,《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九,四部丛刊本。
    ③《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43页。
    ④《嘉靖太平县志》卷六,《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①参刘宗彬《刘过年表》,《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②《玉峰续志》,《宋元方志丛刊》第一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104页。
    ③《贵耳集》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参夏承焘《姜白石系年》(《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⑤刘克庄《臞庵敖先生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⑥原诗共十八首,其中十二首为周文璞诗,非李琏诗。参拙文《〈全宋诗〉重出作品21首及其归属》,《殷都学刊》2010年第四期。
    ⑦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十六载,溧阳县嘉定桥:“庆元中,县丞周文璞奉檄兴剏伐石,粗集而不果成。”
    ①《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471页。
    ③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2—243页。
    ①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八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克庄《赵仲白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④刘克庄《孙花翁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五十,四部丛刊本。
    ⑤姚燧《菊磵集序》,《菊磵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六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四库全书总目·梅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5页。
    ①《宋百家诗存》卷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参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③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卷四,《丛书集成初编》本。
    ①《宋史》卷四百四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145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012页。
    ①叶适《徐斯远文集序》,《水心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90页。
    ③《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57页。
    ③方回《晓山乌衣圻南集序》,《桐江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④方回《晓山乌衣圻南集序》,《桐江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①刘克庄《虞德求诗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四部丛刊本。
    ②刘克庄《贾仲颖诗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四部丛刊本。
    ③欧阳守道《题方山长鄙能小稿》,《巽斋文集》卷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参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②方回《汪虞卿鸣求小集序》,《桐江续集》卷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姚镛《读邹震父诗集》,邹登龙《梅屋吟》,上海古籍流通处1921年印“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②人们一般将方岳视为江湖诗人,不过从其生平与诗作风格来看,方氏并不符合江湖游士的标准。我们认为方岳并非江湖诗人,当时文人也没有将其视为江湖之士。方回《跋吴锡畴诗》说:“余年二十语,以诗游于竹坡(吕午)、秋崖(方岳)二先生之间。”方回对江湖文人嗤之以鼻,如果方岳在当时被认作江湖诗人,方回又怎会拜其为师?
    ③郑方坤《全闽诗话》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四库全书总目·三体唐诗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2页。
    ②李龏《端平诗隽序》,周弼《端平诗隽》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顾逢《寄谢李雪林》:“日本僧高谊,劳君序拙吟。名虽传海外,价不及鸡林。”
    ④《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9页。
    ⑤周密《挽雪林李和父二首》其二:“四朝菏泽遗民传,千首吴兴处士诗。”
    ⑥《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如《永嘉志》载:“至宋遂称小邹鲁”;熊禾《赠陈教谕》说:“每惟斯道南,七闽小邹鲁”。
    ①《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六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百家诗存》卷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九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百家诗存》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蒋岩书《本堂集跋》,陈著《本堂集》卷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梁昆《宋诗派别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159页。
    ②《鹤林玉露》“甲编”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2页。
    ①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27页。
    ②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7页。
    ③朱熹《南岳唱酬稿序》,《南岳唱酬稿》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关于《斋居杂兴》组诗的创作时间,参束景南《朱子大传》,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45页。
    ⑤王柏《朱子诗选跋》,《鲁斋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矩山存稿》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三十三,《宋元方志丛刊》第二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886页。
    ③胡次焱《书文公〈感兴〉诗后》,《梅岩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陈著《天台陈方叔诗集序》,《本堂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嘉靖龙溪县志》卷八,《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③舒岳祥《陈仪仲诗序》,《阆风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欧阳守道《吴叔椿诗集序》,《巽斋文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刘克庄《直宝章阁罗公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六十二,四部丛刊本。
    ⑥徐元杰《准斋先生吴公行状》,《梅野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程珌《洺水集序》,《洺水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真德秀《文章正宗序》,《文章正宗》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四库全书总目·仁山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19页。
    ②吴泳《王立言墓誌銘》,《鹤林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四库全书总目·梅野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4页。
    ①刘克庄《竹溪诗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四部丛刊本。
    ②《四库全书总目·安晚堂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95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阆风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12页。
    ④钱钟书《宋诗选》,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75页。
    ①《四库全书总目·勉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6页。
    ②郑性之《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序》,陈宓《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序》,续修四库全书本。
    ③《四库全书总目·北溪大全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6页。
    ④《四库全书总目·沧洲尘缶编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95页。
    ⑤《四库全书总目·絜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77页。
    ⑥林亦之《网山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刘壎《隐居通义》卷三“林蟁萋凼Υ保脑ǜ笏目馊楸尽?
    ①《宋元学案》卷四十七,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70页。
    ②《江湖小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四库全书总目·乐轩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72页。
    ①金履祥《濂洛风雅》卷首,丛书集成初编本。
    ②魏了翁《古郫徐君诗史字韵序》,《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四部丛刊本。
    ③真德秀《文章正宗序》,《文章正宗》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第4页。
    ①《四库全书总目·文章正宗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99页。
    ②例如通行的几部文学史,均将笔墨放在江湖诗人之上。程千帆、吴新雷著《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与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未对理学诗人作只字论述;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仅对朱熹的文学批评做了简要分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对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有所评述,而对理学与诗的关系却未作说明。王水照、熊海英著《南宋文学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开始注意到南宋中期以后诗坛上的理学诗人,将其称为“击壤派”,与江湖诗派相并列。
    ③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对江湖诗人和理学诗人的不同文学主张,进行了详细分析。
    ④吴泳《张仁溥诗稿跋》,《鹤林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包恢《答傅当可论诗》,《敝帚略稿》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陈著《史景正诗集序》,《本堂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元学案》卷八十七,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10页。
    ④梁昆《宋诗派别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156页。
    ⑤刘克庄《满领卫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一,四部丛刊本。
    ⑥王迈《沧洲尘缶编序》,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黄震《书刘拙逸诗后》,《黄氏日抄》卷九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黄震《读范石湖文》,《黄氏日钞》卷六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黄氏日钞》卷六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黄氏日钞》卷六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方逢辰《蛟峰文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陈著《跋孝门吴子举瘦稿》,《本堂集》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漫塘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吴泳《答刘成道书》,《鹤林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林希逸《跋玉融林鏻诗》,《竹溪鬳斋十一稿》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此文系年参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4页。
    ②刘克庄《林子?》,《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四部丛刊本。
    ③王埜《石屏诗集序》,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①孙应时《与汪岠秀才书》,《烛湖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真德秀《黄子厚诗后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八,四部丛刊本。
    ①按,张宏生先生所列138人中,按照其对“江湖诗派”成员的界定标准,有明显不当列入者,如李泳、张炜不符合其时间标准。而吴仲方则有词无诗,显然不应算作“江湖诗派”成员。
    ②他们分别是:叶绍翁,入“水心学案”;刘翼,入“艾轩学案”;林希逸,入“艾轩学案”;刘克庄,入“西山真氏学案”与“艾轩学案”;刘克逊,入“艾轩学案”;巩丰,入“丽泽诸儒学案”;危稹,入“槐堂诸儒学案”;张良臣,入“龟山学案”与“横浦学案”;曾极,入“梭山复斋学案”;张端义,入“慈湖学案”、“鹤山学案”、“龟山学案”与“说斋学案”;陈云平,入“龟山学案”;罗椅,入“双峰学案”。
    ③《四库全书总目·诗缉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25页。
    
    ①《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二十九,四部丛刊本。
    ②王瑞来校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12页。
    ①《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一十一,四部丛刊本。
    ②《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40页。
    ③包恢《石屏诗集序》,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④《宋元方志丛刊》第二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814页。
    ⑤《宋百家诗存》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黄大受《遣载入闽从李守约》:“考亭高弟说乌洲,小子何妨作远游。问学再三勤讲贯,立身第一在操修。机心仅可文章用,邪说毋从释老求。更做程文须典实,年来华藻近轻浮。”
    ⑦《两宋明贤小集》卷二百六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黄氏日钞》卷九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②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③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④《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八,四部丛刊本。
    ①曹彦约《昌谷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40页。
    ①梁昆《宋诗派别论》将宋代诗人分为:香山派、晚唐派、西昆派、昌黎派、荆公派、东坡派、江西派、四灵派、江湖派、理学派、晚宋派等十一个派别,认为各派之间差别甚巨,指出:“不知宋诗派别之异,徒执其一,以概其余,曰宋诗云云,宋诗云乎哉?”。(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1页)
    ②关于南宋中后期江西诗派的境遇与影响详见本章第三节。
    ③繆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5—36页。
    ④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40页。
    ①释道璨《送然松麓归南岳序》,《柳塘外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王夫之著、戴鸿森校笺《薑斋诗话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5页。
    ③笔者曾试图梳理“开禧北伐”与“嘉定和议”的文学展现,结果发现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江湖诗作非常有限,仅有徐玑《传胡报二十韵》等个别篇章涉及。
    ④王水照、熊海英《南宋文学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223页。
    ⑤杨载《诗法家数》,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28页。
    ①漆侠《关于南宋农事诗——读〈南宋六十家集〉兼论江湖派》,《河北学刊》1988年第5期。
    ②《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九,四部丛刊本。
    ①吴子良《石屏集后序》,《赤诚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施枢《芸隐横舟稿原序》,《芸隐横舟稿》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四库全书总目·嘉禾百咏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10页。
    ②欧阳修《六一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8页。
    ①南宋中后期的游士诗人之中,仅有个别人涉足巴蜀,而留下游历之作的则少之又少。
    ②《两宋明贤小集》卷三百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李龏《端平诗隽序》,周弼《端平诗隽》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吴子良《石屏集后序》,《赤诚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其实,诗体上的偏好与内容上的倾向是一事之两面。因为自然景物成为诗思的主要触发者,游士、隐士写诗也就多即兴而发。小景、淡景、眼前景,并不适合使用长篇铺排。
    ③蒋正子《山房随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霍松林、邓小军《论宋诗》,《文史哲》1989年第2期。
    ⑤周裕锴《中国古典诗歌的三种审美范型》,《学术月刊》1989年第9期。
    ①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41页。
    ②贺裳《载酒园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47—448页。
    ①翁方纲《石洲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51页。
    ①《嘉靖太平县志》卷六,《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②王迈《臞轩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师培《刘申叔遗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60页。
    ④参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①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丁?Ρ嘌 肚迨啊罚虾9偶霭嫔?1978年版,第27页。
    ②《四库全书总目·蒙隐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72页。
    ①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41页。
    ①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77—2078页。
    ①赵翼《瓯北诗话》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93—94页。
    ②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三联出版社1984年版,第186页。
    ①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五,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7页。
    ②钱谦益《王德操诗集序》,《牧斋初学集》卷三十三,四部丛刊本。
    ③王士祯《居易录》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蒋正子《山房随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方岳《胡氏乞米诗》,《秋崖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朱南杰《学吟》,上海古籍流通处1921年印“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①王同祖《学诗初稿》,上海古籍流通处1921年印“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②《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86页。
    ③贺裳《载酒园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43页。
    ④贺裳《载酒园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57页。
    ①《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册,第31818页。
    ②刘克庄《臞庵敖先生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③丁焴《秋江烟草序》,《江湖小集》卷六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三,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52页。
    ⑤《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02页。
    ⑥《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02页。
    ①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页。
    ②《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03页。
    ③释道璨《送清奚翁序》,《柳塘外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叶适《西岩集序》,翁卷《西岩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62—163页。
    ②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41页。
    ③不过戴昺的这一理论并不具有系统性,在后世也没有引起相应的反响。直到明代中叶“性情”论才再次被人重提,从根本上对“唐宋诗之争”予以平议。
    ④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58页。
    ①《四库全书总目·泠然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0页。
    ①曹豳《瓜庐集跋》,薛师石《瓜庐集》卷未,上海古籍流通处1921年印“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②王汶《瓜庐集序》,薛师石《瓜庐集》,上海古籍流通处1921年印“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③陈元晋《跋杨伯傅诗后》,《渔墅类稿》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49页。
    ①《四库全书总目·芳兰轩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9页。
    ②丁福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页。
    ③韦居安《梅礀诗话》,丁福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6、557、558、565、578、582页。
    ①翁方纲《石洲诗话》,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40、1440、1441、1441、1443页
    ②《四库全书总目·张氏拙轩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3页
    ③《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40页。
    ④《四库全书总目·杨仲宏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41页。
    ⑤《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380页。
    ①黄震《玉笥山道士徐师澹诗集序》,《黄氏日抄》卷九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释道璨《韶雪屋诗集序》,《柳塘外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李昴英《题三衢陈大经诗卷》,《文溪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雪坡集》卷三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叶适《黄子耕墓志铭》,《水心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姚勉《胡氏双清堂记》,《雪坡集》卷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赵汝腾《跋林桂高诗》,《庸斋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陈耆卿《竹居说》,《筼窗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克庄《章仲山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八,四部丛刊本。
    ④刘克庄《毛震龙诗稿》,《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九,四部丛刊本。
    ①《贵耳集》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江湖后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孙应时《烛湖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姚勉《胡氏双清堂记》,《雪坡集》卷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释道璨《潜仲刚诗集序》,《柳塘外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姚勉《玉泉诗集序》,《雪坡集》卷三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克庄《二林诗后》,《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八,四部丛刊本。
    ④周裕凯《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287页。
    ⑤可参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⑥刘克庄《王与义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六,四部丛刊本。
    ⑦刘克庄《真仁夫诗卷》,《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九,四部丛刊本。
    ⑧刘克庄《王元度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九,四部丛刊本。
    ⑨刘克庄《方元吉诗》,《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八,四部丛刊本。
    ①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6页。
    ①《宋史》卷三十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40页。
    ①《四库全书总目·昌谷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5页。
    ①《宋史》卷四百四十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234页。
    ②袁甫《絜斋集后序》,袁燮《絜斋集》卷尾,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四库全书总目·絜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77页。
    ①《絜斋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2页。
    ②《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3页。
    ①无名氏《宋季三朝政要》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韦居安《梅礀诗话》卷中,丁福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66页。
    ①《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05页。
    ②包恢《石屏诗集序》,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③谢枋得《与刘秀岩论诗》,《叠山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真德秀《咏古诗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⑤《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八,四部丛刊本。
    ①《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五,四部丛刊本。
    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一,四部丛刊本,文中校勘据《全宋文》。
    ③魏了翁《跋陈正献公诗集》,《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十六,四部丛刊本。
    ④舒璘《答袁恭安》,《舒文靖文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真德秀《咏古诗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⑥《文溪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林景熙《霁山文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③《鹤林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本堂集》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32页。
    ②陈淳《道学体统》,《北溪大全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汪莘《说诸家诗》,《方壶存稿》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莫砺锋《唐宋诗论稿》,辽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页。
    ①钱时《宝谟阁学士正奉大夫慈湖先生行状》,《慈湖遗书》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十六,四部丛刊本。
    ①王柏《何北山先生行状》,何基《何基北山遗集》卷四,《金华丛书》本。
    ②《宋元学案》卷六十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20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勉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6页。
    ①《四库全书总目·清献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93页。
    ②王柏《跋竹溪吴君诗集》,《鲁斋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四库全书总目·兰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10页。
    ②《论语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173页。
    ③程颢、程颐《二程集》卷十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6页。
    ④张栻《癸巳论语解》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朱熹《论语集注》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郑汝谐《论语意原》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魏了翁《古郫徐君诗史字韵序》,《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十,四部丛刊本。
    ②真德秀《咏古诗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③真德秀《文章正宗》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鹤林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耻堂存稿》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四库全书总目·安晚堂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95页。
    ④《敝帚略稿》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庸斋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筼窗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本堂集》卷四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梅野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性理大全书》卷五十六转吴澄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5页。
    ③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2页。
    ④真德秀《提举吏部赵公墓志铭》,《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四,四部丛刊本。
    ⑤陈起《江湖小集》卷五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林希逸《跋赵次山云舍小稿》,《竹溪鬳斋十一稿》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七,四部丛刊本。
    ②《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六,四部丛刊本。
    ③《四库全书总目·三体唐诗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2页。
    ①郑方坤《全闽诗话》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耻堂存稿》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王水照《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①《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①《鲁斋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陈淳《北溪大全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四库全书总目·北溪大全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86页。
    ③《四库全书总目·本堂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8页。
    ①《荆溪林下偶谈》卷四,《丛书集成初编》本。
    ②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23页。。
    ③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三,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44页。
    ④钱钟书《容安馆札记》,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08页。
    ①《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21页。
    ②刘克庄《孝诗序》,《江湖后集》卷九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梁昆《宋诗派别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164页。
    ①《桐江续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1页。
    ①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山谷》卷五十九,四部丛刊本。
    ②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此后,王士祯又在《居易录》中再次表达了这个观点,说:“《臞翁集》古诗、歌行颇有盛时江西风气”。
    ③《江湖小集》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②《嘉靖龙溪县志》卷八,《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①《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四部丛刊本。
    ②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赵孟坚《孙雪窗诗序》,《彝斋文编》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吴泳《东皋唱和集序》,《鹤林集》卷三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壎《黄陈诗序》,《隐居通义》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壎《黄陈诗序》,《隐居通义》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谢枋得《碟山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龚鹏程《江西诗社宗派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正是从宋代文化入手对江西诗派进行的系统研究。
    ②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漫塘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七,四部丛刊本。
    ④参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第三章,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列入景迂学案、荥阳学案;吕本中被列入元城学案、龟山学案、廌山学案、和靖学案、震泽学案、陈邹诸儒学案,并别为紫微学案;曾几被列入濂溪学案、元城学案、震泽学案、武夷学案、紫微学案、五峰学案等;赵蕃被列入晦翁学案和清江学案;韩淲被列入清江学案;赵汝谈被列入水心学案和沧洲诸儒学案。
    ①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漫塘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元学案》卷五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45页。
    ③《叠山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180页
    ①《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30页。
    ②《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09页。
    ③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王士祯《居易录》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刘克庄《江西诗派序?山谷》,《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十九,四部丛刊本。
    ②《宋百家诗存》卷四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丙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7页。
    ②刘壎《刘玉渊评论》,《隐居通义》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刘宰《章泉赵先生墓表》,《漫塘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刘克庄《瓜圃集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四部丛刊本。
    ①李慈铭《越慢堂读书记》,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917页。
    ②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2页。
    ③刘克庄《瓜圃集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四,四部丛刊本。
    ④《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41页。
    ①李慈铭《越慢堂读书记》,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917页。
    ①薛嵎《云泉诗》卷首,上?偶魍ù?1921年印“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②《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七,四部丛刊本。
    ①方岳《秋崖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贵耳集》卷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赵汝回《瓜庐集序》,薛师石《瓜庐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刘克庄《宋希仁诗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七,四部丛刊本。
    ①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58页。
    ②《四库全书总目·三体唐诗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2页。
    ③《吹剑录全编》,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2页。
    ①前面数字表示所在册数,后面数字表示所在页数。
    ①《清献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其引文将“只有寒梅作选锋”作“惟有寒梅作选锋”,其余文字皆同。
    ①《景定严州续志》,《宋元方志丛刊》第5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378页。
    ②《景定严州续志》,《宋元方志丛刊》第5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378页。
    ③《桐江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
    ④虞集《曾撙斋缘督集序》,《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十六(《宋元方志丛刊》本)于溧阳县“嘉定桥”下注云:“庆元中,县丞周文璞奉檄兴创伐石,粗集而不果成。”
    ①按,指明王鏊《姑苏志》所记:“尝以诗忤韩侂胄,几不免,因赘,遂居昆山??
    ②郭万程《宋敖先生传》,黄宗羲《明文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岳珂《桯史》,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4—175页。
    ①文中说“子农师以绍定二年四月庚申奉先生合葬,书来速铭”,故知此文作于绍定二年。
    ②刘克庄《臞庵敖先生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③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6—97页。
    ④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215页。
    ①《庆元党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四库全书总目·两朝纲目备要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27页。
    ③《两朝纲目备要》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史》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18页。
    ⑤《宋史》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20页。
    ⑥《宋史》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20页。
    ①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分别是庆元五年(1199)、嘉泰二年(1202)、开禧元年(1205)。
    ④陈起《江湖小集》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关于“江湖诗祸”可参看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书相关内容。
    ②按,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条说“敖陶孙题诗于阙门”,当即由《桯史》“日有悬书北阙下”演来。
    ①《四朝闻见录》,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6页。
    ②《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王士祯《居易录》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册,第31873页。
    ⑤《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90册,第226页。
    ⑥《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册,第31902页。
    
    ①《江湖小集》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大清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④《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⑤孔凡礼《范成大年谱》,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465页。
    ⑥《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⑦《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①《漳州府志》,《明代方志选刊》,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第47页。
    ②《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十,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3746页。
    ③《福建通志》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⑤《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⑥李之亮《宋两广大郡守臣易替考》,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32页。
    ⑦《广东通志》卷三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646页。
    ⑨吴泳《鹤林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8页。
    ②《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③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认为“江湖诗祸”发生在宝庆二年(1226),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则认为发生在宝庆元年(1225)。
    ④《墓志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八,四部丛刊本。
    ⑤见《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四册,第2087页。
    ⑥《四库全书总目·泠然斋集提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00页。
    ⑦《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4册,第33856页。
    ①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九,四部丛刊本。
    ②罗浚《宝庆四明志》卷九,《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五册,第5103页。
    ③《宋史》卷二百四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768页
    ④刘时举《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十一,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3224页。
    ①《景定建康志》卷一,《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39页。
    ②陆心源辑撰《宋史翼》,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94页。
    ③陈起《江湖后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六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4册,第33735页。
    ⑥叶适《水心集》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史》卷三十八,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40—741页。
    ③《蒙斋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弘治徽州府志》卷四,《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
    ⑤戴复古《石屏诗集》卷首,四部丛刊本。
    ①《竹溪论师传》,刘壎《隐居通义》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林希逸《网山集序》,林亦之《网山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3册,第39505页。
    1.《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85年版。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李心传撰,中华书局2006年版。
    3.《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撰,中华书局1995年版。
    4.《两朝纲目备要》,不著名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季三朝政要》,不著名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宋)刘时举编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宋史全文》,(元)佚名撰,李之亮校点,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宋史翼》,(清)陆心渊辑撰,中华书局1991年版。
    9.《南宋馆阁录·续录》,(宋)陈骙等撰,张富祥点校,中华书局1998年版。
    10.《宋会要辑稿》,(清)徐松撰,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版。
    11.《庆元党禁》,题沧州樵叟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中华书局1997年版。
    13.《廿二史札记》,(清)赵翼撰,中华书局1984年版。
    14.《宋论》,(清)王夫之撰,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5.《桯史》,(宋)岳珂撰,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16.《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
    17.《涧泉日记》,(宋)韩淲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8.《鹤林玉露》,(宋)罗大经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19.《贵耳集》,(宋)张端义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20.《癸辛杂识》,(宋)周密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
    21.《齐东野语》,(宋)周密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22.《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撰,中华书局1989年版。
    23.《西溪丛话·家世旧闻》,(宋)姚宽、(宋)陆游撰,中华书局1993年版。
    24.《云麓漫钞》,(宋)赵彦卫撰,中华书局1996年版。
    25.《游宦纪闻》,(宋)张世南撰,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26.《清波杂志校注》,(宋)周辉撰,刘永翔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
    27.《随隐漫录》,(宋)陈世崇撰,上海书店1990年版。
    28.《宋稗类钞》,(清)潘永因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29.《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30.《宋元学案》,(清)黄宗羲著、全祖望补修,中华书局1986年版。
    31.《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32.《越慢堂读书记》,(清)李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3.《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34.《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4影印版。
    35.《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6.《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
    37.《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8.《<宋史·艺文志>补》,(清)倪灿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39.《皕宋楼藏书志》,(清)陆心源撰,潜园总集本。
    40.《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41.《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四川大学古籍所编,巴蜀书社1990年版。
    42.《宋人别集叙录》,祝尚书著,中华书局1999年版。
    43.《宋人传记资料索引》,昌彼德等著,中华书局1988年影印版。
    44.《二十史朔闰表》,陈垣著,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45.《陆游年谱》,于北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46.《叶适年谱》,周梦江著,浙江古籍出版1996年版。
    47.《刘克庄年谱》,程章灿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8.《朱子大传》,束景南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9.《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傅璇琮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50.《陆游研究资料汇编》,孔凡礼、齐治平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51.《杨万里范成大研究资料汇编》,湛之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
    52.《中国通史·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3.《两宋财政史》,汪圣铎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
    54.《南宋史稿》,何忠礼、徐吉军著,杭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5.《宋代政治史》,何忠礼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6.《南宋史研究集》,黄宽重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
    57.《宋代的家族与社会》,黄宽重著,东大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
    58.《南宋的农村经济》,梁庚尧著,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59.《宋代家族与宗族制度研究》,王善军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0.《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邓之诚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61.《宋朝阶级结构》,王曾瑜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2.《宋代经济史》,漆侠著,上海人们出版社1987年版。
    63.《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梁庚尧著,允晨文化1997年版。
    64.《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斯波义信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5.《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查》,关长龙著,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66.《南宋儒学建构》,何俊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变迁》,吴松弟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
    68.《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美)刘子健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9.《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美)包弼德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0.《宋明理学史》,侯外庐等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1.《宋明理学与文学》,马积高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2.《理学与中国文化》,姜光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3.《两宋思想述评》,陈钟凡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74.《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韩经太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
    75.《宋明理学研究》,张立文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6.《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7.《朱熹的历史世界》,余英时著,三联书店2004年版。
    78.《宋明理学》,陈来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79.《南宋文人与党争》,沈松勤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80.《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1.《<全宋诗>订补》,陈新、张如安等补正,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82.《全宋文》,曾枣庄、刘琳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3.《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98年版。
    84.《南宋六十家小集》,(宋)陈起辑,汲古阁景钞本,1921年上海古书流通处景印。
    85.《江湖小集》,(宋)陈起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6.《江湖后集》,(宋)陈起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7.《诗家鼎脔》,(宋)无名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8.《濂洛风雅》,(宋)金履祥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89.《宋元诗会》,(清)陈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0.《宋百家诗存》,(清)曹庭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1.《宋诗钞》,(清)吴之振等选,中华书局1986年版。
    92.《宋诗别裁》,(清)张景星等选,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93.《宋诗精华录》,陈衍评点,巴蜀书社1992年版。
    94.《宋诗纪事》,(清)历鹗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95.《<宋诗纪事>续补》,孔凡礼,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6.《永嘉四灵诗集》,陈增杰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97.《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选集》,朱鸿恩著,首都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
    98.《唐宋诗举要》,高步瀛选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99.《瀛奎律髓汇评》,李庆甲集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00.《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版。
    101.《杜诗详注》,(唐)杜甫撰,(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99年版。
    102.《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03.《孟东野诗集》,(唐)孟郊撰,华忱之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04.《长江集新校》,(唐)贾岛撰、李嘉言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05.《伊川击壤集》,(宋)邵雍撰,四部丛刊本。
    106.《黄庭坚诗集注》,(宋)黄庭坚撰,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版。
    107.《后山诗补笺注》,(宋)陈师道撰,(宋)任渊注,冒广生补笺注,中华书局1995年版。
    108.《陈与义集校笺》,(宋)陈与义撰,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09.《剑南诗稿校注》,(宋)陆游撰,钱仲联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10.《放翁词编年笺注》,(宋)陆游撰,夏承焘、吴熊和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11.《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宋)朱熹,四部丛刊本。
    112.《稼轩词编年笺注》,(宋)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13.《南轩集》,(宋)张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4.《陈傅良先生文集》,(宋)陈傅良撰,周梦江点校,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5.《絜斋集》,(宋)袁燮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6.《云庄集》,(宋)刘爚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7.《叶适集》,(宋)叶适撰,刘公纯等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
    118.《杨万里集笺校》,(宋)杨万里撰,辛更儒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
    119.《范石湖集》,(宋)范成大撰,富寿荪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20.《江湖长翁集》,(宋)陈造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1.《烛湖集》,(宋)孙应时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2.《攻媿集》,(宋)楼钥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3.《昌谷集》,(宋)曹彦约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4.《省斋集》,(宋)廖行之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5.《勉斋集》,(宋)黄榦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6.《北溪大全集》,(宋)陈淳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7.《山房集》,(宋)周南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8.《竹斋诗集》,(宋)裘万顷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9.《后乐集》,(宋)卫泾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0.《梅山续稿》,(宋)姜特立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1.《菊磵集》,(宋)高翥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2.《性善堂稿》,(宋)度正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3.《漫塘集》,(宋)刘宰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4.《北礀集》,(宋)释居简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5.《克斋集》,(宋)陈文蔚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6.《冷然斋集》,(宋)苏泂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7.《矩山存稿》,(宋)徐经孙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8.《雪窗集》,(宋)孙梦观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9.《梅野集》,(宋)徐元杰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鹤山先生大全集》,(宋)魏了翁撰,四部丛刊本。
    171.《后村先生大全集》,(宋)刘克庄撰,四部丛刊本。
    172.《后村词笺注》,(宋)刘克庄撰,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73.《西山先生真文忠文集》,(宋)真德秀撰,四部丛刊本。
    174.《石屏诗集》,(宋)戴复古撰,四部丛刊本。
    175.《苇航漫游稿》,(宋)胡仲弓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6.《玉楮集》,(宋)岳珂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7.《自鸣集》,(宋)章甫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8.《黄氏日抄》,(宋)黄震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9.《秋崖集》,(宋)方岳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0.《梅屋集》,(宋)许棐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1.《庸斋集》,(宋)赵汝腾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2.《彝斋文编》,(宋)赵孟坚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3.《耻堂存稿》,(宋)高斯得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4.《蒙川遗稿》,(宋)刘黻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5.《雪磯丛稿》,(宋)乐雷发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6.《柳塘外集》,(宋)释道璨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7.《字溪集》,(宋)阳枋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8.《巽斋文集》,(宋)欧阳守道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9.《雪坡集》,(宋)姚勉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0.《兰皋集》,(宋)吴锡畴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1.《文山集》,(宋)文天祥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2.《本堂集》,(宋)陈著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3.《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宋)林希逸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4.《潜山集》,(宋)释文珦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6.《冷然斋集》,(宋)苏泂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7.《矩山存稿》,(宋)徐经孙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8.《雪窗集》,(宋)孙梦观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9.《梅野集》,(宋)徐元杰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鹤山先生大全集》,(宋)魏了翁撰,四部丛刊本。
    171.《后村先生大全集》,(宋)刘克庄撰,四部丛刊本。
    172.《后村词笺注》,(宋)刘克庄撰,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73.《西山先生真文忠文集》,(宋)真德秀撰,四部丛刊本。
    174.《石屏诗集》,(宋)戴复古撰,四部丛刊本。
    175.《苇航漫游稿》,(宋)胡仲弓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6.《玉楮集》,(宋)岳珂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7.《自鸣集》,(宋)章甫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8.《黄氏日抄》,(宋)黄震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9.《秋崖集》,(宋)方岳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0.《梅屋集》,(宋)许棐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1.《庸斋集》,(宋)赵汝腾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2.《彝斋文编》,(宋)赵孟坚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3.《耻堂存稿》,(宋)高斯得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4.《蒙川遗稿》,(宋)刘黻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5.《雪磯丛稿》,(宋)乐雷发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6.《柳塘外集》,(宋)释道璨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7.《字溪集》,(宋)阳枋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8.《巽斋文集》,(宋)欧阳守道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9.《雪坡集》,(宋)姚勉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0.《兰皋集》,(宋)吴锡畴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1.《文山集》,(宋)文天祥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2.《本堂集》,(宋)陈著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3.《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宋)林希逸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4.《潜山集》,(宋)释文珦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5.《碧梧玩芳集》,(宋)马廷鸾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6.《阆风集》,(宋)舒岳祥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7.《陵阳集》,(宋)牟巘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8.《湖山类稿·水云集》,(宋)汪元量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9.《霁山文集》,(宋)林景熙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0.《晞发集》,(宋)谢翱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1.《桐江集》,(元)方回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202.《桐江续集》,(元)方回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3.《宋诗话辑佚》,郭绍虞辑,中华书局1980年版。
    204.《宋诗话考》,郭绍虞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205.《宋诗话全编》,吴文治编,凤凰出版社1998年版。
    206.《宋诗话外编》,程毅中主编,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207.《宋文纪事》,曾枣庄,中华书局1986年版。
    208.《全明诗话》,周维德集校,齐鲁书社2005年版。
    209.《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210.《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211.《清诗话》,丁福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12.《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13.《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张宗橚编、杨宝霖补正,上?偶霭嫔?1998年版。
    214.《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215.《六一诗话·白石道人诗说·滹南诗话》,(宋)欧阳修、(宋)姜夔、(金)王若虚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16.《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撰,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17.《诗人玉屑》,(宋)魏庆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218.《诗话总龟》,(宋)阮阅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219.《后村诗话》,(宋)刘克庄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220.《四溟诗话·姜斋诗话》,(明)谢榛、王夫之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221.《昭昧詹言》,(清)方东树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222.《带经堂诗话》,(清)王士禛撰,(清)张宗柟纂辑,夏闵?悖嗣裎?学出版社1983年版。
    223.《石洲诗话》,(清)翁方纲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24.《随园诗话》,(清)袁枚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225.《说诗晬语》,(清)沈德潜撰,中华书局1959年版。
    226.《瓯北诗话》,(清)赵翼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27.《原诗》,(清)叶燮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28.《陈衍诗论合集》,陈衍撰,钱仲联编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29.《管锥编》,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230.《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231.《钱钟书手稿集》,钱钟书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32.《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张健编著,台湾成文出版社1978年版。
    233.《宋代文学》,吕思勉著,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234.《宋代文学史》,陈子展著,重庆作家书屋1945年版。
    235.《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236.《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37.《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8.《宋代文学史》,孙望、常国武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39.《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40.《宋代散文史》,马茂军著,中华书局2008年版。
    241.《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崔海正主编,齐鲁书社2006年版。
    242.《宋诗研究》,胡云翼著,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243.《宋诗派别论》,梁昆著,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244.《诗词散论》,缪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45.《唐宋文学论集》,王水照著,齐鲁书社1984年版。
    246.《宋诗散论》,张白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247.《宋元明诗概说》,(日)吉川幸次郎著,李庆等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48.《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著,齐鲁书社1986年版。
    249.《大历诗风》,蒋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50.《推陈出新的宋诗》,莫砺锋著,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51.《朱熹文学观研究》,莫砺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2.《唐宋诗歌论集》,莫砺锋著,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253.《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孟二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4.《宋诗史》,许总著,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255.《宋诗臆说》,赵齐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56.《宋诗纵横》,赵仁珪著,中华书局1994年版。
    257.《唐宋诗歌流别史》,阮忠著,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
    258.《南宋江湖派研究》,张瑞君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259.《宋诗流变》,木斋著,京华出版社1999年版。
    260.《宋诗特色研究》,张高评著,长春出版社2002年版。
    261.《宋诗体派论》,吕肖奂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62.《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陶文鹏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3.《两宋文化与诗词发展论略》,刘乃昌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4.《唐宋诗宏观结构论》,张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5.《唐宋诗史论》,王友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66.《四灵诗派研究》,解荀灵著,复旦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全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网上资源)。
    267.《刘克庄的文学世界》,侯体健著,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全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网上资源)。
    268.《南宋中兴诗坛研究》,韩立平著,复旦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全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网上资源)。
    269.《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张文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0.《理学文化与南宋诗学》,石明庆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1.《宋元诗社研究丛稿》,欧阳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72.《贾岛研究》,齐文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3.《江湖诗派研究》,张宏生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
    274.《宋诗:融通与开拓》,张宏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75.《南宋江湖词派研究》,郭锋著,巴蜀书社2004年版。
    276.《姜夔与南宋文化》,赵晓岚著,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277.《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张智华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8.《唐宋诗之争概述》,齐治平著,岳麓书社1984年版。
    279.《宋代诗学》,张思齐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80.《中国诗学考索》,张宏生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81.《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著,巴蜀书社1997年版。
    282.《文字禅与宋代诗学》,周裕锴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83.《中国禅宗与诗歌》,周裕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84.《禅学与唐宋诗学》,(台)杜松柏著,台湾黎明文化出版社1976年版。
    285.《禅与唐宋诗学》,张晶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6.《宋代心性中和诗学研究》,杨艇,巴蜀书社2008年版。
    287.《中国诗学史(宋金元卷)》,陈伯海、蒋哲伦主编,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
    288.《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宋金元卷》,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89.《中国诗学》,(美)叶维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0.《镜与灯》,艾布拉姆斯著,郦稚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91.《方法、批评及文学史》,(美)昂利·拜尔编,徐继曾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92.《心理学与文学》,荣格著,冯川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